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
- 格式:ppt
- 大小:8.37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皖南古村落自古以来,江淮流域就是中原地区的一部分,而徽州文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文化也无不体现在徽州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深刻地影响着徽州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从徽州地区的古建筑中就可见一斑,而保存至今的皖南古村落就是这种文化的重要标识,这其中以西递和宏村最为典型。
我们知道安徽有座美丽的黄山,我们也应该知道美丽的黄山脚下有着美丽的村子。
皖南古村落是指安徽省长江以南山区地域范围内,以西递和宏村为代表的古村落,是具有共同地域文化背景的历史传统村落,有强烈的徽州文化特色。
皖南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保存了大量形态相近、特色鲜明的传统建筑及其村落。
西递和宏村是皖南古村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是皖南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
西递、宏村古民居位于中国东部安徽省黟县境内的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西递、宏村的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
西递、宏村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尤其是宏村的牛形水系,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在现在它们也吸引着无数游人来此参观游览。
由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保护技术相对落后和保护措施不力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古村落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启动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以来,不顾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盲目求洋求新;忽视原有乡村特色和民族特色,热衷大拆大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重开发轻保护。
第3讲平遥古城和皖南古村落一、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1.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1)平遥古城的历史①周宣王时期,周朝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在此地修筑了一座土城。
②从北魏开始,平遥作为县治所在地,一直延续至今。
③明朝初年,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将土墙改为砖墙,形成现在的规模。
④明清时期,城墙外边还有护城河,整座城墙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为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
(2)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①结构:以贯通南北的大街为中轴线,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
②布局特点:按照传统礼制布局,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③文化内涵:反映了当时“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文化内涵。
2.“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1)背景:明清是平遥商业最繁盛的时期。
当时的平遥是晋商的主要发源地,商业繁盛;平遥商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及海外。
(2)文化内涵①日升昌票号是我国最早的私人金融机构,具备了早期银行的特征。
②是平遥票号甚至晋商的代表。
③是直观生动的历史见证、学术研究的重要资源。
易错提醒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都市建设不矛盾。
平遥古城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在体现城市的核心文化和建筑特色等方面,更是现代化都市建设所要学习的,这也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义所在。
二、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1.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1)西递村①历史: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胡氏宗族村落;北宋时,胡氏五世祖胡士良始建,至今仍然保留着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②特点:仿船形而建,整体轮廓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2)宏村①历史:始祖汪彦济,南宋时定居于此,明代汪氏族人积累大量财富后,回乡大兴土木,立祠堂、建宅院等;清代建成许多形制不同的古建筑。
②特点:整个村落仿牛形而建,层楼叠院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环境幽美“枕山、环水、面屏”;街巷系统形似方格网;民居大门均建有八字形门楼。
三月风・新闻人物57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皖南山区的黟县是一个人口仅十来万的小县,西递、宏村就坐落在这里。
唐朝大诗人李白曾赞美道:“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
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
”道出了皖南乡村的独特意境:山水风物幽美,古老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文化酝酿出淳厚从容的民风人情。
西递距黟县县城8公里,始建于北宋皇钓年间(公元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整个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现有居民300余户,人口1000余人,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西递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和建筑的设计布局协调。
宏村位于黟县县城东北10公里处,始建于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村落面积约19公顷,现存明清(公元1368~1911年)时期古建筑137幢,由于这里地势较高,常常被云雾笼罩,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的古建筑均为粉墙青瓦,分列规整。
整个村庄从高处看,宛若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
村中半月形的池塘称为“牛胃”,一条400余米长的溪水盘绕在“牛腹”内,被称作“牛肠”。
村西溪水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提供了方便,而且调节了气温和环境。
皖南最美十大古村落1. 宏村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被誉为中国画里的“圣境”。
宏村的建筑风格独特,以徽派建筑为主,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漫步宏村的古巷,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2. 西递西递,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漳村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西递村的建筑风格典雅精致,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明珠”。
