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9869495.html,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作者:罗红芳高占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关键词:采收率发展现状 CO2驱 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

提高采收率之复习题

提高石油采收率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EOR:即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向油层注入现存的非常规物质开采石油的方法。或除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 2.水驱采收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累计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3.洗油效率:波及区内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 4.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 5.毛管数:驱油过程中粘滞力和毛管力的比值。 6.流度比:表示驱替相流度和被驱替相的流度之比。 7.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8.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 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9.特性粘度:聚合物浓度趋近于零时,溶液的粘度与溶剂的粘度之差除以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粘度的乘积。 10.CMC:开始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1.泡沫驱油:泡沫驱油法是在注入活性水中通入气体(如空气、烟道气或天然气),形成泡沫,利用气阻效应,使水不能任意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从而改善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称注混气水提高采收率法。 12.原油的酸值:中和一克原油使其pH值等于7时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13.协同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存时的性质强于相同条件下单独存在的效应14.初次接触混相:注入的溶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能混相。 15.蒸汽驱油:以井组为基础,向注入井连续注入蒸汽,蒸汽将油推向生产井的采油方法。

16.热力采油:凡是利用热量稀释和蒸发油层中原油的采油方法统称为热力采油(Thermal recovery)。这是一类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17.界面张力:单位长度的表面自由能称为界面张力,单位mN/m,其方向是与液面相切。18.粘性指进:在排驱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差异而引起的微观排驱前缘不规则地呈指状穿入油区的现象。 19.水的舌进:是指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凸进的现象。 20.剩余油:水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数量较大。 21.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油量的比值。 22.微观洗油效率:也叫排驱效率,就是已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是衡量水波及区微观水洗油效果的参数。 23.宏观波及系数:面积波及系数与垂向波及系数的乘积定义为宏观波及系数。波及系数是衡量水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的参数。 24.流度:地层隙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 25.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的一种驱油方法。 26.机械剪切降解:在高速流动时,具有柔性的长链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被剪断,使分子间结合力下降,粘度降低。 27.化学降解:是指氧攻击聚合物分子长链上薄弱环节,发生氧化,从而使分子长链断裂,分子量降低;或发生自由基取代、水解等。 28.不可进入孔隙体积:在多孔介质渗流过程中,有些孔隙能让水通过,却限制了聚合物分子的进入,称这部分孔隙体积为不可进入孔隙体积,简称IPV。 29.阻力系数:水通过岩心时的流度与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时的流度比值。 30.残余阻力系数:聚合物溶液通过岩心前、后盐水流度的比值。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讲义

石油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冀东油田开发新技术高级培训班讲义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岳湘安 2001.4.7

