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实习汇报PPT
- 格式:ppt
- 大小:14.10 MB
- 文档页数:19
重走红色旅游景区——XXXX学院社会实践报告【纪实一】2011年7月8日晚,暑期赴绍兴鲁迅故里和鲁迅纪念馆红色寻访团队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为保证第二天的顺利出行,团队成员再次对活动计划和进程以及紧急情况预案进行最后的核实。
就活动计划来说,此次实践活动主要分成两块内容,第一块是在鲁迅故里以鲁迅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秋瑾故里为重点的进行参观学习;另一块则是对鲁迅纪念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获取更多关于鲁迅纪念馆以及鲁迅先生的信息,以完成我们此次红色寻访任务。
组长傅浩钦再次明确此次社会实践的行程和任务,并就拍照、记录等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希望寻访过程更为顺利。
通过对实践地点资料的获取,我们进行了较为仔细的经费预算,并由每人出资构成了我们此次的活动经费,交由先前分工时确定的资金管理的同学进行统一管理,使我们的经费合理化,高效化。
由于此次寻访的目的地在绍兴,距离杭临安并不远,且团队成员中又有绍兴人,对于鲁迅故里及其周边环境都较为熟悉,因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小。
但我们还是对于可能会发生的紧急情况进行了考虑,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待计划和紧急预案的准备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购置了汽车票,预订了酒店,力求将衣食住行安排的稳稳当当,杜绝意外和不便的发生。
在明确了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之后,大家都对第二天的寻访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一切就绪,我们整装待发。
【纪实二】2011年7月9日上午8点00分,我们准时搭上了开往绍兴的火车。
中午12点左右,我们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鲁迅故里。
作为全国先进红色旅游基地,鲁迅故里于2008年向公众免费开放之后,红色旅游事业开展的更是如火如荼。
随着如织的人流我们参观了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主要包括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三味书屋(寿家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鲁迅笔下风情园和鲁迅纪念馆共五个部分,寻访团队着重参观了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
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鲁迅故居考察报告参观鲁迅故居有感参观鲁迅故居有感鲁迅先生是中国最伟大的灵魂,我敬爱鲁迅先生,喜欢他犀利的文字和不屈的脊梁。
有人曾评价:鲁迅先生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先生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怀着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我们党校实践小组决定五一假期到位于阜成门内的鲁迅故居兼博物馆参观,来追寻先生的痕迹,以陶冶情操,令五一假期更有意义。
一行人下了公交车,信步前走,拐弯处不远,正对着一个古式风格的大门,这便是鲁迅先生故居。
虽然离喧嚣的马路不足200米,但这里的清幽冷寂却与外面的热闹相隔天壤,入门正对着的是鲁迅先生的石塑雕像,安放在片绿茵草坪之上,左右的花树繁华满枝,春风吹过,飘散的花瓣撒满一地,满院清香。
进入陈列厅一层,整个大厅清幽素雅,正中放置着放大的石制手稿,边缘翘起,像是刚从书桌上落下来着地的瞬间的书集。
四面淡青色石壁上或凸或凹刻嵌着鲁迅先生的作品集名和篇名,夹以木制的刻板,显得幽雅而又庄重。
右手上楼梯是二层展厅,正对墙面上是一幅素描荒原图,四周墙面柜台上陈列的先生的图像图片图片、手迹、书稿、微缩模型和先生的语录展示了鲁迅先生一生的行踪和创作轨迹。
出了展厅,便到了先生的西三条故居,又称“老虎尾巴”,不算大的四合院正中种着鲁迅先生手植的白丁香,正值盛放,香气袭人。
后院有两颗枣树和一丛黄刺梅。
隔着玻璃,看到屋内陈设极其简单,但却在这极简单的屋里,鲁迅先生用匕首一样的笔杆子创作了《华盖集》等二百多篇伟大作品。
观其居,思其人,鲁迅先生生逢国势剧变时期,饱尝世态炎凉,目睹国家丧权辱国之状,身经离乱,路途多变,面对明枪和暗箭不屈不挠,英勇反击,在坚守中披肝沥胆,呕心沥血,在敌人所加的伤痛围困中辗转,在无路可走之时坚持战斗,用血踏出一条路来,这是怎样的勇气。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走进绍兴》综合实践案例一、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而开发和实施的。
其目的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
它从现实生活出发,又超越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认真观察,深入采访,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浙江,在我们浙江省,风光如画、美不胜收的地方数不胜数,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大省。
由于我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个地方,数浙江地区的最多。
我们年级组通过综合实践课,携手走进了美丽的浙江。
同学们将自己家乡的民俗风光介绍给大家,杭州西湖、宁波溪口、舟山普陀等等。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城市,我们年级组进行了分工,每班选择一到两个浙江的城市,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最后展示出各班的成果。
于是,我班选择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远的城市,确立了这次综合实践的主题——《走进绍兴》。
二、学生分析:我班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活跃,语言和行为欢快活跃。
他们可以熟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简单地记下来。
无论写字、绘画还是课余时间的游戏都比较自如。
因此我在综合实践中安排了几个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
学生们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已经能够判断自己的能力大小,所以在发现别人的表现比自己好或者差时,相应地会引起心理的变化。
