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蓝孔雀人工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243.69 KB
- 文档页数:3
蓝孔雀的饲养管理技术蓝孔雀作为人工可养殖种类,现在蓝孔雀养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新型养殖项目。
今天专业人士特别整理了一些蓝孔雀的饲养管理技术,接下来一起去了解一些吧。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1、育雏期为2个月。
初生孔雀为黄褐色绒羽,头顶及背部略深,腹部色浅,飞羽为黑褐色。
一般都采用人工育雏法,1~20日龄采用网养或笼养。
每个网架长250厘米,宽200厘米,底网高60厘米,室内外均设栖架,应提倡笼育,可利用雏鸡用笼。
2、笼育雏温度与湿度:1~10日龄34~38℃,11~20日龄28~26℃,21~30日龄26~24℃。
以后羽毛增多,可以与室温相同。
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
3、日龄日喂次数饲料1~10月,每天4次熟鸡蛋、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
11~30月,每天3次熟鸡蛋、肉沫、粉料、青绿饲料、面包虫、补充饲料,31~60月,每天2-3与上同。
再加玉米渣、高粱等。
4、每群饲养量以40~50只为宜,随日龄增加而降低饲养密度。
采取自由采食和饮水。
保持环境安静,防止惊群。
并建立信号条件反射以便于管理。
定期消毒、驱虫和防疫、灭鼠、防兽工作。
及时隔检病雏。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育成期是指61日龄至成年(2年)前生长阶段。
育成舍的室内约占1/3面积,运动场网高5米,室内外设栖架,饲养密度为20只/100平方米。
饲料以纯合颗粒料最好,每天喂2次,青绿饲料喂2次,应定期检测体重。
如作为商品肉用仔孔雀,饲养8个月龄后能达到3.5~4公斤,便可上市。
成年期的饲养管理孔雀成年期是指2年以上产蛋期的孔雀或休产期的孔雀。
种孔雀舍每栏公母配比为1:3~5,栏舍面积为5米*10米,室内外各半,网高5米。
网孔为1.5厘米*2.5厘米,运动场上应种植遮荫植物。
饲喂定时定量,保持安静,注意清洁卫生。
1、春季管理在繁殖季节,活动量大,采食量也大,应及时调整饲粮,注意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饲料。
在角落处设产蛋箱(铺垫沙子或软草)。
2、夏季管理气温高、多雨、湿度大,采食量顿减,产蛋量下降,并逐渐停产。
养殖蓝孔雀要注意哪些技术要点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因其美丽的羽毛而闻名于世,是国内比较流行的观赏鸟类之一,而在国外也广泛被用于旅游、景点观赏和庭院装饰等方面。
在养殖蓝孔雀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本文将从蓝孔雀的繁殖、饲养、环境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一、繁殖技术要点1. 选种要选择健康、体型匀称的蓝孔雀作为种鸟,确保其后代的遗传优良。
母鸟和公鸟各一只,年龄在2岁以上,但不要长时间使用同一只公鸟,以避免近亲繁殖。
2. 配种前的准备提前进行一定的分养,让雄鸟和雌鸟自然相识,促进其交配;同时,保持公鸟和母鸟的健康,确保配偶质量对等。
3. 繁殖季节蓝孔雀的繁殖季节一般在3-6月份,可根据气候情况适当调整。
为保证配种的成功率,可在繁殖季节到来前进行雄鸟和雌鸟的分离,并进行增强营养和补钙。
4. 配种技术可以通过分离、摇篮式、封闭式、开放式等几种方式进行饲养,但分离式的成功率最高。
在进行配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和卫生,合理调节温湿度等条件;同时,合理安排交配时间,为蓝孔雀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交配和休息。
5. 孵化通过人工孵化或自然孵化,孵化温度和湿度要根据鸟蛋的孵化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
孵化期内,需要保持环境相对稳定,同时轻轻转动蛋壳,避免胚胎黏连和变形。
孵化期为20-28天左右。
6. 健康管理在孵化期后,需要过渡养护蓝孔雀雏鸟,注意及时进行通风、增强营养,并进行饮水、补充钙质、保持环境卫生等方面的管理。
