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与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189.35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哺乳仔猪是家畜养殖业的重要品种之一,其成活率和增重速度对于养殖业的产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是养殖业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将从饲料、环境和疫病防治三个方面探讨提高哺乳仔猪成活和增重的措施。
一、合理的饲料配比。
对于哺乳仔猪来说,合理的饲料配比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哺乳仔猪在出生后的前两周内,只能通过奶水来获取养分。
当然,要想养育出健康的哺乳仔猪,需要在配制饲料时充分考虑其生长需要,不断地加强营养和保健,确保其体内养分正常代谢。
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该适中,过多过少都对哺乳仔猪的成长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另外,还要遵循分阶段逐渐增加记录蛋白质含量的原则,在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蛋白饲料比例,以帮助哺乳仔猪快速成长,达到最佳生长效果。
二、优良的环境条件。
对于哺乳仔猪而言,良好的生活环境自然是必要的。
合理的生活环境条件可以促进哺乳猪健康成长,降低生病的风险。
室内的温度、湿度、通风、采光等均应该符合合理标准,以保持室温舒适,防止疾病的发生。
此外,哺乳仔猪的运动量和活动空间同样需要受到重视。
狭窄的空间会影响哺乳仔猪生长,应该合理规划空间,以确保哺乳仔猪的身体能够自由舒展,不受束缚。
三、合理的疫病防治工作。
哺乳仔猪在生存过程中,常常受到疾病的侵害。
为了提高哺乳仔猪成活率和增重速度,应该加强疫病防治的工作。
在哺乳仔猪的喂养过程中,应该注意对疾病的防范和舒缓。
合理的疫苗接种、消毒杀菌、管理卫生、增强哺乳仔猪身体抵抗力等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对于新入场的猪只,也应该注意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出现。
以上三方面措施,都对于哺乳仔猪的成活和增重有重要的影响,可谓是家畜养殖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内容。
只有在充分重视了这些方面,才有可能保证哺乳仔猪良好的生长发展,从而能够满足家畜养殖客户的需求。
哺乳仔猪,指的是出生后到断奶前的仔猪,此时仔猪生长发育速度快,但是胃肠道机能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免疫力不高,如饲养管理不到位,会极大的增加哺乳仔猪患病率,进而降低成活率,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结合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制定健全完善的饲养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分析1.1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量大哺乳期内的仔猪,其生长发育速度非常快,新陈代谢旺盛,同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非常大。
一般情况下,10日龄的哺乳仔猪体重即可达到初生时2倍多,在生长期间,对于营养需求量大,因此要做好营养补充工作,及时供给高营养物质,满足哺乳仔猪生长发育需求,加快生长发育速度。
1.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弱哺乳期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并不完善,容积小,重量轻,消化机能弱。
胃内蛋白酶少,胃底腺不发达,仅可满足母乳消化需求,不具备较高的消化能力。
随着不断增长,哺乳仔猪消化机能逐渐完善、增强,因此在哺乳期,应及时补充酶源,喂食易于消化的饲料,对粗饲料用量需严格控制[1]。
1.3先天免疫力差,抗体水平低哺乳仔猪机体各个器官发育不完善,先天免疫力差,仅能够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抗体,如缺乳,则会极大地增加患病率,降低成活率。
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及时吃上初乳,进而被动获得免疫抗体,提高抵抗力,有效降低患病率,提高哺乳期仔猪的成活率。
1.4体温调节能力差,易被冻死或冻僵哺乳期仔猪被毛稀疏,皮下脂肪不多,因此也就不具备较高的保温能力,再加上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无法很好地实现对温度的调节。
因此在冬春等寒冷季节,如不重视防寒保暖工作,哺乳仔猪一旦遭受冷应激,不仅会被冻僵、冻死,而且会增加下痢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2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探讨2.1抓好出生关1)做好接产工作在母猪产前,接产人员应将母猪体表擦净,做好对乳房、产房、接产用具的消毒工作,控制好产房温度,并提前将母猪移入产房适应环境,避免有陌生感。
