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学第一章一般项目检查精品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一般状况检查复习要点一、生命体征(一)体温1.体温常用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常见误差。
2.发热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
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低热、中度热、高热、超高热。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发热的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二)呼吸1.正常人的呼吸频率2.呼吸频率与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呼吸浅快、呼吸深快、呼吸深慢与疾病的关系。
3.呼吸节律的改变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三)脉搏1.脉率正常人脉率,各种病理情况下的脉率变化。
2.脉律脉搏短绌,二联脉,三联脉,脱落脉。
3.紧张度与动脉壁的状态。
4.强弱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5.波形水冲脉、迟脉、重搏脉、交替脉、奇脉等的临床意义。
(四)血压1.测量方法测量血压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血压标准理想血压、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
3.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高血压、低血压、两上肢血压不对称,上下肢血压差异常,脉压增大或减小。
二、意识状态1.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正常状态的意识内容及意识“开关”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意识障碍的病因重症感染,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颅脑非感染性疾病等因素的致病作用。
3.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的表现,昏迷的分度(轻、中、重)及其临床表现,谵妄的表现及意义。
4.伴随症状主要为伴发热、呼吸缓慢、心跳缓慢、瞳孔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三、面容与表情观察面容与表情对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典型的病容包括急性病容,慢性病容,病危病容,贫血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水肿面容等。
四、体位被动体位与强迫体位的定义,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五、皮肤1.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及白斑等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
2.湿度与出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弹性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第一章基本方法1、体格检查: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人体状况的一系列最基本的检查方法.2、※体格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3、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第一章基本方法第一节视诊(inspection)1、视诊:医师用眼睛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第二节触诊(palpation)【概述】1、触诊:对全身腹部的检查更重要【触诊方法】1、浅部触诊法:腹部触诊深度1cm(1关节、软组织、浅部动脉、静脉、神经、阴囊、精索等)(2)手法:将一手放在被检查部位,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以旋转或滑动方式轻压触摸(3)目的: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肿大脏器2、深部触诊法:腹部触诊深度>2cm、可达4--5cm(1)手法:可用单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到深部触诊的目的(2)目的:主要用于检查和评估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3)分类:①深部滑行触诊法A、方法:嘱患者张口平静呼吸,或与患者谈话以转移其注意力,尽量使腹肌松驰。
