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基本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长沙市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1.自然条件⑴自然条件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地处湘江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11°53'-114o15,北纬27°51,-28°40,之间,扼南北要冲,东邻江西,南与株洲、湘潭两市相接,西与娄底及益阳市毗邻,北与岳阳市接壤。
长沙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辖五个区,一个县级市、三个县。
市域土地总面积11819.5平方公里,其中五区面积523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长沙市位于新华夏第二沉降带之长平断陷盆地西南部,燕山运动造就了地貌骨架之雏型。
尔后在第四系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湘江侵蚀、堆积作用,塑造了河床、阶地及其两侧不同成因类型的丘陵地貌景观。
长沙市地处湘江下游、滨临洞庭。
市西区为丘陵地貌,东部主要为河流阶地,地势展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最高点岳麓山,海拔293.5m,最低点为湘江、浏阳河、捞刀河畔,海拔约30%地貌单元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由河床、江心洲、漫滩及阶地组成。
湘江大道解放路〜劳动路段主要沿湘江东河岸展布,为阶地、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属于湘江I~II级阶地,I级阶地与II级阶地属内叠阶地,其中地面标高变化在34.20~37.50ni间。
(3)水文和气象长沙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潮湿、雨量充沛、严寒期短等特点。
据1960-2003年长沙市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7.4度,日平均最高气38.1度,日平均最低气温0.4度,7月份平均气温28.5度,极端最高气温40.6度,(1963.8.31),1月份平均气温6.1度,极端最低气温TO.1度,(1977.1.30);年平均相对湿度79.5%,年最小相对湿度14.2%,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多年平均降雨量1394.6mm,最大年降雨量1751.2mm(1998),最小年降雨量708.8D1nI(1953),最大月降雨量515.3mm,最小月降雨量1.2mm,最大日降雨量192.5mπι,每年5-9月为雨季,其降雨量约占全年的80%o长沙地区的主要灾害天气是低温、雨雪、冰冻,可能出现的时期主要在1月初至2月中旬,根据统计结果,1月13日至2月2日,历年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平均分别为2(ΓC∖7.90℃,2008年同期分别为0℃和一1.6t,低温强度为建国以来所罕见,第一次强冷空气入侵,降幅明显,1月13日出现寒潮天气,降温幅度达16t,同时先后出现了降雨、雨夹雪转雪天气,并出现了严重的冻雨;1月28日和2月1日,由于水汽充足,出现两次暴雪过程,积雪深度达12cm。
长沙市旅游资源分析报告一、长沙市概况湖南省长沙市,别称“星城”、“楚汉名城”,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前列,在中国最具竞争力城市中排名第七。
长沙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
长沙旅游资源丰富,有“山水洲城”之美誉,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是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等革命先贤的故乡。
二、长沙市旅游资源分析1、长沙市旅游资源等级划分(1)长沙旅游资源丰富度分析长沙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706处。
有地文景观、人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古迹与建筑、休闲购物等旅游资源8个主类(占国家8个主类的100%)、29个亚类(占国家31个亚类的94%)、91个基本类型(占国家基本类型155的59%)。
图1:长沙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分布(2)长沙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分析长沙市旅游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品位高,其中建筑设施类、遗址遗迹类在全国占比较为突出,达到80%和75%,地文景观和天象气候类景观较少,在全国分类中占比仅为40.5%和37.5%。
长沙市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度分析表(3)长沙市旅游资源分级分析长沙市有特品级旅游资源8处,优良级旅游资源402处,占全市旅游资源单体总量的23.6。
长沙市不乏高级别的旅游资源,并且资源类型丰富,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尤其突出。
其中岳麓山风景区、橘子洲、岳麓书院、灰汤温泉、铜官窑以及马王堆西汉古墓、简牍博物馆等独具特色,青铜器人面鼎、大铜绕、四羊方尊等更是稀世之珍。
长沙市各区县(市)旅游资源分级统计表(4)旅游资源明细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湖南湘绣城②长沙最重要的景点是:岳麓山、岳麓书院、天心阁、橘子洲公园、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第一师范、刘少奇故居。
③古迹:马王堆汉墓、开福寺、古麓山寺、云麓宫、天心阁、北津城遗址、长沙窑遗址、走马楼简牍、白沙古井、禹王碑、陶公庙、浏阳文庙。
长沙总结概况引言长沙,全称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中心。
位于湖南省东部,毗邻长江,地处中国中南地区。
长沙市地理坐标为北纬28°11′~28°41′,东经112°57′~113°30′。
历史沿革长沙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长沙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公元前302年,楚国首府遗址就出现在长沙地区。
长沙曾是楚国、汉朝、三国时期、五代十国、宋朝、明朝、清朝等多个朝代的重要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近现代,长沙成为湖南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并在2018年成功入选中国西部中心城市。
地理环境长沙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炎热多雨。
长沙市境内多山丘,水系发达,湖泊众多。
境内最著名的湖泊有岳麓山下的湘湖、星沙的浏阳河湖、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湖等。
长沙市境内还有著名的岳麓山,是中国著名的山水胜地之一。
经济发展长沙市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多元化。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发达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长沙市是湖南省首个被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综合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在地。
长沙还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文化名城长沙素有“星城”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沙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考古博物馆等。
长沙还是杜甫、屈原等众多文化名人的故乡,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胜地长沙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岳麓山、橘子洲头、马王堆等景点是长沙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同时,长沙还有独特的湖湘风味美食,如剁椒鱼头、湘菜等,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交通便捷长沙市交通便利,是湖南省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唯一的国际机场,连接了众多国内外城市。
