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精选4篇)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篇1标题: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历史的艺术之旅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甘肃省博物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博物馆,馆内的丰富展品和独特文化背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位于大厅的“甘肃历史文化发展史”展览所吸引。
展览以时间为轴,展示了甘肃地区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从古老的彩陶到现代的工艺品,甘肃省博物馆以一种鲜活的方式展现了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
我特别喜欢“丝绸之路”展览,这一展览主要展示了甘肃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展品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货币、工艺品以及文物,让我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此外,博物馆中的“甘肃古代简牍展”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展览展出了300余件文物,其中包括了汉简、唐宋元明清的文书等,这些简牍让我对甘肃地区的古代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其对于推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作为参观者,我们应该更加尊重和珍视这些珍贵的展品,以正确的方式去欣赏和理解它们。
总之,这次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甘肃地区的历史文化,也更加热爱和尊重我们的民族文化。
我相信,甘肃省博物馆将继续在推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篇2我有幸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这次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从这次参观中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对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甘肃省博物馆坐落在兰州市,是一座富有特色的现代建筑。
博物馆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宫殿,让人感受到了甘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博物馆的内部设计和布局也非常用心,使得游客能够轻松地浏览各个展区。
我参观了博物馆的几个主要展区,包括“甘肃古代文明展”、“丝绸之路文物展”和“中国彩陶展”。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早就听闻甘肃省博物馆大名,这次终于有机会亲身前往,好好感受一番。
一进博物馆的大门,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就扑面而来。
但我可没被这严肃的氛围给“吓住”,心里反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像个即将去探险的孩子。
先来到了“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好家伙,那琳琅满目的文物,仿佛在诉说着千百年前的故事。
我站在一件精美的丝绸制品前,眼睛都看直了。
那细腻的纹路,柔和的色彩,让我不禁想象当年的工匠是怎样一针一线织就出这样的杰作。
他们或许在昏黄的油灯下,眯着眼睛,手中的针线却丝毫不乱,心中满是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还有那些陶瓷,形态各异,有的小巧玲珑,像是为小姐们梳妆准备的;有的则大气磅礴,感觉能装下整个世界。
我特别留意了一个有着独特造型的陶瓷罐,它的身上绘着一些奇怪又有趣的图案。
我就在那儿琢磨,这画的到底是啥呀?是古人的一场狂欢,还是某个神秘的仪式?想了半天也没个答案,倒是把自己逗乐了。
走着走着,看到了一组青铜器。
那厚重的质感,绿锈斑斑的外表,仿佛在告诉人们它们经历的岁月沧桑。
其中有一个青铜鼎,个头可不小,我凑近了仔细瞧,想象着古代的人们用它来烹制美食或者祭祀天地。
说不定在举行重大仪式的时候,这鼎里装满了香喷喷的食物,人们围在周围,充满敬畏和期待地看着。
逛到了“甘肃佛教艺术”展厅,一尊尊佛像安静地矗立在那里,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
我看着那些佛像,心里突然变得很平静。
有一尊特别大的佛像,我得仰着头才能看到它的全貌。
那慈祥的面容,低垂的眼眸,好像在安抚着我这个在尘世中奔波的灵魂。
我站在那儿,一时间竟然有些恍惚,仿佛穿越了时空,和古人一起在佛前虔诚祈祷。
印象特别深的还有那些壁画,色彩虽然有些褪去,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辉煌。
那些线条流畅而优美,画中的人物栩栩如生。
我不禁感叹古人的绘画技艺之高超,他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创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真的太了不起了!我凑得很近很近,想要看清每一笔每一划,仿佛能感受到画师当时作画时的心情。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在我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过程中,我被这个博物馆所展示的丰富文化和独特魅力所折服。
这里汇集了甘肃省区域内的重要文物和历史遗迹,让我对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甘肃省博物馆的参观心得体会。
一、丰富多样的展品甘肃省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时期。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展品是陶俑和丝绸之路文物。
陶俑展区里展示了形态各异的陶俑,它们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场景,使人仿佛能穿越时光回到那个时代。
