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原理与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359.00 KB
- 文档页数:1
低温工艺技术分析与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低温工艺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低温工艺技术是指在低于常温的条件下进行的各种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追求,低温工艺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本文将从原理、特点、应用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低温工艺技术的原理低温工艺技术是指在低于室温的环境中,能够实现各种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
其原理在于利用低温实现对物质的控制和变形,以达到一定的技术目标。
低温技术中所涉及的低温条件一般在-196℃以下,主要有液氢、液氮和制冷剂等。
利用低温可以使物质凝固、超导、压缩等不同的状况,从而转化成我们需要的物质结构和性能,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科学研究水平。
二、低温工艺技术的特点1、低温工艺技术适用范围广低温工艺技术广泛适用于食品、医药、化工、液压等各个领域,其中以液氮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液氮温度较低,通过将其注入生物细胞或组织中可以达到保鲜、杀菌、辅助治疗等目的。
2、低温工艺技术具有很高的节能性低温工艺技术中运用极低的温度,其所需的能源较少,因而具有很高的节能性,可以更好的满足节能环保的需求。
此外,低温工艺技术中还能利用低温废气和废热等可再生风能来进行低温生产和制冷过程,从而实现节能目的。
3、低温工艺技术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和可调性低温工艺技术在低温条件下,物质的组成和形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低温制冷过程中,又可以对温度进行精细控制,从而对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三、低温工艺技术的应用1、食品冷冻技术低温工艺技术在食品冷冻、冷藏、解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冷藏和冷冻过程中使用液氮等低温条件,可以让食品保持新鲜,延长贮存时间。
而液氨冷冻技术则可以更好的运用于水产品冷冻和贮存中,保证水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2、生物科技领域低温技术在生物医药的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冰冻人血清、保藏种子和细胞等。
通过低温条件的运用,可以使生物物质在贮藏和转移过程中,保持其活性和稳定性。
低温物理实验的原理与方法pdf
一、低温物理实验的原理:
1、量子特性:低温可以有效地禁止分子运动,使分子变得稳定,减少散射,从而使量子相互作用增强,使量子效应显现出来。
2、宏观物理性质:由于物质的动能和激发能都会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低温环境可以使物质晶化,可以使分子实现极端高度排列,从而改变物质的宏观性质,如晶格常数、拉曼强度、磁品常数、电阻率等。
3、绝热效应:低温可以减少温度的不稳定性,从而实现热效应的改变,使低温物理实验的过程不受热干扰。
二、低温物理实验的方法:
1、利用热源:可以利用液氮、氢气、硫化氢等低温液体来降温材料;也可以运用类似压缩机、液氮升温机等方法将材料冷却。
2、利用消耗能量:利用发光体的放射冷却原理,即通过微波激发发光体发出的辐射来降温;电磁冷却也是利用冷却后的电磁阻抗来帮助物质的冷却。
3、利用隔热原理:利用隔热材料,如塑料、石墨陶瓷等来进行静热,可以帮助物质实现低温冷却。
4、采用避抖:避抖的原理是利用动能换取温度,从而实现物质的低温状态,可以利用电子、离子等自由粒子的动能来进行冷却。
5、利用液体气体:利用特殊液体或气体低温冷却,类似蒸发式温度调
节器,采用道森-夸克理论,将特殊的液体和气体的冷能转换为热能,达到低温冷却物质的目的。
低温技术原理与气体分离低温技术是一种以极低温为工作温度的技术手段,用于处理和分离物质。
低温技术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如液化天然气工艺、空分设备、冷冻冷藏技术等。
在低温条件下,气体可以被液化和分离,这是通过降低气体分子的动能实现的,一般采用冷凝或吸附的方式进行气体分离。
低温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冷凝原理:冷凝是将气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当气体的温度降低到或低于其饱和蒸汽压对应温度时,气体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或固态。
这是因为低温条件下,气体分子的动能减小,无法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凝结成液体或固体。
冷凝过程一般涉及到热量的释放,所以需要将冷凝器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或采用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2.吸附原理:吸附是一种利用固体表面吸附剂与气体分子之间的吸附力使气体分离的过程。
在低温条件下,一些吸附剂对特定气体具有高的选择性,可以吸附目标气体,而不吸附其他气体。
通过连续吸附与解吸过程,可以实现对气体的分离和纯化。
