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4.73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管、肾上腺

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

消化系统:

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

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

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

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

黄疸:肝、胆、脾、胃

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

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

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

泌尿系统:

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

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

妇科:

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

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

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

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

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

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

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

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

儿科:

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

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

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

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

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

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

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

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

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

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

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

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

小儿推拿

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便秘、小便色黄。

热轻:平肝、清肺、清天河水、掐五指节

热重(38.5以上):平肝清肺、退六腑、提捏大椎、掐五指节

塞加揉阳池,咳嗽重加运八卦,痰盛加清补脾经,呕吐加清胃,食积加清大肠热烦躁惊厥加退六腑、捣小天心。

气管炎:初起同感冒,继而咳嗽加重,可有发热、胸闷、气促、食欲不振,初干咳,之后痰渐多。

用穴位:运八卦、清肺平肝、清胃、清天河水

热(38.5以上)加退六腑,喘重改逆运八卦,喘重痰多(闻及湿性啰音)去清、加揉小横纹,喘重可闻及干性啰音改小横纹为推四横纹。

炎:初起有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有时有呕吐,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用穴位:逆运八卦、平肝清肺、揉小横纹、退六腑

热惊厥加捣小天心,鼻塞加揉阳池,热退、咳嗽少痰或无痰改小横纹为退四横、改退六腑为清天河水。

炎:鼻塞、流涕。

证(鼻涕清稀无色无味):平肝清肺、揉一窝风、揉外劳宫。

证(鼻涕量多色黄质稠有味):清天河水、平肝清肺、揉阳池,流涕色黄绿、质味重改清天河水为退六腑。

喘:寒性:咳喘哮鸣,吐痰清稀,面色晄白,形寒怕冷。

穴:逆运八卦、揉外劳宫、推四横纹、清肺。

性:咳喘哮鸣,痰色黄稠,口干咽燥或有发热。

穴:逆运八卦、揉二人上马、推天河水,热重该清天河水为退六腑。

解期:面色晄白,神疲乏力,自汗,食少便溏,形寒怕冷。

穴:揉二人上马、清补脾、运八卦、退六腑。

腹痛:

郁腹痛:小孩因故哭叫,家人抑制使其不能发泄,或强以乳食,迫使小儿止哭睡,睡中时作痉挛性长息,易患胸胁痛,甚至发热。一般腹痛、以痛时哭闹、体扭动为特征,或有呃逆。

穴:平肝、运八卦、推四横纹、揉板门。

积腹痛:饮食不节,零食无度,食积不消,最易生热,气机郁滞,肠鸣辘辘,有散块,或见呕吐,得泻痛减,苔厚,脉滑数。

穴:平肝、清胃、清脾、运八卦、揉板门、清大肠。

性腹痛:感受寒邪,脐腹为风寒所侵,或当风进食,或恣食瓜果生冷,寒邪滞肠胃,寒凝收引,不能通和,因而作痛。通多绕脐,思热饮,爱暖熨,舌苔薄,脉象沉紧或迟。

穴: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揉板门、运八卦、清天河水。如有有形寒积,可加补大肠。

性腹痛:郁有湿热,腹外部扪之亦热,肠鸣作呕,舌苔黄腻,脉滑濡而数。穴:平肝、清胃、清天河水,揉板门。

血腹痛:小儿跌仆较重,时见微热,痛在胸腹,痛时身体不动或少动,印堂青偏青黯,脉紧涩。

穴:推四横纹,揉外劳宫、揉板门、清天河水。

寒腹痛:小儿倦怠纳呆,四肢无力,时见厥冷,睡好俯身而卧,正之乃俯,眠露睛,腹部喜按喜热熨。

穴:揉外劳宫、清补脾、揉板门、推四横纹。

吐:

食呕吐:揉板门、运八卦、清胃、清补脾。

热呕吐:烦躁口渴,腹内热,恶心,食入即吐,吐物酸腐,大便臭秽或见秘结赤,舌质红,苔黄,脉象滑数有力。

穴:清胃,平肝、清天河水、运八卦,腹痛加揉板门;便秘加清大肠。

虚呕吐:病伤气阴,热耗胃津,胃不得濡,不能润降,厌食,呃逆干呕。得食胃燥不受,反见呕吐,胃阴更耗,必生内热。

穴:揉二人上马、揉板门、清胃、运八卦、清补脾,生虚热者加清天河水。惊呕吐:跌扑受惊,或食时被惊,或先有痰热,食随气逆,每见痉挛喷射性呕。或痰热上涌,气血逆乱,蛔虫不安而上扰,有时吐蛔。必兼见恶心时作,呕黏涎,夜眠多惊,抽搐蠕动,易成惊风。

穴:平肝、清胃、运八卦、揉板门、清天河水、揉外劳宫。

寒呕吐:小儿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足,又因恣食生冷瓜果,寒滞中脘,或感邪,客于胃肠,滞阻升降之机,以致胃寒上逆,食后移时方呕,可朝食暮吐,物无腐气,腹多寒痛,或有泄泻,舌淡苔白,脉弦迟或沉紧。

穴:揉外劳宫、揉板门、平肝、清胃、运八卦,兼见腹痛加揉一窝风、清大肠补脾。

逆:

证:呃声持续高亢、有力,伴口臭、烦渴、便干。

穴:运八卦、清胃、退六腑。

症:呃声低怯无力而断续,伴食少便溏、手足不温。

穴:运八卦、揉外劳宫、清补脾。

食:厌食或拒食,食之无味,面色无华或萎黄,形体偏瘦,大便不成形,或次多,或夹有不消化食物。

穴:运八卦、清胃、清天河水、推四横纹,脾胃虚弱者去清胃,改清补脾、捏。

积:面色青黄,肌肉消瘦,皮毛憔悴,肚大坚硬,青筋暴露,懒进饮食,大便秽,小便秽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