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的新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05.00 KB
- 文档页数:7
酶催化反应研究的新进展
近年来,酶催化反应研究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成为了生命科学和工业界的热点领域。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新的酶。
例如,最近证实了一种名为“鱼皮酶”的酶在水下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酶在鱼身上形成的泡沫中起到稳定作用,使得鱼能够在水下呼吸和游泳。
这个发现对于水产养殖等行业可以产生重要影响。
其次,许多科学家致力于研究酶催化反应的机制。
他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远高于化学反应的速率。
这是因为酶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选择性地催化特定的反应。
同时,酶还能通过结构改变来调整其催化效率。
另外,科学家还在努力改进酶的催化效率。
一些新的技术被开发出来,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酶工程。
这种技术可以预测酶的反应性能,并通过蛋白质工程来提高酶的稳定性和催化效率。
这项技术可以用于精密的合成化学和药物研究等方面。
除此之外,酶催化反应也可以应用于环境保护和能源产业。
例如,酶催化反应可以催化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柴油或其它有机化合物,从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此外,酶也可以用于净化水环境,例如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或控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
总之,酶催化反应在生命科学和工业界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新技术和新发现的不断涌现,酶研究将会越来越重要。
我们
期待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
酶学研究的新进展酶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组分,可以催化生物反应,因此在许多生物和重要的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科学的不断发展,酶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基于基因组学的酶研究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序列信息被发现。
这些序列信息的发现为酶学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基础。
通过基因组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预测和发现数千种新酶,这些酶在生物工程和制药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同时,基于基因组学的方法还可以大规模筛选酶,以选择最适合特定反应、反应条件和底物的酶。
分子动力学的酶研究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动力学已成为研究酶活性和酶机制的常用方法之一。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获得酶分子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从而了解酶的结构和酶活性。
此方法可以帮助酶学家设计新的酶,同时也可以揭示酶结构和机理的奥秘。
高通量分析的酶研究传统的酶研究方法比较繁琐、费时且样品需求量较大,而高通量分析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多种样品,快速地筛选新的酶和优化酶反应条件。
高通量分析策略中包括光化学和蛋白质芯片技术等。
结合高通量分析技术,酶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反应过程,以此提高生产效率和酶的价值。
蛋白质结构研究与酶机制研究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因此研究蛋白质的结构有助于了解酶的机制。
利用蛋白质结晶技术和冷冻电镜技术等方法,已经解析了大量酶的高分辨率结构,这些结构为研究酶的功能和机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结合蛋白质结构和酶机制研究,科学家可以深入了解酶的功能和机理,开发新的酶及其应用。
总的来说,随着不同科学技术的发展,酶学研究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同时,酶作为生命体中的关键组分,在生物工程、制药、食品加工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酶学研究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酶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前景酶学作为生物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具有高效、特异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因此在医药、工业、环保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晶体学等技术的发展,酶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给酶学的应用前景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酶学研究的新进展1. 酶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生物晶体学技术的进步,使得科学家们可以高分辨率地解析酶的三维结构,加深对酶催化机制的理解和探究。
同时,在结构和功能的相关性方面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
例如,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人体中一种名为Itaconase的酶,可以将吡咯烷酮转化为丙烯酸,该过程对细胞代谢有重要意义。
这项发现揭示了酶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为发掘新的生物催化反应提供了新思路。
2. 酶的进化研究生物体内的酶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多样性。
研究不同物种酶的特性和分化路径,有助于揭示酶的进化机制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近来的研究表明,酶家族和基因家族的扩张与收缩,主要受到复制机制、自然选择和基因重组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比较酶家族和基因家族的演化,可以增加对生物种群进化的认识。
3. 酶的催化机理研究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机制一直是酶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近年来,随着理论计算、光谱学和微观动力学等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对酶的催化机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了酶催化反应中的亲核攻击能够通过核子挪移(即原子的转移)的方式实现。
