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6.95 KB
- 文档页数:1
13《猫》第一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老舍《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温柔可亲、勇猛、凝视、生气勃勃”等词语。
掌握多音字:的、和、折、2.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怎样具体生动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小猫的淘气可爱的性格,并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生能够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起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PPT课件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前准备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读通句子。
课前活动【你说我猜】猜常见动物1、你说我猜常见动物2、小组学生比动作加语言提示,一个学生站在最前面猜动物成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做了一个猜常见动物的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动物是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或可爱,或勇猛,或温驯,我们因为它们的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喜欢它们。
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各种形态猫的图片)认识吗?用刚才游戏的方法,详细描述一下,让别人能够猜出你说的这种动物。
(训练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说出完整的话。
)同学们表达的可真生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猫》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老舍先生。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
他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大师,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老舍先生喜欢动物,喜欢养花种草,他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来感受一下大师笔下的猫,看看他是如何把猫描述得栩栩如生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1、现在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吧。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024年教学设计之《猫》精彩教案2猫郑振铎精彩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郑振铎的《猫》,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叙述与描写》中的“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一节。
详细内容涉及对文中描述的猫的形象、性格及其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作者如何通过生动具体的叙述,表达出对猫的深厚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培养关爱生命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分析,理解并感受作者对猫的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到写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猫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提问:“文中描述了哪几只猫?它们各有何特点?”3. 课文分析:b. 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猫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所学方法,写一段表达对亲人或朋友情感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1. 主题:《猫》——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2. 内容:a. 猫的特点b. 作者情感表达c. 写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一段表达对亲人或朋友情感的文字。
2. 答案示例:我的好朋友小明,他总是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我鼓励和支持。
记得有一次,我在考试中失利,心情沮丧,他陪伴我一起分析原因,鼓励我不要气馁。
正是因为他的关爱,我重新振作,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猫》这篇文章,让学生掌握了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情感的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2024年郑振铎《猫》优质课教案及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郑振铎的《猫》,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属于第二章“描绘动物”部分。
详细内容包括:对《猫》一文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表现出猫的性格特征及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学习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动物。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动物,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重点: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体会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猫的图片和声音,引导学生关注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猫的性格特征及人与猫之间的关系。
3. 课堂讲解:a. 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b. 讲解作者观察动物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动物。
c.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猫的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尝试描绘自己喜欢的动物。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描绘作品,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猫》2. 作者:郑振铎3. 课文主题:描绘动物,表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美好情感4. 重点词语:机敏、顽皮、温柔、可爱、和谐共生5. 描绘动物的方法:观察、思考、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描绘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完成描绘动物的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发现更多可爱的动物,并用所学方法进行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课文《猫》教学教案完整例子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课文《猫》的作者、背景及文学价值。
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3.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2.1.1 课文《猫》是朱自清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描绘了猫的可爱形象和作者对猫的深厚感情。
2.1.2 课文结构:导入-> 描述猫的外貌-> 描述猫的性格-> 描述猫的习性-> 总结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作者简介、课文内容、词汇和句型。
3.2 互动法:提问、讨论、小组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3 鉴赏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4 实践法: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猫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兴趣。
4.2 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汇和句型。
4.3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4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组织小组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5.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测验,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3 口语表达与写作:评价学生在口头表达和写作中的运用能力。
5.4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反应,评价学生对动物的关爱程度。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猫》原文6.2 参考资料:有关猫的图片、视频资料,朱自清其他作品选段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卡片第七章:教学准备7.1 准备课文文本,打印并分发给每位学生7.2 搜集有关猫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制作成课件7.3 设计课堂活动用的教学卡片和练习题7.4 安排课堂讨论和练习的时间第八章:教学反思8.1 课后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8.2 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估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8.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不足之处,考虑改进措施第九章:课后作业与延伸活动9.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书写读后感9.2 推荐延伸阅读:鼓励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或其他关于猫的文章9.3 组织文学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学社团活动,进行文学创作和交流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总结教学成果: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取得的进步10.2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10.3 教学展望:为下一节课或后续课程提出改进建议和计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
