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4
点检定修的基本概念1.点检十大要素: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油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磨损、松弛等2.六大可能发生故障及老化部分:滑动部分、回转部分、传动部分、荷重支撑部分、与原材料接触部分、受介质腐蚀部分1,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必要条件一、必须准确使用维护设备二、必须高效率实施检修工程三、必须按点检要求提供备品备件及资材四、必须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技术队伍2,什么叫点检定修制所谓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
简单说它是实现预防维修的一种新体制。
2,必须准确使用维护设备做好以下三点:1、操作、使用标准化。
应将设备逐台制订标准(或作业标准)。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此标准操作。
2、维护、保养标准化。
制订每台设备的维护保养标准,并落实到具体人员。
3、全员参加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特别是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履行各自的职责,使自己真正成为设备维护保养的主力。
以上各点做到了设备就有可能稳定运转,专职点检员方能集中全力从事点检工作和管理业务,点检定修制才能有效实施。
3,定修工程切实做到三个百分之百:1、时间命中率百分之百;2、项目命中率百分之百;3、质量命中率百分之百。
4,备品备件分类:分为事故件、计划件和常用件,对它们的管理要求是不同的。
1、常用备件应在现场设有机旁备件库,由备件仓库按点检要求随时补充它的正常供应,为消灭故障于萌芽状态提供必要的备件和资材。
2、按点检的定购计划及交付日期进行订购,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点检方。
3、对于点检委托的备件旧品修复,加工部门必须按期交货。
只有备件落实了,需维修的项目方有条件立项和委托。
5,为什么必须建立一支经验丰富、水平较高的技术队伍设备维修活动中有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如设备维修技术标准的制订,重大故障的原因诊断,调查分析及修复方案,各大设备的改善方案及复杂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方案等,单靠点检维修人员是不可能完成的。
点检定修制第一节点检定修制概述点检定修制是以预防维修为主,全员参与的一种计划综合维修,是上海宝钢从日本新日铁引进的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中文译为“全员生产维修”),结合宝钢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的一种设备维修模式。
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是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模式。
它包括点检制和定修制两个方面。
其主要优点是:●降低维修费:●减少故障:●提高维修效率●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有利于协调组织生产。
点检定修制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由岗位操作者(运行维护人员)的自主维修,专业点检员的定期点检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检修工人的定期维修,三位一体对设备进行的系统的维护诊断和修理制度。
点检定修制是一种动态的设备管理方法,是通过点检员在规定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路线、利用专用设备和个人经验对设备进行周期性检查(即定人、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来判断设备的状态,进而采取相应措施维持提高设备能力的一种管理制度。
定人: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它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域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而且专职点检员要经过培训,具备下列的条件:●有一定的设备管理理论知识,有实际经验,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半天点检作业,半天实行管理、协调业务;●具备三分维修技术、三分交际协调、四分管理技能的素质。
定点:根据设备说明书和运行实践,把要检查的对象化成最小单位---点。
定标:即制定点检标准,它是衡量或判定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也是判定此部位是否劣化的尺度。
定期:对于重点维护或故障点的部位、项目、内容均有明确预先设定点检的周期,并通过点检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摸索出最佳的点检周期。
定法:制定考核办法。
点检定修制是对设备从投入运行到报废全过程的管理,是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通过改善设备运行环境达到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点检定修基础知识1、设备点检的定义是什么?点检定修制是全员、全过程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它是与状态检修、优化检修相适应的一种设备管理方法。
2、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八定”)是什么?设备点检管理的基本原则有:定点、定标准、定人、定周期、定方法、定量、定业务流程、定点检要求。
3、什么是设备的五层防护线?设备的五层防护线,又称五层设防,就是把岗位日常点检、专业定期点检、专业精密点检、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精度性能测试检查等结合起来,以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防护体系。