一、概述 (一)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吨/年(1亿)。这将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石油是一种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在各种矿物中,石油的采收率是比较低的。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过分)。近几年,我国已成为纯石油进口国,预计到2005年将进口1亿吨/年。国民经济急需石油,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 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应用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1年6月2日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及其应用 前言 聚合物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综述了聚合物驱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了聚合物驱的驱油机理。介绍聚合物驱油的的方法以及在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驱油方法应用 石油是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料,有“工业血液”之称,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石油工业提供越来越多的石油产品。世界各国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产量的需求,一方面加强勘探寻找新储量,一方面努力提高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积极进行3次采油的探索与应用。通过注入驱油剂来开采油层的残余油为强化采油(Enhanced oilRecovery,简称EOR或Improved oilRecovery,简称IOR),又称3次采油(Tertiary oil Recovery),可使采收率提高到80% ~85%。聚合物驱就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3次采油方法,它能在常规水驱开采后期,使油藏采收率再提高8%左右,相当于增加四分之一的石油可采储量。 我国对聚合物驱提高油田采收率技术极为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理论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及国家973项目的研究,大大促进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发展。自1996年聚合物在大庆、胜利、大港等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以来,形成了1000×104t的生产规模,为国家原油产量保持稳中有升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以大庆油田为例,截止到2003年12月,已投入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27个,面积321.36km2,动用地质储量5.367×108t,投入聚合物的油水井5603口,累积注入聚合物干粉46.89×104t,累积产油6771.89×104t,累积增油2709.67×104t。2003年,工业化聚合物驱全年产油1044.4×104t。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以其规模之大,技术含量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聚合物驱概述 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是指在注入水中加入少量水溶性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增加水相粘度,同时降低水相渗透率,改善流度比,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它的机理是所有提高采收率方法中最简单的一种,即降低水相流度,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一般来说,当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大和水驱流度比较高时,聚合物驱可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评价 【摘要】随着油气田勘察工作的不断深入,低渗透难采储量在原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因为渗透率较低,使得注水提高采收率受到一定的限制,由于发现了大量的气源,这就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方式提供了便利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够充分显示出注气技术的优势。本文将针对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注气;采收率 近年来,我国发现的大部分油藏,都属于低渗透的油藏。这种油藏在开采的时候非常困难,现在基本上采用注水以及衰竭式的开采方式,但是对于低渗透油藏来说,在注水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于低渗透油藏如何进行合理的开发已经成为社会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注气技术逐渐的被研发出来,利用注气技术可以降低低渗透油藏的开发难度,提升开采率。 1.低渗透油藏的基本特点和注气机理 1.1基本特点 (1)低孔、低渗、自然产能较低,注水困难,无法进行常规投产。 (2)原有的密度小,粘度较低,基本性质好。 (3)储层的物理性质较差,拥有大量的胶结物,分选差、颗粒较小,后生作用强。 (4)油层内混合着一定的砂泥岩,且砂层的厚度不够稳定,砂层间的非均质性较强。 (5)油层受到岩性的控制,与水动力缺乏较强的联系,边底水也非常不活跃。流体流动的时候包含非达西流动的特点。 1.2注气机理 虽然注气机理存在着诸多的论述,但是大体上基本分为三种,即非混相驱、多次接触混相和以此接触混相。多次接触混相又可以分为凝析气驱混相和蒸发气驱混相。总体来说,注气开采可以降低界面的张力,从而在驱油的时候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最终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2.低渗透油藏注气方面的问题 2.1注气压力高,能力低

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

1注烟道气、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1.1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 由于烟道气驱的成本较氮气驱高,因此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以及原油价格的上涨,烟道气驱油技术又有了发展的空间。因为如果考虑环境效益,烟道气驱要比氮气驱经济划算。所以烟道气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1.1.1烟道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烟道气通常含有80%~85%的氮气和15%~20%的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也称排出气体,处理过的烟道气,可用作驱油剂。烟道气的化学成分不固定,其性质主要取决于氮气和二氧化碳在烟道气中所占的比例。烟道气具有可压缩性、溶解性、可混相性及腐蚀性。根据烟道气中所含气体的组成,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是二氧化碳驱和氮气驱机理。 1.1.1.1二氧化碳机理 由于烟道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高,所以不容易达到混相驱的要求,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的非混相驱机理。即降低原油黏度、使原油膨胀、降低界面张力、溶解气驱、乳化作用及降压开采。由于二氧化碳在油中的溶解度大,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当原油与CO2接触时,原油体积增加,黏度降低。CO2在原油中的溶解还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及形成酸性乳化液。CO2在油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压力降低时,饱和了CO2的原油中的CO2就会溢出,形成溶解气驱。与CO2驱相关的另一个开采机理是由CO2形成的自由气饱和度可以部分代替油藏中的残余油[18]。 1.2.1.2氮气驱机理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主要有:(1)氮气具有比较好的膨胀性,使其具有良好的驱替、气举和助排等作用;可以保持油气藏流体的压力;(2)氮气可以进入