而丝绸之路文物则展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让人对古代世界贸易的繁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精心设计的展览布局甘肃省博物馆的展览布局非常精心,按照历史时期和主题进行了分类。
这种布局使参观者可以有条理地了解甘肃的历史和文化。
展览馆内的灯光和装饰也非常考究,给人一种庄重而又温馨的感觉。
此外,博物馆里还设置了专门的多媒体展示和互动体验区,使参观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展品背后的故事。
三、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参观甘肃省博物馆不仅可以享受文化艺术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博物馆通过展示文物、介绍历史背景和举办相关活动,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甘肃地区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还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交融。
此外,博物馆还开展了许多教育活动,吸引着学生和社会各界的人士,帮助他们增长知识和提高文化素养。
四、博物馆管理和服务甘肃省博物馆对于参观者的服务非常周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工作人员热情友好,他们提供专业的讲解和解答参观者的问题。
博物馆内还设有便利的导览系统,方便人们自助参观。
此外,博物馆的管理也非常严格,保护和维护文物的工作做得很好,使参观者可以安心欣赏展品。
总之,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给了我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
这个博物馆的丰富展品、精心设计的布局、文化传承与教育意义以及周到的管理和服务,无不体现了甘肃的独特魅力。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心得体会甘肃省博物馆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知名的博物馆之一。
近日,我有幸前往甘肃省博物馆参观,并在此次参观中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的参观心得体会。
首先,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充分体现了西北地区的特色。
博物馆外立面呈现出稳重大气的风格,同时还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使整个建筑更具吸引力。
步入博物馆内部,我感受到了宽阔的空间和明亮的灯光,这种布局和设计使得参观者更好地欣赏文物,也更方便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其次,甘肃省博物馆的馆藏丰富多样,展品品质优良。
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瓷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展示出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博物馆还设置了详细的解说牌,对每个展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参观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每个展品的来历和意义。
此外,甘肃省博物馆致力于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将其作为重要使命来履行。
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博物馆拥有一支专业的文物保护团队,他们精心研究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力求将每一件文物保护得更加完善。
此外,博物馆还积极参与各类文物科学研究项目,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研究资源。
此次参观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博物馆不仅是保护和展示文化遗产的场所,更是推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甘肃省博物馆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向公众普及文化知识,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
同时,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交流。
这种积极的传播与交流能够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
最后,我认为甘肃省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体验。
在这里,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甘肃的历史文化,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甘肃省博物馆将会越来越好地发挥其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向更多的人传递中华民族的独特魅力。
总而言之,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参观中,我感受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甘肃省博物馆。
还没进门呢,就被那宏伟的建筑外观给震住了。
一踏入博物馆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好家伙,那里面的宝贝可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我在一个展柜前停住了脚步,里面陈列着一串精美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这香囊做得那叫一个巧啊!它的直径大概也就四五厘米的样子,小巧玲珑的。
香囊外壁是银质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葡萄、花鸟图案,纹路细腻得就像真的一样。
