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实施办法.doc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东南大学文件校发〔2017〕72号关于印发《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为全面落实东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三五”高端师资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为校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决定设立并实施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已经学校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宣传,并遵照执行。
东南大学2017年3月13日(主动公开)—1—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东南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根据东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三五”高端师资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为校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特设立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以下简称“支持计划”)第二条“支持计划”着眼于培养和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或青年学术骨干,为学校选拔“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人才计划扩大师资储备。
通过A、B、C三个层次的支持体系,坚持培育成果与培养人才相统一。
通过“A层次”的支持,培育标志性成果,培养高层次青年才俊;通过“B层次”的支持,培育高水平成果,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C层次”的支持,培育创新性成果,培养青年后备人才。
第三条“支持计划”实行聘期制,学校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在相关学科领域遴选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支持。
入选者冠以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称号。
第四条“支持计划”是东南大学设立的专项基金,由学校财政专款拨付。
入选者在聘期内享受相应层次的待遇或经费资助。
—2—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五条“支持计划”入选对象应分别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A层次)1.具有博士学位,在申报当年度的1月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东南大学文件校发〔2014〕226号关于印发《东南大学教授(研究员)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等5个文件的通知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根据国家和教育部有关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的要求,推进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对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进行了部分修订。
修订后的《东南大学教授(研究员)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等5个文件已经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宣传,并遵照执行。
修订后的《东南大学教授(研究员)职务评聘基本条件—1—(试行)》等5个文件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
作为过渡,学校原相关文件2015年同时执行,2016年1月1日起自行废止。
附件:1.《东南大学教授(研究员)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2.《东南大学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3.《东南大学建筑学科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4.《东南大学实验技术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5.《东南大学卫生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东南大学2014年9月29日(主动公开)—2—附件1东南大学教授(研究员)职务评聘基本条件(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规范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根据国家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本条件适用于本校在职在岗的教师和科学研究人员。
第二章申报条件第三条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要求申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宪法和各项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完成规定的任务,年度综合考核在合格以上。
第四条学历、资历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体育、外语学科教学骨干,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放宽到硕士学位),1959年以前出生的申报人员可放宽到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担任副教授(副研究员)职务并履行其职责5年以上。
第五条外语要求—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从事外语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
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活动科研资助计划实施办法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促进新一代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根据东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的要求,特设立“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简称“资助计划”)。
第二条“资助计划”是东南大学设立的专项基金,学校财政专款拨付。
第三条“资助计划”的评审、管理工作遵循严格、认真、客观、公正的原则,由院系申报、专家评审、学校审定。
第四条“资助计划”每年评审一次,每次资助人数为10~20名,发给资助专项研究经费和个人津贴补助。
第五条资助人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在东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师系列高级职务教师;2、在申报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3、热爱东南大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4、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同行公认的显著成绩;5、有发展潜力,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有创新性构想。
