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
- 格式:doc
- 大小:567.00 KB
- 文档页数:68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出现1.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及其特点难点:分析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1.2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明,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文明的出现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文明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现实生活中古代文明的影响。
第二章:古代埃及2.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埃及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埃及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章:古代巴比伦3.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代巴比伦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代巴比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就。
2. 新课导入:介绍古代巴比伦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代巴比伦的文化、宗教、法律等方面。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代巴比伦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古代巴比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古印度4.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印度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4.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2. 新课导入:介绍古印度的历史背景。
3. 课堂讲解:讲解古印度的文化、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
4.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印度的认识。
5.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古印度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五章:古中国5.1 教案内容:重点:了解古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难点:分析古中国文明对后世的影响5.2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古中国的文明成就。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5篇在新学期前,相信教师们一定都有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拟订的应用文种。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九年级历史上册的整体教学内容和目标。
-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 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涵盖了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 第一单元:我国古代的几大文明古国-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 第三单元:中世纪欧洲的变革-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的命运与抉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教案将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各个文明古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 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变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
- 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 近代中国在外族入侵和内外环境变化下的命运抉择。
教学难点包括:- 各个文明古国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 中国古代社会变迁的周期性和原因分析。
- 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的关系。
- 近代中国面临的困境和抉择的教训。
四、教学策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结合历史故事和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 设计小组合作研究活动,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
- 提供适应不同学生水平的研究资源和辅导,保障每个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教案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互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项目,展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书面作业和测试:布置书面作业和测试,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4. 研究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和教辅资料。
-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资料。
- 学生研究用书和作业本。
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内容,详细教案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具体需要进行编写和调整。
目录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2第1课人类的形成 2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5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9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12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2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 15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18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18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21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24 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27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30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30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33第12课美国的诞生 35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38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41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3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43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46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48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8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 51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54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57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57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63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63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66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氏族的产生及其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
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人类的出现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背景和学科意义。
2. 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
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求精神。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 课文名:开篇词- 课文内容:介绍历史学科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 教学目标:了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价值,理解历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二单元- 课文名:中华文明的发展- 课文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讲解重要事件和人物。
