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机采棉知识简介
一、国外机采棉和国内机采棉的区别:
1)国外机采棉主要产地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农场式管理的发达国家,大概有700万亩机采棉。
特点:无异纤、整齐度好、含杂率低,一致性好。
2)国内机采棉主要产于新疆兵团(北疆机采棉占本地棉花80%左右,南疆机采棉占本地棉花40%左右);内陆很少,只有几个有机采棉示范区有机采棉。
国内大概有150万亩机采棉。
特点:含杂率高、有地膜等混入棉花中引起的三丝。
二、机采棉和手摘棉概况:
1)机采棉:
一次性采摘方式
1、优点:
产量高、棉花采摘容易管理、运输方便、异性纤维含量少,成本比手摘棉低(每公斤可节约2元左右)。
2、缺点:
籽棉的含杂率高、原棉的各类疵点数量多、原棉的短绒率高(16%-20%)、整齐度差、强力低、成熟度差、死棉多,籽棉加工流程长。
纺纱时落棉多,纱线毛羽大。
3、纺纱适应性:
棉内质可纺支数一般为21支以下普梳纱和气流纺纱,最高达到40支。
2)手摘棉:
分层采摘方式
1、优点:
籽棉的含杂率低、原棉成熟度好,死棉少,短绒率低(11%-12%),整齐度好,单产相对较高。
2、缺点:
用工多,采摘成本高,异纤多。
3、纺纱适应性:
棉内质可纺支数一般为40支,最高可达60支左右。
三、皮棉价格计算:
皮棉价格=【籽棉每斤单价-棉籽每斤单价*(1-衣分率-加工时棉籽伤耗)】/衣分率x2000 每吨加工费
例如:籽棉单价3.5元/斤,棉籽单价1元/斤,伤耗2%,衣分率40%,加工费800元/吨
皮棉价格=(3.5-1*58%)*2000/0.4 800=15400元/吨。
试谈机采棉技术的试验与推广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中。
其中,机采棉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种植方法,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劳动成本。
下文将试谈机采棉技术的试验与推广。
机采棉技术是指通过机械化的方式,利用专门设计的机械设备,完成整个棉花种植过程的一种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机采棉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首先,在机采棉技术中,种植整个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大幅减少了人工投入和人力劳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种植周期。
其次,机采棉技术能够减少传统人工施肥过程中对土地的压力,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再次,机械化的棉花翻松、采摘、打包等过程,可以减少机器失误和损坏的风险,提高棉花的质量和收成率。
针对机采棉技术的试验研究,首要任务是通过小范围的试验,验证此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试验的过程需要关注的主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需要选取合适的农田和试验地点。
机采棉技术对农田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完善以及充足的日照等条件。
其次,需要选取合适的棉种进行试验,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再次,需要设计合理的试验方案和操作流程,完善记录试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果统计。
最后,需要进行试验过程的监控和跟踪,发现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试验的结果是机采棉技术能否推广的重要依据。
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机采棉技术的各项指标进行详细的监测和记录,包括棉花的生长速度、根系发育情况、叶片状况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判断机采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如果试验结果表明机采棉技术在生产效益和劳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那么就可以推进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机采棉技术的推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到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农民的实际情况等因素。
推广机采棉技术需要有相关政策的出台和支持,包括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咨询和培训等方面的支持措施。
