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梭鱼的人工繁殖机理
- 格式:pdf
- 大小:258.77 KB
- 文档页数:7
鲻鱼、梭鱼的生活习性1.对环境的适应鲻、梭鱼为温热带浅海上、中层鱼类生活在沿海近岸河口、海湾等咸淡水水域,也可随潮进人淡水中。
鲻、梭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很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中均能生活。
鲻多栖息在盐度为30以下的水中,但也可栖息在高盐水域中。
如以色列在1964年将鲻饲养在死海附近的高盐海水里。
试验表明在盐度36~145的池塘中完全可以生存。
但一般说来,鲻的适盐范围为0~40;梭鱼为0~38。
基于鲻、梭鱼的广盐性,除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外,还可养殖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
鲻、梭鱼是喜暖性鱼类,但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也较广;鲻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生活,适温范围为12~32℃,最适水温为20~28℃,致死低温为0℃;梭鱼能在1~30℃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致死低温为-0.7℃。
鲻、梭鱼对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仔鱼能忍受7~9℃的日变化,未见不良影响。
鲻、梭鱼对水质的改变也能较好地适应,如梭鱼在溶解氧为0.9毫克/升的水中仍能忍耐,鲻养殖池内溶解氧降至0.87~1.75毫克/升时才产生浮头。
鲻、梭鱼对pH的适应幅度为7.6~9.3,还能生活在总碱度为213.8毫克/升的硬水中。
2.摄食习性鲻、梭鱼的食性很广,属于以植物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刮食沉积在底泥表面的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也食一些丝状藻类、桡足类、多毛类、软体类和小型虾类等。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喜食如米糠、豆饼粉、花生饼粉、干水蚤以及人工配合饵料等。
鲻、梭鱼的摄食强度,有昼夜、季节、个体之间的差异。
在日周期中,昼、夜均摄食,但通常在黎明前及日落前后的摄食强度大于夜间;在生长周期中,体长20~40厘米的梭鱼摄食强度大;在生殖期之前,摄食强度较大,食道和胃部总是充满食物;在生殖期和产卵洄游期,则很少摄食和不摄食。
从季节上看,以春末夏初和秋季为摄食的旺盛季节,到了冬天,因水温降低,鱼进入越冬期,此时摄食极少或停止摄食。
3.洄游鲻、梭鱼属近岸半洄游性鱼类,无长距离洄游现象,但可随季节、水温和本身的发育状况,做近距离、小范围的迁移运动。
梭鱼养殖技术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红眼鲻、斋鱼。
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
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体侧有黑色纵纹。
各鳍浅灰色。
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北多,南少,性活泼,喜跳跃。
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可进入淡水。
幼鱼喜欢集群,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
梭鱼适盐范围为0~38‰,能在水温3~350C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0C。
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
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
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
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
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人工繁殖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以雄鱼3龄以上,雌鱼4龄以上为好。
适当多选些体重0.5~1千克的个体,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
选留亲鱼应在秋季成鱼起捕时进行。
亲鱼放养前,应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和野杂鱼。
每亩放养亲鱼50~80尾。
培育池应适当施入有机肥料,保持水质一定肥度,透明度25厘米左右,同时需投喂各种精饲料,保证亲鱼有充分的营养。
亲鱼培育池的盐度一般以10‰左右为宜。
在淡水或3‰以下低盐度水中养成的梭鱼,催产前必须经过“盐水过渡”。
在春季强化培育期间,必须定期向池中加注新鲜海水,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
雄鱼选择以轻压腹部近生殖孔处有浓稠乳白色精液流出为好。
雌鱼应选择腹部膨大柔软而富弹性感,生殖孔红润略突出者。
并用取卵器插入生殖孔从卵巢取卵进行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如卵呈米黄色,饱满而有光泽和周围有1个半透明的圈,卵径0.60毫米以上,卵粒间粘连松弛,放入水中搅动能散开的,可选作催产用的亲鱼。
催产亲鱼的雌雄比例一般为1:1.5,如雄鱼成熟较差,可适当提高比数。
催产剂有鲤鱼、梭鱼的脑垂体,每千克体重剂量15~30毫克;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500~3000国际单位;或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00~300微克。
梭鱼的养殖要点梭鱼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
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
梭鱼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
