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烯发展状况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一、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总体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聚乙烯行业面临机遇与挑战。
未来5年,中国聚乙烯行业发展将不断加速,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1.较高的市场需求增长。
中国聚乙烯行业将有望迎来新的高潮,市场
需求将持续增长,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应用企业会重新活跃起来。
2.行业结构调整将加速。
近几年由于聚乙烯行业的需求发展出现瓶颈,因此行业结构调整加速,新兴企业会更加关注质量、服务、创新等方面。
3.科技进步会加快聚乙烯行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
是在新型聚合物材料领域,新的产品开发将加快聚乙烯行业的发展,改善
行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商机。
4.环保意识增强会推动聚乙烯行业发展。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聚乙烯产品的环保性能将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要坚持环保、节能减
排的原则,提高技术水平,把环保技术的运用融入聚乙烯行业发展中。
二、聚乙烯行业重点发展方向
1.重视新兴市场。
随着市场结构的重塑,新兴市场的发展将是聚乙烯
行业的重中之重。
中国的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展望乙烯作为最为基础的石化原料之一,是生产各种化学品和塑料的重要前提。
中国的乙烯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乙烯工业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发展概况乙烯是最基本、最受欢迎的石化产品之一,中国的乙烯工业是在近三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
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乙烯总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总产值达到了3.2万亿元。
目前,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环保要求加强和技术进步,传统工艺和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各类产品的质量提高和性能优化,乙烯资料的生产与应用离不开高超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设计理念的贡献。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乙烯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稳定的生产体系,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尤其是在高低温注塑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中国乙烯工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
由于中国的乙烯工业起步晚,且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在的乙烯产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乙烯工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利润率。
2.环境问题。
虽然乙烯工业发展已经走在了环保的正轨上,但是与外部环保政策的要求相比,乙烯工业的环保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
3.技术瓶颈。
乙烯工业的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尤其是在新材料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
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避免技术落后带来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展望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乙烯工业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是趋势却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未来乙烯工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淘汰落后产能。
乙烯产业链分析及市场发展规模
一、乙烯产业介绍
乙烯,也称为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烃,是乙烯基的一种烃。
乙烯可用于制造塑料和橡胶,是制造塑料和橡胶的基础原料。
世界上乙烯产量较大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中国等,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生产乙烯的第一大国。
二、乙烯产业链分析
(1)基础材料:乙烯主要由石油、煤、天然气等原料制造而成,其中石油和煤炭是主要原料,其他原料也有贡献。
(2)乙烯制造:乙烯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石油和煤炭的加工、乙烯聚合及其他的化学反应等。
乙烯的制造过程主要由石油和煤化工厂(如聚乙烯厂、乙烯共聚物厂等)完成。
(3)塑料及橡胶生产:乙烯是制造塑料和橡胶的基础原料,乙烯可用于制造各种塑料和橡胶产品,如塑料纤维、薄膜、管道、橡胶类等。
(4)其他产品与服务:乙烯还可以用于制造汽油、柴油、润滑油、树脂等各种化工产品,也可以用于制造保温材料、着色剂等。
2024年,全球乙烯产业市场规模约为755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9590亿美元。
