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练习(物质的分类)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白马非马”的论断正确性的原因()A.矛盾的对立统一B.事物总存在共性和特性C.论断随时代而变D.物质分类的结果2.给物质分类时由于标准不同往往会出现()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C.球状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3.人们把球分成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属于( )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C. 球状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4.给物质分类的好处在于:( )A.有利于认识事物B.有利于弥补事物的先天不足C.有利于人们开拓视野D.有利于发现事物的特性5.根据分散剂和分散质的状态不同可以组成( )种分散系A. 3B. 11C. 9D. 66.下关于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溶液都是无色的B.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分散系一定是溶液C.、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7.下列物质①过滤后的天然水②变浑浊的石灰水③石蕊试液④牛奶⑤盐酸⑥碘酒,其中属于溶液的是( )A.①③B. ②④ C ③⑤⑥ D ①③⑤⑥8.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属于浊液的是( ),属于胶体的是( )A.将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B.液氮C.碘酒D.煮沸的FeCl3溶液9.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只带正电荷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相当稳定D.都是透明的10.从一杯蔗糖溶液的上部取一些溶液,测定它的密度为 a g/cm3,再从下部取一些溶液,测定它的密度数值应为( )A.大于aB.小于aC.等于aD.无法确定11.当分散系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
12.通常使用的分类方法是、。
13.将A中的人按B中的分类标准分类,14.请按下列线条提示,画出Fe、Cu、S、H2、HCl、NaOH、H2So4、Ba(OH)2、NaHCO3、K2O、CuO、NaCl 的树状分类图:15.根据下表中各元素的性质,按金属或非金属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元素外观相对原子质量单质导电性A 无色气体14.0 无B 无色气体39.9 无C 坚硬的银白色固体40.0 有D 银白色液体200.6 有(1))金属是:,理由是;(2)非金属是,理由是。
TTE 五星级专题系列第一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问题导入】1.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以分为,,三态。
例如:对于空气、水、硫酸、矿石、石油、煤炭,进行从状态分类,可以将归为一类。
将归为一类,将归为一类2.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元素和元素;其中Na、Mg 、Al 、Fe、Cu、Zn等属于元素,O、S、N、P、Cl等属于元素。
3.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们分为:、、、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4.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
【探求新知】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
人们可以分类进行学习,从而认识他们的性质。
同类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举一反三,不同类的事物可以使人的认识由此及彼。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例: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海水②蒸馏水③氨水④食盐水⑤汞⑥液溴⑦硝酸溶液⑧硝酸银⑨纯碱⑩烧碱⑾乙醇⑿生石灰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有机物的是。
1.交叉分类法定义:对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例: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按阴离子分类按阳离子分类Na2CO3碳酸盐Na2 SO4钠盐K2SO4硫酸盐K2CO3钾盐Na2CO3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Na2 SO4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2SO4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K2CO3既是盐,又是盐;还属于盐。
【练习】(1) 对下列碱进行交叉分类NaOHKOH碱碱M g(O H)2碱B a(O H)2碱(2)根据下图中物质及其类型之间的关系分别作出有关连线可溶性盐钠盐Na2CO3难溶性盐钡盐NaHCO3正盐碳酸盐Na2 SO4酸式盐BaSO4硫酸盐2.树状分类法含义:对同类事物按某种标准再进行分类例:化合物树状分类酸HCl、H2SO4、HNO3等碱NaOH 、KOH 、NH3.H2O 等化合物盐Na2CO3 、K2CO3 、NaCl等氧化物CO 、H2O 、Al2O3 等【练习】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法之一,请你用该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时分别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测试题一、选择题(Ⅰ)简单的分类法及其应用1.下列物质的分类采用树状分类法的是A.铁是单质,又是导体B.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C.氯化钠是钠的化合物,又是氯化物D.氢氧化钙是纯净物、化合物,又是碱2.(2019·福建闽侯二中期末)NaHSO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H+和SO2-4。
下列对于NaHSO4的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NaHSO4是盐B.NaHSO4是酸C.NaHSO4是钠盐D.NaHSO4是酸式盐3. (2019·舒兰市一中月考)下列试剂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饮用纯净水B.水银C.石灰水D.肥皂水4.碱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KOH HNO3CaCO3CaO SO2B NaOH HCl NaHSO4Na2O COC Cu2(OH)2CO3CH3COOH CaF2CO SO2D Na2CO3H2SO4NaOH SO2CO2①金属氧化物也可以是酸性氧化物;②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③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④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⑤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6.(2018·陕西高一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7.