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土壤水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208
土壤水一、定义土壤学中的土壤水是指在一个大气压下,在105℃条件下能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的水分。
指土粒表面靠分子引力从空气中吸附的气态水并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
二、土壤水的分类和性质1.吸着水:.吸附在土壤颗粒表面的吸着水。
又称强结合水。
不能流动,但可转化为气态水而移动。
在室内经过风干的土壤,看起来似乎是干燥了,而实际上还含有水分。
如果把这种风干的土壤样品放在烘箱里,在105℃的温度下烘烤,或者把它放在带有吸湿剂的干燥器中,每隔一段时间拿出来称重一次,就会发现土壤样品的重量逐次降低,直到称至恒重时,这时的土壤才算是干燥了,称为烘干土。
如果把烘干土重新放在常温、常压的大气之中,土壤的重量又逐渐增加,直到与当时空气湿度达到平衡为止,并且随着空气湿度的高低变化而相应地作增减变动。
上述现象说明土壤有吸收水汽分子的能力。
以这种方式被吸着的水,称为吸湿水。
土壤的吸湿性是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土壤胶体双电层中带电离子以及带电的固体表面静电引力与水分子作用所引起的,这种引力把偶极体水分子吸引到土粒表面上,吸附水分子过程释放能量(热能)。
因此,土壤质地愈粘,比表面积愈大时,它的吸湿能力也愈大。
2.薄膜水:在吸着水外表形成的薄膜水。
又称弱结合水。
能从薄膜较厚处向较薄处动。
土粒饱吸了吸湿水之后,还有剩余的吸收力,在土粒周围的吸湿水层外围形成薄的水膜,以这种状态存在的水称为膜状水。
由于部分膜状水所受吸引力,超过植物根的吸水能力,更由于膜状水移动速度太慢,不能及时补给,所以高等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所有膜状水的一部分。
当土壤还含有全部吸湿水和部分膜状水时,高等植物就已经发生永久萎蔫了。
3.毛细管水:依靠毛细管的吸引力被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毛细管水。
毛细管水可传递静水压力,被植物根系全部吸收。
水由于其本身分子引力的关系,而具有明显的表面张力;土粒在吸足膜状水后尚有多余的引力,这些力的存在造就了土壤里的空隙,就形成了土壤的孔隙系统。
4.重力水: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重力水,具一般液态水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