长沙还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网,便于市民和游客的出行。
长沙市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分析Z已成为城市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与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张给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土地利用方式根本1.研究区概况长沙市位于111°53′—114°15′E,27°51′—28°40′N,地处长江经济带和华南经济圈的结合部,经济区位优势显著,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中的核心城市。
市区总面积556.3K㎡,辖芙蓉、天心、雨花、开福和岳麓5区。
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市区总人口2086500人,建成区面积,148K㎡,耕地100k㎡,市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1435亿元,人均GDP为30472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77倍。
2.长沙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长沙市区位于湘中丘陵与洞庭湖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辖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5个区总面积556.3km2。
近十年来长沙市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年均GDP增长率达13.1%按2000年可比价计算人均GDP由1996年的13184元增长为2005年的30472元总人口则由160.38万人增至2005年的208.65万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长沙市区土地利用大幅变化。
研究数据来源于长沙市国土局1995年末至2005年末土地利用变更资料表1。
由表1可知1996—2005年长沙市区耕地、园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面积均呈减少趋势减幅最大的是耕地达21.98%共减少2819.14hm2林地、园地和水域减幅分别为14.65%、8.91%、8.45%分别减少1472.65hm2、233.92hm2、741.15hm2。
增幅最大的是牧草地达666.67%但因其基数很小实际增加量仅为6.4hm2增量最大的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总计增加4602.39 hm2交通用地增加803.72 hm2。
十年来大量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净增5406.11hm2。
长沙概况长沙地处湖南东部偏北的湘江下游富饶的河谷平原。
北瞰洞庭,南依衡岳。
是湖南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和商贸中心,全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现辖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宁乡县和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五个城区。
全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4平方公里;1998年末总人口576.8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66.9万人,系我国特大城市之一。
长沙历史悠久,素有“楚汉名城”之称。
据考古资料证实和史籍记载,距今15-20万年前,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
距今7000年前已有先民定居。
距今4500年前已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和渔猎业。
“长沙”之名始于西周,迄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城邑已具雏形,成为楚南重镇。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置长沙郡,长沙为郡治所在地。
公元前202年,西汉设立长沙国,长沙成为诸侯国首府。
尔后,历代封建王朝均以长沙作为郡、国、州、府、路、厅治所。
公元1664年以来,长沙一直为湖南省会。
1933年始设长沙市至今。
遍布长沙城乡的历史文化遗存,无一不显示出这座文化古城的丰姿。
1972年长沙东郊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具保存完整的女尸及其丰富葬品,被誉为世界奇迹。
1993年长沙西郊发掘出西汉王室墓,被称为中国考古重大发现。
1996年在城市中心五一广场东侧发掘出三国孙吴纪年简牍数万片数十万字,称为研究我国古代史资料的第五大惊世发现。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沙共发掘楚墓3000多座,汉墓10000多座,出土保存完好的文物20000多种、10万件以上。
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
长沙风景秀丽,素有“山水名郡”之称。
岳麓山耸立西岸,湘江纵贯全城,浏阳河逶迤东来,桔子洲和月亮岛伏卧江心,12座公园和诸多绿地点缀城中,水光山色和洲景城廓浑然一体。
东有山奇水秀石怪林幽的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和蜿延数十里的浏阳湖风景带,西有名山伪山名水伪水和灰汤温泉国际旅游渡假区,南有风光优美的森林植物园和曾国藩、左宗棠等名人墓葬,北有长沙野生动物园、山鹰潭度假村、城郊海拔最高的名山黑糜峰和十里古陶都铜官镇等。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长沙市位于中国中部地区,是湖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该市位于湘江中上游,毗邻湘潭市、株洲市和岳阳市。
长沙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长沙市总面积11,819平方公里,人口约800万。
长沙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3000多年前,长沙地区就有人类居住定居的痕迹。
在长沙市内,有许多古代遗址和文化遗产,如岳麓山、马王堆汉墓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见证了长沙市的悠久历史,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长沙文化的机会。
作为湖南省的省会,长沙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日益增强。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全省最大的城市。
长沙市经济以工业为主,涵盖了诸多领域,如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
长沙市还被列为中国内地重点综合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是连接国内各大城市和湖南省其他城市的重要枢纽。
长沙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岳麓山是长沙市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北部,面积约为3.14万亩,是全面了解长沙历史文化的绝佳地点。
岳麓山被誉为“南岳府第一山”,其山势秀丽,风景优美。
登上山顶,可以远眺湖南省的美丽风光。
此外,长沙市还拥有其他许多旅游景点,如橘子洲、洞庭湖、韶山等。
橘子洲位于湘江中央,是湖南省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它以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美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游客。
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位于长沙市和岳阳市之间。
洞庭湖湖区景区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公里,集自然风光和湖景风光于一体,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泊之一。