下列物质一定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A.氧化物B.碱C.酸D.盐8. 在高空中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O3)是一种A.混合物B.氧化物C.单质D.化合物9.下列物质既属于纯净物又属于化合物的是A.石墨B.干冰C.盐酸D.食盐水10.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银、二氧化硫、硫酸、烧碱、食盐B.碘酒、冰、硫酸氢钠、烧碱、碳酸钙C.氢气、干冰、硝酸、烧碱、硝酸钾D.铜、氧化铜、醋酸、石灰水、碳酸氢钠11.某同学要在奥运五连环中填入物质,使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新课标)必修1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单选题1.“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判断合理的是①硫酸、烧碱、纯碱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②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是酸③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④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⑤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A. 只有①②④B. 只有④⑤C. 只有①③⑤D. 只有①⑤2.下列关于胶体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 难溶物质和水形成的分散系不可能是胶体C. 氢氧化铁胶体通电后阴极附近红褐色加深,说明氢氧化铁胶体带正电D. 蔗糖、淀粉、蛋白质的水溶液均能产生丁达尔现象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稀盐酸B. 氢氧化铁胶体C. 泥浆D. 硫酸钾溶液4.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 O2B. CO2C. H2SO4D. KOH5.胶体区别于溶液等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 胶粒可以导电B. 胶体是混合物C. 胶体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D. 胶体的分散剂为气体6.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如图表示物质或概念间从属关系的是()X Y ZA 碱电解质化合物B 离子反应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C 胶体分散系混合物D 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氧化物7.关于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描述正确的是()A. 两者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 两者都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 CuSO4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CuSO4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Fe(OH)3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FeCl3溶液、Fe(OH)3胶体与Fe(OH)3沉淀的本质区别是有没有丁达尔效应B. 凡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均属于酸C.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D. 将几滴汽油加入装有10mL水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形成胶体9.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②氢化物③氧化物④含氧酸⑤难挥发性酸⑥强氧化性酸⑦一元酸⑧化合物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 ①④⑥⑦⑧C. ①⑧D. ①④⑤⑥⑦二、填空题10.有下列物质:①Fe②CO2③H2SO4④Ba(OH)2溶液⑤NaCl 其中属于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碱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练习二()1、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石油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都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3、胶体和溶液最本质的区别是A.丁达尔效应 B.可以通过滤纸C.布朗运动 D.分散质颗粒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4、下列分散系均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A.酒、生理盐水、花生油 B.雾、牛奶、有色玻璃C.水晶、金刚石、冰 D.大理石、高岭石、电石()5、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
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粒子的大小和这种纳米粒子大小具有相同的数量级的是 A.溶液B.悬浊液C.胶体D.乳浊液()6、可用于胶体的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 B.过滤 C.结晶 D.渗析()7、(双选) 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A. 氯化钠溶液B. 淀粉溶液C. 酒精溶液D. 氢氧化铁胶体()8、将淀粉和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
能证明半透膜有破损的是A.加碘水不变蓝色 B.加入碘水变蓝色C.加入氯水不变蓝色 D.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9、下列物质①黄泥浆水②硫酸铜分散在水中③氨水④通入CO2的石灰水⑤ 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⑥盐酸滴加AgNO3溶液中⑦食盐水⑧淀粉溶液⑨有机玻璃⑩碘酒(用序号填写下列空格):(1)属于浊液的是;(2)属于胶体溶液的是;(3)属于溶液的是。
10、血液透析是医疗上用于血液净化的一种方法,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
透析原理同胶体的类似,透析膜同类似,透析膜的孔径应(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内毒性物质粒子直径,毒性物质才可能扩散到透析液中而被除去。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练习题1.2.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正确的是( )A.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B.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C.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D.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3.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色玻璃是固溶胶B.雾、云、烟都是气溶胶C.用滤纸能把胶体中的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D.胶粒大小在1nm~100nm之间4.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A.氧气、干冰、硫酸、烧碱B.碘酒、冰、盐酸、烧碱C.氢气、二氧化硫、硝酸、纯碱D.铜、硫酸钠、醋酸、石灰水5.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