用右手并拢的二、三、四指平放在腹壁上,以手指末端逐渐触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在被触及的包块上做上下左右滑动触摸B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②双手触诊法A、手法: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平置于腹壁被检查部位;左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的脏器或包块位于双手之间;检查时配合好患者的腹式呼吸B、目的:肝、脾、肾、腹腔肿物③深压触诊法A、手法:a压痛:用一个/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腹壁被检查部位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b反跳痛:在手指深压的基础上稍停片刻,约2~3秒,迅速将手抬起,并询问患者是否瞬时感觉疼痛加重或察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B、目的: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④冲击触诊法A、手法:右手并拢的示、中、环三个手指取70-90角,置于腹壁拟检查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有力的冲击动作,指端会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感觉B、目的:一般只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触及者【触诊注意事项】1、注意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2、医生手要温暖,手法应轻柔3、病人应采取恰当体位。
第一章一般状况检查复习要点一、生命体征(一)体温1.体温常用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常见误差。
2.发热发热机制:外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
病因与分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低热、中度热、高热、超高热。
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驰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发热的伴随症状与疾病的关系。
(二)呼吸1.正常人的呼吸频率2.呼吸频率与深度改变的临床意义呼吸过速、呼吸过缓、呼吸浅快、呼吸深快、呼吸深慢与疾病的关系。
3.呼吸节律的改变潮式呼吸、间停呼吸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三)脉搏1.脉率正常人脉率,各种病理情况下的脉率变化。
2.脉律脉搏短绌,二联脉,三联脉,脱落脉。
3.紧张度与动脉壁的状态。
4.强弱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5.波形水冲脉、迟脉、重搏脉、交替脉、奇脉等的临床意义。
(四)血压1.测量方法测量血压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
2.血压标准理想血压、正常血压、临界高血压、高血压的标准。
3.血压变动的临床意义高血压、低血压、两上肢血压不对称,上下肢血压差异常,脉压增大或减小。
二、意识状态1.意识障碍的发生机制正常状态的意识内容及意识“开关”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意识障碍的病因重症感染,内分泌与代谢障碍,颅脑非感染性疾病等因素的致病作用。
3.意识障碍的临床表现嗜睡、意识模糊、昏睡的表现,昏迷的分度(轻、中、重)及其临床表现,谵妄的表现及意义。
4.伴随症状主要为伴发热、呼吸缓慢、心跳缓慢、瞳孔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三、面容与表情观察面容与表情对诊断某些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典型的病容包括急性病容,慢性病容,病危病容,贫血面容,二尖瓣面容,肝病面容,肾病面容,甲亢面容,粘液水肿面容等。
四、体位被动体位与强迫体位的定义,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
五、皮肤1.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染、色素沉着及白斑等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
2.湿度与出汗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3.弹性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4.皮疹斑疹、玫瑰疹、丘疹、斑丘疹、荨麻疹的形态特征及临床意义。
5.皮肤脱屑6.紫癜瘀点、紫癜、瘀斑、血肿的形态、大小及意义。
7.蜘蛛痣产生原理、表现、分布区域、临床意义以及与肝掌的关系。
