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8.71 KB
- 文档页数:4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模板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教案模板第【1】篇〗24.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 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手法,体会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写法。
3. 结合个人生活经验,理解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2.找出文中侧面描写和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并归纳周亚夫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鲜明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气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这里面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二、自学释疑1.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相当于现在国家图书馆馆长一职)。
早年司马迁在故乡过着贫苦的生活,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刻苦,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
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获得了不少第一手材料。
前108年,得继父职,他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前104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
前99年,因替孤军奋战、不得已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处腐刑。
在狱中,他更加发愤著述,终于在前92年左右,完成了这部巨著。
【导语】这⾸五⾔律诗描写了⼀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的政治抱负。
⽆忧考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1、导⼊:同学们,⼤家好! 2、请⼤家看屏幕:观猎王维 风劲⾓⼸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暮云平。
这⾸五⾔律诗描写了⼀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对涉猎将军的英姿作了形象、逼真的描写,热情的歌颂了将军的豪迈⽓概,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远⼤的政治抱负。
这⾥⾯的将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主⼈公―――周亚夫,来讲述他在细柳营的故事,体会他与众不同的⼈格魅⼒。
3、请⼤家将书翻到167页,本⽂的作者是司马迁,谁可以给⼤家介绍⼀下司马迁? 4、看⼤屏幕:《史记》:是我国第⼀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韵之《离骚》”。
5、请同学们⾃读课⽂,将有疑问的字词画在语⽂书上,我们共同解决。
6、好,请同学们先看⼤屏幕,我们来了解⼀下⽣字词,谁能够将屏幕上的字词准确的念出来? 祝兹zī侯棘j门彀go⼸弩nǔ按辔pi徐⾏ 作揖yī介胄zhu嗟jiē乎曩nng者 谁还有读不准的字⾳? 7、下⾯,⽼师来给⼤家范读⼀下课⽂,请同学们注意断句,进⼀步了解课⽂。
8、好,让我们共同来齐读课⽂,打起精神,⾼声朗读《周亚夫军细柳》。
9、下⾯请同学们依照课⽂注释,合作完成课⽂翻译。
如果遇到本组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当然这⾥的难题指的是字词翻译⽅⾯。
就派⼀名代表将问题写在⿊板上,我们共同来解决。
⽼师将⿊板分为三部分,将问题写在对应的位置上,重复的不要写了。
10、好,我们来解决⼤家提出的问题。
11、(将实、虚词重点介绍)。
为:动词wi介词wi 军:驻军军营将军 将以/下骑/送迎:将⼠们下马⾼接远送.以:连词,不译. 可得⽽犯耶?:岂能被侵犯呢? 12、同学们现在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地⽅不懂,请开诚布公的提出来,也许你的问题⾮常的有价值,可以帮助许多同学解决疑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课文主要讲述了汉文帝时期,周亚夫驻守细柳营,严格治军,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故事。
课文中通过周亚夫与汉文帝的互动,展现了周亚夫的军人风范和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军队的严格管理和士兵的忠诚。
课文语言简洁,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需要通过注释和翻译来理解。
此外,学生对军人精神和忠诚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文学习和讨论来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了解古代军队的管理和士兵的忠诚。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周亚夫的军人风范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2.难点:对周亚夫军人精神和忠诚的理解,以及课文中所体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通过注释和翻译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人物形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周亚夫的军人精神和忠诚。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打印课文文本,准备注释和翻译资料。
2.多媒体设备:准备PPT等多媒体教学材料,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3.分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细柳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军队的生活和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周亚夫军细柳》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汉文帝时期,细柳营的总兵周亚夫严格治军,忠于职守,赢得了士兵们的敬仰和汉文帝的赞誉。
课文通过周亚夫与汉文帝的对话,展示了周亚夫“军纪如山,命令如令”的军人风范,以及他深刻的国防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军事制度、礼仪制度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并通过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了解古代军事制度、礼仪制度等相关背景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周亚夫忠于职守、严格治军的军人风范,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课文中的难点词语的理解。
2.古代军事制度、礼仪制度等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
3.对周亚夫忠于职守、严格治军的军人风范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六.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2.准备课文中的难点词语的解释。
