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严选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5
中医把感冒分为哪几种类型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在对待感冒时通常会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这些类型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和经验,旨在指导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下面将介绍中医把感冒分为的几种类型: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类型。
它通常发生在寒冷的季节,受寒风的吹袭。
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清鼻涕、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是由寒邪入侵体内引起的,治疗时需要通过逐寒祛邪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2. 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相对应的是风热感冒。
这种类型的感冒通常发生在季节转变或气温升高的时候。
患者会出现发热、身热、头痛、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是由风热邪气入侵体内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毒、祛风解表。
3. 湿寒感冒:湿寒感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感冒类型。
湿寒通常是由潮湿的天气或环境引起的。
患者会出现鼻塞、流黏鼻涕、身重倦怠、脾气烦躁等症状。
中医认为,湿寒感冒是由湿邪和寒邪侵犯人体引起的,治疗时可以采用祛湿、散寒的方法。
4. 热毒感冒:热毒感冒通常是由外邪侵犯体内,导致炎症反应明显的感冒类型。
患者会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口渴、便秘等症状。
中医认为,热毒感冒主要是由热邪蕴结于体内引起的,治疗时需要清热解毒、凉血解毒。
5. 表里不和感冒:表里不和感冒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
该类型的感冒症状比较复杂,既有表证(外感症状),又有里证(内在症状)。
患者会出现恶寒、发热、腹痛、咳嗽等症状。
中医认为,表里不和感冒是因为外感邪气与内在体质不和而引起的,治疗时需要同时调整表里,达到平衡的状态。
在中医看来,不同类型的感冒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因此,了解感冒的类型对于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治疗非常重要。
虽然中医把感冒分为了不同的类型,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类型的感冒不会转化为另一种类型。
中医师在实际治疗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并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来制定治疗方案。
总之,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寒感冒、热毒感冒和表里不和感冒等几种类型,这些分型有助于中医师更好地理解和治疗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由病毒引起。
传统中医认为感冒是寒邪或风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不畅,阴阳失调,进而出现头痛、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感冒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辨证施治,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感冒的方法和原则。
一、中医感冒辨证分类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感冒的辨证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湿寒感冒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感冒因邪气入侵人体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风寒感冒:病程短暂,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鼻塞、无汗、咳嗽有痰等。
2. 风热感冒:病程较长,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喉疼痛、口渴、咽痛等。
3. 暑湿感冒:多发于夏季,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头重,身体不适等。
4. 湿寒感冒:主要症状包括寒战、发热、鼻塞、流黄涕、咳嗽等。
二、中医辨证治疗方法1. 风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通窍宣肺。
常用药物包括葛根汤、麻黄汤等。
饮食方面,可适当食用辛温散寒的食物如生姜、辣椒等。
2. 风热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清热。
常用药物包括银翘散、连翘败毒饮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清凉解毒的食物如绿豆汤等。
3. 暑湿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清暑利湿,疏肝解郁。
常用药物包括白虎汤、茵陈蒿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利湿解暑的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4. 湿寒感冒的辨证治疗:治疗原则是温阳化湿,祛寒散寒。
常用药物包括加减桂附地黄汤、杏苏散等。
饮食方面,可适量摄入温性食物如生姜、大蒜等。
三、中医辨证治疗原则1. 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治疗依靠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征进行辨证,然后针对性地施以治疗。
2. 根据病情调整:中医辨证治疗强调因人而异,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征进行调整。