当别人不如自己时,内心暗暗感到自豪得意。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大部分竞赛的环节,如比一比谁的动手能力强,比一比谁记得多,比一比谁说得最棒、写得最棒等。
我班学生集体荣誉感很强,他们不再认为荣誉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
因此我也在课堂设计中几乎以小组合作为主,安排小组讨论、交流,提出疑问、记录感受,还有动手折一折绍兴乌篷船,画一画绍兴风光等。
三、活动目标:1.通过“走进绍兴”,让学生感受绍兴的人文美、风情美,对绍兴充满向往。
绍兴鲁迅故居和黄酒文化的探究报告(个人)“绍兴”两个字,从小学学习《少年闰土》的时候,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时,把“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背得相当熟稔,这样的一段记忆,相信已在所有国人的心里流淌成一脉中国文化的清流。
一直到后来,得知那些响亮的名字都来自绍兴:大禹、勾践、范蠡、王充、贺知章、王羲之、陆游、王冕、马臻、虞世南、徐渭、元稹、蔡元培、六小龄童……顿时,那个人杰地灵的一方江南乡土有了更深的吸引力。
我们这次出行绍兴的考查,着实让人兴奋很久。
不过,最主要的行程还是学习黄酒文化和感受鲁迅故居。
位于绍兴的中国黄酒博物馆,建筑面积一点六万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黄酒博物馆。
气势辉煌的正门,就让人感受到酒文化的蓬勃和力量。
正门的大酒具模型上,用金篆隶草楷行等字体刻着金色的“酒”字。
两旁有很多酒樽的模型,仿佛氤氲了千年的酒,正从遥远的时代漫下它扣人心弦的香味来。
(中国黄酒博物馆正门)走进博物馆,我们对所有展馆都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包括黄酒的酒史、酒俗、酒业、酒技等。
最后还参观了酿酒的地窖并亲自体验了四种最典型的黄酒——元红、善酿、香雪和加饭。
(中国黄酒博物馆序厅)在这次的学习中,我了解到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著名的有山东即墨老酒、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绍兴女儿红、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上海老酒、鹤壁豫鹤双黄、福建闽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河南双黄酒、广东客家娘酒、张家口北宗黄酒和绍兴加饭酒(花雕酒等)。
(花雕酒模型)在酿造的过程中,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
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第1篇一、活动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民族魂”。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唤起了民众的觉醒。
鲁迅故里,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传承鲁迅精神,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鲁迅故里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生平事迹,感受鲁迅精神;2.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3. 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文化自信;4. 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日-10月3日四、活动地点鲁迅故里(浙江省绍兴市)五、活动内容1. 参观鲁迅故居: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成长环境,体会鲁迅精神。
2. 参观鲁迅纪念馆: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和革命活动。
3. 参观鲁迅墓:缅怀鲁迅先生,表达对先生的敬意。
4. 举办鲁迅作品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鲁迅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5. 开展鲁迅文化宣传活动:通过制作宣传海报、撰写鲁迅作品读后感等形式,向更多的人宣传鲁迅文化。
6. 参观鲁迅笔下的绍兴景点:如百草园、三味书屋等,感受鲁迅笔下的江南水乡。
六、活动安排1. 第一天:上午,参观鲁迅故居;下午,参观鲁迅纪念馆。
2. 第二天:上午,参观鲁迅墓;下午,举办鲁迅作品研讨会。
3. 第三天:上午,开展鲁迅文化宣传活动;下午,参观鲁迅笔下的绍兴景点。
七、活动成果1. 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对鲁迅先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鲁迅精神的力量。
2. 活动期间,共制作宣传海报30余张,撰写鲁迅作品读后感50余篇,提高了鲁迅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部分学生表示,将把鲁迅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总结鲁迅故里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鲁迅先生,感受鲁迅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第1篇一、引言鲁迅,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作品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剖析了旧社会的黑暗,唤醒了民众的觉醒。
为了更好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一生及其思想,我们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探访鲁迅博物馆。
此次活动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民族精神。
二、活动背景鲁迅博物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我国唯一以鲁迅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馆藏丰富,包括鲁迅先生的手稿、书信、照片、文物等。
为了更好地展示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博物馆分为五个展厅,分别为:鲁迅生平事迹展厅、鲁迅文学作品展厅、鲁迅手稿展厅、鲁迅文物展厅、鲁迅纪念馆。