水不能进入的低渗透层段,可降低渗透带处于束缚状态的原油驱替成为可流动的原油;(3)氮气被注入油层后,可在油层中形成束缚气饱和度,从而使含水饱和度及水相渗透率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体积;(4)氮气不溶于水,微溶于油,能够形成微气泡,与油水形成乳状液,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氮气与地层油接触产生的溶解及抽提效应,一方面溶解效应使原油黏度、密度下降,改善原油性质,使处于驱替前缘被富化的气体黏度、密度等性质接近于地层原油,气—油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则不断降低,在合适的油层压力下甚至降到零而产生混相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注氮气驱油效率将明显提高;另一方面,抽提效应使原油性质变差,这种抽提作用在油井近井地带表现更明显、更强烈。 烟道气驱更适用于稠油油藏、低深透油藏、凝析气藏和陡构造油藏。 1.2注CO2提高采收率 在各种注气方式中,注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环境要求的需要,二氧化碳驱显得越来越重要,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开展了注二氧化碳驱的现场实验。 1.2.1 CO2驱油机理 将CO2作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驱油剂已研究多年,在油田开发后期,注入CO2,能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减少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CO2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原因有: (1)CO2溶于原油能使原油体积膨胀,从而促使充满油的空隙体积也增大,这为油在空隙介质中提供了条件。若随后底层注水,还可使油藏中的残余油量减少。 (2)CO2溶于原油可使原油粘度降低,促使原油流动性提高,其结果是用少量的驱油剂就可达到一定的驱油效率。 (3)CO2溶于原油能使毛细管的吸渗作用得到改善,从而使油层扫油范围扩大,使水、油的流动性保持平衡。 (4)CO2溶于水使水的粘度有所增加,当注入粘度较高的水时,由于水的流动性降低,从而使水油粘度比例随着油的流动性增大而减少。 (5)CO2水溶液能与岩石的碳酸岩成分发生反应,并使其溶解,从而提高

提高原油采收率(DOC)

提高原油采收率 摘要:针对提高采收率,这篇文章主要对我国石油开采现状,提高采收率的四种常用的方法以及世界各国的技术应用现状进行论述,说明我国提高采收率技术发展方向和目前我们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发展 在讨论提高原油采收率之前,我们要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采收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采收率是衡量油田开发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中能采出的石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率数。采收率的高低与许多因素有关,不但与储层岩性、物性、非均质性、流体性质以及驱动类型等自然条件有关,而且也与开发油田时所采用的开发系统(即开发方案)有关。同时,石油的销售价格和地质储量计算准确程度对采收率也有很大影响。 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和中国经济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平均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全国的平均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后的原油采收率要达到40%,力争50%,挑战60%。中国石化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走过了稳步增产、快速上产、稳产、递减等阶段。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化东部油田平均采收率为28.9%,而国内如中石油平均为34.5%,国外如美国平均为33.3%,中东平均为38.4%,因此,中国石化油田提高采收率具有较大的潜力空间。 目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因此,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EOR,即Enhanced Oil Recovery)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内石油消耗量同样与日俱增。20世纪90年代,我国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7.0%,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1.7%。这种供求矛盾使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国内各大油田经过一次、二次采油,原油含水率不断增加,平均含水率已经高达80%以上,而近几十年来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加大,后备储量接替不足。为此,三大石油公司一方面加大国内外勘探力度,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则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部分大油田先后进入三次采油阶段,即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应用阶段。国家计委在“七五”至“十五”计划期间,把提高采收率技术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开展了热采、聚合物驱、微乳液—聚合物驱、碱—聚物驱以及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等技术研究,使我国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提高采收率技术分类 目前世界上已形成提高采收率四大技术系列,即化学法、气驱、热力和微生物采油。 化学法又分为化学驱和化学调剖。化学驱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碱水驱及其复配的二元、三元复合驱、泡沫驱等。调整吸水剖面包括浅调、深调和调驱三类技术。调剖剂分为无机类水泥、无机盐沉淀、有机聚合物凝胶、树脂类、颗粒类及泡沫类等。 气驱包括混相、部分混相或非混相的富气驱、干气驱、CO2驱、氮气驱和烟道气驱等,注入方式分为段塞注入、连续注入或水气交替注入。 热力法包括热水驱、蒸汽法、火烧油层、电加热等。其中蒸汽法又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驱、蒸汽与天然气驱;火烧油层又分为干式、湿式、水平井注空气等。 微生物采油包括微生物调剖或微生物驱油等。此外,声波物理法采油也有大量的研究报道。 上述提高采收率技术,部分已进行工业化推广应用,部分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部分尚处于

