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与香港话差别简述--词汇和发音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2
同一个词,喺粤语同喺普通话里面嘅差别竟然系咁大同一个词语,喺粤语同普通话入边都有唔同嘅意思,唔了解真系好容易有误会!(文中名、动、形分别代表名词、动词、形容词)一路粤语:一直或边...边...;副(例句:佢一路都系做驾校教练嘅,经常都会提醒啲学员开车嘅时候唔好一路开车一路玩手机。
)普通话:路途中(名)或同类(形)有心粤语:多谢关心(应酬语)普通话:故意(形)或有某种心意(动)抽水粤语:性骚扰或赌博抽头;动普通话:用水泵吸水;动打靶粤语:枪毙(动)或该死的(形)普通话:射击;动反面粤语:翻脸;动普通话:与正面相反的一面;名蛊惑粤语:滑头(形)或歪门邪道(名)普通话:迷惑;动返工粤语:上班;动普通话:产品质量不合格而重做;动拉人粤语:抓人或逮捕人;动普通话:用车载人;动粤语:船靠岸;动普通话:专心下功夫;形炮制粤语:精制中药或整治人;动普通话:编造、制订不良文档布告;动入伙粤语:搬入新居;动普通话:加入团伙(团队)或集体伙食;动偷鸡粤语:偷懒;动普通话:盗窃鸡只;动宾白话粤语:广州话;名普通话:现代汉语书面语;名花名粤语:绰号,外号;名普通话:花的名称或名单中的人名;名架势粤语:有气派的;形普通话:排场,姿势,姿态;名非礼粤语:调戏或猥亵妇女;动普通话:不合礼节的;形过头粤语:太,过于;形普通话:水没顶或超过人头高;形走光粤语:不经意暴露性感部位;动普通话:感光材料曝了光或“都走了”;动粤语:天亮;形普通话:天色;名早晨粤语:早上好(问候语)普通话:早上;名八卦粤语:好管闲事、好打听隐私;形普通话:一个占卜符号;名大话粤语:谎话;名普通话:无根据的浮夸的话;名骨子粤语:精致;形普通话:支撑的架子或本质上;名功夫粤语:专指武术;名普通话:一切本领、造诣;名好话粤语:“过奖了”(被赞的应酬语)普通话:有益或赞誉或求情的话;名花心粤语:对爱情不专一;形普通话:花蕊;名夹板粤语:胶合板;名普通话:夹住物体或固定肢体的板;名裤头粤语:裤腰;名普通话:裤衩,短内裤;名粤语:说话的信用;名普通话:说话清晰程度或交谈水平;名生性粤语:懂事,已养成好习性;形普通话:从小养成的性格习惯;名姑娘粤语:对护士等职业妇女的称呼;名普通话:未婚女子或自己的女儿;名大妈粤语:妾的儿女对妻(原配)的称呼;名普通话:对中老年妇女的尊称;名公公粤语:外祖父;名普通话:丈夫的父亲;名奶奶粤语:心抱对家婆的尊称;名普通话:祖母;名抄家粤语:文抄公,专抄袭他人文章者;名普通话:抄查家产;动工夫粤语:事情,工作;名普通话:空闲时间;名快手粤语:办事快;形普通话:办事快的人;名要饭粤语:要拿取或吃米饭;动普通话:乞丐(名)或乞讨(动)粤语:临时现编说辞;动普通话:油爆(猪牛羊)肚;名马蹄粤语:荸荠;名普通话:马的蹄子;名手势粤语:手艺或手运;名普通话:用手的姿势表达意思;名热气粤语:上火;动普通话:热空气(名)或气氛热烈(形)心机粤语:心血或心情;名普通话:心计;名眼界粤语:瞄准的能力或眼力;名普通话:所见范围,指见识广度;名阴功粤语:作孽,可怜,凄凉;形普通话:祖上积下的阴德;名鸳鸯粤语:事物不配对(形)或一种水鸟(名)普通话:仅指一种水鸟;名着数粤语:得到好处,便宜;形普通话:棋步或武术动作;名得意粤语:可爱或特别的;形普通话:称心如意,洋洋自得;形粤语:个人发财或走运;动普通话:事业兴旺发展;形密实粤语:沉默寡言,内敛;形普通话:衣着严实、严密、细密;形通气粤语:通情达理;形普通话:空气流通(形)或打招呼(动)小气粤语:气量小;形普通话:吝啬,抠门;形犀利粤语:水平高,厉害;形普通话:语言、利器、目光锋利;形醒目粤语:形容人机敏、机灵;形普通话:图文引人注目而易看清;形糖水粤语:有甜汤的中式点心;名普通话:含糖分的水;名作料粤语:制造假新闻;动宾(短语)普通话:烹饪时的调味品;名班房粤语:本班课室(香港用语);名普通话:监狱,拘留所;名单位粤语:房屋单元或计量名称;名普通话:工作机构或团体;名粤语:建筑工地;名普通话:不正派的势力范围;名地下粤语:房屋底层或地面;名普通话:秘密的(组织和活动);形街市粤语:肉菜副食品市场;名普通话:商店较多的市区;名铺位粤语:档口铺面位置;名普通话:车船旅馆床铺的位置;名水路粤语:水上交通线或财路;名普通话:仅指水上交通线;名。
香港话是粤语吗?
