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合同法总则案例强化
- 格式:ppt
- 大小:323.50 KB
- 文档页数:10
合同法教案第九章违约责任第九章违约责任第一节违约责任的概念和特点一、违约责任的概念违约责任是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的简称,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一)债务与责任的区分违约责任制度的确立是以区分债务与责任为前提的。
1、责任是为确保债务履行而设置的措施,它是以债务的存在为前提。
2、责任是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国家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法律责任的表现,而单纯的债务本身,并不具有责任制度所体现的国家强制力。
正是因为责任制度的存在,才使债权获得了一种“法律上之力”。
也就是说,责任制度的存在,使债权人在债务人不为给付时,要凭借法律上之力,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或承担其他责任,以确保其权利的实现。
3、责任是与诉权联系在一起的。
民事责任之所以能成为保障民事权利的有效措施,是因为民事责任具有诉权,从而使其成为联结民事权利与国家公权力之中介。
因为在债务不履行的情况下,债权人必须通过诉讼方式对债务人强制执行,才能使债权人的诉讼请求得到满足。
总之,债务是责任发生的前提,责任是债务不履行的结果;无债务不产生责任,无责任的债务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债务。
(自然债务如时效届满后的债务)(二)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是伴随着合同法和侵权法的独立而产生的,它的存在既体现了不法行为的复杂性和多重性,又反映了合同法与侵权法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的状况。
盖尤斯的《法学阶梯》在民法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确立了所谓的“盖尤斯分类法”。
根据这一经典的分类,民事责任被主要划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两大类,区分的基础是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的分别。
直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民法学教科书都是按照这样的体例来展开其关于民事责任的叙述的。
尽管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不可避免,但竞合现象却不能抹煞两类责任之间的区别,对两类责任的不同选择将极大地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主要区别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构成要件上。
详尽解读:合同法案例(完美版)一、案例背景本案涉及甲方与乙方签订的一份合同。
甲方是一家制药公司,乙方是一家药品代理公司。
根据合同,乙方代理销售甲方生产的药品,并获得相应的佣金。
二、案例分析1. 合同成立根据合同法第9条规定,合同成立需要满足三个要件:意思表示、内容确定和形式合规。
在本案中,甲方和乙方达成了意思表示,即甲方委托乙方代理销售药品,乙方接受委托并同意代理销售。
合同内容也已经确定,包括委托事项、佣金比例等。
双方也按照法定形式,书面签署了合同。
因此,合同成立有效。
2. 合同履行根据合同法第11条规定,合同履行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进行。
在本案中,甲方应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药品,并支付佣金给乙方。
乙方则应按照合同约定代理销售药品,并按照销售额获得相应的佣金。
如果一方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对方可以要求其履行或者请求解除合同并赔偿损失。
3. 合同解除根据合同法第90条规定,当合同履行出现重大障碍或者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时,一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在本案中,如果甲方无法提供合格的药品供乙方销售,或者乙方无法按照要求代理销售药品,双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后,双方应当退还已经收到的款项、药品等。
三、法律意义1. 合同法的适用本案涉及的合同属于民事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保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2. 合同解释和补充根据合同法第125条规定,当合同条款存在不明确或者不完整之处时,应当根据交易惯、诚实信用原则等进行解释和补充。
如果甲方和乙方对合同某一条款的解释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或者仲裁解决。
四、结论根据对本案的详尽解读,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本案中的合同成立有效,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履行;2. 如果合同履行出现重大障碍或者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双方可以请求解除合同;3. 本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双方应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4. 如果合同条款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或者仲裁解决。
1第九章合同法(总则)第一节合同与合同法概述案例分析案例一:这个承包合同能这样修改吗?案情介绍:在某乡村,村长将一荒芜的果园承包给村民黄某,双方签订了果园承包合同。
合同规定:由黄某承包果园,每年上交村里承包费5000元,承包期10年。
黄某承包果园后,动员全家起早贪黑,在果园里辛勤劳作,精心栽培,很快果园就起死回生,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村长一见果园经营得如此好,今年的收成一定很好,就眼红了,决定重新订立果园承包合同。
村长未与黄某协商,单方面将承包合同中的承包费提高至每年上交10000元,并将承包期缩短至2年。
还通知黄某,如果不按此合同履行,将解除合同,收回果园。
村长将新订立的果园承包合同交与黄某签字,黄某拒绝。
村长就派人将黄某强制押到村委会,强迫黄某在新合同上签字。
后来,黄某拒绝履行合同,村长派人将果园的果子全部摘走,黄某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诉讼。
试分析:1.村长单方面重新订立果园承包合同,有法律依据吗?2.村长的行为法律效力如何?为什么?3.请适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分析村长的行为是否违法,若是违法,违反了哪条原则?☆案情分析2案例二:买卖钢材可以采用口头合同形式吗?案情介绍:甲企业与乙企业达成口头协议,由乙企业在半年之内供应甲企业50吨钢材。
三个月后,乙企业以原定钢材价格过低为由要求加价,并提出,如果甲企业表示同意,双方立即签订书面合同,否则,乙企业将不能按期供货。
甲企业表示反对,并声称,如乙企业到期不履行协议,将向法院起诉。
试分析:(1)此案中,双方当事人签订的合同有无法律效力?(2)为什么?☆案情分析。
