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简介 技术处 徐永基 年7月20日最新修改的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5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条文说明] GB50009-20121总则1.0.1为了适应建筑结构设计的需要,符合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
1.0.3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规定的基本准则制订。
1.0.4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作用应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
本规范仅对荷载和温度作用作出规定,有关可变荷载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温度作用。
1.0.5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荷载,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永久荷载permanent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不随时间变化,或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
2.1.2可变荷载variable load在结构使用期间,其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与平均值相比不可以忽略不计的荷载。
2.1.3偶然荷载accidental load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不一定出现,而一旦出现其量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荷载。
2.1.4荷载代表值representative values of a load设计中用以验算极限状态所采用的荷载量值,例如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2.1.5设计基准期design reference period为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6标准值characteristic value/nominal value荷载的基本代表值,为设计基准期内最大荷载统计分布的特征值(例如均值、众值、中值或某个分位值)。
2.1.7组合值combination value对可变荷载,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能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的荷载值;或使组合后的结构具有统一规定的可靠指标的荷载值。
2.1.8频遇值frequent value对可变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其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3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3.1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3.1.1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下列三类:1永久荷载,例如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
2可变荷载,例如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
3偶然荷载,例如爆炸力、撞击力等。
注:自重是指材料自身重量产生的荷载(重力)。
3.1.2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
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3.1.3永久荷载标准值,对结构自重,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
对于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如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混凝土薄壁构件等),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对结构的不利状态,取上限值或下限值。
注:对常用材料和构件可参考本规范附录A采用。
3.1.4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应按本规范各章中的规定采用。
3.1.5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标准组合设计时,对可变荷载应按组合规定采用标准值或组合值作为代表值。
可变荷载组合值,应为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组合值系数。
3.1.6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频遇组合设计时,应采用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按准永久组合设计时,应采用准永久值作为可变荷载的代表值。
可变荷载频遇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频遇值系数。
可变荷载准永久值应取可变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准永久值系数。
3.2荷载组合1.2.1建筑结构设计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在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分别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取各自的最不利的效应组合进行设计。
2.2.2对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或偶然组合进行荷载(效应)组合,并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yoSWR(3.2.2)式中yo——结构重要性系数;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R——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应按各有关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
新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主要修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修订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5月28日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再到10月中旬正式上架,经历的时间是够长的。
结合这次新版规范的培训,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个人的理解进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扩充荷载规范的涵盖范围和内容第1.0.4条,规范编制依据由《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改为《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以便扩大设计范畴。
第1.0.4条,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
前者是指分布或集中作用中结构上的力,习惯称之为荷载,如恒载、活荷载、风雪荷载等,后者是指引起结构变形的原因,如温度、收缩和徐变等。
现行荷载规范只涵盖直接作用,这次增加了温度作用后,规范内容覆盖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荷载规范属于通用设计标准,名称为“建筑结构荷载和间接作用规范”。
但本着尊重习惯、方便使用的原则,新的荷载规范名称保持不变。
修订后的荷载规范共有10章、10个附录。
其中增加l了“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偶然荷载”3章,增加了“消防车荷载考虑覆土厚度的折减系数”、“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和“高层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等3个附录。
