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静脉采血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1
(完整版)静脉采血操作规范静脉采血操作规范1. 引言静脉采血是医疗人员经常进行的临床操作之一,正确的静脉采血技术对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规范静脉采血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提高采血效率。
2. 术前准备在进行静脉采血操作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检查采血设备是否完好,如针头、采血管等;- 洗手,并戴上手套和口罩;- 准备所需的消毒液和消毒用品。
3. 采血操作步骤3.1 患者准备- 让患者保持安静,舒适的坐姿或卧姿;- 将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水平位置。
3.2 选择采血部位- 在患者的上臂内侧部位选择适合采血的静脉;- 避免选择有血肿、疤痕或其它异常情况的部位。
3.3 皮肤消毒- 在选择的采血部位上,使用消毒液进行彻底的皮肤消毒;- 保持消毒液在皮肤上的接触时间不少于30秒。
3.4 静脉穿刺- 使用一次性针头,以15°-30°角度穿刺静脉;- 入针后,稍微抽回一些血液,确认已进入静脉;- 固定好针头,松开压力。
3.5 连接采血管- 用另一只手将采血管与针头连接;- 避免在连接过程中造成血液污染。
3.6 采集血液- 使用适当的采血管进行血液采集;- 适应情况灵活调整采血速度。
3.7 采血完成- 采血完成后,迅速将采血管从针头上取下;- 按下采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 确认血液不再渗出后,进行一次简单的包扎。
4. 术后处理术后处理是采血操作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倾向于用带有消毒药水的棉球轻轻揉搓静脉穿刺部位;- 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渗血或肿胀等异常情况;- 教育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5. 安全注意事项- 操作前后要记得洗手,并戴上手套和口罩;- 一次性使用的针头和采血管;- 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异常情况。
6. 总结本文档对静脉采血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希望医疗人员能够按照操作要求进行,确保采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操作人员应注意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保持清洁和安全,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以提高采血效率,并给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静脉采血作为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在医疗实践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范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采血的操作技术规范,以保证采血的顺利进行。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采血前,操作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检查所需采血器材是否齐全,并确保采血针头的包装完好。
其次,准备消毒物品,例如酒精棉球或皮肤消毒剂。
最后,确认采血所需的病患信息和医嘱,避免错误。
2. 洗手与戴手套操作者在进行静脉采血前,务必彻底洗手,使用清洁剂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至少15秒。
之后,将双手拭干,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手套应选用适合的尺码,确保操作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 安全防护静脉采血时,要注意保护自己和病患的安全。
操作者应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血液飞溅或喷溅。
同时,避免将双手或手套接触到采血针头的尖端,以免被刺伤。
4. 选择采血部位进行静脉采血时,应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和医嘱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
常见的采血部位包括腕静脉、前臂静脉和手背静脉。
在选择采血部位时,要注意避开淤青、伤口、静脉炎等异常部位。
5. 术前准备在选定采血部位后,操作者应让病患坐下或平卧。
将一次性褥单或吸水纸垫放在采血部位下方,以免污染衣物或床单。
同时,告知病患采血的具体过程和注意事项,并取得其同意。
6. 静脉扩张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需要通过静脉扩张促进血液流动。
操作者可以用温水浸泡采血部位,或轻轻按摩采血部位,以增加静脉血流速度。
但是,应注意避免过度按摩造成血管损伤。
7. 皮肤消毒为了防止细菌感染,操作者在采血前应对采血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或皮肤消毒剂,在采血部位周围进行适当的消毒,并等待消毒剂挥发完全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8. 固定采血部位当静脉扩张和皮肤消毒完成后,操作者需要找到采血部位的最佳插入点,并用另一只手的拇指牢固固定住该部位,保持皮肤的紧张。
9. 采血操作在固定好采血部位后,操作者拿起事先准备的采血针头,以指南针方向的角度插入静脉,并同时向外翻转手腕。
三甲医院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护理规范【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服务规范】一、工作目标遵医嘱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操作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规范要点1.遵循查对制度,符合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
2.评估患者的病情、静脉情况,准备用物。
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3.告知患者/家属采血的目的及采血前后的注意事项。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采血后指导患者按压穿刺点5~10min,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6.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尽快送检。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护士操作过程规范、准确。