二、饲养技术要点1. 饲料蓝孔雀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高粱、小米、菜籽和玉米等;同样要注意钙的摄入,可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虫类等饲料。
2. 饮水蓝孔雀喜欢清新的水源,建议使用新鲜的自来水或井水作为饮用水,同时定期更换或过滤水质,避免疾病的传播。
3. 饲养环境蓝孔雀适应性较强,但应保证饲养场所的通风性、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防止蓝孔雀仓促的行动,造成受伤喜欢逃窜等问题;同时,还需要注意环境卫生及保湿等方面的管理。
蓝孔雀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蓝孔雀(学名:Pavo cristatus)是一种美丽的珍贵鸟类,常见于印度、斯里兰卡和缅甸等国家,以其独特的羽毛和美丽的羽色而闻名于世。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珍稀物种的需求不断增加,蓝孔雀养殖业逐渐兴盛起来。
本研究旨在探讨蓝孔雀养殖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的经营建议,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1. 高端市场需求蓝孔雀的羽毛色彩鲜艳,质地柔软,在时尚、服饰、艺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许多高端客户对蓝孔雀羽毛的需求量巨大,因此蓝孔雀养殖可以满足这部分客户的需求,创造丰厚的收益。
2. 观赏市场需求蓝孔雀是一种珍稀动物,其美丽的羽毛和优美的姿态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成为了观赏养殖的热门选择。
在动物园、园林、庄园等场所,常常可以看到蓝孔雀的身影,因此观赏市场潜力巨大。
3. 药用市场需求蓝孔雀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羽毛、骨骼及内脏等部位在中医药领域中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需求量增加,蓝孔雀养殖也为药用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养殖技术1. 环境条件蓝孔雀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中,对温度要求较高。
因此,适宜的养殖环境应保持在20-30摄氏度之间,同时要充足的阳光和通风。
2. 饲养管理蓝孔雀的饲养相对简单,以昆虫、种子、果实等为主食。
养殖者需要注意配合营养饲料,保证蓝孔雀的营养需求,同时要保持饮水清洁,避免传染疾病。
3. 疾病防控蓝孔雀容易感染多种传染病,如禽流感、伊蚊病等,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疫苗接种和卫生管理,确保蓝孔雀健康成长。
四、经营策略1. 建立品牌形象通过精心的养殖管理,确保蓝孔雀的品质和规格,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2. 多元化经营除了羽毛、观赏和药用市场,还可以考虑将蓝孔雀肉制作成各种美食,在市场上推广销售,拓展经营领域,提高收益。
3. 合理定价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质量,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吸引更多客户,提升销售量和盈利能力。
绿孔雀的人工孵化和育雏
张丽霞;卫泽珍;吴菲;王开朗
【期刊名称】《饲料博览》
【年(卷),期】2015(000)007
【摘要】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雏雀成活率为85.9%.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绿孔雀孵化和育雏成功的首要因素;湿度对孵化和育雏也极其重要;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绿孔雀发情时间;产蛋后期卵均不受精,可能是雄鸟个体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种的生理特性.因此,采用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以增加绿孔雀数量是可行的.
