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两晋诗歌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56
《中国古代文学》下(高起专)题库及答案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文学到正始之音一、单选题(每题1分)1.建安著名诗人曹操字①孟德②孟起③子桓④子建2.《咏怀诗》的作者是:①阮籍②嵇康③何晏④山涛3.建安诗风的特点是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4.《洛神赋》的作者是①曹操②曹丕③曹植④曹彰5.下列作品为曹植所作的是①《三都赋》②《赠白马王彪》③《咏怀诗》④《游仙诗》6.最早的纯粹的文人七言诗是①曹操的《短歌行》②曹操的《蒿里行》③曹丕的《燕歌行》④曹植的《升天行》二、多选题(每题2分)1.著名文学批评著作《典论。
论文》的作者是——————。
2.《大人先生传》的作者是————————。
3.“刚肠疾恶,遇事便发”的诗人是——————。
4.建安“三曹”是指———、————、——。
5.正始时期四言诗写作别开生面的诗人是————。
6.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建安风骨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建安辞赋繁荣的原因2、“建安风骨”是指什么样的文学风貌?五、论述题(每题25分)1、“三曹”是指何人?他们有何文学成就?2、阮籍的《咏怀诗》内容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论述正始政治时局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两晋诗坛一、单选题(每题1分)①志深笔长,梗概多气②嵇志清峻,阮旨遥远③缛旨星稠,繁文绮合④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2.左思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3 .郭璞的代表作是①〈咏史诗〉②〈咏怀诗〉③〈游仙诗〉④〈赠妇诗〉4.被评为“文典以怨”的作者是①左思②刘琨③陆机④潘岳二、填空题(每空1分)1.晋末宋初对七言诗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诗人是————。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1.游仙诗2.玄言诗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晋代诗歌风貌2、左思的诗歌有什么特点?第三章陶渊明一、多选题(每题2分)1.陶渊明的散文作品有①《五柳先生传》②《桃花源记》③《归园田居》④《饮酒》二、填空题(每题1分)1.采菊东篱下,——————。
第三节陶渊明一、生平陶渊明(卒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晋宋易代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
•颜延之《陶征士诔》只提到陶渊明卒年。
其生年颇多争议,大多采信沈约《宋书·陶潜传》享年63岁说,则陶生年为365年。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9岁任江州祭酒,不久辞职。
•41岁出任江西彭泽令,在职80余日辞官归隐。
这是其一生前后两期分界线。
“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辞彭泽令后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生活日益困窘,连衣食都无法保障,有时甚至不免乞食。
忧愤、饥寒、劳累使他“遂抱羸疾”,但他始终不肯再投身污浊的仕途。
宋元嘉时,他“偃卧瘠馁有日”,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带着米肉探望他,他却轻蔑地“麾而去之”。
不久辞世。
•“人生实难,死如之何?”——《自祭文》•二、思想•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其诗将生活中的感悟升华为哲理,富于理趣。
他的哲学思考和他的诗,为后世文人士大夫构筑了一个精神家园。
•兼有儒家、老庄、玄学、佛家的影响,但并不受任何一家的拘泥。
他结合个人的生活实践体悟人生,大致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陶渊明思想核心—崇尚自然。
人生和社会的各个方面。
•1、返回自然•他认为隐居山林,躬耕田园最符合人的本性。
世俗的功名利禄就像罗网和樊笼,束缚人的天性,只有回到自发的状态,与自然保持一致,才能获得自由。
其诗中常出现的归鸟意象,就表达着他的这种向往。
•从返回自然的角度,他坦然看待死亡。
认为死亡是躯体完全地复归于自然,用不着恐惧。
•返回自然的思想,包含着对世俗社会和名教礼法的厌恶与鄙弃,虽然其方式只是消极逃避,但却也有反抗黑暗、不愿同流合污的积极意义。
•正是返回自然的思想,使他开创了田园诗的诗歌创作新路。
•2、“抱朴含真”•这是陶渊明奉行的道德修养原则。
•“朴”是老子提出的观念。
第二章两晋文学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取代魏室,建立了晋王朝,史称西晋。
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社会生产得到一定恢复,社会状况也明显好转,许多文人不禁欢欣鼓舞;一些文人为了家族和个人的利益,纷纷向统治集团靠拢,很多人成为权门下的宾客。
任诞之风有所收敛,个人意识不断减弱。
文学表现的范围变得狭窄,缺少充实、激动人心的内容,像建安风骨那样明朗刚健的作品和正始时期隐晦曲折地揭露现实的作品已经很少了。
以陆机、潘岳等人为代表,开始讲究藻饰,注重形式技巧,形成了华丽的风气。
正如刘勰所说:“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文心雕龙·明诗》)但感伤生命仍为文学的主题;文学的抒情性也更受到重视。
陆机在《文赋》中进一步强调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作用。
西晋年代不长,在文学史上分为太康和永嘉两个时期。
太康,是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但文学史上的太康时期则包括了自武帝泰始至惠帝元熙(265~307)以前,即正始以后到西晋统一前四十多年的历史时期。
这时期涌现了众多的作家,有所谓“三张(张载、张协、张亢兄弟)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潘尼叔侄)一左(左思)”之说。