接产时,如出现难产现象,应及时注射催产素,并人工助产,加快猪崽产出,避免窒息死亡。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摘要:哺乳仔猪即从出生到断奶前的仔猪,该阶段是幼猪培育过程当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仔猪出生后其所在的生存环境,无论温度、营养获取、生命的延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常易导致哺乳期仔猪发生死亡,做好饲养管理是哺乳仔猪成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95-11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一般新出生仔猪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生理特点,也是造成成活率低的原因之一。
1.1 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虽然仔猪体重较小,不足成年猪体重的1%,但出生后其生长发育非常快,如新出生仔猪体重约1kg,10日龄时可达到初生体重的2倍,30日龄时达到5~6倍,60日龄时达到10~13倍。
1.2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大家都知道,一般新生仔猪的消化器官非常小,重量较轻,致使其机能不完善,但后期生长速度较快,消化机能开始不断健全,随着日龄增长可以吮吸食物生存。
1.3 缺乏先天免疫力,易患染疾病初生仔猪没有先天性免疫能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只能依靠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抵抗疾病,以后过渡到自身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力。
1.4 调节体温机能不完善,贮备能源较少新生仔猪因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其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体内贮存能源也较少。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仔猪体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到一定范围开始回升,下降幅度及恢复所用的时间一般根据环境温度而定。
当温度低到仔猪承受极限时,极易引发疾病,造成仔猪死亡。
2 哺乳仔猪死亡原因一般来说哺乳仔猪发生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引发传染性疾病发生死亡。
二是先天性发育不良或机能障碍等造成生后体弱,无生存能力而亡。
三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仔猪死亡。
根据仔猪生理特点,死亡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在生产中十分的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 饲养管理措施3.1 尽早吃到初乳新生仔猪免疫能力较差,一般通过吮吸母乳获得免疫力,抵抗疾病。
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措施哺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命力最弱的时期。
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①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②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表现为消化酶系统发育较差,消化力较弱,食物在胃内排空时间短等;③初牛仔猪缺乏免疫抗体,抗病能力软弱,只有吸食初乳后才能建立起被动免疫功能;④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较低温度极其敏感;一般仔猪从7日龄开始有调节体温的机能,到20日龄才发育完善。
由于这些生理特点,仔猪在该阶段的培育中发病率、死亡率高,对营养、环境、饲养管理依赖性较强,只有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细致地培育。
才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断奶重。
(1)培育目标哺乳仔猪成活率达90%以上,哺乳期结束 (28天断奶)时个体平均重在6千克以上,而且整齐度较好。
(2)做好母猪分娩工作哺乳仔猪的培育要从分娩接产工作开始抓起,在母猪分娩之前构周开始就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产房的准备:提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冬季注意保温设备设施维修准备。
分娩所需用具的准备:消毒药品、保温箱、取暖器、记录本、笔等。
猪体清洁消毒:做好母猪腹下乳房部位和阴户的清洁消毒(如在清洗后用1%。
高锰酸钾溶液消毒),以保证产后哺乳卫牛。
