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练习题四十五
- 格式:docx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8
4.2地球的转动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①元旦这天,宁波的白昼时间比北京长①寒假的白昼比黑夜短,而暑假的白昼比黑夜长①一天当中,操场上旗杆影的长度变化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构建和谐社会,我国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的间距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的计算依据应是()A.冬至日正午的楼影B.春分日正午的楼影C.夏至日正午的楼影D.秋分日正午的楼影3.地球公转方向是()A.自北向南B.自东向西C.自西向东D.自南向北4.地球在公转时,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地球表面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能表示2022年夏至日(6月21日)太阳光(图中用箭头表示)照射情况的是()A.B.C.D.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6.如图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示意图,其中理解错误的是()A.弧线ABC为晨线,ADC为昏线B.由于地轴倾斜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C.只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就产生了昼夜现象D.ADC,ABC所处位置会发生变化7.地球自转一周,世界上没有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A.南、北寒带地区B.南、北温带地区C.赤道地区D.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8.从我们放暑假开始到结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方向变化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北半球,向南移动C.南半球,先向南后向北移动D.北半球,先向北后向南移动9.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斜交成的角度是()A.23.5°B.66.5°C.90°D.45°10.当我们在“2019 年2 月份”喜迎新春佳节时,地球将位于公转轨道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11.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的岩石圈分成七大板块B.地球自转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表现形式D.太阳系中只有恒星、行星和卫星二、填空题1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箭头在图上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几年前,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2 . 如图,示意风力侵蚀地貌的是()A.B.C.D.3 . 概念图常用于表述各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下列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准确的是()A.B.C.植物细胞→植物组织→植物器官→植物系统→植物体D.4 . 已经是初一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身高约160毫米B.质量约500克C.体温约30℃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5 .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A.a B.b C.c D.d6 .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常用来比喻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其中也蕴涵着很多化学含义。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诗句中涉及了化学变化B.诗句中的“丝”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C.诗句中的“灰”指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CO2等气体和炭粒D.诗句中的“泪”指的是液态石蜡7 .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A.正在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桔子发霉长出的“白毛”8 . 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7.2m=7.2×100=720cmB.7.2m=7.2m×100=720cmC.7.2m=7.2×100cm=720cmD.7.2m=7.2m×100cm=720cm2 . 已经是初一学生的你,对自己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身高约160毫米B.质量约500克C.体温约30℃D.平静时每分钟呼吸约15次3 . 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揭晓,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该奖项,青蒿素是从黄花蒿当中提取出来的,黄花蒿,是菊科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根单生,多分枝,叶纸质,花深黄色,瘦果小,椭圆状卵形,则黄花高属于()A.被子植物B.蕨类植物C.棵子植物D.藓类植物4 . 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能适应环境B.环境能影响生物C.生物能影响环境D.环境能适应生物5 . 如图是比较三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金鱼与家鸽交叉部分2表示()A.用鳃呼吸B.卵生C.体温恒定D.体内有脊柱6 . 有一架天平,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为500mg,当物体放入左盘中,右盘中放入26g砝码时,指针里中央向左偏0.5格,在右盘中再加入500mg砝码后,指针又离中央线向右偏移2格,这个物体的质量是()A.26.1g B.26.2g C.26.5g D.27g7 . 下列各项制作过程中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是()①碘盐、食用油②酸醋、葡萄酒③酱油、甜面酱④花椒、大茴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8 .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的雷鸟冬天换上以白色为主的羽毛,以逃避敌害。
有一年,冬季天气特别暖和,迟迟不下雪,结果雷鸟减少了许多,与这有关的生物学现象为()①警戒色②拟态③保护色④适应⑤适应的相对性⑥竞争A.①④B.③⑥C.③⑤D.②③9 .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式单位化简正确的是()A.B.C.D.2 . 生活中我们需要对熟悉的物品有大致估测其长度的能力,下面各物接近8厘米的是()A.科学课本的长度B.铅笔芯的粗细C.一枝新粉笔的长度D.课桌的高度3 . 小刚同学洗澡,将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也不热,你估计此水温约为()A.75℃B.35℃C.85℃D.15℃4 . 每年春天,上溪桃花竞相吐艳。
