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同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 格式:pdf
- 大小:261.67 KB
- 文档页数:3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的探索甘家梁【摘要】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实践中,运用项目化教学法,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边学边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旨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推行以实践促进本科学习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期刊名称】《湖北工程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0)006【总页数】4页(P102-105)【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探索【作者】甘家梁【作者单位】孝感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湖北,孝感,4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4“数字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
因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于许多逻辑数字的概念和相关逻辑器件的应用无法产生相应的实物映像,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抓不住要领,枯燥难学。
如何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把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一直是我们在教学上探索的方向。
近年来,笔者把项目化教学法应用在数字电子技术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此作一总结,与同行探讨。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化教学法的特点是通过“教与学、学与做”的互动,促进双向交流。
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参与的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采用项目法教学,不仅给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研究机会,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意识,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计算机图形学是计算机科学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图形的表示、处理和生成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进行改革和研究,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一、当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存在的问题1. 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内容较为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随着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知识和技术已经出现,而这些内容在课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2. 缺乏实践环节。
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少。
学生缺乏对图形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实验操作的机会,导致他们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较大的短板。
3. 教学方法单一。
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和书面材料的学习。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情绪。
1. 更新课程内容。
针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内容陈旧的问题,可以结合当前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
增加一些新的知识点和技术,如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图像处理等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和行业需求。
2. 强化实践环节。
在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如实验课、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等。
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教学方法。
对于传统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方法,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和改革。
可以采用更加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如小组讨论、互动讲解、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1.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能够通过自主设计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并详细说明我们所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我们的教学团队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是学生和教师最为关注的。
一、学习动力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重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价值。
2、通过互动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学生基础较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基础较差,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通过前置课程和巩固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例如图表、实验、模拟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资源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和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资源。
2、加强与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共享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基础较差、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锐意改革的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实验中心
蒋昌俊
【期刊名称】《计算机教育》
【年(卷),期】2008(000)021
【摘要】@@ 1 概况rn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为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改革重点,全面提升学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保持在国内高校领先地位,为全国高校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
【总页数】5页(P3-7)
【作者】蒋昌俊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专业与基础紧密结合培养计算机专业专门人才——专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曹庆华教授 [J], 安健;张鹏
2.立足边疆面向全国培养创新人才——专访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本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主任莫日根教授 [J], 安健;张鹏
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实验中心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J], 王建彬;王海鹏;孙京恩;吴俊峰
4.高校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建设浅析——以南京林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为例
[J], 徐风
5.同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研究生教学改革类成果Title: 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s研究生教学改革类成果是指在高等教育阶段,对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创新与改进,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
近年来,我国在研究生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achievements refer to the innovations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educational teaching models, content, and methods for graduate students at the higher education stag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capabilities of graduate education.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continuously carried out teaching reforms in the field of graduate education, achieving a series of significant results.一方面,我国加大了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力度,推动课程内容与前沿科技、产业发展相结合。
例如,通过引入实战项目、企业导师制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注重研究生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广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On the one hand, China has increased its efforts in graduat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with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projects.For example, by introduc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practical projects and corporate mentorship, the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students are improved.On the other hand, China emphasizes the innovation of graduate teaching methods, promoting teaching models such as case-based teaching, discussion-based teaching, and flipped classroom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initiative.此外,我国还加强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人工智能+ 新工科”背景下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新探作者:***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4年第06期摘要:面对“人工智能+ 新工科”時代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新要求,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称“计科”)专业实践教学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实践教学内容难以适应技术更新要求,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产学合作不足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采取实践教学改革新策略,打破传统计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对现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途径等进行调整与优化,构建基于“人工智能+ 新工科”的一体两翼型实践教学架构,以提高计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型计科专业人才,适应新时代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工科;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6-0140-030 引言近年来,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大幅度跨越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之间的鸿沟,相关技术已经融入社会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为技术基础的智能时代已经到来[1]。