3.采取标本方法正确,标本不发生溶血,抗凝标本无凝血,符合检验要求。
【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准确为患者采集静脉血标本,确保患者安全。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患者1.评估患者病情、静脉及用药情况,有无进食。
2.向患者解释静脉采血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二)用物准备碘伏棉签,止血带,消毒干棉签,采血针、持针器,真空采血试管。
(三)操作要点1.核对床号、姓名、检验项目。
2.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
3.选择合适的静脉,按照无菌技术原则穿刺。
4.抽血过程中注意固定针头,避免针头刺破血管影响采血量。
5.按要求正确处理标本,尽快送检。
三、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2.指导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正确配合。
3.采血后指导患者将手臂伸直按压穿刺点5~10min,勿揉,凝血机制差的患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四、注意事项1.禁止在静脉输液或输血侧采集血标本。
2.用注射器采集血标本时应将血标本先注入抗凝试管,后注入非抗凝试管。
3.血标本注入后轻缓摇动抗凝管,避免溶血。
权威静脉采集血标本规范
【目的】
测定或检查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用物】
治疗盘内盛:2.5%碘酒 75%酒精棉签注射器止血带试管架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做生化检查时,须取清晨空腹血标本
3.不同检查选用不同颜色的真空试管,若使用加有抗凝剂的试管,在抽血后立即轻轻摇匀,防止血液凝固
【操作流程】
仪表端庄
患者准备查对医嘱,告知患者抽血的目的,检查项目,评估患者血管情况
备齐用物真空试管上注明患者姓名、床号、科室
60cm处系止血带,选择合适静脉
抽血
20°角刺入→见回血→抽取所需血量后→放松止血带
3—5分钟
整理床单位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
评价操作方法正确,病人感觉舒适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升级版)静脉抽血技术规范1. 引言为了进一步规范静脉抽血操作流程,提高临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保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静脉抽血操作。
2. 准备工作2.1 环境准备- 保持操作区域干净、整洁、明亮。
- 温度控制在18-22℃。
- 操作前30分钟关闭门窗,避免空气对流。
2.2 设备与物品准备- 一次性无菌手套。
- 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 一次性无菌真空采血管。
- 消毒棉球、棉签。
- 75%酒精、碘伏。
- 创可贴。
- 医疗废物垃圾桶。
2.3 人员准备- 操作者应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熟悉静脉抽血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 操作者穿着整洁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洗手并戴口罩。
3. 操作流程3.1 评估与解释- 向患者解释操作过程、目的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取得患者配合。
- 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首选手背静脉,其次选头皮静脉、足背静脉)。
3.2 准备与消毒- 戴一次性无菌手套。
- 选择合适的采血管,检查是否漏气、破裂。
-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消毒范围大于5cm。
3.3 穿刺与采血- 操作者示指固定静脉,针头与皮肤成15-30°角,快速穿刺。
- 见回血后,缓慢进针至静脉深处。
- 固定针头,抽取所需血液量。
- 采血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出现不适,立即处理。
3.4 拔针与按压- 采血完成后,迅速拔针,顺静脉方向按压穿刺点5-10分钟。
- 必要时用创可贴固定。
3.5 处理与核对- 核对患者信息,确保采血无误。
- 将采血管按照规定顺序放入专用送检,及时送检。
- 清理操作区域,废弃物放入医疗废物垃圾桶。
4.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意愿。
- 观察患者面色、神志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 采血过程中,避免剧烈震荡,防止红细胞破裂。
- 采血后,指导患者正确按压穿刺点,防止出血和血肿。
5. 培训与质控- 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静脉抽血技术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二、准备1、个人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治疗盘、碘伏、棉签、止血带、采血针1-2个、真空采血管,污物杯、输液贴、一次性治疗巾,试管架、手消毒凝胶、锐器盒3、环境准备:洁净,宽敞,光线适宜三、评估要点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
2、是否空腹3、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4、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四、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及试管条形码。
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注意问题、询问患者是否进食3、一看:初步选择采血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二扎: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末端向上,嘱患者握拳三摸:以手指探明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4、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消毒直径范围大于5cm5、再次核对患者检验时间、项目及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6、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
