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君子学”发微
- 格式:pdf
- 大小:430.89 KB
- 文档页数:6
孔子的名言4句
“孔子的名言4句”是指孔子所说的四句经典名言: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名言指出,人们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勤奋学习,而不是只有一门功课就完成了。
学习要有节奏,要积极思考,要有意识地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句名言提醒我们,作为人们,要做到尊重他人,不要对他人行为指手画脚,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只有当我们学会尊重他人,才能够将社会更好的发展,彼此和谐相处。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句名言指出,认识知识并不等于懂得知识,懂得知识并不等于喜欢知识。
只有充分掌握知识,才能使之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只有当我们喜欢知识,才能使之变成自己的生命快乐。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这句名言指出,君子应当求知若渴,勤奋学习,并且反思自己的行为,如何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不断提高自
己的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让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更加有成效。
总的来说,孔子的名言是给我们的智慧的指引,是把人们带入正道的桥梁,也是一种智慧的精髓。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经典的话语,便能够把它们背诵、应用,从而让自己受益匪浅。
孔子关于谦虚的名言谦虚是很重要的道德素养之一,孔子曾说过许多有关谦虚的哲理名言,其中有些给我们带来睿智的思想,有些则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以下是孔子关于谦虚的部分名言:一、谦虚了解自己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子罕》)2、“智者博学而精思,愚者只学而不思。
”(《论语·里仁》)3、“我知道我一无所知,故而能一心学习。
”(《论语·卫灵公》)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论语·里仁》)二、谦虚守正道5、“谦虚而正直,仁之大者也。
”(《论语·公冶长》)6、“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季氏》)7、“智者无疑,仁者无忧。
”(《论语·公孙丑》)8、“行而无言,举一不应,乃其利也。
” (《论语·子路》)三、谦虚不自夸9、“自勉而又谦谦,责备而又轻贱,是也。
”(《论语·季氏》)10、“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里仁》)11、“一饭不求以厚,五斗不求以多,贪以安,贫以乐,求不足以弥坚。
”(《论语·子罕》)12、“穷而乐道,贫而无怨,是谓大贤。
” (《论语·里仁》)四、谦虚不妄自菲薄13、“人焉廋哉,穷而不怨,少而有教。
”(《论语·里仁》)14、“志远者,自取其咎;志不远者,自取其极。
” (《论语·公冶长》)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子罕》)16、“君子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论语·季氏》)总之,孔子关于谦虚的不少言论,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谦虚的重视程度,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谦虚是一种重要的品德观,希望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都能保持谦虚,若有山高有路难,也请继续奋斗不懈,找到自己的方向。
论语中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读书励志名句,希望能帮到你。
学习态度的论语名言(经典版)1)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2)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3)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5)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6)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7)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8)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9)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10)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佚名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3)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6)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8)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9)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20) 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学习态度的论语名言(最新版)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今译】孔子说:“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0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作者简介:耿冉(1989—),女,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参见:杨伯峻著《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下文引用只标明章节。
②参见段玉裁著《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84页。
《说文解字》训“质”:“以物相赘。
从贝。
从斦。
阙。
”段玉裁注:“质赘双声。
以物相赘,如春秋交质子是也。
引申其义为朴也,地也。
如有质有文是。
”又《说文》训“赘”:“以物质钱。
”段玉裁注:“若今人之抵押也。
”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论孔子美学思想中的文质观摘要:“文”“质”问题在历史上是哲学家、美学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孔子总结的文质观。
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品质是“质”,“文”是以“礼之文”为内容的礼乐形式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应是文质兼备,和谐相济,协调统一。
孔子的文质观不仅展现出了“中和之美”,更是君子人格养成的准则,具有丰富的意蕴。
关键词:孔子;论语;质;文;文质彬彬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21)04-0078-05(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耿冉春秋时期,“文”与“质”的概念已经被广泛使用,不同思想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文质关系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为第一个把“文”“质”这对矛盾概念并举的孔子,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文质观: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对于这一章节的理解,朱熹是这样解释的:“野,野人,言必略也。
史,掌文书,多闻习事,而诚或不足也。
彬彬,犹斑斑,物相杂而适均之貌。
言学者当损有余,捕不足,至于成德,则不期然而然矣。
”[1](p86)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译为:“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又未免虚浮。
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
”[2](p85)钱穆在《论语新解》中解:“质:朴也。
文:华饰也。
野:鄙野义。
《礼记》云:‘敬而不中礼谓之野’,是也。
孔子读易经短文原文:故君子之学,微以治乱,诚以修身,俭与德为先。
《论语》云:“微以治乱”者何?《论语》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故道大矣哉:天地之间有公道,鬼神之道也;君子之学,小器也;穷理之道,微也。
【注】曰:“不患寡而患不均”者,在“微小”部分也。
【明】“微言大义亦小大”者,在大器中与小人抗衡。
一、微以治乱治乱,就是治理国家。
而天下的乱事,无不是由小部分人所引发。
在小处,就有一种小势力可趁,这种势力一旦形成便不可救药,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人的约束措施。
在大处为小之本的基础上。
加强对他们的约束措施:“一曰止其乱,二曰息其疾”。
“止”本是用来约束人的,“息”本是用来控制人的。
