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习作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教育2019 年 7 月10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这是我在《走进新课程》一书中看到的话。
这句话,我记忆犹新。
在今天这样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齐头并进的时代,学习并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已成为各国教育学者以及教师们的重要方向。
一、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的目标也由原来单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之后的课堂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积极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明显的作用。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课,上课氛围比较沉闷,老师授课也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教学方法单一,很难让孩子牢固地掌握知识,更难使学生真正、主动地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
”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最有持久力的动力。
当信息技术走近课堂、走近语文、走近学生,教师能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化静为动,能将原本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能化无声为有声。
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恰到好处的运用这些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内容中去,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在展示的同时渲染了浓浓的气氛,加上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激励性评价能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我们尽可能地将文章中的“情”化为可听到、触碰到的真实感受,达到了“入境始于情”的目的,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们怎能不乐于学习呢?二、运用多媒体化解语文教学重难点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
在往常的教学中,可能一个知识点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十分茫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的运用策略摘要: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给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它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也运用到了科技,也就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重,图像影像,音频,等方面丰富的表现了教学的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渐渐出慢慢成为数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手段。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具体方法多媒体教学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也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丰富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叙述了如何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让课堂更加高效,怎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本文从实际的小学数学情况出发,从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出现的问题出发,提出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教学中的策略。
1那么小学生多媒体能用有什么作用呢?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里面不可缺少的部分。
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运用最广泛,教学效率最高的一种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可以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了传统的知识到丰富的音,视频教学方式的转变。
可以说能够全面地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素质,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发展能力。
1.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还未形成,其生理与心理的稳定性也没有形成,因此,在课堂上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加之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本身就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好学生有限的精力集中时间,进行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讲解。
数学教学本身就是较枯燥乏味的,一味地将学生束缚在课堂上,长此以往,学生很难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形成抵触与厌烦心理,这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多媒体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作为与传统教学方式截然不同的模式,其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奇的事物,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将学生从课堂上原本表现出来的分散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转化成为一种注意力更集中的、精神饱满的状态,从而才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一定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与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应用;创新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87-01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己深入课堂教学,陈至立部长曾明确提出:推广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制高点”。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开拓精神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将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作文教学本身的创新。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与它的结合是必然的,它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
1.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创设佳境,打开思路小学生的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更是奇妙丰富。
作文材料来源于对生活的不断思考和内心美好情感的不断涌动。
例如:看到妈妈那么忙碌,出于对妈妈的孝心,产生”假如妈妈多长几双手,该多好啊”的想法;看到病人被病魔无情的折磨,出于对病人的爱心,产生”假如我拥有神奇的药”的想法……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不断的再现这些生活场景,指导他们亲身去体验,促进他们美好情感的产生。
在针对这一点上,我利用多媒体,采用”以境激情”方法,引导学生写想像作文。
作文课开课时利用电脑、光盘、投影仪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等内容进行引入。
当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们目不转睛,挺直了背,表情严肃又略带悲伤与愤怒。
这些信息告诉我:学生的情绪已被调动起来。
他们可能会想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中国该多好啊!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我要让世界上没有武器,只有和平。
随后,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此时学生已完全入情入境,情感随着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变化而起伏。
接着我适时的引导学生,假如你是孙悟空,看到之前播放的内容,你想变成什么呢?就这样,通过人机交互,视听结合,使学生得到全方位地感受,这让他们兴趣盎然。
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永昌上营小学翟耀春《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1世纪是信息化、数字化的世纪。
