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重点情节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16
《三国演义》重点情节梳理第一回宴xx豪杰三结义斩xxxx首xx1、xx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xx次之,xx为弟。
第二回xx怒鞭督邮xx谋诛xx竖2、xx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xx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xx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xx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xx叱丁原馈金珠xx说xx5、xx投靠xx: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xxxx践位谋xxxx6、xx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三国演义》经典情节与次经典情节整理(lb)(注:加★☆为经典情节,加▲△为次经典情节,加◎为已考情节)1、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请简述三人相遇的始末及第二天在桃园的所作所为。
★桃园三结义☆(第一回)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刘备见国家混乱,想干一番事业,可惜力量不足。
(1分)一天他正在看官府的招兵告示,遇上路过的张飞,诉说了自己的宏图大志,于是张飞决定与刘同举大事。
(1分)二人相约到酒店相商,巧遇关羽。
(1分)不料三人志向相同,惺惺相惜,在张飞庄后的桃园义结金兰,焚香立誓,为朝廷效力,共图大志。
(1分)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1分)2、却说张飞饮了数杯闷酒,乘马从馆驿前过,见五六十个老人,皆在门前痛哭。
飞问其故。
众老人答曰:“督邮逼勒县令,欲害刘公,我等皆来苦告,不得放人,反遭把门人赶大。
”请简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张飞怒鞭督邮☆(第二回)平定黄巾后,刘备任安喜县尉,恰逢督邮巡行至县,索贿不成,作威作福,逼勒县令,欲害刘备。
(1分)张飞大怒,奔入馆驿,揪着督邮的头发,把他拉出馆驿,绑在县前马桩上,(2分)拆下柳条痛打,打折柳条十几枝,后被刘备制止。
(1分)刘备把官印挂在督邮项上,三人投奔代州刘恢去了。
(1分)3、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也。
”允视之,乃骁骑校尉曹操也。
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反而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于都门,以谢天下。
”请简述曹操所说的计谋。
★曹操献刀☆(第四回)董卓欺主弄权,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原因1分)曹操挺身而出,佩着司徒王允的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1分)不料董卓在镜内看见了便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董卓拿过宝刀递与吕布。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考点知识点梳理归纳主要人物简介及结局蜀国:1: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
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3: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关羽留守荆州。
东吴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
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4: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
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吴国:1: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三国演义10个人物事件概括
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及其事件包括但不限于:
1.刘备: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礼让徐州,煮酒论英雄,
三顾茅庐,西川称帝,东征伐吴,永安托孤。
2.曹操:孟德献刀,挟天子令诸侯,讨伐张秀,煮酒论英雄,
白门楼斩吕布,官度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讨伐张鲁,封魏王。
3.孙权:坐领江东,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
4.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
5.张飞:大战马超。
6.赵云:单骑救主。
7.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
8.周瑜:群英会、苦肉计。
9.吕布:辕门射戟、三英战吕布。
10.司马懿:祁山斗智。
如需更多信息,可阅读《三国演义》原著或相关研究文献。
名著《三国演义》人物重点情节梳理(一)“仁”的代表——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1、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3、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4、马跃檀溪(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每回内容概括,欢迎阅读。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三国演义》一、内容简介第八十六至第一百零四回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