韶山位于湖南湘潭市境内,离长沙市不远。
这个小山村因为毛泽东的故乡而著名。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
在韶山,游客可以参观毛泽东的故居、纪念堂等纪念性建筑。
除了以上景点,长沙市还有许多其他值得游览的地方,如长沙市博物馆、黄兴故居、窑岭王国遗址等。
这些景点集中展示了长沙市的历史和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和长沙相关的地理知识一、地理位置长沙市位于中国中南部,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地处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0′之间。
长沙市是湖南省的省会,同时也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市。
是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磁浮高铁、高铁、地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实现了与周边城市乃至全球主要城市的快速通达。
二、行政区划长沙市现辖6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分别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
三、人口面积截至2021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1047.00万人,城镇化率为83.28%。
长沙总面积1181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4平方公里。
四、历史沿革长沙历史悠久,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长沙设立临湘县,为长沙郡治所。
汉代开始在长沙设立郡县,隋朝设立长沙郡,唐代设立潭州。
明清时期,长沙成为湖南省的省会。
民国时期,长沙市经历了多次战火和政治变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沙市成为湖南省的省会,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五、地形地貌长沙市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
境内最高点为海拔1608米的石门山,最低点为海拔不到50米的湘江河谷。
长沙市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六、气候条件长沙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17℃左右,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
夏季主要受太平洋季风影响,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
长沙市导游词介绍长沙方言属新湘语长沙话,主要以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区为代表。
长沙也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讳,比如以前因为有虎出没而忌说“虎(fu音)”,把“腐乳”读作“猫乳”、“府正街”读作“猫正街”。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长沙市导游词介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长沙市导游词介绍1橘子洲又称橘洲、水陆洲,它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
橘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个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1920__年,毛爷爷同志从广州回到湖南领导农民运动,寒秋时节,重游橘子洲,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因此,橘子洲声名大振。
1960年,在洲头建橘洲公园,占地14.2公顷,从湘江大桥修一专用支桥直通岛上。
堤岸围砌石栏,垂柳护堤。
洲头面江建望江亭和游廊,迎面耸立一块巨形汉白玉纪念碑,上刻主席手书“橘子洲头”四个大字和他1920__年秋所作《沁园春·长沙》一词中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洲上种有柑橘数千株,金秋时节,橘果累累,洲下两测为平坦河滩,是天然游泳场地。
每到盛夏,人们结伴而往,嬉戏水中,纳凉消暑。
橘子洲南北长约6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
橘子洲尾,水净沙明,开辟了天然游泳池。
橘子洲头,地广江阔,建成了美丽的橘洲公园。
耸立在公园中央的巨型汉白玉纪念碑格外醒目,正面镌刻着毛爷爷手书“橘子洲头”,背面是《沁园春·长沙》全文。
洲头,还建有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亭阁,飞峙在湘水之上。
橘子洲竖32米青年毛爷爷雕塑.青年毛爷爷艺术雕塑是20__年2月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后建设的。
雕像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以1920__年青年时期的毛爷爷形象为基础。
长沙市导游词介绍2好的,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到了洲头的位置,请大家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
面前这尊伫立在洲头的主席青年时期大型雕塑是橘子洲岛景区内最大的景观工程。
长沙交通发展现状一、城市交通概况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城市,交通发展一直备受重视。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长沙的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
本文将从道路交通、公共交通、铁路交通和航空交通四个方面,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长沙交通发展的现状。
二、道路交通2.1 道路规划长沙市拥有良好的道路规划,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快速道路和主干道路等。
市区内通行的高架桥、隧道等设施也大大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
2.2 道路拥堵情况尽管道路规划较为完善,但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长沙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早晚高峰时段,主干道路经常出现拥堵现象,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3 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长沙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建设更多的立交桥和隧道,优化信号灯设置,推行交通限行等措施。
此外,长沙市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
三、公共交通3.1 公共交通网络长沙市公共交通网络较为完善,涵盖了地铁、公交车和有轨电车等多种交通工具。
地铁线路不断扩展,方便市民出行。
3.2 公共交通票价长沙市的公共交通票价相对较低,满足了大多数市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长沙市还推出了公交卡、手机刷码等便捷支付方式,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
四、铁路交通4.1 高铁网络长沙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之一,拥有多条高铁线路。
通过高铁,市民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其他主要城市。
4.2 铁路客运站长沙市拥有多个铁路客运站,为市民提供了便利的出行选择。
同时,铁路客运站还提供了多种服务,如候车室、餐饮等,提升了出行的舒适度。
五、航空交通5.1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的主要航空枢纽之一,拥有多条国内、国际航线。
市民可以通过黄花机场方便地到达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目的地。
5.2 航班数量和频率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航班数量和频率较高,基本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市民可以选择不同的航空公司和航班时间,灵活安排出行计划。
