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渠道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15
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第一篇:双汇的案例分析[范文模版]双汇——供应链管理带来高速发展在加拿大一所居住区附近有两家超市,一家是沃尔玛(Wal-Mart),一家是凯玛特(Kmart),家住在附近的刘小兵经常光顾这两家超市,后来他和其他顾客一样发现沃尔玛超市的价格越来越低廉,而凯玛特超市的价格却依旧。
据说后来凯玛特超市曾经想起诉沃尔玛超市恶性竞争,以低于进货价的价格销售商品,但是最后沃尔玛超市拿出自己的进货单据却令凯玛特非常吃惊,由于沃尔玛超市采用了供应链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球统一采购及供货商自己管理上架商品,因此其零售价竟然比凯玛特的进货价低。
当然,最后大家都知道的故事就是沃尔玛最大的竞争对手凯玛特终于在2002年初宣告破产,而世界上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沃尔玛制胜的秘诀之一就是快速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
从旅居加拿大的技术专家到双汇软件总裁的刘小兵说他当初亲眼看着这两家超市的竞争,而这种竞争的残酷结果也就使他更深刻的意识到,对于一些大型传统的微利行业来说,供应链的竞争有时就是决定胜负成败的关键。
2003年一月,双汇第一批连锁店将在北京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双汇正式进入北京鲜肉市场,而一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早已经在店面之后的市场展开。
1.双汇信息化的原始动力双汇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特大型食品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资产总值40亿元,员工2万多人,拥有40多家国内外子公司,100多个办事处,产值达100个亿,在全国食品行业中是排名第一的大型企业集团。
随着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问题也开始逐步显现。
根据刘小兵的介绍,2001年之前,在整个双汇集团,已达到了集团内各企业内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但是在各个企业之间,尤其是上游的供货商、生产厂商、仓储、运输下游的专卖店和销售分公司之间却还没有实现信息实时交换,信息传递仍然依靠电话、email和传真,然后再人工整理。
虽然在外人看来,双汇集团即使不搞信息化,也照样能正常发展,而且仍然能够以每年数亿元的速度盈利。
管理第五小组双汇案例分析总结企业的社会责任——从双汇事件谈起组长:张一奇组员:缪倩凌瑶魏梓茹刘爽孙浩沈忱目录●小组定位●引子:企业简介●“健美猪”事件始末●瘦肉精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双汇集团社会责任的反思●附录1:企业的社会责任●附录2:活动的准备与活动安排一、小组定位(一)调查目的1.使同学们更好的了解3.15瘦肉精事件并引以为戒。
2.让同学们从中反思并获得启发。
3.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意识。
(二)调查意义在2009年,国内知名企业雨润食品下属子公司也曾被曝光含有“瘦肉精”,此次双汇“瘦肉精”事件难道充其量只是对“利益”一词的再次注释?作为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据说中国市场上有10根火腿肠有5根出自双汇,可见其覆盖面之广。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双汇的广告语:“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
然而,经媒体曝光后,人们才知道双汇的“十八道检验”连最起码的“瘦肉精”都不检验,“十八个放心”更无从谈起,让人惊诧之余大呼“被忽悠”,进而也对所谓的“名牌效应”产生质疑——出事前是响当当的“名牌”,曝光后方知是“冒牌”。
前有大头娃娃,后来田婆婆,消费者的权益到底谁来维护?这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只要有钱,现在的社会什么都可以是摆设……在这里,就明显的说明的很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缺乏,是到了我们的企业如何重新树立一个公众信得过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的时候了。
二、引子:企业简介——双汇集团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目前总资产约60多亿元,员工4万多人,在全国十多个省、市建有二十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年屠宰生猪能力1500万头、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200多万吨,是中国的肉类加工基地。
集团是农业部等八部委认定的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授予的“国家质量管理卓越企业”,双汇肉制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质量免检产品”,双汇冷鲜肉及肉制品是“国家安全食品”。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
结论图1论文结构图(二)课题的研究方法本文根据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财务分析法,展开对双汇发展公司的所得税会计处理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文献是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呈现,可以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方法和逻辑思路,也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理论依据(周向阳,吴思婷,2023)。
本文利用学校图书馆,百度学术网,中国知网,sc1-hub等数据库和平台的资源,阅读国内外学术学者发表的有关所得税会计处理相关文献资料,收集与所得税会计处理相关的研究观点和结论,并进行整理和归纳,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来指导正文的写作。
(2)案例分析法本文揩结合双汇发展案例分析,整理双汇发展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对双汇发展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为企业实际所得税会计处理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3)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肉类加工航而言发展的数据以及双汇发展近些年的年财务报表数据,对其进行分析,并说明当前双汇发展企业的总体赋税情况,得出双汇发展当前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可实施性及纳税空间。