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古巷里,感受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仿佛置身于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水画中。
3. 塔川塔川,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大源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塔川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徽派特色,村中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
漫步在古老的街巷中,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4. 西溪西溪,位于安徽省歙县西溪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村落。
西溪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以水墨山水为主题,呈现出一种千年传统的古风。
古老的石板街道、斑驳的青石墙、古朴的木质建筑,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5. 婺源婺源,位于安徽省上饶市婺源县,是一座秀美的古村落。
婺源的建筑风格典雅精致,以徽派建筑为主,是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
漫步在婺源的独特街巷中,感受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
6. 安阳村安阳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是一座古老而迷人的村落。
安阳村的建筑风格典雅精致,被誉为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一。
宁静的村庄、曲折的小巷、古老的建筑,勾勒出一幅古代农村生活的画卷。
7. 石城石城,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
石城村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以明清建筑为主,被誉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明珠”。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街巷漫步,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仿佛置身于一幅绝美的画卷之中。
8. 徽州徽州,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大源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村落。
徽州的建筑风格典雅精致,以徽派建筑为主,是中国古建筑的典范之一。
漫步在曲曲折折的小巷中,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第9课 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桃花源里人家──西递1.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价值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西递、宏村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解读】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认为皖南古村落“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它们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是特色传统建筑的典型作品,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个评价,极为概括地点出了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的突出价值之所在。
2.徽商〔材料一〕明清时期,徽商作为一支重要商帮,活跃在大江南北、黄河两岸。
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贾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明代万历时人谢肇在《五杂俎》中曾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新安是徽州的古名,山右为山西的别称。
谢氏将徽商与晋商称为商界两大劲旅,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
所谓徽商,是指明清时期徽州府籍的商帮集团。
明清时期的徽州府下辖歙县、休宁、婺源、祁门、黟县、绩溪六个县。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但形成一个商帮集团,则在明成化、弘治年间①。
明嘉靖②以后直至清朝的乾隆、嘉庆时期③,徽商达于极盛。
清末,随着封建社会步入穷途末路,徽商也走向衰落;其间虽亦出现过个别令人刮目的“红顶商人”,但就整体而言,徽商已不能挽回其“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命运了。
──张海鹏、张海瀛主编《中国十大商帮》,第440页〔材料二〕徽州古建的称绝于天下,古村落的繁盛,与明清时期徽州的纵横四海有关。
徽州向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生存环境的逼仄,大批中原士民的涌入,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之后,徽州的人口陡增,据统计,南宋时人口约五十万人,元代增至八十二万。
皖南古村落的简介皖南是安徽省位于江南地区的一块重要的地域区域,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资源。
皖南地区的古村落是其文化资源中最为重要和独特的部分之一。
这些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自然环境和民俗文化等方面,成为人们甚至海内外游客旅行和学习的目的地。
本文将以皖南古村落为主题,对其进行全面介绍和探究。
一、皖南古村落的地理位置和背景皖南指安徽省南部地区,大致包括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黄山等市。
皖南地形复杂、气候温和、水系发达,是江南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皖南地区,有着大量的古村落和古建筑群落。
皖南地区历史悠久,早在三国时期,当时的吴国就曾在此设立凤阳县。
此后,皖南先后属于南越、楚、齐、吴、越等不同的政权管辖,而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和政权的影响,都在皖南古村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和文化痕迹。
二、皖南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和特点1. 建筑风格皖南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强烈地表现了南方水乡地区特有的建筑形式,同时又在细节和造型上吸收了北方建筑的元素。
这些村落的建筑大多采用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糙砖砌筑、灰墙黑瓦等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它们通常呈现出“一进两院三巷”的布局模式,即进、院、巷三个部分的组合。
整体建筑风格古朴、淳厚、典雅,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2. 建筑特点皖南古村落的建筑特点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的建筑形态与建筑材料以及传统的园林结构都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布局。
从建筑造型上来说,它们通常采用底商民居和两层或三层楼房相结合的混居形式。
每一进院落都有门楼,业主的住宅多采用两进式构造,上下可分,并有高门墙,局部建筑门头尤其是窗棂往往运用大量的精雕细琢,简直是精致到了极点。