【总页数】4页(P41-44)
【作者】张丽霞;卫泽珍;吴菲;王开朗
【作者单位】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太原动物园,太原030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4.5;S814.5
【相关文献】
1.绿孔雀的人工孵化 [J], 董武子;吉亚杰
2.笼养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初探 [J], 姚艳; 逯金瑶; 李继健; 李芝兰; 姜
卫星; 唐松元; 李立
3.圈养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技术 [J], 黄润基;单芬;肖清;陈武
4.救护和尚鹦鹉蛋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初探 [J], 王凯;陈丹;胡欣元;邓剑锋
5.圈养白冠长尾雉人工孵化与人工育雏技术 [J], 黄润基;单芬;肖清;陈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孔雀的孵化条件当在搞孔雀养殖的时候,那么养孔雀的盈利模式就只有两种:一是做中间商,二是繁殖小孔雀在往外卖。
那么蓝孔雀孵化条件就显得比较重要了,接下来我们就来为您总结出以下四点蓝孔雀的孵化条件,希望能对养殖户在搞孔雀养殖的路上能有所帮助。
温度温度是孵化中最重要的条件,对孵化率和健雏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孵化期间,适宜平而孵化器内温度38.5~39.5℃立体孵化器内温度37~37.5度,出雏机温度37度孵化室24~27度温度,孵化温度高时,胚胎发育快,但雏蓝孔雀体质软弱,若温度超过42度,经2-3小时胚胎就会死亡,孵化温度高,还会防碍蛋的内容物正常吸收,相反,温度低时,胚胎行长发育迟缓,推迟出雏,孵化率降低,若温度低于24℃时,经30小时左右全部死亡。
湿度整批孵化时,湿度应掌握“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孵化初期,相对湿度为65%~70%,以防蛋内水分过度蒸发,孵化的中、后期,相对湿度降至55%~60%:当雏蓝孔雀破壳出雏时,为了防止绒毛与蛋膜粘连,造成胶毛和出雏困难,相对湿度可提高到65~75度。
充分的湿度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使蛋壳的碳酸氢钙,蛋壳变脆,有利于出雏。
孵化过程中,孵化的湿度不能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时,往水盘内加45~50℃水,宝内地面多洒水,湿度过大时,要减少水盘或少添水,地面也要少洒水,并加强室内通风。
孵化室与出雏室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
通风换气通风换气的目的是使孵化环境空气清新,排出二氧化碳,保证有足够的氧气供给胚胎生一民发育,氧气对胚胎的发育是非常必要的。
胚胎对氧气的需要量是前期少、后期多,冬季少,夏季多,孵化前8天,每天换气2次,每次3小时,8天后在不影响湿度、湿度的的情况下,宜经常换气,尤其当机内有破壳出雏的情况下,更应持续换气。
翻蛋入孵后头7天,每隔半小时到1小时翻蛋1次,第2周1^-2小时翻蛋上次,以后每3小时翻1次蛋,翻转角度为90度。
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以防止胚胎粘壳。
家禽孵化技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掌握家禽孵化技术,了解家禽孵化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翻蛋等,以及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1. 家禽种蛋若干2. 孵化器一台3. 温度计、湿度计4. 翻蛋设备5. 记录本和笔实验方法:1. 准备阶段:选择健康、无裂纹的种蛋,进行消毒处理后放入孵化器。
2. 温度控制:根据家禽种类设定适宜的孵化温度,通常在37.5°C至38.5°C之间。
3. 湿度控制:孵化初期湿度控制在55%-60%,后期逐渐增加至70%左右。
4. 翻蛋操作:为保证蛋内胚胎发育均匀,每天至少翻蛋3-4次。
5. 通风换气:确保孵化器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氧化碳积聚。
6.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蛋的孵化情况,记录温度、湿度、翻蛋次数等数据。
实验结果:1. 孵化率:记录孵化出的家禽数量与放入孵化器的种蛋数量的比例。
2. 孵化质量:观察孵化出的家禽健康状况,评估孵化质量。
3. 数据分析: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的关键因素。
实验讨论:1. 温度对孵化率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导致孵化失败。
2. 湿度对孵化质量的影响:适宜的湿度有助于胚胎的呼吸和发育,不适宜的湿度可能导致胚胎脱水或窒息。
3. 翻蛋的重要性:翻蛋可以防止胚胎粘连蛋壳,促进其正常发育。