不正确...的是()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正盐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氯B.漂白粉C.盐酸D.碘酒7.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A.水泥 B.水玻璃 C.氨水 D.液氯8.分类法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归类有错的是A. 氧化性酸:HNO3、H3PO4、HClO4B. 干燥剂:碱石灰、硅胶、无水氯化钙C. 酸性氧化物:SiO2、Cl2O、CrO3D. 危险化学品:天然气、金属钠、氯酸钾9.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和多元酸B.混合物:铝热剂、福尔马林、水玻璃、漂白粉C.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D.明矾、水银、烧碱、硫酸均为强电解质10.下列所述的两者是同种物质的是A.HCl和盐酸 B.干冰和CO2C.正丁烷和异丁烷 D.白磷和红磷11.下列各组互为同位素的是()A.氧气、臭氧 B.重氢、超重氢 C.纯碱、苏打 D.乙酸、甲酸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①陶瓷②水泥③玻璃④漂白粉⑤胆矾⑥氯水⑦液氯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⑤⑦ D.⑥⑦13.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A.MgO B.H2SO4 C.NaOH D.KNO3[14.Na2O、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同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正确的是()①钠的化合物;②能与硝酸反应的物质;③可溶于水的物质;④电解质;⑤钠盐;⑥钠的含氧化合物A.①③④ B.①②⑤⑥ C.②⑤⑥ D.①②④⑤15.我国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2086.4万吨,若能回收二氧化碳,其对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
1.将少量下列选项中的物质加入10 mL水中,能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分散系的是( )A.蔗糖B.牛奶C.硫酸钡D.NaOH溶液和FeCl3溶液答案:A2.按溶液、浊液、胶体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食盐水、牛奶、豆浆B.碘酒、泥水、血液C.白糖水、食盐水、茶叶水D.Ca(OH)2悬浊液、澄清石灰水、石灰浆答案:B3.下列不属于胶体的是( )A.淀粉在水里形成的透明液体B.氧化钴(CoO)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蓝色玻璃C.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红褐色液体D.将0.1 g蔗糖加到10 mL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解析:淀粉在水里形成的淀粉溶液、氧化钴(CoO)分散在普通玻璃里形成蓝色玻璃、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所形成的红褐色液体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都属于胶体。
蔗糖为小分子,将0.1 g蔗糖加到10 mL蒸馏水中,振荡后形成的无色液体,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蔗糖直径小于1 nm,属于溶液。
答案:D4.胶体遇到强电解质会发生聚沉,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胶粒带正电荷)中,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则沉淀溶解,那么该溶液是( )A.2 mol·L-1 NaOH溶液B.2 mol·L-1 HCl溶液C.2 mol·L-1 NaCl溶液D.硅酸胶体(胶粒带负电荷)答案:B5.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FeCl3溶液呈棕黄色。
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1)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可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
(2)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色,停止加热,制得的分散系为________。
第二课时 分散系及其分类[课标要求]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2.组成3.分类(1)按照分散系组成部分的状态分类以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为标准,共有9种组合:(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1.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2.一个本质: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胶粒大小(胶粒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
3.一个特性: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
4.三种方法(使胶体聚沉的三种方法):一是加热,二是加入电解质溶液,三是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分散系及其分类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特别提醒] (1)分散系是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2)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胶体的稳定性介于二者之间。
1.将下列分散系与所属类别连接起来。
分散系 类别(1)食盐水 A .浊液(2)泥水B .溶液(3)豆浆 C .胶体答案:(1)—B (2)—A (3)—C2.近年来,我国的一些沿江或沿海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
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 .溶液B .悬浊液C .乳浊液D .胶体解析:选D 雾是由小水珠(直径1~100 nm)分散于空气中形成的,属于胶体。
1.制备[以Fe(OH)3胶体的制备为例]色,停止加热,得红褐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3FeCl 滴6滴~5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3HCl +)胶体(3Fe(OH)=====△O 23H +3FeCl 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OH)系即为到的分散2.性质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特别提醒] (1)有些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