这一发现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可以推动酶学的更深入研究和应用。
二、酶学研究的应用前景1. 医药领域由于酶具有高效、特异和可控的特性,成为医药领域的重要催化剂。
例如,酶抑制剂可以抑制某些疾病的发生,如癌症、糖尿病、肝炎等。
另外,酶在药物合成、药代动力学、药物传输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酶可用于合成特定的药物分子,同时可以加速药物分子的代谢和排泄,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和毒性。
酶学研究的最新进展酶学是研究酶作用机理、性质以及酶的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参与了生命的各个领域,如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分化、免疫反应等。
对于酶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生命基本规律的认识,还能为实现农业、医疗、工业等领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在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中,酶学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近年来,酶学研究在机制、结构、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一、酶催化机制的新认识催化是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酶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使之不再受限于传统反应条件,如温度、pH等。
而酶作用机制,一直是酶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关于酶催化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催化机构的精细解析酶的催化机构通常包括吸附、取向、诱导、质子传递等多个环节。
目前,酶学家们在利用X射线晶体结构技术等手段,对许多重要酶的催化机构进行了精细解析。
例如,对乳酸脱氢酶、乙醇脱氢酶、GLUT1、P-gp等酶的结构研究,揭示了酶的催化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酶的理解。
2.中间态的探究与研究在催化过程中,酶能够形成不同的中间态,这些中间态反映了催化机制的多个方面,如亚基配位、化学反应、质子转移等。
例如,针对α-淀粉酶、环氧酶、酯酶、乳酸催化剂等酶的研究,发现了不同的中间态,进一步揭示了其催化机制。
3.催化剂的创新发现酶的活性部位就是催化剂。
近来,对酶活性部位的理解得到了重要补充。
例如,发现了吡咯核酸的催化剂作用、金属离子的催化剂作用、催化剂协作的作用等重要发现。
这些新发现,可能在未来的研究中为制备更高效的催化剂提供借鉴。
二、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是密不可分的。
如何发现和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一直是酶学家们努力的方向。
近些年来,关于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酶学家们一直在努力破解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近来,研究人员采用多种方法来探究酶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例如,利用定量质谱方法、表达遗传学方法等,可以发现结构上构象变化给酶的功能带来了重要影响。
新型生物酶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物酶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新型生物酶技术是一种以生物为基础,利用生物化学过程对大分子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的技术。
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尤其是食品、医药、化学和环保等领域。
那么,新型生物酶技术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又是怎样的呢?一、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在食品领域,新型生物酶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它可以被用来改善面包和面团的品质,从而达到延长保质期和提高营养价值的目的。
此外,生物酶技术还可以被用来生产乳酸和乳酸盐,这些乳酸盐可以被用作沙拉酱、酸奶和味增等食品中的自然保鲜剂。
二、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在医药领域,新型生物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生产和筛选。
例如,利用酶的催化作用,科学家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合成药物,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的药效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此外,生物酶技术也被用来制造一些生物类药物,如胰岛素和人类生长激素等药物。
三、在化学领域的应用在化学领域,新型生物酶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学品的生产和加工。
例如,它可以被用来合成生物塑料和清洁剂等生物可降解材料,从而达到环保和节能的目的。
此外,生物酶技术还可以被用来提高化学反应的产物选择性和反应速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化学加工的需求。
四、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在环保领域,新型生物酶技术也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被用来净化水、空气和土壤等环境污染物,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环境品质的目的。
此外,生物酶技术还可以被用来生产生物燃料,从而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同时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综上所述,新型生物酶技术在食品、医药、化学和环保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非常快速。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这一技术的多种应用,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生物酶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
酶学研究的新进展酶学研究是生物学领域中广泛关注的领域之一,主要研究酶的结构、功能、机制和应用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酶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酶的结构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结构对其功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的研究中,科学家们主要通过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等手段研究酶的空间结构和三维构型。