注意母猪产奶时间:随时注意母猪的乳房、阴户等部位的变化和观察母猪采食、排泄及其他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母猪产仔时间,确保母猪产仔时人要在场。
人工助产:在母猪分娩时,采取人工助产可以减少仔猪死亡。
具体做法是,在仔猪身体刚露出时,用于轻轻握住仔猪,随母猪阵缩的力量向外牵引而取出仔猪。
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擦净其口,鼻和身体上的黏液,接着把脐带内的血液向腹部挤压,并在离腹部4―5厘米处,将脐带剪断,立即用碘酒消毒,若流血较多,可用于指压迫止血,或用棉线结扎止血。
断脐后进行仔猪编号、称初生重、将仔猪放人保育箱,并记入分娩哺育计录。
正常情况下,母猪每5―25分钟产出一个胎儿,产程持续2-4小时,,当全部产出后约10-60分钟胎盘脱出,分娩才告结束。
健康养殖·管理2021.02 畜牧业环境39摘 要:生猪从出生到出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哺乳期,保育期,育肥期,处于哺乳期的小猪称为仔猪。
仔猪生长管理水平决定后期生长发育状况,所以这一环节尤其重要,本文从事养殖行业二十多年,这里总结一下个人经验,仅共参考。
关键词:仔猪;断奶;补料1 仔猪的生理特点仔猪生长快,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哺乳阶段主要依靠母乳作为营养源,体温调节功能不发达,相对体表面积大,皮薄,膘薄,毛稀,冬天特别怕冷。
免疫力低下,30日龄内主要依靠母源抗体,抗应激能力差。
2 仔猪的管理要点2.1 把握好两关:出生关,断奶关出生关:出生头3d,一定要固定好奶头,让仔猪吃足初乳,同时防止母猪压到,冬天还要求做好保暖工作,5~7d,开始给仔猪补料,循序渐进,让仔猪从认料到吃料,过渡到断奶时的完全吃料。
同时注意产房卫生和母猪乳房的卫生,防止仔猪腹泻,断乳前7d去势。
断奶关:一般21~28d断乳,做到“两维持,三过渡”,尽量减少应激。
2.2 采取全进全出制度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要求所出仔猪同时迁出一栋或一间猪舍,对空出的栋舍彻底清扫,消毒,随后下一批猪只移入。
这样,猪舍得到清理净化,有效降低猪只生病的风险。
3 饲喂方式与全价饲料3.1 饲喂方式投料次数:仔猪自由采食自动供水: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随时供给仔猪充足干净的饮水。
3.2 全价饲料保证饲料适口性好,营养全面,容易消化,投喂要少量多餐。
4 仔猪免疫及补料由于仔猪对外界环境调节体温的机制和免疫力较弱,所以在这个时期是最容易得病,影响身体的健康成长,而且是容易诱发死亡的重要时期。
不是疫苗用的越多就越安全,最安全的还是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安全的生物体系,全方位的防控措施,再加上适当的选用疫苗接种,才可以有效的防止仔猪各种疾病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要尽早吃到奶水,最好人为固定一下乳头,吃足初乳,以便从母乳中获得免疫球蛋白,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
2021年(第42卷)第7期嚇J1M M M羊产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及培育措施裴艳艳,李贺玲,刘娜(漯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中心,河南漯河462000)中图分类号:S828.4+5 文献标识码:B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1.1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仔猪阶段是生长强度最大的时期,据测,仔猪初生时 体质量为0.8 ~ 1.5 kg,不足成年体质量的1%,三江白猪10 日龄体质量为初生体质量的2.7倍,20日龄时为4.5倍,60 日龄时高达15.7倍。
初生仔猪单位体质量所需养分较多,且对质量的要求也高,物质代谢旺盛。
一般20日龄的 仔猪,每千克体质量要沉积蛋白质9 ~ 14 g,相当于成年猪 每千克体质量沉积0.3~0.4 g的30~35倍。
对钙、磷代谢亦 很旺盛,每千克增重中约含有钙7 ~ 9 g,磷4 ~ 5 g,仔猪对 营养不全反应敏感。
1.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发达仔猪的消化酶活性大多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初生仔猪的唾液淀粉酶活性很低,随年龄增长活性逐渐 增加,哺乳仔猪由于胃内酸性较弱,唾液淀粉酶在胃内仍 能进行作用。
仔猪胃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凝乳酶和胃蛋 白酶。
凝乳酶在初生时已有作用,哺乳期内随年龄增长,凝乳能力逐渐增强。
初生仔猪胃液内虽有胃蛋白酶原,但由于缺乏盐酸,不能将其激活,因此,在20日龄之内不 具有消化能力,到40日龄左右,由于盐酸浓度的增加,才 具有消化能力,早期给仔猪补料,可刺激胃分泌盐酸,促 进胃腺分泌。
也可给哺乳仔猪喂有机酸。
仔猪胃的消化作用较弱,其消化作用主要在小肠内 靠胰液和肠液消化。
初生仔猪胰蛋白酶有较高的消化能 力。
3周龄后仔猪胰淀粉酶的活性提高,对淀粉及其他糖 类的消化利用较好。
初生仔猪已能旺盛地分泌肠液,肠 液中乳糖活性很高,因此可充分利用乳糖。
由于胆汁分 泌少,不能激活,所以对脂肪消化有一定的限制。
仔猪3 周龄后,胆汁分泌量才能增加。
