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港总体规划汇报
- 格式:ppt
- 大小:25.46 MB
- 文档页数:63
摘要港口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他有力地推动了国际交流和经济的发展。
港口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和发展优势,己成为城市开放型经济的龙头。
港口城市除了城市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港口功能。
城市与港口作为统一体,功能互补。
能发挥出更大的连动效应;港口自身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
深圳港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经济特区后崛起的外向型、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深圳市的广大港口建设者们发扬“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特区精神,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深圳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01年底已跻身于全球第八大集装箱港。
在海洋产业中发挥了有目共睹,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十年代初,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强市”和“双港起飞”的发展战略,“港口意识”已成为深圳市的共同社会意识之一。
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深圳港在深圳市社会经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以及未来自身发展的无限生机。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对深圳港如何发展、如何定位、如何参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如何与国际航运界竞争与合作的角度出发,从政府如何确定适度超前的策略入手,提出了把深圳港建设成为沿海地区主枢纽港的设想。
对深圳港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策略:进行深圳港口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深圳港口总体布局规划;加快港口集装箱码头建设:加强港口用地规划及集疏运系统建设:加快港口集约化进程;推进港口建设融资新政策;鼓励尝试港口建设的新模式{继续引进外资建设经营集装箱码头:积极推进港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港口信息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港口企业改革步伐;以”双赢’为目的,继续加强深港港口合作。
关键词:深圳港口;发展现状;前景分析;策略AbstractHarborpusheseconomyandinternationaltradeforwardeffectively,whoseappearanceisconsideredasonesymbolofthehumanbeing’sprogresses.Asanimportantresourceandadevelopingadvantage,harborbecomestheheadingpowerofacity’sopenstyleeconomy.Acitywithaharborisratherthanacity,whichcanbefunctionallyunitedwithaharbor.Harbor’sfunctionwilldirectlyfunctionscomeintoplay.Thiswillbringmoreeffectivitiesaffecthowmanythewholecity’sShenZhenharborisaextroversionstylepoly——functionandsynthesisharbor.Theconstructorsdevelopthespiritofspecialdistricton”openup,bringforthnewideas,unite,consecrate”.Sincesettingupeconomyspecialdistrictinmorethantwentyyears,harborshavegrownoutofnotingfromlittletolargeandfoundationfacilitiescentinuingperfectwiththegiftsofgeographypositionandexcellentnaturalconditions.IthadtheeighthonTEUoftheworldintheendof2001.Ithasbroughtintoplaytheroletobeseenbythepeopleandnoreplacement.ShenZhenmunicipality’spartycommitteeandthegovernmenthadput—forwardthedevelopmentstrategyof”tostrengthencitybyharbors”and4towharborsrising”itbecometheoneofcommonideaofShenZhensociety.A11ofthesereflectenoughthatShenZhenharborsactthemostimportantactorandinfinite1ifeofitsdevelopmentinfuture.Thisthesishasuseddifferentmethodsofcomparativeanalysis,investigationresearch,relatingtheorywithpracticetocarryoutsomeideasaboutbuildingShenzhenharborasahingeharboramongtheseasideareas,fromthedirectionsofhowtodevelop,howtolocate,howtoparticipatetheglobaleconomy,howtocompeteandcooperatewithinternationalshipindustry.Thethesisisalsoconsideredfromhowthegovernmentensuresadvancedstrategy.ItdevelopssometacticsonShenzhenharbor’sdevelopmentasfollowing:tomodifytheindustryconstruction,toconsummatethegeneralarrangement,tobuildcontainerdocksmorequickly,tostrengthenthelayoutoflandsandtheconstructionoftransportationsystem,toquickenthecentralizingprocessofharbors,tocarryoutnewpolicyofloans,toencouragetotrythenewbuildingmodel,tocontinuefetchinforeigninvestmentsonbuildingandrunningcontainerdocks,topushthedevelopmentoflogisticsandinformationtechnology,toquickenthereformatonalpaceofharborfirms,tostrengthenthecooperationbetweenShenzhenwithHongkongfortwin-win.Keywords:ShenZhenharbor:presentsituation;developingprospectanalysis:tactics.第1章绪论1.1问题的提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
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突堤南端886米岸线功能变更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项目名称: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突堤南端886米岸线功能变更项目委托单位:盐田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6年9月委托单位:盐田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承担单位:广东省环境技术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负责人:赵艳范小溪报告编写:郭静翔曾锋李海育吴锦标谢易霖审核:郑泽雄叶书栋监测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目录前言 (1)1综述 (3)2工程概况 (10)3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文件回顾 (12)4环保措施落实情况综述 (17)5施工期环境影响回顾性调查 (19)6水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20)7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22)8 大气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24)9 声环境影响调查与分析 (26)10 固体废物影响调查与分析 (27)11 环境管理落实情况调查与分析 (29)12 风险事故防范及应急措施调查 (31)13公众意见调查与分析 (34)14结论与建议 (36)前言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突堤南端886米岸线功能变更项目位于盐田港区中作业大突堤南端部,西侧紧邻三期工程的南侧大堤,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深圳港盐田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项目3297.2米岸线中,已包含突堤南端886米岸线。
