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病害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6
苜蓿夏季病害防治方案苜蓿是农业上常见的冬季绿肥植物,其在春、夏季也是农业上重要的牧草、饲料作物。
然而,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容易造成苜蓿病害的大面积流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因此,做好苜蓿夏季病害的防治工作是保证生产的重要措施。
病害诊断在进行防治之前,首先需要了解苜蓿常见的夏季病害,进行诊断。
夏季苜蓿病害主要包括菌核病、霜霉病、灰霉病等。
•菌核病:病株矮化,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干枯,并出现黑褐色菌核,枯死。
及早发现病害,及时清除菌核病株,采取化学防治措施,如用代森锰锌等药剂喷洒。
•霜霉病:叶片出现不规则褐斑,条带状,间有白霜状菌丝,使叶片枯黄、枯死。
及时采取药剂喷洒,如用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进行化学防治。
•灰霉病:在高温多雨的夏季环境下,此病尤为严重。
感染后,叶片上的白色霉层会逐渐扩大,使叶片腐烂、枯萎、黑褐色霉带围绕着病斑,非常危害苜蓿的生长。
常采用及时采收、清除病株、通风、消毒等措施。
预防措施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能有效减少病害发生。
•预防菌核病: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避免连种;定期清理病植物、零星病斑,及时运送或销毁,且不搁置堆积。
•预防霜霉病:保持适当的间隔,避免密植,以确保透气性;喷洒铜、镉和锭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害的发生;掌握合适的灌溉量和水管理,避免湿度过高,对于感染者,要及时将叶片割除或采收。
•预防灰霉病:定期修剪枝干和叶片;尝试使用有效的化学葡萄霉菌(T. harzianum),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向土壤中添加微生物,增强土壤生命力。
处理方法对于已经感染的苜蓿,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给予充足的栽培措施。
通过给苜蓿施肥来促进其生长,提高其自身免疫力。
•及时进行采收。
对于已经感染的部分,可以采取把感染部分割去处理或者直接采全草处理的方式防止病菌传播。
•使用化学药剂。
可使用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等,喷洒三到四次进行治疗。
结语防治苜蓿夏季病害,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病害种类,进行及时的诊断和预防。
苜蓿病虫害防治范文如下:一、背景介绍(约200字)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植物,广泛用于畜牧业中。
然而,苜蓿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苜蓿产量和质量。
因此,苜蓿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常见的苜蓿病害及防治方法(约500字)1. 苜蓿霜霉病苜蓿霜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外表呈现白色霉斑。
为了防治霜霉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防控霜霉病,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每年使用适量的有机肥料,增强植物的抵抗力;- 及时修剪病株,并及时清理受感染的植株,减少霉菌的传播。
2. 苜蓿灰斑病苜蓿灰斑病主要表现为苗期叶片出现小水渍样灰斑,严重时导致苗期死亡。
下面是预防和控制灰斑病的一些方法:- 种植健康种子,避免引入病毒和细菌;- 充分通风,保持适当湿度,减少病菌生长的环境;- 使用合理的调节土壤酸碱度的方法,防止病菌侵害。
3. 苜蓿斑枯病苜蓿斑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期苜蓿受到最大的威胁。
以下是一些防治措施:- 种植具有抗性的苜蓿品种;- 需要及时修剪感染的茎叶,定期清理病株;-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灭菌处理。
三、常见的苜蓿虫害及防治方法(约500字)1. 苜蓿蚜虫苜蓿蚜虫是苜蓿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导致苜蓿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苜蓿植株,一旦发现蚜虫,可以使用化学或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适量施用有机肥料,增强苜蓿抵抗力,减少虫害发生的机会;- 种植耐寒品种,可减少蚜虫的滋生。
2. 苜蓿象甲苜蓿象甲是苜蓿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苜蓿叶和茎作为食物。
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定期检查苜蓿植株,一旦发现象甲,可以使用植物性农药进行防治;- 鹤顶红等花卉可以吸引象甲,起到降低象甲数量的作用;- 坚持轮作,避免连续种植苜蓿,减少虫害发生。
3. 苜蓿蛀叶蛾苜蓿蛀叶蛾以苜蓿叶为食,会导致苜蓿叶片损伤严重。
以下是一些防治方法:- 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蛀叶蛾的滋生环境;- 定期检查苜蓿植株,一旦发现蛀叶蛾,及时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使用黄色粘虫板诱捕蛀叶蛾,减少其数量。