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有电荷,如淀粉胶体粒子不带电。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Na2CO3俗名纯碱,若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进行分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B.Na2CO3是盐C.Na2CO3是钠盐D.Na2CO3是碳酸盐2、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采用某种分类法可将P2O5、SO3、Cl2O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与它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COB.NO2C.N2O5D.Na2O3、下列物质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的是( )A. NaClCuSOB.4Na SOC.24KNOD.34、下列各组,可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A.Na2CO3、Na2SO4、K2CO3、K2SO4B.石灰石、氯化镁、碳酸、溴化钾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D.氢气、盐酸、苛性碱、小苏打5、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AB.BC.CD.D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元素可能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B.单质的种类数一定多于元素的种类数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氧化物7、科学家通过电解Fe2O3、SiO2、CaO的熔融液(1600℃)制得了铁,按照物质结构分类对熔融液中的三种物质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均属于混合物B.均属于金属氧化物C.均属于纯净物D.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8、在①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可以生成水的是(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B.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C.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D.钠盐与碳酸盐属于并列关系10、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选项纯净物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A 碱石灰烧碱氧化铝二氧化碳B NH3·H2O 小苏打氧化镁二氧化氮C 无水硫酸铜纯碱氧化钠三氧化硫D H2O2苏打过氧化钠二氧化硫A.AB.BC.CD.D1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A.CaCl2、NaOH、HCl、O2四种物质都属于化合物B.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溶液、浊液、胶体都属于混合物D.CO2、CO等非金属氧化物均属于酸性氧化物12、下列有关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B.经测定,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一定是单质C.碱性氧化物均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均是非金属氧化物D.碳酸是纯净物,而盐酸是混合物13、关于O2和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O3的性质完全相同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二者混合后仍属于纯净物C.O2转化为O3属于化学变化D.O2和O3是同一种物质1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是( )A.2Na+2H2O=2NaOH+H2↑B.2HClO2HCl+O2↑C.Fe+2FeCl3=3FeCl2D.CuO+CO Cu+CO215、奥运会会标是五环旗,假定奥运五环旗中的每一红环或每种颜色表示一种物质,相连的环(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常见反应,不相连的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四种反应必须包含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及复分解反应,适合的一组物质是( )A.AB.BC.CD.D 16、小美在五连环中填入了五种物质,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如图所示。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练习(物质的分类)一、选择题1.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酸:CH3COOH、H2SO3、NaHCO3、HF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D.氧化物:FeO、N2O5、COCl2、SiO2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
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
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3.组成中有氢氧根的盐叫做碱式盐,酸根中含有氢元素的盐叫做酸式盐。
下列盐中,既不是碱式盐又不是酸式盐的是( )A.KHSO4 B.NH4NO3C.Ca(H2PO4)2 D.Cu2(OH)2CO34.素有世界“雾都”之称的英国伦敦,每当春秋之交,经常被浓雾所笼罩。
弥漫的大雾不仅影响交通,酿成事故,还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
下列关于大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雾是一种纯净物B.大雾是一种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100 nm 的分散系C.光束通过大雾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D.大雾实际上是水蒸气5.一般情况下胶体稳定,胶体粒子不易聚集,主要原因是( )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体粒子因吸附带电荷离子而带电,带同种电荷的粒子间相互排斥D.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粒子小,不受重力作用6.(2010年南京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原理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可透过半透膜)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7.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粒子向阴极移动。
