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选举产生班委会 第二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说课稿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二课时更侧重于课程标准主题三“我们的学校生活”中第7条的内容:“通过学校和班集体等集体生活,体会民主平等在学校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本课时教学“班委选举有程序”板块的内容。
本环节设置了班委选举的民主程序,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委选举,能够珍惜自己的投票权利,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观念。
二、学情分析高年级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他们希望被尊重,喜欢民主、平等的班级生活。
这时候对他们进行规则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的教学也为六年级相关内容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了解多样的班委选举方式,并能简单说说自己对不同选举方式的看法。
2.了解民主选举班委的一般流程,并明白每个流程背后的意义。
3.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培养集体责任心。
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民主选举班委的一般流程,并明白每个流程背后的意义。
教学难点: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培养集体责任心。
四、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活动一:分享调查,感受多样的选举方式1.大家课前去调查了解其他班级或者其他学校的班委会选举方式,说说你的调查结果。
2.你更喜欢哪种选举方式呢?说说理由。
3.有一些同学对民主选举班委有些自己的看法,(教师出示教材第29页的内容)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结合大家的调查和我们自己的思考,大家觉得,我们自己班级的班委会竞选方式有哪些可以保留,哪些可以改进的?教师总结:刚才大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班委会也会在后面的工作中改进,这本身就是一种民主的体现。
无论最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都希望尊重同学们的选择,因为班委会的职责就是为班级服务的,只有尊重大家的选择才能选出真正适合的班委。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前调查,了解不同选举方式,并不是让他们评判出哪个好,哪个坏。
这里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每一种选举的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劣,重要的是对自己班级的选举方式发表看法,这本身也是民主的体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选举产生班委会》说课稿-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选举产生班委会》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模拟选举班委会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选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选举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选举知识和经验,他们曾经参与过学校的小组长、班干部等职位的选举。
但是,对于选举的原则和方法还不够清晰,对于如何公正公平地参与选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参与选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情绪化、偏袒等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处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选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如何公正公平地参与选举。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拟选举班委会的过程,培养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积极参与选举,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选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会如何公正公平地参与选举。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在选举过程中出现的情绪化、偏袒等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选举道具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班级的选举故事,引发学生对选举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基本概念:介绍选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选举的基本流程。
3.案例分析:提供一些选举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模拟选举: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选举,体验选举的过程,培养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公正公平的价值观。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选举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尊重他人、积极参与、公正公平的重要性。
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选举的概念和过程。
2.了解班委会的职责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3.掌握演讲技巧和倾听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接受意见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选举的概念和流程。
2.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和班委会的职责。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2.让学生掌握演讲技巧和倾听能力。
3.引导学生在投票中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
2.小组合作。
3.讨论交流。
4.现场演讲。
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
2.选举投票用具。
3.班级管理制度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班级管理制度中班委会的职责和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选举?选举的重要性是什么?二、学习新知1.让学生观看选举视频,了解选举的流程和规则。
2. 引导学生讨论候选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和素质。
3. 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候选人发表演讲。
教师可以提供演讲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4. 引导学生思考,在投票中应该保持公正和客观的态度,防止被个人情感和局部利益左右。
5. 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班委会成员。
三、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发挥班委会的作用,协助老师管理课堂和班级。
2. 班委会成员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
四、课堂总结1.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在选举、演讲和投票中体验到的团队协作和责任意识。
2. 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担任班委会成员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五、作业布置1.在班级管理制度上,用自己的话对班委会职责和作用进行总结。
2. 收集一些优秀演讲的视频和文章,并简单总结演讲技巧和注意事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4.选举产生班委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选举产生班委会》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选举班委会的意义,学会如何参与选举和被选举,培养学生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选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选举知识和经验,对选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如何投票、如何公正评选等环节存在疑惑。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参与选举存在胆怯、自卑等心理障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选举班委会的意义,认识到选举是一种权利。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选举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投票、如何公正评选,提高学生的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选举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选举的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如何公正评选。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选举的意义和过程。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实际参与选举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选举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2.准备选举投票表格、选票等材料。
3.安排教室座位,便于学生讨论和投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选举班委会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选举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选举的基本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选举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选举过程,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选举流程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选举操作,让学生担任选民和候选人,体验选举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二课时《选举产生班委会》。
本课通过模拟民主竞选活动,让学生了解班委会选举的程序,并通过问题创设和讨论解答,让学生懂得规则的意义。
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观。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班委会选举的程序和原则。
2.理解规则对于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和维护公共生活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1.通过模拟竞选活动,提升学生的民主参与能力和意识。
2.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主制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班委会选举的程序和原则。
2.引导学生形成规则意识和民主观。