我不禁想象着,在古代,究竟是怎样一双巧手才能打造出如此精致的物件。
也许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工匠,在烛光下,一点一点地雕琢,耗费了无数的心血,就为了能让这香囊成为一件传世之作。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幅巨大的铜奔马画像。
这铜奔马可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只见那马昂首嘶鸣,三足腾空,右后足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造型简直太独特啦!我站在那儿,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脑子里不停地琢磨着,古人咋就有这么神奇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呢?能把一匹马和一只鸟结合得如此完美,真真是厉害!还有那些彩陶,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一个个彩陶罐子,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有漩涡纹、锯齿纹、人形纹等等。
那些线条简单却又充满了力量,仿佛在诉说着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有的彩陶上的图案还有些磨损的痕迹,心里就忍不住想,这得经过多少人的手,经历多少岁月的洗礼,才能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啊。
逛着逛着,我来到了一个展示古代服饰的区域。
有一件唐朝的女装吸引了我,那衣服的颜色鲜艳极了,是那种特别正的红色。
衣服的材质看起来很柔软,想必穿在身上一定很舒服。
衣服上绣着的花朵栩栩如生,就好像是刚从花园里采摘下来绣上去的一样。
我在想,当年穿着这件衣服的女子,该是怎样的美丽和婀娜多姿呢?她或许是在一个热闹的集市上,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又或许是在一个安静的庭院里,轻歌曼舞,享受着美好的时光。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满怀期待地走进了甘肃省博物馆。
一踏入那扇大门,仿佛瞬间穿越了时空,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刚进展厅,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把我给镇住了。
周围的灯光不算特别明亮,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我最先看到的是那些古老的陶器,它们安静地摆放在展柜里,身上的每一道纹理、每一个斑驳的痕迹,似乎都在诉说着远古时代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彩陶盆,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的形状不算规则,边缘还有些小小的缺口,可就是这些不完美,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制作它时的那份真诚和努力。
盆上的图案,简单却充满了生命力,像是一些抽象的符号,又像是对生活的某种记录。
我盯着它看了好久,想象着几千年前,有个古人或许正用它来盛放食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
接着,我来到了青铜器的展区。
那些青铜器,有的造型巨大,有的小巧玲珑。
有一个青铜鼎,特别引人注目。
它的表面已经氧化,呈现出一种深沉的绿色,但那精美的纹饰依然清晰可见。
鼎身上的饕餮纹,张牙舞爪的,仿佛在警告着人们不要轻易冒犯。
我凑近了仔细瞧,甚至能看到铸造时留下的细小沙眼,这让我不禁感叹古人在技术有限的情况下,竟然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物件。
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组汉代的木雕。
这些木雕人物,姿态各异,有的像是在跳舞,有的像是在沉思。
其中有一个木雕仕女,她的面部表情十分生动,微微上扬的嘴角好像藏着一丝笑意。
她的发丝雕刻得极为细腻,每一根都清晰可辨。
我忍不住伸手去摸了摸玻璃,仿佛想要触摸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在丝绸之路的展览部分,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丝绸制品。
那些丝绸的颜色依然鲜艳,图案复杂而精美。
有一块丝绸手帕,上面绣着的花朵栩栩如生,仿佛还散发着芬芳。
我想象着当年的商人们,牵着骆驼,驮着这些珍贵的丝绸,在漫漫黄沙中艰难前行,把东方的美丽带到了西方。
还有那些佛像,一个个宝相庄严。
有一尊坐佛,他的眼神慈悲而温和,让人看了心里顿时觉得平静了许多。
佛像身上的金漆虽然已经有些脱落,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辉煌和神圣。
甘肃省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甘肃省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甘肃省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分享。
甘肃省博物馆的观后感1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物,甘肃省博物馆是免费开放的,有"甘肃彩陶"展厅展厅展示有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及青铜时代诸文化彩陶,其中宽带纹三足彩陶钵、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和大地湾地画等引人关注。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厅集中展示了420余件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文物,包括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古生物化石"展厅以地球生命演化史为主线,陈列展出了大量甘肃境内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标本,包括地球厅、海洋动物厅、恐龙厅,黄河古象厅四个分展厅。
分别介绍了地球与生命进化和地质时期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发现的各类古生物化石,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和相关知识。
