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0年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奖励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631.00 KB
- 文档页数:24
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评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北林校发[2014]2号)文件要求,为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创新人才培养,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继续设立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奖学金(以下简称优秀奖学金),为做好优秀奖学金评定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北京林业大学所有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学制内全日制二年级(含)以上非在职研究生以及批准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博连读(博士一年级)非在职研究生,包括延期毕业一年的全日制非在职博士研究生。
第三条优秀奖学金所需经费列入学校年度财政预算。
评定依据时间为上一年度9月1日到当年8月31日。
第二章奖励标准与评定类别第四条优秀奖学金分为优秀研究生、学术创新奖(团队奖和个人奖)、优秀研究生干部三类。
第五条奖励标准及比例:1、优秀研究生的奖励标准为每人2000元/年,获奖比例为参评人数的10%;2、学术创新奖:分为团队奖和个人奖两类,团队奖奖励标准为每个团队4000元/年,个人奖奖励标准为每人2000元/年,获奖比例按标准确定,不设上限;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标准为每人500元/年,班级干部获奖比例为班级人数的5%,校院两级研究生会及社团组织干部获奖比例为总人数的15%。
第六条评定条件(一)优秀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学习和科研等方面起到较好的表率作用,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评:1、研一学年所修课程平均学分积达到85分以上或学年综合成绩在专业排名前30%者;2、科研或实践创新能力较强、态度端正,并取得一定成果者;3、在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见义勇为、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等方面表现突出并取得积极影响者。
(二)学术创新奖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参评:1、学术论著类①以第一作者在正式出版的SCI、SSCI、A&HCI检索源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含)以上,并被全文收录者;②以第一作者在正式出版的EI检索源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含)以上,并被全文收录者;③人文社科类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正式出版的EI检索源学术期刊或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含)以上者;④以第一作者在正式出版的EI检索源学术期刊、CSSCI或CSCD来源期刊、参编著作累计三项(含)以上者;⑤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完成专著一部(含)以上者。
全国2020年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活动
摘要:
1.活动背景和目的
2.活动内容和形式
3.活动时间和地点
4.参与对象和报名方式
5.活动奖励和成果展示
正文:
全国2020 年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活动旨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活动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将于2020 年12 月1 日至12 月3 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活动内容包括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教育科研成果交流、教育科研成果评比等。
展示部分将邀请全国各地的教育科研单位、学校及个人参展,展示内容包括教育科研成果、教育技术应用、教育创新项目等。
交流部分将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共同探讨教育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
评比部分将对参展成果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评选出优秀成果并进行表彰。
参与对象包括全国各地教育科研单位、学校、教师及教育工作者。
报名方式可通过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在线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 年11 月15 日。
参展单位和个人需提交参展成果的相关材料,包括成果简介、研究报告、
应用案例等。
活动奖励设置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优秀奖,共计100 个奖项。
获奖成果将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公示,并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官网上进行长期展示,以供社会各界查阅和学习。
全国2020 年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活动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学习的平台,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矿大研究生奖学金制度
矿大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是指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针对研究生设立的奖学金制度。
该制度旨在鼓励和奖励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科研创新以及学术成果方面的优秀表现。
具体来说,矿大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包括了不同层次的奖学金,如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以及专项奖学金等。
这些奖学金的评定标准通常包括学术成绩、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参与情况、学术活动参与等方面。
同时,矿大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可能会考虑研究生的论文发表情况、科研竞赛获奖情况以及学术荣誉等因素。
此外,研究生还可能根据个人的经济困难情况获得资助。
总的来说,矿大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为研究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奖励和激励,促进了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
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6.07.21•【字号】鲁教研字[2006]2号•【施行日期】2006.07.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暂行办法(鲁教研字(2006)2号)第一条为做好全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评选奖励工作,鼓励研究生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根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是指研究生在学期间,在知识创新、科技发明与技术进步等方面所取得的优秀科研成果。
第三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每年评选一次,设一、二、三等奖3个奖励等级,与研究生优秀论文奖的评选同步进行。
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按内容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别。
成果形式分为理论与技术两种,理论成果形式主要为著作、论文、调研报告等。
每次评选奖励的数量根据成果水平从严掌握,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0项、二等奖不超过30项、三等奖不超过60项。
2006年为首次评选。
第四条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在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统一领导下进行,获奖名单由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公布表彰,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
具体组织工作由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
第五条山东省研究生科技创新成果奖的评选,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依靠专家进行评审。
第六条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的评选,坚持严格标准、从严掌握、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