提高石油采收率试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一次采油:完全依靠油气藏自身天然能量开采石油的方法。 2、二次采油:用人工方式向油藏注水补充油层能量来增加石油采出量的方法。 3、三次采油:为进提高油藏开发后期的石油采出量,向油藏注入化学剂或气体溶剂,继续 开采剩余在油藏中的石油。 4、提高石油采收率或强化采油(EOR):自一次采油结束后对油藏所进行的所有提高石油 采收率的措施。 二、问答题 1、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方法按注入工作剂种类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水驱、化学驱、气驱、热力采油和微生物采油五大类。 2、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按提高石油采收率机理分为哪几类? 答:分为:流度控制类、提高洗油效率类、降低原油粘度类和改变原油组分类。 3、简述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方向。 答:发展方向有: ●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降低成本,加快新型聚合物的研制工作,扩大聚合物驱的应用范围; ●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化生产步伐,优化三元复合驱体系配方,尽快研制出高效、廉价的表面活性剂; ●完善蒸汽驱配套技术,加快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技术攻关,努力扩大稠油蒸汽驱规模; ●加快注气提高采收率配套技术的研究,争取以较快的速度使其发展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因地制宜开展微生物采油、物理法采油等多种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第一章油气层地质基础 一、名词解释: 1、石油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是一门应石油工业发展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学科。是一门观察地球的各种现象,并研究这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成因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地壳运动:引起地壳结构和构造发生大规模改变的运动。 3、平行不整合: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要素基本一致,但二者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表明当时曾有沉积间断,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即为不整合面,它代表没有沉积的侵蚀时期。 4、角度不整合:即狭义的不整合,它是指上下两套地层之间不仅缺失部分地层,而且上下地层产状也不相同。 5、褶皱:层状岩石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所形成的一系列连续的波状弯曲现象称为褶皱,它是在地壳中广泛发育的一种构造变动,也是岩石塑性变形的变化形式。 6、背斜:为岩层向上弯曲,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 7、向斜:为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地层新,两侧地层老。 8、断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层或岩体,也即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 二、填空题 1、地壳表面高低起伏,由(海洋)和(陆地)所构成。 2、地壳表层长期与大气和水接触,遭受各种外力作用,形成一层沉积层,平均厚度为18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局部地区缺失,是现代石油地质研究与勘探的主要目标。 3、地球自形成以来时刻都在运动着,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它们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自身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标签:采收率发展现状CO2驱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气,天然气的混相压力小,由于这种压力限制,所以CO2混相驱对浅层有较好的开发效果。混相压力随着油藏深增大而增大,当原油密度大于0.9218g/m3时则不适用于CO2混相驱,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当原油密度小于0.8251g/m3,埋藏深度小于762m时也不适合CO2混相驱。除此之外

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

一、概述 1、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意义 石油是一种埋藏于地层深部的流体矿藏,具有独特的开采方式,与其他矿物资源相比,石油的采收率较低。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世界范围内对石油的需求仍将持续增长。尤其在我国,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各主力油田均已进入高含水或特高含水开采期,开采难度增大,产量递减幅度加大,而且后备储量严重不足,石油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据预测,按目前的开采水平,到2005年我国进口原油将高达108(1亿)吨/年。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按现已探明的地质储量计算,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油5000万吨。这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缓解石油供求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有两条有效的途径:一是寻找新的原油地质储量;二是提高现有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储量,即提高采收率。寻找新的油田、补充后备储量是原油增产和稳产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多年以来,各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也不断加大勘探力度,找到新的储量。但是,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的总地质储量是一定的,而且我国陆上石油资源的勘探程度已经很高,新增地质储量的难度越来越大,潜力越来越少。近年来,几个大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多数都是丰度很低、油层物性差、开采难度大的油藏。在有限的原油地质储量中,其可采储量是一个变量。它随着开采技术的发展而增加,而且其潜力一般很大。在目前技术水平下,石油的采收率平均约在30%~60%之间。在非均质油藏中,水驱采收率一般只有30%~40%。也就是说,水驱只能开采出地质储量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部分原油残留在地下。如何将油藏中的原油尽可能的、经济有效地开采出来,是一个极有吸引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从长远来看,只要这个世界需要石油,人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提高采收率上。实际上,与勘探新油田不同,提高采收率问题自油田发现到开采结束,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开发全过程。可以说,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采永恒的主题。 提高采收率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领域。它的综合性表现为两方面: ①高新技术的高度集成。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一套集成技术,注入、采出、集输…… ②学科领域的高度综合。涉及各个学科。这种学科交叉、互渗,有助于产生新的理论突破,并孕育着新的学科生长点。而且,提高采收率的原理对于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为这些学科提供发展空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油藏工程新进展论文 班级:油工08-5 学号:080201140513 姓名:梁立宝

