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后肾功能损害的早期发现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51.69 KB
- 文档页数:2
一、概述肾外伤是指肾脏受到外力作用后引起的肾脏组织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肾破裂、肾蒂损伤等。
肾外伤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肾外伤术后护理措施,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术后护理措施1. 病情观察(1)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尿色等,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3)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注意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2. 体位护理(1)术后患者应保持平卧位,腰部制动,避免剧烈活动,以防伤口裂开。
(2)术后第1天,可协助患者进行床边活动,如翻身、深呼吸等,促进血液循环。
(3)术后第2天,可协助患者坐起,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饮食护理(1)术后初期给予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等,易于消化。
(2)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
(3)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减少尿路感染的风险。
4. 伤口护理(1)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术后7-10天拆线,拆线前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感染。
5. 抗感染治疗(1)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 心理护理(1)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讲解肾外伤的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7. 功能锻炼(1)术后第1周,进行腰部肌肉放松训练,促进血液循环。
(2)术后第2周,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太极拳等。
(3)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8. 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2)指导患者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血压等指标。
(3)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三、总结肾外伤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康复的关键环节。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措施,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急性肾损伤的症状与护理方法引言: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是指发生在几小时到几天内,导致肾脏功能受损的突发性疾病。
它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及时识别其早期症状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急性肾损伤的常见症状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
一、急性肾损伤的症状1. 少尿或无尿主要表现为排尿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
少尿是急性肾损伤最常见也最易被患者注意到的一个症状,往往说明肾小球滤过率显著下降。
护理方法:密切监测患者排尿情况,确保24小时总尿量;避免使用利尿剂,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加重肾脏负担;鼓励患者适当增加水分摄入。
2. 水、电解质紊乱由于肾脏功能受损,患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无法正常排泄,导致紊乱的水、电解质平衡。
常见的症状包括液体潴留、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尿量以及血液中各种电解质的浓度,及时调整输液和药物治疗;饮食上控制钠摄入,避免高盐食品和含钾食物。
3. 贫血急性肾损伤会导致红细胞生成受到抑制,造成贫血。
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贫血相关症状。
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时进行输血或给予铁剂。
4. 全身水肿急性肾损伤时,肾脏无法有效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容易引起全身性水肿。
该症状可以表现为眼睑、面部或四肢浮肿。
护理方法:限制液体摄入量,并监测患者每日体重变化;卧床休息时,应垫高肢体以减轻水肿症状。
5.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这些症状常常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表现之一,常伴有腹胀和消化不良。
护理方法: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注意监测患者的进食情况,确保营养摄入量。
二、急性肾损伤的护理方法1. 提供适当液体管理在急性肾损伤的早期阶段,提供适当的液体管理对于维持正常血流动力学和改善肾功能至关重要。
具体操作包括监测患者的入量出量情况、定期测量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液体输注速度与内容。
2. 密切监测尿量及尿质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及尿质可以及早发现如果尿液产生明显变化。
医院肾损伤患者护理常规一、概述肾损伤多见于成年男子,根据病因分为开放性、闭合性、自发性及其他如医源性肾损伤等。
根据肾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肾挫伤、肾部分裂伤、肾全层裂伤、肾蒂损伤。
临床上以闭合性肾损伤、肾挫伤及裂伤多见。
【临床表现】与创伤、出血和尿外渗密切有关。
主要症状有休克、血尿、腰部疼痛、腰腹部肿块,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
【治疗方法】轻微肾挫伤经短期休息可治愈,多数肾挫裂伤多能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尿颜色和腰腹部肿块的变化,使用镇痛、镇静和止血等药物,及时补充血容量,应用广谱抗菌药预防感染等。
重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用肾周引流术、肾修补术及肾部分切除术、血管修补术、肾切除术。
二、常规护理1.术前护理(1)配合完成各项检查。
(2)治疗护理:肾损伤的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及时补充血容量和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足够尿量。
必要时输血。
(3)饮食指导:予清淡、易消化、适当热量的饮食,术前晚禁食。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注意腰、腹部肿块范围有无增大,注意有无出现腹膜炎症状。
观察每次排出尿液颜色深浅的变化,定期检测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及肾功能测定。
(5)心理护理:给予患者或家属介绍肾损伤的治疗方法、目前采取的相关措施和目的,如需手术治疗应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解除思想顾虑,以取得配合。
(6)健康教育:用药、治疗、活动宣教及讲解手术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意义。
2.术后护理(1)体位:去枕平卧6h,完全清醒后予抬高床头30°~40°。