其评选标准是:(一)自然科学类:理论研究成果必须是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学术上具有先进性,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促进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应用技术或科技发明成果必须是在技术上有创新,有较高的科技水平,或在相关行业得到应用,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附件一:
**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2020年研究生优秀学业奖学金评选计分标准
一、平均学习成绩的计算
1、平均学习成绩计算公共课和该生所修学位课成绩。
学习成绩以该班级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前所出成绩计算,当时未出成绩学位课不计入。
2、平均学习成绩的计算:平均学习成绩C=X/Y
其中,X=各课程学分乘以相应课程成绩的总和,Y=课程学分的总和
课程成绩中,计分A+相当于95分,A相当于90分,A-相当于85分,B+相当于80分,B相当于75分,B-相当于70分,计分B-及以下无参评资格。
英语免修按A+计算。
3、硕士生平均学习成绩乘以学习成绩系数20%(即C×20%)为研究生学习成绩最后得分;博士生平均学习成绩乘以学习成绩系数10%(即C×10%)为研究生学习成绩最后得分。
二、思想品德计分标准
三、科研成果获奖计分标准
四、科学论文及著作计分标准
五、社会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工作计分标准。
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级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细则根据学校《关于2013级本科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暂行办法》规定,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相关规定,保障推荐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推荐原则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进行,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提高选拔质量为核心,进行全面考查、综合评价、择优选拔遴选出具有培养前途的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推免工作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综合能力测评基础上,加强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查。
二、组织机构地信学院成立推免评审小组,学院领导任组长,全面负责推免工作;评审小组成员由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辅导员和相关任课老师组成,具体实施学院的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工作。
三、申请条件我院应届本科毕业生,符合以下条件者可提出申请,经学院审查、考核、择优选拔,报送学校教务处审定后,予以推荐。
1.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
3.申请学生应满足我校《推荐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暂行办法》的基本条件,并符合学校评选当年的其他基本条件。
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学分绩点达到学校免试推荐研究生的要求,所有必修课程无不及格现象(双学位、辅修专业不计入总成绩)。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处分记录。
5.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425分以上。
6.预计能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
四、有下述情况者取消免推生资格1.毕业论文成绩在良以下。
2.推荐后出现不符合推荐条件者。
五、推选细则以综合成绩排名为准开展推荐工作,综合成绩计算方法如下:1.学生综合成绩由以下部分组成(1)大学本科三年所有课程成绩占70%。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科研成果奖励试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激励研究生科研创新工作的培养机制,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科研创新的积极性,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西南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研究生科研奖励适用于研究生招生计划内所有全日制研究生。
第三条研究生科研奖励包括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和研究生科研成果奖两类。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的奖励范围为攻读我校硕士、博士学位而形成的研究生学位论文。
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的奖励范围为在本校求学期间、以本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独立发表或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译文。
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译文时与导师合作、排名第二,且无其他作者的,按照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减半奖励。
第四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由学校予以奖励。
研究生在校定C类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由学校予以奖励。
第二章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第五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选条件及程序,按照《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执行。
第六条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对其作者奖励5000元;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的,对其作者奖励10000元;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对其作者奖励50000元。
第七条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的,对其作者奖励2000元。
第八条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奖励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下发的获奖名单拨付给获奖者所在学院,由学院发放给获奖者本人。
第三章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第九条科研成果的奖励标准为:校定A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8000元;校定B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4000元;校定C类期刊论文每篇奖励1500元;论文为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按上述标准的1.2系数值进行奖励。
译文按上述标准的50%进行奖励。
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教育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资助的大学;是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是拥有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以地球科学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教、哲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底蕴深厚,历史沿革系京汉中国地质大学创建于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系(科)合并组建而成的北京地质学院。
学校于1960年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院校,1970年迁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汉,并更名为武汉地质学院。
1978年,在旧校址设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国家教委批准武汉地质学院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两地办学。
2000年2月,学校由国土资源部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6年10月,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签署共建中国地质大学协议。
建校以来,地大人锲而不舍、开拓创新,用智慧与汗水,用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豪情壮志,谱写了地大辉煌的乐章,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毗邻光谷,环境优雅宜求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约1700亩。