答案:是
香港地区的法定语文是中文和英文,而地区政府的语文政策是「两文三语」,即书面上使用中文白话文和英文、口语上使用广州话、普通话和英语。
这里的广州话,就是粤语的典型代表,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粤语广府片,是粤语各方言中最为强势和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也是公认的粤语标准音。
所以,香港话包含粤语,粤语是香港占绝对优势的交际语,也是大多数香港人的母语。
但随著香港有庞大的移民自内地涌入,加上1950年代起因边境封锁而与广州隔绝,香港粤语语音逐渐产生了变化,如声母/n/、/l/开始不分、声母/ng/脱落为零声母、部份人的/t/和/k/、/n/和/ng/韵尾相混、第一调调值由53变成55等,以上部份称「懒音」。
令港式粤语与广州话有语感上的差异。
香港话和广东话的区别:
1、香港话穿插了更多的英文
香港受过殖民统治,吸收部分英国文化,因此在话语中穿插英文。
香港话和广东话基本的读音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但还是有个别字在发展中改变,再者香港人喜欢代英文译音。
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
2、二者个别字声调的差别
香港年轻人习惯把原本应读高降音的字读成高平,例如很酸的“酸”,本应读高降,孙子的孙,应读高平,而他们把“酸”也读成高平,变成“孙”;而广州的年轻人,大多数仍保留旧时的高降读法,他们能够较容易地区分这类型的两个字。
1楼香港粤语同广州粤语用词嘅区别[转]粤港两地同祖同源,两地嘅方言本来系音调、用词方面并无两样(解放前),但系因为历史、政治原因,两地经过几十年嘅分隔,受到唔同文化既影响,令到粤港两地喺音调、用词方面都产生唔少区别。
音调方面, “从听觉的舒适度来看,香港粤语的特点是软、柔、沉、顺,广州粤语的特点是生、硬、直、飘。
”(转自大蠢猫文学网)而系用词方面,老实讲,虽然香港粤语吸收咗唔少英语词汇,但系佢哋嘅方言更多地保留咗一D较为之传统嘅粤语用法,而广州方言由于政治、教育等原因,出现咗一定嘅国语化现象(当然经过二十几年嘅改革开放,粤方言出现咗一定嘅回流现象,即由香港传返入广东),下面系一D某人总结嘅粤港两地人喺日常生活方面嘅不同用语(注意系日常生活用语,如果讲埋专业词汇仲有好多,但系并冇比较嘅意义).由于呢张系转过来嘅帖,希望大家如果仲有D咩补充嘅可以喺回帖度写低啦`香港方言常用广州方言常用质素素质差池闪失过骨过关饭盒盒饭雪柜冰箱手提电话手机熄电话关机保养保修少雪飞冰人工工资公帑公款找数还款返工上班放工/收工落班搭的士/截的士打的巴士公共汽车电单车摩托车对波开场波衫球衣(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球证裁判旁证边裁十二码点球罚球/死球定位球/任意球领队主帅(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正选首发(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后备板凳/替补(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北佬/姑捞佬/妹戏院电影院买飞买票露台阳台擦胶胶擦11楼楼主,呢个应该系粤语同捞话既区别~~~且错误好多~~差池闪失我一般用‘e郁’过骨过关都系叫‘过骨’饭盒盒饭我未吃过‘盒饭保养保修乜保养=保修?少雪飞冰乜来gar?搭的士/截的士打的香港亦系叫打的波衫球衣(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 叫距收皮十二码点球点球好核突~~领队主帅(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正选首发(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后备板凳/替补(省台体育台D主持有咁讲过)戏院电影院擦胶胶擦擦纸胶揾(rjlg、wen,12)= 找、挣;例如:揾食=谋生靸(afey、sa,12)= 把鞋后帮踩在脚踭下拖着,穿拖鞋;例如:靸鞋睇(huxt、ti/ di,12)= 看;例如:睇电视=看电视喇(kgkj、la,12)= 语气助词喊(kdgt、han,12)= 哭;例如:唔好喊喇=不要哭啦喺(kwti、bei,12)= 在;例如:喺边度?=在哪里?啲(krqy、di,12)= 的、少许;例如:畀啲钱佢=给一点钱他喼(kqvn、gib,12)= 夹;例如:皮喼=皮包嗟(kuda、jue,12)= 语气助词,感叹声;例如:嗟~好吧毙咩?=切~很了不起么?嘅(kvcq、ge,12)= 的;例如:你嘅道服呢?=你的道服呢?