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
然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
这一段主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更加完美、更加充分的表现。
第八十六回:陆逊击退魏兵,被拜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主持军务。
魏国欲和东吴联手进攻蜀国,东吴佯为答应,坐观其变。
结果魏国很快被蜀国击退。
此时,蜀国邓芝来到吴国,不辱使命。
吴国派张温随同邓芝回访蜀国,后主设宴送张温,益州学士秦宓舌战张温,邓芝随张温去吴国答礼,自此吴蜀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曹丕闻之大怒,率兵伐吴,被徐盛用火攻烧得大败而归。
第八十七回:南方蛮王孟获与建宁太守雍齿等起兵反蜀,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
两军交手后,孔明巧用反间计,令南蛮军马自相残杀,不攻自破。
蛮王孟获亲自来战,孔明设下伏兵,擒住了孟获。
第八十八回:孟获被放回去以后,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孔明派马岱偷渡泸水,有董荼那做内应,一举擒住了孟获。
孟获不服又被放回,这次他让弟弟孟优前往蜀军营中诈降,不料被孔明识破,孟获第三次被擒。
第八十九回:孟获被放回后第四次领兵来战,孔明诱敌深入,突发奇兵,第四次擒了孟获。
孟获获释后投奔了朵思大王,朵思大王封锁了大路,把蜀军赚人了绝境。
蜀军得到了隐者的指示,顺利进军,第五次擒住了孟获。
第九十回:孔明挥师南进,攻下了三江城,又破了木鹿大王的驱兽之法,孟获与祝融夫人前来诈降,又被孔明识破了。
孟获第六次被放回后,请来了乌戈国的藤甲军,孔明将藤甲军诱人盘蛇谷,火烧藤甲,孟获第七次被擒。
至此,孟获终于心服。
诸葛亮封孟获为王,并归还所有夺取的土地。
南蛮从此臣服,发誓永不再反。
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
第九十一回:南蛮平定,诸葛亮祭祀了泸水的鬼魂后胜利班师。
魏主曹丕病故,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
一、全书脉络梳理第1-33回,群雄逐鹿1、桃园结义2、怒鞭督邮3、孟德献刀——陈宫捉放曹(杀吕伯奢家)4、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5、连环计6、辕门射戟7、挟天子以令诸侯8、煮酒论英雄9、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10、古城聚义11、官渡之战第34-59回,赤壁鏖战12、三顾茅庐—隆中对13、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14、携民渡江——大战长坂坡——大闹长板桥15、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蒋干中计——黄盖受刑——借东风——火烧赤壁—义释曹操16、三气周瑜17、割须弃袍第60-86回,三足鼎立18、截江夺阿斗19、单刀赴会20、智取汉中——杀杨修21、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22、杀华佗——曹操之死23、张飞遇害24、火烧连营——巧布八阵图——白帝城托孤——安居平五路第87-105回,南征北战25、七擒孟获26、出师北伐27、失街亭——空城计——挥泪斩马谡28、六出祁山——秋风五丈原第106-120,三分归晋二、人物情节简介(一)情节:关羽: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伤败走麦城一、“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形象:单鳯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性格: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情节: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败走麦城1、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3、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云长千里走单骑: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三国演义100个重要情节1、刘关张桃园结义(第1回)①为镇压黄巾起义,幽州太守刘焉发榜招募义兵。
②刘备、张飞、关羽不期而遇,三人均有为国出力之心。
③于是在张飞庄后的桃园里结为异姓兄弟。
④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⑤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2、张翼德怒鞭督邮(第2回)①刘备任县尉时,督邮来县巡察。
②他态度傲慢,呵斥刘备诈称皇亲、虚报功绩,诬陷刘备害民。
③扬言要免其官职,借此敲诈勒索。
④张飞酒后闻之,大怒,将其缚在县前马桩上鞭打,打折柳条十数枝。
⑤张飞还劝刘备杀了督邮,弃官另图大计,刘备便挂印离去。
3、吕奉先投奔董卓(第3回)①吕布原为丁原义子。
②董卓欲除丁原而惧怕吕布,便派李肃带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③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径入丁原帐中,杀之,砍下首级。
④吕布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⑤董卓赐之金甲锦袍,封他为都亭侯。
4、谋董贼孟德献刀(第4回)①曹操佩着从司徒王允处借得的七星宝刀径入相府,见吕布在旁,无法下手。
②董卓叫吕布去挑马赐给曹操,董卓因胖不耐久坐,倒身而卧,转面向内。