二、荷载分类和组合1.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主要体现在调整荷载设计值和耐久性两个方面。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规定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如下表:类别设计使用年限示例(a)1 5 临时性建筑结构2 25 易替换的结构构件3 50 普通房屋和构造物4 100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在强条第3.2.3条的荷载基本组合式中,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荷载基本组合公式改为:(1-1)(1-2) 式中,、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第i 个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效应值;可变荷载的组合系数。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 条,具体分配为:第1 章有1 条、第3 章有3 条、第4 章有5 条、第6 章有2 条、第7 章有2 条;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风、雪荷载由原按30 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 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 米高50 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 ,雪压值为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U分区;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 GBJ9-87) 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 )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a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其粗糙度指数a 为0.3,梯度风高度HG 取450m;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1 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 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 年;第3 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第3.1.2 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第3.2.3 条: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从以下两种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中确定:①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②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第3.2.5 条: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 ;——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 ;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 ;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 0KN/M2 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第4 章“楼面和屋面活荷载”之强制性条文:第4.1.1 条: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永久值系数应按表4.1.1 的规定采用(摘录):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 KN/M2 ;教室、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 0KN/M2;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 ;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座位的看台,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 3.0KN/M2 ;一般的厨房,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 ;餐厅的厨房,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4.0KN/M2 ;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浴室,厕所、盥洗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 ;其他民用建筑的浴室,厕所、盥洗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 ;住宅、宿舍、旅馆、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 ;办公楼、教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 ;消防疏散楼梯和其他民用建筑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3.5KN/M2 ;对于预制楼梯踏步平板,尚应按1.5KN 集中荷载验算;一般情况下的阳台,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 ;当人群有可能密集时,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3.5KN/M2 ;第4.1.2 条: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第4.1.1 条中的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在下列情况下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当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 时,应取0.9 ;——当教室、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座位的看台等的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 时,应取0.9 ;设计墙、柱及基础时的折减系数,参见下表: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墙、柱及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 1 2~3 4~5 6~8 9~20 > 20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1.00 (0.90) 0.85 0.70 0.65 0.60 0.55注: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25m2 时,应采用括号内的系数。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徐永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年七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强制性条文1.0.2、1.0.4、3.1.1、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4.2、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12.2.9条。
共57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修订简况本规范系根据原建设部建标[2006]77号文件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发生了2008年汶川地震,其震害经验表明,严格按照2001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达到了在预估的罕遇地震下生命安全的抗震设防目标。
因此,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对2001规范进行了局部修订,主要包括灾区设防烈度的调整,增加了有关山区场地、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的强制性条文,提高了装配式楼板构造和钢筋伸长率的要求。
此后,继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地震(包括汶川地震)的经验教训,采纳了地震工程的新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的经济条件和工程实践,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学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的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和试设计,最后经审查定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Load code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GB 50009—2001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2年3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通知建标[2002]10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108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 50009-2001,自2002 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2002年12月31日废止。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2年1月10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108 号文下达的“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各有关单位对1987 年国家计委批准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 进行的全面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开展了专题研究,总结了近年来的设计经验,参考了国外规范和国际标准的有关内容,并以各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反复修改通过审定后定稿。