吸附过程一般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
3. 物理吸附原理:物理吸附是一种基于物理相互作用力的吸附过程。
在低温条件下,气体分子与固体吸附剂表面发生范德华力(Van derWaals forces)相互作用,使气体分子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
物理吸附过程主要受温度和压力影响,温度越低或压力越高,物理吸附能力越强。
低温技术常用于气体的分离和纯化。
气体分离主要通过适当的低温条件降低气体分子的动能来实现。
常见的气体分离方法包括:空分、液化天然气工艺、气体吸附等。
空分是将空气中的主要组分氧、氮和稀有气体按照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的过程。
空分通常采用低温精馏技术,通过连续的冷凝和蒸发过程,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
空分设备中的主要组件包括换热器、冷凝器、加热器、精馏塔等。
液化天然气工艺是将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甲烷进行液化的过程。
液化天然气工艺通常采用低温冷却和压缩等技术,将天然气中的杂质和碳氢化合物去除,通过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将甲烷气体转变为液态。
生物医学中的低温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常温下无法存活的细胞和组织的存储、运输以及制备等问题,被人们所关注。
而低温技术,尤其是液态氮冷冻技术,成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生物医学中的低温技术。
一、低温技术的基本原理低温技术是指通过控制物体的温度达到所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目的的技术。
常见的低温技术包括:冰箱、冷库、液氮罐等。
不同的低温技术,其使用的温度范围不同。
其中,液态氮冷冻技术是生物医学领域中最常用的低温技术,其使用温度为-196℃。
二、液态氮冷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1、冷冻保存液态氮冷冻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的冷冻保存,如细胞、组织、血清、酶、基因、病毒等,几乎涵盖了整个生物体的组成部分。
这样,就可以避免在常温条件下产生腐败、氧化等游离基反应和酶活性的丧失。
同时,在需要时,冷冻物料可以经过简单的复原过程重新使用,保证物质所需的新鲜度和活性。
2、医学诊疗在医学诊疗中,液态氮冷冻技术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临床医生可以使用冷冻手术刀,利用液氮的低温使局部病变组织凝固,然后通过切除组织的方式取出病变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牙科手术中,也可以使用冷冻机在麻醉的情况下低温处理口腔病变组织,从而达到治疗或者采集样本的目的。
3、细胞冷冻和解冻液态氮冷冻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中。
例如,在细胞培养中,液氮将是必不可少的保护宝库。
对于大多数动物细胞来说,仅在-70℃左右下进行短时间的冷冻存储即可存活,并在必要时进行快速恢复。
低温保存的细胞在恢复时能够保持其生物学性质和生长能力。
三、液态氮冷冻技术的不足之处1、运输成本高液态氮冷冻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最大缺点是它的运输和存储代价高。
液态氮需要特殊容器存储和操作,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泄漏的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操作成本。
2、设备经验不足液态氮冷冻技术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这为操作带来了一定的复杂性。
与低温有关的原理和应用1. 低温的定义和分类低温是指温度较低的状态,常见的低温分为超低温和超超低温两种。
•超低温:温度介于-150℃至0℃之间。
•超超低温:温度低于-150℃,通常可达到液氮温度-196℃或者更低。
2. 低温的原理低温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以下原理:•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原理: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当温度降低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导致气体温度下降。
•蒸发冷却原理:液体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液体的温度。
•压缩冷却原理:气体在被压缩时会释放热量,从而降低气体的温度。
•物质相变原理:物质在相变过程中会吸收或释放热量,相变过程可用于实现低温。
3. 低温的应用低温技术在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低温应用:•实验室冷冻:低温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于冷冻样本、冷冻保存实验、冷冻电子显微镜等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冷冻食品和冷藏食品:低温冷冻技术能够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保持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提供便利的食品储存方式。