(2)治疗护理: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3)饮食指导:术后有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恢复期患者应鼓励其多饮水。
(4)病情观察1)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观察伤口敷料,了解伤口出血情况。
3)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气味及严格记录。
手术后出现创伤性肾功能异常如何保护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有时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创伤性肾功能异常。
这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手术后会出现创伤性肾功能异常。
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失血、低血压、感染以及使用的某些药物等因素,都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
例如,大型手术中大量的失血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影响其正常功能;一些麻醉药物和抗生素也可能具有肾毒性。
那么,一旦出现创伤性肾功能异常,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肾脏呢?第一,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这包括定期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
通过这些检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肾脏的功能状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第二,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血容量和正常的血压,这对于肾脏的灌注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血容量,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维持血压稳定。
第三,合理使用药物。
尽量避免使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如果必须使用,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调整剂量。
同时,对于已经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在选择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时,要充分考虑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第四,控制感染。
手术后的感染不仅会影响伤口愈合,还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
因此,及时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但在使用抗生素时,同样要注意其肾毒性。
第五,营养支持也不能忽视。
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的代谢需求。
但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蛋白质的摄入量需要根据肾功能进行调整,以免加重肾脏的负担。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该遵循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的原则。
减少盐的摄入可以减轻肾脏的水钠潴留,降低血压;低脂饮食有助于控制血脂,减少肾脏血管的损害;优质低蛋白饮食可以减少代谢废物的产生,减轻肾脏的滤过负担。
具体来说,患者可以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奶类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但要控制摄入量。
同时,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肾损伤病人护理常规护理评估1、评估疾病病因为开放性损伤还是闭合性损伤..2、评估病人病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判断肾损伤严重程度;同时要注意有无其它复合伤存在..3、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有无焦虑、恐惧等情绪..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如有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 提示病情危重;应即时手术治疗..监测体温;观察全身中毒症状..2、每天留取尿标本进行化验;动态掌握病情变化;如血尿颜色加深说明出血加重..3、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腰部肿胀程度变化;了解肾周出血、渗尿情况..护理措施1.非手术治疗及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治愈疾病的方法;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减轻恐惧与焦虑..2卧位:肾挫伤保守治疗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待病情平稳后;镜下血尿消失后才能离床活动;过早活动可能再度出血;加重肾脏的损害..卧床期间;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全身情况;有无休克表现;每30分钟-2小时留取尿液于编号的试管内;观察尿色深浅变化;若颜色加深;说明出血加重;观察腰痛是否加剧;肾区肿块是否增大;及有无腹膜刺激征出现;积极做好术前准备..4维持体液平衡;保证组织有效灌注量;建立1-2条静脉通道;遵医嘱输液、输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5对症处理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腰腹部疼痛明显予止痛、镇静治疗..2.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密切注意有无手术后出血及休克表现;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色泽、量是否正常;当引流液颜色鲜红、量>100ml/h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根据引流液的量及性状决定拔管的时间..2肾功能的观察术后准确记录尿量;静脉输液维持体液平衡;防止水、电解质紊乱;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健侧肾脏负担..3肾动脉栓塞术后要密切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肢体温度及肢体肿胀情况;4不同手术方式;对卧床休息时间不同;肾部分切除术、肾修补术、肾周引流术后;病人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肾切除术后取平卧位;血压平稳改半卧位..5饮食护理术后肛门排气后;鼓励病人进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健康教育1、保守治疗病人出院后卧床休息2~4周防止继发出血;3月内不从宜事体力劳动或体育竞技活动..肾切除后的病人必须注意保护健侧肾;防止外伤;不使用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2、多饮水;保持尿液引流通畅..3、观察尿液颜色、腰部有无肿块;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外科肾损伤护理要点及措施引言外科肾损伤是指外伤性损害导致的肾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随着交通事故和体育活动频繁发生,外科肾损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针对外科肾损伤患者,护理的质量对于患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外科肾损伤护理的要点及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
外科肾损伤护理要点1.快速评估:护理人员应该迅速评估患者的伤情。
注意患者的呼吸状态、血压、伤口情况以及尿液颜色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者大量出血,应立即呼叫医生或者抢救团队协助处理。
