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2
固体激光器原理-固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固体激光器用固体激光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1960年,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一般由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源、聚光腔、谐振腔反射镜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固体工作物质,是把具有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而制成的。
在固体中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有三类:(1)过渡金属离子;(2)大多数镧系金属离子;(3)锕系金属离子。
这些掺杂到固体基质中的金属离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比较宽的有效吸收光谱带,深圳市星鸿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深圳激光打标机,东莞激光打标机比较高的荧光效率,比较长的荧光寿命和比较窄的荧光谱线,因而易于产生粒子数反转和受激发射。
用作晶体类基质的人工晶体主要有:刚玉、钇铝石榴石、钨酸钙、氟化钙等,以及铝酸钇、铍酸镧等。
用作玻璃类基质的主要是优质硅酸盐光学玻璃,例如常用的钡冕玻璃和钙冕玻璃。
与晶体基质相比,玻璃基质的主要特点是制备方便和易于获得大尺寸优质材料。
对于晶体和玻璃基质的主要要求是:易于掺入起激活作用的发光金属离子;http://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光学透射率特性和高度的光学均匀性;具有适于长期激光运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晶体激光器以红宝石和掺钕钇铝石榴石为典型代表。
玻璃激光器则是以钕玻璃激光器为典型代表。
工作物质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由光学透明的晶体或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掺以激活离子或其他激活物质构成。
这种工作物质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窄的荧光谱线、强而宽的吸收带和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玻璃激光工作物质容易制成均匀的大尺寸材料,可用于高能量或高峰值功率激光器。
但其荧光谱线较宽,热性能较差,不适于高平均功率下工作。
常见的钕玻璃有硅酸盐、磷酸盐和氟磷酸盐玻璃。
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折射率温度系数为负值的钕玻璃,可用于高重复频率的中、小能量激光器。
激光焊接发展史
激光焊接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人们已经开始研究激光的原理。
1960年,世界上首台激光器被研发出来,4年后,首台YAG固体激光器和CO₂气体激光器相继问世,这两种激光器至今仍是应用最广泛的工业激光器。
近年来,随着光纤激光器和碟片激光器等新型激光技术的不断涌现,激光焊接在各个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984年,全球首个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激光焊接设备出现,自此,激光焊接技术逐渐在各个工业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激光焊接,激光钎焊、激光冷热送丝焊接和激光复合焊接等技术的出现,也扩展了激光技术的应用领域。
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激光器价格的下降,手持激光焊在2018年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得激光焊接自动化的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一台激光器——红宝石固体激光器摘要:本文主要回顾了第一台激光器的研制历程,介绍了红宝石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它的发明者梅曼先生。
一、发展历程1917年,爱因斯坦(Einstein)在气体平衡计算的工作中,发现在自然界存在着两种发光形式:一种是自发辐射,一种是受激辐射。
前者指的是自然光的发光形式,而第二种正是产生激光的基础理论。
激光的定义就是:“利用辐射的受激辐射实现的光放大”( Light amplification by the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
爱因斯坦的观点被当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枪炮声所淹没,对于受激辐射这一重妥概念的意义没有被人们及时认识到.1921年,发明磁控管,从此开始了微波的研究。
1927年,狄拉克(Dirac)根据感应辐射的属性提出创制星子书瞬浮的建议。
1934年,克赖克汤和威廉}i} i}i}于振荡器发现了电磁波和分a:.的相互作用。
这是最旱期的电磁波谱学实验。
30年代,一些科学家建立的量子力学理论,使爱因斯坦的这两种发光形式的物理内容得到更为深刻的阐明。
同时,近代光谱学的发展,也为激光光的出现奠定了的理论基础.1944年,扎沃依斯基发现了电子的顺磁共振,打下了对微波波段电子顺磁能级研究的基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大扰物理学家问到大学工作,在大学里建起了强大的新设备.他们开始着手进行微波波谱学山研究。
当时,韦伯(Webber )、法布里肯特、巴索夫(tacos)和普罗霍洛夫(11po1。
二。
)以及汤斯("l}ow'nes)等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用受激辐射获得放大的设想。