3. 综合施治:中医辨证治疗强调综合施治,即同时运用药物治疗、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手段,以综合效果更好地治疗患者。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
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
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
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
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
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
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
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
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
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
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
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
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
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
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
感冒分有不同的类型…认识感冒中医分类感冒是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
有很多能够有效治疗感冒的药物。
因为中成药的副作用小,治疗效果好,所以很受欢迎。
然而,根据临床实践表明,如果没有正确选择中成药,就可能会延误病情。
中医把感冒分为四个类型: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
依照辨证论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使用不同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一、感冒的中医分类介绍。
1.风寒性感冒此类感冒的患者不仅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头痛、咳嗽等一般症状,还会有低热、肌肉疼痛、没有汗水、怕冷、稀薄白色痰液、喉咙肿胀疼痛等特点,一般都需要穿许多衣物或是盖大棉被才能稍微舒服一点。
此类感冒和患者感受风寒有直接关系。
应遵循以辛温解表为治疗原则。
患者可以选择伤风感冒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感冒清热冲剂等药物。
如果患者有内热便秘症状,可以使用防风通圣丸进行治疗。
此类感冒的患者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关键点就是需要出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辛温解表,比如蒸桑拿、热水泡脚、喝姜糖水、多盖棉被等。
治疗风寒感冒的主要方法是桂枝汤,是伤寒论的首要处方,被称之为合剂之王。
胡椒也是治疗风寒感冒的方法之一,可以将胡椒、红糖、姜丝、可乐一起熬煮,服用之后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感冒。
2.风热型感冒此类感冒患者不仅有鼻塞、咳嗽、流鼻涕、头痛等一般症状,还会有高热、黄色粘稠痰液、咽喉疼痛、便秘等特点。
应以辛凉解表为治疗原则。
患者可以使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解热消炎胶囊、羚羊解毒丸等药物。
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3.暑湿型感冒此类感冒较常发生在夏季,患者会有发热、头痛、头胀、口中无味、腹泻、腹痛等症状。
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治疗原则。
患者可以使用银翘解毒丸、藿香正气液等药物。
如果患者有很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就不适合使用山楂丸、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4.时行感冒此类感冒患者的症状与风热感冒极为相似,但是,时行感冒患者的症状要重一些。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2010-08-26 09:35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汗孔开合不利引起,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孔流清涕等。
宜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推荐使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姜活丸、参苏丸、惊风丸等。
风热感冒:为感受风热之邪,因正邪交争引起,多表现为发热较重,畏寒轻,汗不多,头面胀痛、四肢酸乏、咽喉肿痛等。
推荐使用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药。
如V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
暑湿感冒:为夏天暑热之气侵袭,暑热挟湿气伤人。
症见恶心、呕吐、身热出汗、乏力、口渴喜饮、小便不利等。
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
推荐使用藿香正气水(液、颗粒、丸)、夏桑菊颗粒、六合定中丸、小柴胡颗粒、银柴颗粒等。
病毒性感冒:为病毒侵袭引起,因风热犯表、热毒郁于肌表,症见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头痛剧烈、疲乏等,宜清热解毒、疏风散表。
推荐使用板篮根颗粒、抗病毒颗粒、抗感颗粒、抗冲颗粒、三九感冒颗粒等。
气虚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无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益气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进行预防。
阳虚感冒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头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语声低微,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则:助阳解表,宣肺止咳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虚感冒症状:发热微恶寒恶风,无汗头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养血解表,疏风散寒方药:七味饮葱白、豆豉、葛根、生姜、生地、麦冬。