相对于传统工科而言,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新工科专业应运而生,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新思维、新方式下的重大战略转变,深刻地影响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称“计科”)专业多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轨道中,是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一级学科本科专业,实践性极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非常高。
计科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目标。
面对“人工智能+ 新工科”时代对计科专业提出的新要求,将“人工智能”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与“新工科”建设全面深度融合,探索计科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优化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推动新工科创新型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计科专业领域创新创业实践型人才,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企业对人才素质的现实要求;既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和经济转型,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迫切要求,更是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教学改革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教学改革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并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教学改革旨在破除传统教学中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学改革鼓励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探究学习等。
这些方法通过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促进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强调学科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场景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3. 提倡个性化学习:教学改革强调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倡导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通过利用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教学改革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教学问题:1. 缺乏学生主动性和参与度: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教学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2. 脱离现实世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脱节,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教学改革强调学科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3. 忽视个体差异: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标准。
而教学改革倡导个性化学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教学改革通过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强调学科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提倡个性化学习,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文章:---#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嗨,我的好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好好唠唠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还有我自己琢磨出来的超厉害的解决办法。
**一、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咱们先来说说那些让人抓耳挠腮的教学问题。
1.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你知道吗?有时候在讲台上讲得激情澎湃,结果一看台下,有的学生眼神放空,不知道在想啥;有的在偷偷摸摸搞小动作;还有的干脆直接和周公约会去了。
这注意力分散得就像一群没头的苍蝇,完全不在学习的频道上。
2. 学习兴趣缺乏一提到学习,好多学生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
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没有动力,就好像让他们去搬一座搬不动的大山,那叫一个不情愿。
3. 知识理解困难有些知识点,咱觉得讲得已经够清楚明白了,可学生们还是一脸懵,就像是在听外星语言,怎么都搞不懂,这可急死个人。
**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就是我要分享的独家秘籍啦!1. 把课堂变成“游乐场”咱得让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就像个游乐场一样,让学生们一进来就兴奋得不行。
比如说,讲数学的时候,别总是干巴巴地讲公式,咱可以来个“数学大冒险”。
把题目设置成一个个关卡,学生们就是勇敢的冒险者,答对一题就过一关,看谁能最先到达终点。
我跟你们讲,上次我这么一试,那场面,简直比玩游戏还热闹,学生们一个个眼睛瞪得老大,生怕错过了啥。
2. 变身“故事大王”把那些枯燥的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就像给知识穿上了一件漂亮的衣服。
比如讲历史,别只是照着书念,咱可以讲“秦始皇的奇妙之旅”“唐太宗的创业故事”,把历史人物变得活灵活现的。
我有一次讲汉武帝,把他形容成一个超级厉害的“古代霸道总裁”,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的,同时也把知识点记得牢牢的。
3. 小组合作“大作战”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
这就像是一群小伙伴一起去打怪升级,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工程工程力学试题库在视窗平台的力学试题库在视窗平台的力学试题库在视窗平台的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一体化建设””————暨暨“视窗版工程力学视窗版工程力学通用通用通用试题库试题库试题库””研制研制报告报告报告(2007版)姜建华(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基础力学教学基础力学教学研究研究研究部部 邮编邮编::200092 200092 ))(E (E--Mail:Mail:tk985_j tk985_j tk985_j@@ ))一、本项目作为教改立项的意义和实施目标进入九十年代后期,计算机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模式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以视窗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NT )为平台的各种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已成为主流软件。
1991年由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指导小组委托清华大学组织十五所高校,主持开发了“全国通用材料力学试题库”。
该题库作为CAI 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大大减轻了教师命题、组卷的负担,同时还在配合材料力学课程内容、体系与方法的改革方面,以及在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估课程教学质量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国的影响相当大。
但经过八年的实际使用,发现该题库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题库题量偏少,仅3049题,历年命题时的重现率偏高;(2)题库部分试题明显存在错误;(3)题库的支持平台只能是DOS 模式,可用资源有限,题库只支持早期的点阵打印机,打印效果较差,随着点阵打印机的逐渐淘汰,该题库的继续使用将面临问题。
该题库自从1994年由高教出版社正式出版后,其升级版本未再出版。
二、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关键技术问题1、视窗版工程力学通用试题库主要研究内容:(1)根据试题字符库结构(特殊字符等)和矢量图结构,构建题库程序框架;(2)利用视窗版系统资源,进行试题组卷后的映射处理,实现在视窗平台的试卷生成、自动分页和激光打印等功能;(3)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对材料力学、工程力学和建筑力学进行题库整合;(4)试题库加密。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及解决问题
(1)统筹规划、联动改革确立新课程内容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计算思维进行改革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但如何在我们的课程中实施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统筹考虑、联动改革。
通过摸底调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小步伐快节奏逐步确立新的课程体系内容。
将第一门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按理工类、综合类和人文类进行分层教学,为第二门程序设计课程的联动改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将第二层次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前移到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讲授,既加强了第一门课程中知识传授向思想传授方向的转换,又为第二门课程向更加深入、综合方向发展提供了学时上的保障。
(2)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强化思想传授的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虽也意识到思想传授的重要性,但受学时和教学内容本身的限制,除了注重在算法分析过程中强调算法思想的讲解,基本上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
联动改革和新课程内容体系条件下,变知识教学为思想教学成为可能和我们追求的目标。
尤其对问题求解和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等提高内容的引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的思想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求解过程的分析、求解方法的对比选择、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中异常问题的处理等等,使学生不局限于用某个知识点解决简单问题,而是具备对复杂问题通过自顶向下进行全局把握的能力。
(3)多管齐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的C/C++程序设计课程历来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过程管理再到考核方式的导向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措施如下:
①实验定位、限时提交电子文档
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若在实践过程中再放松管理,学生上机实验课的效果便更难保证。
为此,我们对上机实验课规定了固定机位、限时提交调试过的电子文档的过程化管理方式,保证了实验课的出勤率和效果。
②以考促练、重在平时
早在1998年,我们的C语言课程便开始尝试无纸化机考,后来又不断开发和完善自行设计的考试系统。
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之后,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编写、调试程序能力的考核,这种导向作用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了学生对平时上机实践的重视。
③设计分层实验方案、适应不同学习能力需求
为照顾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我们针对不同的技能点设计了
分层实验方案,包括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
对基础型实验我们要求
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对综合设计型希望大部分学生能够选择完成;而对学有余力
的学生则希望他们能够结合专业进行面向应用的研究,对完成这部分实验的学生,可参考期中考试成绩的基础上,通过项目答辩代替期末考试成绩。
2、近三年的教学研究成果
(1)以课程负责人杨志强教授为项目负责人、教学队伍多人参与的项目“以卓越人才培养为主线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获2014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2)教学队伍中的青年教师肖杨老师获同济大学2014年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同时获“最佳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奖”。
(3)编写了与新的课程内容体系配套的新版教材并已向高教出版社交稿。
(4)在上海市计算机二级C语言考试中多年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组学生参加
上海市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程序设计组比赛获得包括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5)发表多篇教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