国内醋酸乙烯及PVA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醋酸乙烯及PVA(聚乙烯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在国内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从两个方面介绍国内醋酸乙烯及PVA行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醋酸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塑料、纺织、农药、医药等行业。
目前,国内醋酸乙烯行业生产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产能增长迅速。
2024年,中国醋酸乙烯产量已经达到约800万吨,占据全球产量的1/3、根据近几年的发展趋势,国内醋酸乙烯行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产能不断扩大: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醋酸乙烯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醋酸乙烯生产国之一2.技术进步:国内在醋酸乙烯生产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些企业还开展了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努力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3.产业升级:国内醋酸乙烯行业正逐渐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一些醋酸乙烯企业开始向下游产品扩展,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未来,国内醋酸乙烯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国内醋酸乙烯市场需求仍然旺盛。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醋酸乙烯及其衍生物的需求将增加。
其次,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石油化工行业的转型升级,对环保型醋酸乙烯的需求将增加。
此外,国家对化工行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在逐渐增加,将为醋酸乙烯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PVA是聚乙烯醇的缩写,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
PVA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纺织、造纸、建筑、食品、医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国内PVA行业发展如下:1.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国内PVA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纺织和建筑行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和建筑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国内PVA生产企业在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上取得了明显进步。
全球乙烯产能、消费量、开工率、需求应用领域及中国乙烯供需市场发展趋势分析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伴随2018-2019年全球乙烯进入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乙烯行业盈利能力自2016-2017年景气高位有所下降。
由于主要新增产能投放集中在中国等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石脑油路线乙烯面临盈利下降压力最大。
2020年初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全球石脑油路线的乙烯价差同比均有所扩大。
其中,我国石脑油路线烯烃裂解价差从2016-2017年3500元/吨一度下降至2019年底1500元/吨附近,在2020年初低油价拉低成本的推动下,重回2500元/吨附近。
全球乙烯处于扩张周期,亚太地区供需缺口减小,北美抢占中东出口份额。
当前全球乙烯行业仍处于产能扩张周期,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预计全球2025年乙烯产能较2019年增加约5000万吨,行业复合增速4.0%,其中2019-2021年是产能投放较高时期,全球乙烯产能利用率将预计从2018-2019年90%附近水平,逐步下移到2022年83%附近。
伴随我国民营炼厂恒力石化、浙江石化以及后续国营炼厂中科炼化、广东石化等项目投产,我国是全球乙烯主要扩产区域,2019-2020年分别占全球乙烯新增产能的90%、61%,推动亚太地区乙烯进口缺口将有所收窄。
此外北美低成本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投产,未来2-3年内预计会抢占部分中东乙烯市场份额。
在乙烯行业2025年较2019年新增产能中,50%来自亚太地区,其中35%来自中国(约1760万吨),其他增量贡献包括中东和非洲、北美洲、欧洲、南美洲分别占比20%、15%、13%、2%,届时亚太地区乙烯产能占比将从2019年37%提升至40%。
全球乙烯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其中约64%用于聚乙烯,环氧乙烷、二氯乙烷、苯乙烯分别占比15%、10%、6%,其他占比约5%,终端广泛应用在包装材料、汽车材料、结构材料等领域。
我国乙烯工业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乙烯工业进展开头留意规模效益,大型化已成为进展主流,新建装置规模一般在80万~100万吨/年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进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很大进展,从近年产能的急剧增长趋势,可明显看出我国乙烯工业近年来呈跨越式进展趋势;但目前乙烯工业布局分散、原料供应紧急等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世界产能集中四大产区据统计,2022年世界乙烯总产能为1.195亿吨/年,同比增长2.8%。