本项目配备安装8台岸边集装箱装卸桥及相关配套设施,功能变更为泊位功能,形成1个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兼顾10万吨级、7万吨级集装箱船舶各1艘同时靠泊,泊位吞吐能力为100万标准箱。
项目建成后,原扩建工程码头后方堆场、堆场装卸工艺及总吞吐能力均维持现有状况,总吞吐能力为370万标准箱;项目投产不需要新增土地,不占用新的海域,不新增工作人员及流动机械设备。
项目总投资为69533万元,由盐田三期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自有资金投入,项目环保工程依托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无新增环保投资。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简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市规划国土局从一九九三年起组织进行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历时三年多,经市委、市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经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并通过公开展示向广大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于一九九六年底完成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成果的编制工作。
目前,该规划已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通过,并上报建设部、国务院审批,该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图集、专题报告四部分的内容。
按照《城市规划法》,经国务院批准后,《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将成为法定文件贯彻实施。
从此深圳市城市规划进入一个领导支持、公众参与、人人知法守法的新时代。
回顾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城市规划界的专家、学者、领导、科技人员,对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个方面不断认识,不断调整,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工作名符其实地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在创造世人瞩目的深圳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辉煌副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和卓越的贡献。
制订规划的过程纲要阶段1993年6月,市政府决定对《深圳市经济特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994年4月,《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修编)纲要》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获原则通过。
1994年7月,市第六次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1995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原则通过《纲要》,并呈报省政府审议。
1995年11月,市政府邀请国内外规划专家举行了“深圳市城市规划咨询会”,对《纲要》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要求将总体规划尽快从“纲要”阶段转入“成果”阶段。
成果阶段1996年2月,开始进行总体规划成果阶段的全面编制工作,到6月底完成了28个专题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说明书、文本(初稿)和图则。
1996年6月10日,总体规划成果分别提交市人大、政协、政府各部门和各区政府讨论,并组织了公开展览征询市民意见。
深圳港深圳港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
全市2 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
西部港区位于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水深港阔,天然屏障良好,南距香港20海里,北至广州60海里,经珠江水系可与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各市、县相连,经香港暗士顿水道可达国内沿海及世界各地港口。
东部港区位于大鹏湾内,湾内水深—12至—14米,海面开阔,风平浪静,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港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入港口建设资金超过300亿元,形成了蛇口、赤湾、妈湾、盐田、东角头、福永、沙鱼涌、下洞、内河九个港区,截止2005年底,共建成码头岸线24455.3米,拥有500吨级以上泊位14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7个,经营性泊位9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经营性泊位49个;集装箱专用泊位23个;货主码头泊位1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客运轮渡泊位18个;非生产性泊位23个。
形成年综合设计吞吐能力1069 2.4万吨,其中集装箱设计吞吐能力912万标准箱(含非专业集装箱码头能力);客运通过能力550万人次,轮渡通过能力18万车次。
2005年,深圳港货物运输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平稳发展,外贸货物吞吐量首破亿吨大关。
据统计,2005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累计15351.4万吨,比2004年增长13.4%,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0641.8万吨,突破亿吨大关,占全港货物吞吐量的69.3%,比2004年增长20%;集装箱吞吐量累计1619.7万标准箱,连续三年全球排名第四,稳居我国内地第二,比2004年净增253.8万标准箱,为2 004年月平均箱量的2.2倍,比2004年增长18.6%,并于2005年9月份创出155. 8万标准箱的单月历史新高。
12月份,深圳港货物吞吐量为134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为141.5万标准箱,单月重跃140万标准箱之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10.10•【文号】发改地区[2010]2415号•【施行日期】2010.10.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地区[2010]24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86号)精神,现将《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前海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毗邻港澳,区域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
广东省、深圳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领会国务院对《规划》的批复精神,抓住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的契机,把规划实施同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逐步把前海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最终实现把前海打造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的战略目标。
二、请广东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
