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砷污染和食品安全的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10
【关键字】环境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众所周知,环境污染即指环境变得不清洁、污浊、肮脏或其他方面的不洁净的状态。
一种状态由洁净变污浊的过程叫污染。
环境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2)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赃水、垃圾;3)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车辆、轮船、飞机等)排出的废气和噪音;4)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5)矿山废水、废渣。
由于环境污染的危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样的美景已经不多见了。
环境污染不仅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近几年来,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给社会和经济生活带来了繁荣,却也带来了愈来愈严重影响甚至危害愈来愈广泛的环境问题。
由于人们对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环境污染以及一系列诸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耗竭、臭氧层破坏、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已引起关注和研讨,与人类健康直接相关的由环境污染而导致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也已引起了研究领域的高度关心和重视。
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放射性物质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一、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一般认为,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体。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通常所说的环境,一般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被认为是环境要素,即人类的生存环境。
人与环境的关系密切,如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吸收氧,呼出二氧化碳,摄取水和食物来维持人体的发育、成长和遗传等。
正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人体的物质组成与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很高的统一性。
由于人体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时,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部分是通过人和环境之间的复杂的食物链(网)而获得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平衡关系又主要靠食物来维持。
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食品中砷的含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因为砷是一种有毒物质,过量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本文将就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进行介绍和解析。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砷的来源和危害。
砷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农药、燃煤和矿物等。
食品中的砷主要来自土壤和水源,比如水稻、鱼类、海产品等。
长期摄入过量的砷会导致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甚至会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针对食品中砷的含量,各国都有相应的标准。
以中国为例,中国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砷的限量》(GB 2762-2017)规定了食品中砷的限量标准,具体如下:大米和米制品,不得超过0.15毫克/千克;-水产品,不得超过0.5毫克/千克;-其他食品,不得超过0.1毫克/千克。
而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对食品中砷的含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比如,对于苹果汁和苹果酱,FDA规定砷的含量不得超过10ppb(即10微克/升)。
除了国家标准外,国际上也有相关的标准。
比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食品中砷的最大容许残留量,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也对食品中砷的安全标准进行了规定。
在实际生产中,食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对食品中砷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同时,监管部门也会对市面上的食品进行抽检,确保食品中砷的含量符合标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总的来说,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各国和国际组织都在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确保食品中砷的含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也要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确保食品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食品中砷的含量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有何影响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而重金属污染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我们的健康和生活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重金属。
常见的重金属包括铅、汞、镉、铬、砷等。
这些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它们通常不会对生物体造成危害。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业排放、采矿、农业化学品的使用等,使得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含量超出了正常水平,从而进入了我们的食物链,威胁到食品安全。
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重金属会在农作物中积累。
例如,镉污染的土壤可能导致种植的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吸收过多的镉。
当我们食用这些被污染的农作物时,重金属就随之进入了我们的体内。
长期食用含镉超标的食物,可能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发肾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等健康问题。
其二,重金属污染会影响水产品的安全。
在受污染的水域中,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可能会积累重金属。
比如,汞污染的水域中,鱼体内的汞含量可能会升高。
人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水产品后,汞会在体内蓄积,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儿童和孕妇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等。
其三,重金属还会污染畜禽产品。