③曹操便要行刺,却董卓在衣镜中看见,急转身质问。
④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忙跪下说献刀给董卓。
⑤并借口试马,上马加鞭而去,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出了洛阳。
5、“宁教我负天下人”(第4回)①曹操谋刺董卓未成而逃亡,路经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
②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官与他同逃。
③在成皋,曹操夜宿于父亲的义兄吕伯奢家中,因多疑错杀了吕伯奢家人。
④接着又为绝后患而杀吕伯奢,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⑤陈宫认为曹操大不义,但念及为国家跟他到此,不忍杀曹,便弃曹而他往。
6、关羽温酒斩华雄(第5回)①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董卓大将华雄连斩数将,各路诸侯大惊失色。
②关羽高声请缨,发誓胜不了华雄愿意受斩。
③曹操倒了杯热酒给关羽。
④关羽说:“酒且斟下,我去便来!”⑤他提刀上马,没一会儿便砍下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那杯酒还温着。
三国演义故事纲要主要情节及关键事件梳理《三国演义》故事纲要主要情节及关键事件梳理《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
故事情节曲折精彩,人物众多而鲜活,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关键事件进行梳理。
一、黄巾起义及官渡之战公元184年,中国汉朝末年,天下大乱。
一群被称为黄巾军的农民起义军在全国掀起了反抗汉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英勇善战的张角等人带领农民群众,声言要实行平等分田地、罢黜官吏,振兴社稷。
然而,他们的力量还是不及一统天下之帝王官军。
经过长时间抵抗和持久战,黄巾军最终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率领的联军击败,这也是本书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对抗。
二、赤壁之战百年之后,曹操称帝,形成北方的魏国,而南方则分别有刘备和孙权统治的蜀国和吴国。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最为著名和关键的战役之一。
刘备和孙权联军与曹操军队在长江上展开激烈的对抗。
在周瑜、诸葛亮等人的策划下,用火攻击败了曹操,最终确立了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
三、千里走单骑及定军山之战曹操依靠北方的强大资源和兵力,多次挑战孙刘联军。
他在长安城联络黄巾军头目郭汜,试图联合北方各地的散兵,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
刘备在千里走单骑的壮举中,得到了名将关羽的帮助,并于定军山之战中打败了曹操。
刘备也因此得到了三个部下,关羽、张飞、赵云,被誉为五虎上将之一。
四、华容道之战及马超的悲歌除了刘备、孙权、曹操等主要势力之外,各地还涌现了一批英勇的将领。
其中,马超是关中地区著名的军事将领,被推崇为忠义之士。
在赤壁之战后,马超一度投效曹操,但后来又背叛了曹操,重新归附黄巾军。
曹操为了阻止马超的威胁,亲自领兵与马超展开了一场激战。
马超最终因被困在华容道上而被曹操部队所俘,从而结束了他在这场战争中的传奇人生。
五、汉献帝的受困及司马懿的崛起曹操统一北方后,挟持汉献帝,自封为曹魏王,目睹了朝政的变幻。
汉献帝在曹操的掌控下,呈现出一个不受自由的君主形象。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全书以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融入大量虚构情节,讲述了三国时期的乱世英雄、政治斗争和战争冲突。
本文将为大家梳理《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第一章:桃园三结义故事开始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席卷全国。
义军首领张角等三口人,不满朝廷腐败无能,率领一万吐纳道术的信徒反抗朝廷。
这时,关羽、刘备、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为兄弟。
刘备得到县令的推荐,遭到了曹操的阻挠,从而在白马津川遇到了曹操。
第二章:焚书坑儒曹操在白马津川战败,被刘备救下。
刘备得知曹操为了消除心腹之患,命人焚烧书籍。
刘备闻讯后深感快要毁灭后嗣,决定离开并组织起众多志同道合的人马。
第三章:白马之围刘备离开后,曹操在白马津川与袁绍作战,取得胜利,稳定了自己的地位,成为了一方势力的领袖。
而刘备则在逃亡中遇到了吕布,成为了吕布的协助者。
第四章:黄巾之乱东汉政权内斗激化,各类起义军开展起义,其中最为知名的是黄巾起义。
曹操与吕布、刘备等人合作,对抗黄巾军。
经过连番苦战,曹操等人终于平定了黄巾起义。
第五章:西凉割据曹操平定了黄巾起义后,与袁绍展开了多次战争,最终曹操取胜并平定了北方局势。
同一时期,刘备在吕布的协助下,收服了一些地方势力,开始在西凉地区割据。
第六章:赤壁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统一北方,但在进攻江南时,遭到了孙权、刘备等人的抵抗。
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败北,江北局势重新稳定。
第七章:单骑救主历史转入了三国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为主的三国鼎立局面。
曹操称汉王,以讨伐蜀国为借口,开始对刘备发动进攻。
关羽带兵千里单骑救主,被曹军打败,最终被曹操囚禁并斩首。
第八章:火烧新野刘备与张飞、赵云及刘备的妻子孙尚香等人逃到新野,曹操派大军前来讨伐,刘备命令人们烧毁粮食,以示不屈。
最终,由于新野城防不固,刘备全家逃往江陵。
第九章:定军山伐蜀曹操派出大军进攻蜀国,命令许褚假扮为逃兵引诱刘备,然后围而不攻而待刘备自投。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1、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2、张飞鞭打督邮:刘备讨伐黄巾有功为安喜县尉。
