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用小鼠简介 同济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31 MB
- 文档页数:24
各品系小鼠简介1.A/J:(1)遗传背景:①起源:1921年L.C.Strong博士用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 albino白化原种和Bagg albino白化原种杂交后,近交培育而成。
1928年引到Cloudman,1947年引到Jax,1988年引入IMLAS(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
②近交代数:196代(Jax,1984)③毛色和毛色基因:白化,aa、bb、cc。
④组织相容性基因:H-2a(A,A/J,A/He,A/SnSf,A/WySN)。
H-1(no a or c)H-3(no a or b)。
(2)品系特征:①免疫:44%6月龄母鼠,红斑狼疮细胞和抗核抗体阳性,缺乏补体C5,对抗原注射的免疫应答良好,干扰素产量低,蛋白激酶补体C的活性是其它品系小鼠的一半。
②肿瘤:乳腺肿瘤发病率中等,肺肿瘤发病率高,原发性肺肿瘤雄性为6%,雌性为32 %,非生育雌性为26%。
可作为致癌作用的活体测试动物,广泛用于肿瘤学研究。
③微生物、寄生虫:对伤寒、沙门氏菌、补体C5有抗力,对狂犬病毒有一定的敏感性, 对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敏感,对Calmette-Guerin杆菌有抗力,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敏感性, 由于其带有Hc°等位基因,因此其对新型隐球菌敏感,其它敏感性见于N.N.Nesbitt andE.Skamene.J.Leuk.Biol.36:357,1984。
④生理:血压低,收缩压仅为81mmHg,红细胞比容48%,粒细胞百分率低。
对X射线高度敏感,可作为致癌作用的活体测试动物。
平均寿命400d,SPF 动物雌雄分别为512和588d,嗜酒精性低。
⑤病理:老年动物有肾病,可自发淀粉样病变,245日龄鼠有中等度听源性癫痫发生率。
用考的松诱发先天性腭裂发病率高。
2.A/He:(1)遗传背景:①起源:1921年L.C.Strong博士用冷泉港Cold Spring Harboralbino白化原种和Bagg albino白化原种杂交后,近交培育而成。
一、行为和习性1. 小鼠胆小,易于受惊,对外界环境的改变反应敏感。
受惊时,尾巴挺直并猛力甩动,如强光或噪声刺激可导致哺乳母鼠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
2. 小鼠在人工驯养条件下,性情温顺易于捕捉,一旦逃出笼外过夜则恢复野性,行动敏捷难以捕捉。
3. 小鼠喜欢阴暗,固定一处睡眠营巢。
傍晚活动加强,夜间更加活跃,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
4. 小鼠是典型的啮齿动物,门齿终生生长。
因此小鼠有啃咬习惯,以此来磨损门齿并保持其长短的恒定。
5. 小鼠为群居动物,当群饲时,其饲料消耗量比单个饲养时多,生长发育也快。
6. 小鼠群体中性成熟的雄鼠放在一起易发生互斗。
源于一窝的雄鼠或断奶后同笼饲养的雄鼠间则较少攻击。
外来雄鼠常招致几只雄鼠的集体攻击。
群居优势在雄性很明显,表现为群体中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被称为“理发师”,而处于劣势者胡须被拔光。
这一现象应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别。
雄鼠具有分泌醋酸胺臭气的特性,是小鼠饲养室内特异臭气的主要原因。
7. 小鼠对外界温度的变化特别是低温非常敏感,由于运输、环境改变而致低温可很快引起小鼠死亡。
二、解剖学特点1. 外观小鼠体形小,90日龄的昆明种小鼠体长为90~110mm,体重为35~55g 。
近交系如615小鼠体长为85~94mm,体重为24~35g。
一般雄鼠大于雌鼠。
嘴尖,头呈锥体形,嘴脸前部两侧有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
尾长约与体长相等,成年鼠尾长约150mm。
尾有四条明显的血管,背腹面各有一条静脉,两侧各有一条动脉。
尾有平衡、散热和自卫等功能。
被毛颜色有白色、野生色、黑色、肉桂色、褐色、白斑等。
健康小鼠被毛光滑紧贴体表,四肢匀称,眼睛亮而有神。
2. 骨骼系统小鼠上下颌各有两个门齿和六个臼齿,齿式为2(1003/1003)=16。
门齿终生不断生长。
下颌骨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其形态有品系特征,可采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质量的监测。
小鼠的脊椎由55~61个脊椎骨组成,包括颈椎7个、胸椎12~14个、腰椎5~6 个、荐椎4个、尾椎27~30个。
实验小鼠的主要品种和品系BALB/cA C57BL/6DBA/2实验小鼠根据其遗传特性分近交品系,突变品系、杂交一代和封闭群。
一、近交系1.近交系小鼠特点近交系小鼠一般也可称之为纯品系小鼠。
是采用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连续繁殖20代以上,其基因纯合度可达98.6%。
它具有个体之间在遗传上一致的特性。
因此可以认为其基因一致的,遗传组成也相同,由于近亲繁殖增加了在特定部位纯合子互相配合的可能性,因而减少了遗传变异,保持了遗传的的稳定性和遗传基因的同源性。