3.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古代军事制度、礼仪制度等背景知识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军事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古代军事有什么了解?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周亚夫军细柳》。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4《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
3.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二、重难点重点: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精神。
难点:把握本文写人叙事的技巧。
三、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二、重难点重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句。
三、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熟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意思。
请写下不懂的字句和文意上的疑惑。
【预习检测】(平板推送——教师提问)1.文学常识填空。
《周亚夫军细柳》选自。
作者,(朝代)历史学家。
他所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到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它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祝兹.()棘.门()被.甲()彀.弓弩.()()诏.()介胄.()按辔.()揖.()嗟.乎()曩.()邪.()【合作学习】主问题一:熟读课文,疏通文意1.首先,请同学们与老师合作朗读课文。
老师读第一段,学生齐声朗读二三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顺文句。
(师生合作朗读,后发现字音、句读的问题及时解决,朗读课下注释没有的且容易读错的字词)2.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汉文帝亲自慰劳军队,细柳营中将士们的反应如何?(先用原文回答,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述)(随文解字:注意加点字词的解释)(1)军士吏如何?军士吏被.甲,锐兵刃..。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汉文帝时期,周亚夫驻守细柳营,严谨治军,最终成功击退匈奴的故事。
文章通过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他的忠诚、正直、严谨和勇敢。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让学生理解他的品质,并从中得到启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可能还需要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军事制度和历史背景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掌握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周亚夫的品质,培养学生忠诚、正直、严谨和勇敢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难点:深入理解周亚夫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听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让学生跟读,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10分钟)分析周亚夫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举例说明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周亚夫的品质,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周亚夫的品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周亚夫的品质,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个品质,最后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周亚夫的品质对他的军事生涯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思考自己的品质对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通过侧面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理解文中对比衬托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理解其精神内涵中所包含的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岳飞事例导入(二)顺畅朗读1、录音范读。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齐读全文。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1、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其所写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浑雅健的风格。
代表作品有《史记》《报任安书》等。
2、汉文帝即位后,同匈奴贵族继续采取和亲政策,双方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
但是后来匈奴的单于听信了汉朝奸细的挑拨,跟汉朝绝交。
公元前158年,匈奴的单于起兵六万,侵犯上郡和云中,杀了不少老百姓,抢掠了不少财物。
汉文帝派三位将军带领三路人马去抵抗。
为了保卫长安,另外派了三位将军带兵驻守在长安附近:将军刘礼驻扎在霸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驻扎在细柳。
3、《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作者是司马迁。
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史记》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着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部编版初中《周亚夫军细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细柳营”、“真将军”、“军纪严明”等。
(2)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学会对比阅读,将《周亚夫军细柳》与其他相关文章进行比较,拓宽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和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学习周亚夫的忠诚、敬业、严谨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学习周亚夫的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和翻译。
(2)对周亚夫形象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周亚夫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周亚夫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对比阅读(1)选择与《周亚夫军细柳》相关的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2)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周亚夫的形象特点。