欧洲和北美的乙烯产能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而亚洲、中东及拉丁美洲所占比例渐渐上升。
目前北美、亚洲和西欧成为世界三大乙烯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比例分别为29.2%、28.9%和20.1%,中东是世界第四大乙烯工业产区,占世界乙烯产能的10%。
自20世纪90年月中期以来,世界乙烯装置规模快速向大型化进展。
目前全球以石脑油为原料的裂解装置规模已达110万吨/年,以乙烷为原料的已达135万吨/年,中东正在规划建设以乙烷为原料的超过150万吨/年的乙烯装置,一些公司在讨论建设180万吨/年装置的可能性。
随着世界新建大型装置的投产和对原有装置的脱瓶颈改造,乙烯装置平均规模不断提高。
目前,沙特阿拉伯乙烯装置平均规模提高到88万吨/年,北美地区及新加坡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65万~77万吨/年。
韩国、日本、我国台湾、印度和中国大陆的乙烯装置平均规模在38万~52万吨/年。
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极大地提高了石化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总体布局,可降低乙烯/丙烯生产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削减投资,降低能耗,削减废物排放。
我国乙烯呈跨越式进展我国乙烯工业经过近50年的进展,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炉装置产能都有很大进展,产量从1960年的700吨、1970年的5100吨上升到2022年的1024.8万吨。
2022年国内乙烯产能达到997万吨,很多装置产能从60万吨/年提高到80万吨/年,以提高其规模经济性和改善资源利用率。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乙烯作为石油化工行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乙烯行业克服重重困难,破除深层技术困难,砥砺前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中国乙烯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做大,逐步实现了百万吨级乙烯技术、设备的国产化,产业链覆盖范围越发广泛,下游衍生品越来越多。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乙烯产能不足40万吨/年,经过40年的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我国乙烯产能已经达到24 55.5万吨/年,规模增长了60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乙烯工业发展历程我国乙烯工业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1962~1977年)。
1962年,兰州石化公司5000吨/年乙烯装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乙烯工业的诞生。
我国乙烯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虽然与国外相比,我国乙烯装置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落后,但是这个阶段的创业历程揭开了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新篇章。
稳步发展阶段0978~1998年)。
到1978年,我国乙烯产业已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原油资源和炼油工业得到了不断发展,其间大力引进了和鲁姆斯的先进专利技术,使国内乙烯工艺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1978~1988年,我国乙烯产能从38万吨/年增长到123万吨/年,年均增长12%。
从1989年到1998年,乙烯产能增长了297.3万吨/年,达到420.3万吨/年,年均增长13%,并已跻身于世界超400万吨/年能力的六强(美国2548.3万吨/年,日本747.3万吨/年,俄罗斯486.8万吨/年,德国464.5万吨/年,韩国452.5万吨7年)。
改革开放的前20年,我国乙烯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可以说一步一个台阶,逐步缩小了与世界乙烯生产大国的行业差距。
快速发展阶段(1999年以后)。
从1999年至今,我国的乙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生产技术、装置规模和单套装置加工能力上都有了相当大的改观。
国内醋酸乙烯及PVA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全解近年来,国内醋酸乙烯及聚乙烯醇(PVA)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醋酸乙烯作为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的一种重要原料,其需求量不断增加。
同时,PVA作为醋酸乙烯的衍生品,同样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首先,国内醋酸乙烯行业发展迅速。
随着国内化工产业的快速崛起,醋酸乙烯作为重要原料的需求大幅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醋酸乙烯产量达到1427.4万吨,同比增长3.8%。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醋酸乙烯需求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其次,PVA行业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PVA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涂料、胶粘剂等众多领域。
随着这些领域的快速发展,PVA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根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PVA产量达到157.6万吨,同比增长4%以上。