第二章申报程序第六条院、系、所在公开选拔的基础上推荐候选人,填写《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申报表》,并按规定要求提交有关材料。
第七条候选人所在院、系、所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就内容的真实性、工作设想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保证等签署审核意见,按申报限额报学校人事处。
第三章审批程序第八条学校人事处会同教学、科研等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第九条学校聘请同行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提出资助人选方案。
第十条学校审定批准资助人选,发文公布。
第四章经费资助和津贴补助第十一条“资助计划”资助每位入选者工科、理科和医科类科研经费每年5万,文科、管理学科类科研经费每年2万,用于支持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年度考核合格者,最长可连续资助3年。
第十二条对入选人员在年度考核基础上给予津贴补助,凡考核合格人员当年年底一次性发放每人1万元的津贴补助(税前款额,须依法纳税),所有入选的优秀青年教师最多享受3年,不滚动。
最新版东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最新版东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我校科研经费是指学校为开展科研活动所取得的各类经费,包括科研经费拨款(即纵向科研)和科研事业收入(即横向科研)。
科研经费拨款(即纵向科研)是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各级财政拨款。
科研事业收入(即横向科研)是学校开展科研活动取得的各种非财政拨款和收入,包括联合研究、委托开发、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取得的收入。
第三条学校各院系、各单位所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东南大学科研收入,都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集中核算,专款专用。
东南大学的科研收入不得作为经营收入转入企业。
第二章职责与权限第五条学校分管财务、科研工作的校级领导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负责。
第八条审计处负责科研经费财务收支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九条各院系分管科研工作负责人负责领导和督促本院系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督促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合同和项目预算顺利开展各项科研工作。
第十条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按规定使用经费,接受上级财政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国家审计机关和资助单位的检查与监督,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第三章预算和决算管理第十一条项目负责人在财务处、科技处的指导下,按有关规定编制项目经费预算。
严禁编制虚假预算套取科研经费。
第十三条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决算的编报要求和规定,严格按照财务处提供的科研项目财务明细账目,如实编报项目经费决算,并对项目决算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财务处应予指导和审查。
项目决算经科技处、财务处和审计处审核签署意见后,根据要求报送并存档。
第四章收入管理和分配政策第十四条财务处根据科技处科研拨款通知和科研合同按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科研经费收入。
科研经费到款后收款票据的开具,按《东南大学科研经费使用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须预开票据的,也按以上文件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横向科研经费按国家税法规定开具税务发票;纵向科研经费凭银行结算凭证入帐,其中收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资金,凭《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或《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及相关银行结算凭证入账。
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 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课题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填表日期项目类别:(在相应空格上打“√”)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2011年8月制填表说明1.填写本表前,请先查阅《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2.本表所列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地逐项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
对于填写内容含糊不清、不合要求、手续不全及字迹潦草者,不予受理。
3.封面总编号由东南大学“资助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编写。
4.授课情况栏中课程性质只填重点课程、主干课程、本科生课程、研究生课程中的一项,填重点课程或主干课程的,需附证明材料。
重点课程指列入本校重点建设计划的课程,主干课程(或称核心课程)指在专业教学中,对人才培养起到主要作用的课程;本人角色是指课程负责人或主讲。
5.近三年起算日期为申报当年之前三年的1月1日。
如当年为2012年,则起算时间为2010年1月1日。
本表中所有“近三年”均按此解释。
6.教学手段是指多媒体课件、幻灯、投影、挂图、教具等,使用情况是指是否经常使用及熟练程度。
7.七、八栏申请人不填。
8.本表各栏(简表除外)不够填写时,可自行加页。
9.上报的申报表一式十份(含一份原件),按通知要求如期报东南大学“资助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过期不予受理。
一、个人信息简表二、教学工作情况1、近三年主要教学经历及目前承担的教学任务2、近三年承担教学改革项目情况3、近三年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应用情况及效果4、近三年在教学方面主要的论文、著作及教材(文章附首页、著作和教材附封面复印件)5、近三年在教学方面获奖及推广应用情况(附证书复印件)三、科研工作情况1、近三年科研经历及目前承担的科研任务(附负责项目的批文)2、近三年获科技奖励情况(限填国际学术性奖励、国家或省部级以及相当的奖励,说明本人在获奖中的名次,并在附奖励证书复印件)3、近三年主要科研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推广和社会经济效益情况(需附证明复印件)4、近三年科研论文、著作目录(文章附封面和首页、著作附封面复印件,及论文检索收录证明详单)四、申报项目情况五、基层组织审核意见六、院系学术委员会审核意见七、综合评审组意见八、资助计划领导小组审定意见。
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总则第一条为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激励拔尖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学校决定实施“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