(2)强调周亚夫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学习。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写一篇关于周亚夫的人物评论,可以从周亚夫的形象特点、精神品质等方面入手。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理解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周亚夫的形象特点,并能进行对比阅读。
初二上册第24课《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 分析手法,对比衬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风劲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诗描写了古代一位将军打猎的情景。
诗中的将军意气风发、飒爽英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主人公——周亚夫。
【周亚夫】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之子。
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
开始,亚夫做河内郡守,当时有个老妇人以善于看面相著名。
有次,周亚夫请她到自己的官府中,为自己看相。
老妇人对他说:“您的命相比较尊贵,三年之后可以封侯,再过八年,就可以做丞相了,地位显贵了。
周亚夫听了根本不信,他说:“我肯定不会被封侯的,因为我的哥哥已经继承了父亲的侯爵,即使他死了也会让侄子继承,排不到我。
事有凑巧,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周胜之因杀人罪被剥夺了侯爵之位。
文帝念周勃对汉朝建国立下战功,于是下令推选周勃儿子中最好的来继承爵位。
大家一致推举了周亚夫,所以周亚夫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汉文帝二十二年),匈奴进犯北部边境,文帝急忙调边将镇守防御,分别派三路军队到长安附近抵御守卫。
宗正卿刘礼驻守在灞上,祝兹侯徐厉驻守在棘门,河内太守周亚夫则守卫细柳。
为鼓舞士气,亲自到三路军队里去犒劳慰问。
他先到灞上,再到棘门,这两处都不用通报,见到皇帝的车马来了,军营都主动放行。
而且两地的主将直到文帝到了才知道消息,慌慌张张来迎接。
送文帝走时也是亲率全军送到营寨门口。
文帝到了周亚夫的营寨,和先去的两处截然不同。
于是就出现课文中的一幕。
一个月后,匈奴兵退去。
文帝命三路军队撤兵,然后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负责京师的警卫。
后来,文帝病重弥留之际,嘱咐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景
帝说:“以后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他是可以放心使用的将军。
”文帝去世后,景帝让周亚夫做了车骑将军。
【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其父司马谈曾任汉武帝的太史令。
20岁开始多次出游,考察了许多历史著名人物如孔子、屈原、信陵君、刘邦等的遗迹。
38岁继任太史令,开始整理史料。
汉武帝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写作《史记》。
正当他专心著述的时候,巨大的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
天汉三年,司马迁因替兵败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下狱受宫刑。
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凌辱。
但他想到著述还没有完成,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自己的宏愿,继续编写《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极高的评价。
司马迁记述历史人物,不仅忠于史实,而且能积极地运用史料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尽力避免泛泛地梗概式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
文中的周亚夫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段:先点明劳军的背景(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吃紧,奉命备战)。
第二段:汉文帝劳军的情形。
第三段:汉文帝称赞周亚夫。
三、重点分析,总结特色
【提问】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明确:他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
【提问】为刻画周亚夫形象,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是通过多次对比体现的。
第一处:军营前所见:无霸上军与棘门军无操练——细柳军: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侧面表现周亚夫大敌当前,治军严谨,恪尽职守)
第二处:军营前所遇:霸上营和棘门营,策马驱车“直驰入,将以下骑以送迎”(毫无警惕,极尽讨好)——细柳营:“先驱不得入”“闻将军令,不图天子诏”(治军之严,威望之高)
第三处:入军营情况:霸上营和棘门营,策马驱车“直驰入,将以下骑以送迎”(毫无警惕,极尽讨好)——细柳营:“使使持符节诏将军”“军中不得驱驰”(军纪严明,严守军令)
第四处:霸上营和棘门营,策马驱车“直驰入,将以下骑以送迎”(毫无警惕,极尽讨好)——细柳营:“请以军礼见”(恪尽职守,刚正不阿)
【提问】为刻画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形象,还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请具体说明。
明确如下:
①入军营前军士吏严阵以待的情景。
②细柳军言语: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
③皇帝的表现:“改容式车”(天子表达敬意)
④群臣的反应:“群臣皆惊”。
⑤皇帝的称赞:“嗟乎,此真将军矣!”
四、总结古汉语知识
1.通假字:改容式车(式,通“轼”。
车前的横木)
2.古今异义词:
(1)持节诏将军(节: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常用于“节日”、“节约”等义)
(2)壁门士吏(壁:营垒。
今常用于“墙”或“像墙那样的直立的山石”等义)(3)请以军礼见(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义)
(4)使人称谢(谢:告知。
今常用于“感谢”义)
3.词类活用:
(1)介胄之士(介胄:名词用做动词,穿戴着盔甲)
(2)军霸上(军:名词活用成动词,驻守)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诏:名词用做动词,“下诏”)
4.一词多义:
(1)军:至霸上及棘门军(军:军营,名词。
);军霸上(军:驻守,动词)。
(2)以: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以,介词,把);以备胡(以,连词,来);以军礼见(以,介词,用,行)。
(3)上:上自劳军(上:皇上);至霸上(上:与“霸”相连,地名)。
(4)使:使人称谢(使,动词,命令,派);使持节(使,名词,使臣)。
(5)将:诏将军(将:高级将领。
);其将固可袭(将:将士)。
(6)之:已而之细柳军(之,动词,“到”,“往”);文帝之后六年(之,助词,“的”。
);称善者久之(之:补充音节,不译)。
(7)、为:天子为动(为,介词,表被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为:做)(8)诏:不闻天子之诏(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诏将军(诏:动词,下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