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第八章淋巴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2
正常人体解剖学(十四五教材)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部份,由淋巴、淋巴管、淋巴结、淋巴组织、淋巴器官等所组成,包括扁桃体、脾脏、胸腺、骨髓以及聚集的淋巴结。
不单是回收周边组织多余的体液,调控体内环境的平衡,也将组织液送至淋巴组织或器官过滤,依据接触的外来抗原制造对应的抗体,或直接攻击外来抗原,所以也是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处,以确保健康。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o引流组织液,淋巴液,和静脉沟通:血液中的血浆从血管壁较薄的微血管流出,形成组织液,淋巴系统可将部分组织间液中过多的水分与蛋白质送入淋巴管以形成淋巴液,再导流送回血液中。
维持液体的平衡和血液中蛋白质的浓度。
o吸收脂肪:在肠道黏膜的小淋巴管负责吸收消化后的脂肪和脂溶性物质(如一些维生素),成为所谓的乳糜,这些营养经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
o参与免疫应答,辨识入侵的微生物,防御微生物的感染,提供保护的防线:防卫机制淋巴系统负责后天免疫,病原体会溶入在血管外的组织液,所以除了组织液原本有的物质(水和蛋白质)外,组织液还含有病原体。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后会循环至淋巴结,淋巴结内含有的淋巴球会过滤消灭淋巴的病原体,最后流回静脉。
o活化淋巴球以分泌抗体或吞噬抗原。
o记忆攻击过的微生物,使下次抗原入侵时能快速且大量地产生相对应的免疫应答反应。
淋巴循环:身体的组织和微血管之间,靠着静水压以及渗透压的关系,微血管中的血液和组织中的组织液会取得平衡,也就是血液中一部分的血浆会在组织中成为组织液。
组织液进入淋巴管之后就是淋巴,是清澈水状类似血浆的物质。
小的淋巴管密布在大部分组织的细胞之间,逐渐汇集,并且经过一些淋巴结。
身体的所有淋巴液,最后分别汇集到胸管以及右淋巴管。
右上半身的淋巴流向右淋巴管,其余流向胸管。
o淋巴又称淋巴液,约占体重的1-3%,为澄清无色的液体,大多间接来自微血管中的血液。
成分与血浆相似,内含有白血球、淋巴球与少数颗粒性白血球但不含红血球及血小板。
淋巴液可凝固,但比血液更慢其中亦含有酶(酵素)与抗体,但其蛋白质含量皆较血浆低。
人体解剖学教案(17)教学内容第三节淋巴系统第八章内分泌系统教学要求1、掌握淋巴干的名称,胸导管及右淋巴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和收集范围。
2、掌握脾的位置和形态。
3、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全身主要淋巴结的名称、位置及引流。
4、掌握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的位置和形态。
5、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教学步骤:第三节淋巴系统lymphatic system一、概述组成: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各级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散在的淋巴组织构成。
功能:静脉辅助管道、造血功能、滤过功能、免疫功能。
使用淋巴系统概况挂图二、淋巴管道淋巴管道可分为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四级。
(一)毛细淋巴管lymphatic capillary是淋巴管道的起始段,以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内,彼此吻合成网。
管壁非常薄, 仅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
没有基膜和周细胞, 相邻的内皮细胞之间的连接间隙较大,因此毛细淋巴管比毛细血管通透性大,蛋白质、异物和细菌等大分子物质容易进入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管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 由毛细淋巴管汇集而成,在全身各处分布广泛,根据走行位置可分为浅淋巴管和深淋巴管。
(1)浅淋巴管superficial lymphatic vessels 行于皮下浅筋膜内,多与浅静脉伴行。
(2)深淋巴管deep lymphatic vessels行于深筋膜深面,常与深部的血管神经束伴行。
浅深淋巴管之间有丰富的吻合。
淋巴管内含有众多的瓣膜,可防止淋巴逆流。
(三)淋巴干淋巴管在向心回流途中逐渐汇合形成较粗大的淋巴干lymphatic trunk。
全身共有9条淋巴干、它们是左、右颈干jugular trunk,左、右锁骨下干subclavian trunk ,左、右支气管纵隔干bronchomediastinal trunk ,左、右腰干lumbar trunk和单个的肠干intestinal trunk。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学时:56 学分:3.5绪论掌握:人体的组成,人体解剖学基本术语。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科,人体解剖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学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骨的形态和构造,各部骨的名称、数目;椎骨的一般形态及各部椎骨的主要特证,胸骨和肋骨的形态结构;颅的组成、各骨的名称及数目,颅底内面的主要孔裂;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位置、主要形态结构,手骨的组成及其名称;髋骨、股骨、髌骨、胫骨和腓骨的位置、主要形态结构,足骨的组成及其名称。
了解:运动系统的功能,骨的理化特性,骨的发生和生长、骨的可塑性,颅的整体观,新生儿颅的特点,全身的主要骨性标志。
第二节骨连接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辅助结构;关节运动形式。
脊柱的组成、椎骨的连结,脊柱的整体观;胸廓的组成及整体观;骨盆的组成、界线及男、女性骨盆的性差。
颞下颌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其主要运动形式。
了解:骨连结的两种主要方式;足弓的结构及其功能。
第三节肌学掌握: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胸大肌、前锯肌、肋间肌的位置、形态和作用。
膈的位置、形态、作用和其裂孔通过结构。
腹前外侧壁肌的层次和结构;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和作用;臀大肌、梨状肌、髂腰肌、股四头肌、缝匠肌、长收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小腿肌的分群及其作用;小腿三头肌的位置、起止和作用。
了解:肌的形态分类和构造;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和命名。
头颈肌、咬肌;背肌的分部和各层肌的组成;腹肌的分群;腹直肌鞘、腹股沟管、腹股沟三角的位置、组成。
前臂肌的分群及各群肌的作用;手肌的分群及作用。
足肌的分群及作用。
三边孔、四边孔围成及其内容物;股三角的位置、界限及内容物;腘窝的位置、围成和内容;梨状肌上、下孔的通行结构。
《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人体解剖学
二、课程性质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大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教育学,心理学共同构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主要功能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本专业采用系统解剖学的体系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重点阐述神经系统。
三、课程教学目的
旨在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人体解剖学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生理学角度理解其它学科,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采取讲授、谈话、实验、参观、练习等教学方法。
五、课程总学时
本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总教学时数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1、建议学时分配
2、课程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
第八章淋巴系统
[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淋巴系统的组成。
2、掌握主要淋巴器官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功能。
二、教学重点
1、淋巴结的构造特点、分布、功能。
2、脾的功能。
三、教学难点
淋巴结的功能
脾的功能
四、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一)组成
1、淋巴管道
2、淋巴器官
3、淋巴组织
(二)功能:运输全身淋巴液入静脉,是静脉回流的辅助装置
二、幼儿淋巴系统特点:幼儿淋巴系统发育较快,淋巴结防
御和保护功能比较显著,表现在幼儿时期常有淋巴结肿大的现象第二节淋巴管道的构造、分布
一、毛细淋巴管
二、淋巴管
三、淋巴干
四、淋巴导管
(一)胸导管
(二)右淋巴导管
第三节淋巴结和脾
一、淋巴结
(一)淋巴结的结构
(二)淋巴结的功能
(三)淋巴结分布
二、脾——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
(一)脾的形态位置
(二)脾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