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按照本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和产业重点,协调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
要落实好前海管理机构享有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管理权限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推动建立促进前海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深圳市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主体,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各项工作。
一是要创新前海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财税管理、土地管理、规划管理、用人机制等方面探索建立集中管理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发挥行政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优势,又好又快地推进前海开发建设。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范文合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摘要)o[提要](1)深圳湾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南山和西部滨海地区、东莞西部地区以及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以货运功能为主;(2)皇岗口岸:承担香港往深圳福田、罗湖和中部分区以及往东莞、广州方向的过境交通,兼有客、货运交通功能;《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xx-2020)》(摘要)总则第1条本规划是在《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即将完成期限的条件下,为适应新的城市发展形势和目标要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是指导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文件。
第2条深圳在经历了领先一步的快速发展后,率先遭遇空间发展困境和资源瓶颈制约。
本规划致力于有效破解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难题:1.基础性资源的紧约束;2.城市发展的结构性矛盾;3.社会发展模式的脆弱性;4.战略性空间的低效利用。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和创新,探索资源紧约束条件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2.坚持“环境优先”、“生态立市”的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提升城市在区域和国家整体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对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
4.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更好地服务香港,支持香港繁荣稳定,在粤港澳合作中发挥先行、先导、先试的示范作用。
5.在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综合调控职能,统筹协调城市发展。
第4条本规划在深入总结历次总体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工作模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1.工作重点由增量空间建设向存量空间优化转变;2.工作内容由单一的物质性规划向综合性规划转变。
第一章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第5条城市性质深圳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
第6条城市职能深圳的主要城市职能是:1.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践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科学发展模式的示范区。
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6•【文号】国函〔2024〕144号•【施行日期】2024.09.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4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深圳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深圳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24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40万亩(含易地代保0.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72.02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94.2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130.74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1%;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43.8%(含深汕特别合作区);用水总量不超过30亿立方米,其中2025年不超过24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一、城市性质创新型综合经济特区,华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与香港共同发展的国际大都会。
二、城市职能1.国家经济特区,自主创新、循环经济的示范城市。
2.国家支持香港繁荣稳定的服务基地,深港共建的国际性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境口岸。
5.具有滨海特色的国际著名旅游地。
三、城市发展总目标1.充分发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的优势,担当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先锋城市。
2.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建设经济发达、社会和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城市。
3.依托华南,立足珠三角,加强深港合作,共同构建世界级都市区。
四、城市发展分目标1.区域协作——提升城市的国际和区域地位提高深圳国际化水平,加强深港合作,加强与珠三角及内地城市的联系,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合作开展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2.经济转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继续强化支柱产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社会和谐——推动城市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条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4.生态保护——高效合理利用资源,保持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合理利用海洋岸线资源,高效利用能源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建设并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经济转型政策:一、继续强化支柱产业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制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提高支柱产业增加值比重。
制定鼓励支柱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用地政策,优先保障支柱产业用地需求。
建设总部基地、专业化产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地,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2.提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鼓励自主创新研发,加快发展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