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
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梭鱼的养殖要点如下一、池塘条件池塘以4-10亩为宜,背风向阳,东西向,长方形。
池塘注排水条件良好,必须配套适当的增氧机,正常5-10亩配1.5kw增氧机。
池塘进行严格的曝晒、清塘消毒。
鱼苗入池前6天进行培肥塘水,为梭鱼提供充足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
二、鱼苗放养1、运输梭鱼苗前必须在水池中暂养2天以上,以锻炼鱼体。
鱼苗运输水温宜在16-23℃,采用活水车或塑料袋,运输用水清晰,有机物少,足够的溶氧,运输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2、经长途运输的鱼苗到达池口后,切勿直接入池,应先将运输水体水温调节与池塘水温一致后,再将鱼苗选择上风处缓慢放入池中。
3、养殖放养密度主要根据放养鱼种规格、池塘条件、饵肥供应状况及养殖技术等情况决定。
培育鱼种池一般亩放养8000-10000尾,放养规格每公斤3000-4000尾,当年可育成12-16厘米规格的鱼种。
精养池一般亩放养1500尾左右,放养规格每公斤40尾,亩产750公斤。
4、梭鱼的人工繁殖比家鱼迟,其夏花个体较小,如搭配鱼同时放养,则会影响梭鱼生长。
为缓和梭鱼与家鱼在饵料、水质、空间上的矛盾,在放养时需注意:凡是与梭鱼在栖息水层、食性、水质上有矛盾的鱼类不宜混养;为提高梭鱼养殖规格,梭鱼夏花应提前放养。
三、养殖管理1、投饵:在梭鱼主养池塘可投喂菜饼、米糠、豆饼粉、小杂鱼虾及梭鱼人工配合饵料;在套养梭鱼池塘中,可不用刻意投喂梭鱼饵料,适当多投主养品种饵料和培肥水质就能保证梭鱼的饵料量。
梭鱼喜弱光、喜集群、喜清新水质,因此投饵时要做到定质、定量、定位、定时的四定原则。
2、施肥:适量施肥可促进天然饵料生物生长繁殖,提高池塘天然生产力。
2023年梭子鱼饲养的技术_梭子鱼养殖方法整理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
通常幼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
下面是我细心为你整理的梭子鱼饲养的技术,一起来看看。
梭子鱼饲养的技术一、苗种培育1.池塘条件梭鱼苗种培育池的面积一般在1~5亩之间,水深1.0~1.5米,底质为泥砂土结构,池底平坦,要求保水性能好,池塘进排水系统完善,以利于进行池塘水体交换。
养殖用水要求无污染,水质清亮,pH值7.2~8.5,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
2.放养前的预备工作鱼苗的放苗时间一般在5月上中旬进行。
依据进苗时间提前20天进行育苗池清塘消毒,消毒药物首选为生石灰。
采纳干法消毒方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全池匀称泼洒,以杀灭池塘内的敌害生物和病菌。
隔7天后排掉池水,然后进水40~50厘米,进水时用60~80目的聚乙烯或尼龙纱绢网过滤。
3.育苗池水质培育育苗池进水后,立刻进行肥水培育水质工作,可在池边向阳面放置已经发酵的牛粪和鸡粪等有机肥,每亩用量150~200千克,以利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快速繁殖。
如水质较瘦施肥量可适当增加,使池水透亮度保持在25~30厘米,水色以绿蓝色为好。
4.放养密度(1)夏花鱼种培育:苗种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并经过淡化后的人工繁殖鱼苗,亩放养10万~15万尾。
经20~30天培育,梭鱼夏花鱼种达2.5~3厘米时,可进行拉网熬炼,并准时出池分养进行鱼种培育。
(2)鱼种培育:将2.5~3厘米规格的夏花鱼种按每亩3000~5000尾投放,当年可培育成12厘米左右的鱼种。
5.养殖管理(1)饵料管理:鱼苗培育阶段,早期以施肥和泼洒豆浆为主,后期投喂豆饼浆或米糠,日投饲量为体重10%~15%。
鱼种培育阶段,要尽量投足投好饲料,并依据梭鱼喜食含硅量和纤维素较高的饲料,如豆饼、麸皮、菜饼、米糠、花生饼或酒糟等进行投喂,日投饲量为体重8%~10%,以后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步削减。
梭鱼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解决办法梭鱼作为海水性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口以北至渤海湾,偏冷水性品种。
聚集在海淡水交汇处,能适应海淡水生长,目前所有的养殖方式都能发展梭鱼养殖。
养殖梭鱼已有很长历史,从纳海水天然苗进行港养的粗放养殖方式开始,上世纪70年代赣榆渔民即从海水中捕捞天然梭鱼苗进行小规模的海水池塘养殖。
80年代开始,一些科研院校投入人财物进行梭鱼的生物学研究及人工繁殖技术探索。
这些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也拉开了梭鱼养殖的序幕。
几十年来,梭鱼的养殖技术和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科研技术的滞后,苗种来源困难,制约了梭鱼养殖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高档水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梭鱼养殖又快步的发展起来。
一些科研单位和民间养殖人士都投入了一定的人财物进行课题攻关,取得了很快的发展。
近三四年来,育苗产量和养殖规模发展较快,市场前景广阔。
江苏目前梭鱼养殖主要集中在赣榆、大丰、射阳一带。
全省从事梭鱼育苗的主要单位有五六家,育苗水体5000立方米,苗种培育池60亩,年产苗量在2亿左右,年培育优质梭鱼苗8000万尾。
一龄鱼种培育面积6500亩,年生产大规格鱼种4000万尾。
成品鱼养殖面积55000亩,平均亩投放苗种800mdash;1000尾。
目前养殖方式有:1、精养养殖面积在10mdash;200亩,每亩投放1000mdash;1500尾,搭配适量鲢鳙鱼,配备足够增氧设备,一般亩产达到1500mdash;1800斤。
2、鱼鱼混养养殖面积50mdash;500亩,每亩投放梭鱼600mdash;1000尾,搭配银鲫鱼种800mdash;1000尾,以及适量鲢鳙鱼种。
亩产梭鱼800mdash;1200斤,银鲫鱼1000斤。
3、鱼虾混养梭鱼的苗种培育和成品鱼养殖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每亩投梭鱼500尾,虾苗5万尾。
亩产梭鱼700斤,对虾500mdash;700斤。
4、粗养主要是海水养殖,围滩或港湾,养殖面积1000mdash;10000亩,甚至更大,苗种靠纳入天然苗,少量投放人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