太康以后,有“永嘉”之称,永嘉是西晋怀帝的年号(307~316),这时是晋朝大乱之时。
西晋经过太康、元康的短暂繁荣和安定之后,发生了“八王之乱”,而后晋室开始分崩离析。
至怀帝永嘉年间,因北方少数民族起义而陷入割据局面。
晋室南迁,在江南建立偏安的政权,史称东晋。
从永嘉起至东晋灭亡,百余年间,“玄言诗”占据诗坛。
东西晋之际,诗坛上代表作家是以慷慨悲歌而著称的刘琨和以游仙诗为主导的郭璞。
东晋时代,士族清谈玄理的风气日益兴盛,文人士大夫普遍使用抽象的语言来谈论哲理,文学失去了艺术而变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了。
(钟嵘《诗品序》)。
以专述老庄哲理而著称的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东晋末年,山水诗兴起,陶渊明的田园诗给晋宋之际的诗坛带来新的生机。
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
之魏晋南北朝文学(终极背诵版)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重点)第四章:南北朝诗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凤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重点)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凤的北进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姓名:李延帅学院:文学院班级:中本0902电话:1328762881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魏晋南北朝至唐前期是中古期第一段,以五七言古近体诗兴盛为标志。
五古在魏晋南北朝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前期鼎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文学创作个性化,期间宫廷起核心作用,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趋同性使文学呈现群体性风格,使文学发展阶段性明显。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在五古和辞赋方面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一、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出现。
文学自觉的标志:(一)文学从学术中分化成为独立门类。
1、汉朝人所谓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
2、南朝文学有独立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立;同时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萧绎《金楼子〃立言篇》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二)体裁的细致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臸和风格有明确认识。
1、《艺文志》、《东观汉纪》蔡邕《独断》刘熙《释名》等反映早期文体辨析意识。
2、《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明晰而自觉。
3、《文赋》将文体分为10类,对每类特点有所论述,并将诗赋分成两类,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4、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追溯起源,考察演变,并列举作品。
古代文学重点整理第二章:两晋文学陆机——太康之英代表作:诗歌:《赴洛道中作》(二首)赋作:《文赋》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影响到刘勰《文心雕龙》。
艺术特色:1、以“缘情绮靡”(《文赋》)为准则,将诗歌进一步推向文人化、贵族化,引导了华丽雅致的诗风,流播久远。
2、文词华美,对偶工稳,而且意象描绘的工巧细致,感受的敏锐和刻炼之功明显超过建安诗人。
缺点:过分雕琢,堆砌辞藻,繁冗乏力,缺乏鲜明的自我形象。
潘岳:代表作《悼亡诗》左思代表作:《三都赋》,有“洛阳纸贵”之誉《咏史》诗八首《咏史》诗的主题:抒发下层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
侧重点:一是直接抨击门第观念和社会对下层人才的打压二是借咏史来大力歌颂历史上出身下层或沉沦下僚的著名人物艺术特点:1、善用比兴手法2、风格直白、坦诚、明朗,具有“建安风骨”3、用组诗的形式4、将咏史与咏怀相结合玄言诗名词解释:魏晋以来,玄学兴盛,文学也受到了影响。
到了东晋,玄言诗开始盛行。
所谓玄言诗,就是用诗歌的形式阐释玄学,语言枯燥,缺乏形象性,其所阐释的“理”也基本限制在《老子》《庄子》的范围内,诗歌主题相对单一。
代表作家:孙绰和许询。
玄言诗本身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对后世影响相当深远,如谢灵运、白居易、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的影响:1、玄言诗人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他们往往在山水中体味道的玄妙,诗中有不少关于山水的描写,这对山水诗的形成至关重要。
2、玄言诗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影响了后世的审美趣味。
3、玄言诗注重说理,说理诗写作的尝试,开拓了古代诗歌的表现领域,为后来说理诗写作提供了创作经验第三章:陶渊明人生道路: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向往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
后期走向归隐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
思想:(一)坚守“固穷”的思想。
不失气节和人格(二)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诗歌题材:一、田园诗:1、描绘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自得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