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馆藏彩陶、汉代简牍、文书、汉唐丝绸之路珍品、佛教艺术萃宝最为突出。
自建馆以来,通过考古发掘、征集和捐赠获得历史文物藏品82000余件,精品的历史文物有。
珍贵的丝麻织品,经卷文书,木、漆、铜器,彩陶,大量的汉简、长城文物,还有包括驰名中外的铜奔马在内的铜车马群及木车马,金银舍利棺,西夏文本及文物,天梯山石窟造像。
走进博物馆,脚下仿佛是时空的穿越,遥古的生物慢慢浮现了眼前,挣扎在泥潭中黄河象,慢慢闭上眼睛的额大型食草恐龙,珍贵的历史出现在了眼前,张骞通西域,霍去病征西,列队威严的铜奔马车队,甘肃境内一列列的车队把一批批弥足珍贵的文物拉近博物馆的繁忙景象。
步行的几十分钟内,满满的了解了西北的历史,古生物,天文,地理,地质地貌发展,一下子就植入了心底的最深处。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3篇甘肃省博物馆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有历史文物、近现代文物、民族文物、和古生物化石及标本约35万余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一)去年冬天,在机缘巧合之下去了甘肃省博物馆。
这也是我第一次去历史类的博物馆。
我们一行人刚到博物馆的时候,首先看到的是笼罩在夕阳余晖下的庄严肃穆的博物馆大楼。
博物馆可以参观的有三层楼,包括了丝绸之路文明展、甘肃彩陶展、甘肃佛教艺术展等多个展厅。
游览的时候我们没有请博物馆解说员,我们咨询的语音讲解自助服务后来也无疾而终。
但后来有幸蹭到其他讲解员的解说,确实有不错的效果。
兰州,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城市,曾经也是盛极一时。
从精湛的马踏飞燕、色彩艳丽的玻璃莲花托展中似乎可以窥见一二;馆中魏晋丰富的壁画墓砖向后人生动的展示着当时人民的田园生活和家居生活;形象逼真的彩绘泥俑透露着当时社会的人情风貌和精湛卓越的手工技巧。
在游览完博物馆后,不禁感叹,博物馆真是一个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机构。
相比学校教育,参观博物馆的第一感觉是自由,没有固定的参观顺序,没有一成不变的说教,可以自由的徜徉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并且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没有课业压力,参观什么藏品全凭兴趣爱好。
所以这一整个过程完全是美与知识的享受。
我们一直在说“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来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中。
博物馆的藏品无一不向我们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观博物馆既是寻根寻源的的探索,也是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程。
博物馆教育是对历史的探寻、文化的传承,对于青少年来说更是一种情感的熏陶。
比起学校教育,博物馆教育有许多优势。
首先博物馆教育打破了学校教育资源的局限,以实物为媒介,能创设出更加直观和真实的教育情景,用强烈的视觉冲突来增强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比起传统课堂上的.说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更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发展。
参观完甘肃省博物馆的作文篇一《甘肃省博物馆之旅》都说甘肃省博物馆是个好地方,今天我可算是亲自去瞧了瞧。
一进馆,我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宝藏盒,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颗等待被发现的珍珠。
我那眼睛啊,就跟那雷达似的,到处扫射,生怕错过什么。
走着走着,我就来到了铜奔马的面前,这可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大明星。
它就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只马蹄高高扬起,马昂首嘶鸣,那模样真是又威风又俏皮。
我心想,这马要是活过来,跑起来肯定比风还快。
我围着它左看右看,还忍不住模仿起它那奔跑的姿势,结果旁边一小孩子瞅了我一眼,那眼神像是在说“这人咋这么奇怪”,我也顾不上害臊,就盯着铜奔马想这古人的手艺咋这么厉害。
这铜奔马做的,马蹄下的那只飞鸟看着都活灵活现的,就好像下一秒就要飞起来似的。
然后我又在馆里继续游荡,看到了好多古老的陶器。
那些陶器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花纹,有些像漩涡,有些像小鱼。
我就琢磨着,古代人是不是每天没事就坐在那画花纹啊,画完一个就对着陶器傻乐。
我在一个很大的陶器面前停下来,上面的纹路特别精美。
我凑近一看,还能看到一些修复的痕迹,想必这陶器的生命也是经历了不少波折才留存到现在的。
就像一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人,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重重的印记。
我还瞧见了一些古代的钱币,大小形状各异。
我当时就想象着,如果我能拿着这些古代的钱币穿越回古代,会不会就成了大富翁呢。
说不定走在路上,随手拿出一枚稀有的钱币,就能换来一堆好东西。
走出甘肃省博物馆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和一群老朋友告别似的,有些恋恋不舍。
希望下次还能再来,再看看这些带着历史温度的宝贝。
篇二《畅游甘肃省博物馆》早听说甘肃省博物馆里藏品丰富,今天我走进它的大门,那心情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一进门我就晕头转向的,不知道该先看哪个好。
于是就随着人流瞎晃悠。
突然,我走进了一个满是化石的展厅。
哇塞,各种各样的化石啊,就像走进了一个远古生物的聚会场所。
有一副巨大的恐龙化石骨架特别醒目。
那恐龙骨架高高的,站在那里就像一座小山一样。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0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参观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篇1于陇长于陇,尔来已有二十年矣,却有一种不知甘肃真面目的感觉,对甘肃的了解也只有从书本、传闻中知晓,不曾真正的全方位的了解甘肃。