长约380米的“地大隧道”贯通学校西、北校区,记载着上亿年历史的化石林与现代化的教学楼宇交相辉映,勾画了东校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
井然有序的现代化教学楼群、窗明几净的学生公寓、设施先进的实验大楼、宽阔的林荫大道,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成长环境。
目标远大,地球科学创一流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突出办学特色,完善学科体系,提升办学水平,完成了从单科性大学向多科性大学的战略转变。
全校师生把“建设地球科学一流、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阶段性目标,把“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确立为办学的长远目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院字〔2016〕 1 号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为做好我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工作。
根据中地大(武汉)校办字〔2012〕65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具体评定细则如下:一、奖学金评定机构1、学院成立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小组,由培养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主管领导、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副书记以及研究生导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
2、学院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生评议团,对所有候选人材料进行初审、初评。
学生评议团由各研究生班级当年推举1人共同组成,学生评议团成员不得参与本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报。
二、评定条件与标准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适用于全日制在校学习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不包括定向生、委培生。
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基本申请条件:(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4)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
(5)英语六级考试425分以上,或雅思6.0或托福80分以上,或者1篇英文国际SCI文章。
3、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应有突出的科研成果,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至少以第1作者发表T3及以上级别论文1篇;(2)科研成果被证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3)获得发明专利;(4)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科技、文化等竞赛活动,成绩优异。
4.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申请者应有较好的科研成果,或在社会实践、文体竞赛、科技创新、学术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
5、参评科研成果为研究生在读期间完成,作者第一单位必须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除Nature和Science论文外,其它论文申请者均署名为第一作者。
已获国家奖学金者同一培养阶段不再接受二次申请。
6、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前两年参与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后三年参与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
科技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2.01.28•【文号】国科发才〔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科技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国科发才〔202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中央军委科技委综合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提升全社会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活动。
活动得到了各地方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推荐作品434部(册、套)。
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共评出《环球科学》新知丛书等100部(册、套)优秀科普作品(名单见附件),现将100部作品作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向全社会推荐阅读。
附件: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科技部2022年1月28日附件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序号作品名称主要作者(单位)出版社推荐单位1《〈环球科学〉新知丛书》《环球科学》杂志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2《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苏生文、赵爽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市3《图解宇宙简史》王宇琨、董志道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市4《中国科技的梦想与荣光》(9册)刘树勇、韦中燊、娄可华、李大光、翁永斌、王洪见、杨燕南、杨凤霞、张端明、周保银、张静、陆继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北省5《奇妙的生物世界系列》(3册)席德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自治区6《好玩的数学日记》(6册)柔萱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省7《一年级爱科学》(6册)叶永烈、吴带生等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省8《AR全景看·国之重器》(6册)张杰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辽宁省9《我的恐龙朋友》(4册)清英吉林摄影出版社吉林省10《我们的身体》崔钟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省11《全景星际立体绘本——太空说》[波兰]托马什?萨莫伊利克、林宇、何春东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黑龙江省12《探索发现百科全书》(4册)陆杨、黄春凯、李维娜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市13《科学家带你读科幻》(8册)刘慈欣、尹传红、吴岩、顾备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市14《带回家的自然博物馆系列》(6册)金杏宝、岑建强、郑旭振、王军馥、米亚王、徐晓璇、龙珩、王书音、李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上海市15《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夏军、郭志宝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省16《学习网课时如何科学用眼防控近视》吕帆、瞿佳人民卫生出版社浙江省17《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张天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安徽省18《好好玩·不可思议的科学魔法书》(2册)七色王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省19《极简天文学》[英]科林·斯图尔特、柏江竹中信出版集团安徽省20《珊瑚礁里的秘密科普丛书》(5册)黄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山东省21《地球不能没有动物》(10册)林育真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省22《防震减灾微科普》(第二、三、山东省地震局济南出版社山东省四辑)23《新时代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答疑系列》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刘霞、张正、王磊、王淑芬、张晓冬、张伟、何平、宫志远、王慧、丁兆军、杨赵河、穆春华、李勇、李从峰、李林光、韩伟、高俊杰、王金良中国农业出版社山东省24《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丛书》(5册)陈明泉知识产权出版社济南市25《画说(鸡、鸭、猪、牛、驴、兔)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6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市26《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7册)郑玉玲、吕翠田、王勇、陈玉龙、邵雷、王永霞、李志安、王祥麒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