这是激光理论发展的重要起点.1946年在美、英两国几乎同时发现氨谱线中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
关于波谱学最显著的成果是发现氢原子谱-的兰姆位移。
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兰姆( Larnb)和另一同事的共同成果。
他们曾具休地论述了观测净受激发射(负吸收)的可能性,明确指出了粒子数反转能够在何种状态实现,并针对一定的入射波,粗略计算了它的增益。
固体激光器原理-固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固体激光器用固体激光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1960年,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一般由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源、聚光腔、谐振腔反射镜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固体工作物质,是把具有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而制成的。
在固体中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有三类:(1)过渡金属离子;(2)大多数镧系金属离子;(3)锕系金属离子。
这些掺杂到固体基质中的金属离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比较宽的有效吸收光谱带,深圳市星鸿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深圳激光打标机,东莞激光打标机比较高的荧光效率,比较长的荧光寿命和比较窄的荧光谱线,因而易于产生粒子数反转和受激发射。
用作晶体类基质的人工晶体主要有:刚玉、钇铝石榴石、钨酸钙、氟化钙等,以及铝酸钇、铍酸镧等。
用作玻璃类基质的主要是优质硅酸盐光学玻璃,例如常用的钡冕玻璃和钙冕玻璃。
与晶体基质相比,玻璃基质的主要特点是制备方便和易于获得大尺寸优质材料。
对于晶体和玻璃基质的主要要求是:易于掺入起激活作用的发光金属离子;;具有适于长期激光运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晶体激光器以红宝石和掺钕钇铝石榴石为典型代表。
玻璃激光器则是以钕玻璃激光器为典型代表。
工作物质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由光学透明的晶体或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掺以激活离子或其他激活物质构成。
这种工作物质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窄的荧光谱线、强而宽的吸收带和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玻璃激光工作物质容易制成均匀的大尺寸材料,可用于高能量或高峰值功率激光器。
但其荧光谱线较宽,热性能较差,不适于高平均功率下工作。
常见的钕玻璃有硅酸盐、磷酸盐和氟磷酸盐玻璃。
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折射率温度系数为负值的钕玻璃,可用于高重复频率的中、小能量激光器。
晶体激光工作物质一般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窄的荧光谱线,但获得优质大尺寸材料的晶体生长技术复杂。
激光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激光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了近60年。
作为一种高度聚焦的能量源,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探讨激光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激光的发展历程激光技术最早出现在科幻作品中,然而,1960年美国物理学家梅澜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标志着激光技术的诞生。
最初的激光器是由具有受激发射能力的固体晶体制成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器的类型也不断扩展,包括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领域,例如气体激光器广泛应用于切割、焊接和材料加工等领域,而半导体激光器则用于通信和激光照明等领域。
第二部分: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目前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工具。
例如,激光手术已经在眼科、整形外科和皮肤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激光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低风险的治疗方式。
此外,激光技术还可用于准确定位和破坏癌细胞,从而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三部分:激光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高容量的通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激光通信技术因其高速、安全的特点被认为是未来通信的重要方向。
激光通信利用激光脉冲传输信息,具有比传统电信号传输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度。
此外,激光通信还具有抗干扰能力强、难以窃听的特点,可以在军事通信和机密文件传输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部分:激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激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和激光打标等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具。