喔(kngf、wo,12)= 语气助词焯(ohjh、chao,12)= 放在开水中略煮一下;例如:白焯基尾虾蒲(aigy、pu,13)= 泡,出现;例如:蒲吧/蒲头=泡吧/出现搣(rdgt、mie,13)= 用手撕;例如:将啲橙搣开=将这些橙撕开摁(rldn、en,13)= 用手按压;例如:摁钉=按钉踭(khqh、zheng,13)= 脚根;例如:脚踭嗮(kjsg、sai,13)= 浪费,同嘥;例如:嗮料=浪费材料嗰(kwld、go,13)= 那;例如:嗰啲=那些嗱(kwgr、na,13)= 叹词;例如:无嗱嗱,多哒疤=没有来头就多了一道疤痕嗌(kuwl、ai,13)= 叫;例如:唔好嗌佢去果度=不要叫她去那里锡(qjqr、xi,13)= 亲,爱护;例如:锡番淡先=亲一口再说腯(erfh、tu,13)= 肥胖;例如:呢个细路仔块面肥腯腯=这个小朋友的脸儿胖胖的嫐(vllv、nao,13)= 生气,同嬲摞(rlxi、luo,14)= 拿,亦作攞閪(usd、seo,14)= 粗俗用语,同嚡嘞(kafl、la/ le,14)= 语气助词嘈(kgmj、cao,14)= 吵;例如:嘈乜鬼=吵什么东西嘎(kdha、ga,14)= 语气助词;例如:唔系咁嘎~= 不是这样的~踎(khgk、meo,14)= 蹲/混;例如:你哋踎响度做乜嘢=你们蹲在这里干什么嘢(kjfb、ge,14)= 东西;例如:有嘢睇=有东西看嘥(kthh、sai,14)= 浪费、错过;例:咁好嘅机会嘥咗=这么好的机会错过了嗻(kyao、zhe,14)= 语气助词;例如:我先至23嗻=我才23呀~遮(yaop、zhe,14)= 雨伞潎(iumt、pie,14)= 闪,走人捻(rqdo、nian,15)= 粗俗用语,亦作卵;例如:咁捻死样=这个死样子噶(kajn、ga,15)= 语气助词撩(rdui、liao,15)= 挑逗;例如:撩是斗非=若是生非瞓(hykh、fen,15)= 睡;例如:眼瞓=困顿噏(kwgn、xi,15)= 唠叨;例如:发噏疯=胡说八道噃(ktol、fan,15)= 语气助词,有劝告意味;例如:唔好咁噃=不要这样啦嚄(kawc、wo,16)= 语气助词噫 (kujn、yi,16)= 啊,亦作咦膶(eugg、yen,16)= 肝,避"干"讳;例如:鸡膶=鸡肝嬲(llvl、niao,17)= 生气/一向,亦作嫐;例如:我好嬲/必嬲喺咁嘅=我很生气/向来都是这样的罅(rmhh、xia,17)= 缝隙;例如:门罅=门缝餸(wyvp、song,17)= 菜;例如:买餸煮饭=买菜做饭孻(bvhl、nai,17)= 幼子;例如:孻仔嚡(kaff、hai,18)= 涩、粗糙,亦作粗俗用字同閪;例如:条俐好嚡=舌头很涩嚟(ktqi、li,18)= 来;例如:入嚟=进来嚤(kysr、mo,18)= 慢;例如:佢行得好嚤啵=她走得很慢呢罉(rmir、cang,18)= 平底锅;例如:锑罉=锑锅邋遢(vljn、la ta,18)= 不干净;例如:邋遢猫嚫(kusq、chen,19)= 着;例如:吓嚫你=吓着你嚿(kawv、huo,20)= 量词,块;例如:一嚿云=一片云彩攞(rlxy、luo,22)= 拿,亦作摞;例如:攞嘢=拿东西蠧(fpdj、du,24)= 量词;例如:一蠧尿=一把尿凹(ao)凸(tu)曳 (ye)就是你坏的意思。
第十課香港粵語拼音與大陸廣州話拼音之比較
目前粵語的主要拼音系統包括「香港粵語拼音」與「大陸廣州話拼音」兩種,茲比較其不同之處。
一、聲母
1. 第二課曾討論粵語拼音的j,其實就是英文yes的y[j]
,因此以j或y表記[j],各有利弊。
2. 粵拼與廣拼皆以w表記[w],因此宜採gw與kw較一致。
3. 就粵語而言,s與x皆屬相同的聲母,相近於英文的sh[ ]
,若為了配合北京話漢語拼音的架構,強迫分為兩個符
號,並沒有必要,因此xi與xu宜以si與syu取代即可。
換言之,宜採粵語拼音
的z、c、s即可。
二、韻母(一)
廣拼的ei容易誤以為是ㄟ[ei],很不恰當,宜採粵語拼音較恰當
三、韻母(二)
同上,宜採粵語拼音
四、韻母(三)
廣拼有附加符號較不方便,宜採粵拼。
五、入聲
入聲是輕促音,只取其嘴形,宜採p t k較佳。
綜言之,香港粵語拼音較大陸廣州語拼音為佳,但粵拼的j宜採廣拼的y代之。
注: 里面广拼中的三个e韵母都未体现出符号,实则是三个不同的韵母. –郭洋奇。
香港白话差异大:别轻易说打包五年前第一次去香港采访,回来后,同事花花好奇地问:“你讲的广州话和香港的一样吗?他们会听吗?”从小看香港电视,听香港电台习以为常,广州话和香港话几乎没什么不同。
说来也奇怪,不要说广州话和东莞、佛山话差别大,即使是广州城区和石牌、三元里的话都很不同。
但广州和香港所讲的粤语就无论在发音、语调都基本一致,只在很细微的用字、语气上略有不同。
冰箱和雪柜,摩托车和电单车,幼儿园和幼稚园,橡皮擦和擦纸胶……这些不同的词汇是广州话和香港话最大的区别。
自认为都可以通用,在香港讲广州话可以所向披靡。
不过确有几次老猫烧须。
有次在TVB饭堂,我去索取吸管,工作人员不明所以,鸡同鸭讲了很久,终于知道原来他们将吸管叫作“饮筒”。
前不久的香港书展人满为患,大家建议想办法去除“打书钉”。
打书钉是广州话里没有的。