4、什么是精密点检?精密点检的定义是:用精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设备不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绝缘、温升、变形等物理量,并经过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判定,定量地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
5、什么是设备定修?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按照设备的状态,确定设备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在确保检修间隔内的设备能稳定、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做到使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能源和劳动力消耗最少,是使设备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得到最佳配合的一种检修方式。
6、什么是状态检修?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
7、“五大要素”指什么?五大要素”是:点检管理、日常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备品备件管理、按计划检修。
8、设备点检管理的五层防护体系是什么?五层防护体系的五层分别指:运行人员的巡回检查为第一层防线,专业点检人员的点检为第二层防线,技术人员和专业点检员共同参与的精密点检和技术监督为第三层防线,在上述三种点检的基础上的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管理是设备点检管理的第四层防线。
设备的性能和精度测试则是设备点检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点检管理基本知识1、什么是点检答:点检就是通过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照预先设定的标准,对设备上的某一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而这样的设备检查就称为点检。
2、点检目的是什么答: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可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
3、设备维修作业规程标准体系是什么答:设备维修作业规程标准体系包括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点检计划表、设备故障记录共六部分。
4、设备维修标准包括哪几项答:设备维修标准可分为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共四项。
5、“五制配套”是什么内容答:作业长制、计划值管理、点检定修制、标准化作业、自主管理称为的“五制配套”。
6、点检标准化作业可分成哪三部分答:点检标准化作业可分为点检作业标准化、点检软件管理标准化、点检检修管理标准化。
7、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什么答: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就是我们所称的“定人”。
因为专职点检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域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不轻易变动。
点检员不同与维护工人、检测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对其素质要求:(1)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知识,有实际经验,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2)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3)点检作业和管理、协调业务相结合;(4)具备维修技术、组织协调和管理技能。
8、什么是定修制答:定修制是一种生产设备组织计划检修的基本形式,是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为基础而制定出来的一种管理制度,它的目的在于安全、经济、优质、高效地进行检修,定修制的核心是定修模型。
9、什么是设备定修模型答:设备定修模型是依据生产集中区域内各主作业线设备的定修周期、定修时间、工序组合、施工日期和检修负荷(人员)的综合平衡基础上所建立的设定表就称为定修模型。
韶钢点检员考试题库(第一版)二〇一三年七月十二日一、填空题(一)、点检定修知识1、设备点检可定义为:按照五定定点、定法、定标、定期、定人的方法对设备实施全面的管理。
2、点检的分类:按点检种类分良否点检、倾向点检;按点检方法分解体点检、非解体点检;按点检周期分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3、点检标准按点检周期分日常点检标准与__周期_点检标准,通常合在一起管理。
4、点检标准有_定量__与定性区分。
6、定量是指采用(技术诊断)和劣化倾向性管理方法进行(设备劣化)的量化管理。
7、点检十大要素:压力;温度;流量;泄漏;给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折损);磨损;松驰。
8、设备专职点检员分为综合点检员与专项点检员。
设备专职点检员的资格经设备部考核后持证上岗。
9、点检制是一种以__点检__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10、一般点检周期可分为:班、天、__周__、月、年。
11、设备“四保持”是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12、设备维修标准有四项,简称四大标准。
这四大标准是:维修技术标准,给油脂标准,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
13、TPM的含义就是全员生产维修设备管理。
14、凡不影响主作业线生产,随时可安排停机进行的计划检修称为_日修_,在点检的基础上,在主作业线设备(或对主作业线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设备)停机(停产)条件下,按定修模型进行的计划检修称定修。
15、定修是计划检修的一种,定修周期和日期是相对固定的,每次定修计划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如遇特殊情况经批准后,定修计划时间可适当增加。