同时,PVA的出口量也在大幅增加,国际市场对中国PVA的需求不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在醋酸乙烯及PVA行业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国内一些大型化工企业逐渐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同时,国内企业也加大了研发投入,不断推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升国内醋酸乙烯及PVA行业的综合竞争力。
未来,国内醋酸乙烯及PVA行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国内醋酸乙烯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化。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国内外企业涌入该行业,市场竞争加剧。
另外,环保压力也将逐渐增大,对传统工艺和生产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企业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对于PVA行业来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其应用领域将不断扩大。
同时,PVA原料成本的不断上涨也将对行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寻求差异化竞争。
总体而言,国内醋酸乙烯及PVA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且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行业需求量将持续增长。
国内乙烯工业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述乙烯,化学式为C2H4,是由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乙烯存在于植物的某些组织、器官中,是由蛋氨酸在供氧充足的条件下转化而成的。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工业用途广泛,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乙醇的基本化工原料,也用于制造氯乙烯、苯乙烯、环氧乙烷、醋酸、乙醛和炸药等,这些化工产品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乙烯也可用作水果和蔬菜的催熟剂,是一种已证实的植物激素。
二、市场需求乙烯是石油化工最基本的原料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
世界上已将乙烯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乙烯产量呈现逐年攀升的趋势,2021年乙烯产能充分释放,增速较快。
2022年,我国乙烯产量为2897.5万吨,较2021年增加71.83万吨,同比增加2.54%。
乙烯产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乙烯生产国。
2023年上半年我国乙烯产量为1542.6万吨,预计截至2023年底,乙烯产量将突破3000万吨。
2013-2023H1中国乙烯产量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中国对乙烯衍生物市场终端产品的需求在快速增长。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得出,我国乙烯的需求量呈每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我国乙烯需求量为3088.86万吨,较2021年增加75.54万吨,同比增长2.51%。
2015-2022年中国乙烯需求量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乙烯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三、乙烯进出口分析由于国内乙烯供应不足,加之进口产品在生产成本或产品质量方面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国每年都大量进口乙烯单体及其下游衍生物。
2018年以前我国乙烯进口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2019年后由于疫情,再加上我国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乙烯产业链配套逐渐完整,我国乙烯进口量有所减少,随着受疫情影响的减小,2021年开始乙烯进口量略有增长。
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乙烯作为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料,其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工业发展水平的标杆。
2018年,世界乙烯需求量大幅增长,乙烯需求量已达1.6亿t/a,预计到2023年,全球乙烯需求量将增至2.0亿t/a左右。
中国乙烯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半个世纪至今,中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乙烯生产国,预计到2022年,全球新增的乙烯产能主要来自于美国和中国。
但我国完全满足乙烯自给的能力依然不足,乙烯自给缺口巨大,预计到2025年,国内的乙烯当量缺口将达到1600万t以上,每年我国还需进口相当一部分的乙烯及其衍生物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量。
因此,大力发展乙烯工业是符合我国时代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
目前国内外生产乙烯的原料主要有3种:石油、煤炭和乙烷。
石油路线采用的方法为石脑油裂解法,中国的乙烯生产主要是以石脑油裂解制乙烯和煤基路线制乙烯为主,其中以石脑油裂解法生产的乙烯最为普遍。
石脑油裂解法是石脑油在高温条件下裂化成较小的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自由基反应形成气态轻质烯烃。
但石脑油裂解法制乙烯依然存在能耗大、装置投资成本高;裂解过程中产生的积碳需定期清理,影响生产连续性,增加乙烯生产成本;以及石脑油不同的原料品质将极大地影响后续裂解产品的收率和质量等弊端。
煤基路线制乙烯则是通过转化中低阶煤碳来合成低碳烯烃。
利用煤炭作为乙烯生产原料可以部分替代石油裂解,从而缓解油气供需不足的压力。