苜蓿夏季病害防治方案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主要用于牧草和饲料制造。
然而,在夏季,苜蓿容易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保障苜蓿的正常生长和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苜蓿病害类型苜蓿夏季常见病害有多种类型,如紫斑病、白粉病、炭疽病、霉斑病等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苜蓿凋萎、枯死、产量减少、营养价值下降等问题。
下面对几种常见的病害类型进行简要介绍:紫斑病紫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会在叶片和茎上形成带有紫色斑点的病斑。
对植物的伤害较小,但如果发病比较严重,会导致苗木死亡或者叶片凋萎。
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会在叶片和花朵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的病斑。
对植物的伤害较大,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苜蓿产量减少。
炭疽病炭疽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会在苗木上形成水疱和炭黑色的病斑,叶片变黄、干枯等。
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苜蓿死亡。
霉斑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会在叶片和茎上形成黑色的病斑。
对植物的伤害较小,但如果发病比较严重,会导致苗木死亡或者叶片凋萎。
苜蓿病害的防治方法针对不同的苜蓿病害,有不同的防治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防治方法:生理调控对苜蓿进行生理调控,可以增强苜蓿的抗病能力。
例如在生长期适时给予合理的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可以提高苜蓿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病菌的侵害。
种植健康种子选用健康的苜蓿种子进行播种,可以降低苜蓿病害的发生。
在选种时要注意选用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的种子,同时要检查种子的健康状况,避免使用有病菌的种子。
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可以减少苜蓿病害的发生。
在夏季,苜蓿需要适量的水分来保持生长和健康。
同时,要避免过度湿润,以免引发病害的产生。
在苜蓿发生病害时,可以使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治。
但是,化学防治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上的合理性,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结语苜蓿夏季病害的防治是农民朋友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了保证苜蓿的正常生长和发展,必须采取恰当的防治措施,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病害的危害。
苜蓿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与生长管理范文如下:范文:苜蓿病虫害的防治要点与生长管理引言: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广泛种植于各地。
然而,在栽培过程中,苜蓿病虫害成为种植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合理的防治措施和生长管理对于苜蓿的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非常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苜蓿病虫害的防治要点和相关的生长管理措施。
一、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措施:1. 灰霉病:灰霉病是苜蓿上常见的病害,对其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灰霉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因此,防治措施应重点放在预防传播和加强苜蓿抗病能力上。
常见防治措施包括:- 避免过度浇水,保持苜蓿生长环境干燥;- 剪除病叶和病损组织,以减少病害的传播;- 使用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喷洒合适的杀菌剂进行病害防治。
2. 蚜虫:蚜虫是苜蓿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们以苜蓿的汁液为食,会导致苜蓿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 在种植前清理种子,确保无虫卵的存在;- 安装黄板进行诱捕,控制蚜虫数量;-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木素等,进行喷洒,灭杀蚜虫。
3. 叶斑病:叶斑病是苜蓿上另一个常见的病害,主要通过叶片接触传播。