第二条本计划旨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35岁以下优秀青年教师,学校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促使其立足实际,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找出差距,潜心学习并开展研究,逐步实现预定目标。
二、选拔条件第三条本计划资助的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热爱本职工作,身心健康,事业心强、业绩突出。
2.具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在相关领域取得下列成绩之一:(1)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师,以第1或第2作者(导师为第1作者)已发表本学科领域学术论文至少被SCI检索5篇,或单篇文章影响因子大于3;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教师,以第1或第2作者(导师为第1作者)已发表本学科领域权威刊物学术论文至少5篇;(2)以前2名身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63”、“973”等国家级项目;(3)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奖励前3名,或获得我校“青年教师科教创新奖”,或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
3.到申报当年1月1日,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
三、申报与评审第四条本计划每两年选拔、评审一次,每次资助10〜15人,资助周期为5年。
实行限额申报,原则上各学院可推荐2人。
有国家重点学科、校级以上优秀创新团队的学院,名额可适当增加。
第五条本计划按照个人申请、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程序组织实施。
评审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
第六条凡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经个人申请或教研室、系推荐,填写并向所在学院提交《XX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支持计划”推荐表》(见附件2),经本单位学术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报校人事处。
第七条学校组织7〜9位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建议名单。
第八条对建议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
第九条校长办公会议对公示后的建议名单进行审批。
高校教师科研资助方案一、引言高校科研的发展对于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而科研资助方案作为高校科研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二、背景高校教师科研资助方案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为高校教师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来开展科学研究的政策措施。
它是高校推动科研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重要性1.促进高校教师科研意识。
科研资助方案为教师提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可以让教师更有动力和热情去进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2.提高高校科研水平。
科研资助方案通过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搭建科学研究平台,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材料,有助于提高科研水平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
3.培养高层次人才。
科研资助方案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提高学术水平,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四、目标科研资助方案的目标是提高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推动高校科研水平的提升。
五、内容1.资金支持。
科研资助方案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满足高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需求。
资金可以用于购买实验设备、开展科研项目、参加学术会议等。
2.资源支持。
科研资助方案还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包括实验室设施、图书馆资源、大型仪器设备等。
这些资源的提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
3.培训与交流。
科研资助方案应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交流机会,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学术水平,增加科研合作的机会。
六、实施方式1.科研资助方案的实施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研项目和基金,教师可以通过申请项目来获取资金和资源支持。
2.高校可以建立科研支持中心或科研管理机构,负责科研资助方案的申请和管理工作。
七、评估与监管对于科研资助方案的有效性和科研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管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学术论文的发表、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等方面进行评估。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校教发〔2018〕2号
关于公布东南大学第57届
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培训成绩的通知
各院、系:
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对首次承担课堂教学任的青年教师进行管理与培养,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于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组织了第57届青年教师首次开课培训活动。
本届活动共有60位青年教师参加,经过指导小组动员、培训、听课考评以及参考学生评教成绩后,评定出优秀3人、考核合格57人。
现将名单及成绩公布如下:
—1—
优秀:3人
傅晓健(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李霞(土木工程学院)吴添舒(公共卫生学院)
合格:57人
黄旭升史宜周妍琳李冰珏李彦斌莫景文庄伟超孙立刘聪王晓佳张波武其松燕锋冯德成管东芝何磊鲁聪缪蜀江孙建李霁付俊杰胡建强卢伟吕思宇方仕雄王辰星杨绍富张宇周跫桦冯攀黄志海张萍章炜张佳崔强曹武何嘉弘彭飞王琦李振阳辉李宁玥韩晓王志梅张久洋赵健封慧曹广亮崔莹卢瞳钱言言沈艳飞王静赵振朱丽娟刘力娟杨鑫
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8年4月25日(主动公开)
—2—。
关于东南大学教学奖励金和专项奖遴选结果的公示各院(系)、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认真做好2011~2012学年教学奖励金评选工作的通知》(校通知〔2012〕57号)精神,学校组织专家对我校2011~2012学年教学奖励金进行了评审,共确定东南大学教学奖励金特等奖4人,一等奖30人,二等奖59人和专项奖两类11项,现予以公示,欢迎监督。
