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中“一器多用”方法初探お-最新教育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生化学实践操作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生化学实践操作技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因此,培养初中生化学实践操作技巧,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也能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初中生化学实践操作技巧。
二、基本操作技巧1.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初中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首先要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名称、用途及使用方法。
如:试管、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了解仪器的使用规则,如:不要将试管加热至过热,以免破裂;使用量筒时,要尽量减少误差,保证测量准确。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初中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熟悉基本操作,如:溶解、过滤、蒸馏、萃取等。
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能有效地完成实验任务。
3.注意实验安全:化学实验中,安全至关重要。
初中生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实验规程,佩戴好实验器材,如:护目镜、手套等。
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如:化学品泄漏、电器短路等,并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
三、实验设计与创新1.依据课本内容进行实验设计:初中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要结合课本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
通过实验,巩固课本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注重实验创新:在实验过程中,初中生要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提出创新的实验方案。
如:在研究中和反应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酸碱指示剂,观察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四、实验报告撰写1.实验报告格式:初中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后,要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要求文字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可靠,分析深入透彻。
通过实验报告,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初中生化学实践操作技巧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要关注初中生的成长需求,注重培养他们的化学实践操作技巧,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储备优秀人才。
初中化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1、酒精灯:酒精灯是以酒精为燃料的加热工具,用于加热物体,酒精灯的加热温度400—500℃。
(1)酒精灯是由灯帽、灯芯和盛有酒精的灯壶三大部分所组成。
(2)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
外焰温度最高,其原因是酒精蒸汽在外焰燃烧最充分,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质。
(1) 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酒精量不超其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2)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4) 酒精灯不用时盖好灯帽,以免酒精挥发灯芯留水难燃。
(5)盖灯帽时,要斜着盖,否则有危险(6)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
2、试管主要用途: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③盛放少量药品。
(4)加热少量固体或液体;(5)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1/3处。
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时,将试管夹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
不加热时,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2,加热时不超过1/3。
(3)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
(4)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5)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6)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
(7)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8)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
(9)加热应用外焰(10)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加热液体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45°),。
一、认识仪器:仪器主要用途1.常用于少量试剂的反响容器,可直接加热。
2.收集少量气体试管1.用于很多量试剂反响容器2.配制溶液烧杯酒精灯用于加热物质夹持试管试管夹量取液体体积量筒称量固体质量托盘天平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胶头滴管滴瓶初中化学实验根本操作使用本卷须知原因1.给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高出试管容积的 1/3. 1.防范液体受热溢出2.加热时试管外壁应无聊 2.防范试管炸裂3.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够对着有人的方向,与桌面 3.防范液体沸腾溅出伤人,倾斜可使受成 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热面积增大,以防暴沸。
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4.防范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1.加热要垫石棉网防范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2.加热前外壁应擦干1.酒精的量不高出容积 2/3,很多于 1/4.1.酒精过多或太少,点燃时,简单引起2.灯芯松紧合适,不能够烧焦且应剪平。
火灾。
3.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2.保证更好燃烧,火焰保持较高温度。
4.禁止用嘴吹灭〔灯帽盖灭〕 3.省得引起火灾5.不能向正燃着的酒精灯内增加酒精 4.防范灯内酒精引燃失火6.不用时盖好灯帽 5.省得引起火灾7.应用外焰加热 6.防范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不易点燃7.外焰温度较高1.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