这正是“止其乱”的原意。
在小处,就要及时去纠正他们的缺点;在大处,就要严格要求他们、约束他们;在小处,就要使他们知错能改、知不足能赶上时代的发展水平。
二两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不要太过,否则就会乱套。
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学习要懂得循序渐进,不要过于急功近利。
他的教育理念是,不能急功近利。
孔子自己学习时也是如此,他认为,不能只顾一己私利而不顾其他社会公德和规则。
所谓“俭与德为先”其实就是说,不要铺张浪费。
有了这些要求后,君子就会学有所得:《易·系辞上》说:“道大矣哉!物与我等形。
”意思是说大道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弱而改变。
孔子的教育理念正是强调,君子要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谓“穷理之道”就是在此基础上要对天道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从而找到符合规律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理念。
三.做人做事应当讲原则、守底线做事讲原则、守底线,是做人的底线。
古人云:“不守规矩,无以成方圆;不守规矩,无以成方圆。
”什么叫规矩?就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则。
《礼记?中庸》曰:“故圣人有五戒:曰仁者爱人;曰知礼;曰慎独;曰慎言;曰爱人。
”“五戒”中的“五戒”便是:不妄言、不妄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做人做事讲原则、守底线就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能做的事情做起,就是要求我们自己做到讲原则、守底线!有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就不会做出有损自己或他人利益的事情来,也就不会在社会中制造各种矛盾和纠纷了!就能守住自己的底线与原则,就不会因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无法弥补的错误!做人要懂一点是非、善恶、美丑、善恶!四、所谓的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释义】孔子云:君子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君子不在社会上与众人发生冲突时,不急于表露自己的态度,而是在事情发生之后,积极地参与到事件中去;君子积极地处理各种问题,并及时向众人报告情况;君子敢于挺身而出,为众人而战。
孔子名言60句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孔子名言,欢迎阅读。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3、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7、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7、不学礼,无以立。
18、朝闻道,夕死可矣。
19、小不忍则乱大谋。
2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22、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8、过,则匆惮改。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不迁怒,不二过。
31、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名言短句100句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强调了学习需要不断温习巩固的重要性。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体现了要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谦逊态度。
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说明复习旧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警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突出兴趣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
6.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鲜明对比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心境。
7.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鼓励积极学习,虚心求教。
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9.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教导自我提升的方法。
1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阐释君子与小人在相处方式上的差异。
11.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借松柏喻坚韧的品质。
1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彰显君子的善良与正直。
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表明做事前准备的重要性。
1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提醒要有长远的规划。
15. “道不同,不相为谋。
” 说明志向不同难以合作。
16. “小不忍,则乱大谋。
” 告诫要忍耐小的不如意。
1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强调自身品行对他人的影响。
18.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展现了高尚的仁义追求。
1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提倡行动敏捷多于言语。
2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阐述仁的意义。
21.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 强调知识与礼仪的结合。
2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区分君子和小人的价值取向。
2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提醒关注了解他人。
2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强调自我反思。
25.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孔子关于博学的名言1.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就像我们学习各种知识,坚定自己的志向,认真地提问并思考身边的事,这不就是在追求仁德嘛!比如说,你对历史很感兴趣,那就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同时坚定自己要深入了解历史的志向,遇到不懂的就赶紧问,然后结合实际去思考,这不就是在向仁德靠近嘛!2.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你看啊,君子广泛地学习文献知识,再用礼来约束自己,这不就不会离经叛道了嘛!就好像一个人拼命学习各种文化知识,然后用道德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那肯定不会走上歪路呀!3.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哎呀,我曾经一整天不吃饭,一整夜不睡觉去思考,结果没什么用,还不如去学习呢!这就好像你一直纠结一个问题,想得脑袋都疼了,还不如赶紧去查阅资料学习一下来得有效呢!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多有意思呀,三个人走在一起,肯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呢!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就提醒自己改正。
比如说和朋友们一起玩,看到有人很会画画,那就向他学习呀,看到有人脾气不好,那就提醒自己别这样。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以之为乐的人呀!就好比学音乐,知道音乐知识的人可能不如喜欢音乐的人学得好,而真正以音乐为乐的人那才会学得超级棒呢!6.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又好学,还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这多棒啊!你想想,一个很厉害的人还能虚心向别人请教问题,那得多厉害呀!就像成绩好的同学也会向成绩稍差的同学请教一些问题。
7.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起来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这是多么难得呀!就好像一个学霸永远不觉得自己学得够多了,而老师也总是很耐心地教导学生。
8.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收获,这都可以当老师啦!你看,你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突然发现了新的理解,那多惊喜呀!9.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