16、设备定修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计划值的制定是基于各级设备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积累,要求计划命中率逐步有所提高。
17、检修立项项目内容来自五个方面是:劣化倾向管理项目;点检结果;设备生产安全;改善委托项目;上次修理遗留项目。
18、检修检修质量“三检”。
即:_自检__、互检、专检。
19、点检员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管理者。
. . .点检管理基本知识1、什么是点检?答:点检就是通过用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简单的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照预先设定的标准,对设备上的某一规定部位(点)进行有无异常的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而这样的设备检查就称为点检。
2、点检目的是什么?答:点检的目的是防故障于未然,通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可查明故障原因,提出消除故障的措施,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效率。
3、设备维修作业规程标准体系是什么?答:设备维修作业规程标准体系包括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点检计划表、设备故障记录共六部分。
4、设备维修标准包括哪几项?答:设备维修标准可分为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业标准共四项。
5、“五制配套”是什么容?答:作业长制、计划值管理、点检定修制、标准化作业、自主管理称为的“五制配套”。
6、点检标准化作业可分成哪三部分?答:点检标准化作业可分为点检作业标准化、点检软件管理标准化、点检检修管理标准化。
7、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什么?答:点检作业的核心是专职点检员的点检,就是我们所称的“定人”。
因为专职点检不是巡回检查,而是固定点检区域的人员,做到定区,定人、定设备,不轻易变动。
点检员不同与维护工人、检测工人,也不同于维护技术人员,而是经过特殊训练的专门人员,对其素质要求:(1)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知识,有实际经验,会使用简易诊断仪器;(2)有必要的办公条件和交通工具;(3)点检作业和管理、协调业务相结合;(4)具备维修技术、组织协调和管理技能。
8、什么是定修制?答:定修制是一种生产设备组织计划检修的基本形式,是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为基础而制定出来的一种管理制度,它的目的在于安全、经济、优质、高效地进行检修,定修制的核心是定修模型。
9、什么是设备定修模型?答:设备定修模型是依据生产集中区域各主作业线设备的定修周期、定修时间、工序组合、施工日期和检修负荷(人员)的综合平衡基础上所建立的设定表就称为定修模型。
设备点检、维护、定修、全面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寿命,我们制定了以下设备点检、维护、定修以及全面安全管理制度。
一、设备点检1.1 每天开机前点检1.1.1 首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和电源线是否正常,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供电。
1.1.2 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是否存在异常声音、异味或振动,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
1.1.3 检查设备的液位、压力、温度等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如有异常情况应记录并及时报修。
1.1.4 检查设备的各个传感器、仪表是否正常工作,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1.2 每周点检1.2.1 检查设备的油液是否过期或污染,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1.2.2 检查设备的紧固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
1.2.3 检查设备的液压、气动部分是否存在漏油、漏气情况,如有漏油、漏气应及时修复。
1.2.4 检查设备的电气部分是否存在线路老化、接触不良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维修。
1.3 每月点检1.3.1 检查设备的滤清器、空气过滤器等滤芯是否需要更换,如有需要应及时更换。
1.3.2 检查设备的传动部分是否需要加油或更换润滑脂,如有需要应及时处理。
1.3.3 检查设备的高温部位是否存在过热情况,如有过热应寻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1.3.4 检查设备的连接部分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等问题,如有问题应及时修复。
二、设备维护2.1 定期修理2.1.1 按照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制定定期修理计划。
2.1.2 在定期修理期间,对设备的内部结构、关键部件进行检查和维修。
2.1.3 检查设备的液压、气动、电气、机械等部分是否发生磨损或老化,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2.2 故障维修2.2.1 设备出现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2.2 维修人员应按照设备维修手册或相关规范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
2.2.3 维修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重新调试和试运行,确保设备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第一章 设备全员管理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基础管理知识设备管理的目的:减少设备事故的发生,保持、提高设备的性能、精度、降 低维修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事后维修(BM) :所谓事后维修就是当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后再进行修 理称为事后维修。