饲料如果受到重金属污染,畜禽在食用后,重金属会在其体内残留。
比如,铅可以在动物的肝脏、肾脏等器官中蓄积。
当我们食用这些畜禽肉及其制品时,就有可能摄入过量的铅,从而影响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的正常功能。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降低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例如,铬污染可能会影响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和品质,降低其营养价值。
那么,如何应对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呢?从源头控制是关键。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排放,规范采矿活动,减少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避免过度使用含重金属的农业投入品。
对于消费者来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来自正规渠道、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选修课食品安全与健康期末论文——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题目:浅谈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目录一论文1 引言 (2)2 不同环境对食品的影响 (2)1 引言食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物质,人类在对食品永不满足需求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和发展了食品的生产,今天食品工业已是许多国家在各个产业中名列前茅的重要支柱产业。
对于食品而言安全性本来是食品最基本的要求,食品应具有安全、营养和食欲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安全则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
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食品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事件,日本的“O-157”事件以及国内发生的苏丹红色素、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等事件,使得全球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给人类生命与健康带来巨大威胁,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
2 不同环境对食品的影响2.1原生环境对食品的影响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并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其中存在着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许多因素,例如,清洁和具有正常化学组成的水、空气、土壤、适宜的的太阳辐射,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
但在有些地区,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
例如,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的现象,从而影响当地居民摄入这些元素的数量,引起各种类型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地方病)。
如由缺碘导致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由缺硒导致的克山病,以及地方性氟病、慢性砷中毒、慢性硒中毒等元素慢性中毒。
2.2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次生环境是指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改变了原生的自然环境,从而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甚至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因此发生的环境问题,称为此生环境问题,又称二次环境问题。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随着人类对环境与资源不适当或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使得地球资源、自然环境和种群所面临的危机逐步升级,更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有毒有害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当各种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的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至于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相应的带来了令人十分沉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疾病最主要的传染源,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将会导致人体出现不同类型的疾病症状。
如何能够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保证食品安全成为当前一项关键问题所在。
本文就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展开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对策。
关键词: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影响食物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保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保证食品安全,就是保证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诸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以及疯牛病等问题,促使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显著提高。
在众多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环境污染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环境污染,也包括食品加工环境导致的污染,食品原料生长环境是否出现污染,均可能导致食品出现安全问题。
一、自然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近些年来,大气污染严重,其中包括大量酸性污染物和有毒颗粒物,进入植物根茎和也表后,会抑制蛋白质和叶绿素合成,影响酶的活性,有毒气体会逐渐累积在植物中,被人食用后转移到人体内,影响人体健康。
水是人体生存必需品。
水不仅仅是食品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食品原料生长的基础物质,如果水污染,诸如化学污染和生物污染等,致使水资源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人在饮用这种水资源后,会出现严重的疾病危害,如“水俣病”。
生物污染则是细菌和病毒同水资源进入人体,引发一系列疾病[1]。
土壤因素,同样是受到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有害化学物质、污染物以及重金属残留在土壤中,在这样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农作物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食用后危及人体健康[2]。
二、常见环境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氟化物氟化物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氟化物主要来自于生活燃煤污染及化工厂、铝厂、钢铁厂和磷肥厂排放的氟气、氟化氢、四氟化硅和含氟粉尘。
氟能够通过作物叶片上的气孔进入植物体内,使叶尖和叶缘坏死,特别是嫩叶、幼叶受害严重。