加减: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风寒,头痛无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咳嗽少痰,舌红脉细数。
中医感冒的名词解释感冒作为常见的疾病,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问题之一。
中医对于感冒的理解和治疗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讨论中医对于感冒的名词解释。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中医对于感冒的一种分类方式。
它指的是感冒是由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所引起的。
风寒感冒的特点是初起时有四肢酸痛、咳嗽、身体发冷、畏寒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寒感冒的治疗应该以温煦驱寒为主,如服用中药丹参、桂枝汤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寒风吹袭。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相对应,是指感冒是由于人体在潮湿炎热环境中受到风热之邪的侵袭所引起的。
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发热、咳嗽、喉咙发痒、流鼻涕等症状。
中医认为,风热感冒的治疗应该以清热解毒为主,如服用银翘散、板蓝根等中药。
此外,多饮水、保持室内通风也是缓解风热感冒的有效方法。
三、气滞血瘀型感冒:气滞血瘀型感冒是中医对于一类特殊感冒病情的描述。
它指的是感冒的症状表现为气滞和血瘀。
气滞主要体现在胸闷、气短、胁肋胀痛等症状上,而血瘀则会导致瘀斑、紫色瘀点等症状。
中医认为,气滞血瘀型感冒的治疗应该以活血祛瘀为主,如服用当归、香附等中药。
此外,适当进行按摩、活动也有助于改善病情。
四、外感邪气:外感邪气是中医对于感冒病因的一种解释。
它指的是感冒是由于人体受到外界邪气侵袭所引起的。
中医将外界的邪气归类为风、寒、湿、热、燥等五种。
不同的感冒类型可以根据症状的不同来判断受邪气的种类。
中医认为,在感冒初期,可以通过辛温的食物、穴位按摩等方法驱散体内的外感邪气,以减轻症状。
中医对于感冒的名词解释不仅仅是疾病分类,更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临床实践总结。
在中医的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和阴阳、恢复人体自身平衡的目的。
中医感冒的名词解释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小小方面,但背后蕴含了中医对于疾病起源、病因、病机、治疗等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对中医感冒的名词解释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与西医的认知进行比较,寻找到更加综合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风寒、风热感冒症状感冒可以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流行性感受冒四类,它们各自的症状不同,根据现代医家论述,其病因可能是风兼寒或风兼热或湿兼热,而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因不同,治疗药物亦不同,现将四类感冒的症状及治疗所用的部分中药介绍如下,以便正确选用。
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外感风寒所致。
主要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四肢酸痛、鼻塞不通、流清涕、说话声音重、咳嗽痰稀、咽痒、舌苔白、脉浮紧等症。
应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或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迁延不愈。
风热型感冒多见于夏秋季,外感风热所致。
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有汗不多、头胀痛、四肢酸懒、咳嗽痰黄、咽红肿痛、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
应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不能选用羌活丸、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痛加重。
暑湿感冒仅见于夏季,因患者素有湿热,又加感冒而得,也可因过食冷饮瓜果而引起。
主要是恶寒发热、头痛头胀、胸隔痞满、腹痛肠鸣、呕吐腹泻、身乏无力、口淡无味、食欲不振等症。
治宜芳香化浊、和中解表,可服藿香正气胶囊、银翘解毒丸、十滴水、六一散、云香精、四正丸、六合定中丸、天中茶、甘露茶、甘和茶等。
流行性感冒与风热感冒相似,但发病快、病情重、高烧、怕冷寒战、头痛剧烈、肢体酸痛、疲倦无力、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等症。
治宜清热解毒、疏风透表,可服抗病毒口服液、复方银黄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
风热风寒是中医理论,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如果不对症服药最多是没有效果而已,并不会因吃药而加重.对于西医的人来说,感冒由病毒引起,感冒吃药是只是控制症状.病毒主要由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清除.ps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中医感冒辨证感冒是指因受凉、病毒感染等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辨证理论认为,感冒是由风寒、风热、风湿或寒湿等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而产生的。
在中医治疗感冒时,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感冒的辨证方法及相应的治疗。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由寒邪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