防治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清除病损叶片,避免病害扩散;- 种植抗病品种;- 定期进行苜蓿叶面喷雾,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二、生长管理方面的要点:1. 土壤管理:- 选择适宜的土壤进行苜蓿种植,如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病菌的存在;-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和苜蓿的需求进行施肥。
2. 水分管理:- 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避免过度浇水;- 根据苜蓿生长阶段和气候条件控制浇水量和频次;- 使用滴灌或喷灌等有效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施肥管理:-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合理施肥,维持苜蓿的营养平衡;- 使用有机肥料或生物菌肥,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活性;- 定期监测土壤养分状况,及时补充缺失的养分。
4. 割捆管理:- 根据生长情况确定合适的割捆时机;- 注意割捆高度和密度,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割捆后及时清理田间杂草和秸秆,避免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苜蓿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嘿,大家知道吗,苜蓿在种植过程中可会遇到一些病虫害的困扰呢!那咱就来好好聊聊苜蓿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苜蓿的病害有褐斑病、霜霉病等,虫害呢,有蚜虫、蓟马等。
当发现苜蓿出现病虫害时,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呀!具体步骤呢,就是先仔细观察苜蓿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比如叶子上出现斑点、植株生长不良等,就要赶紧确定是哪种病虫害。
然后呢,根据病虫害的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比如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或者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农药的使用浓度和方法,可不能乱来呀,不然可能会对苜蓿造成伤害呢!同时,生物防治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生物制剂,确保其效果。
接着说说防治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可太重要啦!我们在防治病虫害时,一定要确保对环境和人体没有危害。
选择低毒、环保的农药,而且要按照规定的剂量使用。
生物防治就更安全稳定啦,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长期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就像给苜蓿穿上了一层坚固的保护衣,让它能健康成长。
那苜蓿病虫害防治的应用场景和优势可不少呢!无论是大规模的苜蓿种植基地,还是小面积的家庭种植,都能用到这些方法呀。
优势也很明显,能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质量,让我们收获更多更好的苜蓿。
就好像给苜蓿打了一针强心剂,让它活力满满。
我就知道一个实际案例,有个种植户之前对苜蓿病虫害防治不太重视,结果苜蓿产量很低,质量也不好。
后来他学习了这些防治方法,认真去实施,哇塞,那苜蓿长得可好了,产量大幅提升,质量也上乘。
这效果,简直太棒了!总之,苜蓿病虫害防治真的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用正确的方法去保护我们的苜蓿。
让我们的苜蓿都能茁壮成长,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
Nong Cun Ke Ji商主^要i病^害防治技^术阿勒泰地区光、热、土、水资源丰富,适宜种植苜 蓿,但是本地苜蓿种植和病害防治的管理水平不同,为提高苜蓿管理水平,科学规范防治病害,总结出阿 勒泰地区苜蓿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_、褐斑病1. 发病症状褐斑病在苜蓿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 叶片,发病初期出现在植株下部,自下向上蔓延;早 期症状是叶片有黄点,扩大以后呈深褐色、椭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斑点,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和很 多黑色小点,当病斑聚集多时,数个病斑互相合并,病 情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使叶片黄化或干枯脱落;叶 柄和茎秆上的病斑呈梭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中央 稍隆起。
2. 发生规律苜蓿褐斑病致病菌的子囊孢子在子囊盘上过 冬,春季苜蓿开始生长时,过冬的病菌在合适的温、朱甲明(阿勒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阿勒泰836599)湿度条件下,子囊孢子到处扩散,经风雨传播,感染 新叶,影响苜蓿发芽生长并引起疾病。
当温度达到 15益、相对湿度达到97%或更高时,最有利于孢子萌 发和入侵。
在温度25益左右及合适湿度条件下,经过 6小时,大部分孢子可以全部感染;8天之后,出现感 病叶片病斑。
据观察,1周内平均气温在18益左右、相对湿度70%,该病可在短期爆发。