下列对桃树相关结构或功能等作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据图可知桃树属于裸子植物B.图甲中桃树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②C.图乙中结构⑤将发育成图丙中的②D.图丙中器官的形成需要经历的过程依次是受精、开花、传粉5 . 日常生活中,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科学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的一些常见的科学量进行估测的实践活动,以下估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科学书中一页纸张的厚度约为0.01mB.一粒西瓜子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PaC.一个中学生从一楼走上二楼克服重力做的功约150JD.教室里的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10mA6 . 流线图能比较好的表达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下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流线图,其中错误的是()A.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个椭球体B.人类对细胞的认识过程经历了:发现细胞→细胞里有什么→细胞是什么C.人体皮肤由外而内依次是:表皮层→真皮层→皮下组织D.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由近到远依次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7 . 某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带黑边的圆圈是气泡,可能是在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造成的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植物细胞结构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注视图丙中的①8 . 根尖在向下生长的过程中,分生区不会被土粒损伤,是因为()A.有根毛开路B.有细胞壁C.有根冠保护D.有伸长区的保护9 . 如图,测量一圆硬币的直径,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B.C.D.10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C.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D.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2 . 导致世界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B.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C.河流的冲击作用D.全球气候变化3 . 七年级小华同学对正常情况的自己进行了科学测试,其中明显有问题的是()A.身体质量是48000克B.体温32.5℃C.脉搏跳动75次所用的时间是60秒D.身高165.3厘米4 . 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他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如同鸡蛋中的蛋白与蛋黄的关系一样,地被天包在当中,大地是一个圆球,宇宙以地球为中心。
下列对于张衡的这一理论的认识,你认为最确切的是A.张衡的这一理论是完全错误的B.张衡的这一理论虽很不科学,但在当时条件下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大飞跃C.张衡的这一理论与“地心说”一样,应该遭到批判D.张衡的这一理论基本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5 . 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液体,盛放在相同的两容器中,用阻值相同的电阻丝加热,如图所示,现记录了每隔2分钟时水和某种液体的温度(如表)。
设电阻丝放出的热全部被水和液体吸收,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液体的比热容为3.2×103J/(kg•℃)B.该液体的比热容为5.6×103J/(kg•℃)C.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大于该液体吸收的热量D.相同时间内水吸收的热量小于该液体吸收的热量6 . 2013年10月1日为新中国64华诞,北京国庆庆典将气势宏大,令国人振奋。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五星红旗迎风飘扬B.飞机梯队燃放彩烟C.少先队员翻花组字D.合唱队员歌声嘹亮7 . 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A.A B.B C.C D.D8 . 测量液体体积的常用工具是()A.量杯B.试管C.天平D.刻度尺9 . 观察哺乳纲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四种生物中共同特征较多的是()生物人黑猩猩猎豹猫纲哺乳纲哺乳纲哺乳纲哺乳纲目灵长木灵长木食肉目食肉目科人科猩猩科猫科猫科属人属黑猩猩属猎豹属猫属A.猫和猎豹B.人和猫C.人和黑猩猩D.猎豹和黑猩猩10 . 有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球湿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湿球温度计的球部被湿棉纱布包着,两个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
2019年浙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测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评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1、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 .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 .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 .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2、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A. 取液时挤入空气B. 将滴管横放在桌面C. 将洗净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D. 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3、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是(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呼吸 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 D.体小且绿 4、某同学从气温计上读得当时的气温为—5℃,则下列读法中正确的( ) A 零下5度 B 负摄氏5度 C 零下5摄氏度 D 零下5度 5、如图是供选择的目镜和物镜,若想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增多,则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 .4和5 B .1和6C .3和4D .2和66、实验室里给物体加热的常用仪器是( )A .电炉B .酒精灯 C. 煤炉 D. 蜡烛 7、生物体能从小长大是由于( )A. 细胞分裂B. 细胞生长C. 细胞分化D.细胞的分裂和生长8、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
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9、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再轻轻地盖上,其主要目的是( )A. 避免生物材料移动B. 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C. 防止水溢出影响观察并损坏显微镜D. 增强透明度 10、蝙蝠属于( )A 、鸟类B 、爬行类C 、两栖类D 、哺乳类11、下列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A、哺乳类B、两栖类C、爬行类D、鱼类12、下图是四位同学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其中正确的操作为()13、用显微镜观察时()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C、看到的细胞多少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无关;D、看到的细胞大小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无关。