新疆机采棉品质现状与分析机采棉得到纺织企业的重视,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较高的份额。
自2014年以来,新疆地区取缔了原有的收储政策,对于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但是,很多的纺织企业对新疆棉持有不满意态度,特别是机采棉不予以认可。
本论文针对机采棉品质现状与分析进行研究。
标签:机采棉品质现状分析引言新疆地区为了提高棉花产量,获得更高的受益,引进了机采棉,使得手摘棉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消除,投入成本大大地降低。
但是,由于新疆地区的机采棉起步较晚,且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机采棉质量不被市场所认可。
针对新疆地区的机采棉品质量现状进行分析,以为提高机采棉质量提供参考。
一、机采棉品质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机采棉是一个系统化工程,运行复杂,所涉及到的内容也很多,包括棉花品种的选择、棉花的采摘、棉花的轧花,以及不同品种棉花的配置,所采用的纺纱工艺等等。
整个的机采棉系统运行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会导致棉花质量存在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棉花纤维短而且粗新疆的棉农采收棉花的时候,往往注重棉花的产量,对棉花的质量没有给予高度重视,使得所采摘的棉花普遍质量比较低。
从近年来新疆地区所生产的棉花品种来看,以马克隆值高的棉花为主,多数的棉花衣分也比较高。
其中,马克隆值是衡量棉花质量的重要指标,表达了棉花纤维的粗细程度和成熟度,直接关系到棉花的使用价值。
衣分率单位重量的籽棉与皮棉之间的比例。
可见,新疆地区的棉花质量是比较高的。
但是,一些棉农更为重视棉花的产量,在采收棉花的时候,没有对棉花详细分类,导致马克隆值进入衣分率都有所降低[2]。
从2014年以来,新疆的机采棉质量就普遍下降,在市场上不在具有竞争力。
特别是2014 年以来,新疆地区采用了高产量的棉种,依然沿用手摘棉技术,只有在收棉花的时候才使用机采棉。
由于棉花的种植中,包括行距和株距都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在棉花田的管理上也采用规范的传统田间管理模式,使得收棉花的时候即便采用了机采棉技术,棉花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机采棉地膜含量检验与分析目前机采棉中异性纤维(以下简称异纤)含量仍然很高,其中主要就是地膜。
为了定量分析机采棉中地膜的实际含量,我们在新疆某机采棉生产线上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跟班检测,这期间共加工皮棉4059包,净重910.2吨。
检测方法是在总集棉管道上定时取样130次,每次装满两个钎样铁桶,平均每桶样重0.93kg,棉样总重量240.39kg,手工检出异纤7944.1mg。
本次检测棉样的采集量已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按此推算每吨皮棉中的异纤含量33.05g,其中地膜含量29.79g,占异纤含量的90.13%。
国家棉花标准(GB1103)中规定的皮棉异纤中等级(M 级)含量的上限是不大于0.7g/t,实际超标46倍。
现将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一、异纤构成分析机采棉中的异纤含量及种类构成与手摘棉明显不同。
手摘棉是通过人工采摘、装袋,人与棉花直接接触的次数较多而且包装材料本身易破损形成异纤、生活环境污染等几率较高,所以主要构成是布条、有色线、丙纶丝、薄膜、羽毛等多种;机采棉是采棉机与棉花直接接触并将棉花装入特制箱内或就地制成棉模后运往轧花厂货场,几乎没有手工接触,所以异纤种类较少,主要含量是地膜和滴灌带。
为了便于分析异纤的清理难度和危害程度,我们在挑拣棉样中的异纤时既记录了重量又记录了数量,有些特殊的还记录了尺寸、颜色、荧光特性等。
人所共知,手摘棉的异纤含量很高,本文不再赘述。
机采棉异纤含量详见表1、表2。
机采棉异纤含量统计表(按个数)表1机采棉异纤含量统计表(按重量)表2从表1中可以看出,机采棉异纤的个数构成主要是地膜和有色线。
机采棉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有色线呢?我们做过深入调查,发现有色线是布块被刺钉多次打击和锯齿多次钩拉破碎后所形成的丝线,布块的来源是籽棉货场的苫布,因为籽棉垛平时要用苫布盖着,加工时用大铲车将籽棉推入地坑喂棉机中,铲坏苫布是常有的事,所以这是生产管理问题,也不一定每个厂都这样。
如果去掉表中的有色线这一项,则地膜的数量将占总数的90%以上了,其他异纤含量很少,无论是重量还是数量都不足为患。