因此,该病通常 在一定温、湿度条件下,随着苜蓿生长而快速发展,疾病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晨和晚上,主要影响因素是 温、湿度条件。
3. 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播种前认真进行种子清洁 去杂。
③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灌水,增强植株的 抗病能力。
④苜蓿与禾本科草类混播,可大幅度减少 田间发病率。
⑤秋季收割后焚烧病株残体,可减少次 年初侵染菌源。
4.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用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耀800倍液,或用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均勻喷雾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蛀干害虫,不仅不会对 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害虫天敌能够自主地寻 找隐藏在树干内的害虫,具有长期的控制作用。
苜蓿草的病虫害防治研究引言:苜蓿草(Trifolium pretense L.)是一种重要的牧草植物,被广泛用于饲养牛、羊和马等家畜。
然而,病虫害对苜蓿草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苜蓿草的病虫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影响1. 真菌病害苜蓿草常见的真菌病害包括黄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叶片凋零、干枯和草本枯死,严重降低苜蓿草的产量和品质。
2. 细菌病害细菌性叶斑病是苜蓿草的一种常见细菌病害。
感染后,叶片会出现大小不一的黑色病斑,严重时导致叶片枯死。
细菌病害对苜蓿草的产量和草质造成显著影响。
3. 昆虫害苜蓿草的主要昆虫害包括地下害虫(如根蚜和蚜虫)和地上害虫(如豆干虫和斑潜蝇)。
这些害虫会直接以苜蓿草为食,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和减产。
二、病虫害防治的方法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式。
例如,利用益生菌喷施于苜蓿草上,能增加植株对真菌病和细菌病的抵抗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此外,引入天敌昆虫来控制地下害虫和地上害虫也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常见的病虫害控制方式,但应谨慎使用,以防止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在使用农药时,应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剂量和方式施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苜蓿草和周围环境的伤害。
3. 种植抗病抗虫品种培育抗病抗虫的品种是长期治理病虫害的有效途径。
通过选育抗病抗虫品种,可以降低苜蓿草受病虫害侵害的概率,提高产量和抗逆性。
三、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操作1. 地面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苜蓿草丛中的积水和残枝落叶,减少病菌和虫源的滋生。
此外,如苜蓿草受到真菌病害的影响,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改善苜蓿草的生长环境。
2. 定期检查和监测定期检查苜蓿草植株的生长状况,观察叶片是否出现病斑和虫害,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监测附近的气象条件和农田环境,及时预测病虫害的流行趋势和高发期,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
紫花苜蓿白粉病虫害防治方法紫花苜蓿(scientific name: Medicago sativa)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用于牧草和绿化领域。
然而,紫花苜蓿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白粉病和虫害的侵袭,对其产量和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紫花苜蓿的白粉病和虫害,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防治方法。
一、白粉病防治方法白粉病是紫花苜蓿常见的真菌病害之一,其主要症状为叶面出现白色粉状霉菌。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白粉病防治方法:1. 病害检测与防前防治:在种植前,及时对苜蓿种子进行病菌检测,选取健康的种子进行播种。
同时,对用于播种或移栽的苜蓿苗进行健康检查,如发现病株要立即清除,避免病菌传播。
2. 耐病品种选择:选择对白粉病较为耐病的紫花苜蓿品种进行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3. 平衡施肥与合理浇水: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避免过量施肥或缺乏养分,维持适宜的土壤湿度。
同时避免过量浇水,以减少湿度过高对病害的促进作用。
4. 病害监测与喷药:定期巡视紫花苜蓿叶片,一旦发现白粉病的症状,立即进行防治。
可以使用含有硫元素的杀菌剂进行喷药,如石硫合剂等。