三、活动过程1. 参观鲁迅生平事迹展厅我们首先来到了鲁迅生平事迹展厅,这里详细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从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到成年后的文学创作,再到投身革命事业,鲁迅先生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传奇。
我们通过观看图片、实物和文献资料,感受到了鲁迅先生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品质。
2. 感受鲁迅文学作品接下来,我们参观了鲁迅文学作品展厅。
这里陈列着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等。
我们认真阅读了这些作品,深入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内涵和文学风格。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是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3. 探究鲁迅手稿在鲁迅手稿展厅,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的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献。
这些手稿记录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过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鲁迅先生的才华和毅力。
此外,我们还看到了鲁迅先生与家人、朋友的往来书信,从中感受到了他的人情味和关爱。
4. 欣赏鲁迅文物鲁迅文物展厅陈列着鲁迅先生生前的衣物、用品、照片等,使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鲁迅先生近距离接触。
这些文物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日常生活和人格魅力。
5. 参观鲁迅纪念馆最后,我们来到了鲁迅纪念馆。
这里展示了鲁迅先生生前的照片、作品、手稿等,让我们全面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贡献。
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名人故居旅游产品现状分析及开发建议——以绍兴鲁迅故里为例1、实习情况1.1 实习时间、地点我们于2013年11月29日在绍兴市越城区鲁迅故里历史街区开展课程实习。
1.2 实习路径图1 调研路线图图中箭头方向即为小组实地考察路线。
我们从游客中心领票出发,依次参观了鲁迅祖居、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百草园和鲁迅笔下风情园。
三味书屋因当时正在整修而未能参观。
1.3 实习目的本次实习主要针对绍兴鲁迅故里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三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同时通过亲身体验,来发现鲁迅故里景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成功与不足。
实地调研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使我们对绍兴鲁迅故里的旅游开发有所认识;一方面在于帮助我们将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旅游规划课程的学习。
1.4 实习方法运用综合考察法和问卷调查法的方法,自身以游客的身份观察鲁迅故居景区旅游环境,同时以问卷形式收集一般游客的基本信息以及对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看法和建议。
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开发建议进行研究。
2、旅游产品简介旅游产品是旅游业者通过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吸引物与服务的组合,即旅游目的地向游客提供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总和。
根据国家旅游局1999年的分类,旅游产品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观光旅游产品(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城市风光等)(2)度假旅游产品(海滨、山地、温泉、乡村、野营等)(3)专项旅游产品(文化、商务、体育健身、业务等)(4)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初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出现,主旨是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变革了以往的旅游发展模式。
(5)旅游安全产品:旅游保护用品,旅游意外保险产品,旅游防护用品,这些保障旅游游客安全的工具产品。
旅游产品不同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具有广泛多样性、区域独特性、群体组合性、季节变异性、价值不确定性、永续性、不可再生性和观赏性,它的旅游价值体现在对游客的吸引,其本体的存在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旅游产品是旅游资源的具体化。
社会实践新闻稿(鲁迅故居和沈园)第一篇:社会实践新闻稿(鲁迅故居和沈园)2014年7月26日是我们小分队社会实践的第四天,实践团队成员在体会了西塘古镇的民风民俗之后,从嘉兴出发前往绍兴,参观了位于绍兴鲁迅中路上的“越中名园”沈园以及鲁迅故居建筑群。
绍兴是名士之乡,毛泽东赞之曰“鉴湖越台名士多”,前有陆游,后有秋瑾、鲁迅。
很巧的是,对陆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沈园和鲁迅的祖居居然就在一条路上,相隔不过百米。
沈园,又名沈氏园,本为沈氏私家花园,故名。
当时的沈园占地广阔,风景优美,是“越中名园”。
绍兴沈园之所以引人注目,就是因为当年在这里曾上演过一场令人叹惋的爱情悲剧。
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年少时迎娶表妹唐婉,两人情投意合,却因唐婉不为陆母所喜而分离。
几年后陆游在沈园游玩,偶然遇到了唐婉和她的丈夫赵士程,感慨万分,在沈园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
次年,唐婉复游沈园时见之,亦题下了一首《钗头凤》,并于几年后抑郁而终。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是中国古代十分著名的爱国文人。
可是他的一生可谓是坎坷万分,刚出生北宋首都即被金兵攻陷,出仕后又被秦侩等当权者排挤,就连爱情生活也十分不幸,而一心盼望国家统一的他,至死也没见到王师北定中原的那一幕。
