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51.50 KB
- 文档页数:27
24《火烧云》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火烧云》这篇文章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
本课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描写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极多、极快。
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奇特美丽。
启发我们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自然界的美,懂得欣赏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喂、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2个字,会写“火烧云、晚饭”等7个词语。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4)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5)随班就读学生,做好教学衔接。
三、重点难点(1)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的特点。
(2)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理解题目1. 引语:夕阳西下、明月高悬,大自然有多少奇丽的景象,吸引着作家诗人用最美的语言去描绘、去赞美。
近代女作家萧红用最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瑰丽的景象。
孩子们,你们见过火烧云吗?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吗?(出示课件2 )2.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出示课件3—7)3.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学习课文《火烧云》,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 8)4. 理解题目。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5.了解作者。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作家萧红。
(出示课件9)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出示课件10)1.自读课文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语文园地七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培养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并学会运用。
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2、培养学生仿写句段的能力,抓住关键词进行仿写展开。
3、学写寻物启事,掌握寻人启事的要素,注意内容和格式。
4、观察字的结构,练习书写。
5、背诵并运用八字成语,拓展成语。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写寻物启事,注意内容和格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习惯,提高仿写句段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七。
二、交流平台1、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平时在阅读的时候要多积累好词好句。
2、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
3、出示句子:他没精打采地坐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
4、出示句子:草丛中的虫子,像在窃窃私语,用的是我听不明白的语言。
5、出示句子: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1)这是我仿写的句子:清晨到来了,我们看见太阳从遥远的天边升起,就像一个刚刚点燃的火球。
(2)根据运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仿写。
6、出示句子:清晨,小鸟在枝头放声歌唱,梳理自己美丽的羽毛,迎接新的一天。
(1)你能仿写吗?(2)生练习仿写句子。
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7、小结:在习作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生动形象。
三、词句段运用(一)仿写1、出示要求:“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
请你也用这样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
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你是否听说过……2、出示第一句: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1)点拨:第一句首先需要明确描写的对象是“石头”,其次需要明确需要体现出的石头的特征是“奇妙”,可以从石头的形状来写,也可以从石头的分布来写。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火烧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随文认识“檀、喂”等 7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
积累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并能仿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
3.借助批注、抓关键语句、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
4.通过朗读、背诵、仿说等形式,感受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词汇的丰富和描写形状变化语言的多样性,丰富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批注、抓关键语句、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以及火烧云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背诵、仿说等形式,感受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词汇的丰富和描写形状变化语言的多样性,丰富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在第七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开启了一次探寻世界的奇妙之旅。
不仅欣赏到了天地间美好的事物,而且还畅游了大海的深处发现了很多奥秘。
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领略火烧云的奇妙。
你们瞧!(视频出示第一自然段)2.好玩么?有趣么?这篇课文来自我们家乡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3.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2022 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扩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课程开始前我采用视频配音朗读的方式,将火烧云的美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极大的吸引了学生,为课程的实施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板块二:品读课文,感悟云“变”活动一:【读】1.初读文说收获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 91 页,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火烧云非常奇妙。
(板书奇妙)预设:我知道了火烧云的颜色色彩斑斓。
第七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围绕“探索自然奥秘”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3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引导学生读课文,探索自然的秘密。
2.本单元重点:(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
《我们奇妙的世界》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天空和大地的奇妙。
《海底世界》明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
《火烧云》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文中搜集整合重要信息。
(2)初步学会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国宝大熊猫》,学会查找资料,列好问题,写作交流。
3.单元教学建议: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会整合信息,概括内容。
22.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板书设计】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总——分——总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
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
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
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
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板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天空大地(留心观察,感悟奇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大自然的美好”为思想主题组织教学。
选编了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
《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告诉我们要发现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细寻找的道理。
《海底世界》用生动、准确、具体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火烧云》描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过程中,红霞飞舞、瞬息万变,让人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
“口语交际”围绕“劝说”这个话题分享说话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要求围绕教材中提示的大熊猫的相关资料和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大熊猫。
习作内容可以包括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特点、习性、被称为国宝的原因等等。
“语文园地”由“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组成。
这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在习作中有意识地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学习写作“寻物启事”;试着仿写句子,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行八字成语学习、积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
4.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5.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做好课前准备,预习字词,疏通文意。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阅读书本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小组交流分享等,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的奇妙、美好,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的主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大熊猫的外形、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信息。
2.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积累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领悟写动物的方法,通过实例抓住动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有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课时]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把我们今天的客人请出来。
2.课件出示谜语: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3.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国宝大熊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
请同学们谈一谈大熊猫给自己的印象。
4.导入: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
许多小朋友都想更多地了解大熊猫。
今天我们就尝试着把大熊猫介绍给别人。
二、交流资料,答疑解惑1.引导交流: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疑问?把你的疑问写下来,一会儿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
2.学生自主交流,把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写下来。
投影仪展示学生梳理出来的问题。
预设:(1)大熊猫是猫吗?(2)大熊猫吃什么?(3)大熊猫有哪些典型的生活习性?(4)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5)大熊猫身上哪些地方是白的?(6)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国宝”?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网络、书籍、向其他人咨询等)4.小组交流如何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来解答同学们的疑问。
5.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哪些问题还未解决的,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指导方法1.过渡:同学们对大熊猫有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如何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结合在一起,介绍给别人呢?我们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寻找方法。
2.回顾课文内容,学习介绍事物的方法。
(1)在《我们奇妙的世界》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个奇妙的世界的?(从天空、大地两个方面来介绍世界的奇妙)(2)课件出示《海底世界》第2—6 自然段的开头。
口语交际·劝说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2.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能进行得体的劝告。
教学难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一组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导入话题。
1.情境创设:我校三年级学生李大刚同学特别活泼好动,一下课就在楼道里跑来跑去,不是撞倒了这个同学,就是自己摔破了腿。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对他说些什么?2.劝说导课。
大家都想劝劝她,这节课,我们就来争当小小劝说家。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创设口语交际的话题,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热情。
】二、讨论劝说的艺术1. 小组讨论。
还有一个同学叫王大明,他的教室在三楼,下楼时别的同学都能做到轻声慢步靠右行,唯独他喜欢坐在楼梯的把手上往下滑。
同学们,你看到了会怎么办?是啊,王小明的行为太危险了,老师和同学看见了,都对他进行了劝说,他会听谁的呢?为什么?课件出示:小红:你怎么不遵守学校纪律呢?太不应该了!小明:你这样做太危险了,有可能会撞到别人的。
老师:小同学,别这么玩!扶手很滑,如果没抓稳的话,你会摔伤的。
2.汇报交流,明确劝说的艺术。
(1)小红的劝说:指责的口吻,对方不易接受。
(2)小明的劝说: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但只从别人的角度劝说。
(3)老师的劝说:不光指出错误的行为,还从他自己的角度劝说,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因此更能打动人!看来劝说还真是一门学问,总结:那么劝说时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课件:1.注意说话的语气,要友好和善,不要用指责的口吻。
2.多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3.角色扮演,体验劝说的艺术。
【设计意图: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劝说的艺术,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劝告语言的特点和技巧,在劝说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受到良好的启迪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