1.防范杂质带入试管2.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2.省得试管零散1.量筒放平稳 1.2.3 保证数据正确2.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4.防范破裂3.量取液体时,应选量程凑近并稍大于所量液体体积的量筒。
4.不能加热,不能量取热溶液,不能作反响容器。
1.称量前,游码归零,利用平衡螺母使天平调2.读数:物质的质量 = 砝码 + 游码平。
3.省得腐化托盘2.称量时,左物右码。
放砝码时,先大后小; 5.保证砝码不受腐化左右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
3.易吸潮〔如氢氧化钠〕放在玻璃器皿〔小烧杯或表面皿〕里称量。
202X年中考化学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你的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考试栏目组我为你提供了202X年中考化学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的资讯,网站更新。
202X年中考化学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1、常用器中,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试管、蒸发皿。
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
不能用于加热的是:量筒、水槽、集气瓶。
2、玻璃棒的作用:在过滤开始时,用于引流,结束后,用于转移物质;溶解时,用于搅拌,加速溶解;蒸发开始时,用于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结束时,用于转移物质。
3、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加液体时,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不可把滴管放在试验桌上,不可倒持滴管。
4、酒精灯的使用:酒精不能超过灯体的2/3,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
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5、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过多溅出;试管斜持45o,不要将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6、称量固体物质用托盘天平,左物右码。
错放后,实际质量少于读数,实际质量=砝码-游码7、用量筒量取液体时,眼睛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
俯视会导致读数大于实际体积,仰视导致读数小于实际体积。
8、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
配制液体溶质溶液,需要的仪器是: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溶质是固体时,需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托盘天平。
9、pH试纸的使用: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不能先用水湿润,会稀释待测溶液,导致测得的pH不准;不能把pH试纸直接伸进试液,会污染试液。
10、实验室制取H2的原料是锌和稀硫酸,制取CO2的原料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O2的原料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装置都是固液不加热装置,仪器是锥形瓶(或大试管,或广口瓶)、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带双孔塞的导管。
初中化学实验设备使用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设备使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正确使用实验设备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实验设备的基本分类初中化学实验设备可分为以下几类:1.计量仪器:用于测量和计量液体体积、质量、长度等。
如量筒、烧杯、试管、天平等。
2.加热设备:用于对实验物质进行加热。
如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等。
3.反应容器:用于进行化学反应。
如烧瓶、锥形瓶、试管等。
4.分离和提纯设备:用于分离实验物质或提纯某种物质。
如滤纸、漏斗、蒸馏器等。
5.观察仪器:用于观察实验现象。
如显微镜、放大镜等。
6.储存设备:用于储存实验物质。
如试剂瓶、广口瓶等。
二、实验设备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计量仪器(1)量筒:量筒用于测量液体体积。
使用前要检查量筒是否漏水,读数时要保持量筒平放,视线与液面最低处相切。
(2)烧杯:烧杯用于加热、溶解、反应等。
使用前要检查烧杯是否漏水,加热时需放在石棉网上,以防局部过热。
(3)试管:试管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也可用于收集气体。
使用前要检查试管是否漏水,加热时需倾斜,并与酒精灯火焰保持一定距离。
2.加热设备(1)酒精灯:酒精灯用于加热实验物质。
使用前检查酒精灯是否漏酒精,点燃时要用火柴点燃,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2)三角架:三角架用于支撑实验设备。
使用时要确保三角架稳定,避免实验设备倾斜或摔落。
(3)石棉网:石棉网用于均匀加热实验容器。
使用时要将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并将实验容器放在石棉网上。
3.反应容器(1)烧瓶:烧瓶用于加热、蒸馏等。
使用前要检查烧瓶是否漏水,加热时需放在石棉网上。
(2)锥形瓶:锥形瓶用于收集气体、滴定等。
使用前要检查锥形瓶是否漏水,滴定操作时要保持垂直。
(3)试管:试管用于少量物质的反应,也可用于收集气体。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容器与反应器1、可直接加热(1)试管主要用途:①常温或加热条件下,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收集少量气体和气体的验纯。
③盛放少量药品。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住距试管口处。
②试管的规格有大有小。
不加热时,试管内盛放的液体不超过容积的,加热时不超过。
③加热前外壁应无水滴;加热后不能骤冷,以防止试管破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⑤不能用试管加热熔融NaOH等强碱性物质。
(2)蒸发皿主要用途:①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②干燥固体物质。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超过容积的。
②可直接加热,受热后不能骤冷。
③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
(3)坩埚主要用途: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③加热后可放在干燥器中或石棉网上冷却。
④应根据加热物质的性质不同,选用不同材料的坩埚。
2、垫石棉网可加热(1)烧杯主要用途:①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
②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③用于过滤、渗析、喷泉等实验,用于气密性检验、尾气吸收装置、水浴加热等。
④冷的干燥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燃烧有无水生成;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可用来检验气体。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①常用规格有50mL、100mL、250mL等,但不用烧杯量取液体。