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与供求矛盾越发突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其储量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远胜于其它能源。寻找有效而廉价的采油新技术一直是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有资料表明我国原油开采采出率仅有3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采出率,高粘、高凝和高含腊的胶质沥青油藏为原油的开采带来诸多困难,而新型微生物采油系列产品对“三高”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使采出率大幅度提高。 (一)微生物驱油技术定义 利用特定的微生物或菌种作用于地下油藏,通过其生长、繁殖以及产生的各种具有驱油作用的带下产物,改变储油层的渗流特征或使油水间的物化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称之为微生物驱油技术。 微生物采油是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提高采收率技术 ,不但包括微生物在油层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而且包括微生物菌体、微生物营养液、微生物代谢产物在油层中的运移 ,以及与岩石、油、气、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岩石、油、气、水物性的改变。 (二)微生物驱油技术机理 采油微生物种类较多,各种微生物特性和作用机理不尽相同,但从效果上概括起来主要是对原油起到清蜡降粘的作用,在微生物代谢的同时伴有产热、产气和产生表面活性物质等。 微生物通过在岩石表面上的生长繁殖,粘附在岩石表面,占据孔隙空间,在油膜下生长,最后把油膜推开,使油释放出来。微生物所产生的表面活性剂会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水驱毛管张力,提高驱替毛管数。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会改变油藏岩石的润湿性,从亲油变成亲水,使吸附在岩石表面上的油膜脱落,油藏剩余油饱和的降低,从而提高采收率。微生物在油藏高渗区生长繁殖及产生聚合物,能够有选择的堵塞大孔道,增大扫油系数和降低水油比。在水驱中增加水的粘度,降低水相的流动性,减少指进和过早的水淹,提高波及系数,增大扫油效率。在地层中产生生物聚合物,能在高渗透地带控制流度比,调整注水油层的吸水剖面,增大扫油面积,提高采收率。 (三)微生物驱油技术细菌功能分类 1、产气(包括CH4、H 2、CO2、N2等气体) 2、降解烃类 3、堵塞岩石孔道 4、产生有机酸和溶剂

江汉油田-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江汉油田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张书平何建华 摘要本文从氮气性质、氮气注入对原油性质的影响等方面着手,探讨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 理;总结了氮气非混相驱筛选标准;通过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室内实验,进行注氮气影响因素及配套工艺技术研究;最后介绍了黄场油田黄16 井区注氮提高采收率研究及水气交替注氮现场试验情况。 关键词氮气;提高采收率;非混相驱;水气交替 一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机理 1氮气性质 在常温常压下,N2 为无色无味的气体。N2 的临界温度为-146.80 ℃,熔点为-209.89 ℃,沸点为-195.78 ℃,临界压力为3.398MPa。当压力为0.1MPa,温度为0℃时,N2的密度为1.25kg/m 3,动力粘度为0.0169mPa.s。N2化学性质极不活泼,在常态下表现出很大的惰性。它不易燃烧、干燥、无爆炸性、无毒、无腐蚀性。 氮气的密度随压力升高而增加,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氮气粘度总的趋势是随压力升高而升高;氮气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氮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很微弱;含盐量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力增加,氮气的溶解度提高。氮气在原油中的溶解性也较弱,且对轻质原油的溶性比对重质原油好。 氮气与二氧化碳、烟道气等气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①、在相同压力、温度条件下,氮气的压缩系数比二氧化碳、烟道气大。②、氮气对大多数液体的溶解性差,对原油的降粘作用比二氧化碳效果差。③、氮气是惰性气体,而二氧化碳、烟道气具有腐蚀性;④、氮气气源充足且价廉,且氮气无需特殊处理,注入流程简单,副作用少,易于实施。因此注氮气开采油气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 2注氮气对原油性质的影响 当氮气注入油层时,它与地层油接触,产生溶解- 抽提传质过程,氮气被富化,导致气- 油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则会不断降低;而地层原油性质因溶解氮气或逐渐失去轻烃和中间组分而发生变化。 通过对黄35-1 井潜43原油体系进行注入氮气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随着氮气注入比例的增加,重质组分比例越来越少,原油越来越轻。②、在饱和压力下地层原油粘度、密度明显下降。③、地层原油体积膨胀能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9869495.html, 注二氧化碳与氮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的对比研究与应用 作者:罗红芳高占虎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描述了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以及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讨论了注CO2提高油气藏采收率的机理,并对注CO2与注N2提高采收率两者做了比较。评价了不同注入CO2与N2的驱替效果,结果表明:中轻质油藏适合注CO2驱油,而埋藏较深的,重力驱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适合注N2。 关键词:采收率发展现状 CO2驱 N2驱混相驱非混相驱 1 我国提高采收率的发展现状 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是陆相沉积的特点,在石油行业大力发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特别是目前比较成熟的化学驱取得了飞速发展。如聚合物驱油已形成完整的配套技术,并已在大庆、胜利等大油田工业性推广;复合驱油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同时也暴露出一些生产实际问题,为今后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 在微生物采油技术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微生物地下发酵提高采收率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生物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研究。注水油层微生物活动规律及其控制的研究。目前辽河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等油田均在开展室内研究与应用。 气体混相驱研究相对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西部油田的开发,安塞世界级气田的发现,长庆注气混相驱和非混相驱被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吐哈油区的葡北油田注烃混相驱矿场试验得以启动,大大推动了我国混相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快速发展。 总体上来看,世界范围内的EOR工程在20世纪80年代处于高峰期,而后略有下降,90年代末又稍有回升。进入21世纪,EOR工程的数量仍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勘探费用上涨、勘探难度加大以及目前高油价的形势, 终将再一次刺激EOR工程数量的增加和技术研究的热潮。 2 适合注CO2与N2的筛选标准 很多文献中已经给出了CO2和N2的筛选标准见表(1)、表(2)。 表1,表2的适用性虽然很广泛,但是仅仅表明了油气藏是否适合注CO2进行驱替,没有考虑适合CO2混相驱的油藏必须尽快达到混相压力。CO2所需最小混相压力要比N2,烟道