此番有幸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内心潮坪澎湃。
甘博坐落于西站附近:外观宏伟、气势磅礴,屹然临架于繁华的西站,门前傲然挺立着“甘肃省博物馆”几个辉宏的大字。
博物馆博物馆,还真够博的。
先说说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丝绸之路”吧。
怎么说呢,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知道甘肃,但他一定知道会宁;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知道会宁,我坚信他一定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个路叫“丝绸之路”。
甘博内形象化的丝绸之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集光电、动画、声等于一体。
启动开关,蜿蜒曲折的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就跳动了起来:阵阵驼铃、狂风肆虐、人声潮起潮落,想一想,我们的古人就往来于此间沟通着东西的文化、科技、军事。
谱写着一道又一道的丝绸文明、华夏文明。
博者,广博、博深也!辉宏、举世瞩目的丝绸文明告一段落,映入眼帘的彩陶文明。
说道陶,文明多会想到景德镇的“唐三彩”,而忽略了发源于我们甘肃的马家窑彩陶——彩陶艺术的巅峰。
马家窑彩陶的花纹是似椭圆而非椭圆的尖形纹,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半山彩陶(发现于甘肃),它的花纹是水波纹。
馆内还再现了我们古人做陶的工艺流程,栩栩如生。
看看我们的彩陶、看看工艺流程,你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古人:应运低下的生产力,却造出了如此精湛、辉宏的工艺,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悠悠华夏文明绵延数千里,而这一阶段的文明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听狂风在呼啸,浩瀚的大漠绵延数千里无边无际,我们走进了古代军事。
在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却有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残海(想象,甘博内可能不是这个。
甘肃博物馆的观后感朋友们!我去甘肃博物馆逛了一圈,那可真是一场超酷的历史文化之旅呢!一走进博物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时光隧道。
那里面的展品啊,从远古时期就开始给你“讲故事”。
先说那马踏飞燕,以前老是在书上看到图片,真看到实物的时候,还是被震撼到了。
这马的姿势简直太帅了,一只马蹄踏在燕子身上,整个马看起来就像在飞奔一样,那速度感、那动感,仿佛下一秒就要从展柜里冲出来驰骋大地了。
而且你仔细看那马的造型,肌肉线条都栩栩如生,就好像古代的工匠把真马瞬间变成了铜马一样。
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心里就在想,古代人怎么这么厉害呢,没有那些高科技的工具,就能做出这么精美的东西。
再说说那些古老的彩陶,花花绿绿的,图案特别有意思。
有的像漩涡,感觉是把河水的流动都画上去了;有的像神秘的符号,就好像是古代人在跟我们玩猜谜游戏。
我就在想,当时的人们是不是围坐在一起,一边画这些彩陶,一边讨论着今天打猎的成果或者是明天去哪里采集野果呢。
这些彩陶就像是他们生活的小日记,被保存到了现在。
还有那些佛像,真的是自带一种宁静祥和的气场。
佛像的表情都特别慈悲,眼睛好像能看穿你内心的烦恼似的。
站在佛像面前,我都不自觉地放慢了呼吸,感觉自己的浮躁的心都平静了下来。
佛像的工艺也超精致,衣服上的褶皱、手指的弯曲,每一个细节都做得一丝不苟。
在博物馆里逛着逛着,我就像是在和不同时代的甘肃人交朋友。
从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到穿着华丽丝绸的古人,再到有着独特信仰的古人,他们把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智慧,都通过这些展品一一展示给我看。
而且啊,这博物馆里的布置也很贴心。
每个展区都有详细的介绍,就像有个耐心的讲解员在旁边一直陪着你。
不过呢,我还是看到好多小朋友拉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那好奇心就像小宇宙一样爆发。
我就觉得这博物馆真的是个特别好的地方,不管是像我这样的大人,还是小朋友,都能在这里学到好多东西。
从甘肃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展品的样子。
这一趟逛下来,就像是给我的大脑做了一次历史文化的大餐,超级过瘾。
甘肃博物馆研学心得作文篇一《甘博研学:一场奇妙的历史之旅》去甘肃博物馆研学,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大冒险。
没去之前,就听说那里有各种各样的宝物,感觉像要去挖宝藏一样激动。
一进博物馆,那氛围就很不一样。
宽敞的大厅,柔和的灯光打在一个巨大的古生物化石上,仿佛把我拉到了远古时代。
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个马门溪龙的化石,脖子长长的,头小小的,身子却巨大无比。
我特别好奇这大家伙当年在地球上是怎么生活的,想象着它慢悠悠地在树林里穿梭,吃着树叶,周围都是和现在完全不一样的动植物。
跟着讲解员走,就像跟着一个知识渊博的大侠。
我们来到了彩陶展厅。
那些彩陶各式各样,我凑近了一个绘有旋涡纹的彩陶盆看,上面的纹路就跟水圈圈一样自然流畅。
讲解员说这个盆有可能是古人用来盛东西的,我就想啊,几千年前的人拿着这个盆到底装些啥呢?水果?谷物?还是其他宝贝?看着看着,我感觉自己都快变成研究彩陶的小专家了。
旁边还有一些青铜器,有一个青铜鼎看起来特别威风,鼎身布满了各种神秘的花纹。
我盯着它,想象着古代的达官贵人用这个鼎煮肉吃,那时候的肉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调料,可是大伙围着鼎吃饭的场景肯定超级热闹。
在博物馆里走了一圈又一圈,我的脚都有点酸了,但是我的脑袋却是满满的收获。
每一件文物就像一本书,静静地讲述着甘肃这片土地上的故事。
从远古生物到古代人类文明,每一个角落都藏着岁月的痕迹。
这次甘博研学就像打开了一道历史的大门,让我见识到了没有见过的奇妙世界,也让我对过去有了更多不一样的了解。
篇二《甘博研学之旅:像寻宝者一样的体验》去甘肃博物馆的时候,我压根不知道会有这么多的惊喜等待着我,我还以为就是像以前去的那些普通博物馆一样,走马观花看看而已。
结果啊,真的完全超乎我的想象。
我们刚走进馆内的历史文物区,我就被一组精美的佛像雕塑吸引住了。
那眼睛啊特别有神,就好像是有了生命一样在盯着我看。