机采棉技术推广王西博通过2年来的机采实验,机采棉,脱叶剂使用效果的好坏与否,不但与棉花的施药时的温度光照有直接关系,最主要与施药期棉花的长势长相有密切关系,通过今年对常规脱叶剂,脱吐隆的使用效果调查,脱吐隆的使用效果在同等气象条件下不同长势,表现出不同的脱叶效果,通过2年来的实验,我们对脱叶剂施用效果调查,脱叶剂在使用方面,本着节约增效的理念,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田间管理方面采用机采棉的棉田管理因注意应注意以下几点:1〃1 苗期管理目标注意采取促苗早发措施,适度培育高脚苗,始果节控制在18~21cm,少控或不控,出苗水不宜过多,水量控制在10-15m3/667m2,避免因水量过足影响地温,造成大范围烂根情况。
头水根据气温、地温情况适期早上,蹲苗期不宜过长,为培育高脚苗做好充分的准备,提高机采采净率。
1〃2中期管理目标加强化控及水肥运筹工作,培育健壮植株,在管理方面,主抓“及早打顶,及时封顶化控,主抓伏桃、伏前桃的结铃率,大幅度降低秋桃(风险桃)的成铃率,”打顶以每亩不超过9万台果枝为宜,株高控制在60-70公分左右,原则上,打顶后,水肥不宜过足,水量控制在20-25m3/667m2,肥量控制在5kg/667m2以内,施肥以磷钾肥为主,尿素不宜过多,这样有利于减缓棉花营养生长势头,加速棉花生长势向生殖生长转化。
此期,促使棉花保持适度的点片旱象,为塑造机采棉紧凑的理想株型打好基础,同时为机采棉早熟高产创造良好的基础,通过今年的实践证明(见表1),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表1 2010年90团七连机采棉打顶试验调查表打顶日期7月2日7月8日7月13日单铃重(g) 5.94 5.64 5.26单株结铃(个) 5.44 5.46 5.231〃3中后期田间管理目标积极采取水肥调控措施,对于晚熟棉田,采取化控及减水的有效措施,尽力避免棉花出现贪青晚熟现象。
断花棉田以适量多施磷钾肥为主攻目标,促进棉铃的养分积累,有利于棉铃及早成熟,为脱叶剂效果的充分发挥打好基础。
采棉机分析报告格式一、引言1. 背景介绍:介绍采棉机的概述和对棉花采摘的重要性。
2. 目的和目标:说明撰写采棉机分析报告的目的和所需达到的目标。
二、方法和数据收集1. 选择采棉机:介绍选择采棉机的标准和方法。
2. 数据收集:说明如何收集相关采棉机的数据,包括技术规格、性能参数等。
3. 数据分析: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和整理,包括性能对比、市场调研等。
4. 参考资料:列举所有参考资料的文献引用。
三、采棉机技术性能分析1. 分析采摘效率:对不同采棉机的采摘效率进行评估和分析。
2. 分析作业质量:评估采棉机的作业质量对棉花影响的程度。
3. 分析能耗:研究采棉机的能源消耗情况,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4. 分析操作便利性:评价采棉机的使用便利性和操作效率。
四、市场调研分析1. 市场需求:分析当前市场对采棉机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竞争对手分析:对采棉机市场上主要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评估和对比。
3. 用户口碑调研:通过用户调查和反馈分析采棉机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满意度。
4. 市场前景: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对采棉机市场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和分析。
五、问题和改进建议1. 问题总结:分析采棉机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2. 改进建议:提出解决采棉机问题和改进的具体建议。
3. 风险评估:对改进建议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六、结论1. 报告总结:总结整个采棉机分析报告的重点和要点。
2. 结论和建议:提出对采棉机的评价、结论和相关建议。
七、参考文献根据引言中列举的参考资料进行文献引用。
八、附录1. 技术规格表:列出所评估的采棉机的技术规格表。
2. 数据分析图表:包括采棉机性能对比图表、市场调研图表等。
3. 用户调查问卷:附上用户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
以上是一份针对采棉机的分析报告格式,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研究目标,可以对各个部分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分析报告应当准确、详细地呈现采棉机的技术性能、市场情况和改进建议,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采棉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