但这些方法也有很多限制和局限性,如X射线衍射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而电子显微镜需要蛋白质晶体的平面性。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采用先进的技术,如单分子荧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从单个酶分子的角度来研究其结构。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图像,还可以揭示酶的动态变化和功能机制。
二、酶的功能酶的功能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目前,人们对酶的催化机制已经有了很深入的认识,其中一些关键性质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研究。
人们已经成功地对很多酶类进行了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从原子的角度上研究酶的催化反应机制和反应速率的变化。
此外,人们还发现,激光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工具来帮助观察和控制酶催化反应。
比如,在低能级的激光照射下,科学家们发现某些酶类可以发生同位素交换反应,从而揭示了其催化原理。
三、酶的应用酶的应用是酶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生物制药、食品工业、污水处理和生物传感器等。
在生物制药中,酶作为制药中间体的合成催化剂,可以诊断和治疗疾病。
在食品工业中,酶可以用来改善食品质量和口感,促进食品科技的发展。
在污水处理中,酶可以分解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水质。
在生物传感器中,酶可以作为检测生物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结语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酶学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的酶学研究将更加注重从微观角度出发,研究单个酶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同时结合分子设计、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新型材料等方法来研究酶的应用。
预计未来几年内,酶学研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安全性的新技术将不断涌现,从而推动酶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酶学的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研究,酶学在生命科学领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酶是生物大分子,具有催化活性,可以参与生物代谢、饮食摄入和排泄等重要过程。
酶学研究已成为理解生命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期关于酶学的新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新研究进展酶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之一是对酶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联的研究。
酶的结构是与其功能高度相关的,在深入了解酶的结构后,可以设计出定向催化剂,从而提高其催化效率和特异性。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酶在物种演化、生命历程和疾病机制等领域的重要作用。
例如,起过程中许多酶参与了代谢的调节和失调,从而导致许多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
因此,酶学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
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高速度,酶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酶学的应用前景。
1.生命科学领域酶学将成为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目的是利用酶催化技术来合成、变换和降解大分子生物体系,从而实现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
酶还可以作为新的工业催化剂,如化纤产业、医药业等领域。
2.环保领域酶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来替代传统排放过程中使用的化学催化剂,这种替代不仅显著减少了工艺中的化学废物,减轻了环境压力,还能够直接转化废水为生物肥料的方式,从而促进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食品领域许多食品都是通过酶催化合成,如面包、奶酪、啤酒等。
酶学的研究和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食品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4.医疗领域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关注。
在医疗设备中,酶的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发生和轻重,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从而帮助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酶学的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将会影响未来的生命科学和医疗领域。
这些研究成果和应用创新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生物科技领域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酶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新进展近年来,生物制药领域一直是医药行业的热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酶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
酶工程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已经成为了生物制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酶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新进展进行探讨。
酶工程技术是指通过对酶进行研究和改造,使其具备更优异的性能和更广泛的适应性。
在生物制药领域中,酶工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的生产、纯化和改良,为制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
首先,酶工程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传统的药物生产方法通常需要大量的化学合成步骤,然而这些步骤往往复杂且成本高昂。
而酶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使药物的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例如,通过对酶的改造和优化,可以使其具备更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从而降低药物生产的成本和时间,提高药物的质量和产量。
