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第十一章 煅制
- 格式:pdf
- 大小:129.59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扣锅煅法定义: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适用药物:煅制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及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需要综合制炭的药物。
目的:(1)产生新疗效,增强止血作用。
如血余炭,棕榈炭。
(2)降低毒性,如干漆。
血余炭【处方应付】单写付血余炭【来源】本品为人头发制成的炭化物【历史沿革】汉代以前有“燔发”(《病方》)、“烧灰”(《金匮》)等炮制方法。
明代有“将发入罐中,封固、阴干,以炭火围之,俟黑烟将尽,即起”(《醒斋》)。
此为密闭煅法。
此法一直沿用至今。
现行,有扣锅煅。
【炮制方法】取头发,除去杂质—稀碱水洗—清水漂净—装于锅内,上扣一锅—用盐泥或黄泥封固—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为度——剁成小块。
【炮制作用】性味苦,涩,平。
具有止血,化瘀的作用。
本品不生用,入药必须煅制成炭,煅后方具有止血作用。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代表方:化血丹【炮制研究】头发主含优角蛋白(纤维蛋白),此外尚含脂肪及黑色素和铁、锌、铜、钙、镁等。
煅成血余炭后,临床和药理实验皆证明确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这种止血作用可能是通过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中cAMP的含量,促进内源性系统凝血功能实现的。
血余炭的止血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钙、铁离子有关。
棕榈【处方应付】单写付棕榈炭【来源】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干燥叶鞘纤维(棕毛)及叶柄。
【历史沿革】唐代有“烧灰”、宋代有煅炭法、明代有炒炭法。
现行,多采用密闭煅法炮制,有棕榈、棕榈炭。
【炮制方法】1.棕榈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2.棕榈炭(1)煅炭:取净棕榈段或棕板块,暗煅法—煅透(2)炒炭:取净棕板,用武火炒至黑棕色【炮制作用】棕榈炭具有收涩止血的功能。
生棕不入药,经煅后具有止血作用。
用于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
代表方:乌金散、黑散子。
【炮制研究】棕榈经制炭后,所含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总鞣质量下降。
中药炮制学:煅法煅法--中药炮制学煅法包括明煅法、密闭煅法和煅淬法。
一、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法,适用于矿物药、贝壳类和化石类药物。
煅制方法有炉口煅,平炉煅,反射炉煅。
后两法煅制温度高,生产量大,但不耐高温。
化石类、贝壳类药物不宜用后两法煅制。
煅制时应将药物大小分档,药物受热均匀,煅至内外一致而“存性”,应一次性煅透。
对主含云母类、石棉类、石英类矿物,煅时温度应高,时间长。
明矾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有明矾和枯矾两个规格。
明矾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外用解毒止痒;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敛、生肌、止血、化腐作用。
煅制时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要搅拌。
白矾含水量按分子式中所含结晶水计算为45.53%,白矾用传统方法制成枯矾,失重45%即可。
煅制温度应控制在180~260℃之间。
石决明有石决明和煅石决明。
生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缓和平肝潜阳的功效,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石决明要求煅至酥脆,呈灰白色或青灰色,无珍珠样光泽。
二、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
常见的有醋淬自然铜、、代赭石、磁石;酒淬阳起石、药汁淬炉甘石等。
煅淬目的:经煅淬的药物均可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此外,还能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自然铜、阳起石、皂矾、炉甘石等。
一些矿物药煅、淬前后,矿物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单纯的晶体结构变化,如代赭石中赤铁矿转化为磁赤铁矿;也有晶体结构,化学成分都有改变,如自然铜中黄铁矿转化为磁黄铁矿;更常见的是局部氧化、醋淬中的醋酸化或水化。
煅淬时应反复进行数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
自然铜有自然铜和煅自然铜。
本品多煅用,经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煅后使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促进体内造血系统功能。
2021年中药炮制学煅法整理明锻法:白矾:【方法】: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煅锅内,用武火加热至熔化,继续煅至膨胀松泡呈白色蜂窝状固体,完全干枯,停火,放凉后取出,研成细粉。
【注意事项】:1、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要搅拌。
易使白矾呈焦黄色。
制枯矾时常出现煅制不透的现象。
2、煅制温度宜控制在180℃~260℃之间(脱水与刺激性)。