塑像的衣褶线条自然极了,我当时忍不住就用手去比了比,那线条弯弯曲曲的,就跟流水似的。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600字
作为一名游客,我参观了甘肃省博物馆,这是一次充满收获的旅行。
甘肃省博物馆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瑰宝,展示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深深地震撼了我。
甘肃省博物馆展现了西北地区文化的辉煌。
从早期的恐龙化石到远古时代的人类艺术品,再到历史上享誉盛名的“丝绸
之路”的历史文化,甘肃博物馆的收藏品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商周青铜器、古墓文物、文人墨客书画等,每一件文物都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在展览中,让我感慨于中国传统的精神和智慧。
在漫步甘肃省博物馆的整个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绘画,陶瓷,佛教艺术和民间艺术作品,让我感到既震撼又惊喜。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长明的两幅巨型油画:《沙漠边缘》和《草原情景》。
这两幅作品描绘了甘肃的地貌和动植物一览无余,色彩绚丽夺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在展览的最后,我看到了古代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文明。
博物馆用更直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往来商贸和文化交流。
在这里,我领略到了文明交流背后的辉煌历史,也领悟到了不同文明间的和谐发展,促进文明交流的重要价值。
总的来说,甘肃省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开阔了我的眼界。
在走出博物馆的大门时,我省思着这次经历所带来的启示。
这个博物馆是如此精妙绝伦,其中的许多杰出的文化瑰宝都传递
了一个共同信息:文明是无孔不入的,是人类凝结智慧的结晶。
文明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需要我们一起去珍爱、推崇。
旅行归来,留下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旅游,更是深深刻在内心的体验和思考。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3000字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我最近有幸到访了甘肃省博物馆,这是一座宏伟的博物馆,每一个馆区都能给人带来新的视觉和体验,同时又将古代文化和现代艺术完美结合。
我从中汲取了很多有关历史,文化和人类演化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整个博物馆共包含五个馆区,每个馆区都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和风格,使得参观的人们能够依次体验到不同的古代文化和现代艺术。
在这里,我特别想提到“瓷文化”馆和“古代艺术”馆。
这两个馆区让我最为留念,因为它们呈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灵魂。
“瓷文化”馆展示了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到明清时期的名瓷珍品,让我跟随史书历史进程,感受着不同朝代制瓷工艺的变化。
此外,“瓷文化”馆中还展示了陶瓷制品的用途和象征意义,以及历代名人和皇帝的珍藏品。
每次走进这个馆区,我都感觉到自己进入了一个被时间停滞的世界,触摸着那些充满了历史气息的文物,仿佛让我穿越了时空。
“古代艺术”馆则展示了中国各个朝代的艺术品,包括壁画、石雕、青铜器等。
其中,最特别的是唐代神龛和五代/宋代十八罗汉。
唐代神龛是一个唐朝时期雕刻的神龛,是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之一。
它的雕刻工艺非常精湛,可以说是中国雕刻技艺的代表。
而五代/宋代十八罗汉是一组十八个石雕的罗汉雕塑,它们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品之一。
这些艺术品饱含了历史文化和艺术底蕴,每一个细节都表现出来作者的精湛技巧和灵魂。
除了展示古代文化和艺术珍品,博物馆还展示了现代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现代,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抽象艺术”馆里,我看到了不少来自中国和国外的现代艺术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艺术品没有了传统艺术中那种浓郁的文化气息,但却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想象力。
有趣的是,除了艺术品和文物展示,博物馆还提供了互动和感官体验,从而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馆里的内容和文化。
例如,有一个3D电影的展区,让我更好地了解了甘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激发了我对这个地区的好奇心。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甘肃省博物馆,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殿堂,当我踏入其大门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其庄重而宁静的氛围让人瞬间沉浸其中。
在导览图的指引下,我开始了这场令人期待的文化之旅。
从远古时代的恐龙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每一件展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那些恐龙化石,巨大而震撼,让我不禁想象着远古时期地球上的霸主们是如何生活和称霸的。
而彩陶上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造型,则展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他们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出了如此富有艺术感的作品,这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起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博物馆中的丝绸之路展厅更是精彩纷呈。