②应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受热均匀;加热时,烧杯外壁应无水滴。
③盛液体加热时,不要超过烧杯容积的,一般以烧杯容积的为宜。
④溶解或稀释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2)烧瓶主要用途:①可用作试剂量较大而有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常用于各种气体的发生装置中。
②蒸馏烧瓶用于分离互溶的、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化学实验一直是初中阶段化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今天就为大家总结整理了一下初中常见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用法,看完记得收藏哦~初中化学常用仪器根据用途分类1.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2.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3.不能加热的仪器: 集气瓶、水槽、漏斗、量筒.4.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5.用于取药品的仪器:药匙、镊子、胶头滴管.6.给液体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7.给固体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8.用于夹持或支撑的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或铁圈) 、坩埚钳.9.过滤分离的仪器:漏斗、玻璃棒.10.加热常用的仪器:酒精灯.11.加热至高温的仪器:酒精喷灯、电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三大原则1.取用药品的“三” 不原则:不触不尝不猛闻2.取用药品的用量:“节约原则”⑴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⑵未指明用量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3.实验剩余药品“三不”原则:不丢不回不带走(二)取用方法1.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1.⑴块状固体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⑵粉末状固体:“一斜二送三直立”.a.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b.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c.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2.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⑴较多量:“一放、二向、三挨、四流”.A.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B.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⑵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A.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B.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C.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二、一定量药品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液体(用量筒量取)固体(用托盘天平称取)(一)托盘天平固体称量用天平,平放然后再调零;用纸先将盘底垫,易潮易腐放烧杯;左物右码不要乱,右加游码等于左;取码用镊手不沾,先大后小游码添;完毕砝码归盒中,游码回到零刻度。
初中化学实验器材使用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器材使用技巧化学实验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而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则是保证实验安全、有效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实验中常见器材的使用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技能,提升学习效果。
一、学好化学实验器材使用的重要性化学实验器材的使用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还能保证实验的安全性,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主要学习内容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器材包括:加热器材、称量器材、容量器材、过滤器材、萃取器材、显微镜等。
对于每种器材,学生要了解其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习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认真听讲,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2.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实验规程,不得擅自改变实验方案;3.使用实验器材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损坏;4.实验结束后,要妥善保管实验器材,清理实验台。
四、主要学习方法和技巧1.分步骤学习法:对于复杂的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将其分解为若干个步骤,逐一学习,逐个掌握。
2.实践操作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多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器材的使用方法,增强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效果。
五、中考备考技巧1.熟悉实验教材,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2.强化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实验技能;3.关注中考实验题型,了解实验题的出题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六、提升学习效果的策略1.做好预习工作,提前了解实验内容,明确学习目标;2.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3.及时总结实验心得,巩固所学知识;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同学共同进步。
通过以上学习方法和技巧的运用,相信初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能够更加熟练地操作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效果,为中考化学实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内容为初中化学实验器材使用技巧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实验器材使用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实验器材使用技巧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使用技巧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