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用胶贴固定蝶翼,采血针另一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7、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8、再次核对标本标签条形码内容、床号姓名,撤去治疗巾。
9、协助取舒适卧位,予相关知识宣教,整理床单位,处理生物垃圾,洗手。
五、注意事项1、核对:患者身份:床号、姓名、电子条形码、腕带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需空腹采血者了解空腹时间、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等3、采集:按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采试管中(血培养—红管—蓝管—绿管—紫管—黑管)4、操作完毕宣教:穿刺部位压迫力度、时间以不出血为宣,禁止局部按摩5、一般在早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或禁食6h以上采集,输入脂肪乳时应等待8h后采集,否则为脂血6、禁止从输液测肢体采血,避免用力挤压或指腹按摩取血7、同时采集多种标本时,根据采血管的要求依次采集8、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9、采集时血液速勿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溶血;血液沿着试管壁流入10、标本避免过度震荡及禁止旋转在高温、低温的环境中以免溶血11、注意不同体位采血,检验的结果不同,如:立位比卧位血浆总量少12%12、及时送检13如遇多项检验者,应捆绑送检. 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图.静脉采血考核标准科室:姓名:。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二、准备1、个人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治疗盘、碘伏、棉签、止血带、采血针1-2个、真空采血管,污物杯、输液贴、一次性治疗巾,试管架、手消毒凝胶、锐器盒3、环境准备:洁净,宽敞,光线适宜三、评估要点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
2、是否空腹。
3、病情、一时状态、合作程度。
4、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四、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及试管条形码。
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注意问题、询问患者是否进食3、一看:初步选择采血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二扎:在穿刺部位上方(近心端)约6cm处扎止血带,末端向上,嘱患者握拳三摸:以手指探明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4、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消毒直径范围大于5cm5、再次核对患者检验时间、项目及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6、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
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用胶贴固定蝶翼,采血针另一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7、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8、再次核对标本标签条形码内容、床号姓名,撤去治疗巾。
9、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予相关知识宣教,整理床单位,处理生物垃圾,洗手。
五、注意事项1、核对:患者身份:床号、姓名、电子条形码、腕带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需空腹采血者了解空腹时间、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等3、采集:按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采试管中(血培养—红管—蓝管—绿管—紫管—黑管)4、操作完毕宣教:穿刺部位压迫力度、时间以不出血为宣,禁止局部按摩5、一般在早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或禁食6h以上采集,输入脂肪乳时应等待8h后采集,否则为脂血6、禁止从输液测肢体采血,避免用力挤压或指腹按摩取血7、同时采集多种标本时,根据采血管的要求依次采集8、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9、采集时血液速勿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溶血;血液沿着试管壁流入10、标本避免过度震荡及禁止旋转在高温、低温的环境中以免溶血11、注意不同体位采血,检验的结果不同,如:立位比卧位血浆总量少12%12、及时送检13如遇多项检验者,应捆绑送检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图。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应用到的技术操作之一,及时、准确采集血标本送检,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采血操作规范。
一、目的1.采全血标本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如肌酐、肌酸、尿素氮、血糖等。
2.采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电解质、肝功能、脂类等。
3.采血培养标本培养血液中的致病菌。
4.采血标本行输血配型。
二、静脉采血常用部位1.四肢浅静脉:上肢常用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及手背静脉;下肢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足背静脉。
2.颈外静脉: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采血。
3.股静脉: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在股神经和股动脉的内侧。