二、虫害防治方法紫花苜蓿也容易受到一些害虫的侵袭,常见的有蚜虫、蛴螬和啮合甲等。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虫害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害虫进行生物控制,如引入捕食性昆虫、物理防治等。
可以将瓢虫、寄蝨小蜂等捕食性昆虫引入田间,起到控制蚜虫等害虫的作用。
2. 合理耕作措施:及时进行间茬或除草整地,清除害虫的栖息地。
在播种前进行翻耕,以减少虫害的发生。
3. 化学防治:在害虫严重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农药的剂量和浓度,避免对环境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4. 监测与防治:定期巡视紫花苜蓿,观察叶片颜色和形态是否正常,注意是否有害虫的存在。
如发现虫害情况严重,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紫花苜蓿白粉病和虫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病害检测与防前防治、耐病品种选择、平衡施肥与合理浇水、病害监测与喷药等方法;以及生物防治、合理耕作措施、化学防治和监测与防治等虫害防治方法。
苜蓿褐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苜蓿褐斑病是由真菌波尔多液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病害,主要感染苜蓿的叶片和茎部。
苜蓿褐斑病的症状包括:叶片和茎部上出现褐色斑点,斑点周围有明显的黄环,逐渐扩大并融合,导致叶片和茎部枯萎和死亡。
1.防病品种选择:选择抗病性强的苜蓿品种进行种植。
2.土壤消毒:在苜蓿种植前,使用有效的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3.合理间作轮作:苜蓿不宜连作,应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避免病原菌长期存留在土壤中。
4.剪除病叶和病茎:发现病叶和病茎应及时剪除,并进行深埋或烧毁处理,以防止病原菌传播。
5.适宜密度种植:适当增加苜蓿的种植密度,使苜蓿之间的空气流通性增强,有利于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6.灌水科学:避免长时间地表积水和过度浇水,以减少病菌在湿润环境下的传播。
7.施用生物防治剂:可以喷施一些有效的生物防治剂,如枯草杆菌等,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8.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必要时可以使用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遵循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的建议,避免滥用药剂。
9.提高养分供应:合理施用有机肥或合适的化肥,增强苜蓿的抗病能力,提高植物的养分供应。
10.删除病残体:在苜蓿生育期结束后,及时清除并彻底处理病残体,减少病原菌在休眠期的存活。
总之,苜蓿褐斑病的防治工作需要从品种选择、土壤管理、合理栽培措施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运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以达到有效防治苜蓿褐斑病的目的。
同时,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苜蓿褐斑病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是防治苜蓿褐斑病工作的关键之一。
苜蓿病虫害防治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农业的重视,苜蓿作为一种优质的牧草获得了广泛种植和利用。
但是,苜蓿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因此,针对苜蓿病虫害进行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苜蓿受到的常见病虫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苜蓿病害1. 苜蓿根腐病苜蓿根腐病是苜蓿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它主要由真菌引起,会导致苜蓿根部腐烂、发黄甚至死亡。
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1)合理排水: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积水;(2)加强肥料管理:适量施用有机肥,提高苜蓿的抗病能力;(3)轮作伴种:结合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减少病害传播。
2. 苜蓿萎蔫病苜蓿萎蔫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苜蓿植株开始萎蔫,叶片逐渐变黄并干枯。
防治措施包括:(1)选择抗病品种:选用抗病性较强的品种种植;(2)病株及时清除:一旦发现植株感染,应及时将其清除,避免病菌传播;(3)注意田间管理: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合理施肥,增强苜蓿的抗病能力。
三、苜蓿虫害1. 苜蓿蚜虫苜蓿蚜虫是苜蓿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以苜蓿的嫩叶为食,会引起苜蓿生长不良,严重时甚至导致苜蓿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1)生物防治:引入天敌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2)化学防治:根据药剂的使用指导,合理使用杀虫剂;(3)清除藏虫地: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秸秆等,减少蚜虫的栖息场所。