一、基本原则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操作实验器材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用力过猛或不当操作导致器材损坏或实验失败。
同时,要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和老师的指导,不随意操作或尝试未知物质的实验。
二、常见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1.试管:试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容器,用于反应物的混合和反应的观察。
使用试管时,应先清洗干净,并检查是否有破损或漏液现象。
在加热试管时,应使用试管夹或铁夹固定,避免直接用手拿取,以免烫伤。
2.烧杯:烧杯用于加热和混合液体,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容器之一。
使用烧杯时,应先清洗干净,并检查是否有破损或漏液现象。
在加热烧杯时,应放在石棉网上,避免直接接触热源,以免破裂。
3.量筒:量筒用于准确测量液体的体积,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量器。
使用量筒时,应先清洗干净,并检查是否有刻度模糊或漏液现象。
在读取体积时,应将量筒放置平稳,并保持视线与刻度线平行,以减少误差。
4.滴定管:滴定管用于进行滴定实验,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量器之一。
使用滴定管时,应先清洗干净,并检查是否有滴定管漏液或刻度线模糊现象。
在滴定过程中,应控制好滴定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应遵守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自身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1.在实验前,应仔细阅读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应佩戴好防护用具,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或受到化学品的伤害。
3.在操作实验器材时,应小心谨慎,避免用力过猛或不当操作导致器材损坏或实验失败。
4.在使用化学试剂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步骤和老师的指导进行,不随意更改试剂的用量或混合比例。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初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1、试管(1)、用途: 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一种仪器多种用途山东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贾同全 271600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
因此,巧用化学仪器,开发仪器的多种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广口瓶双孔塞、双导管结构1.从A口进气,从B2等比空气重的气体2.从B口进气,从A3等比空气轻的气体。
3. 在瓶内加入适量液态净化剂,从A口进气,B口出气,可作为气体净化装置。
4.瓶内加入适量浓硫酸,从A口进气,B口出气,可作为气体干燥装置。
5.在瓶内充满水,从B口进气,将瓶内水从A口压出,可作为排水取气装置。
同时A口可连结一量筒用于测定气体的体积。
6、可将A导管上提,露出塞子即可,连接两导管装置,起到安全瓶的作用。
二:干燥管1如图,干燥管内加固体干燥剂,从A口进气,B口出气,可作为气体干燥装置。
2、防倒吸装置如图,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
如氨气、氯化氢的尾气吸收。
3、简易的启普发生器装置Zn 粒、块状CaCO 3等,如颗粒较小可在细口处加少量棉花。
将干燥管细端连同固体浸在液体中,粗端用一带活塞的胶塞塞住。
固体反应物接触液体产生气体,关闭4、用于NO5、这样,冷凝回流效果更好。
三、管套管结构1、比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如图,在具支试管中装入适量的碳酸钠固体粉末,在小试管中装入适量的碳酸氢钠固体粉末,带弯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住,并将两导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加热试管,片刻后可观察到试管(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试管(A)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
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而碳酸钠很稳定。
利用此装置既可以缩短实验时间,又可以增强对比性。
2、简易制取少量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
3、用于液封制取气体如图,在一大试管中套入一小试管,并在大试管中加入少量CaCO3固体,大试管加盖带有长颈漏斗和活塞的胶塞,并将长颈漏斗的末端伸入小试管中。
论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器多用”策略的实现作者:甘贵川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04期【摘要】本文中,笔者就将以针管和U型管的组合为例,分别从基于同一套实验装置生成实验结果的物理现象解读和基于同一套实验装置生成实验结果的化学现象解读两个方面,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器多用”策略的实现,望其能够为当前从事初中化学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化学实验初中化学教学一器多用【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44-01一、基于同一套实验装置生成实验结果的物理现象解读在化学实验中,针管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操作简便、封闭性好、污染少、节省试剂以及有刻度和便于观察等的特点,为广泛应用于对各种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探究的过程中,接下来笔者将从压强、密度、可燃性以及水溶性四个角度对该实验器材“一器多用”功能的实现进行论述。
(一)压强分析如图所示,采取同样的三组装置,锥形瓶当中分别注入氢氧化钠、氯化钠以及氧化钙放入锥形瓶当中,而右侧的U型管则注入一定的红墨水。
这是利用针管在锥形瓶当中注入等量(三组实验装置完全相同)的水,用手摇晃锥形瓶、震荡溶解之后,手动打开U型管和锥形瓶当中的止水夹,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装有氢氧化钠、氧化钙的锥形瓶,U型管中的红墨水呈现上升趋势,甚至一度溢出管外。
这就说明氢氧化钠、氧化钙在分别和水发生反应之后,呈现放热状态,致使装置内的压强增大;装有氯化钠的锥形瓶装置中的U型管内的红墨水没有发生变化,这说明氯化钠溶于水之后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所谓放热和吸热,自然也无所谓压强的变化。
(二)密度分析再比如仍然利用上述实验所使用到的仪器装置,让学生们思考,还可以利用怎样的化学现象(或化学反应),来实现让U型管内的红墨水上升?那么根据上文中所实验的结论,要想让U型管内的红墨水上升,最重要的就是要促使锥形瓶内的压强便大,即有新的气体产生。
化学实验仪器的“一器多用”作者:朱启亮来源:《新课程·教师》2012年第06期在新课程的理念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进行化学仪器或装置的教学时,就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些基本化学仪器还有哪些新的应用。
常规仪器或装置都有其主要用途,但并非唯一用途,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它们讲得过死,不但让学生知道有哪些主要用途。
还要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用途。