砷在土地和水体中的环境归趋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元素,它存在于土壤、岩石和水体中。
然而,砷在环境中的富集和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
本文将讨论砷在土地和水体中的环境归趋,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1. 砷在土壤中的归趋砷的含量和分布在土壤中具有很大的空间变异性。
砷主要以矿物形态存在于土壤中,如砷矿物、氧化砷和硫化砷等。
砷的富集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来源和地质背景,受到地球化学和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当土壤中存在过高的砷含量时,可能会对植物和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砷,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和人类。
因此,砷在土壤中的归趋对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解砷在土壤中的归趋,研究人员通常使用土壤采样和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土壤中砷的含量和分布。
此外,土壤修复技术也可以被应用来减轻土壤中砷污染带来的影响,如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 砷在水体中的归趋砷在水体中的归趋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砷可以通过天然过程(如岩石风化)或人类活动(如煤矿开采、矿石加工和电池制造等)进入水体中。
当水体中的砷含量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时,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长期饮用富含砷的水可能导致砷中毒,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皮肤病变、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了解和掌握砷在水体中的归趋对于保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砷在水体中的归趋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体的pH、氧化还原条件、溶解有机质和与其他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研究人员使用水样采集和分析方法来测量水体中砷的含量,并通过水体修复技术来降低砷污染。
对于水体中砷污染的管控,监测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政府机构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监测和限制工业废水和农业排水中的砷含量。
此外,公众也应提高对用水安全的意识,选择可靠和安全的饮用水源。
3. 砷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砷在土地和水体中的富集和污染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
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摘要】近年来,环境中重金属(类金属)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逐渐增多。
重金属中毒对机体的危害是多系统、多器官、多指征和不可逆的。
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分解,可以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
重金属的生物系半衰期较长,如人肾皮质镉为10-30年。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层层积累富集,必然会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构成极大地威胁。
在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食品安全必然要面对严峻的考验。
【目的】通过对重金属的认识、重金属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当前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状况、有毒重金属对食品的污染途径以及应对重金属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措施等方面的数据和资料收集,从中了解重金属在“重金属——环境——食物——人”中的迁移,以便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加强环境保护,维护人体健康。
【方法】数据收集、综合文献【结果】当前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过度地掠夺矿产资源,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逐步积累的污染恶果正进入突发性、连锁性、区域性爆发的阶段。
重金属污染是一场正在发生的灾难,而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食品,更是首当其冲。
【结论】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加以控制,对已被污染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加以修复,加强食品的质量管理,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重金属环境污染食品污染人体健康危害0.前言“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012年2月1日的广西龙江的镉污染事件,是中国重金属污染事件的又一案例。
近年来,仅发生的镉污染事件,就有2005年的广东北江韶关段镉严重超标事件,2006年的湘江湖南株洲段镉污染事故,2009年的湖南省浏阳市镉污染事件。
至于其它重金属污染事件,仅“血铅超标”事件,就已涉及陕西、安徽、河南、湖南、福建、广东、四川、湖南、江苏、山东等省。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铅、汞、镉和砷是四种常见的重金属,它们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农药使用、废水排放、燃煤和燃油燃烧等多种环境中。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它们具有潜在的生物积累性,长期积累在人体内可以导致慢性中毒甚至致命。
铅对人体的危害:铅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重金属,常见于水铅管、油漆、电池、陶瓷等物品中。
铅在人体内有相对较长的潜伏期,长期暴露于铅中可以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神经和认知发展障碍、贫血、肾功能受损和生殖系统问题。
汞对人体的危害:汞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金属,常见于灯泡、温度计、压力计等物品中。
汞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长期接触高浓度的汞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肾功能受损、记忆力下降和肺部疾病。
镉对人体的危害: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和农作物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摄入镉。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镉可以导致肾功能受损、骨质疏松、癌症和生殖系统问题。
砷对人体的危害:砷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
人体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摄入砷。
长期摄入高浓度的砷可以导致皮肤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为了预防铅、汞、镉和砷对人体的危害,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避免暴露:减少与含有这些重金属的物品接触,尤其是长期接触,例如不使用含铅油漆的物品,避免接触含汞的产品,选择不含镉的农产品,避免饮用受砷污染的地下水。