由于高度的基因纯合和遗传的均质性,所以,在相同的环境因素作用下,其表现型是均一的,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是一致的,并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2.近交系小鼠的应用使用实验动物进行各项科学研究,其目的是希望得出的结果准确、可靠,有规律性,重复性好,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可靠的结论。
选用近交系小鼠(或其它种类近交系动物)就可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
由于近交系小鼠繁多,且各具特性,故使用时应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和各品系的不同特性进行选择。
3.常用近交系小鼠(1)中国1号(C-l),195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用昆明种小鼠近亲交配20代以上育成。
白化、自发肿瘤率低。
(2)津白1号(TA1)和津白2号(TA2)分别于1955年和1963年由天津医学院从市售杂种白化小鼠和昆明种白化小鼠近亲交配育成。
白化、津白1号肿瘤自发率低,津白2号高乳腺癌。
(3)615-196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及血液病学研究所将普通白化小鼠与C57BL杂交生产的第1代,再经过近亲交配而成。
深竭色,肿瘤率10%-20%,雌性为乳腺癌,雄性为肺癌,对津638白血病病毒敏感。
(4)AMMS/1号 197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从昆明种小鼠近亲交配而成。
白化。
对炭疽弱毒株比较敏感。
(5)A和A/He l921年Strong从COld spring Harbor鼠群中的白化小鼠和Bagg albino 杂交,仔代经近亲交配而育成。
⽤于试验的各种⼩⿏品系介绍以及动物分级⽤于试验的各种⼩⿏品系介绍以及动物分级⼀、⼩⿏品系介绍1、SCID⼩⿏:来源:SCID(severe combined immune deficency,SCID)的英⽂意思是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CID⼩⿏即严重联合免疫缺陷⼩⿏。
在1983年由美国的波斯玛M.J(BosmaM.J)⾸先从C?B-17近交系⼩⿏中发现,是位于第16号的染⾊体,⼜称为scid的单个隐性基因发⽣突变所致,SCID⼩⿏是C?B-17/lcrJ的同源近交系。
1988年从美国Jackson实验室引进我国。
主要特性:①SCID⼩⿏外观与普通⼩⿏⽆异,体重发育正常。
唯胸腺、脾脏、淋巴结的重量仅为正常⼩⿏重量的I/3以下。
②胸腺、脾脏、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但巨噬细胞和NK 细胞功能末受影响。
③⾻髓结构正常,外周⾎中的⽩细胞和淋巴细胞减少。
④容易死于感染性疾病,必须饲养在屏障系统中。
⑤两性均可⽣育,每胎产仔3~5只,寿命达1年以上。
主要⽤途:⼴泛应⽤于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研究,异种免疫功能重建,单克隆抗体制备,⼈类⾃⾝免疫性疾病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的研究,病毒学和肿瘤学研究等。
2、NOD⼩⿏:⾃发I 型糖尿病以及多种⾃⾝免疫疾病⿏。
通过病理学观察发现,NOD⼩⿏⾃⾝免疫性胰岛炎最早发⽣于4周龄。
NOD⼩⿏发病后,充分呈现该品系⼩⿏糖尿病的⽣理⽣化特征即:尿频、多饮、⾼⾎糖的症状。
在⼏周的时间内,⾎糖迅速升⾼,饮⽔量剧增,⼤量地排尿,体重迅速下降,在这个过程中,患⿏⾎糖呈先迅速上升,后逐步下降,但仍维持⾼于正常值的状态,体重直线下降,最后昏迷⽽死亡。
主要⽤途:主要⽤于I 型糖尿病以及免疫耐受等⽅⾯的免疫研究。
3、NOD-scid⼩⿏:这是⼀种在NOD 背景下scid基因缺失的⼩⿏,该⿏缺乏免疫系统,应饲养在SPF环境中。
4、DO11.10⼩⿏:此⿏为BALB/c背景下TCR转基因⼩⿏,其CD4+T细胞受体为DO11.105、ICR(⼜称swiss Hauschka)⼩⿏:来源:为美国豪斯卡(Hauschka)研究所饲养的瑞⼠种⼩⿏。
小鼠解剖知识点总结小鼠(Mus musculus)是一种常见的啮齿动物,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
对小鼠的解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实验室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对小鼠的解剖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和器官功能,从而为其实验研究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本文将总结小鼠解剖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鼠的内部结构和解剖特点。
一、小鼠的外部特征小鼠的头部呈圆锥形,眼鼻较突,触须发达,上颌略长于下颌,耳大而外露,耳垂圆圆的,四肢短小,尾巴较长。