4. 通风换气的必要性:良好的通风有助于维持适宜的孵化环境,避免胚胎因缺氧而死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家禽孵化过程中温度、湿度、翻蛋和通风等关键因素对孵化率和孵化质量的影响。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有效提高家禽孵化的成功率和质量。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记录对于分析问题和改进孵化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1. 根据家禽种类调整孵化器的设置,以适应不同家禽的孵化需求。
2. 加强孵化器的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定期对孵化技术进行评估和优化,以提高孵化效率。
蓝孔雀人工繁育技术蓝孔雀人工繁育技术蓝孔雀Pavo cristatus 属鸟纲鸡形目雉科,它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鸟类之一,它的全身都是宝,其肉可食用,是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保健和野味珍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很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孔雀主要有 3 种: 蓝孔雀、绿孔雀、白孔雀。
蓝孔雀属非保护动物,可以驯养食用; 绿孔雀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不可买卖及捕杀和私自饲养; 白孔雀是蓝孔雀的变异品种。
蓝孔雀雄鸟头上具冠羽,头顶、胸、颈部为蓝色,眼睛的上下方有白色的斑纹,翅膀上的覆羽为黑褐色。
雌鸟头上具冠羽,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褐色,颈下部、上背和上胸部为绿色,其余部分为土褐色。
主要多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及灌木和落叶林地区的水域附近[吉山花瑶]。
喜在树上栖息并在地面上筑巢,主要以种子、昆虫等为食。
野生蓝孔雀主要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伊朗、等国家。
由于蓝孔雀面临着繁殖率不高、性成熟较晚、孵化期较长、育雏成活率低、中后期易病、死亡率高等特点,从而导致蓝孔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2012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 3. 1—低危 (LC) 野生动物,本研究对中心多年来积累的人工繁育蓝孔雀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并重点对蓝孔雀各个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方、不同时期的饲养管理、不同周龄饲养密度、孵化温湿度及孵化时间、育雏室温湿度控制、主要疾病防治、免疫计划时间表等关键性技术做了详细介绍,目的是探讨其人工繁育关键性技术,为人工繁育蓝孔雀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和理论指导。
因此,掌握蓝孔雀人工养殖技术对该物种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及养殖产业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养殖场建设1. 1 场址选择场址应建在地势较高、平坦、排水良好和向阳背风、无污染的地点。
场地笼舍建筑物宜长轴沿等高线布置。
1. 2 建设布局养殖场分区应按功能依次划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和隔离区。
生活区应有职工生活用房、食堂等; 管理区应有管理人员办公室、技术人员业务和职工生活用房; 生产区应布置种蛋室、孵化室、育雏室、育成鸟笼舍、种鸟笼舍,并独立划分成生产小区; 辅助生产区应布置供水、供电、供热、设备维修、饲料贮存等设备设施; 隔离区应配有兽医室、隔离室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设施,其应处于场地地势最低处,与生产区的间隔应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孔雀孵化技术注意事项,附孵化温度和湿度1、孵化前先把孔雀蛋进行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3分钟,装入蛋盒待晾干后放入孵化机。
2、每天要晾蛋1次,晾蛋时间为20分钟,当孔雀蛋的温度降低到35°C时要继续孵化。
3、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孔雀的蛋壳上有一层较厚的膜,而且蛋壳紧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都要喷1次水。
一、孔雀孵化技术注意事项温馨提示:绿孔雀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1、孵化前一定要先把孔雀蛋进行消毒,可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将其浸泡3分钟,然后再装入蛋盒等晾干后放入孵化机里面。
孵化机的温度要保持在37.2-37.8°C左右,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75%左右,这样可以保证通风换气良好。