上任不到四个月,适有督邮到县,对刘备态度傲慢,有索取贿赂之意,令县吏诬称刘备害民。
刘备和众老几次想拜见督邮,都被门吏拦住。
张飞酒后乘马从馆驿前过,大怒,将督邮揪出门来拴在马桩上鞭打,后被刘备劝阻。
刘、关、张三人放了督邮后弃官另谋出路。
3、何进被杀:董皇后和灵帝皆欲立皇子协为太子,中常侍蹇硕进谏说若想立刘协为太子,必须先诛杀何进。
灵帝因而宣何进进宫,司马潘告密,何进得以脱险。
何进采纳袁绍意见,调外地的兵马进京师诛灭宦官。
西凉刺史董卓进兵京师,何进谋除宦官的计划泄露,十常侍先发制人,将何进骗进宫去杀害。
4、董卓弄权:外戚与宦官争权,互相攻杀。
汉灵帝死,少帝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自封相国,独掌大权。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5、吕布投靠董卓:吕布原为丁原义子,为人勇猛。
董卓想要除去丁原,但害怕吕布,便派李肃带着赤兔马和黄金、珠宝前去劝降。
吕布见利忘义,在夜里提刀到丁原帐中,杀之,砍下他的首级,投了董卓,并拜董卓为义父。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卓孟德献刀6、曹操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吕布去挑好马赐给曹操。
吕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侧卧,曹操正要行刺,却被董卓在镜子里看见。
这时吕布已牵马回来,曹操跪下谎称献刀给董卓,并借口试马,等董卓醒悟过来,曹操已经去了洛阳。
人教部编小学五年级整本书阅读《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及情节梳理1.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2.作品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以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全国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的社会现实。
全书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分归晋五大部分。
3.人物辨识(1)刘备别称:刘玄德、刘豫州、刘皇叔武器:双股剑坐骑:的卢马外貌: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身份: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典型情节串联: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跃马过檀溪→三顾茅庐→携民渡江→怒摔阿斗→遗诏托孤(2)关羽别称:关云长、关公、汉寿亭侯武器: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外貌: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风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身份:“五虎上将”之一,其余四人分别为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典型情节串联: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败走麦城(3)诸葛亮别称:诸葛孔明、卧龙先生辨识:鹅毛扇外貌: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身份:蜀国丞相典型情节串联:隆中对→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祭七星坛借东风→巧布八阵图→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智取三城→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秋风五丈原(4)曹操别称:曹孟德、曹阿瞒、曹贼外貌: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身份:魏王典型情节串联:曹操献刀→错杀吕伯奢→割发代首→煮酒论英雄→横槊赋诗→割须弃袍(5)张飞别称:张翼德武器:丈八蛇矛坐骑:乌云踏雪外貌: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身份:蜀汉名将典型情节串联:怒鞭督邮→大闹长坂桥→智擒严颜→义释严颜4.典型情节(1)三顾茅庐情节辨识:隆中对人物形象:刘备——慧眼识才、礼贤下士情节概述: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读书笔记之《三国演义》思维导图精华版《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长篇⼩说四⼤名著之⼀,也是中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说,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
它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争。
全书分为黄⼱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三国⿍⽴、三国归晋五⼤部分。
⼆、三国主要⼈物关系整理(建议收藏)《三国演义》中出场的⼈物有多少呢?有⼈粗略统计过,全书⼀共描写了1191⼈,其中武将436⼈,⽂官451⼈,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黄⼱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宦官和三教九流、各⾊⼈物109⼈。
所以屡清⼈物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最⾸要的。
读懂⼈物关系才会理解情节,并加深印象。