小鼠的毛色一般为灰色或棕色,也有白色或黑色的个体。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外部特征来初步判断小鼠的品种、性别和年龄。
二、小鼠的骨骼系统1. 小鼠的颅骨小鼠的颅骨由颅底骨和颅顶骨构成,颅骨的形状因品种而异。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颅骨的形状和结构来初步判断小鼠的品种和年龄。
2. 小鼠的脊柱小鼠的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组成,其中颈椎的数量为7,胸椎的数量为13,腰椎的数量为6,尾椎的数量为28-31。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脊柱来了解其躯干的骨骼结构和解剖特点。
3. 小鼠的四肢骨骼小鼠的四肢骨骼包括肱骨、桡骨、骨和尺骨,其形态特征因品种而异。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四肢骨骼来了解其四肢的骨骼结构和特点。
4. 小鼠的骨骼连结小鼠的骨骼连结主要是通过关节连接,以及肌腱和韧带的连接。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骨骼连结来了解其骨骼系统的连结结构和功能。
三、小鼠的消化系统1. 小鼠的口腔小鼠的口腔由牙齿、舌头和颊粘膜组成,其中牙齿主要包括门齿、臼齿和犬齿。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口腔结构来了解其牙齿的形态特征和生长情况。
2. 小鼠的食道小鼠的食道位于颈部,连接口腔和胃。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食道来了解其食道的结构和功能。
3. 小鼠的胃小鼠的胃位于腹部,具有前胃、中胃和后胃三部分。
在解剖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小鼠的胃来了解其胃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大小鼠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动物选择大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学相似性、遗传背景明确、繁殖能力强等。
在选择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生理学相似性:大小鼠与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在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2. 遗传背景:大小鼠的遗传背景相对较为清晰,能够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
3. 繁殖能力:大小鼠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便于实验室的动物饲养管理。
4. 实验对象数量:由于大小鼠较小,因此能够供给更多的实验对象,有利于统计学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品系的大小鼠进行研究。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大小鼠品系及其特点。
二、常用品系1. C57BL/6小鼠:C57BL/6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具有较为纯正的遗传背景和稳定的生理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毒性评价等领域。
2. BALB/c小鼠:BALB/c小鼠具有较为稳定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模式,因此常被用于免疫学研究和感染病原体模型的建立。
3. SD大鼠:SD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大鼠之一,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心血管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4. 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是最早被用于实验室的大鼠品系之一,具有较为稳定的生理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模型建立、肝脏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以上介绍的品系只是常见的几种,实际上实验室中还有许多其他品系的大小鼠可供选择。