每隔2个小时要翻蛋1次,有助于胚胎正常发育。
2、每天要晾蛋1次,晾蛋时间为20分钟左右,当蛋的温度降低到35°C时就可以继续孵化。
要为种蛋进行照蛋,第1次照蛋为6-8天,主要检查种蛋受精情况。
正常蛋能看到黑色眼点,蛋内颜色发红并带有血丝,无精蛋没有任何变化,蛋黄完整,蛋清透明,这种蛋要及时取出。
3、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孔雀的蛋壳上有一层较厚的膜,蛋壳非常紧硬,所以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都要喷1次水,水温在35°C左右即可。
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会由紧硬变松脆,有利于雏鸟破壳而出。
二、孔雀孵化温度和湿度1、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左右,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保持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温度。
入孵前要将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达36-38°C左右,1-8天温度达38-38.8°C 左右,9-15天温度达38-38.5°C左右,16-21天温度达37.8-38.2°C左右,22-26天(即出壳)温度达38.5-39°C左右。
蓝孔雀养殖技术及管理技巧有哪些?近年来,我国的孔雀养殖业初露锋芒,产销市场异常火爆。
可是孔雀养殖为什么就这么火爆呢,其实不难分析,其原因就是作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是高档的美味佳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食禽类。
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而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
孔雀是人们普遍喜爱的观赏动物,十年前,经济发达地区的精明人士,采用规模养殖孔雀,销往宾馆、饭店,推出“孔雀宴”,深受广大食客的欢迎、赞赏。
加上孔雀是人们普遍喜欢的吉祥鸟。
养殖蓝孔雀要注意哪些管理技术要点孔雀胆小怕惊吓,要求环境安静,场地清洁干燥,任何嘈杂和突发高频声音均会引起雀群受惊骚动乱窜,并发出受惊的叫声;如产蛋期间受惊,立即引起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
饲养孔雀的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干爽,环境安静的地方。
栏舍结构主要考虑要有良好的光照,栏舍干燥和有充裕的活动场地等。
平均每只种雀要有约8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其中1/3遮阳遮雨,2/3露天作运动场,离地2.5米高处覆盖鱼网,栏舍周围用铁网或密集的竹条作围栏,靠近地面1米高以下最好使用铁网,栏舍的框架可用角铁、水管等,在运动场离地1.3米左右高一横梁栖架(铁或竹)作孔雀栖息用。
为保持栏舍干燥和提供孔雀砂浴条件,运动声要铺上3-5厘米的粗砂层。
也可在运动场外种植果树遮阳。
?孔雀体形大,新陈代谢旺盛,羽毛丰满,色彩缤纷艳丽,雄雀的舵羽长达1.1米,主翼羽长达35厘米,宽6厘米。
孔雀杂食粗饲,广泛采食豆类的子实,禽蛋、虫类等,产蛋期间,可以种蛋鸡料为主,辅以小麦、玉米、高粱、豌豆、绿豆、竹豆等,并补饲少量黄粉虫、鸭蛋(煮熟)等的动物性饲料。
同时,栏舍内要经常保持干燥、清洁,要有充足的饮水和保健砂。
另外,每天要给予少量切碎的青料,如韭菜、象草等。
成年雄雀约4.5-5.5千克,雌雀4-4.5千克,平均每天食量在250克左右,日粮粗蛋白质约18%-20%左右,每千克饲料的能量在11.51-12.36兆焦。
孔雀蛋人工怎么孵?
你有孔雀蛋吗?
是否卖呢想养了玩我提供一个方法吧
孔雀是著名的观赏禽类,有百鸟之王的美誉.人工养过的孔誉失去自身孵化能力,卵少时可利用不动,所以必须每天人工两次翻卵,孵化期28天,大批量蛋则宜采用机器孵化.
1、种卵选择及孵前处理.应选择大小适中,卵形正常,表面无皱纹、裂痕和污点的优质卵,种卵保存在温度为5--18℃、相对湿度为70%--80%的通风处,保存期不超过7天,待备足一定数量后准备孵化.孵化前须用重量和体积比为1:2的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即10克高锰酸钾加入20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处理,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同时还要对孵化机进行熏蒸消毒,在正常孵化条件下熏蒸30分钟后,打开通风孔排出气味,然后准备入孵.
2、孵化条件.孔誉的孵化温度是37--37.5℃,前期为37.5℃,后期为37℃,出雏温度为37℃.相对湿度,前期可控制在63%--70%,后期出雏前后提高到70%--75%.
3、孵化期管理.除严格控制好温度、湿度外,须注意通风换气,前期通风孔略小,后期扩大至全开.此外每隔2小时翻一次蛋,角度为90度,每天定时晾孵一次,每次在20分钟左右.在整个孵化期前须定期照卵2--3次,第一次在入孵9天时进行,检出无精卵及死胚;第二次照卵在入孵15天,第三次在入孵24天,也可将后两次集中在一次即在第21天进行,目的是剔除死胚.一般在24天后将卵移入机底的出雏盘内,即落盘.