2019-2020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一、单选题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 给液体加热B . 闻气体气味C . 读液体体积D . 熄灭酒精灯2. 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编号环境条件1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2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3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4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5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A . 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 . 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 . 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 . 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3. 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
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视线未与刻度尺垂直偏大A . AB . BC . CD . D4. 报上报导,最近一些花店用“黄莺”来插花,经证实这是有“植物杀手”之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
这种植物的强大繁殖力是通过根和种子两种方式进行。
专家提醒市民观赏后,不要随地丢弃。
否则,生根、开花、结子,成熟的种子可能随风飘散,对城市绿化造成破坏和危害本土植物。
由上述的报导,可判定“黄莺”是属于()A . 藻类植物B . 蕨类植物C . 裸子植物D . 被子植物5. 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
现有下列操作,请你其中选择适合的操作并排序()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物镜转换器⑤移动载玻片A . ⑤④③②B . ⑤④③①C . ④⑤③②D . ④⑤③①6.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B .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C .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D .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7. 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B . 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C .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 . 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8.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 一名中学生的步长约为3米B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C C . 课桌的高度约为800毫米D . 一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0毫升9. 家住黑龙江省的小丽暑假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太阳还没落山,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 . 地形地势的差异B . 海陆位置的差异C .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D .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10. 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B . 不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C .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D .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11. 2018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冰的熔点为0℃B.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C.冰是一种晶体D.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2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A B.B C.C D.D3 . 下列动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一组是()A.蟾蜍、蝗虫、虾B.孔雀、蜥蜴、蝙蝠C.牛、苍蝇、蜗牛D.蜈蚣、虾、梭子蟹4 . 下列观察实验中,使用放大镜作为观察工具的一组是()①观察蝗虫;②观察葫芦藓和肾蕨;③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④观察花的结构;⑤观察叶片的结构;⑥观察鸡蛋的结构A.①②④B.①③⑤C.④⑤⑥D.②③⑥5 . 森林公园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即使进入寒冬季节,依旧景色宜人。
某学生参加“感受自然”活动时,记录了若干观察笔记,其中正确的是()A.脊椎动物随处可见,如溪水中的小鱼,天空中的小鸟等B.无种子植物可轻易找到,如:蕨、苔藓、杉柏等C.溪边是茂密的松林,果实早已成熟D.松林中,时常会有不知名的蛇类在活动6 . 下列不属于分子运动现象的是()A.茶花开放满屋香B.汤中放一勺盐,整锅汤都会有咸C.煤炭堆放在石灰墙边几年后,部分石灰钻进石灰墙中。
D.把冰块放在热水中,一会儿冰块融化7 . 汽车是一种运输工具,关于汽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只有在高温时才会蒸发B.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C.发动机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选择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小的特点8 . 下列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②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绝大部分的地震会造成破坏③地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点是震中④地震发生时躲到小开间的房屋里和桌子底下是一种有效措施⑤火山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震频繁的地区在分布上没有相同之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④⑤9 . 图甲为某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乙为该微生物的一种生殖方式模式图。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浙教版答题须知:试卷共7页,三大题,44小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共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 )A、生物都能快速运动B、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功能C、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下列选项属于科学假设的是(▲)A、食物变化是否和微生物有关B、食物变坏和哪些因素有关C、食物变质和微生物的生长有关D、以上选项都是3、在古代,人们通过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发明了各种工具。
北京“中华世纪坛”有一个巨大的“日晷”(如下左图),“日晷”是古代人用来计量(▲)A、质量B、体积C、时间D、长度4、宁波的市花是茶花,关于构成一株茶花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茶花个体B、细胞、组织、器官、茶花个体C、细胞、器官、组织、茶花个体D、细胞、组织、系统、器官、茶花个体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6、爬行动物体表的鳞片或甲的作用是(▲)A、利于运动B、保护皮肤C、利于防御敌害D、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有保护作用7、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A、1.8米=1.8×1000=1800毫米B、1.8米=1.8×1000毫米=1800毫米C、1.8米=1.8米×1000毫米=1800毫米D、1.8米=1.8米×1000=1800毫米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太阳活动的是.......................................()A、太阳黑子B、日珥C、太阳的东升西落D、耀斑9、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最重要的是先确定分类的依据。