试论机采棉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一、我国机采棉发展历史分析机采棉是指通过使用机械采棉设备取代人工采摘棉花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由之路,通过推广机采棉技术既可以减轻采棉者的劳动强度,缓解拾花期劳动力不足,有效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有效促进两高一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现代化的棉花生产企业是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
1952—1960年,农业部就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引进过37台苏联CXM—48M型悬装式单行和15台XBC-1.2型双行自走式垂直摘锭式采棉机及配套的数十台XμO-4.3型剥铃机和一台YIIX-1.5型万能净棉剥铃机。
我国为探讨机采棉清理加工的技术可行性,1961—1966年在国家农垦部支持下,兵团还在国家科委下达“棉田机械化中间试验”课题的试点,今兵团农七师127团,结合中间试验,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机采籽棉清理加工厂。
1965年,在试点用XBC-1.2型采棉机试采过18.9hm2棉田,采籽棉48t,采净率86.7%,落地棉棉率6.2%—6.6%,机采籽棉含杂率7.5%—9%,作业速度1.02m/s。
当时还配套试验了机采籽棉的清理加工和烘棉,并在以后1972年的生产试验中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在没有烘干、没有皮棉清理机的条件下,使含杂9%的机采籽棉加工成含杂2.75%的皮棉。
百克皮棉含疵点942粒,皮棉被评为一级弱,接近手采一级皮棉水平。
初步探索到了机采籽棉可以清理加工成符合棉花收购和纺织要求的技术可行性。
1971—1974年,我国棉花生产企业的采棉机研制组还自行研制过三种原理采棉部件和摘霜后棉铃机,其中较成功的是气吸机械振动式采棉部件。
1973年试验台上60多次试验结果是:采净率93.5%—98%,落地棉0.5%—1.7%,籽棉含杂率10%左右,没有从地面吸起尘杂,作业速度1.02m/s,每行部件重160kg 左右,耗功率13.3—14.8kW,双行摘棉铃机是尼龙丝刷一柏皮叶片斜摘辊式,田间试验,平均采摘率95%,作业速度1.2—1.4m/s,1975年春,因多方面因素,一度中断了样机的进一步试制试验。
机采棉与手采棉品质差异分析1.采摘方式差异:机采棉由机械收割机进行收割,速度较快,效率高。
而手采棉需要农民逐棵逐朵手工采摘,速度较慢,工作量大。
因此,机采棉在采摘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如花瓣、嫩叶、小棉铃等,而手采棉则能够更好地保护棉花的完整性。
2.机械损失差异:机械收割过程中,由于机械复杂性和机头的限制,会出现棉铃破碎、损伤等现象。
而手采棉由于农民的细心采摘,可以避免这些机械损失,从而得到更好的棉花品质。
3.经济收益差异:机采棉由于快速高效的收割方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农作物的收割工作,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而手采棉在劳动力成本上较高,且工作效率低,因此农民的经济收益相对较低。
4.棉花质量差异:由于机采棉在收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失和磨损,机采棉的棉花质量相对较差。
而手采棉经过仔细采摘,能够保持棉花的完整性,棉纤维质量较好。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收割机的改进,机采棉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和手采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同时,机采棉的高效率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因此,机采棉在当前的现代化农业中逐渐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机采棉与手采棉存在一定的品质差异。
机采棉在采摘方式、经济收益和棉花质量等方面有其优势,但也受到机械损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机采棉的品质不断提高,可能会逐渐接近或超过手采棉。
然而,手采棉在保护棉花完整性和维护农民经济收益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棉花采摘方式,综合考虑经济收益和品质要求,以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
新疆机械化采棉经济运作分析新疆是中国最大的优质棉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新疆农村劳动力相对短缺,每年在棉花收获季节需要大量的外地民工,最高时曾达到60多万人。
人工费用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进疆民工减少、采摘价格上扬的情况,采摘成本由0.60元/千克提高到1.20元/千克。