本规范共分7 章和7 个附录,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1.按修订后的《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修改组合规则,并摈弃“遇风组合”的旧概念;对荷载基本组合增加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中,对短期效应组合分别给出标准和频遇两种组合,同时增加了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对所有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给出各自的组合值系数。
2.对楼面活荷载作部分的调整和增项。
3.对屋面均布活荷载中不上人的屋面荷载作了调整,并增加屋顶花园、直升机停机坪荷载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 50009一2023局部修订条文及条文阐明3.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3.2 荷载组合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旳设计值 S 应从下列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确定: 1)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旳组合:∑=++=ni Qik Ci Qi k Q Q Gk G S S S S 211ψγγγ (-1)式中 γG ——永久荷载旳分项系数,应按第 条采用;γQ i ——第 i 个可变荷载旳分项系数,其中 γQ1 为可变荷载 Q 1 旳分项系数,应按第 条采用;S Gk ——按永久荷载原则值G k 计算旳荷载效应值;S Q i k ——按可变荷载原则值Q i k 计算旳荷载效应值,其中S Q1k 为诸可变荷载效应中起控制作用者;ψc i ——可变荷载Q i 旳组合值系数,应分别按各章旳规定采用; n ——参与组合旳可变荷载数。
2)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旳组合:∑=+=ni Qik Ci Qi Gk G S S S 1ψγγ (-2)注:1 基本组合中旳设计值仅合用于荷载与荷载效应为线性旳状况。
2 当对S Q1k 无法明显判断时,逐次以各可变荷载效应为S Q1k ,选其中最不利旳荷载效应组合。
3 (取消此注)。
基本组合旳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永久荷载旳分项系数:1)当其效应对构造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旳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旳组合,应取1.35;2)当其效应对构造有利时旳组合,应取1.0。
2. 可变荷载旳分项系数:—一般状况下应取1.4;—对原则值不不大于4kN/m2旳工业房屋楼面构造旳活荷载应取1.3。
3. 对构造旳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荷载旳分项系数应按有关旳构造设计规范旳规定采用。
4 楼面和屋面活荷载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旳原则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4.1.1旳规定采用。
表4.1.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原则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注:1. 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载合用于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或状况特殊时,应按实际状况采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05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12.05.28
•【文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05号
•【施行日期】2012.10.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部分失效
•【主题分类】标准定额
正文
该篇法规中第3.1.2、3.1.3、3.2.3、3.2.4、5.1.1、5.1.2、5.3.1、5.5.1、
5.5.2、7.1.1、7.1.2、8.1.1、8.1.2条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21年第70号)废止,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1405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09-2012,自2012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1.2、3.1.3、3.2.3、3.2.4、5.1.1、5.1.2、
5.3.1、5.5.1、5.5.2、7.1.1、7.1.2、8.1.1、8.1.2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简介徐永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二○一二年一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修订简介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 88号文)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来自高校、科研和设计共14家单位的17位专家组成编制组,对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2006版)进行全面修订。
修订计划起至时间为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实际修订工作按计划进度完成。
依据编制大纲,编制组开展了包括:1)荷载效应组合(设计使用年限可变荷载调整系数,偶然组合);2)雪荷载灾害及修订建议;3)高层、高耸结构顺风向风振响应计算;4)高层建筑横风向风振响应计算;5)复杂高层建筑扭转风振响应计算;6)高层建筑群体干扰效应;7)内压系数及局部体型系数;8)国内外温度作用规范与应用调研;9)国内外偶然作用规范与应用调研等8个方面的专题研究和调研。
主要修订内容1、章节的变化本次修订后的规范共有10章、9个附录,其中增加了“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偶然荷载”3章,增加了“附录C消防车荷载考虑覆土厚度的折减系数”和“附录G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2个附录。
删除了原“附录C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
2、规范各章主要修订内容1)增加了温度作用的规定,因此本规范涉及的内容范围由直接作用(荷载)扩充到间接作用。
[1.0.2、1.0.4、1.0.5] 2)增加温度作用相关的术语。
[2.1.24~2.1.28]3)荷载基本组合中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
[3.2.3]Lj4)取消原第3.2.4条关于一般排架、框架结构基本组合的简化规则。
5)增加3.2.5条,规定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调整系数的取值。
[3.2.5]6)补充荷载偶然组合的表达式,分别就偶然荷载作用下承载能力计算和偶然事件发生后受损结构整体稳定性验算给出荷载组合表达式。
[3.2.6]7)强条5.1.1中关于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明确为设计中必须遵守的最小值,用词“不应小于”。
[5.1.1]8)调整部分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教室活荷载由2.0增加到2.5,浴室、卫生间活荷载由2.0提高到2.5,增加运动场活荷载(4.0)、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5.0),除多层住宅以外的楼梯活荷载均取3.5。
[5.1.1]9)补充工业建筑楼面固定设备和原材料或成品堆放荷载的计算原则,增加设备区域内可不考虑操作荷载和堆料荷载的规定,增加参观走廊活荷载(3.5)规定。