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舍《猫》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词,能读准多音字“屏”、“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怪”、“屏息凝视”、“任凭”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初步认识老舍语言平实、口语化的特点。
5、通过比较阅读,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猫性格的古怪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A、动物历来为我们所喜爱。
作家笔下的动物更是特色鲜明,栩栩如生。
第十三课中,丰子恺先生就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大模大样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
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看看老舍先生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猫的。
B、大家都喜欢动物,老师就先让大家来猜一种动物:“它步调从容,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吃饭时向来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而且还得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学生答)丰子恺先生通过严肃郑重的叫声、从容的步态、三眼一板的吃相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大作家老舍先生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自己的猫的呢?今天我们再来一起走近老舍笔下的猫。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把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要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检查字词。
(1)出示“性格、贪玩、尽职、抓痒、稿纸、跌倒、撞疼、开辟”指生认读。
(2)出示“屏息凝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认读,重点指导“屏”、“折”的读音。
《猫》教学设计(优秀14篇)《猫》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
2、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3、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教学重难点: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的自主性学习,通过归纳对比,领会作者对于猫的情感变化,以及变化后蕴含的深层情感。
教学过程:课间时间,指导学生登录平台,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相关图片,视频,幻灯片,了解作者情况等相关背景知识。
1、课前自测。
课前,学生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自主检测本课的预习效果,完成“在线评测”部分的基础性知识题目,教师通过“在线评测”查看反馈结果,对学生答题情况做简要评价总结,对高频错误做出订正。
2、课前说明。
今天我们的课,利用自主性学习的平台来学,这更能发挥大家的主动性,在上课过程中,我们同时提供两种求助方式解决你的疑难问题:现场讨论和网上求助。
操作上,大家直接进“网上讨论”板块提出问题即可。
3、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学习哪一篇课文么?——猫,字典上的解释是:一种家畜,面呈圆形,脚有利爪,善跳跃,会捉老鼠。
常被人当宠物养之。
对于猫,我们都相当熟悉,不信请大家看一个小短片(播放1分钟视频)怎么样?老师没说错吧,对于猫,我们相当熟悉,无论是动画片里出现的各具特色的猫的形象,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具形态的猫,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老师也知道,很多同学还有着养猫的经历,今天,郑振铎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就是一个“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哎?这我就纳闷了,养猫的`乐趣我可以理解,但这悲又从何而来呢?相信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略知一二了,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参看“电子教案”、“电子学案”,确定我们这课的学习目标。
4、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重点段落(听取学生的建议,朗读第三次养猫的经历)。
《猫》第一课时优秀教案(通用6篇)《猫》第一课时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多媒体展示漂亮可爱的猫的图片)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学生举手)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2作者介绍。
多媒体出示作者相关文学常识,教师讲解。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s)怂恿(sǒngyǒng):鼓动别人去做。
婢女(bì)蜷伏(quán)惩戒(chng)怅然(chàng):不愉快的样子。
诅骂(zǔ)红绫(líng)(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思考__的思想感情,思考多媒体出示的问题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征?“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3、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对于它们不同的结局,“我”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教学设计15、猫题目:猫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科书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主题:动物课时:共2课时授课对象:设计者:一、课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四年级识字与写字的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培养学生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通过教师的讲解与训练,能够让学生对文中“我会认”“我会写”的汉字用己的方式识记;对阅读的要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体会关键词语的内涵,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更深层的对文章关键字词加以理解。
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了猫的古怪性格,并写了满月小猫的可爱,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猫的性格古怪。
这部分是分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具体说明的。
第一方面,写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写“老实”,“它的确有时候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的确”是完全确实的意思,它“有时候”是这样“乖”,接着用“可是”一转,写“贪玩”,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在这里指的是无论、不管的意思。
接着写猫“尽职”。
“尽职”指尽力搞好本职工作。
它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就“屏息凝视”,就是暂时抑制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着,“一连就是好几个钟头”——是那么的耐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决心多么大,多么执著。
第二方面,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也不出。
先写猫高兴时“温柔可亲”的样子:“蹭你的腿”,“让你给它抓痒”,“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尤其它的叫唤“丰富多腔”,不叫时还会“咕噜咕噜给自己解闷”。
它是多么温和柔顺令人喜欢。
但是“这可都凭它高兴”,不是什么时候都这么温柔可亲的。
接着再写它不高兴:“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猫》的教学设计本文共计1754字。
教学设计:《猫》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了解猫的特点、生活习性,并能正确使用与猫有关的词汇。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猫的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彩色粉笔2. 材料准备:《猫》的相关课文、生字卡片、图画故事书《小猫钓鱼》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几张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谈谈自己对猫的印象和了解。
2. 提出问题(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猫的照片和生活场景,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猫和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为什么猫是我们常见的宠物之一?3.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出示课文《猫》并进行导读,帮助学生了解猫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等。
学生跟读并注意听。
4. 阅读理解(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5. 观察和描述(15分钟)教师出示具体的猫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描述,引导学生使用具体的形容词和动词,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 创作小故事(15分钟)教师出示图画故事书《小猫钓鱼》,讲解图画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编写小故事,以小猫为主角,描述小猫的生活、经历和所遇到的问题等。
7.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编写的小故事,并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
8. 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小猫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9.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鼓励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四、课后作业请学生将自己编写的小故事整理成册,并在故事后面加上自己插绘的图画。