为有效解决新疆拾花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状况,新疆新建现代农业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于2005年在石河子垦区,进行了大面积棉花机械化采摘作业的有益尝试,共完成机采作业面积28万亩,采摘棉花98000吨,节约采摘棉花劳动力5.5万人,为团场和植棉职工直接增收6566万元。
生产模式的配套革新棉花机械采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棉花种植、收获、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环节进行配套革新。
科学种植采收:适应棉花机械采摘和丰产高效的作业要求,必须在种植行距、脱叶催熟、适时采收、行走路线和人工清田五个方面做到相互适应、协调一致。
改造轧花设施:为避免棉花因潮变质,轧花厂必须配备一套籽棉独立烘干设备,对堆垛前的棉花进行降低水分及部分除杂处理。
采摘成本测算:包括籽棉采收、脱叶剂、人力喷洒、运棉车改造、轧花厂设备技改和新增加工成本等全部费用,每公斤籽棉采收成本费合计为0.53元,与手摘棉采收成本1.20元/公斤相比,节约开支0.67元/公斤。
质量售价的对比分析机采棉与手采棉产品质量对比:手采棉三级以上(细绒棉),即在A级或高B级,机采棉大部分在A级,部分在B级。
机采棉与手采棉销售价格对比:由于上述质量等原因,同等级机采棉比手采棉每吨销价低100~200元。
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是制定发展规划。
建议国家农机化主管部门在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筹研究制定机械采摘棉花发展规划。
二是制定行业标准。
由于当前国内尚没有机采棉花的分级标准,仍是参照手采棉分级标准,这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收购、加工和销售的正常进行。
三是制定补贴政策。
现行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主要是针对粮食主产区的各类机械,对于购置大型采棉机,要不没有补贴,要不就是补贴额太少。
新疆兵团机采棉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沈家涛(新疆兵团农二师三十团宣传科,库尔勒841006)1机采棉现状新疆兵团从1996年就开始引进和推广机采棉技术,直到2004年兵团实施机采的面积仍然只有2.7万公顷,还不到植棉总面积的1 15。
农二师三十团是一个有着42年植棉历史的团场。
该团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6%以上,但应用在棉花生产中的机械化程度还不到70%,其中棉花采收作业几乎完全是人工作业。
2001年该团购进了2台进口采棉机。
然而,从2001年到2004年,该团共采收棉花1.36万公顷,其中机采的仅280公顷。
2004年,农二师已有的17台采棉机中有14台完全闲置。
2004年兵团总植棉面积46万公顷,总产87万吨。
棉花采收至少需要招收40多万名季节工。
而一台采棉机一般每天可以采收16.7~20.0公顷棉花,最少可顶600个劳力。
按每台采棉机一个采收期平均采收567公顷棉花计算,150台采棉机应该是8.47万公顷。
这说明兵团的采棉机绝大多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只要现有的采棉机正常发挥作用,劳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就能得到缓解。
2采棉机推广使用中的困难概括起来,承包植棉的职工有四方面难以接受:机采的棉花含杂(棉叶)多;交花时,被扣除的杂质比例太高;使用机采作业成本过高;用人工采棉的标准来评定机采棉的等级,造成收入下降。
2.1机采棉的质量差。
兵团农场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棉花人工采收制度,传统的作业方式中要求做到“四分”:分摘、分堆、分晒、分交,严禁混等混级。
但采棉机作业根本不可能“四分”,用人工采棉的标准去要求采棉机,等级肯定下降,而一个级差棉花的价格每吨相差一两千元。
据棉农反映:机采棉的品质不好;再加上不能及时清花,发生霉烂,有的扣杂超过47%。
2.2机采棉轧花设备不配套,国家对机采棉还没有统一的衡定和收购标准。
兵团拥有采棉机近150台,而一百多个植棉团场中与之配套的清花设备却只有33个。
三十团因为没有相应的清花设备,所以机采棉必须运到邻团加工。
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机采棉是一种靠机械收割和栽培的棉花品种。
相对于传统种植方式,机采棉具有高产、高效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机采棉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合理选择品种机采棉栽培的首要步骤就是选择适合的品种。
合理选择品种是机采棉高产的关键。
一般而言,优质纤维、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会更适合机采棉栽培。