2.维持呼吸道通畅:外科肾损伤患者在运送或者治疗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留意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或者窒息的表现。
在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及时更换体位、翻身,避免发生肺部感染。
3.控制出血:外科肾损伤患者往往伴有严重出血。
护理人员需要迅速掌握出血的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
可以通过冷敷、加压以及输血等方式控制出血。
4.维持循环稳定: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调整药物治疗,保持循环的稳定。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
5.尿液监测:外科肾损伤患者往往伴有尿液异常。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尿液颜色、尿量以及尿液中是否含有血尿。
如果尿液异常,需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6.遵守治疗方案:护理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的治疗方案,并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
包括注射药物、更换敷料、监测体温等。
护理人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有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外科肾损伤护理措施1.冷敷和加压:外科肾损伤患者出现出血时,护理人员应立即进行冷敷和加压处理。
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同时加压可以增加止血的效果。
冷敷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加压时间根据实际情况,一般为2-3小时。
2.输血:病情严重的外科肾损伤患者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失血。
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嘱和护理流程,准备血液制品并进行输血操作。
护理中的急性肾损伤的护理急性肾损伤是指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肾脏功能障碍,并且会导致尿量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等症状。
这种疾病在护理中需要特别关注,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急性肾损伤的护理,并提供相关的护理措施和方法。
1. 背景介绍急性肾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发生在危重患者中,如创伤、手术或败血症等。
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肾损伤、肾损伤和恢复期。
在前肾损伤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容量、低血压和低尿量等症状。
在肾损伤阶段,患者的肾脏功能会出现异常,尿量明显减少,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
在恢复期,患者的肾脏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 护理措施2.1 监测尿量和尿液在护理中,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是非常重要的。
尿量的减少可能是急性肾损伤的早期症状之一。
护士应该每小时记录患者的尿量,并观察其颜色和浑浊程度。
对于尿液量减少的患者,护士应该及时报告给医生,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2 维持水电解负平衡在急性肾损伤的护理中,维持水电解负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根据医嘱进行静脉输液,控制患者的入液量,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血液生化指标。
对于血容量过高的患者,可以采用利尿剂来增加尿液排泄,减少水肿和水负荷。
2.3 监测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是否恢复正常非常重要。
护士应该每天监测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并及时报告给医生。
如果血液生化指标升高,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进行透析治疗。
2.4 防止感染感染是急性肾损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护士应该加强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患者周围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护士还应该定期更换患者的导尿管和静脉输液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5 心理支持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往往伴随着情绪低落和抑郁。
护士应该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康复的动力。
3. 结束语在护理中的急性肾损伤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角色非常重要。
肾脏挫伤患者的早期护理分析晏锦卢夏薇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脏挫伤患者的早期护理。
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接受肾脏挫伤早期护理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的患者挫伤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
结果:经4~6周护理观察后,患者痊愈出院后经过2周的跟踪观察,患者可进行轻微的下床活动。
结论:护理人员在肾脏挫伤早期护理时,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确保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关键词】肾脏挫伤;早期护理;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80-02肾脏作为人类重要的身体器官,其主要功能为分泌尿液,促进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而肾脏挫伤后的表现形式主要为出血和尿外渗。
因而肾挫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休克,并且在肾挫伤之后,所渗出的血液进入肾盂,进而形成血尿状态,但血尿程度并不有效反映患者出血量[1]。
肾盂或者输尿管黏膜出现断裂或血块梗塞现象时,肾脏出血较多但其血尿情况并不严重。
选取我科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进行护理的36 例肾脏挫伤患者,分析肾脏挫伤患者的早期护理,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科接受肾脏挫伤早期护理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所选取对象临床诊断均为肾挫伤。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血尿、尿外渗等。
36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4例,患者年龄16~51岁。
1.2 早期护理方法1.2.1心理护理肾脏挫伤患者因腰部疼痛及出现的血尿现象,可能会出现相应的恐惧、焦虑、悲观。
护理人员可向患者讲解相关知识,细心耐心给予患者一定的思想工作,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以便于减轻患者内心产生的压力。
满足患者基本需要,便于稳定其情绪变化。
1.2.2 卧床休息肾脏挫伤保守治疗期,患者应卧硬板床,绝对卧床休息2~4周以上,以避免再次出血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