•医学应用:低温技术在医学领域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冷冻保存血液、组织和器官,冷冻疗法用于治疗癌症等疾病。
•超导和超流:低温条件下,某些物质可以表现出超导和超流的特性,这些特性在电力输送和磁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低温储能:低温储能技术可用于储存大量的电能,以满足峰值用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平稳供应。
4. 低温技术的发展和挑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低温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能源消耗:低温技术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而能源的获取和消耗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材料限制:在极低温下,许多材料会变得脆弱,导致工程上的困难和挑战,需要开发新的材料以适应低温环境。
•安全风险:低温条件下,液体气体的储存和操作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
5. 结论低温技术在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六章低温技术6.1获得低温的方法一、低温的获得途径:1、热电制冷2、气体绝热膨胀3、相变制冷4、绝热去磁获得低温的主要方法方法名称可达到温度/K 方法名称可达到温度/K一半半导体制冷二级级联半导体制冷气体节液一般气体做外功的绝热膨胀带氮两相膨胀机气体二级非利滤制冷机三级非利滤制冷机气体部分绝热膨胀的三级脉管制冷机气体部分绝热膨胀的六级脉管制冷机-15077-4.2-10-4.2127.880.020.0气体部分绝热膨胀二级沙尔凡制冷机气体部分膨胀三级G-M制冷机气体部分制冷绝热膨胀西蒙氮液化器液体减压蒸发逐级冷冻液体减压蒸发(4He)液体减压蒸发(3He)3He绝热压缩相变制冷3He-4He稀释制冷绝热去磁126.5-4.2-634.2-0.73.2-0.30.0021-0.0011-10-6相变制冷:物质集态的改变称之为相变。
相变过程中,由于物质分子的重新排列和分子热运动速度的改变,会吸收或放出热量→潜热。
物质发生从质密态到质稀态的相变,将吸收潜热;当它发生从质稀态向质密态的相变时,放出潜热。
参考文献:[1] W.O.Keeping,黄佩铭. 低温装置及设备运转中杂质的限制[J]. .[2] Helmut Springmann. 制取氧、氮和稀有气体的现代化低温装置的设计[J] . [3] 侯登录,聂向富. 简易液氮低温装置[J]. .[4] 陈允恺. 低温装置节能及混合工质制冷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J].[5] 刘作斌,张佐云,崔苏,徐亦青,魏汉东,邢桂春. 冷冻装置、冷冻速度和低温保存袋的研究[J]. .[6] 耿昌婉. 小容量变压吸附装置[J]. .[7] 周华,刘桂莲,冯霄. 考虑效率的功交换网络问题表格法[J]. .[8] 耿昌婉. 低廉的VSA制氧装置[J]. .[9] 耿昌婉. 高纯HBr和NF3[J]. .6.2低温源(1)冰盐共熔体系将冰块和盐尽量弄细并充分混合(通常用冰磨将其磨碎)可以达到计较低的温度,例如下面一些冰盐混合物可达到不同温度三份冰+一份NaCL(-21℃)三份冰+三份CaCL2(-40℃)两份冰+一份浓HNO3(-56℃)。
制冷与低温技术原理
制冷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将热量从一个物体或空间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空间,从而降低物体或空间的温度。
主要有以下几种原理:
1. 蒸发冷却:利用液体蒸发过程中吸收热量的特性来降低温度。
例如,制冷机中的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时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得空气变得冷。
2. 压缩膨胀循环:通过压缩和膨胀的过程来实现制冷。
制冷机中的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膨胀阀发生膨胀,降低温度。
3. 热电效应:在一些材料中,当电流通过时会发生热量的吸收或释放。
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可以实现温度的调节。
低温技术是在制冷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温度的技术。
常见的低温技术包括:
1. 冷冻机:使用制冷剂循环制冷的机器,能够将物体或空间的温度降低到较低的程度。
2. 液氮冷却:利用液氮的低沸点来实现低温。
液氮的沸点为-196°C,可以通过倒入液氮来使物体或空间迅速冷却。
3. 超导技术:超导材料在极低温度下具有无电阻的特性。
通过将材料冷却到超导温度,可以实现超导电流的高效传输。
这些制冷和低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制冷设备、食品储存、科学实验、医疗保健等。
关于低温的概念、技术和应用毕延芳2001/5/201. 引言低温技术不仅与人们当代高质量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与世界上许多尖端科学研究(诸如超导电技术、航天与航空技术、高能物理、受控热核聚变、远红外探测、精密电磁计量、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等)密不可分。
在超低温条件下,物质的特性会出现奇妙的变化:空气变成了液体或固体;生物细胞或组织可以长期贮存而不死亡;导体的电阻消失了——超导电现象而磁力线不能穿过超导体——完全抗磁现象;液体氦的黏滞性几乎为零——超流现象,而导热性能比高纯铜还好。
下面我们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低温趣事、低温技术的应用和低温产生。