一、认定合同有效成立的前提——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案情简介河北省某工程公司向东乡河沙厂和原告胜利河沙厂发出电报,电报称:我公司急需建筑用河沙200吨,如果贵厂有河沙,请于见电报之日起二日内电报通知我公司,我公司将派技术员前往验货并购买。
东乡河沙厂和胜利河沙厂收到电报后,均向工程公司拍发了电报,并向工程公司提供了河沙的型号及价格,而胜利河沙厂在拍发电报的同时,又通过关系向铁路车站报领了车皮,用火车将100吨河沙运往工程公司所在的车站。
在该批河沙到达工程公司所在的车站前,工程公司已派技术员丁某到东乡河沙厂验货并签订了购销合同,合同签订后的第二天上午,东乡河沙厂和丁某一起给工程公司拍电报,称货已发出。
下午,胜利河沙厂的河沙运到,工程公司告诉胜利河沙厂,他们已购买了东乡河沙厂的河沙并已经支付了货款。
胜利河沙厂认为,工程公司既然发出了要约,而自己又在要约约定的有效期内做出了承诺,工程公司应受要约的约束,因此,胜利河沙厂坚持要求工程公司收货并付款,工程公司则以自己发出的仅仅是购买河沙的意向书而非要约为由拒绝收货并支付货款,双方协商不成,胜利河沙厂遂向人民法院起诉。
争议点本案涉及到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问题。
对于此案,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向两家河沙厂发出电报表明了其的确有购买河沙的意图,并且明确规定了答复的期限,这应是明确的要约。
而且原告以自身的行动做出了承诺,所以应认定合同有效成立,被告方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种意见认为,被告所发出的电报,只是表示欲订立合同的意向,并未包括实质条件,如价格。
所以只是要约邀请,对其没有法律拘束力。
因此合同并未成立,被告不应承担任何责任。
法理分析本案的关键在于认定合同是否有效成立,在要约阶段,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这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要约才具有法律效力。
要约,是指订立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他方提出的,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确定的意思表示。
一项有效的要约,须具备以下要件:(1)要约是特定的人做出的意思表示。
《经济法》课后习题第九章合同法律制度(总则)(含答案)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01 15:41 共501人浏览[大] [中] [小]一、单项选择题1.甲商场向乙企业发出采购100台电冰箱的要约,乙企业于5月1日寄出承诺信件,5月8日信件寄至甲商场,时逢其总经理外出,5月9日总经理知悉了该信内容,遂于5月10日电话告知乙收到承诺。
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该承诺的生效时间是()。
A.5月1日B.5月8日C.5月9日D.5月10日【答案】B【知识点】承诺的生效时间【解析】承诺“到达”要约人时生效,不管其总经理是否知悉。
2.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要约没有发生法律效力的是()。
A.撤回要约的通知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B.撤销要约的通知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C.同意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答案】A【知识点】要约【解析】(1)选项A:要约的撤回是指“不让要约生效”,因此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比要约先到,至少同时到;(2)选项B:要约的撤销是指“让生效的要约失效”,因此撤销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生效后、对方承诺之前到达。
尽管选项B可以依法撤销要约、使之失效,但要约生效在先;(3)选项C:承诺生效、合同成立;(4)选项D: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视为新要约,原要约失效,但原要约生效在先。
3.甲公司在与乙公司协商购买某种零件时提出,由于该零件的工艺要求高,只有乙公司先行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样品后,才能考虑批量购买。
乙公司完成样品后,甲公司因经营战略发生重大调整,遂通知乙公司:本公司已不需此种零件,终止谈判。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公司构成违约,应当赔偿乙公司的损失B.甲公司的行为构成缔约过失,应当赔偿乙公司的损失C.甲公司的行为构成缔约过失,但无需赔偿乙公司的损失D.甲公司不应赔偿乙公司的任何损失【答案】D【知识点】缔约过失责任【解析】(1)选项A:合同尚未成立,不构成违约;(2)选项BC:要构成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必须具备主观上的过错。
合同法章节精典案例第一章合同法概述甲煤矿公司长期以某价格从乙机电公司购买某品牌和型号的直流电动机,双方合作愉快,从未发生合同纠纷。
2002年3月15日,甲煤矿公司与乙机电公司又签订了一份电机买卖合同,约定由乙机电公司于4月15日前向甲煤矿公司供应20千瓦电机20台,甲煤矿公司于合同签订后向乙机电公司交付定金5万元。
合同签订后,乙机电公司四处寻找货源,至4月14 日甲煤矿公司所需电机仍无着落。
乙机电公司负责人发现合同中未写明须交付直流电动机,尽管其明知甲煤矿公司一直购买的是直流电动机,为避免承担违约责任,便向甲煤矿公司交付了20台20千瓦交流电动机。
10日后,甲煤矿公司发现乙机电公司交付的不是自己需要的直流电动机,要求乙机电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乙机电公司称因合同条款不明造成自己误解,损失应由双方共同分担。
问:乙机电公司的履行行为违反了合同法中的哪种原则?答:(1)乙机电公司的履行行为违反了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
(2)根据《合同法》第6 条的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从字面意思来看,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善意彳丁事,诚实守信,不对他人造成损害。
就其内涵来说,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其目的是在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中实现平衡。
作为私法领域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在规范在私人领域进行活动的人的最基本行为模式的同时,也课加了私人活动中的一项最一般的、最广泛的义务。
这一原则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如果私法体系、制度上存在缺漏、模糊之处,以至于对当事人的活动无法进行评价和规制时,诚实信用作为一项最基本的行为要求,可以用来填补这种不足,使当事人的行为得到恰当的评价和规范。
(3)具体到本案之中,甲煤矿公司与乙机电公司签订的买卖电动机的合同的确存在漏洞,但因双方当事人有长期的业务往来,而且甲煤矿公司一直以某价格从乙机电公司购买某品牌和型号的直流电动机,乙机电公司也明知甲煤矿公司一直购买的是直流电动机,只是为避免承担违约责任,便向甲煤矿公司交付了20台20千瓦交流电动机,这是违反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其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