教学难点: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民主生活中参与的条件和过程的公平公正。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和参与意识,对班级事务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班委会选举的具体程序和原则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模拟活动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验民主选举的意义和过程。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班委会的作用和职责。
那么,你们知道班委会是如何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模拟选举活动来了解班委会选举的过程和规则。
请大家积极参与,体验民主选举的乐趣。
学生A:老师,我们选班委会的时候要怎么做呢?教师:很好的问题!我们会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能代表一个候选人。
然后,你们将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你们的候选人,并表达自己的支持意见。
2、活动引导教师:现在,请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介绍你们的候选人,并表达你们的支持意见。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介绍候选人)学生B:我是小组代表,我们的候选人是小明。
他是个很聪明、负责任的同学,他会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为我们班做出贡献。
学生C:我们的候选人是小红。
4选举产生班委第二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
级上册
一、课程目标
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选举活动,了解选举的意义和流程,培养学生自治、自我管理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
二、课程重点
1.选举的意义和流程;
2.培养学生的自治、自我管理的能力;
3.提升班级凝聚力。
三、课程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选举的意义和流程;
2.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选举,发扬民主精神。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法:通过模拟班委选举活动,让学生深入体验选举的流程和过程;
2.团结协作法:组织学生按照流程完成选举活动,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
3.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选举的意义,启发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思考能力的公民。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描述选举的意义和流程,让学生感受选举的意义和价值。
2. 情境模拟(15分钟)
教师通过情境模拟,让学生深入体验选举的流程和过程,引导学生发扬民主精神。
3. 讨论学习(10分钟)
教师发起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选举的意义,启发学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思考能力的公民。
4. 选举活动(2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选举活动,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
5.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自治、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
本课主要通过情境模拟法、团结协作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选举的意义和流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自律自强的品质,提高班级凝聚力。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提高教育效果。
4《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二课时(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一、课程背景本课是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主题为“选举产生班委会”。
学生已经学习了民主、公平、公正、团结等基本概念,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主选举产生班委会的价值观和相关知识。
本课着重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主张把权力交给大多数。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班委会的组成和职责;2.掌握班委会选举的程序和规则;3.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和价值。
能力目标1.发扬民主、公平、公正、团结等意识;2.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商合作的能力;3.能够有效参与选举并受制于选举结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民意识,强化“大家庭”的意识;2.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课前预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关班委会的资料,了解班委会的组成和职责,为下一步的课堂辩论做准备。
自我学习1.学生围绕“为什么要班委会?班委会有什么职责?”这两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意见和看法;2.阅读教材《选举产生班委会》相关内容,了解民主选举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讲解1.介绍选举产生班委会的程序和规则;2.说明民主选举的价值和意义。
演练环节1.本课程的重点内容,通过模拟选举带领学生完成一次选举班委会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选举带来的价值。
课后作业学生通过总结全过程,加深对班委选举的理解和认识,收集更多班委工作素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班委选举的程序及规则;2.民主选举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选举是一种民主、公平、公正的方式,避免不同意见产生冲突;2.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选举,并让学生感受到选举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结合班委和选举的图片、视频,介绍班委的工作职责和选举程序。
问答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身。
最后再通过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
2021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4.选举产生班委会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班委会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来源:ZXk懂得班级建设人人有责,并能积极参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民主程序意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培养班级治理的意识。
课前打算: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打算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应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小组展示调查结果。
〔2〕与同学分享你赞成那种观点?说说自己的理由。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到达以下两个目标:1、了解班委会选举的方法、程序。
2、了解班级建设人人有责。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局部,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利用课件教学:班委选举有程序1、课件出示第27页的活动园。
交流合作:依据班级工作需要,制作一份班委会分工示意图。
〔1〕过渡:我们班的班委会成员各司其职,文艺委员在每天都在组织“课前一支歌〞的活动。
〔2〕小组商量:班内有哪些班委岗位?并说说这些岗位的具体任务有哪些?〔3〕拓展:班级进步只需要班委会就可以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小结:各班委虽然分工不同,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相互协作,形成合力,与同学们一起推进班级进步。
雪花老师小学资料制作:x3481913332 认真选举班委会2、阅读第28页活动园的(我选谁)片段,小组商量:我们应该选什么样的人当班长呢?学生商量并排序。
小结:班委会要协助老师承当一些班级治理工作,这不仅需要班委会具有肯定的治理能力,更需要他们热爱集体,有为同学、班级效劳的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当堂训练、稳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稳固所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班委选举有程序〕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第四课〔选举产生班委会〕的第二课时。
小学生对班干部的具体职责了解较少,如何产生班干部?为什么要选举?怎样选举?是〔班委选举有程序〕要让学生清楚的内容。
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量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了解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过程与方法:明白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效劳的责任,没有特别权利。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打算〔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法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方说是通过平常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五年级的学生,有肯定的区分是非能力,针对班级的一些现状,学生能够献策。
教师发动班委,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商量交流,以最好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解忧,以便班级工作开展顺利。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根本理念、主要采纳的教学与活动策略〕1、通过看图片、结合实际生活打比方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2、自主学习:了解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3、合作交流: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效劳的责任,没有特别权利。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本课重点:了解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本课难点:了解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六、教学过程〔这一局部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局部,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言板书课题1.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是“班委选举有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