激光切割技术可以在减少材料浪费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激光焊接技术可以实现高精度的焊接,激光打标技术可以在各种材料上实现标记和编码。
这些激光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精度。
第五部分:未来激光技术的挑战与展望尽管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国外激光加工发展历程标题:国外激光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引言自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激光器的诞生以来,激光加工技术在国际工业领域经历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广泛应用的快速发展历程。
这一先进技术以其高精度、高效能和广泛适用性,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进步,尤其是在汽车、航空航天、精密机械、电子、医疗等多个行业。
早期发展阶段(1960s - 1980s)1962年,世界首台半导体激光器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激光科技时代的开启。
随后数十年间,激光切割、焊接、打标、钻孔等多种加工技术逐步成熟。
到了70年代末期,激光打标技术开始进入工业生产应用,为产品标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度和速度。
全面发展与突破阶段(1990s - 2010s)进入90年代,随着全固态激光器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二级管泵浦全固态激光器(DPSSL)的出现,激光加工效率和稳定性显著提升,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领域。
此时,国外先进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激光微细加工、三维立体加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将激光加工技术推广至大规模生产线中。
现代应用与创新阶段(2010s至今)进入21世纪后,光纤激光器因其结构紧凑、维护简便及电光转换效率高等优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普及,成为金属材料加工的主流工具。
同时,超快脉冲激光加工技术发展迅猛,能够实现对材料的冷切削处理,极大降低了热影响区,使得精细和复杂部件的加工变得更为可行。
此外,国外科研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激光加工工艺,例如激光增材制造(3D打印)、激光表面改性、激光清洗等,这些都展示了激光加工技术无限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激光加工系统正逐步融入智能制造系统,为实现工业4.0和智能制造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结论综上所述,国外激光加工技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从单一的技术手段演变为涵盖众多细分领域的综合性加工解决方案。
无论是基础理论研究还是产业化应用,国外激光加工始终保持在全球科技前沿,持续引领着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
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物质摘要1960年,T.H.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到1960年底,人们分别在固体(掺铀氟化钙)和气体(氦氖)中实现了四能级激光器系统。
固体激光器的发明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为激光技术的发展完全打开了新的大门。
本文就固体激光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物质进行阐释。
关键词固体激光器基本结构工作物质基本结构固体激光器一般由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源、聚光腔、谐振腔反射镜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工作物质,激光器的核心部分,由光学透明的晶体或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掺以激活离子或其他激活物质构成。
这种工作物质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窄的荧光谱线、强而宽的吸收带和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激励能源,固体激光器一般采用光激励源。
通常为光泵。
它的作用是给工作物质以能量,即将原子由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的外界能量。
通过强光照射工作物质而实现粒子数反转的方法称为光泵法。
例如红宝石激光器,是利用大功率的闪光灯照射红宝石(工作物质)而实现粒子数反转,造成了产生激光的条件。
通常可以有光能源、热能源、电能源、化学能源等。
常用的脉冲激励源有充氙闪光灯;连续激励源有氪弧灯、碘钨灯、钾铷灯等。
在小型长寿命激光器中,可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或太阳光作激励源。
一些新的固体激光器也有采用激光激励的。
聚光腔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将泵浦源与工作物质有效的耦合;另一个是决定激光物质上泵浦光密度的分布,从而影响到输出光束的均匀性、发散度和光学畸变。
工作物质和泵浦源都安装在聚光腔内,因此聚光腔的优劣直接影响泵浦的效率及工作性能。
谐振腔,由全反射镜和部分反射镜组成,是固体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学谐振腔除了提供光学正反馈维持激光持续振荡以形成受激发射,还对振荡光束的方向和频率进行限制,以保证输出激光的高单色性和高定向性。