三、护理评估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心理状态、配合程度、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检查项目等。
四、操作方法(一)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仪表大方,语言柔和恰当,态度和蔼可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2%碘酊、75%酒精、无菌棉签、无菌注射器(根据采血量选择规格)或采血针、试管、小垫枕、治疗巾、化验条形码(血培养另加血培养瓶、酒精灯、火柴)、胶布。
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静脉采血的目的、配合要点,操作过程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护士。
4.环境准备:清洁、安静、光线充足。
(二)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正确粘贴化验条形码,检查容器有无裂缝。
采集血培养标本时,要检查培养基是否足够,有无混浊、变质。
2.携用物至病床旁,核对、解释,取得合作。
3.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4.采血:(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在穿刺部位肢体下垫枕,铺巾。
(2)在穿刺处上部约6cm处系止血带。
(3)消毒局部皮肤,嘱病人握拳。
(4)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或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角进针,刺入静脉。
(5)抽血:见回血,固定针头,抽出适量血液按要求注入正确的标本容器;使用注射器采血,应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注入标本容器内。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获取全血样本以进行诊断、监测和治疗。
为了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以下是静脉采血技术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在进行静脉采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a. 洗手消毒:操作者应事先洗手并进行适当的消毒,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b.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或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确保采血标本与患者一致。
c. 获取知情同意:在开始采血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d. 准备采血工具:确保所有所需的采血器具、试管、注射器、棉球、消毒剂等工具无菌、完整,并进行必要的标记。
2. 安全措施在进行静脉采血时,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感染和其他风险的发生:a. 遵循无菌原则:在采血操作中,保持无菌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者应佩戴无菌手套,并避免接触非无菌表面。
b. 采用一次性器具:确保采血过程中所使用的器具(如针头、试管等)为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c. 防止交叉感染:在采血前,应用酒精或其他适当的消毒剂对采血部位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d. 防止血液飞溅:在针头插入患者静脉时,操作者应小心操作,以防止血液飞溅。
同时,患者的手臂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避免发生强烈的血管震荡。
3.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选择适当的静脉采血部位可以提高采血的成功率和患者的舒适度:a. 首选前臂静脉:前臂静脉在解剖结构上较为明显,较容易插针,而且与神经和动脉的风险较低。
b. 避免有问题的部位:避免选择淤血、血管畸形、局部感染或静脉血栓形成等问题部位作为采血点。
c. 确保适当的压力:在采血时,应使用适当的松紧带(约2-3厘米宽)将患者的上臂紧密缠绕,以提高静脉充盈度。
4. 采血操作步骤在开始采血前,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a. 为患者提供适当的体位: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一般为坐位或卧位。
b. 插入针头:用针头插入适当选择的静脉,并通过针头抽取需要的血量。
静脉血液采样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引言:静脉血液采样是临床实验室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准确的采集血液样本是确保实验室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步骤之一。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静脉血液采样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 操作流程:正确的静脉血液采样操作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检查患者身份和医嘱,确认采样需求。
- 步骤二:准备所需材料,包括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针、消毒剂、拭子和标本收集管等。
- 步骤三:选择合适的采样部位,通常选择在手臂上的静脉。
- 步骤四:消毒采血部位,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采血部位,保持无菌环境。
- 步骤五:固定静脉,通过轻轻按压,增加静脉的充盈程度,并找到适当的采血位置。
- 步骤六:采集血液样本,根据医学要求插入静脉采血针并顺利采集血液。
- 步骤七:取下采血针并用消毒剂消毒采血部位,然后进行适当的压迫止血。
- 步骤八:将血液样本转移到标本收集管中,确保样本完整、无污染。
- 步骤九:完成采样后,适当处理废弃物,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
3. 评分标准:为了确保静脉血液采样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可以根据以下标准进行评分:- 分值1:患者身份确认和医嘱核对。
- 分值2:采样材料的准备和使用。
- 分值3:采样部位的选择和消毒。
- 分值4:手法准确、有效且温和,顺利完成采样。
- 分值5:无血液外溢和污染。
- 分值6:采样后的处理和患者护理。
根据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将每一步操作评分相加,得出总评分。