2. 自然界低温大多数人知道,水的冰点是0℃(以下温度凡未说明都以摄氏度计),比人的体温低37度。
在我国领土的最北端漠河,冬天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0-60度;当飞机在8,000米高空飞行时,高空的气温低达零下80多度;而地球南极的冬天气温可低达零下90度。
在太空,远离太阳,接收太阳光的热愈少,则温度愈低。
月球背阳面的温度为零下160多度,而冥王星温度是零下229度。
在远离恒星的辽阔无际的超冷区域,大体温度是零下270度。
3. 物态/物性与温度的关系在夏天奔泻呼啸的黄河到冬天可以走汽车;人们天天呼吸的空气到零下196度都会变成液体,如果进一步降温到零下217度,则空气也冻成了坚硬的固体。
总之,随着温度降低,人们生存必需的氧气,用于电弧焊接保护的氩气,占空气77%的氮气,充霓虹灯的氖气和充灌气球的氢气都相继液化和冻结。
氦气是最后被液化的气体,在大气中氦气含量不到百万分之一,原先只在太阳光谱中发现氦的谱线,后来在铀矿和天然气中发现地球上也有,由于它的液化温度低,直到20世纪初才被液化,液氦在大气压下无论如何降温也不冻结成固体,只有在25大气压以上才会凝结成固体。
由上面的叙述可见,随着温度降低,室温时的气态物质可以转化成液态、固态。
如果升高温度(数百万度),气态可以转化为等离子态,所有原子和分子游离成带电的电子和正离子,人们称等离子态为物质的第四态。
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是一门研究如何在极低温条件下制备、保存和利用物质的学科。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极低温应用的需求增加,低温技术在多个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低温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装置中的应用。
一、低温技术的原理低温技术主要依靠液氮、液氧等低温工质的物理性质来实现极低温环境的制备和维持。
液氮为常用的低温工质,其沸点为-196℃。
利用液氮的特性可以将物体迅速冷却至极低温,实现对物质的冷冻、冷藏和冷冻存储。
在低温技术中,还常用到超导材料。
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能够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性。
这使得超导材料在电磁学、能源传输和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超导材料的研究和制备是低温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低温装置的应用1. 液氮冷冻设备液氮冷冻设备主要通过液氮的喷射和循环降温来实现物体的快速冷冻。
该装置常用于食品加工行业,能够大幅度降低食品的温度,延长其保鲜期,并保持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液氮冷冻设备还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用于细胞和组织的冷冻保存,以及医药产品的冷冻干燥等。
2. 低温储存设备低温储存设备主要依靠液氮等低温工质对物体进行长时间的冷冻保存。
该装置常用于生物样品库、冷冻食品储存等领域。
它能够有效延长样品的保存时间,并保持样品的原有性质。
低温储存设备的结构主要包括真空保温容器、低温控制系统和样品存储架等组成部分。
3. 超导磁体超导磁体是一种利用超导材料在极低温下形成强磁场的装置。
它广泛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粒子加速器和磁悬浮等领域。
超导磁体的结构主要包括超导线圈、冷却系统和电磁屏蔽等组成部分。
其中,超导线圈通过通电产生强磁场,冷却系统则用于维持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的低温。
4. 低温化学反应装置低温技术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低温化学反应装置中。
低温条件能够有效调节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实现一些高能化学反应的控制和实现。
低温化学反应装置的结构主要包括反应釜、冷却系统和搅拌装置等组成部分。
低温原理与技术低温原理与技术是一门研究低温现象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涉及到物质在极低温下的性质和行为,以及如何利用低温技术来实现各种应用。
低温技术的发展对于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学领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低温技术常常能够使物质的性质发生巨大变化,让我们能够研究和利用原本无法观察到的现象。
举个例子,液氮是常见的低温介质之一,将物质放置在液氮中可以使其温度降到-196摄氏度,这样一来,一些物质的电阻率会降低,磁性会增强,甚至还能出现超导现象。
这些变化为科学家研究物质的基本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条件。
低温技术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液氮被广泛应用于冷冻食品、生物医药、半导体制造等领域。
在冷冻食品行业,低温技术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其新鲜度和口感。
在生物医药领域,低温技术可以用于保存人类组织、器官和细胞,以便于移植和疾病治疗。
在半导体制造中,低温技术可以用于制造高纯度的硅晶圆,从而提高芯片的质量和性能。
低温技术在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冷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和肿瘤。