其次,酶工程技术在药物纯化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药物纯化方法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的分离和提纯步骤,而且往往存在过程复杂、损失大等问题。
而利用酶工程技术,可以设计和构建更具选择性和专一性的酶,从而实现对目标物的高效纯化。
例如,利用酶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结合能力,可以通过酶亲和层析技术实现药物的高效分离纯化,避免了传统分离方法中的多次处理和质量损失。
此外,酶工程技术在药物改良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对酶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利用酶工程技术对药物进行分子修饰和改良,从而提高药物的药效、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通过对特定酶的改造和重组,可以使其具备新的催化能力,从而实现对特定药物的新合成途径和代谢途径的开发和利用。
这种方法可以加速药物研发过程,并为新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最后,酶工程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新进展还包括对酶的分子调控和表达的研究。
通过对酶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可以深入理解酶的表达调控机制,从而实现对目标酶的高效表达和生产。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解决生产中的瓶颈问题,提高生物制药的产量和质量。
生物酶工程的新进展博士生研究酶的催化机制与应用生物酶工程的新进展博士生研究酶的催化机制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疾病治疗的需求日益增长,生物酶工程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逐渐崭露头角。
作为博士生,深入研究酶的催化机制和应用,对于推动生物酶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物酶工程领域的新进展,重点聚焦酶的催化机制和应用。
一、生物酶工程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生物酶工程是将生物工程与化学工程相结合,利用酶这种天然催化剂来进行工业生产。
与传统化学合成方法相比,生物酶工程具有优势明显,包括高效性、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等。
酶的催化机制和应用研究对于提高生物酶工程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酶的催化机制研究酶的催化机制是生物酶工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和计算模拟等手段,对酶的催化机制进行了深入探究。
研究结果表明,酶的催化作用主要包括亲和作用、识别反应物和产物分子、催化过渡态形成和产物释放等过程。
近年来,以结构生物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对酶蛋白的晶体结构进行解析,科学家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酶与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计算模拟和大规模的计算方法的应用也为酶的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这些新进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酶的催化机制,为设计和合成高效酶催化剂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酶的应用研究酶的应用是生物酶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博士生研究的重点。
酶在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酶可以作为药物合成的有效催化剂,用于制备抗癌药物等。
此外,在食品工业中,酶可以用于面包、啤酒等食品的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蛋白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酶的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科学家们通过改造酶的基因序列,成功地构建了许多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酶。
这些新型酶不仅具有传统酶的催化能力,还具有其他优异性能,如热稳定性、耐酸碱性等。
这些新进展为酶的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所谓酶(Enzyme),在希腊语里,就是存在于酵母(zyme)中的意思。
也就是,在酵母中各样各样进行着生命活动的物质被发现,然后被这样命名。
此时,“酵母”始终是活着的生命体=微生物、“酶”是活着的物质 = 制造出生命活动的不可思议的物质(按影象来说叫存活物质可能更好)。
但是酶不等于酵母:只可以说酵母是自然界所有生物体重单位体积内含酶种类及酶最丰富的!尤其是啤酒酵母!
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内含有许多酶,酵母具备细胞组织,而酶则是蛋白质,通常一个酵母菌里有数千种蛋白质,所以说酵母含有酶,但酶不等於酵母。
酶的发现
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L.Spallanzani,1729—1799)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去。
过一段时间他将小笼取出,发现肉块消失了。
于是,他推断胃液中一定含有消化肉块的物质。
但是什么,他不清楚。
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T.Schwann,1810—1882)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
解开胃的消化之谜。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钠(J.B.Sumner,1887—1955)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T.R.Cech,1947—)和奥特曼(S.Altman,1939—)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酶的分类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的不同,将酶分成六大类:
氧化还原酶类(oxidoreductase)
促进底物的氧化或还原。
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促进不同物质分子间某种化学基团的交换或转移。
水解酶类(hydrolases )
促进水解反应。
裂合酶类(lyases)
催化从底物分子双键上加基团或脱基团反应,即促进一种化合物分裂为两种化合物,或由两种化合物合成一种化合物。
异构酶类(isomerases)
促进同分异构体互相转化,即催化底物分子内部的重排反应。
合成酶类(ligase)
促进两分子化合物互相结合,同时ATP分子(或其它三磷酸核苷)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即催化分子间缔合反应。
按照国际生化协会公布的酶的统一分类原则,在上述六大类基础上,在每一大类酶中又根据底物中被作用的基团或键的特点,分为若干亚类;为了更精确地表明底物或反应物的性质,每一个亚类再分为几个组(亚亚类);每个组中直接包含若干个酶。
酶的活力
酶活力单位(U, active unit):
酶活力单位的量度。