不但增加了⾃⼰知识的储备,⽽且对于其他⼈物关系复杂的⼩说,还可以更流利地与朋友⾼谈阔论⼀番。
下⾯这张就是三国主要⼈物关系梳理图(包含110+主要⼈物):如果图⽚不清晰的话,可以点击图⽚“查看原图”,或者直接查看下⽅的导图源⽂件▼/template/101400⼤家不妨也⾃⼰尝试下,整理成⼀张颜值耐打的思维导图,成就感真的不亚于写⼀篇精彩的读后感喔。
三、《三国演义》时间轴黄⼱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三国⿍⽴、三国归晋五⼤部分,可以按照关键⼈物&事件作进⼀步细分,整理出来的时间轴如下⽅所⽰:如果图⽚不清晰的话,可以点击图⽚“查看原图”,或者直接查看下⽅的导图源⽂件▼/template/32837四、《三国演义》读书笔记读《三国演义》这样的好书,千万别只停留在表⾯,⽽忽略了其更深刻的内涵。
⽐如:主旨⽅⾯,它弘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学⽅⾯,它开了哪些先河?采取了怎样的结构和创作⽅法?⾮⽂学⽅⾯,它对现代⼈的⽣活有哪些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
如果图⽚不清晰的话,可以点击图⽚“查看原图”,或者直接查看下⽅的导图源⽂件▼/template/60540读书,追求的不是把书读完,⽽是把书消化,使之内化为我们的知识,成为我们的精神⾷粮,共勉之。
[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梳理第一回桃园三结义东汉未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千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这便是《三国演义》中着名的桃园结义。
第一回曹操欺父因曹操不喜欢学习,曹叔父不喜欢曹操,常常到其父面前告账,一日,曹操看见叔父迎面走来,故意倒地,怪象百出,叔父见状忙去找其父,说曹操云云,其父忙来看看,结果,什么事没有,父亲问怎么回事,曹说:只因叔父不喜欢,故意告刁状,从此以后,父亲不再听叔父说的了,曹操更加我行我素。
第二回张飞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讨黄巾有功,当上了县尉,不久,督邮来了,很是瞧不起刘备,问起刘备的家世,刘备说是中山靖王之后,督邮说刘备冒充帝胄,侍从告诉刘备督邮发怒是一位没有贿赂给他,刘备说自从上任以来没有拿过百姓的东西,没有钱给他,于是督邮真的发怒了,后来张飞喝了几杯闷酒,骑着马出来,看见几个来人跪在县衙口,问清楚了愿意,张飞很是生气,就冲进去把督邮抓了出来绑在县衙门口一个柱子上,扯下柳条来打,打断了好几根。
第四回曹操献刀第五回曹操误杀吕伯奢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跑,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
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
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
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
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说已经吩咐家人杀猪设酒来款待曹操,为何这么快就要走了。
没想到曹操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
同行的陈宫怪他非常没有义气。
曹操说,宁可我辜负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让。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人物重点情节梳理(一)“仁”的代表——刘备形象:面如冠玉,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性格:为人忠厚,知人善任,宽仁爱民、至诚待士、信义为上、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狡诈、有心计的人,是“圣君”的代表。
情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占领荆州夺取汉中建立西蜀夷陵之战白帝托孤1、桃园豪杰三结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东汉末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得知华雄被杀,便领大军与盟军大战于虎牢关。
吕布勇不可挡,接连杀败八路诸侯。
一天,吕布又来挑战,北平太守公孙瓒大怒,迎战吕布,没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
张飞截住吕布连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
关羽见张飞不能取胜,便上前来助战,刘备见两个弟弟战不下吕布,也挥动双股剑上前助战,终于将吕布打败了。
3、青梅煮酒论英雄(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赚城斩车胄)刘备为了防备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曹操为了探听刘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
刘备列举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障、张绣、张鲁、韩遂等人为英雄,曹操一一加以否定。
最后指着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闻言吓得手中匙著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刘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4、马跃檀溪(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蔡夫人早对刘备怀有戒心,当他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为继承人时,就对刘备起了杀心,遂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的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