省27《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XXX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省2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周旺、王强、胡克、张在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省29《100位科学家的中国梦》(上下)周忠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省30《湖北省公众应急知识手册》湖北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省31《看不见的微世界》(3册)蒋万知、张云开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湖南省32《5G的世界》(5册)薛泉、车文荃、周善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省33《健康中国名医在身边》(6册)张天奉、钱自亮、梁雪芳、任黎萍、朴春丽、许能贵、樊粤光、范小华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省34《给孩子讲大数据》涂子沛人民邮电出版社广州市35《神奇天文转转书》李德生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广州市36《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6册)江晓原接力出版社广西壮族自治区37《大学科普丛书》(第一辑)潘复生、靳萍、沈家聪、佟书华科学出版社重庆市38《微百科系列》(第二季)[英]布赖恩·克莱格、[英]安德鲁·梅、倪丹烈、李琳等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市39《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医学科普读本》(5册)《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医学科普读本》编委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川省40《口腔科常见及多发病就医指南系列》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学东人民卫生出版社四川省41《植物星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敏成都地图出版社四川省42《中国天眼(FAST)——和宇宙对话》潘高峰、张博、高原、吕洁浙江教育出版社贵州省43《新编学生预防近视护眼指南》(4册)朱建华、何琳贵州科技出版社贵州省44《孩子的护眼宝典(漫画版)》倪海龙、李丽红、张明静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省45《嫦娥探月立体书》王倩、宁远明、马莉、李雷雷、王晓旭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省46《时间的真相》李孝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省47《自然影像丛书》(3册)高东生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甘肃省48《绿色矿山系列丛书》(7册)邓久帅、毕银丽、王亮、彭苏萍、姚俊、王琼杰科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教育部49《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薄世宁中信出版集团教育部50《科学家精神丛书》(六册)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技部51《人类心理十万个为什么》(3册)卢家楣、李伟健、樊富珉、金盛华、刘电芝、邹泓、钱铭怡、周宗奎、张向葵、方晓义、桑标、傅宏科学出版社科技部52《中学学科阅读指导丛书》(6册)陆云泉、吴颖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科技部53《人体王国保卫战——新叶的神奇之旅》(5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科学普及出版社科技部54《给孩子的科幻绘本》(4册)朱慧芳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55《科技改变中国》(6册)倪光南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56《数学之美(第三版)》吴军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57《今天,你更博学了吗》张宇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国家民委58《消防安全科普系列丛书》(4册)韩海云、肖磊、张志强等中国人事出版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9《不可思议的海洋科普长卷》宋璐璐、王东伟、孙朔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自然资源部60《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丛书》(12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生态环境部61《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系列丛书》(2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62《少年儿童防溺水科普丛书》(3册)郑中原、刘源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63《道路安全运输》(3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64《奇妙的水库》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利部65《基因魔法师》蔡晶晶、梅英婷、龙素如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6《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画册》王久臣、莫广刚、王全辉、刘荣志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7《五千年农耕的智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知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8《“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虞方伯、王李宝、李洋等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9《协和医生说1、2 坚持做好这些事健康生活一辈子》北京协和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0《睿眼观糖》郭立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1《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蒋作君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2《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李长宁、吴敬等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3《漫画统计科普丛书》(3册)国家统计局组织丛书编写组《工资条里的统计》毛盛勇李希如主编《家底的统计——GDP核算》毛盛勇董礼华主编《你我他的统计——人口调查统计》刘爱华张毅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74《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创新》(第一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5《走出思维泥潭——如何激发科学创新中的奇思妙想》[美]罗伯塔·乃斯、赵军等、丁奎岭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6《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王元卓、陆源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7《宇宙全书:国家地理新视觉指南》[西]伊格纳西·里巴斯、蒋云、陈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8《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汤钊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工程院79《科技创新启示录——创新与发明大师轶事》金涌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工程院80《地震来了,我最棒!》