四、步骤及进度安排:1选题及资料的收集2023年11月日―2023年11月30日,学生现场调研选题,着手收集与毕业论文写作相关的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选题。
2 .开题报告撰写及审核2023年12月01日—2023年01月20日,学生通过查阅规定数量的相关文献,深入现场,积累资料,完成调研后撰写《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审核批准后方可开题,进入毕业论文实施阶段。
3 .论文初稿写作2023年1月20日—2023年2月28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写作,并将论文初稿提交指导老师。
4 .修改第一稿2023年3月1日一一2023年3月日,按照指导老师意见对第一稿迸行修改,重点修改结构,修改后交指导老师审阅,并听取修改意见。
并且进行中期检查。
5 .修改第二稿2023年3月15日一一2023年3月25日,对论文进行第二次修改,重点修改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修改后交指导老师审阅,并听取修改意见。
双汇集团企业道德文化案例分析Shineway business ethics case studies and cultural学院: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班级:营销0970姓名:范林燕学号:9207097007双汇3.15“瘦肉精”案例: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事件经相关媒体曝光后,引发广泛关注。
2011年3月25日,相关记者从“瘦肉精”事件国务院联合工作组获悉,河南“瘦肉精”事件所涉案件调查取得重要突破,截至目前,肇事“瘦肉精”来源基本查明,并发现3个“瘦肉精”制造窝点。
目前,河南全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未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
联合工作组还通报,截至2011年3月24日,“瘦肉精”事件中被河南省有关部门控制、刑拘、立案侦查的人员已达68人,其中“瘦肉精”销售人员26人,使用养殖户33人,生猪经纪人7人,企业采购人员2人,并对43名公职人员进行了调查取证。
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河南全省的“瘦肉精”抽检排查工作已基本结束,未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将就“瘦肉精”问题开展全国性的专项打击活动,确保食品安全。
双汇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双汇商业连锁有限公司是以经营双汇冷鲜肉和肉制品为主,采用“冷链生产、冷链运输、冷链销售、连锁经营”的肉类营销模式,集工业、商业、物流业于一体的“横向一体化,纵向一条龙”的新型肉类经营业态。
目前在国内建有近400家双汇连锁店,是河南连锁十强、全国连锁百强企业。
双汇连锁店实行“统一形象、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五统一”发展模式,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双汇连锁店成为“放心店”、“民心店”和“民生店”。
姓名:潘世亮,专业:10物流管理班,学号:1100305046双汇公关案例分析一【案件概述】全省排查抽检工作随即展开农业部官员称“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河南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IC 资料早报讯“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在沁阳市、孟州市、温县、获嘉县四地展开拉网式排查,并对济源市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首次通报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封存1877公斤冷鲜肉据央视新闻频道报道,河南省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济源市政府在全市的7家双汇连锁店和59家双汇冷鲜肉专营店现场封存双汇冷鲜猪肉1877.9公斤,共抽样46个,其中6个确认为阳性,34个阴性,另有6个样品正在等待检测结果。
这也是河南省首次通报双汇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济源市政府已于3月15日对济源双汇公司的收猪、屠宰和生产猪肉制品等活动全部停业整顿,通过对库存的689头生猪进行尿液检测,发现19头生猪“瘦肉精”检测呈阳性。
此外,河南省对央视曝光的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养殖场(户)1512头存栏生猪进行全部封存后,已排查796头,其中158头被检查出含有“瘦肉精”;排查饲料2579.8公斤,791公斤被核实含有“瘦肉精”。
同时,已控制涉...二【评析】1:我和双汇没有任何关系,但是我会一直支持双汇。
这是我在贴吧里看到的真相。
任何事情都不会是偶然。
这就是江湖:整理一篇文章,斗胆说说双汇的真相。
(托党洪福,哥温饱问题已解决,谢绝有关部门跨省慰问。
)来源:张松涛的日志3.15,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愤怒的一天。
你依旧可以愤怒你的愤怒,但请别用你的愤怒成为他人的笑柄。
——题记3.15日,看到CCTV的关于瘦肉精流入双汇济源分公司的报道,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估计很大多数人一样,这是真是假?上网查了相关新闻,发现所有媒体均是转载CCTV,报道内容一字不差。
如果这件事情是真的,CCTV竟敢如此真实的曝光,难道他们不怕引起国内对食品行业的恐慌?难不成现如今CCTV也要说真话不顾政治因素?如果这件事情是假的,那毫无疑问是恐怖的,因为作为带有政治色彩的CCTV 是唯一,并且首先开始炮轰双汇的,其用意和决心使人不寒而栗。
双汇“瘦肉精”事件危机公关案例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是中国食品行业中的一起严重危机公关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2024年,双汇集团被曝光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了禁用的瘦肉精,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不满。
这起事件对双汇集团造成了严重的声誉损害,使其陷入了公众的信任危机中。
本文将对双汇“瘦肉精”事件进行分析,并从公关的角度探讨其危机处理与公关策略。
首先,双汇集团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严重的声誉损害。
在这起事件曝光后,公众开始对双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怀疑,并对该品牌的信誉进行了质疑。