因此,应该了解和掌握更多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育部提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丰富了数学内容的感性天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老师把本身的良好师德,丰富的知识和多年教学的经验和技能,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够创设逼真的数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一)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求知欲望高涨。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教与学之间充满了生机,教的形象,学的主动。
使学生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扩大了学生的认识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减少了学生的想象困难,为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飞跃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点、线等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的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化运用【主要内容】小学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年纪较小、好奇、好动、好胜。
儿童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儿童无法用纯粹抽象的方法思维,脑筋会转不过来。
他们常常把与行为相关的形象作为知识的基础。
但是,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老师们只靠一根粉笔、一张黑板、一张嘴来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空谈是难以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的。
而多媒体的引进则具有其特异功能:超时空限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等特点。
这种优势,越来越多地得到数学老师们的认可和运用。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可以证明:使用多媒体是中国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而优化运用则是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语言铺垫最佳时机灵活多样信息化网络时代,多媒体在学校数学教育中的运用快速发展,为多媒体的发展创造了平台。
多媒体技术导入小学课堂后,老师的课堂观念产生了重大转变,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能力也随之增强,这无疑地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血液。
那在数学课堂中,怎样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一、运用前做好语言铺垫多媒体的画面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时,如果能够恰当地做好语言铺垫,就能让学生明确感知到:看这段画面的目的是什么?看的时候应该着重注意哪些方面?比如《火烧云》一文,多媒体显示的图片内容相当丰富,除了火烧云之外,还有傍晚火烧云下的风景。
如不做适当的语言铺垫,学生就不知道自己的观察点在哪里,走马观花般的浏览一遍,只知道漂亮,达不到教学的效果。
我精心设计了铺垫的语言后,情况就不同了:"同学们看到火烧云了,它漂亮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瞧,这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火烧云,多美啊!它有什么样的颜色?又能变幻出哪些颜色?它有什么样的形状?又能变幻出哪些不同的形状呢?火烧云下的风景又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呢?火烧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美不胜收啊!"作了这些语言铺垫后,学生看时就能有的放矢,看后就能感知清晰,还能积累很多关于颜色和动态的优美词语,在以后的作文中就会灵活运用,从而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
浅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纵观以往作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以下问题:教学过程呈现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单向性。
老师展示教材上的题目,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学生做指导,学生按老师划的道写作文,老师依据学生的作文是否合乎自己的“心意”给以修改,打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想,被动地写最后还要被动地接受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教学结构呈现教师指导与学生需要的不一致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高速发展的时代呼唤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技术,扩展语文学习环境。
”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当中,我有了以下一些收获。
一、运用信息技术,扩展写作空间,创设写作情景“作文是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书面表达,这种表达的起因完全是出于一种需要。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他们眼中的世界较之成人就更为丰富。
天边的彩虹,门前的小树,昨日的朋友,今日的活动,无不令孩子们或喜或忧。
在这些多姿多彩的事件面前,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们心中不会波澜不惊,他们心中一定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以前许多老师研究发现,只要多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他们就不会发愁作文没的写。
这种观点是非常正确的,这些老师的经验我们是应该学习和发扬的。
但同时我们又应该注意到这样的问题:1、学生玩儿得高兴,忘得快!活动组织了,孩子们玩儿得也很高兴,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但活动结束后,却只记住个大致过程,很难回忆起当时的具体情节。
活动中哪个同学说了什么,有什么表情,其他同学是什么表情?要么说不上来,要么谁和谁说得都不一样。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注意一件事时,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所以大都是无意注意。
因此,也就出现了活动花费了大量时间,但为学生提供的写作帮助却很少。
难怪有的语文老师说作文教学是一个费时低效的教学过程。
学思路,率。
淆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习的效率。
在多媒体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出更为多样和逼真的教学情境。
通过多媒体技术当中的图片音、频的引出问题,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使用。
老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扩充课堂的容量,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教学的流程当中,比如在导入环节,教学环节,结束环节,复习环节和下一节课的预习环节中,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直观展现优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语言文字。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素材,能够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因此老师在使用这些素材时要尽量形象生动,以弥补学生在经验上的不足。
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和使用,老师借由信息技术构建教学情境变得更加简便,因此要发挥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让教学更加的高效。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除此之外,在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距离比较远的文章时,比如北方的学生学习南方的课文时,老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南方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时对相关的知识点产生更多有效的理解,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教学作用,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让语文学习更加的轻松和高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
结束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展开高效学习。
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积极参与,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13 2021年01期。
“一主两翼,多元一体”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运用也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巧妙地融合信息技术,提升语文学习的效果,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互动中思考,在体验中感悟。
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打破传统语文课堂的局限,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建设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关键。