[5.2.1~5.2.2]10)屋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明确为设计中必须遵守的“最小值”,用词“不应小于”,增加屋顶运动场活荷载3.0。
[5.3.1]11)增加5.5.1条,规定考虑楼面施工荷载的原则。
[5.5.1]12)楼梯、看台、阳台和上人屋面等的栏杆的活荷载标准值明确为设计中必须遵守的“最小值”,用词“不应小于”;栏杆顶部水平荷载从0.5提高至1.0kN/m,增加栏杆竖向荷载1.2kN/m,水平荷载与竖向荷载可分别考虑。
[5.5.2~5.5.3]13)雪敏感结构的基本雪压明确为“应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
[7.1.2]14)坡屋面积雪分布系数中积雪为0的最大坡度由50°修改为60°,积雪分布系数值作相应修改;拱形屋面、有女儿墙及其它突起物的屋面、高低跨屋面以及跨度大于100m的屋面,增加积雪不均匀分布的工况。
[7.2.1表7.2.1]15)调整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C、D类地貌的楼梯高度分别由400m和450m调整为450m和550m,B类地貌的指数a由0.16改为0.15,重新计算表8.2.1高度变化系数值。
[8.2.1]16)山峰地形修正系数计算公式中的系数k由3.2修改为2.2。
[8.2.2]17)补充矩形截面高层建筑体型系数顶,考虑高厚比对侧面和背风面体型系数的影响。
[表8.3.1第31项]18)补充单个矩形截面施扰建筑的群体干扰增大系数取值范围的规定。
[8.3.2]19)细化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局部风压体型系数的规定,局部体型系数按区域给出。
[8.3.3]20)增加8.3.4条,规定验算非直接承受风荷载的围护构件局部体型系数的折减,折减从属面积由10m2提高到25m2,屋面折减系数最小值由0.8调到0.6。
[8.3.4]21)增加8.3.5条,规定建筑物内部压力的局部体型系数,补充某一面墙有主导洞口建筑物的内部压力的体型系数。
[8.3.5] 22)增加8.4.2条,规定大跨屋盖结构风振的计算原则。
[8.4.2] 23)修改顺风向风振系数的计算表达式,改用背景分量因z子和共振分量因子表达,适当提高峰值因子和湍流度的取值,修改有关计算公式和表格。
[8.4.3~8.4.6]24)增加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考虑横风向风振效应的条件及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的规定条文。
[8.5.1、8.5.2] 25)增加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考虑扭转风振效应的条件以及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的规定。
[8.5.4、8.5.5]26)修改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工况组合的规定。
[8.5.6]27)修改阵风系数计算表达式,调整峰值因子和湍流度,重新计算表8.6.1数值。
[8.6.1]28)收集补充了全国各台站自1995年至2008年的年极值雪压数据,进行了基本雪压重新统计,调整部分城市基本雪压值,重新绘制全国基本雪压图。
[表E.5,图E.6.1]29)收集补充了全国各台站自1995年至2008年的年极值风速数据,进行了基本风速的重新统计,调整部分城市基本风压值,重新绘制全国基本风压图。
[表E.5,图E.6.3]30)取消原附录C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
3、新增章节内容31)增加第4章“永久荷载”。
[4.0.1~4.0.4]32)增加第9章:温度作用。
33)增加第10章:偶然荷载。
34)增加附录B:消防车荷载考虑覆土厚度的折减系数。
[附录C]35)增加附录E.4:基本气温。
[E.4.1~E.4.3]36)收集全国各台站自1988年至2008年的最高温度月的最高气温平均值和最低温度月的最低气温平均值资料,经统计得到各城市50年重现期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新增全国主要城市基本温度值,绘制全国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布图。
[表E.5,图E.6.4、E.6.5]37)增加附录H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
4、强制性条文本规范强制性条文数量与原规范相同,共13条,包括:3.1.2、3.1.3、(原1.0.5)、3.2.3、3.2.4、5.1.1、5.1.2、5.3.1、5.5.2、7.1.1、7.1.2、8.1.1、8.1.2条。
以下介绍本规范修订的内容。
一、总则1、 1.0.2条本规范的适用范围:(1)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主结构及其围护结构的设计,包括附属于该类建筑的构筑物;如烟囱、水塔等。
(2)对其他土木工程结构或特殊的工业构筑物,本规范规定的风、雪荷载应作为设计依据。
(3)对地基设计,上部传来的荷载应以本规范为依据。
2、 1.0.4条本次修订增加了温度作用的规定,因此本规范涉及的内容范围由直接作用(荷载)扩大到间接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为能使结构或构件产生效应(包括内力、应力、位移、应变、裂缝等)的各种原因。
《荷规》将结构上的作用归纳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直接作用为直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力集(包括集中力和分布力等),通常称为荷载,如永久荷载、活荷载、吊车荷载、雪荷载、风荷载及偶然荷载等。
间接作用为不直接以力集的形式出现,如温度变化、材料的收缩和徐变,焊接变形、地基变形、地震等引起的作用等,《荷规》称之谓间接作用。
考虑到设计人员的习惯和使用方便,在规范条文中对可变荷载的规定同样适用于温度作用,因此在条文中将温度作用的有关内容不再区分作用与荷载,统一以荷载来表达。
3、 1.0.5条指出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涉及的荷载和温度作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标准。
(1)塔桅结构上的裹冰荷载,应遵守《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 50135。
(2)储存散料的储仓荷载,应遵守《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GB 50077。
(3)地下构筑物的水压力和土压力应遵守《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
(4)烟囱结构的温差作用应遵守《烟囱设计规范》GB 50051。
二、术语和符号1、 2.1.24~2.1.28条增加了与温度作用相关的术语,如温度作用、气温、基本气温、均匀温度以及初始温度等,增加了横风向与扭转风振、温度作用及偶然荷载相关的符号。
(1)温度作用:结构或结构构件在规定时段内由于温度场的变化所引起的作用。
(2)气温:在标准百叶箱内测量所得按小时定时记录的温度。
(3)基本气温:取50年一遇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按最高温度月(一般为七月份)内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最低温度月(一般为一月份)内最低气温的平均值确定。
考虑到温度作用对结构影响的特殊性,与风雪荷载的基本值不同,基本气温不采用50年一遇最高或最低值,而直接采用累年最高或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即平均一年一遇值),以避免对结构的效应得出过高的估计。
但也不采用夏季或冬季月平均气温,以免除在事后还要补充由气温日波动而增加温度变幅的修正。
(4)初始温度:结构在施工阶段某个特定时期内完成其约束而形成结构系统时的温度,也称合拢温度。
三、 荷载分类和荷载组合1、 3.1.1条3.1.1条之2,可变荷载中增加温度作用。
2、 3.2.1~3.2.2条结构的极限状态为结构或某些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的状态。
通常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两类:一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即结构的内力超过其承载能力;二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结构的变形、裂缝、振动参数超过设计允许的限值;或通过对结构应力的控制来保证结构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如对地基承载应力的控制。
极限状态的荷载效应,应考虑可能同时出现的各种荷载进行组合,并取其中最不利的一组作为极限状态的设计依据。
3、 3.2.3条(1)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d S 公式为:a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iK ni i c Li i iK i L i jK G m j j G d S S S S Q Q Q ∑∑==++=21ψγγγγγQ b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效应设计值iK ni i c Li i jK G m j j G d S S S Q Q ∑∑==+=11ψγγγ 在上述两公式中,参照《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本次修订引入了可变荷载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L γ,用以解决设计使用年限与设计基准期不同时可变荷载标准值的调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