众多精美的丝绸、金银器、佛像等文物,生动地展现了当时贸易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看着那些细腻的丝绸织品,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丝绸之路上商队的熙熙攘攘,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奇妙过程。
那些精美的佛像,神态安详,工艺精湛,让我对佛教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青铜器展厅,各种造型独特、工艺复杂的青铜器让我惊叹不已。
从酒器到兵器,从礼器到乐器,每一件青铜器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那些精美的纹饰和独特的造型,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通过这些青铜器,我仿佛看到了古代祭祀的庄严场景和战争的激烈场面。
书画展厅里,一幅幅精美的书画作品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那些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气势磅礴;那些绘画作品,山水人物,栩栩如生。
在这些作品中,我看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和志趣,也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甘肃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近现代历史。
民俗展厅中的各种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让我对甘肃地区的民俗风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而近现代历史展厅中的文物和图片,则让我感受到了甘肃人民在近代以来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牺牲。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地区都承载着独特而厚重的文化记忆。
甘肃省,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以其丰富的历史遗产和多元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当我踏入甘肃省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
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外观庄重而大气,给人一种沉稳而内敛的感觉。
走进馆内,宽敞明亮的展厅,精心布置的展品,以及恰到好处的灯光设计,都为参观者营造出了一种舒适而专注的氛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陶展厅。
那些精美的彩陶,带着远古的气息,诉说着先民们的智慧和生活。
彩陶上的图案,或简洁明快,或繁复绚丽,每一笔每一划都仿佛是在与我们对话。
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一种语言,一种对世界的认知和表达。
有的彩陶上绘制着生动的动物形象,如鱼、鸟、鹿等,反映了当时人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有的则是抽象的几何图案,展示了先民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秩序的理解。
看着这些彩陶,我不禁感叹,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已经拥有了如此高超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接着,我来到了丝绸之路文明展厅。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伟大通道,在甘肃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展厅中的文物,从精美的丝绸织物到珍贵的金银器,从古老的货币到神秘的宗教文物,无一不让人感受到当时贸易的繁荣和文化的交流。
其中,一件唐代的丝绸长袍吸引了我的目光。
它的色彩依然鲜艳,图案精美绝伦,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还有那些来自西域的金银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站在这些文物面前,我仿佛看到了商队在漫漫沙漠中前行,听到了悠扬的驼铃声在风中回荡。
在佛教艺术展厅,一尊尊庄严的佛像让人心生敬畏。
佛像的神态慈祥而安宁,线条流畅而优美。
从早期的石窟造像到后期的金铜佛像,佛教艺术在甘肃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这些佛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更是艺术的瑰宝。
它们见证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风尚。
此外,甘肃的历史还与军事、政治密切相关。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在岁月的长河中,博物馆宛如一座时光的宝库,珍藏着历史的记忆与文明的瑰宝。
当我踏入甘肃省博物馆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和传奇的世界。
甘肃省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庄重大气,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就已经散发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走进宽敞的展厅,灯光柔和而温暖,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史前文化的展区,那些古老的石器、陶器,虽然质朴无华,却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远古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看着那些粗糙但充满力量感的石器,我能想象到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生存,努力创造着属于他们的未来。