六、总结长沙交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道路、公共交通、铁路和航空交通四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建设和完善。
长沙简短介绍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湘江中游,地处中国中南地区,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长沙市总面积11819.71平方公里,辖6个市辖区和2个县级市,人口约800万。
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岳麓山,是长沙的地标之一。
岳麓山位于长沙市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山上有岳麓书院,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书院,也是岳麓山的重要景点之一。
此外,长沙还有橘子洲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大学等许多著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长沙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长沙正处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崛起之中,被誉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之一。
长沙经济以制造业为主,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长沙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长沙还发展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长沙的交通十分便利,拥有完善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是湖南省的主要机场,连接了全国各大城市以及一些国际航线。
此外,长沙还是中国铁路网的重要节点,有多条铁路线路穿过长沙,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长沙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
长沙菜以辣味为主,著名的有橘子洲煮鱼、剁椒鱼头、臭豆腐等。
此外,长沙还有许多小吃和特色美食,如米粉、酸辣粉、糖油粑粑等,都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长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同时,长沙也保持着自己的传统和文化,使这座城市更加独特和有魅力。
长沙的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各地的朋友来此观光、旅游和交流。
无论是欣赏美景,品尝美食,还是感受城市的活力,长沙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一、城市概况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
它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 , 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
地域范围为北纬27° 53′至 28°41′,东经 111° 53′至 114° 15′。
东邻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
东西长约230 千米,南北宽约88 千米。
长沙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
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 亿年以前形成的。
尤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锰、钒、铜、钨、金、银、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石膏、煤等 50 余种,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
其中大型矿床 10 处,小型矿床 16 处,矿点300 余处。
长沙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达。
长沙的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
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
长沙城区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湘江由南向北流经中部,穿贯市区,江中的橘子洲长 5 千米,在全国城市中绝无仅有。
长沙地处中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由于位居盆地内部,且距海较远,受冬夏季风转换、地势向北倾斜等因素的影响,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
长沙是一个多民族散居城市,2016年有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瑶族、满族、壮族、蒙古族、白族等55 个民族,常居少数民族人口8.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
长沙地区使用的方言有长沙话、浏阳话和宁乡话。
二、历史沿革秦为长沙郡治临湘县。
西汉为长沙国都城。
东汉复为长沙郡治,上隶荆州。
吴、晋、南朝,临湘析出湘西,临湘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长株潭城市群城市介绍长沙长沙市,简称长,别称“星城”、“楚汉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两型社会试验区),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2022—2022)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南中国综合性交通枢纽。
长沙市现为中国湖南省的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城市,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
长沙长沙是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经历三千年历史城址不变的城市,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
长沙又称“楚汉名城”,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
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稳居第7位,同比增长%,GDP百强城市中排名第18位,人均收入居省会城市第3位。
截止到2022年,长沙市建成区已达320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为%。
2022年全年生产总值为亿元。
株洲株洲位于北纬26°03’05”~28°01’07”,东经112°57’30”~114°07’15”间,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部腹地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是湖南省第二大城市,综合实力第二大强市,是我国华中南部、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之间最大的铁路枢纽,株洲与郑州并称为“南株北郑”,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工业基础最强的城市。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被火车拖来的城市”株洲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在电力机车上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
创造了共和国多项工业的第一。
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4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4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辖134个乡镇及街道。