2. 苜蓿食叶蛾苜蓿食叶蛾是苜蓿上的一种典型害虫,会造成苜蓿叶片被啃食,严重影响苜蓿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措施包括:(1)灯光引诱:在田间设置蓝光或紫外线灯,吸引并捕捉苜蓿食叶蛾;(2)生物防治:引入捕食性昆虫,如蚂蚁、捕蝇草等,对苜蓿食叶蛾进行控制;(3)化学防治: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四、综合防治措施苜蓿病虫害的防治不能单一针对某一种病害或害虫,需要综合施策。
一些综合防治措施包括:(1)合理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及时清除秸秆、杂草等植物残体,减少病害的滋生条件;(2)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田间,观察和记录病虫害的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3)优化品种选择: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苜蓿品种进行种植;(4)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提高苜蓿的抗病虫能力。
苜蓿蠕虫病虫害防治农业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而病虫害是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主要威胁之一。
苜蓿是一种重要的饲料和绿肥作物,而苜蓿蠕虫病虫害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苜蓿种植至关重要。
一、病虫害的种类1. 苜蓿蠕虫苜蓿蠕虫是苜蓿种植中最常见的害虫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苜蓿地上部分的被食害。
成虫与幼虫都以苜蓿的嫩叶为食,导致苜蓿生长受限。
2. 病害苜蓿病害主要包括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
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立枯病和白粉病,表现为苜蓿叶片上出现斑点、枯黄等症状。
细菌性病害主要有腐烂病和叶菌病,导致苜蓿受到腐烂和萎缩的侵害。
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针对苜蓿蠕虫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是生物防治苜蓿蠕虫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适应性较好的寄生性天敌,如残肢亚目寄生蜂,用于控制苜蓿蠕虫的繁殖,减少其危害。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传统的防治方法之一,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苜蓿蠕虫的防治。
但需要注意,选择杀虫剂时要遵循科学合理、环保安全的原则,避免农药滥用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3. 防病栽培管理对于苜蓿的病害防治,应加强病害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存在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施肥、排水、透光等管理,提高苜蓿的抗病能力。
4. 科学种植轮作适当的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苜蓿轮作制度,可以减轻连作引起的土壤病虫害问题,降低病虫害传播的风险。
5. 物理防治对于苜蓿蠕虫,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式来减轻其危害。
例如使用粘虫板、灯光等吸引苜蓿蠕虫并进行收割。
此外,也可以通过人工摘除已被食害的苜蓿部分,以减少蠕虫的繁殖。
三、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苜蓿病虫害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常规监测定期对苜蓿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存在和发展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建立健全的监测制度,并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保护苜蓿生长。
我国的苜蓿病害及其综合防治体系------2003-05-28 [摘要]根据从事苜蓿病害研究的实践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进展,作者概述了病害对苜蓿生产的危害,报告了我国苜蓿的常见病害种类,并提出了苜蓿病害综合防治的内容。
病害不仅可降低苜蓿自身的生产性能,而且可影响家畜的繁殖力与状况,并导致草产品的质量显著下降。
我国已发现36种病原真菌危害苜蓿,但这仅相当于美国在同种植物上发现真菌种数的34.6%,应进一步加强苜蓿病害的调查研究。
在我国已知苜蓿病害中,分布较广且危害较大的有锈病(Uromyces striatus)、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褐斑病(Pseudopeziza medicaginis)、白粉病(Erysiphe pisi 和Levillula leguminiarum)、夏季黑茎病(Cercospora medicaginis)、黑茎和叶斑病(Phoma medicaginis)、黄斑病(Pyrenopeziza medicaginis)和轮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等8种。