它起源于俗语“好仔唔当兵,好铁唔打钉”——只有烂铜烂铁才用来打成钉,形容不成器。
香港话里先是有“打戏钉”形容旧时不买票、靠别人带入场的人,后来发展为“打书钉”形容像被钉在书店的人,光看书不买书。
没有听过的词,重新认识并不困难,毕竟这样的差别还是少数。
最容易“领嘢”(中招)的,是同一个词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
在香港叫外卖或是将吃剩的东西带走,要说“拿走”,这样的讲法比较直白,就像英文的take away;单指外卖也可讲“行街”,这个说法就比较街坊。
但从来不用广州话的“打包”。
因为香港话的打包是指在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去世的病人时,用床单将尸体包起。
真是大吉利市,所以在香港轻易不要说打包,会有人回敬:“你打包,我唔打包。
”平时用于骂人的“死仔包”和香港的打包意思差不多。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的香港渔民,习惯用布包着死去的小孩子,然后再下葬。
后来,父母骂不肖仔女就会用到“死仔包”、“死女包”。
不过,方言的演变也是双向的,随着内陆游客的增多,香港人上酒楼,现在也渐渐开始“打包”了。
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语音差异现象分析作者:徐朝晖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5年第03期摘要:粤方言是一种拥有一亿多人使用的方言。
在使用粤语的地区中,广州和香港是最具代表性的,两地都是使用标准粤语,但两地之间粤语在多年来形成的差异却很少为大众所察觉,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在两地电台、电视台主持人以及动画片配音员的发音,日常生活中一般广州居民的发音,通过咨询身边的香港本土友人,并从字典的正音到人们的真实口头表达的读音去考虑,对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语音差异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两地粤语语音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粤语语音差异比较一、两地粤语语音的主要差异情况1.同词异音现象1.1香港音保持正音;广州音发生变异,正音俗音并用。
香港人在用粤语交流时都是以正音为主,即使字典当中也只保留正音;而广州人在用粤语交流时则正俗音并用,字典当中也会将一些广泛使用的俗音一并纳入。
这种差异的产生与粤语分别在两地的地位有很大关系。
A.塑(港:sou3;广:sok3俗、sou3)“塑造”的“塑”,香港正音是[sou3],音同“素”;而广州音“塑造”的“塑”则是发[sok3]音,音同“索”。
而另外一些词语如“塑料”、“塑胶”和“雕塑”的“塑”,两地则有发[sou3]音和[sok3]音的情况,而且以[sok3]音为多。
不过在香港的正音中,只保留了[sou3]音,认定[sok3]为异读,而广州则把[sok3]音保留,并标记为俗音。
B.使(港:si2、si3;广:sai2、si2)“使用”一词,香港的“使”发[si2]音,读作“屎用”;而广州则发[sai2]音,读作“洗用”,在广州新闻频道节目《新闻日日睇》2010年7月6日那一期节目中,主持人用粤语讲到“就算你话去到美国成为咗当地居民主要使用既语言阿。
”主持人说的这一段话中,“使”字是发“洗[sai2]”音。
在香港方面,“使用”和“使命”都发[si2]音,“使者”则是发[si3]音。
粤语是香港人和广州人的共同语言,两地人见面,细节分辨出哪里人骑驴享受旅游广东与香港既有共同的文化底蕴,也有差异性生活方式和语言习惯。
那么,如何辨别香港人和广东人?握这几个小细节,就能轻松分辨!第一,听——说话方式广东人的说话方式正如其潇洒的性格一样,语言更加精炼、干脆,语速较快,采用传统粤式发音。
而港式粤语对有些词汇的发音做出了改变,比如将“朋友”读物为“贫友”,将“恒生”读为“痕伸”等等。
而且受到与广东大不不同的教学政策、管理制度、文化氛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久而久之,逐渐演变出与广东话不尽相同的语言谱系。
比如橡皮用广东话叫“胶擦,用香港话叫“擦胶”;工作的“工”,广东人读53调,香港人则读55调;对于车的叫法,两个地方有很多不同之处:对于二轮车,广东人叫摩托车(mo1 tok3 ce1),香港人则叫电单车( dim6 dan1 ce1),广东说电瓶车/电动车( dim6 ping3 ce1)。
香港说电动单车(dim6 dung6 dan1 ce1);对于四轮车,广东叫公交车(gung1 gaau1 ce1),香港叫巴士(baa1 si2),广东叫面包车(min6 baau1 ce1),香港叫货van( fo3 van)等等。