目前提高采收率(EOR)技术方法及其机理

目前EOR技术方法主要有哪些,分别论述其机理? 1化学驱(Chemical flooding) 定义: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从而提高采收率。 1.1聚合物驱(Polymer Flooding) (1)减小水油流度比M (2)降低水相渗透率 (3)提高波及系数 (4)增加水的粘度 聚合物加入水中,水的粘度增大,增加了水在油藏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提高了波及效率。 高渗透部位流动时,水所受流动阻力小,机械剪切作用弱,聚合物降解程度低,则聚合物分子就易于缠结在孔隙中,增大高渗透部位的流动阻力。反之,低渗透率部位,聚合物分子降解作用强,,反而容易通过低孔径孔隙,而不堵塞小孔径。 1.2表面活性剂驱(Surfactant Flooding) (1)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吸附,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的降低意味着粘附功的减小,即油易从地层表面洗下来,提高了洗油效率; (2)改变亲油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润湿反转) 一般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均大于亲油性,在地层表面吸附,可使亲油的地层表面反转为亲水,减小了粘附功,也即提高了洗油效率; (3)乳化原油以及提高波及系数 驱油用的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一般在7—18范围,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可稳定水包油乳状液。乳化的油在向前移动中不易重新粘附润湿回地层表面,提高了洗油效率。此外,乳化的油在高渗透层产生贾敏效应,可使水较均匀地在地层推进,提高了波及系数; (4)提高表面电荷密度 当驱油表面活性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它在油珠和地层表面上吸附,可提高表面的电荷密度,增加油珠与地层表面的静电斥力,使油珠易被驱动界质带走,提高了洗油效率; (5)聚集并形成油带 若从地层表面洗下来的油越来越多,则它们在向前移动时可发生相互碰撞。当碰撞的能量能克服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时,就可聚并并形成油带。油带向前移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伴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试验研究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伴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倪小明 1,2a ,贾 炳1,曹运兴 2b (1.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公司,山西晋城048006; 2.河南理工大学a.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b.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摘要:最大限度地提高CH 4气体初始解吸压力是提高其采收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我国“低压” 煤储层的临储压力比小、初始解吸压力低、活性水压裂效果不甚理想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水力压裂伴注N 2增能压裂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结合施工现场情况,设计了水力压裂伴注N 2增能压裂煤储层工艺参数。屯留井田水力压裂伴注N 2增能压裂与常规活性水压裂的临界解吸压力对比表明:水力压裂伴注N 2能提高煤层气井排采初期的临界解吸压力,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煤层气井的采收率。 关键词:N 2增能;水力压裂;煤层气;采收率中图分类号:TD82;P61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495(2012)01-0001-03收稿日期:2011-05-26;2011-09-25修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0204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80848);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B2009-51) 作者简介:倪小明(1979—),男,山西临汾人,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煤层气抽采方面的研究工作。