此外,对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spp)、炭疽病(Colletotrichum trifolii) 以及我国尚未发现的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megasperma)、黄萎病(Verticillium albo-atrum)和细菌性凋萎病(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insidiosum)亦应给予充份的注意。
在建立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中,应强调系统的观点和长期的观点。
防治苜蓿病害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一切措施保证苜蓿旺盛的生长。
苜蓿病害综合防治体系的主要内容金属制造利用抗病品种不,不同种或品种的牧草混播,播种前应用杀菌剂处理种子,科学施肥合理利用草地和早春焚烧苜蓿残茬等。
[关键词]病害损失估计抗病品种杀菌剂拌种草地施肥草地利用焚烧残茬1前言病害是苜蓿(Medicago spp.)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引致病害的病原生物金属制造菌物(传统的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其中最主要的是菌物。
病害的危害与苜蓿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密切相关,集约化程度越高,其危害也将越大。
当前,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退还林还草,发展以草为纽带的草地农业。
苜蓿做为我国最重要豆科牧草,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生产、利用与加工正在以空前的规模与表达方式扩展。
苜蓿的病害也将相应的发生变化;一些原本无足轻重的病害,可能会成为提高草地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一些不太重要的病害,可能会在局部地区骤然爆发,影响当地经浏与社会的发展;一些局部性的病害,可能会在颇为广阔的区域内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新的病害可能会随着新的苜蓿品种而陆续产生。
因此,必须对苜蓿病害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建立苜蓿病害的综合防治体系,将其危害降到啊低限度,方可促亓苜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苜蓿与苜蓿病害的特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同样适用于对苜蓿病害的研究,但苜蓿本身的特点又使苜蓿病害有别于其他作物的病害。
2.1对苜蓿病害研究的投入少苜蓿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饲喂家畜,改土肥田与保持水土等方面,依据我国传统的观点,苜蓿的重要性远远低于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的禾谷类作物。
多年来,对苜蓿的研究,特别是苜蓿病害的研究缺少有力的财政支持,因此,人们对苜蓿病害及其危害始终缺乏足够的认识,由此,又进上步限制了对相关研究的投入。
如此往复,导致了我国苜蓿病害科学研究滞后于苜蓿生产的局面。
2.2苜蓿病害系统复杂家畜是苜蓿生产系统中的重要组份。
苜蓿病害不仅危害苜蓿本身,也通过病草危害家畜。
另一方面,在苜蓿病害的传播、扩展与治理中,家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似可认为,传统的植病系统中概括寄主—病原—环境相互关系的病三角关系及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成,将人类生产活动与上述三要素概括为四角关系的模式,均不完全适用于包括苜蓿在内的牧草病害系统,家畜应是牧草病害系统中的重要因素。
2.3苜蓿的病害可连续危害多年生产中应用的绝大多数苜蓿品种均为多年生,由此,进一步增加了苜蓿病害治理的复杂性。
对一年生作物,其病害的危害多是随着春种开始,伴随着秋收结束。
苜蓿一建植,便将持续利用多年,各种环境条件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苜蓿均有叠加与积累作用。
病原生物一旦侵入苜蓿,随着寄主植物的戚,病害也将连续多年的存在,从某种意义而言,病害也是多年生,并随着草地年龄的增加而加重。
新疆阿勒泰地区由类菌质体(Mycoplasma—likeorganism,简称MLO)引致的苜蓿丛枝病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4苜蓿的哭喊存活主要依赖主根虽然我国早在十几年前便开始从事根蘖型苜蓿的选育工作(洪绂曾,1987),并已培育成功根蘖型苜蓿品种公农三号和甘农一号等。
但生产中利用的大多数苜蓿品种均为主根型,不具备在田间条件下通过无性繁殖,增加个体数目的能力。
草地中苜蓿群体的数量决定于其最初建植的株数,而每株苜蓿存活的年限几乎也完全依赖于其主的健康及植株地上部分对根系的影响。
因此,比之其他豆科牧草如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等,苜蓿根部病害对草地寿命的影响更为直接,也更重要。
2.5化学防治处于次要地位在农作物可持续的植保系统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曾士迈,1995)。
而在包括苜蓿在内的草地系统中,由于草地本身的特点及经济、环境和仪器安全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农药的应用。