农民在选择品种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栽培技术水平等进行综合考虑。
二、合理施肥机采棉的高产离不开合理施肥。
施肥要根据棉花生长期不同阶段的特点来进行。
在种植前期,需要进行基础施肥,以提供棉花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在生长期,需要及时补充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以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在开花期,需要增加磷的供应,以促进花芽分化和生长。
在结果期,需要增加钾的供应,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施肥时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适量施用,避免过量施肥。
三、科学灌溉机采棉需要通过科学的灌溉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灌溉要根据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来进行。
在种植初期,可以进行浅层灌溉,利用雨水和地下水来满足植物的水分需求。
在棉花生长期,可以采用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浪费。
灌溉时要控制水分的供应量,避免过度灌溉或干旱,保持土壤湿润度适中。
四、增施有机肥机采棉栽培中,增施有机肥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有机肥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养分供应,促进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环境。
增施有机肥有助于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和保水保肥能力,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和产量。
五、科学控制病虫害机采棉栽培中,病虫害的防治是关键之一、首先,农民要注意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在选种时要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
另外,要做好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虫害源,清除田头雜草。
如果发现病虫害,要及时施用农药进行防治,以免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机采棉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合理选择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灌溉、增施有机肥和科学控制病虫害。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手段,才能够实现机采棉的高产高效。
机采棉分析报告
一.新疆机采棉基本情况
随着集约化大农业的发展,机采棉已成为世界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在发达的植棉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棉花全部采用机械采摘。
1996年起,新疆兵团也开始了推广机采棉的尝试。
经过5年不懈努力,兵团在机采棉的种植、采收和加工等诸多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2001年开始,机采棉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2009年新疆拥有采棉机586台,机械化收获面积达1O多万hm2,2010年机采棉面积超过l1万hm2。
二.机采棉和手采棉产品质量对比
手采棉3级以上,玛值在3.7以上,即在A级或高B级,纤维成熟度指数在0.86以上,纤维长度大部分在29毫米。
短纤维率在8%-10%之间,短纤维含量中等,长度整齐度好,断裂比强度在30g/tex以上,强度高;每批棉花杂质粒数最多不超过15粒,一级棉花机检杂质在0.5%-0.9%。
二级在0.6%-1.1%,三级在1.0%-1.5%,棉花的发射率(即光亮度)很高,一般在81以上,黄度值7.2左右,棉花看起来很光亮,色呈洁白或乳白色,有光泽,与实物标准较为相符。
机采棉玛值大部分在A级,部分在B级,纤维成熟度指数在0.85-0.9,纤维大部分是成熟的,长度在28-31毫米之间,短纤维率在9%-11%之间,高的可达13%,短纤维含量中等,但略高于手采棉,长度齐度稍差,断裂比强度在29g/tex,强度一般;每批棉花杂质粒数几本在20-45粒,最高97粒,一级机检杂质在0.8%左右,二级在0.8%-1.3%之间,三级在1.5%-1.9%之间,最高可达2.3%。