孔雀的孵化期为26--30天,机器孵化多在27--28天出雏.出壳的孔雀待羽毛全干后方可移入育雏室内培育雏雀.孔雀孵壳较厚,对于孵化期满,雏雀已啄壳但无力出壳时要给予人工'助产',即小心剥开卵壳的裂纹,最好让雏雀自行爬出。
蓝孔雀种蛋孵化技术作者:张仲安来源:《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8年第03期蓝孔雀俗称凤凰,又称百鸟之王,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
药圣李时珍对孔雀的评价甚高,从《本草纲目》记载:“孔雀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
”发展孔雀养殖,搞好孵化是关键。
现将青神县翠微食品公司、珍禽研究室采用仿生孵禽温箱孵化蓝孔雀种蛋的有关技术简介如下:一、蓝孔雀种蛋的结构特点:蛋重90点、椭圆形、呈淡褐色、蛋壳厚、光滑而坚硬、不易破碎、气孔封得严、相对表面积较小,直接影响了气体交换、水分蒸发、热量传导和啄壳出雏。
因此,常规的孵化条件使胚雏不易破壳。
二、种蛋的保存和放置:种蛋保存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关系密切。
在环境温度低于18℃以下保存时间在5天内、孵化率较高;反之,孵化率则低。
保存期间种蛋水平放置,每天翻蛋一次,有助于胚胎正常发育,从而提高孔雀种蛋的孵化率。
三、种蛋消毒:入孵前用37℃ 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扮出粘去浮水,用红外线灯烤干或晒干即可入孵。
四、温度和湿度的控制:1、温度:由于孔雀种蛋的壳上膜、蛋壳、气孔和内外壳膜等特殊结构,孵化初期种蛋受热慢,其含脂率相对较高,加上中后期产生大量的生理热,使散热发生困难,所以在孵化过程中,施温的原则是:入孵前种蛋预温36~37℃,预热6~8小时,其中:前期高、中期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温度分别是1~7天38~39℃,8~19天38~38.8℃,20~25天37.8~38.5 ℃,26~28天38~38.8℃。
2、湿度;孵化期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出雏时提高到70%~75%。
控制湿度的原则是:两头高、中间平,前期湿度高,可使种蛋受热良好、均匀;中期平,有利于胚胎的新陈代谢;到了后期和出雏阶段,提高湿度的目的是为了消散过多的生理热,使蛋壳结构疏松,以便啄壳出雏。
然而,当湿度超过75%而又通风不良时,胚胎因气体交换差会引起酸中毒,导致胚胎窒息死亡,这点最值得注意。
1、调节温箱上蛋:温箱在加满开水预温的同时,将消毒种蛋在蛋盘码好后把箱温稳定在39℃。
兰孔雀种蛋的人工孵化技术
王宗焕
【期刊名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年(卷),期】1998(000)018
【摘要】兰孔雀是目前国内主要饲养的孔雀品种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
孔雀经训化后已基本丧失了自然孵化能力,各地养殖场一般都采用机器人工孵化,其要点如下:1.种蛋标准,保存时间要求一周以内,大小6.5×7.5——4.0×5.5cm,蛋壳整洁。
2.消毒,按禽蛋常规消毒。
3.孵化条件,温度是37.0—37.2℃。
湿度60%—75%,每2小时翻蛋一次,角度90°,孵化后期可根据机内上卵数、季节、孵化室温度,胚胎发育情况每天凉蛋10—20分钟,并注意机内通风换气。
4.照蛋时间及“蛋相”第一次在入孵后7天进行,受精卵内胚胎运动明显,形状二头粗中间细,稍弯曲(双珠)。
第二次在入孵
【总页数】1页(P8-8)
【作者】王宗焕
【作者单位】副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65.3
【相关文献】
1.孔雀种蛋人工孵化试验 [J], 王浓章;何云;李玉兰;欧爱明;欧建林