在宴会上,伊籍将蔡之害计密报刘备,并引其从西门单骑速逃,蔡瑁随后追至檀溪,刘备纵马下溪,马前蹄忽陷,刘备挥鞭急呼,马忽似龙驹,纵身而起,跃过檀溪,刘备脱险。
5、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
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
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6、刘玄德携民渡江(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大军压境时,刘备率部从荆州向南撤退,荆州十余万百姓自愿跟随刘备撤退。
有人对刘备说:“我们应该赶快退保江陵。
现在带着这么多老百姓,能作战的人不多,若曹操大军追上,何以拒之?”刘备说:“夫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7、白帝城托孤(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刘备为关羽报仇,率全国之兵讨伐吴国,兵败退守白帝,一病不起,诏诸葛亮等大臣到白帝,抚其背说:“我有幸得先生相助而成就帝业。
然而我甚浅陋,未采纳丞相之言而伐吴,自取其败,悔恨莫及。
我死在旦夕,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于是将遗诏递给诸葛亮,一手掩泪一手把着诸葛亮的手说:“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完成统一大业。
刘禅软弱,先生以为可辅佐则辅佐,若不可辅佐,则请先生自为成都王。
”诸葛亮听罢,手脚无措,流泪跪拜在地说:“臣怎敢不尽全力辅佐后主,以尽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呢!”8、刘备摔阿斗赵云与乱军中救回阿斗,双手递与玄德。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日:“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二)一代奸雄——曹操形象:面色惨白,目光锐利。
性格:奸诈狡猾自私残暴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飞扬跋扈目光敏锐情节:煮酒论英雄华容道官渡之战许田打围挟天子以令诸侯梦中杀人杀杨修杀华佗杀吕伯奢家1、曹操献刀(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董卓欺主弄权,曹操借王允七星宝刀进府行刺,见董卓躺下,急抽刀欲刺。
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了曹操的动作,转身相问。
曹操急中生智说:“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公。
”董卓接刀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
董卓引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谢道:“愿借马一试。
”然后快马加鞭,逃之夭夭。
2、错杀吕伯奢(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与陈宫逃亡,躲到吕伯奢家,吕家杀猪款待,曹操听见后院的磨刀之声,疑心大起,又听见有人说:绑上再杀。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连杀吕家八口,最可恨的是,当他发现杀错人之后,并没有放过吕伯奢这一无辜的老人。
当陈宫责怪他残忍时,他振振有词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3、割发代首(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4、跣足迎许攸(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5、割须弃袍曹操被马超击败溃逃,听见有人叫:“穿红袍的是曹操!”便脱下红袍。
又听见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便惊慌割了胡子。
又听见:“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马超追上,曹操吓得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曹操乘机逃走。
马超追去,被曹洪拦住。
曹操逃脱。
6、横槊赋诗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
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众将好不威风。
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
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
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
并横槊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7、“梦中”杀人曹操身居高位,怕被人暗害,便对手下说自己梦中好杀人,睡觉时,旁人不要靠近。
一次睡觉时被子滑落,近侍替他盖上,他跃起杀了近侍,又躺下睡觉。
醒后故意惊呼:“何人杀我近侍?”左右以实告,才假装悲伤,命厚葬之。
8、杀粮官王垕寿春伐袁术时,曹操与袁军相持月余,粮食“不敷支用”,曹操便让管粮官王垕“以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
王垕遵令而行,激起了各寨大小将士的愤怒,纷纷传言丞相欺众。
他暗中派人探得消息,不惜用毫无过错的王垕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