评分越高表示操作越规范、准确。
4.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静脉血液采样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希望能够帮助临床实验室人员进行准确规范的血液采样操作,提高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流程图技术规范:1.前期准备:①检查材料:根据需要准备所需的材料,包括适当的采血针、采血管、消毒剂、止血带、棉球、胶布等。
②了解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和可能的并发症,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准备工作区:①洁净环境:选择洁净、明亮、无污染的工作区,确保良好的照明条件。
②工作台准备:将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摆放整齐,确保易于取用。
3.患者准备:①向患者介绍:向患者解释采血过程,并回答其相关问题,以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②患者位置:确保患者处于舒适的位置,通常是坐姿或卧姿。
③确保患者安全: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确保患者没有显著的肌肉收缩或晕厥的迹象。
4.采血操作:①洗手消毒:进行手部彻底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双手。
②找准静脉:选择适当的静脉,通常是患者上臂部位的腕动脉、尺动脉、肘窝静脉等。
③绑扎止血带:将止血带轻轻绑在选择的静脉以上约5-10厘米处,以增加静脉的充盈度。
④消毒针头:使用消毒剂擦拭采血部位,确保表皮无菌。
⑤采血操作:以30度角或较小角度插入采血针,同时向前推进,直到看到血液返回,将采血管连接到采血针上,缓慢采血。
⑥顺利采血:保持稳定的手握和适当的采血角度,以防止血栓形成或出血过量。
⑦拔除针头:缓慢拔出针头后,立即应用压力止血,并用棉球轻轻按压采血部位。
⑧处理样本:将采集的血液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进行必要的标记和记录。
5.后续处理:①清理工作区:清理工作区,包括丢弃使用过的物品、清洁工作台和彻底清洗双手。
②观察患者状况:观察患者有无不适或并发症,如出血、肿胀或感染等。
③提供舒适:提供必要的舒适和安慰措施,如给予饮料或小食物等。
④处理生物危险废弃物:将使用过的针头、管子等处置于专门设计的生物危险废弃物容器中,符合相关规范。
流程图(以文字形式):1.准备工作区和所需材料。
2.了解患者情况和介绍采血过程。
3.患者就位,选择适当的静脉。
4.洗手消毒和消毒采血部位。
5.绑扎止血带,增加静脉充盈度。
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目的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二、准备1、个人准备: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治疗盘、碘伏、棉签、止血带、采血针1-2个、真空采血管,污物杯、输液贴、一次性治疗巾,试管架、手消毒凝胶、锐器盒3、环境准备:洁净,宽敞,光线适宜三、评估要点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
2、是否空腹3、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4、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四、操作程序1、核对医嘱及试管条形码。
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住院号(呼唤患者、核对床头卡及手腕带),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向患者解释目的和注意问题、询问患者是否进食3、一看:初步选择采血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一次性治疗巾、止血带二扎:在穿刺部位上方约6cm处扎止血带,末端向上,嘱患者握拳三摸:以手指探明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4、以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待干,消毒直径范围大于5cm5、再次核对患者检验时间、项目及标本容器是否一致。
6、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
一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30角自静脉上方或者侧方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滑行入静脉,见回血,再顺静脉进针少许,用胶贴固定蝶翼,采血针另一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7、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8、再次核对标本标签条形码内容、床号姓名,撤去治疗巾。
9、协助取舒适卧位,予相关知识宣教,整理床单位,处理生物垃圾,洗手。
五、注意事项I、核对:患者身份:床号、姓名、电子条形码、腕带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合作程度,需空腹采血者了解空腹时间、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等3、采集:按无菌操作原则穿刺,见回血后按顺序依次插入采试管中(血培养一红管一蓝管一绿管一紫管一黑管)4、操作完毕宣教:穿刺部位压迫力度、时间以不出血为宣,禁止局部按摩5、一般在早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或禁食6h以上采集,输入脂肪乳时应等待8h后采集,否则为脂血6、禁止从输液测肢体采血,避免用力挤压或指腹按摩取血7、同时采集多种标本时,根据采血管的要求依次采集8、尽可能缩短止血带的结扎时间9、采集时血液速勿过快或过慢,以免引起溶血;血液沿着试管壁流入10、标本避免过度震荡及禁止旋转在高温、低温的环境中以免溶血II、注意不同体位采血,检验的结果不同,女口:立位比卧位血浆总量少12%12、及时送检13如遇多项检验者,应捆绑送检静脉采血操作流程图采血针另一端与真空管相连,当采集到需要量时反折针头,换采血管,采血顺序:血培养--不含添加剂的采血管--凝血标本管--其他标本管,即:血培养一红管一蓝管一绿管一紫管一黑管红帽:乙肝五项、血脂、血糖、肝功、肾功、心肌酶、电解质、肿瘤标注物、免疫功能(注:两项以上4毫升)紫帽:血常规、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梅毒、艾滋病抗体(注:至2毫升,必须立即上下颠倒)蓝帽:凝血四项、D---二聚体(注:至2毫升,必须立即上下颠倒)黑帽:血沉(注:至2毫升刻度准确,必须立即上下颠倒)绿帽:血流变(注:5毫升)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上方快速拔出针头,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按压。