冷冻疗法通过将液氮或其他低温介质直接施加到病变组织上,使其受到冻结和破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低温技术还可以用于保存生物样本,如血液、细胞和生物样本,以便后续的实验和分析。
低温技术的应用还涉及到超导材料和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
超导材料在低温下可以表现出零电阻和完全排斥磁场的特性,因此可以被应用于磁共振成像、磁悬浮列车等领域。
量子计算是一种利用量子力学原理进行信息处理的新型计算方式,其中的量子比特需要在低温下进行控制和操作。
低温原理与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制冷技术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制冷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制冷技术,如机械压缩制冷和吸收式制冷,存在能耗高、制冷剂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低温制冷技术,如磁制冷、热电制冷、固态制冷等。
这些新型制冷技术具有能耗低、环保、可靠性高等优点,对于低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温制冷技术及其应用一、低温制冷原理低温制冷技术是一种利用低温环境实现热量转移和物质冷却的工程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降低系统的温度,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从而实现制冷效果。
二、常见的低温制冷技术1. 机械制冷:利用机械压缩/膨胀原理,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实现制冷。
2. 液氮制冷:利用液氮的低温特性,通过液氮的蒸发吸热实现制冷。
3. 脉管制冷:利用脉管中冷媒的相变,实现低温制冷。
4. 热电制冷:利用热电效应实现制冷。
三、低温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1. 科研实验:低温环境下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研究。
2. 工业生产:如金属冶炼、化学反应、能源开发等。
3. 医疗领域:如冷冻治疗、血液保存、器官移植等。
4. 航天领域:如卫星温度控制、空间探测器冷却等。
四、低温制冷技术的优缺点优点:1. 可实现低温环境,满足特殊需求。
2. 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不同领域。
3. 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缺点:1. 能耗较大,成本较高。
2. 部分技术复杂,维护困难。
3. 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五、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趋势1. 提高能效比,降低能耗。
2. 开发新型制冷技术,降低成本。
3. 拓宽应用领域,提高实用性。
六、低温制冷技术的前景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各行业对低温环境需求的增加,低温制冷技术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低温制冷技术将向更高效、更环保、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在航天、能源、医疗等领域,低温制冷技术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此外,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如纳米技术、超导材料等,也将为低温制冷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
七、低温制冷技术的实际案例分析例如,在医疗领域,低温冷冻手术是常见的应用案例。
通过使用低温冷冻技术,可以将病变组织迅速冷却至低温状态,使细胞内冰晶形成,破坏细胞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在科研实验中,低温制冷技术也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中,如超导材料的研究、量子计算的研究等。
在这些实验中,低温环境可以显著改变物质的性质,提供更多可能性来进行探索和研究。
低温保鲜技术是一种常见的食品保鲜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降低食品的温度,减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低温保鲜技术包括冷藏、冷冻、真空包装等多种方法。
冷藏是常用的一种低温保鲜技术,它是将食品存放在低温环境中,一般在0℃~10℃之间。
冷藏可以减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但是,冷藏并不能完全杀死微生物,所以冷藏的食品仍然需要在保质期内食用。
除了冷藏,真空包装也是一种常用的低温保鲜技术。
它通过将食品放入密封袋中,将袋内空气抽出,从而形成真空环境。
这种方法可以减缓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但是,真空包装也会对食品的质量产生影响,如肉类容易变色、蔬菜容易失水等。
总的来说,低温保鲜技术是利用降低食品温度来减缓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方法,从而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不同的低温保鲜技术适用于不同的食品和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