古村落的另外一个特点表现在其园林环境上,古村落有着多种形态的小型园林。
摆脱了繁琐文艺的景致,皖南古村落的园林设计底蕴丰富、格调优美,比如有如雕刻般修长的槐树和夭矫婆娑的唐菖蒲林,又如有清气袭人的荷塘和据说咸水彻底解决ab的手工园林。
三、皖南古村落的民俗文化1. 生活方式皖南古村落的人们大都是依靠农业生产为生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多以自给自足和农事活动为主。
安徽旅游必去之呈坎村安徽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往探索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而作为安徽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位于宣城市的呈坎村以其独特的古朴风貌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下安徽旅游必去之呈坎村,让您更加了解这个迷人的古村落。
一、呈坎村的地理位置呈坎村位于安徽宣城市旌德县,地处皖南,紧邻宣城市区。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使得呈坎村成为了一个非常适合自驾游的目的地。
从宣城市区驱车前往,大约需要30分钟左右的时间。
而从绵阳市、池州市等周边城市,也可以通过高速公路便捷地到达呈坎村。
二、呈坎村的历史文化呈坎村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这个古朴的村落依山傍水,周围群山环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
这里的建筑群体多为明清时期的东南民居风格,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呈坎村是宣城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之一,也是当地保护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古村落。
三、呈坎村的建筑风格呈坎村的建筑风格以明清古建筑为主,大多数房屋依山而建,屋檐飞檐翘角,非常具有东南沿海地区特色。
这里的房屋多为青砖灰瓦,建筑结构稳固,独具匠心。
走进村落,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明清时期的古代民居之中。
四、呈坎村的文化底蕴呈坎村不仅仅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建筑,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文化底蕴。
作为宣城市重点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单位,呈坎村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村中有不少古树名木,石碑刻字,书院,传统庙宇等文化景点。
游客们可以在呈坎村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五、呈坎村的美食文化呈坎村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文化名村,也是一个美食之地。
这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风味小吃,如酥肉、米糕、豆沙饼等,让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村落的美景,一边品味当地的美食。
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呈坎村的特色狗肉菜。
狗肉香嫩可口,深受游客们的喜爱。
六、呈坎村的民俗活动每逢传统节日,呈坎村都会举办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如庙会、龙船竞渡等。
安徽泾县最美10大古村古镇,皖南文风沐浴千载古韵依昔安徽宣城,泾县。
历史上泾县既是“男勤于耕,女勤于织”的农桑之区,又以商宦众多,文风昌盛而闻名。
明成化、弘治始,泾县“商贾远出他境,赢走四方”。
清与民国中,泾人外出经商者遍及18行省,在长江沿岸商埠形成颇具影响的“泾帮”,因此有“无徽不成商,无泾不成镇”之说。
由商致富,富而重学,学以致仕者。
于是乎,这片美丽土地文风蔚然,并且也至今保持着无数美好的古村古镇。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10处。
1 查济村过陵阳山,入泾县桃花潭镇,就来到山水之间的小村落查济。
查济村沿溪而上,环山相拥,民居多为明清留存。
这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有着许多年轻的文艺的气息,古村与新思想的碰撞,擦出了别样的火花。
查济古村是一座很低调的古村,都快被人遗忘了。
风景很美,古村还保持着元明清时古建筑,如元代建造的“德公厅屋”是著名的景点之一。
和皖南地区的很多古村类似,查济古村经常会来很多写生的人,分布在河边桥旁,大街和小巷,他们也成了古村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查姓作为江南地区的大姓,金庸先生原名就是“查良镛”,祖籍也在此。
在春秋时期,查济古村的祖先查延刚开始在山东济阳的柤邑(“查”通“柤”),在晋朝时由于战乱而南迁,最后在安徽宣城定居下来。
整个古村是四面环山,岑溪、许溪、石溪都是穿村而过。
古村依河而建,岸的两边和巷陌都是用石板铺砌。
路跟着水转,迂回又曲折,绵延好几里,也成了古村最美的景色。
2 黄田村黄田村,位于泾县黄田村榔桥镇东南部。
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鼎盛于明、清,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以“洋船屋”为代表的黄田古民居建筑群,虽历经沧桑,古村风韵犹存。
青砖绿瓦、名人故居、古老的四合院,诉说着这里的沧桑与美好。
洋船屋从繁华到落寞,又到如今的人潮涌动,它似乎见证过太多的人和事,一座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屋,它值得太多人的留念。
山里人家,对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秋天的黄田,晒场上、院子里,黄豆、稻谷、辣椒、南瓜、玉米、蕨菜、像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3 小岭村小岭村,位于泾县县城西偏北10余公里的山区。
描写皖南建筑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皖南地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而富有特色。
以下是我为大家创作的一篇关于描写皖南建筑的优质内容,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1. 皖南的建筑犹如一幅中国画,恬静而古朴,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2. 我们漫步在皖南的村落里,每一座建筑都散发着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3. 在皖南的小城镇中,仿佛穿越时光,可以看到古老传统建筑的变迁。
4. 皖南的建筑充满了细腻和温婉,仿佛是大地孕育出的精灵。
5. 红墙黛瓦的建筑,将皖南的历史与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6. 在皖南的古村庄中,古老的石砖墙将一段又一段的故事娓娓讲述。
7. 皖南的建筑常常带有一种朴实而高雅的风貌,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8. 皖南建筑的屋顶特色独具一格,仿佛是一幅幅精致的剪纸作品。
9. 皖南的建筑融汇了苏、赣、湘等多种地域文化的精华,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0. 不管是宏伟庄严的庙宇,还是朴实无华的民居,皖南的建筑都散发出一种浓厚的人文气息。
11. 皖南建筑的柱子纹饰精美细致,给人以一种瑰丽的视觉享受。
12. 在皖南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13. 皖南的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给人以质朴而亲切的感觉。
14. 漫步在皖南的建筑群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宁静的仙境。
15. 皖南的建筑犹如一首华彩的诗,每一栋建筑都是一句句优美的篇章。
16. 皖南的建筑造型各异,但都蕴含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
17. 在皖南的建筑中,屋檐上装饰着吉祥的图案,寓意着家庭的幸福和团圆。