这对双汇集团来说是非常严重的危机,因为声誉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之一,一旦受损很难恢复。
因此,双汇集团首先需要采取积极的公关措施,以修复声誉损害。
其次,双汇集团应该及时采取行动,积极回应公众关切。
在危机公关中,及时的态度和行动是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双汇集团来说,他们应该迅速发表正式声明,承认事件的事实,并表示对公众的关切表示歉意,并保证将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传达出双汇集团的诚信和负责任的态度,并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第三,双汇集团需要与公共媒体合作,加强危机公关的沟通和传播。
危机公关中的媒体角色非常重要,他们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可以帮助企业传递信息和故事。
双汇集团需要积极与媒体合作,提供准确和完整的信息,回应公众的质疑和关注,并强调双汇集团采取的解决措施。
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公共媒体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报道,增加公众对双汇集团的了解和认可。
第四,双汇集团应该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
在危机公关中,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双汇集团可以通过举办公开论坛、线上问答、市场调研等方式,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关切和需求,并积极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需求。
这样可以增加双汇集团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沟通,帮助企业恢复声誉。
第五,双汇集团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管体系建设。
在这起事件中,双汇集团使用了被禁止使用的瘦肉精,这暴露出公司在产品质量管理和监管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内控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1(双汇)1.2011年3月15日,据XXX曝光,尽管XXX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按照XXX的规定,十八道检验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尿检等检测程序也形同虚设。
此前,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XXX旗下公司。
该公司市场部负责产品质量投诉及媒体宣传的工作人员则向记者回应说,原料在入厂前都会经过官方检验,XXX 所曝的“瘦肉精”事件,公司正在进行调查核实。
与此同时,农业部第一时间责成河南、江苏农牧部门严肃查办,严格整改,切实加强监管,并立即派出督察组赶赴河南督导查处工作。
农业部还表示,将在彻查的基础上,责成有关地方和部门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并随后向社会公布结果。
受此影响,15日下午,XXX旗下上市公司XXX发展跌停,并宣布停牌。
17日晚间,XXX再次发表公开声明:要求涉事子公司召回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并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下进行处理。
据了解,截至3月17日,已经控制涉案人员14人,其中养猪场负责人7人、生猪经纪人6人、XXX采购员1人。
对于双汇发展的投资者来说,不幸只是刚刚开始,复盘后的XXX发展更是连续两天跌停。
瞬时间,XXX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肉制品企业,“瘦肉精”事件令XXX声誉大受影响。
继XXX 之后,又一国内重量级公司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要求:请联合该案例,试分析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并阐释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题1答案(XXX)1.分析提示: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为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可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由多方实施,为了多方利益的一个过程。
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缺失,存在重大盲点或漏洞,才造成了目前这种境况。
形同虚设的检测程序只会成为不法分子的通道,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可缺少,不能因为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久的发展。
双汇瘦肉精危机公关案例及分析双汇瘦肉精事件是中国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的典型案例之一、这起事件涉及到一个知名食品企业,双汇集团,在其猪肉制品中被检测出使用瘦肉精。
该事件在舆论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双汇集团造成了很大的声誉危机。
以下是对该事件的详细分析。
1.事件经过:2024年,中国媒体曝光了双汇集团使用瘦肉精的问题。
瘦肉精是一种被禁止使用在食品中的化学物质,它能够加速动物的生长,但对人体有害。
该事件的曝光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2.公关危机管理不当的原因:(1)缺乏有效危机管理预案:在事件曝光之后,双汇集团并未及时作出回应,未能掌控舆论导向,并没有对事件进行透明度的处理。
(2)信息透明度不足:双汇集团在事件发生后,对事实情况未能及时和详细公开,缺少有效的沟通和解释。
(3)缺乏建立公众信任的措施:由于双汇集团长期以来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和品牌信誉,公众对其品牌具有较高的信任度。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双汇集团未能积极采取行动来维护其声誉,未能建立公众对其品牌的信任。
3.危机公关管理措施:(1)及时回应:双汇集团需要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回应,并就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
要迅速采取行动来制止使用瘦肉精,并向公众保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产品品质。