长沙市简介一、长沙市总体概况长沙市为湖南省省会,属于华中地区特大城市,国家新一线城市,别称星城,古称潭州,是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航运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乐之都。
长沙市也是全国文明城市,两型社会试验区,中南地区重要工商业城市,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长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2012年长沙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十,中部第一。
长沙市拥有有3000年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历代为湖南及周边历代中心城市,也曾为汉长沙国国都和南楚国都。
二、地理位置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北邻岳阳、益阳两市,东抵江西省宜春地区和萍乡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
三、人口概况全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 2075381户,家庭户人口为609792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4人。
具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134782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242768人。
四、辖区面积及水土概况全市辖区面积1.1819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7亩。
长沙土壤种类多样,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
湘江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
全市水能蕴藏量24.53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为长沙市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但现仅利用16.72%。
长沙周边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五、2012年经济状况1.经济运行平稳向好2012年全市实现GDP63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从GDP增速看,一季度增长10.8%,上半年增长12.9%,前三季度增长12.9%,全年增长13.0%,经济发展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全年经济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
长沙市基本概况
< 更新时间:2011-4-13 15:48:33 文章访问:1068 次 > 长沙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
长沙市南接株洲市和湘潭市,西抵娄底市,北达岳阳市、益阳市,东挨江西省宜春市、萍乡市。
长沙市总面积11819.5平方千米(即1.18万平方千米),长沙市总人口689.5万人;其中长沙市区面积969平方公里,长沙市区人口313.3万〈2011年〉。
湖南省长沙市,简称长沙,别称“星城”。
是中国湖南省的省会,是湖南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信息中心,是华中地区主要的中心城市及经济中心之一。
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
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
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长沙经济原本偏重于第三产业,尤以媒体和娱乐业闻名,为中南地区重要工商业城市。
近年来,由于长沙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实施一化三基和四化两型战略,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以及机械重工业产业得到了迅速发
展。
2010年长沙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4547.06亿元,同比增长15.5%,人均GDP 超过1.1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 1.87倍。
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稳居第7位,GDP百强城市排名中第18位。
长沙市GDP总量已经超过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五个省(自治区)。
自然地理
长沙位于中国中南部的长江以南地区,湖南省的东部偏北。
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过渡地带,与岳阳、益阳、娄底、株洲、湘潭和江西萍乡接壤。
总面积为1181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5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56平方千米(截至09年底)。
位于浏阳境内的大围山七星岭海拔1616米,为辖区最高处;岳麓山的云麓峰海拔300.8米,为城区至高点。
湘江为长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贯穿全境,境内长度约75公里。
湘江自南向北贯穿长沙城区,把城市分为河东和河西两大部分。
河东以商业经济为主,河西以文化教育为主。
2001年10月10日,市政府驻地由河东藩正街迁至河西观沙岭,力在发展河西的经济以平衡长沙两岸。
地图坐标为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
地域呈东西向长条形状,地貌北、西、南缘为山地,东南丘陵为主,东北以岗地为主;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大体各占四分之一。
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
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
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
全年无霜期约275天,年平均气温16.8~17.2℃,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年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
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径流量达808亿立方米。
除了湘江外,还有汇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和沩水河。
最大的水库为宁乡县境内的黄材水库和浏阳市境内的朱树桥水库。
老字号
杨裕兴(11-11-10)
甘长顺(11-11-10)
玉楼东(10-12-21)
火宫殿(10-11-10)
德园包子(10-09-27)
向群锅饺
•长沙一日游¥98元/人
•天沐温泉、天工开园物二日游¥448元/人
•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内一日游¥100元/人
•伟人故里韶山、韶峰、花明楼一日游¥110元/人
•伟人故里韶山、滴水洞、花明楼一日游¥110元/人
•周洛大峡谷、王震故居一日游¥148元/人
•周洛大峡谷休闲一日游¥138元/人
•宁乡沩山密印寺、千佛洞一日游¥178元/人
•五星紫龙湾温泉一日游¥28元/人
•凤凰古城、山江苗寨、苗王洞三天两晚品质游¥298元/人
•凤凰古城、山江苗寨、苗王洞两天一晚品质游¥268元/人
•伟人故里韶山、纪念馆、花明楼一日游¥98元/人
长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
记者1月8日获悉,2010年全国机场吞吐量排名出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全国排名由第12位滑落14位,失守“中部第一”,让位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据了解,湖北机场集团公司(含武汉天河、襄阳、恩施、宜昌机场)2010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210.6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15万量,分别同比增长1.58%、8.1%,航班11.69万架次,同比降0.75%。
其中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