最简单常用的固体激光器的光学谐振腔是由相向放置的两平面镜(或球面镜)构成。
受激辐射光通过反馈在其中形成放大与振荡, 并由部分反射镜输出。
固体激光器发展历程
固体激光器用固体激光材料作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1960年,T.H.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就是固体激光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
固体激光器一般由激光工作物质、激励源、聚光腔、谐振腔反射镜和电源等部分构成。
这类激光器所采用的固体工作物质,是把具有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而制成的。
在固体中能产生受激发射作用的金属离子主要有三类:(1)过渡金属离子(如Cr3+);(2)大多数镧系金属离子(如Nd3+、Sm2+、Dy2+等);(3)锕系金属离子(如U3+)。
这些掺杂到固体基质中的金属离子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比较宽的有效吸收光谱带,深圳市星鸿艺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深圳激光打标机,东莞激光打标机比较高的荧光效率,比较长的荧光寿命和比较窄的荧光谱线,因而易于产生粒子数反转和受激发射。
用作晶体类基质的人工晶体主要有:刚玉
(NaAlSi2O6)、钇铝石榴石(Y3Al5,O12)、钨酸钙(CaWO4)、氟化钙(CaF2)等,以及铝酸钇(YAlO3)、铍酸镧(La2Be2O5)等。
用作玻璃类基质的主要是优质硅酸盐光学玻璃,例如常用的钡冕玻璃和钙冕玻璃。
与晶体基质相比,玻璃基质的主要特点是制备方便和易于获得大尺寸优质材料。
对于晶体和玻璃基质的主要要求是:易于掺入起激活作用的发光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光学透射率特性和高度的光学(折射率)均匀性;具有适于长期激光运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如热学特性、抗劣化特性、化学稳定性等)。
晶体激光器以红宝石(Al2O3:Cr3+)和掺钕钇铝石榴石(简写为YAG:Nd3+)为典型代表。
玻璃激光器则是以钕玻璃激光器为典型代表。
工作物质
固体激光器的工作物质,由光学透明的晶体或玻璃作为基质材料,掺以激活离子或其他激活物质构成。
这种工作物质一般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窄的荧光谱线、强而宽的吸收带和高的荧光量子效率。
玻璃激光工作物质容易制成均匀的大尺寸材料,可用于高能量或高峰值功率激光器。
但其荧光谱线较宽,热性能较差,不适于高平均功率下工作。
常见的钕玻璃有硅酸盐、磷酸盐和氟磷酸盐玻璃。
80年代初期,研制成功折射率温度系数为负值的钕玻璃,可用于高重复频率的中、小能量激光器。
晶体激光工作物质一般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窄的荧光谱线,但获得优质大尺寸材料的晶体生长技术复杂。
60年代以来已有300种以上掺入各种稀土金属或过渡金属离子氧化物和氟化物晶体实现了激光振荡。
常用的激光晶体有红宝石(Cr:Al2O3,波长6943埃)、掺钕钇铝石榴石(Nd:Y3Al5O12,简称Nd:YAG,波长1.064微米)、氟化钇锂(LiYF4,简称YLF;Nd:YLF,波长1.047或1.05微米;Ho:Er:Tm:YLF,波长2.06微米)等。
1973年以来又有一类自激活激光晶体。
它的激活离子是晶体的一个化学组分,因而激活离子浓度高,不致产生荧光猝灭。
这种晶体的激光增益高,抽远阈值低。
主要品种有
五磷酸钕(NdP5O14)、四磷酸锂钕(NdLiP4O12)和硼酸铝钕(NdAl3(BO4)3)等。
它们多用熔盐法生长,晶体尺寸小,可用于小型固体激光器。
已研制成的还有多种具有宽带荧光特性的可调谐激光晶体,如终端声子跃迁的金绿宝石(Cr:BeAl2O4,波长0.701~0.815微米,室温工作)、掺镍氟化镁(Ni:MgF2,波长
1.6~1.8微米,低温工作)、5d→4f 跃迁的掺铈氟化钇锂(Ce:YLF,波长0.306~0.315
微米,用准分子激光器激励,室温工作)和碱卤化物的色心激光晶体(不掺杂或掺杂的氯化钾、氟化锂等,波长0.8~3.9微米,大多在低温下工作)。
激励源
固体激光器以光为激励源。
常用的脉冲激励源有充氙闪光灯;连续激励源有氪弧灯、碘钨灯、钾铷灯等。
在小型长寿命激光器中,可用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或太阳光作激励源。
一些新的固体激光器也有采用激光激励的。
固体激光器由于光源的发射光谱中只有一部分为工作物质所吸收,加上其他损耗,因而能量转换效率不高,一般在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之间。
特性
固体激光器可作大能量和高功率相干光源。
红宝石脉冲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可达千焦耳级。
经调Q和多级放大的钕玻璃激光系统的最高脉冲功率达10瓦。
钇铝石榴石连续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达百瓦级,多级串接可达千瓦。
固体激光器运用Q开关技术(见光调制),可以得到纳秒至百纳秒级的短脉冲,采用锁模技术可得到皮秒至百皮秒量级的超短脉冲。
由于工作物质的光学不均匀性等原因,一般固体激光器的输出为多模。
若选用光学均匀性好的工作物质和采取精心设计谐振腔等技术措施,可得到光束发散角接近衍射极限的基横模(TEM00)激光,还可获得单纵模激光。
应用和趋势
固体激光器在军事、加工、医疗和科学研究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它常用于测距、跟踪、制导、打孔、切割和焊接、半导体材料退火、电子器件微加工、大气检测、光谱研究、外科和眼科手术、等离子体诊断、脉冲全息照相以及激光核聚变等方面。
固体激光器还用作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的激励源。
固体激光器的发展趋势是材料和器件的多样化,包括寻求新波长和工作波长可调谐的新工作物质,提高激光器的转换效率,增大输出功率,改善光束质量,压缩脉冲宽度,提高可靠性和延长工作寿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