2.孔雀种蛋人工孵化 [J], 王浓章;何云
3.大雁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研究 [J], 冉桂霞;鲁英;李双;郭艳芹;沈晓海;孙学奇
4.蓝孔雀种蛋的管理与人工孵化 [J], 孙红瑜;黄海娇;翟学超
5.论述番鸭种蛋人工孵化关键技术 [J], 吴俊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蓝孔雀的人工养殖技术蓝孔雀别名印度孔雀。
鸡形目、雉科、孔雀属。
蓝孔雀主要产于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兰卡,是印度的国鸟。
孔雀可能是人类饲养的最早的观赏鸟类,它们是留鸟。
今天世界各地均有孔雀被饲养。
雄性蓝孔雀的总长度可达约两米,重四至六千克。
头上具冠羽,眼睛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条白色的斑纹。
头顶、颈部和胸部为蓝色。
翅膀上的覆羽为黑褐色,飞羽黄褐色。
腹部深绿色或黑色。
尾羽约152厘米长,可以竖起来像一把扇子一样“开屏”。
尾羽上反光的蓝色的“眼睛”可以用来吓天敌。
雌性蓝孔雀比较小,很不显眼,其身长仅约一米,重2.7至4千克。
头上具冠羽。
头顶、颈的上部为栗褐色,羽缘带有绿色。
眼眉、脸部和喉部为白色。
颈下部、上背和上胸部为绿色。
上体其余部分为土褐色。
翅膀具白色的边缘。
下胸部暗褐色。
腹部暗黄色。
虹膜褐色。
腿、脚角褐色。
蓝孔雀是一种极其名贵的观赏、食用和药用动物。
蓝孔雀还是野味浓郁的肉用珍禽,产肉多,全净膛屠宰率达80%。
蓝孔雀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8%,脂肪约为1%,富含十几种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
食孔雀肉辟恶,能解大毒、百毒、药毒,服食孔雀肉后服药必不效,为其解毒也。
人工养殖蓝孔雀不单扩大了观赏动物资源,也给高级工艺品、生物制品提供了原料。
蓝孔雀的羽毛也深受欢迎,畅销海内外。
由于住房条件的不断改善,许多人已将蓝孔雀列为庭院玩赏鸟饲养。
孔雀到谁家,谁家就吉祥。
【蓝孔雀的人工养殖技术】蓝孔雀的繁殖和培育成本较低,经济效益较好,发展蓝孔雀养殖是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带来财富的新兴产业。
蓝孔雀的饲养笼由内室和室外活动场地两部分组成。
内室坐北朝南,长、宽、高均为3米,室内需设约1米高的栖架。
室外活动场地,长、宽、高分别为5米、4米、3.5米。
饲养场舍应选择在安静、向阳、干燥背风处;运动场宜大不宜小,场内应有树木或设置栖架及遮荫物。
人工饲养时以1雄3~5雌一组为好,不宜组成多雄多雌的大群。
因为两只雄鸟在一起争斗非常凶,不能正常配种,影响授精,给管理和繁殖带来麻烦。
蓝孔雀种蛋人工孵化技术研究摘要:在现阶段的蓝孔雀人工养殖产业实践过程中,对于孔雀种蛋实施人工孵化的繁育技术手段正在得到普及运用。
蓝孔雀的物种本身具有明显季节繁殖性,相对较弱的天然繁育能力,因此必须要正确借助于种蛋孵化的人工干预处理措施来促进孔雀繁殖率提升。
本文探讨了对于蓝孔雀种蛋全面实施人工孵化处理的基本技术操作要点,结合蓝孔雀的种蛋特性来实现完善与改进。
关键词:蓝孔雀种蛋;人工孵化;技术实现要点蓝孔雀的种蛋具有孵化孔雀雏鸟重要作用功能,因此孔雀饲养技术人员必须要确保蓝孔雀的种蛋得到成功孵化。
在目前的现状下,孔雀种蛋的人工孵化处理技术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养殖技术人员在正确操作与使用专门人工孵化设备仪器的基础上,能避免母孔雀抱窝,促使种孔雀多产蛋,提高经济效益。
由此能够判断得出,正确进行孔雀种蛋的孵化处理操作具有不可忽视的养殖工作实践意义。
一、蓝孔雀种蛋的形态结构特征对于蓝孔雀的种蛋而言,种蛋的外观形态主要表现为浅褐色的椭圆形蛋壳,每个蓝孔雀的种蛋能够达到90~110克的重量[1]。
蓝孔雀的种蛋外壳硬度较高,并且存在较为严密的气孔密封特征。