王恬恬、李红梅、陈晓燕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地震局81《小樱桃一家的气象探秘之旅——气象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那些事》XXX、康雯瑛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局82《一本书读懂无人机》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中国民航出版社中国民航局83《小贝壳大世界》(5册)青岛贝壳博物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国家文物局84《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6册)张伯礼、于春泉、王泓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国家药监局85《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4册)王琦、孙光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6《诗经如画本草如歌——遇见最美的本草2》楚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7《高铁史话》(2册)胡启洲、李香红、曲思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国家铁路局88《高速铁路职工心理素质训练与提升》叶龙、郭小青、吴思强、郭树东、韩钧、任海云、曾庆龄、郭名、孙大强、高翠香、沈梅、胡晓东、刘淑桢、胡丽丽、张启超、刘锐剑、刘云硕、孙佳思、杨征、单湘媛、朱心田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国家铁路局89《中国高铁科学绘本》(3册)董光磊、程冠之、谭盐宾、薄颖、曹慧思、管治国、王莉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国铁集团90《榫卯的魅力》张瑶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协91《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王贵强、王立祥、张文宏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科协92《卫星工程(初阶)》郭建宁中国宇航出版社国家航天局93《感知地球——卫星遥感知识问答》罗格中国宇航出版社国家航天局94《为你护航——网络空间安全科普读本》张红旗、张玉臣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央军委科技委95《化学武器与防护百问——写给每个人的化学武器知识》肖凯、孙铭学、徐庆强、孟文琪、师文文科学出版社中央军委科技委96《远离癌症很简单——肿瘤防治专家忠告37条》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抗癌之窗》编辑部、付凤环、张晓丹中国人口出版社全国总工会97《专家教你呵护乳腺健康》王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总工会98《中国科学家爸爸思维训练丛书》(3册)张国强、祝磊、熊辉中国妇女出版社全国妇联99《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白璐、[荷]桑德琳、杨湃中国妇女出版社全国妇联00《特殊时期特别家教指导》全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国妇女出版社全国妇联(3册)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文件中地大京发…2009‟21号关于印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的通知各单位、各部门:现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二○○九年三月五日主题词:学生工作综合素质测评办法通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办公室 2009年3月13日印(共印20份)—2—附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凡我校入学满一年的本科生,每年都要进行综合素质测评。
具体办法如下:一、素质测评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素质测评工作的开展要着眼于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二)素质测评工作的目的在于全面、科学、准确地考核评价学生。
(三)素质测评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静态测评与动态考查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自我测评、集体测评和任课老师及各级组织测评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二、素质测评结果的适用范围(一)评定优秀学生。
(二)评定有关奖学金。
(三)推荐免试研究生。
(四)毕业鉴定与就业推荐。
三、素质测评内容及权重(一)德育素质。
(二)智育素质。
(三)身心素质。
(四)发展素质。
具体指标详见表1:—3—表1四、素质测评评分程序及评分细则(一)评分程序单项评分——→素质评分——→毕业素质评分1、单项评分:根据每个同学一年来的表现和取得的成绩分别就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发展素质四个方面逐项按规定标准进行评分。
2、素质评分:单项素质评分之和(或差)即为该同学学年素质测评分。
3、毕业素质评分:将大学期间每学年素质评分累加后的平均分。
(二)评分细则—4—1、德育素质评分(20分)每位同学的德育素质起点分从12分算起,加分最高以20分为限,减分最低以0分为限。
资源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细则(2014年第二版)为了进一步激励广大研究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12〕342号)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地大校办〔2012〕65号)等国家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资源学院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院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名单主任:解习农副主任:郭秀蓉,李建威,张建华成员:资源学院学位委员会成员、两名学生代表(1名博士、1名硕士)秘书:杨春艳二、基本原则与申请对象基本原则:国家奖学金每年的奖励名额由研究生院下达给各学院,每学年评审一次,坚持以学生为本,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学生的根本利益,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择、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申请对象:资源学院全日制全脱产博士、硕士研究生,直博一、二年级和硕博连读一、二年级的研究生,均按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
三、奖励标准与条件奖励标准: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次30000元,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人每次20000元。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四)学习成绩优异,科研能力显著,发展潜力突出;(五)国家英语六级≥425或发表国际期刊SCI、EI英文论文1篇。
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应有突出的科研成果,至少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在本学科或本领域公开出版的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科研成果被证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3、获得发明专利;4、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科技、文化等竞赛活动,成绩优异。
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应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或在社会实践、文体竞赛、科技创新、学术活动等方面表现优秀。
科研成果作者第一单位必须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自2012年起建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制度。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教财[2014]1号)精神,现制定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如下:一、评审机构学校成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负责国家奖学金的全面管理,包括制订我校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制订名额分配方案;指导检查国家奖学金的评定和落实情况,审核各学部(学院)国家奖学金的评定结果;仲裁评审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包括学术问题;裁决学生对评审结果的申诉;指定有关部门统一保存本校的国家奖学金评审材料。
学部(学院)组建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制定本单位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的实施细则,负责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具体评定过程。
各学部(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成员人数应为奇数,由学部(学院)负责研究生工作的领导班子成员及有学术影响力的博士生、硕士生导师代表、行政管理人员、学生代表组成。
评审委员会成员在履行评审工作职责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平等原则,即在评审过程中,积极听取其他委员的意见,在平等、协商的气氛中提出评审意见;2. 回避原则,即发生与评审对象存在亲属关系、直接经济利益关系或有其他可能影响评审工作公平公正的情形时,应主动向评审委员会申请回避;3. 公正原则,即不得利用评审委员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单独或与有关人员共同为评审对象提供获奖便利;4. 保密原则,即不得擅自披露评审结果及其他评审委员的意见等相关保密信息。
二、参评对象1. 全日制在籍且档案在校的二年级、三年级博士研究生,入学前有突出科研成果的一年级博士研究生。
2. 全日制在籍且档案在校的二年级、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有突出科研成果的一年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