在选择实验动物品系时,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三、实验室动物饲养管理大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动物模型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在实验室动物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饲养环境:实验室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小鼠的种类范文实验小鼠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它们在研究基因功能、药物筛选、疾病模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小鼠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白化小鼠 (Swiss albino mouse):白化小鼠是最为常见的实验小鼠之一、这种小鼠一般都是白色的,具有很好的繁殖能力和免疫力,常用于一般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
2. 哺乳素受体敲除小鼠 (Prolactin receptor knockout mouse):哺乳素受体敲除小鼠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制备的一种实验小鼠,其哺乳素受体基因被敲除,从而无法响应哺乳素的作用。
这种小鼠常用于研究哺乳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功能。
3. 肿瘤移植小鼠 (Tumor xenograft mouse):肿瘤移植小鼠是通过将人类肿瘤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而得到的一种实验动物。
这种小鼠常用于研究肿瘤的生长、转移和治疗等方面。
4. 低免疫力小鼠 (Immunodeficient mouse):低免疫力小鼠是指由于基因缺陷或外源性破坏而导致免疫功能受损的小鼠。
这种小鼠主要用于人类疾病模型、异种移植和干细胞移植等方面的研究。
5. 转基因小鼠 (Transgenic mouse):转基因小鼠是指通过整合外源基因到小鼠基因组中得到的一种实验小鼠。
这种小鼠常用于研究基因功能、疾病模型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6. 突变小鼠 (Knockout mouse):突变小鼠是通过基因敲除、敲入或突变技术得到的一种实验小鼠,其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被改变,从而研究该基因的作用。
这种小鼠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药物研究等领域。
7. 免疫模型小鼠 (Immunomodulatory mouse):免疫模型小鼠是指通过改变小鼠免疫状态或注射免疫调节剂得到的一种实验小鼠。
这种小鼠常用于研究免疫功能、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治疗等方面。
以上所提及的实验小鼠种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存在许多其他种类的小鼠,如肥胖小鼠、抑郁症模型小鼠、认知障碍模型小鼠等。
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鼠类中主要常用实验品种介绍——小鼠小鼠(mouse),学名:mus musculus,在生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啮齿目、鼠科、鼷鼠属、小家鼠种。
小鼠品种之一:ICR小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小鼠在哺乳动物中体型最小,新生仔鼠1.5g左右,45天体重达18g以上。
小鼠体重的增长与品系的来源、饲养营养水平、健康状况、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几个不同品系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曲线见图活动规律:小鼠性情温顺,易于捕捉,胆小怕惊,对外来刺激敏感,喜居光线暗淡的环境。
习惯于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在夜间。
一昼夜活动高峰有两次,一次在傍晚后1~2小时内,另一次为黎明前。
采食特性:小鼠门齿生长较快,需常啃咬坚硬食物,有随时采食习惯。
繁殖特性: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寿命1~3年。
新生仔鼠周身无毛,通体肉红,两眼不睁,两耳粘贴在皮肤上。
一周开始爬行,12天睁眼,雌鼠35~50日龄性成熟,配种一般适宜在65~90日龄,妊娠期19~21天,每胎产仔8~12只。
可根据阴道栓的有无来判断小鼠是否发生了交配。
群居特性:小鼠为群居动物,群养时雌雄要分开,雄鼠群体间好斗,群体处于优势者保留胡须,而处于劣势者则掉毛,胡须被拔光。
这一现象与因寄生虫性或真菌性皮炎所致的掉毛相区分。
温湿度要求:小鼠对温湿很敏感,一般温度以18~22℃,相对湿度以50%~60%最佳。
常用品系近交系(inbred strain):BALB/c小鼠形成了许多亚系,如BALB/cAnN, BALB/cJ,BALB/cCd。
BALB/c小鼠基因型为Aabbcc。
毛色为白色。
其乳腺癌发病率低,但对致癌因子敏感。
乳腺肿瘤发生率约为10%~20%。
有一定数量的卵巢、肾上腺和肺部肿瘤、白血病的发生。
肺癌发病率雌性26%,雄性29%。
白血病发病率雌性12%,雄性10%。
血压与其他近交系小鼠相比为最高,有自发高血压症。
老年小鼠心脏有某些病变,雌雄小鼠常有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