但乳中脂肪是以乳化状 态存在的,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特征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主要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从而造成难饲养,成活率低。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哺乳仔猪的这些特点。
(一)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一般10日龄体重为出生体重的2倍以上,30日龄可达到5~6倍,60日龄相当于出生重的15倍以上。
仔猪生长发育快反映了物质代谢旺盛,据测定仔猪20日龄每增重1千克需要沉积蛋白质9~12克,相当于成年猪的30~50倍,需代谢能7.22兆卡,为成年猪的3倍。
可见,仔猪对营养物质的代谢需要比成年猪高,如营养物质不足或失调,仔猪的生产发育就要受到影响,严重时会死亡。
(二)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
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与其他器官比较相对在重量和容积上都小,如胃重仅8克,容奶40~50毫升,而且机能很不完善,缺少游离盐酸,仅有凝乳酶和少量胃蛋白酶,胃底腺不发达,胃蛋白酶无活性,消化能力极弱。
但仔猪初生时肠腺和胰腺比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因此仔猪只能利用乳中的营养物质,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此外,仔猪的胃液分泌还没有与神经系统建立条件反射,而且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速度很快。
因此仔猪对饲料的种类、质量、形态、饲喂方式和方法等,都有特殊要求,饲养仔猪应掌握这些特点。
1。
哺乳期仔猪的生长与生理特点哺乳期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的不成熟。
因此,在其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常因饲养管理不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
掌握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降低初生仔猪的死亡率。
初生阶段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时期。
仔猪的生理特点主要有四点。
(1) 生长快、代谢旺盛猪是多胎动物,仔猪出生时体重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 %,与其他家畜相比,所占比例最小。
仔猪出生后生长发育特别快,30日龄时体重比初生重增长5〜6倍,60日龄比30日龄增长2〜3倍,60日龄时比初生重增长10〜13倍。
由于仔猪生长快,机体物质代谢也相应旺盛。
仔猪对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量,按相对体重来说都高于成年猪。
如20日龄仔猪,每千克体重沉积蛋白质9〜14g,而成年猪每千克体重沉积蛋白质0.3〜0.4g,仔猪是成年猪的30〜35倍,所以仔猪对饲料营养的要求严格。
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仔猪需要时,仔猪生长快,并能补偿在胎儿期间的小足;当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仔猪需要时,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形成发育迟缓的僵猪,严重时,即使改善饲养条件也不能得到补偿,所以在此阶段要供给优质全价饲料。
(2) 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不健全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在结构和机能方面都不完善。
胃的重量和容积都小,仔猪出生时胃的重量约为5〜8g,只能容纳25〜40ml乳汁。
20日龄胃重才35g左右,60日龄时胃重150g容积增大约20倍。
大、小肠的长度从出生到60日龄增大5倍,容积增加50倍左右。
由于胃的容积小,排空速度快,所以仔猪易饱、易饿, 哺乳次数多,这就要求仔猪饲料容积要小,易消化,营养全面,在管理中要做到少喂勤添或让其自由采食。
随着日龄增加,胃的容积增大,排空时间变慢,3〜5日龄胃的排空时间为1.5h,30日龄时为3〜5h,60日龄时为5〜19h。
仔猪消化酶活性大多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仔猪胃中主要分泌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凝乳酶的主要作用是使乳汁凝固,结构膨胀、疏松,延长乳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以加强胃液对乳汁的消化,凝乳酶随日龄的增长,凝乳能力逐渐增强, 哺乳期结束,凝乳酶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仔猪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使每一头仔猪都吃上初乳,想方设法提高仔猪成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一、猪厩的建设猪厩要求光照条件好、排水良好、既利于通风又利于保暖。