如果有人将猫头鹰、蝙蝠、啄木鸟归为一类,将蛇、鲨鱼、海豚归为一类。
你认为他的分类依据是(▲)A、陆生或水生B、食草或食肉C、会飞或不会飞D、有鳞片或无鲜片10、为了适应生存环境,生活在不同地区的生物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练习题四十五
第1题【单选题】
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下图:小明要去高级中学参加升学考试,其行进路线方向的变化是( )
A、东北、正东、正北
B、正北、东北、西北
C、正北、正东、西北
D、东北、正东、西北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表述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是( )
A、全球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
B、地震和火山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C、各大板块漂浮在地核上
D、由于板块的张裂,东非大裂谷未来可能形成一个新的海洋【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与山体素描图相匹配的等高线地形图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本初子午线的经度是( )
A、0°
B、180°
C、20°W
D、160°E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各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30°N,10°W
B、30°S,10°W
C、40°S,165°E
D、10°N,165°E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
A、6378千米
B、6357千米
D、18千米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有关图中A点经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0° W,40° S
B、60° E,40° S
C、60° W,40° N
D、60° E,40° N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 )
A、海沟
B、岛弧
D、巨大山脉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有误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上述三图所示地区在发展工业过程中共同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原料
B、动力
C、市场
D、技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某日凌晨2时左右,位于日本的新燃岳火山又再次喷发,威力也显著增强,烟尘高度达4500米,还被观察到罕见的“火山雷”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B、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
C、火山由火山口、岩浆通道和火山锥组成
D、日本位于环印度洋火山、地震带上
【答案】:
【解析】:
第13题【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习惯上用“N”代表南纬
B、习惯上用“S”代表北纬
C、习惯上用“E”代表西经
D、习惯上用“W”代表西经【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读图,选择正确的选项( )
A、花园在教学楼甲的正西方向
B、花园在教学楼甲的西南方向
C、花园在教学楼甲的西北方向
D、花园在教学楼甲的东北方向
【答案】:
【解析】:
第15题【单选题】
下列描述地球大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均半径6371千米
B、赤道长约8万千米
C、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是( )
A、赤道
B、本初子午线
C、西经20度经线
D、180度经线
【答案】: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有关问题。
与图中A点所在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______。
图中B点位于高、中、低纬度的______纬度。
写出图中C点的经纬度______。
图中D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8 年 5 月21 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发生
3.5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9 千米。
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云南省位于板块的______,容易发生地震。
如图为地球内部3 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 处位于______(填地层结构名称)。
【答案】:无
【解析】:
第19题【填空题】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写出图中上标出的各点的经度和纬度:
序号1经度______,纬度______;序号6经度______,纬度______。
以上1~6各地点中: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是______,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是______;位于北半球的是______,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0题【填空题】
2015年9月17号,智利西部海岸发生8.3级地震,智利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西部。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本次地震成因是太平洋板块和______板块碰撞的结果。
【答案】:
【解析】:
第21题【填空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小林与小红的说法,哪一个可信?______。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
写出图中小林与小红两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
小林大致在小红的______方。
小林与小红若同速同向沿所在的纬线环地球行走,他们是否能够相遇?为什么?______。
小林与小红沿纬线环绕地球一圈所走的路程是否一样?为什么?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2题【填空题】
如图是地球正视图,图中有7条经线将半个地球平分成6等份,读图后回答:
写出D点的经纬度:______、______。
A点在C点的______方向。
B点既在南半球,又在______半球。
【答案】:
【解析】:
第23题【解答题】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问题。
有误
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陡峭;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③地表基岩广布;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②修建水利工程;③修建护坡工程;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无
【解析】:
第24题【解答题】
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
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案】:
【解析】:
第25题【实验探究题】
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各测量点已注明了海拔(单位:米),试绘出等高线地形图。
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为______。
该地形的走向大致是______向。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