两地人的打字方式也不一样,广东人依然采用简体中文,偶尔会夹杂一些粤语中的语气词。
而香港的文字输入法都是繁体,写作也是如此,有时候由于笔画太多,很多人都记不住,为了方便,就用英文来替换。
第二,看——穿衣方式香港人很注重穿衣搭配,他们常常是潮流的掌控者,引领新风尚。
不管是办公室白领还是街头清洁工人,都对穿搭有自己的一套审美。
每一套衣服都经过自己的精心搭配。
经典款比如款式丰富花衬衫,大阔腿牛仔裤,。
衬衫时一定要扎在裤腿里的,还要配上皮带,降温的适合就在此基础上叠穿件马甲,或是再来上一件又酷又飒的皮夹克。
尤其是年轻群体,尤为偏爱明艳复古的纯色系,喜欢衣服上优雅而繁复的花样,也会根据天气、心情、衣服的颜色等等,分别搭配相对应的小饰品。
多学粤语知识点总结1. 粤语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粤语的声母包括b、p、m、f、d、t、n、l、g、k、ng、h、j、w、z、c、s、y等,共21个。
韵母有-ai、-oi、-ui、-au、-ou、-iu、-e、-o、-yu、-i、-u、-a、-u、-i、-m、-n等。
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
2. 粤语的方言差异粤语包含了多种方言,如广州话、香港话、潮汕话、客家话等,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广州话中的“我”在香港话中读作“ngo”;广州话中的“你”在香港话中读作“nei”;广州话中的“是”在香港话中读作“係”等。
3. 粤语的词汇和语法粤语的词汇丰富多样,既有古汉语、文言词汇,也有借用的外来词汇。
粤语的语法比较简单,没有严格的句子结构,常用的句型有SVO和SOV。
4. 粤语在香港的使用香港是粤语的重要使用地之一,几乎所有香港人都能讲粤语。
在香港,粤语被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教育、媒体、商务和政府机构。
香港的广播、电视、报纸都有粤语节目和报道。
5. 粤语的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粤语有着悠久的文学传统,广东地区曾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产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
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粤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 粤语的保护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受到外来文化和语言的冲击,粤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发展粤语,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广大市民学习和使用粤语,加大对粤语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总之,粤语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方言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粤语正在逐渐走向世界,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粤语,为传承和发展粤语文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粤语(香港话)教程笔记
以下是关于粤语(香港话)教程的笔记:
1. 发音:
- 粤语有九个声调,比普通话多了三个声调。
- 一些发音特点,如:“j”、“q”、“x”发音为“z”、“c”、“s”;“r”发音为“y”等。
2. 词汇:
- 粤语中有很多独特的词汇,如:“嘢”(东西)、“唔该”(谢谢)、“係”(是)等。
- 粤语中也有很多来自英语的音译词汇,如:“巴士”(bus)、“的士”(taxi)等。
3. 语法:
- 粤语的语序与普通话有一些差异,如:“我食饭先”(我先吃饭)。
- 粤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有乜嘢可以帮到你”(有什么可以帮到你)。
4. 学习资源:
- 利用在线课程、学习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等。
- 观看粤语电视剧、电影、音乐视频等,可以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5. 实践练习:
- 多与说粤语的人交流,不要害怕犯错误。
- 尝试用粤语写日记、短文等,提高写作能力。
粤拼的基本构成:拉丁字母a~z表示拼音,阿拉伯数字1~6表示数字。
以下是其基本构成部分:粤语韵母-共59个(粤语拼音方案)韵母由韵腹或者韵腹+韵尾组成,在粤语拼音方案中总共列出韵母59个,其中包含:∙韵腹单独成韵的9个基本韵母:∙韵腹+韵尾构成的50个扩展韵母粤语声调-粤拼方案的九声六调标注方法粤语和普通话一样,使用声调变化来变化出同一音节的不同含义。
如ma,普通话中的四声将其区别为“妈麻马骂”四个截然不同的意思。
粤语有九个不同的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但只有六个不同的调值。
因此,粤拼方案使用1~6共六个阿拉伯数字表示,拼写是直接标注于拼音之后,无需使用上标。
以现代标准汉语为代表的北方汉语不具备入声韵尾,不具顿挫性,其声调仅仅指音调的抑扬升降性,而粤语则具备入声韵尾,而导致其顿挫性不同。
这是北方人说粤语的一大难点。
以下是粤语入声韵母表:入声韵母使用韵腹+p,t,k作为韵尾形成。
学过英语的可能都晓得ptk属于爆破音,如tip,fat,look,这些结尾本身就具有顿挫性。
因此粤语拼音方案只需要使用入声韵母+声调1,3,6即可补全余下的三个音调阴入、中入(或低阴入)、阳入。
完整粤拼声调表及其标注方法如下图:图说声调:粤语声调形象记忆法粤语的九个声调在粤语学习中的可能会有点难度。
似乎单单把这九个声调记下来就相当的不容易,更别说实际使用了。
我们搜集了网上一些记忆方法以及关于声调的学习建议。
1.类比音乐中的音阶记忆:声调(tone)的完整意义是指音节在发音过程中的高低抑扬性(音调,或称音高)及顿挫性(韵尾或闭塞音)。
音调高低由阿拉伯数字的调值表示,模仿音阶1-5。
调值55表示音节的调高相当于5(so),时长两拍。
2.数字+升降号形象记忆:如图所示,6个声调分别用六个数字表示,但是为了便于辨识其阴阳顿挫,我们在数字上标注了相应的升降号及起始位置。
粤语声调学习建议:1.不必死记硬背这几个声调的名称,只需记忆声调的高低及其升降走势即可,可以参考上图中的一个;2.初学期间要强化练习,力争做到可以在听单词时可以辨别出这个六调九声,我们将有相应练习帮你达到这一目标;3.听句子或者粤语歌曲时最好能找到相应的粤拼对照,尽量选择听一些节奏比较慢的句子或者歌曲,听取同时使用手势比划其音调变化;4.对于入声韵母的音调,只需在模仿英语tip,fit,look等一ptk爆破音结尾的单词发音,而在相应的韵腹上使用相应的阴平1阴上3,阳去6三个声调即可。
话与话的区别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和一个土生土长的人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只是在某些口语表达方式上略有不同。
不过,回归十年来随着与地的接触日益频密,在潜移默化中两地的语言都在起着一些变化。
如今倡导的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教育,与目前日益流行的港式粤语,都是体现出两地在回归后语言文化的互相交融演变。
穗港两地粤语略有区别大学中文系谭步云博士研究和两地粤语文化多年,他说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有学者提出粤语的双中心论,以为的粤语和的粤语都是粤语的代表方言。
于是,冠名为“方言”的研究著作逐渐面世,甚至有“方言”的词典。
不过他认为,虽然两地的粤语存在一些差异,但还不至于像吴语中话和永康话或湘语中话和双峰话的差别那样大。
如果话和话的差异有和四邑话的差异那么大,双中心论可能成立。
因此,与其称为“方言”,还不如称为“话”。
不过这种“话”,其实是指人的口语。
它和人写的书面语有一定的距离。
谈到“话”与“话”的差异,谭步云博士说:“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话中的韵母是话所没有的;其次是‘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有学者拿《实用话分类词典》作语料作过分析,穗港两地之间存在差异的词有839个,占整部词典的12.34%。
之前话受普通话影响,而话受英语的影响,后来则互相影响。
”谭博士举例,话与话有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首先是外来词的音译或意译。
例如:“Chelsea”和“Arsenal”,话叫“切尔西”和“阿森纳”,话叫“车路士”和“阿仙奴”;“stereo(stereo phony)”,话叫“立体声”,话叫“身历声”;“laser”,话叫“激光”,话叫“镭射”。
其次是古语词的扬弃。
例如:“祖上的福泽”,人没有专门的词语,人则叫“父荫”;“上课”,话就叫“上课”,而话叫“上堂”;“公安警察”,话叫“警察”,话叫“差人”。