在此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蔗糖溶液②硫酸镁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 ) 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8.(2010年北京丰台高一检测)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备Fe(OH)3胶体后可以用渗析的方法净化B.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C.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都带电D.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的分散系9.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B.纳米材料粒子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纳米(1 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C.往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10.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
制备时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5.5~36 nm的磁流体。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B.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D.给分散系通直流电时,阳极周围黑色加深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B.盐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C.蓝矾(CuSO4·5H2O)和干冰属于化合物,铁矿石属于混合物D.通过化学反应,可由Ba(OH)2一步转化生成NaOH12.(2008年高考广东卷)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13.下列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B.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时没有明显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时出现明显的光路C.胶体微粒带电荷,溶液中溶质微粒不带电荷D.在胶体中通电时,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在溶液中通电时,溶质微粒分别向两极移动14.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2 mol·L-1NaOH溶液B.2 mol·L-1H2SO4溶液C.2 mol·L-1MgSO4溶液D.FeCl3溶液15.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能使胶体聚沉。
使一定量的胶体在一定时间内开始凝聚所需电解质的浓度(c mol/L)称作“聚沉值”。
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小,则表示其凝聚能力越大。
实验证明,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能力越大,则向Fe(OH)3胶体中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聚沉值”最小的为( )A .NaClB .FeCl 3C .K 2SO 4D .Na 3PO 4二、非选择题:16.(1)实验室中,制取Fe(OH)3胶体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胶体已经制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Fe(OH)3胶粒带正电荷,Al(OH)3胶粒也带正电荷,而H 2SiO 3胶粒带负电荷,则下列实验的现象分别是:①Fe(OH)3胶粒和Al(OH)3胶粒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Fe(OH)3胶粒和H 2SiO 3胶粒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l(OH)3胶粒能够净水,则Fe(OH)3胶粒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净水。
17.每组中都有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他物质的物质找出来。
(1)NaCl 、KCl 、NaClO 、BaCl 2____________。
(2)HClO 3、KClO 3、Cl 2、NaClO 3______________。
(3)H 3PO 4、H 4SiO 4、HCl 、H 2SO 4____________。
(4)浊液、溶液、胶体、水____________。
(5)空气、N 2、HCl 气体、CO 2、CuSO 4·5H 2O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铜、金、银、钠____________。
12.(1)将碳酸钙、稀盐酸、铁、氧气四种物质填写到下图的适当位置。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① 单质⎩⎪⎨⎪⎧ 金属单质:② 非金属单质:③ 混合物:④(2)从(1)中的四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几种为反应物,按下述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①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10 mL 淀粉胶体和5 mL KCl 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烧杯中的蒸馏水中。
已知碘可使淀粉变蓝色,2 min 后,用两支试管各取5 mL 烧杯中的液体,并做如下实验:(1)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 3溶液,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2)(3)Y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如下图所示:石灰石――→①高温生石灰――→②加水石灰水――→③加Na 2CO 3溶液碳酸钙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仍用石灰石作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另一种实验方案,依照(3)所示的方式,将你的实验方案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石灰石―→你设计的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验牙膏中是否含有碳酸钙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从物质的类别出发研究各类物质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
(1)中氢氧化铝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
(2)摩擦剂的作用是除去牙齿上残留的食物,联系日常生活中用砂纸来摩擦金属以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迹的事实,可知摩擦剂应为坚硬难溶的物质。
(3)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为:CaCO 3=====高温CaO +CO 2↑,CaO +H 2O===Ca(OH)2,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