但该工艺涉及到的反应条件及产品分离条件比较严苛,因此该工艺的能耗较大,成本较高,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测算,2017年煤制乙烯的平均现金成本是石脑油裂解法制乙烯的2倍。
综上,我国的乙烯工业仍存在能耗较高、原料组分较重等问题。
因此,优选乙烯原料是降低乙烯生产成本的关键,同时对提高我国乙烯工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乙烯原料轻质化已成为趋势,其中乙烷裂解脱氢制乙烯是乙烯原料轻质化的关注焦点。
乙烷裂解相比于传统原料裂解而言,其甲烷、丙烯、丁二烯收率低而乙烯收率高,因此乙烷裂解工艺的分离装置能耗相对较低,具有成本低、投资小、经济型强、盈利稳定性高等优势。
中国乙烯产业发展趋势中国乙烯产业发展趋势一、市场概况中国乙烯产业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乙烯是一种广泛用于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等行业的化工原料,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乙烯市场规模巨大,产能居世界第一。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总乙烯产量为2206.6万吨,同比增长8.03%;乙烯进口总量为1929.7万吨,同比增长0.98%,乙烯消费总量为3808.9万吨,同比增长4.66%。
中国乙烯市场呈现出供需紧张的状态。
二、产能扩张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化工集团等国内石油化工企业一直在加大乙烯产能的扩张力度。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19年,乙烯产能保持在3238万吨,同比增长10.44%。
未来几年,中国乙烯产能将继续扩张,预计到2025年,乙烯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以上。
产能扩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乙烯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乙烯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二是技术进步推动了乙烯的生产效率提高,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三是政府支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产能。
三、技术创新中国乙烯产业正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首先,在乙烯生产工艺方面,正在推广使用煤炭等非石油原料生产乙烯的技术。
传统的乙烯生产工艺是采用石油等化石能源作为原料,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大的问题。
而采用煤炭等非石油原料生产乙烯的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还能够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在乙烯催化裂化技术方面,中国乙烯产业正积极开展催化剂研发,提高催化裂化技术的效率和稳定性。
催化剂是催化裂化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优化设计和性能的提升能够显著提高乙烯产率和产品质量。
此外,中国乙烯产业还在乙烯装置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优化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运行效率和产品质量。
浅析我国乙烯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关键词:乙烯工业,发展,机遇,挑战,竞争力 一、世界乙烯工业发展重心向东转移,我国迎来战略发展机遇 近年来,世界新增乙烯投资大部分集中在中东和亚洲地区。
主要原因是:中 东有丰富而廉价的原料;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及巨大的 市场增长潜力。
未来几年, 乙烯投资向东转移的趋势还将持续。
预计 2005~2010 年世界新增乙烯生产能力约 3520 万吨/年,其中近一半在中东地区,约 40%在 不包括日本的亚洲地区。
相比之下,美国、西欧和日本支配世界石化工业的地位 正在逐渐减弱。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这三个地区和国家占世界基础石化产品产量 的 80%左右,但 2006 年已不足 50%。
近十年来, 与美国、 韩国和日本等乙烯工业已经成熟或日趋成熟的国家相比, 我国乙烯工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 了精细化工、轻工纺织、汽车制造、机械电子、建材工业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
随着上海赛科、扬子-巴斯夫和中海壳牌三大合资乙烯的相继投产和齐鲁石化、 兰州石化、大庆石化和吉林石化等扩能改造,2006 年中国乙烯生产能力已达 966.5 万吨/年,较 2000 年的 427 万吨/年翻了一番还多,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国, 以合成树脂为代表的主要石化产品产量相应迅 速增长。
尽管如此,由于我国需求增长强劲,国产石化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都无法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需大量进口。
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 需求的强劲增长已成为世界石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也已成为全球石化 产品竞争的共同市场。
未来 3~5 年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的重要战略 发展时期,石化市场将走向全面开放,外资将大规模进入以长江三角洲、泛珠江 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为主的市场前沿地区,投资主体走向多元化,来自周边国 家和地区的竞争以及国内同业间的竞争将比前几年更为激烈。
国内外乙烯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乙烯工业现状