在常规仪器或装置用途上要追求创新,既要掌握一种装置的多种用途,又要掌握一种仪器的多种用法,形成设计实验能力。
下面我就列举部分常规仪器或装置的“别样用途”。
一、普通漏斗普通漏斗的主要用途有:(1)向小口容器内转移液体,防止液体外流。
(2)作为过滤器。
用漏斗和滤纸组装成过滤器用于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
除此之外普通漏斗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1)作为安全罩。
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收集到试管中,并能防止钠块从烧杯中跳出发生危险。
(2)防倒吸。
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氨气等气体的尾气吸收装置中,利用倒扣漏斗增加了气液接触面(如图1),这样既可以充分吸收气体又可以防止倒吸。
(3)可用于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
(如图2)(4)防爆炸。
在可燃性气体燃烧时,用如图3装置,既可以防止因为气体混有空气可能引起的爆炸,又可以防止燃烧时因为气流不均匀导致火焰倒吸引起的事故。
二、干燥管干燥管主要用于用于气体的干燥或吸收。
其他用途:(1)防倒吸(如图4)。
(2)可用于组装简易启普发生器。
(3)利用干燥管进行可燃性气体暴鸣实验。
如图5可用于金属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并进行氢氧暴鸣实验。
三、广口瓶广口瓶(如图6)主要用于盛放固体试剂。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1)当用它净化或检验气体时,必须根据气体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试剂,气体由a端进入。
初中化学教学工具应用探索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工具应用探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教学工具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文章首先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接着探讨了教学工具的分类和作用,然后详细介绍了各种教学工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实例,最后总结了教学工具应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一目标,因此,探索初中化学教学工具的应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1.教学内容多,学时有限。
初中化学课程内容较多,但学时有限,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难以充分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导致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高。
2.实验设备不足。
在很多学校,化学实验设备不足,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较少,影响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
3.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生动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工具分类及作用1.实验教学工具。
实验教学工具包括实验仪器、实验药品等,它们是化学教学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化学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2.多媒体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工具包括PPT、视频、动画等,它们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3.网络教学工具。
网络教学工具包括在线课程、论坛、博客等,它们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
四、教学工具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例1.利用实验教学工具,开展探究式实验。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化学实验视频、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网络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电子课本初中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创新方法探析摘?要:化学实验要创新,往往要涉及实验仪器和装置的创新。
教师如果使用组合法、对比法、扩充法和替代法将现有的实验进行组合或拆分,将常规的实验仪器进行必要的改装或变形,就能完成一个个对比性强、现象明显、操作性好的创新实验,这对于培养初中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十分有利。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方法;创新对实验仪器及装置的研究,要求具备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勤于思考的头脑,要善于发现实验仪器及装置的不足或需要改进之处,并且能经过重新思考、设计和尝试,对其进行改造。
化学实验要创新,往往涉及实验仪器和装置的创新。
将现有的实验进行组合或拆分,将常规的实验仪器进行必要的改装或变形,往往就能成为一个个对比性强、现象明显、操作性好的创新实验。
下面介绍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实验仪器及装置创新的几种方法。
一、组合法创新实验法中的“组合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实验或操作,组合成一个实验或一个操作而将实验进行创新的方法。
一个连续设计的、实验效果好的化学实验,不仅使实验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省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有时,经组合法创新的实验,其效果更具对比性,实验更趋“绿色化”,这也是实验创新的一种新思路。
如教材中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存在不足:一是仪器较多,装置较复杂,药品用量也大;二是一氧化碳要“早出晚归”,在加热前需要用较多一氧化碳排除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
此时若点燃尾气则有可能发生爆炸;若不点燃尾气则污染教室环境。
为此我对实验进行如下组合与改进,用排澄清石灰水法收集一锥形瓶一氧化碳,然后完成以下操作:①手持橡皮塞,将上下两端铜丝分别在酒精灯上灼烧。
引导学生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并思考其原因。
②将下端铜丝灼烧变黑后迅速插入充满一氧化碳的锥形瓶中。
片刻后,振荡锥形瓶,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初中化学实验中“一器多用”方法初探お
在实验室里,日常使用的仪器除了本身的“功能”作用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其特有的结构优势,结合相关实验的特点,进行仪器的再利用.比如,可以扩展仪器的功能,开发、创新教材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发现,针管在化学实验中有许多作用.原因是针管的各种规格都有、封闭性好,操作简便、节省试剂、污染少,针筒本身透明、有刻度,便于观察.它和U型管结合,可以探究很多产生压强差的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成为实验探究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探究实验的兴趣.