8.水肿检查方法,分度及表现,水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六、淋巴结各群浅表淋巴结的命名及分布,掌握淋巴结的检查方法,触到肿大的淋巴结应如何描述?熟悉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 A型题]1.常人腋温一般为:A.36~370C B.36.3~37.20CC.36.5~37.50C D.35.5~370CE.下午比早晨可高10C以上2.正常成年人清晨口腔体温在:A.36~370C B.36.3~37.20CC.36~37.50C D.36.5~370CE.36.5~37.50C3.患者体温39.50C,属于:A.低温 B.中等度热C.高热 D.超高热E.弛张热4.患者男性,不明原因发热,体温波动在39.3~39.80C之间,已4天未退热,此热型属:A.不规则热 B.波状热C.弛张热 D.稽留热E.回归热5.患者因足背外伤,经外敷草药后次日开始发热,一周来体温波动在39~41.50C,住院后经抗感染体温才降至正常。
此发热期的体温特点属何热型:A.稽留热 B.弛张热C.间歇热 D.波状热E.不规则热6.女性患者,26岁,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伴腰痛3天,体温波动在37~39.30C,早晨体温正常,下午至夜间发热。
此热型属于:A.稽留热 B.弛张热C.间歇热 D.波状热E.不规则热7.有一草原牧民,男性,发热10天,其初为低热,每日逐渐升高,最高达39.50C,其后又渐下降,正常3天后开始低热、、、、,因按“感冒”治疗未见效而来院就医。
此热型属于:A.稽留热 B.弛张热C.波状热 D.间歇热E.回归热8.患者男性,22岁,因Hodgkin病住院,观察体温变化特点为:突然发热,T390C以上,持续3-4天后又突然降至正常,数天后又突然发热。
此热型属于:A.稽留热 B.弛张热C.间歇热 D.回归热E.波状热9.测量体温时,错误的做法是:A.将腋窝汗液擦干B.体温计附近不能有热水袋C.检查前将体温计的汞柱甩到360C以下D.测体温时不能饮大量冰水E.体温表放置腋窝处5分钟读数10.外源性致热原,除外:A.细菌毒素 B.炎性渗出物C.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D.某些类固醇物质E.白细胞介素I11.下列哪项不属外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 B.淋巴细胞激活因子C.无菌性坏死组织 D.炎性渗出物E.抗原抗体复合物12.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发热:A.肺炎发热 B.外伤发热C.上感发热 D.无菌性坏死组织吸收热E.疟疾发热13.不符合感染后低热的项目是:A.近期有病毒、细菌等感染 B.低热不退C.感染已愈 D.体温<380CE.幼儿夏季低热14.下列是常见的功能性低热,除外:A.原发性低热 B.变态反应性低热C.感染后低热 D.夏季低热E.生理性低热15.体温上升期的表现有下列各种,除外:A.皮肤发红 B.皮肤苍白C.畏寒或寒战 D.疲乏无力E.肌肉酸痛16.高热期的表现,除外:A.寒战 B.皮肤发红C.呼吸加快 D.有汗E.皮肤灼热感17.下列发热伴寒战的疾病,除外:A.败血症 B.疟疾C.大叶肺炎 D.病毒性肝炎E.急性胆囊炎18.下列发热伴结膜充血的疾病,除外:A.麻疹 B.流行性出血热C.结缔组织病 D.斑疹伤寒E.钩端螺旋体病19.下列发热伴淋巴结肿大的病变,除外:A.淋巴结结核 B.局部化脓性感染C.白血病 D.大叶性肺炎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下列为发热伴皮肤粘膜出血的疾病,除外:A.疟疾 B.病毒性肝炎C.斑疹伤寒 D.急性白血病E.再生障碍性贫血21.下列发热伴皮疹的疾病,除外:A.病毒性肝炎 B.药物热C.猩红热 D.结缔组织病E.风湿热22.下列疾病中,哪项伴发热但无昏迷:A.中暑 B.中毒C.中毒性痢疾 D.斑疹伤寒E.急性血吸虫病23.常见发热伴肝脾肿大的疾病,除外:A.白血病 B.结缔组织病C.淋巴瘤 D.急性菌痢E.血吸虫病24.如询问发热患者的病史,应注意以下各项,除外:A.有无钩端螺旋体疫水接触史 B.有无在野外被虫叮咬C.有无受凉 D.有无劳累E.有无不洁饮食史25.需要问清发热的伴随症状是:A.寒战 B.皮疹C.关节及肌肉疼痛 D.咳嗽E.以上都是26.如疑钩端螺旋体病所致发热,体格检查时特别应注意:A.皮疹 B.结膜充血C.腋窝淋巴结肿大 D.带状疮疹E.肺部湿罗音27.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导致的发热,常见于:A.中暑 B.安眠药中毒C.脑震荡 D.颅内压升高E.甲状腺功能亢进28.内源性致热原是:A.微生物 B.炎性渗出物C.无菌性坏死组织 D.抗原抗体复合物E.白细胞介素I29.可使体温骤升的疾病除外:A.大叶性肺炎 B.败血症C.流行性感冒 D.输液反应E.伤寒30.发热伴关节肿痛的疾病除外:A.败血症 B.黑热病C.风湿热 D.痛风E.结缔组织病31.男,4岁,发病第1天体温37.50C,伴咽痛,未予治疗。
第2天体温达400C,伴神志恍惚及抽搐。
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0C,其体温变化过程为: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C.低热→高热→高热 D.中等热→高热→中等热E.低热→高热→中等热32.间歇热可见于:A.大叶性肺炎 B.疟疾C.伤寒 D.肾炎E.败血症33.回归热可见于:A.大叶肺炎 B.疟疾C.伤寒 D.Hodgkin病E.风湿热34.弛张热不见于:A.败血症 B.风湿热C.重症肺结核 D.化脓性疾病E.急性肾盂肾炎35.稽留热见于:A.大叶肺炎 B.疟疾C.肾盂肾炎 D.回归热E.风湿热36.关于脉搏的描述,正确的是:A.正常成人60~80次/分 B.正常成人平均72次/分C.儿童约120次/分 D.老年人较快E.男性较女性快37.正常人脉搏较规整,但儿童及青少年可因窦性心律不齐,脉搏易出现:A.二联脉 B.三联脉C.相应脱落脉 D.短绌脉E.相应不整脉38.下列情况中,可使脉搏增快的是:A.疼痛 B.颅内压增高C.阻塞性黄疸 D.伤寒病E.甲状腺功能减退39.以下各项,可使脉搏增快的是:A.