3、煅制时忌铁器(颜色与含量)。
【作用】:生品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内服止血止泻,祛除风痰。
制品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涩敛疮、止血化腐作用。
石膏:【作用】:生品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制品缓和大寒之性,免伤脾阳,清热泻火之功减弱,增加了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的功能。
龙骨:明煅。
生:镇静安神、收敛固涩的功能。
煅:收敛固涩、生肌的功能。
煅后增加了钙离子的煎出率。
牡蛎:明煅。
生: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
煅: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强了收敛固涩的作用。
石决明:明煅。
生: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能。
煅: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的功效缓和,增强了收敛固涩、明目的作用。
煅淬法:【药物】:适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能疏松的矿物药及临床上因特殊需要须煅淬的药物。
自然铜:淬液:醋。
药物:二硫化铁。
代赭石:淬液:醋。
药物:氧化铁。
磁石:淬液:醋。
药物:四氧化三铁。
炉甘石:淬液:水。
药物:碳酸锌。
阳起石:淬液:酒。
药物:碱式硅酸镁钙。
扣锅煅法(闷煅、暗煅):【操作方法】:将药物置于锅中,上盖一较小的锅,两锅结合处用盐泥或细砂封严,扣锅上压一重物,防止扣锅底部贴一白纸条或放几粒大米,用武火加热,煅至白纸或大米呈深黄色,药物全部炭化。
第二节煅淬法定义: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煅后的操作程序称为淬,所用的液体辅料称为淬液。
目的: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洁净药物。
原理产生裂隙,淬液浸入裂隙还可继续冷却,产生新的裂隙,经反复煅淬晶格间完全裂解。
原药物醋淬后表面形成一薄层醋酸盐,其性质比煅前酥脆且易溶。
注意事项反复进行数次煅至淬液吸尽、药物酥脆为度选择适宜淬液自然铜【处方应付】单写付煅自然铜。
【来源】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的矿石。
主含二硫化铁)。
(FeS2【历史沿革】刘宋时代有甘草、醋处理后煅的方法(《雷公》)。
唐代主要用煅法、煅淬法(《理伤》)。
现行,有自然铜、煅自然铜。
【炮制方法】1.自然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砸碎。
2.煅自然铜取净自然铜—煅至红透—投入醋液中淬制—煅烧醋淬至黑褐色—摊凉—碾碎。
自然铜每100kg,用醋30kg。
【炮制作用】多煅制用,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
用于跌扑肿痛,筋骨折伤。
代表方:自然铜散。
质地酥脆,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炮制研究】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部分生产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增加,易于为体内所吸收。
炉甘石【处方应付】单写付煅炉甘石。
【来源】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的矿石,)。
主含碳酸锌(ZnCO3【历史沿革】唐代有“火煅,黄连水淬七次”(《银海精微》)。
宋代有“研极细末”(《博济》)。
清代对炮制炉甘石的目的有了明确记载:“用三黄煎水而煅炼,善疗目疾”(《便读》)。
现行,有炉甘石、煅炉甘石等。
【炮制方法】1.炉甘石取原药材—去杂质—打碎。
2.煅炉甘石取净炉甘石—煅至红透—倒入水中浸淬—倾取上层水中混悬—残渣继续煅淬3~4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待澄清后倾去上层清水—干燥。
3.制炉甘石(1)黄连汤制炉甘石:黄连煎汤—加入煅炉甘石细粉拌匀—干燥。
《中药炮制学》基础知识之煅法药物直接放于无烟炉火中或适当的耐火容器内煅烧的一种方法。
有些药物煅红后,还要趁炽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之,称“煅淬”法。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调剂、制剂。
因此煅法主要用来加工质地坚硬的矿物药;②高温煅烧除去吸附水和部分砷、硫等易挥发物质,可以降低毒性或副作用,提高疗效,甚至产生新的功效。
第一节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直火煅法。
→操作方法有:敞锅煅;炉膛煅;平炉煅;反射炉煅。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②除去结晶水【白矾、硼砂等,除去结晶水增强收敛等作用;③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钟乳石、花蕊石、蛤壳,煅后CaCO3 →CaO,使钙成分更易溶出】注意事项①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②宜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出现夹生现象;③煅制温度、时间应适度,要根据药材的性质而定④有些药物在煅烧时产生爆溅,可在容器上加盖(但不密闭)以防爆溅第二节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煅淬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经过高温仍不能疏松的矿物药,以及临床上因特殊需要而必须煅淬的药物。