此外,还应及早公布调查结果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2)加强信息透明度:在事件发生后,双汇集团应当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包括事件的原因、影响范围、以及相关的处理措施等。
这样可以增加公众对双汇集团的信任度,并让公众对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积极回应舆论关切:社交媒体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双汇集团应该积极主动地回应公众和媒体的关切,提供实时的回应和更新,并积极与关注者互动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和担忧。
4.教训和启示:(1)建立有效的危机管理预案:企业应事先制定好危机管理预案,以便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这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信息发布渠道以及公关活动的安排等。
(2)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管,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简单介绍你搜集到的MBO的案例,并谈谈你的体会。
一、双汇集团MBO案例分析1.双汇MBO背景双汇集团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食品集团,其主要业务实在肉制品加工方面。
双汇企业总资产超过人民币100亿元,是当下国内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
在双汇集团管理层收购之前,双汇集团公司投入本公司的净资产共18869.32万元(不含商标权)。
以上述净资产值为基数,按65.186%的比例折为12300万股国家股,由漯河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委托双汇集团公司进行相关的管理和经营事项。
2.双汇管理层收购的过程管理层收购分为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
双汇发展管理层先后尝试过直接收购和间接收购,最终通过控股母公司双汇集团的方式实现对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控制。
双汇发展管理层收购历时8年,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2年—2005年):“双海”投资。
第二阶段(2006年—2008年):国际投行、境外壳公司的配合。
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管理层收购圆梦。
二、双汇集团MBO前后的对比1.MBO后的股权结构双汇在信托的方式下,在英属维尔京岛屿成立RiskGrand(兴泰)公司,进一步通过其100%控股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建立了雄域公司;再由雄域联合其他公司成立ShineC公司(现为双汇国际)。
双汇集团管理层通过雄域向国外银行融资买了双汇集团以外的双汇实业企业和一些外资持股比例,收购“大双汇”未上市资产,继而通过增加资产和扩充股份的方式注入双汇国际,变成其股东,持有双汇国际31.82%的股权,双汇国际直接持有21.18%双汇发展的股权,间接通过双汇集团持有30.27%双汇发展的股权。
2.绩效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在2007年第一阶段MBO基本完成前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每股净资产整体都是上升的;2010年末MBO基本完成后,三个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MBO对企业盈利能力带来的正效益。
偿债能力:双汇发展管理层收购前后,双汇发展的资产负债率都小于100%,并且处于50%下面,这就很好的表明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良好。
双汇事件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双汇事件概述 (3)二、双汇发展概况 (4)1. 公司简介 (5)2. 业务模式与发展历程 (6)3. 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7)三、双汇事件背景 (8)1. 事件起因 (9)2. 事件经过 (10)3. 事件影响 (11)四、双汇事件原因分析 (12)1. 管理层决策失误 (13)2. 内部控制不足 (14)3. 外部环境变化 (15)五、双汇事件后果分析 (16)1. 财务损失 (18)2. 品牌形象受损 (18)3. 市场反应 (19)4. 法律责任 (21)六、双汇事件的启示与反思 (22)1. 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 (23)2. 风险控制与危机管理 (24)3. 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25)七、结论 (27)1. 事件总结 (28)2. 对企业的启示 (29)3. 对行业的借鉴意义 (30)一、内容概述该事件揭示了双汇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严重漏洞和不当行为,在收购生猪时,双汇未能按照规定对生猪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疫,导致大量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权益。
双汇事件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并依法对双汇及其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
双汇也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以恢复消费者信心。
双汇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刻反思,人们开始更加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对食品企业的道德和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制度建设,以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双汇事件是一起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它给双汇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声誉损害,也给整个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和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健康。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双汇事件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