主要表现为恶寒、身体发冷、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辛散发散的中药,如葱白、生姜、羌活等,以驱散体内的寒邪。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由风热邪气侵袭所致的感冒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喉痛、咳嗽、咳痰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银翘片、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风热邪气。
三、风湿感冒风湿感冒是指感冒时,感受了湿邪的侵袭。
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身体沉重、头重脚轻、发热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祛湿化痰的中药,比如羌活、天南星、独活等,以驱除体内的湿邪。
四、寒湿感冒寒湿感冒是指感冒时,寒湿邪气侵袭了人体。
主要表现为身体发冷、寒战、鼻塞、流黄涕、身体沉重等症状。
治疗方面,可以选用温阳化湿的中药,比如苍朮、干姜、附子等,以温化体内的寒湿邪气。
除了以上几种感冒辨证,中医还将感冒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外感风湿、外感寒湿和外感暑湿等类型。
每种类型的感冒都有不同的辨证依据和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感冒需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在辨证施治时,中医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舌像、脉象等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感冒的辨证类型,并针对性地开出相应的中药方剂。
此外,中医还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施治虽然在治疗感冒上独具优势,但并非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中西医结合治疗也是常见的方式,尤其在临床研究和医学实践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之,中医的辨证施治在感冒的治疗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准确辨证,中医医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感冒类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疾病的病程,减轻患者的不适。
感冒的中医辨证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其症状多样化,中医辨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人体受到外邪侵袭而引起的,而在辨证过程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确定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感冒辨证,并分析相对应的治疗。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最常见的感冒类型之一。
症状包括发热、寒战、鼻塞、咳嗽以及身体的疼痛。
辨证中医师会根据病人体寒的表现,如寒战、面色苍白,确定为风寒感冒。
治疗方法一般会选择温中散寒的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等。
同时,病人也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二、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相反,风热感冒的症状包括高烧、头痛、喉咙痛、咳嗽以及流鼻涕。
辨证中医师会从病人的体温升高以及咽喉发炎等症状入手,确定为风热感冒。
针对这种情况,治疗方法一般会选择清热解毒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
此外,病人还需要多饮水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三、痰湿感冒痰湿感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喉咙堵塞、口苦以及胸闷等。
辨证中医师会观察病人的舌苔和脉象等来确定病情。
治疗痰湿感冒会选择化痰祛湿的方剂,如平胃散、二陈汤等。
此外,病人还需要避免食用油腻和寒凉食物,以防加重湿寒状况。
四、阳虚感冒阳虚感冒通常出现在体内阳气不足的人身上,其症状包括身体乏力、畏寒、头痛,以及面色苍白等。
辨证中医师会注意观察患者的气色以及脉搏等综合状况,来确定病因。
治疗主要以温阳补益为主,如四君子汤、参麦丸等。
此外,病人还需要适当调整作息,增加阳气的产生。
五、阴虚感冒阴虚感冒多出现在体内阴液不足的人身上,症状主要包括咽喉干燥、咳嗽、口渴以及低热等。
辨证中医师会通过观察舌苔和脉搏等来确定病情。
治疗方法一般会选择滋阴降火的方剂,如黄连熟地汤、麦冬汤等。
此外,病人还需要多喝水以增加体内阴液。
通过中医辨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感冒病情的特点,并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以治疗方案应该因人而异。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饮食卫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中医将感冒分为五种类型之前为朋友们介绍过如何区分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这是以西医理论将感冒分型,这一期南京同仁堂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医范畴里几种感冒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将感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是体虚感冒、风寒型感冒、暑湿型感冒、风热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感),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体虚感冒】体虚感冒大多由于患者本身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而容易受外邪侵袭,体虚感冒常缠绵日久不愈,反复发作。
有些患者往往感冒刚好些,又因为冷天外出、保暖不足,或在洗头、洗澡、换衣服时不小心受凉而复发感冒,感觉自己“弱不禁风”。
体虚感冒又细分为气虚和阴虚两类型。
气虚感冒患者既有发热、头昏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又有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脾肺气虚的表现。