-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认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单元- 课文名: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课文内容:讲解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和更替过程,分析历史原因和影响。
- 教学目标:理解夏商周三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演变过程,分析历史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第四单元- 课文名: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局- 课文内容:讲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和混乱,讨论各国的冲突和重要人物。
- 教学目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认识各国之间的关系和重要人物。
第五单元- 课文名:秦始皇和统一大业- 课文内容:介绍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讲解秦朝的制度和改革。
- 教学目标:理解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和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认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
第六单元- 课文名:西汉王朝的兴衰- 课文内容:讲解西汉王朝的兴衰原因和历史事件,介绍西汉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 教学目标:了解西汉王朝的兴衰原因和历史事件,认识西汉的社会、政治和文化。
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述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 探究: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 实践: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操作和体验历史知识。
教学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听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作文和小组讨论的表现。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发展1.1 教案内容:古埃及文明1.2 教案内容:古巴比伦文明1.3 教案内容:古印度文明1.4 教案内容:古中国文明1.5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及其特点第二章:古代希腊罗马文明2.1 教案内容:古希腊文明2.2 教案内容:古希腊民主制度2.3 教案内容:古罗马法律2.4 教案内容:古罗马帝国的兴衰2.5 教学目标:掌握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及其影响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3.1 教案内容: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3.2 教案内容: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3.3 教案内容:中世纪欧洲的城市与贸易3.4 教案内容:中世纪欧洲的文化与艺术3.5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特点及其发展第四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4.1 教案内容:文艺复兴的起源与特点4.2 教案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4.3 教案内容: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4.4 教案内容:宗教改革的影响4.5 教学目标:掌握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第五章:近代初期的欧洲5.1 教案内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5.2 教案内容:法国大革命5.3 教案内容:美国独立战争5.4 教案内容:近代欧洲的殖民扩张5.5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初期欧洲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第六章:工业革命及其影响6.1 教案内容: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进程6.2 教案内容:蒸汽机的发明与工业革命的发展6.3 教案内容:工业革命对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影响6.4 教案内容: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与发明6.5 教学目标: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世界的影响第七章:殖民扩张与争夺7.1 教案内容: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策略7.2 教案内容:非洲与亚洲的殖民化过程7.3 教案内容:殖民主义的影响与遗留问题7.4 教案内容:反殖民主义运动与民族独立7.5 教学目标:分析殖民扩张的历史背景及其对世界的长期影响第八章:世界大战与和平运动8.1 教案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与过程8.2 教案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局8.3 教案内容: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与反思8.4 教案内容:战后的和平运动与国际合作8.5 教学目标: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以及对和平的追求第九章:冷战与两极格局9.1 教案内容:冷战政策的形成与主要事件9.2 教案内容: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与危机9.3 教案内容:第三世界的兴起与Non-Aligned Movement9.4 教案内容:冷战结束与两极格局的解体9.5 教学目标:分析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两极格局的变迁第十章:现代世界的挑战与变革10.1 教案内容: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一体化10.2 教案内容:信息技术革命与互联网的影响10.3 教案内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0.4 教案内容:人类面临的新的安全挑战10.5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世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以及人类社会的适应与变革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的发展及其特点。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历史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唐朝的繁荣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掌握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传承优秀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唐朝的繁荣背景和主要成就。
2.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之间的联系。
2. 如何正确评价唐朝的繁荣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唐朝盛世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唐朝为何能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繁荣背景和主要成就。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情况。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唐朝的繁荣背景有哪些?(2)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有哪些主要成就?(3)唐朝的繁荣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2. 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唐朝的繁荣背景、主要成就和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唐朝的繁荣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特点,探讨这些特点之间的联系。
2. 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唐朝的繁荣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唐朝的繁荣及其影响。
2.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朝的繁荣。
四、作业布置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搜集唐朝的繁荣相关资料,撰写一篇短文。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了解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思想品质。
【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2.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3.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4.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5.第五单元:辉煌的隋唐文化6.第六单元:民族关系的发展与边疆的巩固7.第七单元:思想文化的发展【教学重点】1.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的掌握。