播前种子处理是草地生中应用杀菌剂的唯一方式,因此,苜蓿等牧草的病害防治,更加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生态防治措施。
明确上述使苜蓿病害有别于其他农作物和牧草作物病害的五个特点,将有助于苜蓿病害的危害,并针对其特点,制定切实在可行的病害综合防治体系。
3苜蓿病害的危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具有4个生产层次的内容(任继周,1985),苜蓿病害及其微生物,至少可以影响到其中的三个生产层,即植物生产层,动物生产层和外生物生产层(图1)3.1降低苜蓿的生产性能病原微生物可侵害苜蓿的各个器官,病害可发生在苜蓿从建植,生长到利用的各个过程。
病害对苜蓿生产最引人注意的危害是其对牧草与种子产量的影响,因病害而引致产草量下降20%以上的报导时有所闻。
如表1所示,褐斑病(Pseudopeziza mdeicagimis),苜蓿花叶病(Alfalfa mosaic virus, AMV)可使苜蓿产量分别降低40%,和37-66%,而霜霉病(Peronospora aestivalis)使苜蓿鲜重减少48%。
感病苜蓿生殖枝数量的减少及花粉萌发率的下降,必然导致种子产量的降低。
我国尚无病害引致苜蓿损失的全国性资料。
据估计,美国每年因病害使苜蓿干草产量减产25%,种子产量减产10%,按1972年价格计算,为4亿美元(Leath et.al.1988)。
病害引致的损失实际上远不止此值,病害在降低苜蓿干草和种子产量的同时,降低病草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粗纤维等含量,导致家畜对病草消化率的大幅度下降。
由于根病的发生,苜蓿种群密度不断不降,在建植数年之内,使单位面积的株数可减少84%之多,严重降低草地的利用价值(表1)3.2危害家畜健康苜蓿病害及相关微生物对家畜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增加病草中雌性激素类物质一香豆醇的含量和产生真菌毒素等方面。
香豆醇类物质可严重影响母畜的繁殖,红三叶(T.pratense)、地三叶草(T.subterraneum)等植物中此类物质含量较高。
新西兰的研究表明,在红三叶草比重占60%的人工草地上放牧绵羊,可使母羊的空怀率由11.6%增加到44.6%(Shackell et.al.1993)。
苜蓿本身含有的香豆醇类物质远远低于三叶草属植物,但当其感染褐斑病时,该类物质含量可增加数十倍至上百倍(Bickoff et.al.1967)。
感染轮斑病的苜蓿,其香豆醇含量亦可显著提高(南志标,1984)。
以白鼠等动物进行的喂试验表明,病草可影响试验动物的日增重并干扰其正常的生殖系统(表2)。
此外,目前已知由豆科植物丝核菌(Rhinzoctonia leguminicola)引致的苜蓿病害,可产生真菌毒素一流涎素,引致采食病草的家畜中毒,产生流延,流泪,腹泻,尿频,厌食等症状,并可导致妊娠母畜流产(Brook and White,1966)。
3.3降低草产品的质量用病草制成的草产品,其危害已如前所述。
病害及相关的微生物对苜蓿干草、草粉、青贮料等品质的另一主要危害是在草产品加工或贮藏期间,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当,而导致大量产生毒素的真菌如镰刀菌(Fusarium)、青霉(Penicillium)、曲霉(Aspergillus)等滋生,使干草、草粉等被黄曲霉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毒素所污染,引起采食后的畜禽中毒(Scudamore et.al.1998)。
有时,草产品被一些非产毒的真菌所污染,尽管没有产生对家畜有害的毒素,但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而引起草产品的霉变,草产品固有的芳香气味消失,而代之以苦涩,酸臭等味道,降低适口性,极大地影响草产品的饲用价值。
4我国的苜蓿病害文献记载的我国对苜蓿病害的研究,最早见之于20世纪20年代初(刘若等,1995),但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较为系统的研究。
我国对苜蓿病害的研究状况可概括为,在研究的病害种类方面,多偏重于真菌病害,对细菌、病毒、线虫等引致的病害涉及较少;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多侧重于病害的调查,对防治措施研究的较少。
4.1我国主要栽培苜蓿种上已知的真菌病害我国在栽培最为广泛的紫花苜蓿上已报道发现36种真菌病害,在黄花苜蓿、南苜蓿和天兰苜蓿上已知的病害种数分别为9、8和9种(表3)。
与其他牧草相比,对紫花苜蓿病害的研究可能较为广泛,但与美国相比,我国已知的病害种数仅为美国的34.6%。
而在其他3种苜蓿上,病害种数的差别则不甚明显。
中美两国在自然条件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紫花苜蓿病害种数上的巨大差异似乎反映了在苜蓿病害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和苜蓿生产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4.2我国苜蓿的常见病害及其分布我国苜蓿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夏季黑茎病、黑茎和叶斑病、黄斑病和轮斑病等8种(表4)。
其中以锈病分布最为广泛,其发生于我国由南到北的13个省区,其次为霜霉病(11个省区)、褐斑病(9个省区)、白粉病(9省区)等。
在进行苜蓿生产时,对上述病害应给予充分注意。
4.3苜蓿的其他重要病害有些病害其发生范围虽不及表4所列者广阔,但一旦发生,危害较大,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如苜蓿镰刀菌根腐病(Fusarium spp.)该病造成苜蓿根戏耍及主根腐烂,但不致很快造成植株死亡,极易为生产者所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