(三)“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1、继承父兄基业 (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2、决计破曹(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3、“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建安十八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一月之久,曹提多次进攻仍不能取胜,休战期间便去观察孙权军营,(2分)他从远处看到东吴将士纪律严明整肃,孙权英武异常。
深为羡慕。
(2分)不禁脱口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分)4、孙权遗书退阿瞒(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曹操起兵进攻东吴,双方对峙于长江两岸,僵持不下。
时近开春,江水上涨,曹营不少已经进水,兵卒叫苦连天。
曹操已经有些退兵的想法,但一时骑虎难下。
孙权给曹操送来了一封信,先是指责了一番曹操,然后暗示曹操要趁回避江水上涨撤兵,果然曹操即刻退兵。
(四)“义绝”----关公(五虎上将之首)形象:单鳯眼,卧蚕眉,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
性格:忠义勇武忠贞不二光明磊落恩怨分明情节:过五关斩六将斩颜良千里寻主水淹七军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败走麦城1、温酒斩华雄(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董卓当权,把持朝政。
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
交战中,先后有四位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
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
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
曹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
曹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
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3、关云长千里走单骑(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刘备失散,暂居曹营。
曹操一心想收服关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赐美女、金银、官职等物品,关羽独留下赤兔马,以便来日寻刘备方便。
听到刘备下落后,关羽将官印吊于屋中,带上嫂嫂,奔向刘备。
途中因没获曹操批准,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皆杀之闯关。
4、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刘、关、张失散后,关羽为等待时机寻找刘备以及保护兄嫂不被侵犯曾同意暂时归降曹操,关羽后来得到了刘备的消息,挂印封金,坚决离开曹营,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关隘,立斩曹操六员大将。
5、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
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
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
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
实则以鲁肃为人质。
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
关羽因此安全脱身。
6、华容道义释曹操(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关羽奉诸葛亮之命设伏于华容道,撞着溃逃的曹军,曹军束手待擒。
(1分)然关羽乃义重如山之人,念及曹操昔日于己有厚恩,心中不忍;又见曹军狼狈不堪,愈发不忍:加以与曹将张辽有故旧之情,遂抗命放去曹军,曹操得以脱身。
(2分)后得刘备求情,关羽免受军法惩处。
(1分)7、刮骨疗毒(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关羽旧时箭伤常在阴天发作。
华佗认为应当切开臂膀刮掉渗入毒药,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
左右掩面失色。
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华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
关公大笑而起。
华佗称赞说:“君侯真天神也!”8、屯土山关公约三事(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
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
”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
愿闻三事。
”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望文远急急回报。
”张辽应诺,遂上马,回见曹操,先说降汉不降曹之事。
示例:徐州失守,关羽中计被围屯土山,(1分)被张辽以“忠义”名义劝说后,提出三个条件而后暂居曹营。
(1分)虽然曹操对他极尽恩宠,更赠他赤兔宝马,(1分)但关羽在探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仍决然挂印封金,(1分)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义无反顾地离开曹操,追随刘备而去。
(1分)9、斩颜良,诛文丑(第二十六回袁本初败兵折将关云长挂印封金)10、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曹操命大将于禁、庞德去救樊城。
关羽得信,亲自披挂前去迎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