索丝,棉结等杂质瑕点较多。
棉花的反射率不好,一般在77左右,棉花看起来色泽灰暗,不光亮,光泽差。
三.机采棉和手采棉成本对比
1.人工拾花:人工采摘每公斤籽棉为1.2元至2元。
(往返车票报销,吃住全包)。
2.机械拾花:机采棉亩采单价为150元,单台日采收进度可达200亩至250亩,一台采棉机日采籽棉可超过4万公斤以上,一台采棉机可顶600至800个采花工,采棉机的综合成本比人工采摘费用每亩减少100亩以上。
2008年每亩棉花机械采收费为115元,平均单产籽棉按350公斤计算,每公斤籽棉机采费
仅为0.33元,而人工采摘每公斤籽棉为1.2元至2元。
从中可看出,机采比人工采摘棉可节省费用63%至67%,上述对比数据足以看出推广机械化采棉增加棉农收入的潜力。
四.机采棉采收技术要求与标准
4.1农艺配套技术
1.品种选择:机采棉种植对品种要求较高,要满足中早熟、株型紧凑、吐絮快而集中、吐絮畅而含絮力中等、下部节间短、不易倒伏,同时果枝始节高度20厘米以上等条件。
2.种子处理:种子质量是保证出苗率为基础,加工出的种子通过机械精选、人工粒选,确保种子活力强、饱满、大小一致,健籽率在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种子纯度95%以上。
用农药拌种,并用福多甲种子包衣剂按1:50比例包衣。
3.种植模式:采用膜下滴灌,1个播幅2膜,1膜3行,采取(65+10+10)厘米播种模式,667米理论株数17 600株。
4.播种质量:机采棉播种质量要求较高,播行端直,连接行要严格控制,为机械采摘提供质量保证;深浅一致,播深2.5-3.0厘米,下籽均匀,每穴1粒,空穴率小于2%,错位率小于1.5%,出苗率达到95%左右。
4.2农业技术及机采质量要求
1.机采棉花种植行距必须是(10+66)cm,株高70--75cm以上,结铃距地面18cm以上。
2.喷施脱叶剂必须在采收前18--25天进行,(一般是9月10日至20日)每亩地用量脱吐隆12-15ml加伴宝助剂30--50ml,乙烯利80ml,亩工作液40公斤/亩,喷施脱叶剂时气温在12.5度以上进行。
3.适时采收,脱叶率达到90%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即可进行采收。
4.合理制定采摘计划,减少因采摘计划不周造成棉花采不干净的现象。
要求棉田采净率达94%以上,其中:挂枝率小于或等于0.8%,遗留棉花小于或等于1.5%,挂落棉花小于等于1.7%,含杂率小于等于12%,含水率小于或等于10%。
五.机采棉遇到问题
1.机采棉中混有残膜机采棉中不可避免混有残膜,成为目前影响机采棉质量和销售价格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了机采棉的综合经济效益。
2.目前,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及工艺使含杂率1.5%~ 1.6 %,质量较手采棉差,影响了销售价格,且导致机采棉市场销路不畅,使采棉机无法发挥应有效率和作用。
3.影响机采棉品级质量的根本因素是棉花品种、新疆干燥的气候与脱叶剂问题。
美国的棉花带气候湿润,棉株为杨树型,果枝始节高度在40cm 以上,枝权不多,一株只有5~6个铃,并且吐絮集中,同时其脱叶剂是一种落叶激素,喷施后可使叶片快速脱落,但不会焦枯变脆,棉花中即使混入棉叶,也很好捡出。
而新疆长期以来棉花科技都是以高产优质为根本目的,较少考虑吐絮的集中度,地膜栽培、早密矮的品种以及干燥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机采棉相对于美棉有更多的技术难关要攻克。
首先,新疆棉花的始节高度低,一般为8~10 cm,机采棉专用品种也仅为18~20 cm。
采收作业时,极易吸附田间残存的地膜与地面尘土。
其次,新疆使用的脱叶剂实际是一种枯叶剂,喷洒后由于气候干燥与枯叶剂的综合作用,棉叶迅速干枯,且极易破碎,加上果枝分布是一种茂盛的树型,落叶不易掉到地上,机采时破碎的叶片极易混入棉花中,很难清除。
这些因素造成新疆机采棉中有残膜问题,且棉花碎叶与尘土明显高于美棉。
此外,催熟的棉纤维性能的一致性也不高。
由于新疆机采棉的上述特点,而我国棉花品级主要是依据外观来定,轧花厂必须增加清理次数及力度才能使皮棉达到较好的外观,但多次的打击使纤维内在质量受损程度较大,加上残膜问题,这就使得新疆机采棉在价格上竞争不过美棉,质量上比不过手摘棉。
六.疆内最大机采棉服务企业简介
新疆新建现代农业工程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建农业)成立于2004年8月13日,由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公司办公地点在乌鲁木齐市扬子江路61号天安名门小区2号楼21层。
公司拥有一个占地350亩的集采棉机、拖拉机、零配件、耗材、设备维修、员工及驾驶员培训为一体的永久综合基地,现有采棉机214台,番茄收获机3台,迪尔7810拖拉机35台,总资产近3.6亿元。
2005—2010年六年累计完成机采面积近260万亩,机采面积年均增长33%。
是全疆最大的以农机服务为主体的专业化农业工程公司。
以联系其业务副总,但未深入沟通交流。
七.备注:以上分析基于30多篇科研院所发表文章综合提取,因工作限制未能实际进行调研。
杨博
20111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