《猫》教学设计(15篇)《猫》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学习文中生字、新词,锻炼查工具书及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育学生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育并逐步提高学生依据自身兴趣自由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查字典、圈点勾画、研讨合作把握文本内容、鉴赏写作妙处、体会情思、感悟生活哲理。
情感与看法:学会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自主阅读课文,质疑问难、商量沟通。
2、依据兴趣,多角度观赏文章的魅力之处。
3、自由鉴赏,获得人生感悟。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法:对话法、情境教学法五、学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商量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美丽吗,可爱不?喜不喜爱吗?看来大家都很喜爱小动物啊!那么今日,我们就跟随有名作家——郑振铎一起走进他的家庭生活,去体验一下他养猫经受的欢乐与哀痛。
〔二〕、读课文,感文意。
1、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通读课文,看看文章讲解并描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留意: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难语句圈点勾画出来。
2、群策群力,解决疑难。
生自由提问,合作沟通解答。
师辅助解答,并归纳解词方法。
如没有,可提问几个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2〕拆字法:调动已有的学问储备。
〔3〕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
3、全面侦查。
师问:在读文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疑问?生提出,大家一起解答。
4、整体把握。
大家的问题都解决了,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
文中写了几只猫?三只猫的来历和结局分别如何?〔三〕、读课文,品妙处。
【25分钟】1、读一读,想一想。
速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语句或语段,大声地反复地有感情朗读,并作批注,说出喜爱的理由。
2、品一品,说一说,哪位同学把自己喜爱的语段读给大家听,说一说它好在哪里,让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收获!我的预设:1、描写猫的语段:例: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2024年教学设计之《猫》教案2猫郑振铎教案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猫》。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郑振铎通过对猫的生动描绘所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写作方法;体会课文中关于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生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描写猫的形象及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猫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
3.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中关于猫的描绘,讲解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的写作方法。
a. 课文中有哪些关于猫的生动描绘?b. 作者通过对猫的描绘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c. 从课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关于观察和描写的方法?5. 各组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
6.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课文内容的题目,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猫》2. 主要内容:a. 猫的特点b. 作者的思想感情c. 观察与描写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以你喜欢的一种动物为题材,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郑振铎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教案名称:《猫咪的日常生活》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学科: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猫咪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猫咪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猫咪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猫咪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猫咪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课件:关于猫咪的图片和视频。
2. 实物:猫咪玩具或模型。
3. 教材:《初中生物》第10册第2课《动物的世界》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猫咪玩具或模型,引起学生对猫咪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猫咪有什么了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猫咪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猫咪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讲解猫咪的基本特征,如:体型、毛色、爪子等。
3. 讲解猫咪的生活习性,如:捕猎、休息、玩耍等。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饲养猫咪?需要注意哪些事项?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猫咪饲养模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记录饲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总结经验。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猫咪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生活实际,撰写一篇关于猫咪的观察日记。
2. 调查身边的同学或家人,了解他们对猫咪的看法和饲养经验,准备下一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猫咪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猫咪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猫咪的饲养方法和注意事项。
整节课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例如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家猫的行为习惯,或者进行简单的饲养实验。
《猫》的教学设计3篇《猫》的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抓痒、稿纸、丰富多腔、摔跟头、跌倒、胆子、开辟、遭殃、责打”等到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含的感情。
4、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淘气可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和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猫这种可爱的小动物大家都很熟悉,有不少人喜欢猫,养猫。
我国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生前也非常喜欢猫,养过猫。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猫》就是他长期细致地观察猫写下的。
课文是怎么写猫的?写了猫的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学习。
二、生自学生字词,并检查自学情况三、初读课文,了解__大意1、课文主要写什么?题目告诉了我们课文重点介绍的是猫。
课文写了几只猫呢?2、课文主要从几方面来写?四、学习第一部分内容1、自学存疑。
2、小组讨论:⑴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几方面呢?⑵作者为什么说大花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谁也不理,它什么样“都怕”,可又很“勇猛”,这不是自相矛盾吗?⑶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的特点写具体的?3、指导感情朗读。
五、布置作业1、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感受大花猫的可爱。
二、学习第二部分内容1、提问:大花猫小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它又有什么特点?2、自主读书、思考。
3、组内交流。
4、班上汇报。
5、讨论:作者是怎样写出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这一特点的?6、组内交换意见,并指名汇报。
7、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句子,给大家读读。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教学目标
1、体验猫的可爱,懂得珍爱生命。
2、能将关于猫的研究活动延伸到课外,乐于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
3、愿意参与交流研讨,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猫的外部特征。
5、知道从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毛,胎生,小猫吃奶长大。
6、知道猫的身体特点、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方面去观察、去描述猫的特点。
7、知道猫抓老鼠,保护粮食,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猫的生活习性方面的投影片、活猫或猫的剥制标本。
2、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猫的生活特点,如果家里养有猫,可以装在笼子里带来和同学一起观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经验。
1、播放猫的录像资料。
2、出示猫的挂图。
3、猫的'身体有些什么特点呢?
4、猫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生讨论:猫的身体结构与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
1、提问:猫的身体特点对于它的生活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三、学生小结,将“我的发现”记在课本上。
四、课后延伸。
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课后请同学们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