18. 皖南建筑的室内装饰精美细腻,每一个细节都闪耀着匠心独运的艺术之光。
19. 皖南的建筑色彩鲜艳,给人以愉悦和惬意的感觉。
20. 皖南的建筑仿佛是大自然的延伸,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21. 皖南的建筑透露出岁月的沧桑感,让人产生对时间和历史的敬畏之情。
22. 每一座皖南的建筑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仿佛是艺术家的杰作。
皖南古村落的导游词范文各位游客,大家好1欢迎大家来到‘世界遗产’之称的古村落-----皖南潜口古镇游玩。
我们潜口主要集中了明清时期官宦住宅与富商回乡后的建筑。
有句俗话说的好,‘看皇宫到北京,看民宅到潜口’;大家熟知的电视剧----聊斋就在我们潜口老宅拍摄的。
我们潜口古镇的建筑与大家印象中的皖南古建筑一样,多由曲折幽深的巷道分割或相通,巷道一般仅容一人通过。
因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深幽巷,显的安静、安祥,生活气息浓厚。
街巷路面多用青石板或麻石条铺砌而成,显得格外雅致。
那花纹丰富多变的青石板经过雨水的长期冲洗后,更加令人留连。
大家可以随出看见很多石头上面布满青苔,向人们默默展示历史的年轮。
我们潜口古镇随处走走就能看到某些宅院的木雕门楼上仍刻有‘大夫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等,潜口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可见端倪。
这些官宅的门槛较经商富户民宅的门槛高出很多,大概就是所谓的‘高门大户’之意吧。
进入厅堂,青石板的地面中间一般都留有沟渠,是排水之用,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上面四方空间,采光极妙。
室内两层木楼,无论是墙壁,屏风,楼梯的扶手还是窗户都有精美的图案连结,让人不能不对古人高超的建筑、审美艺术神往。
这里重点给大家介绍这座‘小姐楼’,顾名思义就是小姐住的楼。
相传,这座宅院的原主人是一家境殷实的敦厚夫妇,到了中年才得一女,视为掌上明珠,待到出阁的年纪,舍不的外嫁,遂招一夫婿,此女终其一生未曾出过此楼,故名‘小姐楼’而大家看到此楼目前仍在住的这位老者,就是那位小姐的后代,大家若有兴趣不妨与他攀谈攀谈。
好了,我给大家介绍到这,剩下的时间自由活动,希望大家玩的开心,谢谢大家。
皖南古村落的导游词范文(二)大家好:今天欢迎你们来到皖南古村落。
我是你们的导游:傅铭阳。
这几天,我会带领大家在皖南古村落度过这段快乐的时光。
我能为大家服务,感到非常的荣幸,希望通过我的介绍,皖南古村落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皖南古村落位于中国东部的安徽省,到今天,还保留着古代建设的样子,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大家看,这是宏村和西递村,是两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村落。
专题二十世界文化遗产荟萃第48讲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考核要求考试内容考核要求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5.瑰丽的夏宫——颐和园①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 b①颐和园的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c②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②颐和园的园林建筑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c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6.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①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c①平遥古城的历史、建筑布局及文化内涵c②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②“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c③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7.清新典雅的皖南古村落3.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①西递、宏村古村落的历史和特点c①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b②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c化内涵②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的藏汉合璧风格 b 8.古雅的昆曲①昆曲诞生、兴③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文化内涵 cb衰的过程②“近代百戏c4.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X——明清故宫之祖”9.昆曲的拯救①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c和保护①昆曲独特的c②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c文化价值②昆曲的拯救c③故宫所体现的宫殿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 c与保护[复习线索]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给人类社会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从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到威武雄壮的兵马俑,再到中国宫殿建筑的典X——故宫、颐和园,无不显示了中国人的智慧与技能;从古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更彰显了中国独特的东方神韵和文化内涵。
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今天,选考命题更会不吝笔墨,备考时在重点关注的同时,更应博览史料,强化史识,拓宽视野,把自己置身到历史长河中去感悟历史。
考点1 中国古代历史遗迹及宫殿建筑一、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1)秦长城:秦北击匈奴后,为防其再度南下,秦始皇派蒙恬修筑,西到临洮,东至辽东郡,全长5 000千米。
皖南古村落的导游词范文西递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递与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被誉为“画中的村庄”。
西递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____余年。
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西递东西长____米,南北宽____米,居民三百余户,人口一千多。
因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村始建于北宋,迄今已有____年的历史,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串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
街巷两旁的古建筑淡雅朴素,错落有致。
西递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等,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西递村头的三间青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家根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____年)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
门额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警醒,耐人咀嚼。
西递村中各家各户的宅院都颇为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镂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