2. 注意饮食安全:选择优质的食品和饮用水,尽量避免食用渔产和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加强饮食平衡,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钙、锌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 加强环境监测:政府应加强对环境中这些重金属的监测工作,定期监测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重金属含量,并制定相应的限值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这些重金属危害的认识,教育公众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含有重金属的物品,以及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5. 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管,制定相关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加强企业和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砷的存在形态和毒性、饮料及其他食品中砷的限量与来源一、砷的存在形态及毒性1、砷的毒性及对人体的危害在食品安全方面,砷元素被认为是一种有毒有害元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低剂量的无机砷如果被长期摄入,虽然不会产生急性中毒反应,但对身体健康还是有很大的威胁,容易引发皮肤癌、膀胱癌、肾癌等疾病。
砷和癌之间的关系,现已成为地方病调查和临床诊断等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2、砷的存在形态及毒性科学研究发现,砷元素以许多不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空气、土壤、沉积物和水中发现的主要砷化物有亚砷酸盐、砷酸盐等无机砷和一甲基砷和二甲基砷等简单烷基化有机砷。
海产品中则主要以砷甜菜碱和砷糖等结构较为复杂的有机砷形式存在。
不同的砷形态具有不同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特别是其毒性依赖于其化学形态。
砷的无机化合物一般具有毒性,随化合价和结合基团不同,其毒性依照砷化氢、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亚砷酸、砷酸的顺序依次减小,食物或水中的无机砷(如亚砷酸根)进入人体之后,能与带巯基的酶生成稳定的螯合物,使得很多生物酶的活性降低或消失,严重干扰细胞的生物功能、结构和正常代谢;而砷的有机化合物毒性一般比无机砷要小得多,甚至有些烷基化程度较高的有机砷化合物,如砷甜菜碱、砷糖等,几乎没有毒性。
砷是高度毒性的元素,其毒性取决于砷的化学形式。
过去一般公认无机砷(iAs)比甲基化砷化合物的毒性大,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相关研究报道,三价的甲基化砷化物毒性远远大于无机砷,因此砷的形态分析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在环保、食品检验检疫行业开展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EPA将冷阱−还原蒸汽−原子吸收法推荐为四种毒性较高的砷的形态分析的标准方法【有毒性的砷的形态:As(III) - As(V) – MMA – DMA】。
“砷和砒霜并不一样,砒霜是三氧化二砷,是一种砷的化合物,不该将砷与砒霜划等号。
现行的技术主要是使用原子荧光来进行砷的检测,区别总砷和无机砷的,主要是前处理方法的不同。
元素形态对食品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杨婷;张夏兰;丁晓雯【摘要】食物中有害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会危害人体健康,某些微量元素的安全范围很狭窄,人体吸收过量或缺少都会致病.元素形态分为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物理形态指元素在样品中的物理状态;化学形态指元素以某种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食品中污染元素的毒性不仅与总量、接触时间有关,而且元素形态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通过查阅文献,综述了近年来砷、汞、铅、硒4种元素形态对食品安全影响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此4种元素在食品中的来源和存在形态,形态对毒性作用的影响、毒作用机理,以及污染的防控,也对在此研究领域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砷、汞、铅、硒4种元素的形态对食品安全影响的相关研究、形态的毒物动力学相关研究、细分到元素形态的食品安全性评价、在食品中的污染防控提供参考.【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8(044)010【总页数】9页(P295-303)【关键词】元素形态;食品安全;毒作用机理;砷;汞;铅;硒【作者】杨婷;张夏兰;丁晓雯【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重庆市巴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重庆,401320;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食物中有害元素和某些微量元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元素的总量、接触时间与毒性的关系。
但近年的研究发现,元素的不同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毒性强弱。
元素形态分为物理形态和化学形态,物理形态指元素在样品中的物理状态,如胶态、溶解态、吸附态等;化学形态指元素以某种离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包括元素的价态、聚合态、结合态、结构等[1]。
元素形态的不同使人体对元素的吸收、分布、排泄产生很大差异,生物效应和致毒作用也不同。
污染元素进入食品多与生物成分结合,也可能经生物体转化形态。
铅、汞、镉、砷对人体的危害及其预防微量重金属元素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关系,它们虽然在体内的含量非常微小,但生理功能独特。
一、砷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动物肌体、植物中都可以含有微量的砷,海产品也含有微量的砷。
由于含砷农药的广泛使用,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如以砷化合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过量添加至牲蓄食用的饲料中,就易使牲蓄体内积砷,食用了这种牲蓄的肉制品后,就容易造成中毒。
砷侵入人体后,除由尿液、消化道、唾液、乳腺中排泄外,就蓄积于骨质疏松部、肝、肾、脾、肌肉、头发、指甲等部位。
砷作用于神经系统、刺激造血器官,长时期的少量侵入人体,对红血球生成有刺激影响,长期接触砷会引发细胞中毒和毛细管中毒,还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限量国家标准规定砷含量最高(粮食)为0.7毫克/千克,鲜乳为0.2毫克/千克。
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二、铅铅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它对神经系统、骨骼造血功能、消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等均有危害。
特别是大脑处于神经系统敏感期的儿童,对铅有特殊的敏感性。
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低下发病率随铅污染程度的加大而升高。
儿童体内血铅每上升10微克/100毫升,儿童智力则下降6—8分。
为此,美国把普遍认为对儿童产生中毒的血铅含量下限由0.25微克/毫升,下降到0.1微克/毫升。
世界卫生组织对水中铅的控制线已降到0.01微克/毫升。
我国食品重金属残留量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铅含量最高(豆类)为0.8毫克/千克,鲜乳为0.05毫克/千克,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限量为0.01毫克/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强对铅中毒的预防。
1、来自生活环境中的土壤和尘埃,玩具和学习用具,家庭装修用劣质油漆和印刷油墨,用铅壶或含铅的锡壶烫酒、饮酒,滥用含铅的丹药或偏方等。
2、食物中的铅,某些饮料、劣质食品、中草药等。
某些罐装食品,由于用铅焊接缝而导致食物含铅量增加;含铅量高的食品主要有用含铅量高的容器加工成的爆米化,加入氧化铅以加快其成熟的松花蛋,大街小巷叫卖的“白馒头”也有一部分是用含铅等杂质的硫磺熏蒸而成。