E -mail :nxm1979@126.com 。 对煤储层压裂改造是提高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 技术之一。为达到良好的压裂效果,国内外研究者从煤储层特性、压裂液性能、支撑剂性能、煤储层伤害、压裂过程裂缝展布、压裂效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3] 。清洁压裂液携砂能力较强,但对煤储层的污染较严重[4] ;冻胶压裂液携砂 能力较强, 但煤储层温度低,低温破胶是其需要攻克的难题;CO 2泡沫压裂理论上能提高煤层气井采收率,但目前许多煤储层温度低,低温状态如何转化是 其主要瓶颈[5-7] ;活性水压裂液因其价格低廉、来源广、 对煤储层的污染较少而成为目前储层改造的主要方式,但活性水压裂液携砂能力较差。为了更好地研究活性水压裂液伴注N 2压裂效果,笔者以屯留井田低压煤储层为研究对象,根据煤吸附CH 4和N 2的原理,对水力压裂伴注N 2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技术进行研究。 1 水力压裂伴注N 2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N 2泡沫压裂就是利用地面的泵注设备将N 2和 泡沫液形成的稳定泡沫以高于地层吸收的速率连续 不断地注入煤层,当达到煤的破裂压力时,破裂、裂缝延伸,强化地层裂缝连通,以提高煤层的导流能力。 煤储层中未注入液氮时,设煤储层压力为p ,含气量为V c ,CH 4气体的兰氏体积为V L1,兰氏压力为p L1,根据langumuir 等温吸附曲线,临界解吸压力如下: p 临1= V c p L1 (V L1-V c ) (1) 式中p 临1为CH 4临界解吸压力, MPa 。此时,设排采时的枯竭压力为p 枯,则可计算出理论采收率: η1=1- p 枯(p L1+p 临1) p 临1(p L1+p 枯) (2) 式中η1为理论采收率。 向煤储层注入液氮后, N 2通过煤裂隙系统进入到煤孔隙中,此时的吸附可应用多组分气体吸附理论进行分析。N 2进入煤孔隙后, 当储层压力、温度、煤变质程度一定时,煤体对CH 4、N 2的最大吸附能力是一定的。此时,可近似认为单一气体和多组分 气体的兰氏体积不变。也就是单一CH 4与N 2混合后兰氏体积不变。注入N 2后,气体未产出时,煤储层中气体的压力增加,因在同样压力下煤储层对CH 4的吸附能力大于对N 2的吸附能力,排采时可把注入N 2的量换算为CH 4体积的当量,此时CH 4的临界解吸压力可表示为 p 临2= (V c +V cd )p L1 (V L1-V c -V cd ) (3)

《提高采收率》之复习题学习资料

《提高采收率》之复 习题

提高石油采收率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EOR:即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向油层注入现存的非常规物质开采石油的方法。或除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注气采油以外的任何方法。 2.水驱采收率:注水达到经济极限时累计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地质储量之比。 3.洗油效率:波及区内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 4.残余油:注入水波及区内水洗后所剩下的油。 5.毛管数:驱油过程中粘滞力和毛管力的比值。 6.流度比:表示驱替相流度和被驱替相的流度之比。 7.聚合物:由大量的简单分子化合而成的高分子量的大分子所组成的天然的或合成的物质。 8.水解度:聚丙烯酰胺在NaOH 作用下酰胺基转变为羧钠基的百分数。。 9.特性粘度:聚合物浓度趋近于零时,溶液的粘度与溶剂的粘度之差除以溶液的浓度与溶剂粘度的乘积。 10.CMC:开始形成胶束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11.泡沫驱油:泡沫驱油法是在注入活性水中通入气体(如空气、烟道气或天然气),形成泡沫,利用气阻效应,使水不能任意沿微观大孔道,宏观高渗透层或高渗透区窜流,从而改善波及系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也称注混气水提高采收率法。12.原油的酸值:中和一克原油使其pH值等于7时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13.协同效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共存时的性质强于相同条件下单独存在的效应14.初次接触混相:注入的溶剂与原油一经接触就能混相。