公示时间:2012年9月4日-9月9日晚上24:00截止举报电话:83792331,52090220附件:东南大学2012年教学奖励金获奖名单和专项奖获奖项目二0一二年九月七日附件:东南大学2012年教学奖励金获奖名单和专项奖获奖项目一、个人奖特等奖4人王建国陈良华杨小庆周雨青一等奖30人成玉宁毛玉良葛斌张圣清张在琛韩晓林黄有亮潮小李陈夕松翟玉庆何洁月戴玉蓉赵兴群郭丽萍徐源宏刘新旺郭锋萍朱丽田方云峰李晓智马全红陈峻秦文虎许继峰李川刘培党张晓孙威赵扬朱萍二等奖59人郭菂周颖彭英王金湘段伦博王玉敏宋宇波王蓉范圣刚缪志伟穆保岗赵宁樊兆雯戚隆宁关秀翠程全新丁秀金马红铝张敏珠鲍旭东吕建华汪鹏李剑吕准杨文星白朝晖高广旭张敏何玉梅董斌岳书敬黄允凯周赣杨茂霞王捷刘萍孙爱珍李黎马冬梅韩军生江萍江伟新郭玲香杭文丁建文王宁萍朱小华邓慧华尤承忠金虹陈珑刘冉纪静施吉祥幸研戴挺陈骏叶海涛赵庆二、专项奖1.教学督导组2.各类学科竞赛(1)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教练团队(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教练团队(3)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教练团队(4)全国交通科技大赛教练团队(5)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教练团队(6)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团体赛教练团队(7)全国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教练团队(8)中国机器人大赛教练团队(9)大学生自动化大赛暨自动化创新设计大赛教练团队(10)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教练团队。
**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浙大发人〔2006〕1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支持和培养**大学优秀青年教师,促进新一代学术骨干快速成长,特制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简称“紫金计划”。
第二条紫金计划的资助对象为全校所有尚未获得国家和学校其他资助的青年教师。
学校将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定期研究确定重点资助领域。
紫金计划旨在通过对富有学术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的资助,促进他们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取得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第三条紫金计划每年分两期实施,每年资助不超过50人。
紫金计划分重点资助和一般资助两类,理(实验类)、工、农、医类学科重点资助为20万元、一般资助为10万元,其他学科重点资助为10万元、一般资助为5万元。
每人限获一次资助,资助期为2年。
第二章资助条件第四条资助对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进校不满3年、从事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的教师(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间也可申请);2.具有博士学位,申请当年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3.学术思想活跃,有较好的学术基础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条在同等条件下,紫金计划优先资助新的学科生长点或符合国家目标的原创性研究。
第三章申报程序第六条紫金计划采用限额申报的方式,申报名额在每年的第一、三季度由人事处公布。
第七条申请人由所在学院推荐,填写“**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申请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第八条申请人所在学院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基本条件的保证等签署审核和推荐意见,按分配名额报人事处。
第四章审批程序第九条人事处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提出资助方案。
第十条资助方案经学校人才引进工作领导小组审查批准后实施。
第五章经费管理第十一条资助经费原则上分年度由人事处核拨给资助对象,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985”经费管理办法,由资助对象安排使用。
第十二条资助经费必须用于资助对象本人的研究工作。
第六章组织管理第十三条在资助经费使用完毕后一个月内,资助对象须完成“**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工作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报人事处。
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细则(试行稿)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二O一O年五月目录第一部分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1、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实施细则第二部分科学研究基金2、新进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资助基金实施细则3、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实施细则4、基础科学研究配套基金实施细则5、创新基金实施细则第三部分创新人才培养基金6、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资助基金实施细则7、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实施细则8、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实施细则9、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配套基金实施细则10、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实施细则第一部分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1、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落实《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更好地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国家重大项目竞争前培育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基金涵盖新兴科学研究培育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基金,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引导基金。
第三条理工类重大、重点项目主要指国家重大专项、973、863、支撑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项目。
人文社科类重大、重点项目主要指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重大专项任务、江苏省重大社科项目以及其它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社科委托项目。
第四条理工类重大、重点项目由科技处负责实施,人文社科类重大、重点项目由社科处负责实施。