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min 内能转化1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μmol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比活(specific activity):每分钟每毫克酶蛋白在25℃下转化的底物的微摩尔数。
比活是酶纯度的测量。
活化能(activation energy):将1mol反应底物中所有分子由基态转化为过度态所需要的能量。
活性部位(active site):酶中含有底物结合部位和参与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氨基酸残基部分。
活性部位通常位于蛋白质的结构域或亚基之间的裂隙或是蛋白质表面的凹陷部位,通常都是由在三维空间上靠得很紧的一些氨基酸残基组成。
酶活调节竞争性抑制作用(competitive inhibition):通过增加底物浓度可以逆转的一种酶抑制类型。
竞争性抑制剂通常与正常的底物或配体竞争同一个蛋白质的结合部位。
这种抑制使Km增大而υmax不变。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不仅与游离酶结合,也可以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使Km不变而υmax变小。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u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只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而不与游离的酶结合的一种酶促反应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使Km和υmax都变小但υmax/Km不变。
很大一类复杂的蛋白质物质 [enzyme;ferment],在促进可逆反应(如水解和氧化)方面起着像催化剂一样的作用。
在许多工业过程中是有用的(如发酵、皮革鞣制及干酪生产)
(multifunctional enzyme)或串联酶(tandem enzyme)。
多功能酶在分子结构上比多酶复合体更具有优越性,因为相关的化学反应在一个酶分子上进行,比多酶复合体更有效,这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的特点
(一)酶促反应具有高度的催化速率
酶是高效生物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的效率高107-1013倍。
酶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但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也就是说酶在促进正向反应的同时也以相同的比例促进逆向的反应,所以酶的作用是缩短了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但平衡常数不变,在无酶的情况下达到平衡点需几个小时,在有酶时可能只要几秒钟就可达到平衡。
酶和一般催化剂都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机制来加快化学反应速度的。
(二) 酶催化具有高度特异性
酶的催化特异性表现在它对底物的选择性和催化反应的特异性两方面。
体内的化学反应除了个别自发进行外,绝大多数都由专一的酶催化,一种酶能从成千上万种反应物中找出自己作用的底物,这就是酶的特异性。
根据酶催化特异性程度上的差别,分为绝对特异性(absolute specificity)、相对特异性(relative specificity)和立体异构特异性(stereospecificity)三类。
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底物进行反应的称绝对特异性,如脲酶只能水解尿素使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若一种酶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类化学键进行反应的称为相对特异性,如酯酶既能催化甘油三脂水解,又能水解其他酯键。
具有立体异构特异性的酶对底物分子立体构型有严格要求,如L乳酸脱氢酶只催化L-乳酸脱氢,对D-乳酸无作用。
(三) 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有些酶的催化活性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别构酶受别构剂的调节,有的酶受共价修饰的调节,激素和神经体液通过第二信使对酶活力进行调节,以及诱导剂或阻抑剂对细胞内酶含量(改变酶合成与分解速度)的调节等。
酶促反应的作用机制
酶(E)与底物(S)形成酶-底物复合物(ES)
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定向结合生成ES复合物是酶催化作用的第一步。
定向结合的能量来自酶活性中心功能基团与底物相互作用时形成的多种非共价键,如离子键、氢键、疏水键,也包括范德瓦力。
它们结合时产生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inding energy)。
这就不难理解各个酶对自己的底物的结合有选择性。
(二)酶与底物的过渡状态互补
若酶只与底物互补生成ES复合物,不能进一步促使底物进入过渡状态,那么酶的催化作用不能发生。
这是因为酶与底物
生成ES复合物后尚需通过酶与底物分子间形成更多的非共价键,生成酶与底物的过渡状态互补的复合物(图4-8),才能完成酶的催化作用。
实际上在上述更多的非共价键生成的过程中底物分子由原来的基态转变成过渡状态。
即底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为底物分子进行化学反应所需的基团的组合排布、瞬间的不稳定的电荷的生成以及其他的转化等提供了条件。
所以过渡状态不是一种稳定的化学物质,不同于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就分子的过渡状态而言,它转变为产物(P)或转变为底物(S)的概率是相等的。
当酶与底物生成ES复合物并进一步形成过渡状态,这过程已释放较多的结合能,现知这部分结合能可以抵消部分反应物分子活化所需的活化能,从而使原先低于活化能阈的分子也成为活化分子,于是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三)酶促反应作用机制
1.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
2.多元催化(multielement catalysis)
3.表面效应(surface effect)
应该指出的是,一种酶的催化反应常常是多种催化机制的综合作用,这是酶促进反应高效率的重要原因。
酶的应用
酶在生物体内
在生物体内的酶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细胞和组织中,作为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催化剂,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使生物体内及其复杂的代谢活动不断地、有条不紊地进行.
酶的催化效率特别高(即高效性),比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的效率高10^7~10^18倍,这就是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很容易进行的原因之一.
酶的催化具有高度的化学选择性和专一性.一种酶往往只能对某一种或某一类反应起催化作用,且酶和被催化的反应物在结构上往往有相似性.
一般在37℃左右,接近中性的环境下,酶的催化效率就非常高,虽然它与一般催化剂一样,随着温度升高,活性也提高,但由于酶是蛋白质,因此温度过高,会失去活性(变性),因此酶的催化温度一般不能高于60℃,否则,酶的催化效率就会降低,甚至会失去催化作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紫外线等的存在,也都会影响酶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