15.蒸汽驱油:以井组为基础,向注入井连续注入蒸汽,蒸汽将油推向生产井的采油方法。 16.热力采油:凡是利用热量稀释和蒸发油层中原油的采油方法统称为热力采油(Thermal recovery)。这是一类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最为有效的方法。 17.界面张力:单位长度的表面自由能称为界面张力,单位mN/m,其方向是与液面相切。 18.粘性指进:在排驱过程中由于油水粘度差异而引起的微观排驱前缘不规则地呈指状穿入油区的现象。 19.水的舌进:是指油水前缘沿高渗透层凸进的现象。 20.剩余油:水未波及到的区域内所剩下的油为剩余油,其分布是连续的,数量较大。 21.原油采收率:是采出地下原油原始储量的百分数,即采出原油量与地下原始储油量的比值。 22.微观洗油效率:也叫排驱效率,就是已被水从孔隙中排出的那部分原油饱和度占原始含油饱和度的百分数,是衡量水波及区微观水洗油效果的参数。 23.宏观波及系数:面积波及系数与垂向波及系数的乘积定义为宏观波及系数。波及系数是衡量水在油层中的波及程度的参数。 24.流度:地层隙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 25.聚合物驱:是把聚合物加到注入水中,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水相渗透率,从而降低注入水流度的一种驱油方法。 26.机械剪切降解:在高速流动时,具有柔性的长链受到剪切力的作用而被剪断,使分子间结合力下降,粘度降低。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研究现状* 孙超张金功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710069) 摘要国内外所采用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方法,主要基于降低石油运移的阻力来实现, 目前研究较多的有3种:化学法、热力法和混相法,新兴的方法有微生物法和地震法等, 其中电渗法和声波法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应是各种方法的进一 步优化和结合,另外,从油气成藏机理角度开发新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可能是今后重要的 研究方向,有望能导致新的突破。 关键词石油采收率化学驱热力驱混相驱 1概述 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即提高石油采收 率。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15%左右。当天然 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二次采油)。它的采 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30%~40%。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而使纯收益减少时,则进入了三 次采油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 Recovery”,即EOR)。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40%,地下还有至少60%的储量等待开采,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目前备受国内外 重视。〔1,2〕。 从机理上讲,提高采收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增加原油流动的动力或降低其阻力。增加 动力的方法有注水、注天然气、以及地震法和声波法。降低阻力的方法则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两类:其一为降低流体的表面张力及粘滞阻力,常用方法为化学驱、热驱和混相驱,还有 新兴的微生物驱;其二为扩大运移通道,主要方法为酸化和压裂。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看,一次、二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相对比较成熟, 而三次采油过程及相应的方法尚处于部分工业运用及实验室研究阶段,下面主要对后者作详细论述。 2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2.1化学法 化学驱可分为3种主要的工艺技术;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碱水驱。表面活性剂和 碱水驱油的机理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为基础的,而单注聚合物或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又注入聚合物,则可以控制流动度,从而也就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注入到油藏中的碱水与存在于石油中烃的衍生物中的脂肪酸发生化学反应,就地形成脂肪酸的钠盐,形成这些表面活性剂促使造成超低界面张力〔3〕。 表面活性剂驱的研究始于50年代, 60年代中期,美国已开始用磺酸盐投井使用。目前该 法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于聚合物驱中最重要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PAM),常用于流度控制和渗透率调整。最近有人研究用交联聚合物的方法驱油, 经微观和宏观渗流实验方法研究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在高含水期的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率上升速度,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4〕。 应用更广泛,研究得更多的是复合驱。例如粘土含量高,原油酸值较低,单独用碱水驱 无法获得较高产油量的油田,应用复合驱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采用常规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即使使用最优的胶束系统,三次采收率也没超过原始地质储量的50%。但如果用碱液首先驱走原生水中和固定在粘土上的钙离子,然后注入表面活性剂、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