其特点是设备的维修费用最低, 适合于辅助作业线的简单设备。
预防维修(PrM):按规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点检) ,以确 定零件的更换周期,使故障停机损失降到最小。
预防维修适用于关键设备和重要 设备。
改善维修(CM) :为防止和延缓设备的劣化或便于日常点检、维护、修理而 对设备进行的改进,以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重复故障,延长机件寿命,降低维 修费用。
它适用于故障多、难维修、维修费用高的设备。
维修预防(MPr):系无维修设计思想。
即在设备设计时设法做到设备投入使 用后,不需要对它进行维修或只需进行少量而简单的维修。
它适用于有可能、有 必要实行无维修设计的设备。
生产维修(PM):所谓生产维修是以发展生产、减少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 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生产条件不同的设备分别实施预防维修(PrM)、事后维修 (BM) 、改善维修(CM)和维修预防(MPr)等不同的维修对策,也就是把故障造 成的停机损失和防止故障的发生而投入的维修费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维修 方式。
全员参加的生产维修(即 TPM)定义: 1971 年由日本设备工程师协会(JIPE)提出 (1) 设备综合效率提到最高为目标; (2) 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 PM 总系统; (3) 涉及到设备的 、使用、保养等所有部门; (4) 从最高领导到第一线工人全体人员参加; (5) 开展小团体自主管理活动,推进 PM 活动。
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 规定的检查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取得准确的设备状态情报,制 订有效的维修对策。
第一章設備全員管理的基礎知識第一節基礎管理知識設備管理的目的:減少設備事故的發生,保持、提高設備的性能、精度、降低維修費用,提高企業的生產能力和經濟效益。
事後維修(BM):所謂事後維修就是當設備發生故障或性能低下後再進行修理稱為事後維修。
其特點是設備的維修費用最低,適合於輔助作業線的簡單設備。
預防維修(PrM):按規定的週期和方法對設備進行預防性檢查(點檢),以確定零件的更換週期,使故障停機損失降到最小。
預防維修適用於關鍵設備和重要設備。
改善維修(CM):為防止和延緩設備的劣化或便於日常點檢、維護、修理而對設備進行的改進,以提高設備的效率,減少重複故障,延長機件壽命,降低維修費用。
它適用於故障多、難維修、維修費用高的設備。
維修預防(MPr):系無維修設計思想。
即在設備設計時設法做到設備投入使用後,不需要對它進行維修或只需進行少量而簡單的維修。
它適用於有可能、有必要實行無維修設計的設備。
生產維修(PM):所謂生產維修是以發展生產、減少故障、降低維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目標,對生產條件不同的設備分別實施預防維修(PrM)、事後維修(BM)、改善維修(CM)和維修預防(MPr)等不同的維修對策,也就是把故障造成的停機損失和防止故障的發生而投入的維修費用之和降低到最低限度的維修方式。
全員參加的生產維修(即TPM)定義:1971年由日本設備工程師協會(JIPE)提出(1)設備綜合效率提到最高為目標;(2)建立以設備一生為物件的PM總系統;(3)涉及到設備的、使用、保養等所有部門;(4)從最高領導到第一線工人全體人員參加;(5)開展小團體自主管理活動,推進PM活動。
點檢定修制:點檢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較完善的科學管理方式。
它要求按規定的檢查週期和方法對設備進行預防性檢查,取得準確的設備狀態情報,制訂有效的維修對策。
並在適當的時間裏進行恰當的維修,以有限的人力完成設備所需要的全部檢修工作量,把維修工作做在設備發生故障之前,使設備始終處於最佳狀態。
点检定修基础知识
1.点检:设备点检是一种科学的设备管理方法,它是利用人的感官或简单的仪表工具,按照预先指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的对设备进行检查的一种管理方法。
2.八定:定人、定点、定量、定周期、定标准、定点检计划、定记录、定点检业务流程
3.设备点检的主要优点:通过对设备定人、定点、定期的检查,可发现和掌握设备的内在规律,他有以下几个优点
a.找出设备异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对策,把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b.通过资料积累,提出合理的零部件维修、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术标准,保持设备性能的高度稳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c.设备的故障和事故停机率大大下降;
d.维修费用明显下降。
4.点检的基本内容:定点、定标、定期、定项、定人、定法、定设备状态、定记录内容、定处理时间或程序、分析、改进、评价
5.对点检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定点记录、要定标处理、要定期分析、要定项设计、要定人改进、要系统总结、点检工作的最终目标是降低维修费用,降低设备的故障发生率,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
6.点检的分类:
a.按目的:良否点检、倾向点检(用于突发故障型设备)
b.按方法:解体点检、不解体点检
c.按周期:日常点检、定期点检、精密点检
7.精密点检:用精密检测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设备不解体情况下,运用诊断技术、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温度、裂纹、变形等物理量,并通过对测得的数据,对照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判定,定量的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
8.设备的五层防护线:(点检制的精华)
a. 随着设备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大部分作业实现了集中控制和无人操作,因此岗位生产工人实质上是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通过岗位操作工人的日常点检,发现异常,排除小故障,进行小修理。