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我们可以营造一个多元丰富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培养综合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开启了智慧课堂建设的崭新篇章。
1.2 问题意义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各个领域,对于教育领域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提高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拓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
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其意义和作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问题意义】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的应用,旨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主要通过听讲、背诵、默写等方式来掌握知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工具进行教学。
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有什么好处(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有效化解教学重难点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更为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与技能的形成,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这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结合体。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无形渗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而要完成这些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在某个知识板块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的知识,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而难点则是基于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理解起来具有-定难度的知识点。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往往采用语言解说的方式,虽然也尽量用到了挂图、模型等,但限于教学手段自身的局限性,并未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拥有巨大的信息资料库,具有强大的综合表现功能,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多媒体的加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带来了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
如在学习《西门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角色特点,更好地进行分角色朗读,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一系列的图画,使学生将阅读与图画结合了起来。
这样更利于学生结合具体的场景、语言、神情、动作等来把握角色特点,从而取得了阅读教材与教师语言描述所无法取得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伟大的科学家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可见,想象的重要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与联想,让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小学生生活范围小,生活阅历少,尚未形成敏锐的观察力,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使得他们在阅读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不能达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而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将- -些无法直接观察与聆听的事物模拟出来,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浅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小学习作教学作者:李大辉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10期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可见,习作教学十分重要。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指导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再现生活,积累习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习作;教学;优化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把现代信息技术和习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法,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发挥学生模仿、借鉴、创造以及想象能力,拓展写作教学路径,加大写作训练力度,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创新仿写欲望,培养写作技能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摹仿前人之作。
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
”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进行仿句、仿段训练,这是一种提高写作能力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第七课《桂花雨》第五自然段,我让学生把描写桂花乐的这几个句子反复朗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一幅幅桂花从树上纷纷落下来的动画场面,并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进行创新仿写。
我班学生张婷(化名)把摇花乐仿写得非常生动。
她在文中写到:“……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像春天的小雨点、像夏天里飞舞的蝴蝶、像秋天的落叶、像冬天飞扬的雪花,从空中飘飘悠悠地飘落下来。
桂花落到我的头上,像戴了一顶金色的帽子……”小作者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既学到了表达方法,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再现经历,提供习作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生活中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待学生去发现、去挖掘。
学生也有亲身经历去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但对于有的学生来说这材料往往只有一个大概。
他们只注意自己的感受,对于周围的事和人的活动是模糊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大量视觉、听觉影像,再现经历,丰富学生表象,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人物、事件等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
例如,写一次运动会,如果学生参加比赛和观看比赛场面后就让学生习作,效果不佳。
多数学生从开幕式一直写到闭幕式,平铺直叙,记流水账。
因为大部分学生记忆只停留在大声的“加油”声中,由于激动无暇顾及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还有场外观众的神态和场上热闹的气
氛等,有点印象也是模糊的。
老师可将录制好的多媒体视频录像展现在学生面前,回展经历,再现场面。
这样一篇篇真情实感的习作就产生了。
三、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指导网络阅读,积累习作素材
习作训练不只是停留在课内阅读中指导,还应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传统作文教学的最大困难在于习作材料少,普遍存在学生作文素材积累较少的问题,要写出好习作,必须通过获取大量的写作材料。
但是,现在学生学习时间紧,生活单调,不可能事事亲历。
这就造成了学生习作的困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起作文就“无米下炊”了。
而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就能帮老师摆脱习作教学的困境。
网络是学生阅读获取习作素材更为便捷的途径,读写结合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网络阅读量大、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蕴涵无穷。
充分利用课外网络阅读,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阅读,获得丰富而珍贵的习作资料。
学生习作时恰到好处地运用,可丰富文章内容。
由此可见,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给习作教学课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生机,给学生习作拓宽了空间,放飞了学生习作的梦想,张扬了习作的个性,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效果显著,使习作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李建磊.信息技术与小学作文教学整合初探[J].考试周刊,2012(28).
?誗编辑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