由于受到以上的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就会增加孔雀雏鸟自主完成种蛋破壳操作过程的难度。
蓝孔雀的种蛋包含较多的脂肪与蛋黄物质,在孵化种蛋胚胎的环节中,种蛋热量将会表现为持续性的散发现象。
由此可见,孵化孔雀种蛋的必要保证氧气供给。
后期凉蛋配合喷水,防止烧蛋和促使蛋壳脆化利于出壳。
在现阶段的蓝孔雀人工养殖繁育实践中,人工孵化孔雀种蛋的操作技术手段已经达到了较为完善程度。
孔雀养殖技术人员通过全自动孵化机来孵化孔雀种蛋,应当能够明显降低孔雀雏鸟的死亡风险性,有效确保了经过孵化处理后的蓝孔雀雏鸟达到健康的发育生长程度标准。
通过实施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人工孵化的专业技术手段具有促进蓝孔雀繁育率提升的显著实践效果,因此值得被普及运用于当前时期阶段的蓝孔雀养殖实践领域[2]。
二、蓝孔雀种蛋的筛选以及保存实施要点(一)种蛋筛选养殖技术人员在全面筛选孔雀的种蛋过程中,确保种蛋父母代孔雀健康无疫和近亲繁殖,具备完整蛋壳外观结构的种蛋。
蓝孔雀孵化技术要点有哪些?近年来,我国的蓝孔雀养殖业初露锋芒,产销市场异常火爆。
可是蓝孔雀养殖为什么就这么火爆呢,其实不难分析,其原因就是作为百鸟之王的孔雀,具有野味浓、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等特点,是高档的美味佳肴,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肉食禽类。
在养殖方面因其投资少、见效快,获利高而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养殖品种之一。
那么蓝孔雀孵化技术要点有哪些?1.选蛋:孔雀蛋重在120克左右,种蛋存放一般不要超过2周,蛋型正常,大小适中,蛋壳厚薄均匀,颜色协调一致,色泽鲜艳,时间越短,孵化率越高。
2.消毒:入孵前种蛋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法,即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5克,福尔马林30毫升,在25~30℃的温度下熏蒸20分钟,可杀死种蛋表皮上的病毒,消毒一般在消毒柜内进行。
3.温度:孔雀孵化期为26~27天,温度是孵化的首要条件,孵化温度要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采取前期高,中间平,后期略低,出雏期稍高的方法,温度分别为:入孵前种蛋预热6~8小时蛋温36~38℃,1~8天38.5~38.8℃,9~15天38~38.5℃,16~21天37.8~38.2℃,22~26天(即出壳)37.5~38℃。
4.湿度:湿度在整个孵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湿度过低则会引起胚胎粘壳,出雏困难;湿度过高易造成雏鸟蛋黄吸收不良,体质差,易死亡。
适宜的湿度应掌握在两头高中间低的原则,即前期相对湿度为60%~65%,中期为55%~60%,后期65%~70%。
5.翻蛋:为使种蛋受热均匀,使胚胎发育正常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翻蛋,从入孵的第二天起,一般2~4小时翻一次,翻蛋的角度为90度。
第22天停止翻蛋。
6.晾蛋:在孵化中后期蛋温达38.8℃时为防止内烧应晾蛋,一般孵化18天时每天晾1次。
22~26天每天晾2次,晾蛋的时间长短不等,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喷水:喷水是提高出雏率的关键措施之一,喷水能使蛋壳松脆,孔雀的蛋壳上膜厚,蛋壳坚硬,为此在孵化22~26天时每天喷水一次,水温35℃左右,待干后继续孵化,在反复晾蛋喷水的作用下,蛋壳由坚硬变松脆,有利雏鸟破壳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