1、国内状况
截至2024年,中国的乙烯产能及产量在全球范围内走在世界前列,
其年产能达10.7亿吨,占全球总产能的60%以上,且一直保持稳定发展。
截至2024年,中国的乙烯总产量达到9910万吨,其中,裂解乙烯占99%,合成乙烯占1%左右。
按照原料技术结构分类,沥青重工的乙烯产量最多,占国家乙烯总产
量的61%以上,石油加工类占21%,桐油类及乙次烯类等占18%。
2、国外状况
目前,全球乙烯产量总计17.92亿吨,2024年全球乙烯总产量达到16.88亿吨。
此外,全球乙烯产能也在不断增长,2024年全球乙烯产能达
到18.13亿吨。
按地区划分,亚洲国家占全球乙烯产量的71.4%,其中以中国占比
最大,为43.5%;非洲占15.2%;欧洲占12.1%;美洲占1.2%。
二、乙烯工业未来趋势
1、世界规模的增长
预计未来几年国内乙烯产能和产量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产量可达
13亿吨。
同时,全球乙烯产能和产量也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球乙烯
总产量达到2030年将达到24.5亿吨,其中,沥青重工将进一步增加乙烯
产量,占全球乙烯总产量的比例也将不断增加。
2、技术改良
在国内外,乙烯行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也受到了关注。
中国乙烯发展状况
化工四班642085216067 陶海军
一、中国乙烯产能:
我国的30套乙烯生产装置中,中国石化拥有16套,产能为1040万吨/年,占全国乙烯总产能的58.4%;中国石油拥有9套,产能为537万吨/年,占28.9%;中国海油1套,产能95万吨/年,占5.3%;其他企业(神华包头、兵总华锦、沈阳化工、南京惠生)4套,产能132.5万吨/年,占7.4%。
我国2013年乙烯产量为1623万吨,比2012年的1487万吨增长8.5%,增速比2012年的−2.5%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作为主要的乙烯生产商,中国石化2013年乙烯产量达到998万吨,同比增长5.6%;2012年全年生产乙烯945万吨,比2011年下降4.5%。
而在2013年,中国石化旗下的大乙烯装置产量均超过设计值,如茂名石化公司100万吨/年装置2013年乙烯产量达到112.5万吨,创历史新高;镇海炼化公司100万吨/年装置也创历史最好水平,乙烯产量突破111万吨。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乙烯产量达到398万吨,与2012年的362 万吨相比增长
9.94%;中海壳牌产量为95万吨。
二、乙烯的技术水平
1、乙烯装置运行水平世界一流
2013 年,茂名石化公司由两条生产线构成的10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的综合能耗达到527.92 千克标油/吨,连续六年保持中国石化同类装置最好水平,并持续领跑国内炼化行业。
镇海炼化公司乙烯装置到2013年3月26日连续运行时间超1000天,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投运近3年时间,乙烯装置年均负荷达100.7%,乙烯产量累计突破300万吨大关。
中国石化天津中沙公司石化推进空气预热器和甲烷外送线等节能技术改造,100万吨/年大乙烯装置燃料单耗比大修前降低了10千克标油/吨,2013年乙烯装置综合能耗达到531点67 千克标油/吨,比2012年降低了6.2%,在同行业中排名第四。
2、首次采用拥有我国全部自主知识产权乙烯技术建成的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80 万吨/年大乙烯装置建成投产
2013年8月13日,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8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配套项目开车成功、全面投产,生产出合格产品。
作为武汉大乙烯项目的龙头装置,80 万
吨/年乙烯装置具有三个里程碑式的重要特点。
一是知识产权上,拥有我国完全的自主的知识产权。
武汉大乙烯装置首次采用了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乙烯成套工艺技术,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脱丙烷前加氢乙烯回收流程、大型裂解炉、深冷分凝分离器等专有工艺技术与设备。
二是创新开工模式、项目投产顺利、装置运行平稳。
为最大限度减少物料损耗,武汉乙烯采取倒开车的形式开工,即后续装置先投料试车,待后续配套装置全部试车成功后,再进行乙烯装置的投料试车。
高密度聚乙烯装置是武汉乙烯以倒开车方式首套投料试车的装置,2013年6 月23日,事先由低温乙烯船运到武汉乙烯低温罐储存的乙烯开始向30万吨/年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投料,HDPE 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随后,其他几套配套生产装置也倒开车成功。
到2013年8月13日,80万吨/年乙烯装置全面投产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
3、设备国产化程度提升,乙烯原料趋向多元化。
从装置国产化程度上看,乙烯生产工艺中所用的大型裂解炉、裂解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了国产化。
设备国产化程度提升,乙烯原料趋向多元化。
从装置国产化程度上看,乙烯生产工艺中所用的大型裂解炉、裂解气压缩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了国产化。
丰富的煤炭资源加上烯烃市场巨大的需求量,使煤制烯烃项目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神华包头等多个示范项目的投产,我国以煤等非石油基原料制乙烯的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成功开发出大型乙烯裂解炉、聚丙烯、丙烯腈、重质原料催化热裂解、SBS弹性体等成套技术,部分专用设备实现了国产化。
百万吨级乙烯裂解气体压缩机技术等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剂”基本立足国内,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大型乙烯工程建设由成套引进,转为仅引进工艺包和部分关键设备;由国外总承包转为国内自行设计、采购和组织建设,很多技术还出口到国外。
目前,我国催化剂技术已出口到美国,中国石化与美国公司合作开发的裂解炉技术推广了30多台。
专家指出,目前中国乙烯工业的技术和规模达到了世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