第二章资助对象第五条新兴科学研究项目应符合国际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我校的技术基础,可以引领我校学科发展、并在国家未来重点支持方向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项目。
第六条重大、重点项目应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设备条件,符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研究内容有可能列入国家各类重大、重点项目的资助范畴或取得重大成果。
人文社科项目还应切合我校人文社科实际,能引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在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科重大、重点基金申报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第七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科研团队作为支撑,具备副高以上职称。
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细则(试行稿)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公室二O一O年五月目录第一部分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1、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实施细则第二部分科学研究基金2、新进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科学研究资助基金实施细则3、部、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实施细则4、基础科学研究配套基金实施细则5、创新基金实施细则第三部分创新人才培养基金6、博士后创新人才培养资助基金实施细则7、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实施细则8、博士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实施细则9、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配套基金实施细则10、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实施细则第一部分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1、重大科学研究引导基金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落实《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更好地发挥基本科研业务费在国家重大项目竞争前培育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基金涵盖新兴科学研究培育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培育基金,重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引导基金。
第三条理工类重大、重点项目主要指国家重大专项、973、863、支撑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项目。
人文社科类重大、重点项目主要指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教育部重大专项任务、江苏省重大社科项目以及其它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社科委托项目。
第四条理工类重大、重点项目由科技处负责实施,人文社科类重大、重点项目由社科处负责实施。
第二章资助对象第五条新兴科学研究项目应符合国际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我校的技术基础,可以引领我校学科发展、并在国家未来重点支持方向具有一定竞争力的项目。
第六条重大、重点项目应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设备条件,符合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研究内容有可能列入国家各类重大、重点项目的资助范畴或取得重大成果。
人文社科项目还应切合我校人文社科实际,能引领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在国家和省部级人文社科重大、重点基金申报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第七条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有科研团队作为支撑,具备副高以上职称。
东南大学文件校发〔2017〕72号关于印发《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各校区,各院、系、所,各处、室、直属单位,各学术业务单位:为全面落实东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三五”高端师资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为校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校决定设立并实施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已经学校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宣传,并遵照执行。
东南大学2017年3月13日(主动公开)—1—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东南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步伐,根据东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十三五”高端师资倍增计划,进一步加大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为校内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特设立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以下简称“支持计划”)第二条“支持计划”着眼于培养和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或青年学术骨干,为学校选拔“青年长江”“青年拔尖人才”“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水平人才计划扩大师资储备。
通过A、B、C三个层次的支持体系,坚持培育成果与培养人才相统一。
通过“A层次”的支持,培育标志性成果,培养高层次青年才俊;通过“B层次”的支持,培育高水平成果,培养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通过“C层次”的支持,培育创新性成果,培养青年后备人才。
第三条“支持计划”实行聘期制,学校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在相关学科领域遴选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支持。
入选者冠以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称号。
第四条“支持计划”是东南大学设立的专项基金,由学校财政专款拨付。
入选者在聘期内享受相应层次的待遇或经费资助。
—2—第二章基本条件第五条“支持计划”入选对象应分别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A层次)1.具有博士学位,在申报当年度的1月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选拔和培养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促进新一代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原国家教委于1987年设立了“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并于1989年颁发了《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试行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这项工作,现将“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更名为“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并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计划的资助范围包括所有学科。
