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0.98 KB
- 文档页数:14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7单元的一部分,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之美”。
本课主要通过优美的文字和形象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解和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描绘自然景物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3.生字词卡片4.分组讨论的表格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倾听课文的朗读,初步感受课文所描绘的自然之美。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和复杂句子结构,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结构,描述自己身边的自然景观。
5.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措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白鹭》、《灰椋鸟》和《珍珠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文字描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中所描述动物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视频: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模仿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习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课文中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四时景物皆成趣”这一主题来编排。
主要由《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
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体现不同景物的不同的美。
习作会写题为“_____即景”的文章,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景物,并写出景物的变化。
重点是做到突出景物的变化,体现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语文园地学习品味优美的语句,积累诗歌。
学习制作宣传海报。
学习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通过朗读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景物描写给自己带来的美。
通过认真观察,把画面描写得更具体。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通过描写不同的景物,体现景物的美,表达作者的感受。
本单元的4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
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三、单元课时安排21 古诗三首…………………………………………………2课时22 四季之美…………………………………………………2课时23 鸟的天堂…………………………………………………2课时24 月迹………………………………………………………1课时习作:__即景………………………………………………1课时语文园地七……………………………………………………1课时21 古诗词三首山居秋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分析意象,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领会诗歌主旨。
过程与方法:1.品味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优美意境。
2.培养鉴赏古诗时展开想象,再造诗歌意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美、发现美、欣赏美。
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品味意境,领会诗歌主旨。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
选文别具匠心,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刚光复,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境;《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
这几篇课文虽然题材、体材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单元总体目标】1.正确读写28个生字,会认2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3.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4.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单元教学建议】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还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外引导学生看相关影视节目,查资料,访问老人,了解中国近代史。
【单元教学时间】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4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模版)大窝镇小学校2009年秋期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主讲人:何震 21圆明园的毁灭修改意见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1《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指名读生字,新词。
2 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一、整体感知,质疑问难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1课,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3、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二、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2、请你尝试给这篇课文划分段落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三、了解布局,感受宏伟1、前面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呢?我们还得从它当年的布局看起2、指读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听读思考,“众星拱月”的“月”指什么?“星”指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明确:“月”是指圆明三园,“星”是指那些小园) 看图,结合图片的内容,你能再说说对“众星拱月”一词的理解吗?3、圆明园不仅有“众星拱月”般的布局,还有众多独特的景观。
请同学们自己读第3自然段,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结合这段话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四、了解景观,感受宏伟1、默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这段话中一共用了几个“有”?(一共有七个“有”)2、你能不能一口气把圆明园中这些著名的景观介绍给大家呢?大家再读带“有”的几句话3、各有怎样的特点呢?引导学生具体说引导学生读出园内景观的奇异。
是啊!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热闹非凡的买卖街,幽静的山乡村野.圆明园的景观真可以说是风格各异。
你们也来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4、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漫步园内,置身其中,我仿佛看到了……,又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也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还仿佛看到了…….想再看看这个园林吗?(看图片)5、再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自读第4自然段,老师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深入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两千多年从收藏时问看: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
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新词六、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1、听写本课生字新词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二、勿忘国耻,激发情感1、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经不复存在了,早被那两个强盗的一把火给烧了同学们,此时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2、请快速浏览第5自然段,侵略者采用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书上的词语简要地概括(从“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中,看出侵略者的野蛮、贪婪)3、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写出这些内容:最珍贵的文物、珍品园林艺术的精华游圆明园的梦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中国人心中的天堂4、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
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请大家齐读第一段三、引发共鸣,提升情感1、投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自己读一读,文中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呢?(说明圆明园被毁灭损失巨大,无法弥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2、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师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四、课内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感受最深的语句画下来再读一读,争取背诵下来五、布置作业:同步填21课背诵课文3、4段六、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宏伟建筑:……不仅……还有……举世闻名:化为灰烬珍贵文物:名人字画奇珍异宝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3.积累重点描写英雄人物的词语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
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2.准备电视资料及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生字词,给课文分段落,了解课文线索一、导入二、检查预习情况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2、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3、词语解释:三、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板书小结: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问题五、布置作业:生字词音2词2,熟读课文六、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五部分的内容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1、自由读全文,说说每段主要讲的是什么?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将重点问题板书2、明确教学目标:(l)分小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五壮士的豪壮(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自由学习全文,默读画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他们是五壮士?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三、确定重点,小组自学1、小组经过讨论,很快确定1——2段为学习重点。
教师要根据情况做相应调整,保证每段都有小组选择2、投影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学习要求:(l)先读一读学习的内容(2)抓词句,谈谈五壮士的“壮”表现在哪?(3)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告诉学生,主持人要根据发言情况,给组员评分,老师要根据小组学习的效率、发言情况评优秀讨论小组四、全班交流在汇报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1、汇报由小组共同发言,充分体现小组学习的成果2、一个小组表达不完整,别的小组补充,其他同学认真听,也要参与,发表自己的意见3、重点指导朗读的地方,要带动全班同学读。
要体现以读为主五、教师指导重点1、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抓住“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看出敌我力量悬殊,而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接受了重任,决心拖住敌人重兵,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这充分显示了五壮士的豪壮之气。
此段略讲。
2、第二部分通过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时的动作、神态,体会五壮士的豪迈,此段以读带讲。
可采取小组读、师生互读。
让学生体会到五位战士勇敢机智、奋勇杀敌,这就是壮。
3、第三部分(1)投影填空:(2)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重点指导学生朗读“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引上绝路”。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第四部分(1)由学生的问题入手,“为什么用石头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刚要拧开盖子,班长抢前一步……向敌人头上砸去。
”让学生体会到五壮士不顾激战数小时的劳累,不顾累累伤痕的剧痛,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壮举。
(2)指导朗读6、第五部分(1)此段仍由学生的提问入手,“五壮士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相继从悬崖上往下跳。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想一想五壮士跳崖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2)模仿“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写话(3)为什么说五壮士的口号声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大动地、气壮山河”?有感情地读一读。
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
六、总结1、这篇课文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通过分析题目,通过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概括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壮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样?人民又是怎样来纪念他们的?交流课下查阅的资料。
七、布置作业:同步填22课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八、板书设计:22、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英勇顽强、不畏牺牲英勇歼敌壮烈跳崖23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2.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教学难点: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课前准备:1.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2.搜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中国进行侵略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2、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
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3、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1、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3、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4、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1、“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不久的将来,台湾人民也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六、布置作业:同步填23课七、板书设计:23 难忘的一课“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强烈民族情,浓浓爱国意24最后一分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2.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