2.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对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线索,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二、自主学习1.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第一单元至第七单元的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a.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b.请介绍一位你熟悉的历史人物,分析其贡献。
c.请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认识。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四、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探究课题:探究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关系。
2.学生分组合作,收集资料,分析问题。
3.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根据教材,梳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思想文化。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教师介绍中华文明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成果。
3.课堂讨论:中国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1.教师介绍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国家制度和社会变革的特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开端1.1 课程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 掌握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1.3 教学过程1.4 课堂练习1.5 教学评价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2.1 课程目标2. 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3. 掌握古埃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2 教学内容2.3 教学过程2.4 课堂练习2.5 教学评价第三章:古代希腊文明3.1 课程目标1.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掌握古希腊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3.3 教学过程3.4 课堂练习3.5 教学评价第四章:古代罗马文明4.1 课程目标1. 了解古代罗马文明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就。
2. 掌握古罗马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遗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4.3 教学过程4.4 课堂练习4.5 教学评价第五章:中世纪的欧洲5.1 课程目标1.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 掌握中世纪欧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2 教学内容5.3 教学过程5.4 课堂练习5.5 教学评价第六章:亚洲的古代文明6.1 课程目标1. 了解亚洲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 掌握亚洲古代文明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2 教学内容6.3 教学过程6.4 课堂练习6.5 教学评价第七章:非洲的历史7.1 课程目标1. 了解非洲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2. 掌握非洲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7.2 教学内容7.3 教学过程7.4 课堂练习7.5 教学评价第八章:美洲的历史8.1 课程目标1. 了解美洲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掌握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技能。
2. 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1. 早期人类的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2. 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的形成过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工具和狩猎技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2课《古代埃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埃及文明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古代埃及的衰落原因。
【教学难点】1. 古代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2. 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古埃及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埃及的地理位置和文明成就。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成就和衰落原因。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和宗教信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埃及的文明成就及其影响。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3课《古代希腊》【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环境、城邦制度和文化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第1课人类的形成教学难点人类怎样从猿到人进化而来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阅读1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读了《赫胥黎在演讲》,你是否愿意加入到“庄严的科学讨论中”?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牛津大主教认为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他完全依据神话传说,含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赫胥黎认为人和猿有同一祖先,人是由类似猴子那样的动物进化而来的,他所依据的是科学分析。
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个科学分析的进程。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人类的出现1 、人类起源的发展过程主要有哪几个阶段?(猿类→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教师强调:“猿类”指生活在千百万年前的古代猿类,它们是人类的远祖。
“正在形成中的人”指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他们已能直立行走,使用木棍、石块等天然工具,但还没有进行真正的劳动。
“完全形成的人”指已能制造工具,真正进行劳动的人,他们已经从动物中完全脱离出来。
2 、根据第3页“动脑筋”:直立行走是不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为什么?(应该是的。
因为:①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用于制造工具、进行劳动等,使得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②直立行走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3、根据第3页表格《完全形成的人》进行课堂“接龙练习”:《完全形成的人》45、他们之间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6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第6页自由阅读卡·《美洲的早期人类》,首先指出其中的“蒙古利亚种”即黄种。
然后说明:印第安人的体貌含有黄种特征,就是历史上亚洲人种的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他们的体貌又含有黑种特征,则是因为地理环境与非洲相似所起的作用。
7 、怎样批驳种族优劣论?(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人种属于自然范畴,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的种族优越论是站不住脚的。
)8 、教师介绍第4页插图《早期人类的生产活动》,指出:在这种条件下,人们必须结成群体才能生存。
后来,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这种群体从“居无定所”发展到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氏族”,人类历史就此进入氏族社会。
氏族社会1 .人类社会的历史开始后,最初经历的是什么社会?(原始社会)2 .原始社会初期,人们为什么必须结成小集体过群居生活?(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3 .教师讲解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A.生产力发展:会制造工具,能人工取火等。
(以山顶洞人为例,说明人脑对于自然的认识产生了飞跃)B.婚姻关系变化:群婚→血族群婚。
(以古代希腊崇拜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为例,说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婚姻关系是不论行辈的,尚处于群婚阶段。
后来随着人们认识到近亲繁衍的害处,对于婚姻关系的限制也越来越严格,逐步从群婚发展到血族群婚[在同一族群内,辈分不同,限制通婚;同辈之间通婚则不受限制]。
这种婚姻制度使得比较固定的血缘集团形成,氏族产生。