教育部将根据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定期研究确定计划的重点资助领域。
在同等条件下,计划将优先资助在边远地区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教师。
第三条计划每年资助一次,采取项目资助的方式,以面上项目资助为主,适当开展重点资助、联合资助和跟踪资助。
重点资助、面上资助和跟踪资助项目的经费由教育部负责拨付,联合资助项目的经费由教育部和学校的主管部门共同负担。
第二章资助条件第四条资助对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在国内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的教师,主要是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在申请当年1月1日原则上不超过四十周岁,一般应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3、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4、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第五条资助项目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学术意义重大,学术思想新颖,立论充分的基础研究项目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研究项目;3、为承担国家和部门的重大科技任务,需进行可行性研究的特殊项目。
第三章申报程序第六条计划采取限额申报的方式,申报限额一般在每年的第一季度由教育部公布。
第七条申请人由所在学校推荐,填写《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申请书》,并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同时应有两名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同行专家)推荐,填写《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推荐书》。
第八条申请人所在学校对申报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实现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基本条件的保证等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学校主管部门。
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选拔和培养优秀青年教师,促进新一代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成长,根据东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的要求,特设立“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简称“资助计划")。
第二条“资助计划”是东南大学设立的专项基金,学校财政专款拨付。
ﻫ第三条“资助计划”的评审、管理工作遵循严格、认真、客观、公正的原则,由院系申报、专家评审、学校审定。
ﻫ第四条“资助计划”每年评审一次,每次资助人数为10~20名,发给资助专项研究经费和个人津贴补助。
ﻫ第五条资助人选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ﻫ1、在东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具有博士学位和教师系列高级职务教师;
2、在申报当年1月1日,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ﻫ、热爱东南大学,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协作精神;
4ﻫ、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取得同行公认的显著成绩;
5ﻫ、有发展潜力,在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方面有创新性构想。
ﻫ第二章申报程序
ﻫ第六条院、系、所在公开选拔的基础上推荐候选人,填写《东南大
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申报表》,并按规定要求提交有关材料。
ﻫ第七条候选人所在院、系、所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并就内容的真实性、工作设想的可行性和基本条件保证等签署审核意见,按申报限额报学校人事处。
ﻫ 第三章审批程序ﻫ第八条学校人事处会同教学、科研等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ﻫ第九条学校聘请同行专家对推荐人选进行评审,提出资助人选方案。
ﻫ第十条学校审定批准资助人选,发文公布.
ﻫ第四章经费资助和津贴补助
第十一条“资助计划"资助每位入选者工科、理科和医科类科研经费每年5万,文科、管理学科类科研经费每年2万,用于支持教学和科研工作。
经年度考核合格者,最长可连续资助3年。
第十二条
对入选人员在年度考核基础上给予津贴补助,凡考核合格人员当年年底一次性发放每人1万元的津贴补助(税前款额,须依法纳税),所有入选的优秀青年教师最多享受3年,不滚动。
ﻫ第十三条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拨款,由入选者按照预算和有关规定支配使用,任何单位、个人不得克扣或挪用。
ﻫ第十四条“资助计划”的经费管理必须符合学校《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 ﻫ第五章组织管理第十五条人事处负责“资助计划”的实施管理工作。
ﻫ第十六条入选者在资助期间须填写《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年度
进展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院系审核后报学校人事处,由人事处组织专家进行年度考核。
第十七条在“资助计划”资助期结束后,获资助者要填写《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院系和教学、科研等部门审核后报人事处,由人事处组织专家进行资助期满考核.
ﻫ第十八条凡在“资助计划”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论著等,必须标注“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资助"。
ﻫ第十九条各院系应加强对入选者的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大力支持其教学和科研工作。
ﻫ第二十条对一年内出国累计超过九个月的入选者,原则上缓拨下一年度的研究经费,延期参加年度考核。
对由于个人原因延期且已经超过培养期的人员不予发放津贴补助。
第二十一条
“资助计划”入选者在培养期内入选“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东南大学特聘教授"等更高层次人才计划,其津贴补助将不再享受.
第二十二条对考核不合格、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入选者,停拨资助经费,停发津贴补助。
ﻫ第二十三条对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刑律的入选者,取消资助资格,停拨经费,追回个人资助金额及津贴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