隔墙高1.1~1.2米,食槽及水槽高15厘米、宽30~35厘米,设排水孔,仔猪洞高35厘米、宽18厘米、门开向仔猪间,后墙排水孔高20厘米、宽5厘米,厩门与隔墙同高、宽70厘米、内蒙铁皮防止大猪拱爬及仔猪逃出。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1)生长发育快。
哺乳仔猪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较快。
生后一个月,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5~6倍。
生后两个月,体重可达初生重的10~15倍。
生后20天内,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9~14克,是成年猪的30~35倍。
(2)消化器官机能不发达。
初生时胃仅能容纳乳汁25~40毫升,生后三周才增至3~4倍。
生后20天前,胃液中缺乏盐酸,胃蛋白酶也不多,对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力弱,抵抗细菌的能力弱,易患胃肠病。
(3)神经系统机能不完善。
体温调节能力差,御寒能力又差,极怕寒冷,易被冻死;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
(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
仔猪出生后没有先天免疫力,即体内没有抵抗传染病的抗体,只有靠初乳(母猪产后4~7天内分泌的乳汁)从母猪体内获得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
(5)生活习性:生后3~5天内,仔猪表现为饱吃鼾睡,四肢无力,动作迟钝。
一般于吸乳后立即排泄粪尿,然后依偎母猪腹部,或者相互堆聚睡眠。
7天左右开始在圈内啃东西活动。
半月左右相互追逐嬉游。
7~10天开始学吃料,25~30天基本上可以吃饱饲料。
30天以后进入旺食阶段。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1)固定乳头,早哺初乳。
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的极为丰富而全面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母源抗体,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含有镁盐能促进仔猪排出胎粪。
仔猪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综合措施在养猪生产中,尤其是在饲料条件差、管理粗放的偏远农村,往往存在仔猪出生成活率低,哺乳期死亡率高的现象。
这给千家万户的农村养猪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因此,为了争取仔猪的全活全壮,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必须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综合措施。
一、养好妊娠和泌乳母猪。
保证获得出生重大、体质强壮的仔猪妊娠母猪可按照胎儿生长发育规律和母猪的年龄及膘情,营养水平采用“抓两头顾中间”,“步步高登”,“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
哺乳母乳应按照本身体格大小,膘情好坏,产仔数的多少,采用“前高后低”的饲养方式,在妊娠后期和哺乳前期应喂给蛋白质量好的饲料,注意矿物质的供应。
禁止饲喂腐败,发霉的饲料,妊娠母猪应注意保胎,防止流产。
哺乳母猪应预防乳房炎的发生,提高泌乳量。
二、搞好母猪的分娩接产。
保证初生仔猪的成活仔猪出生后先用清洁的毛巾擦去口鼻中的黏液,使仔猪尽快用肺呼吸,然后再擦干全身,如天气较冷立即将仔猪放入保温箱烤干。
当仔猪脐带停止波动即可断脐,方法是先使仔猪躺卧,把脐带中的血反复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在距仔猪腹部5~6厘米处剪断,断面用5%的碘酒消毒。
做好假死仔猪和弱小仔猪的救护工作,假死仔猪可用手抓住双耳,放入40~50℃的温水里,头部露出水面,浸泡2~3分钟,即可救活。
也可用手提起仔猪两后肢,头部向下,另一只手轻轻拍打仔猪的背部,使口、鼻的羊水和黏液流出,待仔猪发出叫声,即已救活。
对弱小仔猪给于人工辅助吃乳,必要时补充葡萄糖。
三、抓乳食、过好出生关1 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仔猪出生后2~3d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宜让仔猪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特别是要控制个别好抢乳头的强壮仔猪。
一般可把它放在一边,待其它仔猪都已找好乳头,母猪放奶时再立即把它放在指定的奶头上吃奶,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经过3---4d即可建立起吃奶的位次,固定奶头吃奶。
2 保湿防压,加强护理仔猪的适宜环境温度是:产仔后1~3日龄30~32℃,4~7日龄28-30℃,15—30日龄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