这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b. 专业点检员是负责设备维护工作的人员,具有较全面的知识和一定的实际经验及管理协调能力。
专业点检员靠经验和仪器对重点设备、重点部位进行重复
的、详细的解体点检和循环维修点检(即通过修理部门检查修复),发现隐患,排除故障,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的二层防护线
c. 专职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是第三层防护线,即在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的基础上,对设备进行严格精密的检查、测定和分析
d. 与上述“三位一体”(指运行岗位的日常点检、专职点检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的点检制相协同的是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无论是上述哪一种点检发现异常,必要时都可使用技术诊断的方法探明因果,为决策提供最佳处理方案或控制缺陷的发展,同时对重要部位或系统确定倾向管理项目。
技术诊断可不断地记录动态指标,作出曲线,做到一有异常立即发现,为倾向管理提供依据。
因此,技术诊断和倾向管理是点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第四层防护线
e. 经过上述四层防护,设备能否保持基本特性,还要检查设备的综合性精度。
要按精度检查表规定的精度点,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精度检测,计算其精度良好率,分析劣化点,以考评和控制设备性能,评价点检效果。
这是防止设备事故发生的的五层防护线
9.劣化倾向管理:倾向管理是定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设备劣化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作统计记录,找出劣化规律,实行预知维修的一种管理方式。
10.设备定修:是指在推行设备点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预防维修的原则,以最精干的检修力量,按照严格的定期修理周期,做到连续生产系统的设备停修时间最短,物流损失最小,能源介质损失最少,是日常修理和定期修理负荷最均衡的一种检修方式
11.定修的特征:
a. 定修是在设备点检、预防维修的条件下,把检修负荷压到最低限
b. 定修的停机修理计划时间,追求100%准确,既不允许超过规定时间,也不希望提前很多时间,推行“计划值”管理方式,检修计划值是企业计划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划值的准确,体现了点检、维修人员的综合水平
c. 定修项目的完成也追求100%准确,减项或增项同样不好。
如果每次定修有很多项目不是预先设定的项目,那就算不上是预知检修
d. 定修计划的来源、调整、确定是由点检作业长为主承担,计划的准确可靠,则要依据设备的点检(含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和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精密点检)
e. 定修项目的动态管理是设备定修的重要特征,随着点检人员PDCA循环的深入开展,定修项目在每次定修中都将有所调整,这些项目的调整都是基于科学的依
据,其目的是有效的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
12.设备点检制:就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上述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
13.点检制的特点:
a.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是点检制的基本特征
b.专职点检员按区域(专业)分工进行管理
c.点检员是管理者
d.点检四大标准的建立和应用
e.强调生产、检修、管理三者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要求计划命中率不断提高,体现管理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突出为生产服务的观点
f.坚持安全第一,很多工作强调点检方、检修方、操作方的三方确认制度
g.强调维修工人的多能化,要求维修人员除了必要理论基础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能维修多种设备
h.点检制把传统的静态管理方法推进到动态管理方法
i.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是点检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14.点检定修制,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点检、操作、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点检人员对其管辖的设备负全权责任,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定和修改维修标准、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编制检修计划、做好检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
这种体制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利用率。
15.点检作业和点检结果的处理对策称为点检业务流程(也叫点检工作模型)16.PDCA循环为定点、点检实施、评价、改进
17.精密点检主要是确定设备劣化和磨损的实际程度,所得的数据要通过劣化倾向管理进行整理、加工,从而获得设备的劣化规律。
18.定修的分类:
日修——平日修理,有计划的
定修——对主要生产流程中的设备进行计划检修,一般需经过电网调度许可
年修——维修周期一般一年以上,维修日期一般几十天的停机检修;它又分为A 级检修、B级检修、C 级检修(分别相当于小、中、大修)
19.点检制的四大标准:设备的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维修作
业标准
20.对点检人员的素质要求:
a. 具备一定的设备管理知识,尤其要熟悉设备点检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b. 有必要的实际经验,掌握一定的维修技术
c. 会使用简单的诊断仪器和手持仪表
d. 具有管理工作经验和技能,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