他们用最简单的工具,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征程,这种坚韧和勇气令人动容。
彩陶展区则是一场色彩与艺术的盛宴。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那流畅的线条、精美的图案,让人惊叹不已。
那些漩涡纹、水波纹,仿佛是大自然的律动在陶坯上的定格。
每一个彩陶都是一件艺术品,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古代先民审美意识和创造力的结晶。
透过这些彩陶,我仿佛看到了数千年前,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用双手塑造出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丝绸之路的展览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这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通道,不仅带来了商品的交换,更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精美的丝绸、华丽的金银器、栩栩如生的佛像,无一不在诉说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看着那些来自不同地域的文物,我能感受到当年丝绸之路上的繁华与喧嚣,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共同铸就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在青铜器展区,那些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的青铜器让人感受到了古代高超的铸造技术。
无论是庄重威严的礼器,还是生动活泼的动物造型,都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沧桑,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民俗展区生动地展示了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我领略到了各民族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甘肃省博物馆观后感
书于2010年7月4 日
生于陇长于陇,尔来已有二十年矣,却有一种不知甘陇真面目的感觉,对陇的了解也只有从书本、传闻中知晓,不曾真正的全方位的了解。
此番有幸参观甘肃省博物馆,内心潮坪澎湃。
甘博坐落于西站附近:外观宏伟、气势磅礴,屹然临架于繁华的西站,门前傲然挺立着“甘肃省博物馆”几个辉宏的大字。
博物馆博物馆,还真够博的。
先说说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丝绸之路”吧。
怎么说呢,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知道甘肃,但他一定知道会宁;也许有些外国人不知道会宁,我坚信他一定知道在某个地方有个路叫“丝绸之路”。
甘博内形象化的丝绸之路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集光电、动画、声等于一体。
启动开关,蜿蜒曲折的绵延数千里的丝绸之路就跳动了起来:阵阵驼铃、狂风肆虐、人声潮起潮落,想一想,我们的古人就往来于此间沟通着东西的文化、科技、军事。
谱写着一道又一道的丝绸文明、华夏文明。
博者,广博、博深也~辉宏、举世瞩目的丝绸文明告一段落,映入眼帘的彩陶文明。
说到陶文明我们大多会想到景德镇的“唐三彩”,而忽略了发源于我们甘肃的马家窑彩陶——彩陶艺术的巅峰。
马家窑彩陶的花纹是似椭圆而非椭圆的尖形纹,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半山彩陶(发现于甘肃),它的花纹是水波纹。
馆内还再现了我们古人做陶的工艺流程,栩栩如生。
看看我们的彩陶、看看工艺流程,你就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古人:应运低下的生产力,却造出了如此精湛、辉宏的工艺,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悠悠华夏文明绵延数千里,而这一阶段的文明就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听狂风在呼啸,浩瀚的大漠绵延数千里无边无际,我们走进了古代军事。
在这里没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却有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残骸。
(想象,甘博内可能不是这个。
)大漠上呼啸的狂风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远古时代:无边的大漠上屹然无数烽火台。
可悲可叹的周幽王啊,“烽火戏诸侯,赢得美人笑”。
唉~无奈啊,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又是谁说的
女色不入儿郎。
这就是历史、这就是文明,亘古至今,有忠于事业者也有忠于生活者,人之愿也,不可强~华夏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对老者的怀念,我们为之立墓,看看这些辉宏磅礴的墓吧。
无数精美地陪葬品,显示了其身份与地位。
生前虽拥有百万,死后能带走一分一文吗,百万、亿万之翁又怎样,多少帝王(人家是皇帝,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的雕栏玉砌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在岁月的长河中销声匿迹。
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就这样苟延残喘的延续着,直到永远??????? 广博的博物馆中有着无数的古玩器械,有的精美绝伦,有的随便一般化。
有佛的化身———佛经;有书法竹筒;还有冰河时代的霸主—恐龙。
历史古物应有尽有、无奇不有,只有你没见过的,没有你见不到。
悠悠甘肃文明之多,尽列其中。
观博物馆有一看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恍若间梦游远古:神奇的四大发明;精明的钻木取火;精湛的彩陶文化;精美的丝绸。
游牧、农耕文明不断兴起并发展,几千年的智慧,几千年的积累,几千年的文明铸就了今天的“零八奥运”,“一零世博”。
展望未来.遥望昔日,今天的博物管换回来的记忆,每一件文物都是标志;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千年的文明是我们取不尽的财富;千年的文化是我们智慧的根源。
探索过去,实践今天,共创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