例如,在探究“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氧化钙溶于水放热、吸热现象”时,取四个相同的如图装置,在三角烧瓶中分别放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氧化钙,在U型管中放入等量的红墨水,用针管吸入等量的水,并将水注入三角烧瓶中,振荡溶解后,打开止水夹,发现第一个和第四个装置中,U 型管右侧红墨水上升,溢出管外,说明氢氧化钠、氧化钙在与水接触后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增大;第二个U型管无变化,说明氯化钠溶于水时不放热,也不吸热;第三个装置中,U型管左侧红墨水上升,说明硝酸铵溶于水后放热,使装置内压强变小.
又如,如图,请设计让右侧红墨水上升的实验,并写出四种不同的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学生设计出利用此装置,用固体和液体作用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以及氧化钙与水放热的反应.
2H2O2MnO22H2O+O2↑分解反应
Zn+2HClZnCl2+H2↑置换反应
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
CaO+H2OCa(OH)2化合反应
实验验证后,学生又设计出可以用针管抽取三角烧瓶内的气体,吹出肥皂泡,让泡泡飘在空气中,看氢气气泡上升,氧气气泡和二氧化碳气泡下降的现象,比较出三种气体的密度大小;还可以抽取气体,靠近酒精灯火焰推动活塞,发现氧气能让酒精灯燃烧更旺,氢气能被点燃,二氧化碳能让酒精灯熄灭.体验氧气的助燃性、氢气的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同时,可以感知氢气球能升空但不能做探空气球的原因,实现了一次实验进行多方位探究的目的.
该装置还可以检验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并可以检验溶于水后溶液的酸碱性.方法是:取两个相同的如图装置,三角烧瓶分别装满氯化氢气体和氨气,U型管内装的是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水,先在U型管与三角烧瓶相连的胶皮管上夹上止水夹,用针管吸取等量的少量的水,推水入三角烧瓶,振荡后打开止水夹,发现两个装置U型管内的液体都倒流入三角烧瓶
中,但是装氯化氢气体的三角烧瓶中溶液呈红色,说明气体溶于水后呈酸性;装氨气的三角烧瓶中溶液呈蓝色,说明气体溶于水后呈碱性.
再如,在研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氢氧化钙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有沉淀产生,而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实验现象不明显,使学生在学习这一反应时没有感性的认识,较难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检验生成物和生成物状态变化引起压强变化两方面思考,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一部分学生设计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在溶液里滴加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另一部分学生利用此装置设计对比实验:取两个相同的如图装置,三角烧瓶中都充满二氧化碳,U型管中装水,在针管中分别吸等量的水和浓氢氧化钠溶液10mL,充分振荡后打开止水夹,针管中吸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中U型管内的水倒流入三角烧瓶中,而针管中吸水装置中U型管内左侧的液面上升,但并未倒吸入三角烧瓶中,明显的现象对比,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思考、探究设计出来的精彩方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
到开发.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明确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了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提高每个实验的智力价值,使实验过程充满启发性、思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