目的①使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代赭石、磁石】②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
【如含铁矿物药煅后醋淬有醋酸铁生成】③清除药物中夹杂的杂质,洁净药物。
【如炉甘石煅淬后可提高药物质量】注意事项①煅淬要反复进行几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避免生熟不均。
②所用的淬液种类和用量由各药物的性质和煅淬目的要求而定。
第三节扣锅煅法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
[适用于煅制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及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需要综合制炭的药物]目的①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新的疗效,增强止血作用【血余炭、棕榈炭等】;②降低毒性【干漆】注意事项①煅烧过程中,有大量气体及浓烟从锅缝中喷出,应随时用湿泥堵封,以防空气进入使药物灰化;②药材煅透后应放置冷却再开锅,以免药材遇空气后燃烧灰化;③煅锅内药料不宜放得过多、过紧,以免煅制不透,影响煅炭质量。
中药炮制学:煅法煅法--中药炮制学煅法包括明煅法、密闭煅法和煅淬法。
一、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称明煅法,适用于矿物药、贝壳类和化石类药物。
煅制方法有炉口煅,平炉煅,反射炉煅。
后两法煅制温度高,生产量大,但不耐高温。
化石类、贝壳类药物不宜用后两法煅制。
煅制时应将药物大小分档,药物受热均匀,煅至内外一致而“存性”,应一次性煅透。
对主含云母类、石棉类、石英类矿物,煅时温度应高,时间长。
明矾主含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有明矾和枯矾两个规格。
明矾解毒杀虫,清热消痰,燥湿止痒;外用解毒止痒;枯矾酸寒之性降低,涌吐作用减弱,增强了收敛、生肌、止血、化腐作用。
煅制时一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不要搅拌。
白矾含水量按分子式中所含结晶水计算为45.53%,白矾用传统方法制成枯矾,失重45%即可。
煅制温度应控制在180~260℃之间。
石决明有石决明和煅石决明。
生石决明偏于平肝潜阳,煅石决明咸寒之性降低,缓和平肝潜阳的功效,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石决明要求煅至酥脆,呈灰白色或青灰色,无珍珠样光泽。
二、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称煅淬。
常见的有醋淬自然铜、、代赭石、磁石;酒淬阳起石、药汁淬炉甘石等。
煅淬目的:经煅淬的药物均可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此外,还能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减少副作用,增强疗效,如自然铜、阳起石、皂矾、炉甘石等。
一些矿物药煅、淬前后,矿物的变化是多方面的,既有单纯的晶体结构变化,如代赭石中赤铁矿转化为磁赤铁矿;也有晶体结构,化学成分都有改变,如自然铜中黄铁矿转化为磁黄铁矿;更常见的是局部氧化、醋淬中的醋酸化或水化。
煅淬时应反复进行数次,使液体辅料吸尽,药物全部酥脆为度。
自然铜有自然铜和煅自然铜。
本品多煅用,经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煅后使质地疏松,便于粉碎加工,利于煎出有效成分。
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经火煅后二硫化铁分解成硫化铁,经醋淬后表面生成醋酸亚铁,且能使药物质地疏松易碎,便于粉碎,并使药物中铁离子溶出物增加,易于体内吸收,促进体内造血系统功能。
第十一章煅制一、定义:1. 煅制——将净制过的中药,置适宜的耐火容器,高温加热至红透或酥脆的操作过程。
2. 煅淬——有些中药加热至红透后,还须趁炽热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稍浸。
二、分类及适应药物1.明煅:适用于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化石类药物。
2.煅淬:适用于质地坚硬的金属矿物类药物(磁石)或临床上特殊需要的药物(炉甘石)。
3.暗煅(扣锅煅):适用于需制炭但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的药物,如某些植物类和动物类药。
三、注意事项:1.大小分档;2.煅存性:植物类;3.必须研细后才能入药。
第一节明煅法一、定义:明煅法——药物煅制时,不隔绝空气的方法,又称直火煅法。
二、明煅的目的:(1)药物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2)除去结晶水,增强收敛作用;(3)缓和药性。
三、适应药物:(1)含结晶水的矿物药,如白矾、硼砂等。
(2)动物的贝壳、化石类药物,如龙骨、牡蛎、石决明。
(3)质地坚硬,不含或少含结晶水的矿物药,如石膏、寒水石、花蕊石等。
四、操作方法分类:敞锅煅、煅药炉煅。
五、注意事项(1)药物大小分档,以免煅制时生熟不均;(2)一次煅透,中途不得停火,以免出现夹生现象;(3)控制适当的煅制温度和时间;(4)煅制时防止爆溅,在容器上加盖(但不密闭),防止事故发生;(5)煅后放凉后入库,防止复燃回潮。
白矾KAl(SO4)2 · 12H2O【炮制方法】1. 枯矾——取净白矾→敲成小块→置煅锅内2. 注意:(1)生品半透明,煅后白色蜂窝状,无光泽,质地由硬脆变为轻松易碎;(2)次性煅透,中途不得停火,自然煅化,不能搅拌;(3)能用铁锅。
【炮制作用】【炮制研究】白矾主要含有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 KAl(SO4)2+12H2O(1)炮制温度控制在180-260 ℃;(2)弱酸性的硫酸铝钾与铁锅在加热时反应生成红色的三氧化二铁,因此枯矾应用惰性容器煅制为宜。
第二节煅淬法一、含义:煅淬法——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液体辅料中聚然冷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