还有就是彼此新造的词语。
例如方面的“金鱼缸(股票交易场所)”、“草根阶层(底层民众)”、“大哥大(早期的无线)”和“文员(秘书或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收皮”“二打六”等等;方面的“大团结(十圆面值的人民币)”、“车间金鱼(工厂里经常游手好闲的人)”和“托大脚(阿谀奉承)”等等。
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到底有什么不一样?香港在开埠前是一客家人居住的小渔村,但开埠后因为大量广府人的进入,再加上当时广州、广府文化的绝对龙头领导地位,使得其使用的汉语迅速变为粤语,港英政府也认同广州西关地区的粤语是标准的汉语。
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49年。
49年之后,香港与内陆的直接的人员与文化沟通完全中断,香港的发展逐步超过了广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经济腾飞就更是远远把广州抛在了后头,两千多年来广州第一次不再是两广大地区的龙头老大!自此香港的语言文化发展也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了,不再受广州的影响。
香港风貌本来1949年之前,大量原居住在上海、江浙一带的有钱人举家南迁香港,大量的上海话口音使得香港的粤语发音已经有些混乱。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的内陆“逃港潮”,又有很多潮州等非粤语区的人进入香港,香港的粤语就更为混乱。
大量不发鼻音的“粤语懒音”现象出现,例如将“恒生银行”读成“痕身银行”,将“朋友”读成“贫友”等。
为此从七十年代开始,港英政府推行了“粤语正音运动”,即规定电视、电台,以及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发音必须符合标准的广州粤语。
这一正音运动一度很好地纠正了上述粤语发音混乱的局面,但之后又有反复。
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大量中青年人要忙于工作而必须请家佣照顾小孩。
七十年代时香港曾向广东省政府提出引进一批广东的中年妇女去香港做家佣,因为广东人与香港人“同声同气”,但被广东省拒绝。
无奈之下,香港只好向菲律宾、印尼、泰国引入大量的菲佣、印佣、泰佣,结果很多香港的小孩出生后学到的第一种语言竟然是菲律宾语、印尼语、泰国语!于是粤语懒音现象在八十年代再次广泛出现。
广州风貌这时一个非常重要而具争议性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何文汇”!他认为标准的粤语发音应该是严格按照北宋初年的《广韵》的音!例如“构、购”两字应该读为“救”音,而不是“扣”音;“塑”字应该读为“素”音,而不是“索”音;“纠”字应该读为“九”音,而不是“斗”音等等。
详细讲解香港粤语与广州粤语的区别,以及广东人的组成与由来!!之前看到有卡友发贴讨论说香港电视台的粤语与“广东电视台”上讲的粤语有不同,当时睇到大家的讨论都比较热烈,但并无人能够指出此粤文化差异的关键。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且比较了解广东文化的历史与现在的人,趁这几日得闲详细写了下文,等大家能够全面认识粤文化!下文较长,先贴出一个最权威的粤语发音网站:香港语言学会自2003年起制作的粤语音网站,里面包括了目前的主流粤语发音、及香港“粤语正音运动”之后推出的“复古粤语音”这两大流派的标准发音。
例如“构”字,只需要在该网站上输入其繁体字“構”,就可以查出其分别读为“KOU3(“扣”字音)”(主流粤语)、“GOU3(“救”字音)”(复古粤语).hk/Lexis/lexi-can/一、广东的历史。
外省的人大多数不了解广东人的组成及来源,也不知道为何叫做“广东”,更会有些外省人会奇怪,为何秦汉时期的“百越之地”、少数民族众多的广东,现在除了在粤北的深山上有一个“瑶族”外,其余地区全是清一色的汉人?为何韶关南雄县的“珠矶巷”及肇庆封开县这两处相距甚远的地方都被称为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为何近代史上只有广东人大规模地迁徙外国,并诞生了孙中山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这样改变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些都涉及到汉民族发展历史上的众多重大事件,并且是一环扣一环地一直发展到如今!以下详细讲述!广东、广西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