不过,也正是这些挫折,才使得陆游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而在几百年后,又是这里,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文学家——鲁迅出现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他的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鲁迅一生著作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论文、散文、翻译近1000万字,真实地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是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第1篇一、活动背景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为了更好地传承鲁迅精神,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我校组织开展了以“学习鲁迅,传承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及其作品,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及其作品,提高同学们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活动内容1. 鲁迅生平事迹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及其作品。
2. 鲁迅作品研读:挑选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如《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进行深入研读,体会作品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3. 鲁迅文化传承活动:组织同学们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感受鲁迅精神。
4. 鲁迅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同学们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主题,撰写一篇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征文。
5. 鲁迅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同学们参加鲁迅文化知识竞赛,检验同学们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
四、活动过程1. 阶段一:准备阶段(1)成立活动筹备小组,明确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安排等。
(2)收集鲁迅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及其作品的资料,制作宣传海报、邀请函等。
(3)联系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地,安排参观活动。
2. 阶段二:实施阶段(1)组织同学们进行鲁迅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及其作品的学习,开展主题班会、小组讨论等活动。
(2)开展鲁迅作品研读活动,鼓励同学们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3)组织参观鲁迅纪念馆、鲁迅故居等地,感受鲁迅精神。
(4)举办鲁迅主题征文比赛和鲁迅文化知识竞赛。
3. 阶段三:总结阶段(1)对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对优秀作品进行表彰。
第1篇一、活动背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是鲁迅青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
为了更好地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传承鲁迅精神,我们组织了一次鲁迅故居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深入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感受鲁迅的精神风貌。
2. 传承鲁迅精神,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 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3日四、活动地点鲁迅故居(浙江省绍兴市)五、活动内容1. 参观鲁迅故居同学们首先参观了鲁迅故居,故居内的陈设简朴,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鲁迅的青少年时期生活和学习环境,感受到了鲁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参观鲁迅纪念馆在鲁迅纪念馆,我们详细了解了鲁迅的一生。
从鲁迅的童年、青少年时期,到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及他对社会、对人民的关怀,我们都被鲁迅的精神深深感动。
3. 参观鲁迅墓同学们还参观了鲁迅墓,瞻仰了鲁迅先生的墓碑。
在墓前,我们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表达了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4. 举行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分享了参观鲁迅故居的感受,纷纷表示要学习鲁迅先生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六、活动总结1.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对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同时,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 活动收获(1)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精神风貌。
(2)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3)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活动不足(1)部分同学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充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
(2)在主题班会环节,部分同学的表达不够流畅,需要加强口语表达能力。
4. 改进措施(1)在今后的参观活动中,加强组织纪律,确保同学们充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