服用地高辛 B.服用阿托品C.服用心得安 D.服用利血平E.服用心可定40.可使脉率减慢的情况是:A.心力衰竭 B.休克C.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D.心肌炎E.甲状腺机能亢进41.脉率少于心率的病变是:A.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B.Ⅲ度房室传导阻滞C.心房纤颤 D.窦性心律不齐E.房性早搏42.脉搏少于心率的病变是:A.频发性室性早搏 B.房性早搏C.窦性心动过缓 D.I度房室传导阻滞E.心房扑动43.脉搏减弱的病变是:A.高血压 B.心力衰竭C.高热 D.甲状腺功能亢进E.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4.可使脉搏减弱的病变是:A.休克 B.发热C.甲状腺功能亢进 D.主动脉瓣关闭不全E.高血压45.水冲脉可见于: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二尖瓣狭窄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主动脉瓣狭窄E.三尖瓣关闭不全46.迟脉主要见于:A.二尖瓣狭窄 B.主动脉瓣狭窄C.心肌梗塞 D.心肌炎E.休克47.交替脉主要见于:A.心肌炎 B.心包炎C.贫血 D.左心室衰竭E.休克48.可出现交替脉的病变是:A.急性心肌梗塞 B.贫血C.心房纤颤 D.心房扑动E.室性期前收缩49.奇脉最常见于:A.心肌炎 B.心绞痛C.心力衰竭 D.心肌梗塞E.心包积液50.奇脉见于下列病变,除外:A.心肌炎 B.心包积液C.缩窄性心包炎 D.心包填塞E.心室舒张受限时[B型题]题干:183~188A.皮肤发黄 B.皮肤发紫C.皮肤色素沉着 D.皮肤发红E.皮肤色素脱失183.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184.出血热185.胰头癌186.酪氨酸缺乏症187.硫化氰中毒188.溶血性贫血题干:189~192A.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见B.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多见C.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多见D.肺部转移癌多见E.全身淋巴结肿大189.乳腺癌190.胃及食道癌191.肺癌192.淋巴瘤题干:193~196A.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B.右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B.右侧腋窝淋巴结群转移D.耳下淋巴结群转移E.颌下淋巴结肿大193.鼻咽癌194.胃癌195.肺癌196.牙龈炎[X型题]197.脉搏增快常见于哪些病变:A.休克 B.心力衰竭C.疼痛 D.颅内压增高E.伤寒198.脉搏减慢常见以下哪些情况:A.颅内压增高 B.肺炎C.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D.阻塞性黄疸E.使用西地兰后199.下列病变中,可出现细脉的有:A.动脉导管未闭 B.主动脉狭窄C.伤寒 D.休克E.动脉硬化200.脉搏消失常见于:A.触诊方法错误 B.肥胖者C.严重休克时 D.昏迷时E.多发性大动脉炎201.属于呼吸节律改变的呼吸有:A.呼吸过快 B.潮式呼吸C.浅而慢的呼吸 D.间停呼吸E.抑制性呼吸202.可出现潮式呼吸的病变有:A.忧郁症 B.气胸C.脑炎 D.脑动脉硬化E.脑膜炎203.会出现间停呼吸的病变有:A.肋骨骨折 B.气胸C.颅内压增高 D.巴比妥中毒(重度)E.呼吸肌麻痹204.抑制性呼吸困难常见于下列哪些情况:A.肺炎 B.胸部外伤C.急性胸膜炎 D.肋骨骨折E.呼吸肌麻痹205.关于血压的测量,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多发性大动脉炎时,需测量双上肢血压,以作对比B.多发性大动脉炎时,还应测量下肢血压C.下肢血压测量时,袖带应缚于腘窝上方3-4cm处D.测下肢血压时,听诊器体件应置于腘窝处动脉上E.动脉插管直接测量血压,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206.关于高血压的描述,正确的有以下哪几项:A.血压>139/90mmHg属高血压B.舒张压≥95mmHg,不论收缩如何,均为高血压C.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140mmHg,称收缩期高血压D.高血压者常有脉压增大E.动脉硬化者均有高血压207.关于脉压变化的正确描述有:A.脉压>30mmHg,称为脉压增大B.脉压>40mmHg,称为脉压增大C.脉压<20mmHg,称为脉压减小D.脉压<30mmHg,称为脉压减小E.以上均不是208.低血压常见于:A.极度衰弱者 B.肢端肥大症C.急性心肌梗塞 D.甲状腺机能亢进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09.两上肢血压相差>10mmHg者,常见哪些情况:A.测量时的误差 B.大动脉炎C.先天性动脉畸形 D.先天性心脏病E.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10.正常的发育与下列哪些关系密切:A.性别 B.遗传C.内分泌 D.营养E.体育锻炼[名词解释]262.间歇热263.回归热264.稽留热265.浅昏迷266.深昏迷267.意识障碍268.自然体位[判断题]258.皮肤苍白只见于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