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没能统治百越。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误判了形势,认为中原已经永远降服了。
于是将军队分为两大部分,一支北上抗击匈奴,另一支号称50万人的大军则在由后来自立为“南越王”的大将“赵佗”(现河北地区人)率领下,南下征服百越。
但这样的举措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军力空虚,以至于不久之后的“陈胜、吴广起义”及后来形成的两大起义军“楚汉双雄”可以横扫中原,最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摘自广东话学习网
广州话与香港话差别简述--词汇和发音
广州话和香港话都是粤语,但是在发音和词汇上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粤语学习没有太大影响,在此仅简要说明一下其区别。
由于大同小异,初学者很难区分出来,也很难刻意练出某种腔调,因此不必在此劳心费神。
香港话和广州话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而且随着香港的回归,两者相互影响更趋于一致。
1由于历史原因,广州话和香港话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分别受到了普通话和英语的影响,在词汇上有所区别。
在外来词汇上表现尤其突出:
如广州话中使用“切尔西”“阿森纳”,对应的香港话叫做“车路士”“阿仙奴”。
英语laser在广州话中叫“激光”,而香港则使用音译作“激光”。
另外某些古词语的扬弃也带来了词汇的差异,如香港话中的“父荫”是一个词,而广州话中则使用词组“祖上的福泽”。
公安警察,广州称为“警察”而香港则沿用古语“差人”等;
2由于地域的原因,因此其发音也有所差异。
中国南方方言种类极多,甚至紧邻的乡镇之间可能都有口音的差异,因此香港和广州相隔数百公里,语音上有所差异也在所难免了。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香港话中的韵母是广州话所没有的;其次是‘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
香港话的发展是得益于以香港话为语言媒介的文化产业异常发达,而且香港话也是主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渠道来影响广州话的,例如粤剧,电影,经典的有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人的作品,以及现在每晚不停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和流行歌曲。
而在回归之前,香港话更多的是受到台湾普通话的影响。
广州话与香港话差别简述--词汇和发音
广州话和香港话都是粤语,但是在发音和词汇上有一定的区别,对于粤语学习没有太大影响,在此仅简要说明一下其区别。
由于大同小异,初学者很难区分出来,也很难刻意练出某种腔调,因此不必在此劳心费神。
香港话和广州话在沟通上完全没有问题,而且随着香港的回归,两者相互影响更趋于一致。
1由于历史原因,广州话和香港话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分别受到了普通话和英语的影响,在词汇上有所区别。
在外来词汇上表现尤其突出:
如广州话中使用“切尔西”“阿森纳”,对应的香港话叫做“车路士”“阿仙奴”。
英语laser在广州话中叫“激光”,而香港则使用音译作“激光”。
另外某些古词语的扬弃也带来了词汇的差异,如香港话中的“父荫”是一个词,而广州话中则使用词组“祖上的福泽”。
公安警察,广州称为“警察”而香港则沿用古语“差人”等;
由于地域的原因,因此其发音也有所差异。
中国南方方言种类极多,甚至紧邻的乡镇之间可能都有口音的差异,因此香港和广州相隔数百公里,语音上有所差异也在所难免了。
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韵母不同,有一些香港话中的韵母是广州话所没有的;其次是‘广州话’有高平变调和两个阴平调,香港话一般只有高平变调;不过两地语言最大的区别在于词汇差异。
香港话的发展是得益于以香港话为语言媒介的文化产业异常发达,而且香港话也是主要通过文化产业的渠道来影响广州话的,例如粤剧,电影,经典的有李小龙、成龙、周星驰等人的作品,以及现在每晚不停播放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和流行歌曲。
而在回归之前,香港话更多的是受到台湾普通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