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平安问题及解决方法随社会的开展,环境科学也成为了一个范围较广、涉及学科较多的学科,其中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前者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后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因此,通常人们所说的环境问题一般是指次生环境问题。
环境的污染主要分为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及其他污染如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电磁、生物等。
食品平安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食品平安科学同样也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涉及多学科、多领域方面的问题。
在食品平安危险性分析^p 中,食品平安问题主要来自食品添加剂、化学污染、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因素五大方面平安隐患。
近年来的研究说明,由环境污染导致的食品平安问题主要集中在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及生物污染上,相应地,这三种环境污染在食品平安问题体系里,主要是化学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及生物因素所导致的。
本文对食品平安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进展讨论,以提醒环境污染与食品平安问题之间的关系。
一、环境污染的来1、水污染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曾把水中的污染物大体划分为八类:耗氧污染物、致病污染物、合成有机物、植物营养物、无机及矿物质、由土壤、岩石冲刷下来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
按物质成分和理化性质,可以分为以下类型:〔1〕无机无毒物质:酸、碱、无机盐类。
酸主要来于矿山排水及许多工业废水,如化肥、农药、粘胶纤维、酸法造纸等工业废水。
〔2〕无机有毒物质:重金属毒性物质,汞,主要来自消费汞的厂矿、有色金属冶炼以及使用汞消费部门排出的工业废水。
镉,工业含镉废水的排放,大气镉尘的沉降和雨水对地面的冲刷。
铅,矿山开采、金属冶炼、汽车废气、燃煤、油漆、涂料等。
〔3〕有机无毒物:需氧有机物。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
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家畜污水及食品、造纸、制革、印染、焦化、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
〔4〕有机毒物:农药,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世界粮食产量到2050年必须增加到(),才可满足90亿人口的强劲需求百分之70耕地红线要严防死守,()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18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食品安全管理应为从()到()的全过程管理农田到餐桌米袋子工程”主要是解决了()问题温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与()年6月1开始实施2009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危害(单选题)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毒物排泄的重要器官有肝脏肾脏呼吸道皮肤传统工艺加工的皮蛋含有下列那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利?毒物的毒性包括以下哪几类微毒低毒中等毒高毒剧毒毒物与体内一些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四环素——骨骼和牙齿脂溶性毒物——脂肪组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1.急性毒性试验 2.遗传毒性试验,致畸性毒性试验,30d喂养试验 3.亚慢性,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4.慢性,致癌性试验哪个试验属于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的第一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目前()农药是全世界使用量最大的农药,能抑制人体()活性而危害人体健康有机磷乙酰胆碱酯酶一般而言,最大残留量不会高于该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的()百分之1哪一种不属于重金属铝属于环境雌激素的有人体内正常的含氟量为2.6%,主要分布于骨骼牙齿铅进入机体后最后集中在人体的()部位。
骨骼汞进入机体后最后集中在人体的()部位肾脏人体内储存镉的两大器官为肝脏肾脏砒霜的化学成分是()。
三氧化二砷铬对人体毒性较强的存在形态是(六价铬有机磷农药具有神经毒性,能竞争性抑制()的活性,导致神经突触和乙酰胆碱的累积,引起中枢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具有强的(),不易被人体代谢。
稳定性对拟除虫菊酯类中毒患者应选择那种溶液洗胃碱性溶液目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是(氯酚酸酯类兽药抗生素类杀虫剂类生长促进剂动物性食物中兽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慢慢蓄积而致病产生耐药性急性中毒肠道菌群失调过量施用()会造成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氮肥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中毒食品是动物性食品最常见致病菌是肠道致病菌细菌对人体的危害途径感染型毒素型过敏型食物中最有可能存在大量的黄曲霉毒素花生以下哪些行为可能会导致患食源性寄生虫病进食生鱼片、生鱼粥、生鱼佐酒、醉虾蟹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涮锅、烧烤的水生动植物抓鱼后不洗手使用切过生鱼的刀及砧板切熟食葡萄球菌可污染食物并产生()而引起食物中毒肠毒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单选题) A:烹制海产品时,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原料在烧熟煮透的同时,可添加适量酱油B: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物多为谷类或豆类发酵制品C:肉毒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D: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被称为痢疾杆菌的是哪种病原菌志贺氏菌人感染肝炎病毒的主要原因是摄入污染的食品、饮水寄生虫肺吸虫广州管圆线虫曼氏迭宫绦虫动物肝脏中哪些物质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胆酸大剂量服用会引起视力模糊每天摄入100mg可引起慢性中毒维生素A是机体内必须的生物活性物质鲭鱼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组氨酸河豚鱼中河豚毒素含量最多的器官或组织是:卵巢、肝脏贝毒素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肝脏木薯、杏仁、豆类等含有什么物质,在人体内代谢可产生氢氰酸生氰糖苷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大豆中的非营养因子蛋白酶抑制剂鲜黄花菜中的有毒成分是秋水仙碱下列不属于血管活性胺的是(A) (单选题) A:芳香胺B:尸胺C:多巴胺D:酪胺有毒蘑菇不具有下列哪个气味(A) (单选题) A:特殊香味B:辛辣C:酸涩D:恶腥人类使用历史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丙烯酰胺在哪些食品中含量较高油炸马铃薯制品食品辐照剂量超过多少时需要进行安全性评价10kgy食品包装上主要用于食用油、酱油及不含气饮料等液态食品包装的塑料瓶是PET第二章食品安全基本概念第1节食品安全的历史观食品的定义:各种供给人类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是食品又是药物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