)4 .氏族社会的产生有什么作用?(它是原始人类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基本单位,使得人类具备了远比动物高级的理智性和社会性,既避免了近亲通婚对人类素质的危害作用,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5 .6 .教师介绍厄瑞斯忒的传说,反映当时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强调指出:上表说明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就会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上的不同贡献,自发调节人们的社会地位。
所以,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7 .原始社会是怎样解体的?(A.时间:父系氏族晚期 B.过程: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剩余产品和家庭私有财产→奴隶和统治阶级产生→国家机构形成)8 .比较国家与氏族的组成,你觉得它们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氏族是按血缘关系顺其自然组成的,国家是按地域关系通过政府、军队、监狱等机构来组成的。
)9 .军队、监狱等机构的设置,证明奴隶社会的统治阶级是十分残暴的。
为什么还说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原始社会时,虽然在血缘集团内部财产共有、集体生活、平等相处,但是那时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生活也极端艰苦;而且在不同的血缘集团之间,互相杀戮非常残酷和野蛮。
奴隶社会的阶级分化则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从整体上看,人们生活的物质来源大大地丰富了,精神上也逐步摆脱了蒙昧野蛮状态,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比原始社会进步得多。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1 .完成第5页“练一练”:把下列完全形成的人进行分类(标上相应的字母):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中国山顶洞人(D) 德国尼安德特人(C)印尼爪哇人(B)中国丁村人(C)法国克罗马农人(D)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B)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A)2. 准确地说,上题7个选项应当属于人类进化的哪个阶段?(B)A.正在形成的人B.完全形成的人C.猿人D.智人3 .“没有劳动,就不会发生从猿到人的进化,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和明天。
”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集体生产和劳动实践,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因素、是促进头脑发育的前提。
而头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
所以,热爱劳动、肯动脑筋,才能保证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并且不断地发展完善起来。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教学难点人类古代文明产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印度种姓制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阅读7页“导入框”图文,完成下列活动:1.亚非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诞生在哪里?(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中国)2 .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有关狮身人面像5个问题,先请其中几位介绍,后由老师补充:(希腊人称狮身人面像为“斯芬克斯”。
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哈佛拉在为自己修建金字塔时,征集劳动人民制作成的,是自己威严的象征。
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
据说国王死后要成为太阳神的,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国王守护陵墓。
在埃及吉萨附近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狮身人面像最为著名。
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它面向东方,硕大无比,一只耳朵就有2米长,下颌的胡须长达6米。
除狮爪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用建筑金字塔时留下的一块天然巨石雕成的。
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入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
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与狮身人面像密切相关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两河流域和印度的古代文明各有什么特点?现在就让我们一块了解这些有趣的历史知识。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金字塔的国度学生阅读7至8页的内容及其相关历史资料,在现有条件下获取知识的有效信息,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第8页《古代埃及》地图以及英语资料,思考回答: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Egypt is‘the gift of The Nile‘”这句话,一语道出了尼罗河与埃及文明两者的关系。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
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
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
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
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
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2.金字塔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筑的?(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传统的说法,特别是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都认为是依靠奴隶的集体劳动建成的。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将一人来高、两吨半重的巨石从山上凿出?又是如何将巨石从几英里甚至几十英里外运来,再吊上甚至高达一百多米的塔顶?对于这些问题,无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一些学者推断,古埃及人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着斜坡拉上金字塔。
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就是金字塔。
近年来,又有一些学者推断金字塔并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为。
当然,要真正揭开金字塔的建筑之谜,还得依靠人们的不懈努力和勤奋研究。
)3.怎样评价金字塔?A.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们不满足于仅仅在生前统治着人世,而且幻想死后复活成神,仍是阴间的统治者。
根据埃及的神话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
因此,他们把尸体挖去内脏,浸以盐水等防腐剂,填以香料,然后用麻布裹紧。
这种可以保存很久很久的尸体叫做“木乃伊”。
金字塔便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国王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
建筑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和威风凛凛的狮身人面像,其目的就在于使人们相信,国王凌驾一切的权威是永世不可动摇的,企图以此震慑人民的心灵,维护奴隶主专政。
B.建筑金字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金字塔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卓越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纪念碑。
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4 .根据第8页“动脑筋”:今天,有人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
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
不过,有位叫戴维杜维斯的法国化学家,得到5块从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块,对它们逐个加以化验。
出乎意料的是,化验结果证明,这些石块由贝壳石灰石组成。
因为在这之前的考古活动曾证明过,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制作技术,所以戴维杜维斯推测,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进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
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还在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英寸长的人头发。
这缕头发可能就是古埃及人辛勤劳动和灿烂智慧的见证。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1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第9页《新月沃地》地图,根据下列问题在图中和课文里做出标记:“新月沃地”指什么地方?哪些古代居民在此生活过?(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有人称它为“新月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