(实用版)静脉采血技术规范1. 简介静脉采血是临床检验和血液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采血过程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效率性,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涵盖了从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到采血后的处理全过程,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一套标准化、可操作的静脉采血流程。
2. 采血前的准备2.1 人员准备:采血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和培训,熟悉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2.2 环境准备:采血室应保持清洁、宽敞、明亮,温度控制在20-24℃之间。
2.3 设备准备:采血针、采血管、血压计、消毒棉球、纱布、胶带等。
2.4 试剂准备:采血管内应预先加入适量的抗凝剂,确保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3. 采血操作流程3.1 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采血过程,取得其合作。
患者取坐位,暴露穿刺部位。
3.2 选择静脉:根据患者的手臂状况选择合适的静脉,一般选择手臂内侧的隐静脉。
3.3 消毒:用消毒棉球对选定的静脉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5cm×5cm。
3.4 穿刺:采血人员戴好手套,手持采血针,对准消毒后的静脉进行穿刺。
穿刺成功后,见回血,立即松开止血带。
3.5 采血:采血过程中,轻轻摇动采血管,确保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待采血量足够后,松开采血针,将血液沿管壁流入采血管中。
3.6 拔针:采血完成后,用纱布按压穿刺部位,待不出血后,取下采血针。
3.7 止血:用胶带固定采血管,对穿刺部位进行适当压迫,直至不出血。
3.8 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按照实验室要求进行处理和运输。
4. 采血后的处理4.1 观察患者:采血后,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晕血、过敏等,及时处理。
4.2 清理现场:整理采血器材,确保采血室干净整洁。
4.3 记录:记录采血情况,包括患者信息、采血时间、采血量等。
4.4 废物处理:按照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对采血后的废物进行处理。
5. 注意事项5.1 采血前了解患者病史,避免在患者身体状态不佳时进行采血。
5.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静脉采血操作技术规范、流程图一、静脉采血的目的静脉采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项操作,其主要目的包括:1、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例如检测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等。
2、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治疗过程中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进行健康体检,了解个体的基本健康状况。
二、静脉采血前的准备(一)患者准备1、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2、要求患者采血前空腹 8 12 小时(特殊项目除外),避免进食、饮水、吸烟和剧烈运动。
3、让患者取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卧位。
(二)医务人员准备1、着装整齐,洗手并戴口罩、帽子。
2、熟悉采血的操作流程和相关知识,具备应急处理能力。
(三)物品准备1、治疗盘内放置:碘伏或酒精消毒棉签、采血针、真空采血管(根据检测项目选择不同颜色和类型的采血管)、止血带、垫枕、一次性注射器(必要时)、锐器盒、污物桶等。
2、检查所有物品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三、静脉采血的操作流程1、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通常选择上肢的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
若上肢静脉不明显或采血困难,也可选择手背静脉、手腕部静脉或下肢的大隐静脉等。
2、绑扎止血带在采血部位上方约 6 8 厘米处绑扎止血带,松紧适度,以能阻断静脉血流但不影响动脉血流为宜。
绑扎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 1 分钟。
3、消毒皮肤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消毒范围直径不少于 5 厘米,待消毒液自然干燥。
4、穿刺采血(1)操作者左手拇指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的皮肤,右手持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15 30 度角进针。
(2)见回血后,将采血针另一端插入真空采血管内,血液会自动流入采血管。
(3)根据需要采集多管血液时,应按照血培养管、无抗凝剂管、抗凝剂管的顺序进行。
5、松止血带和拔针(1)采血达到所需量后,先松开止血带,再拔出采血针。
(2)用消毒棉签按压穿刺点 3 5 分钟,直至不出血为止。
按压时应注意不要揉搓穿刺点,以免造成皮下淤血。
权威静脉采血技术规范
(一)目的
为患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
(二)实施要点
1.评估患者:
(1)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要求进行采血前准备,例如是否空腹等。
(2)评估患者局部皮肤及血管情况。
2.操作原则: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
(3)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穿刺。
(4)采集适量血液后,松止血带。
(5)按要求正确处理血标本。
3.指导患者:
(1)按照检验的要求,指导患者采血前做好准备。
(2)采血后,指导患者采取正确按压方法。
(三)注意事项
1.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
2.在采血过程中,应当避免导致溶血的因素。
3.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