而阴虚感冒患者既有发热、出汗、头胀等风热感冒的症状,又有口干咽痛、久咳少痰等肺胃阴虚的表现。
因此,体虚感冒单用感冒药疗效不佳,要配合扶正祛邪、益气补气的药,可在解表的同时,配合补中益气丸、黄芪颗粒等治疗。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由于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表现主要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多稀白痰。
中药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主,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可用中成药有四季感冒片、纯阳正气丸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暑湿感冒】暑湿型感冒也称为“胃肠型感冒”,主要发生在夏季,由于天气闷热、湿度大,加上吹空调或者冷风引起,有湿热兼有外感的症状。
主要表现为畏寒怕冷、流涕发热,或咽喉疼痛、全身酸痛,多伴有胃肠方面症状,比如恶心反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
中医治疗应当选用芳香化浊、和中解表的中药,比如藿香正气丸。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因风热袭表、肺失清肃所致,表现为身热较重、微恶风寒、头胀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
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无“咽喉”痛的症状,风热感冒会喉咙疼痛,也会发烧但畏冷不明显。
中医对感冒的分型及治则概述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感冒的发生与外界邪气侵入人体、体质虚弱等因素有关。
中医对感冒的分类及治则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于感冒的分型和治疗原则的概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医对于感冒的理解和应对策略。
一、感冒的中医分型根据中医的理论,感冒可以根据病情表现和病理机制进行不同的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1. 风寒感冒:多因受凉引起,症状包括寒战、头痛、流清涕、鼻塞等,舌苔白薄。
2. 风热感冒:多因受暑、风热侵袭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口渴、咳嗽等,舌苔黄腻。
3. 湿寒感冒:多因受湿、寒邪侵袭引起,症状包括身重倦怠、寒战、头痛、流黏涕等,舌苔白腻。
4. 湿热感冒:多因受湿热侵袭引起,症状包括身热、倦怠、痰黄、口渴等,舌苔黄腻。
二、中医治疗感冒的治则中医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感冒的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原则,常见的治则有以下几种:1. 风寒感冒的治则:辛温解表,宣发散寒。
常用的药物包括葱、生姜等,它们具有辛温解表的作用,可以散寒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 风热感冒的治则:清热解表,宣肺利咽。
常用的药物包括银花、连翘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热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
3. 湿寒感冒的治则:燥湿解表,宣散寒邪。
常用的药物包括苍术、半夏等,它们具有燥湿解表的作用,可以宣散寒邪,适用于湿寒感冒。
4. 湿热感冒的治则:清热解毒,宣发散湿。
常用的药物包括黄芩、黄连等,它们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宣发散湿,适用于湿热感冒。
三、中医治疗感冒的常用药物中医治疗感冒常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以下列举了一些常用的药物及其功效:1. 葱: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2. 生姜:辛温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
3. 银花: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4. 连翘: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感冒。
5. 苍术:燥湿解表,适用于湿寒感冒。
6. 半夏:燥湿解表,适用于湿寒感冒。
7. 黄芩: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感冒。
中医感冒分型【中医感冒分型】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感冒被认为是外感风寒、风热或风湿等邪气入侵人体所致,而这些邪气的寒热湿三维属性决定了感冒的不同分型。
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和风湿三种类型的原因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一、风寒型感冒风寒型感冒是最常见的感冒类型之一,主要根据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来判断。
患者常常感觉寒冷,喉咙不适,流清鼻涕,恶寒发热,喜欢暖和,而非常抵制风寒的感觉。
此种感冒型通常由风寒邪气所致。
中医治疗风寒型感冒的方法是辛温解表。
药物如葱、姜、羌活等有辛散发汗的特性,可以帮助患者发汗解表,驱散风寒邪气。
同时,也可选用一些中药配方,如麻黄汤、藿香正气水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二、风热型感冒风热型感冒的主要症状是喉咙疼痛、鼻塞流黄色鼻涕,恶寒发热,伴有头痛等症状。
此类感冒通常由风热邪气所致。
中医治疗风热型感冒的方法是清热解毒。
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如连翘、金银花等,具有凉血解毒的功效。
此外,中医认为风热型感冒要多饮水,以帮助身体排毒。
三、风湿型感冒风湿型感冒是一种湿气入侵人体而引起的感冒类型。
患者常感觉四肢发冷,鼻塞流黄色鼻涕,体疼乏力,尤其在湿冷天气加重。
中医治疗风湿型感冒的方法是祛湿除寒。
一些中药如薏苡仁、陈皮等具有祛湿除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该类型的感冒。
总结: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和风湿三种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了解感冒的分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感冒的原因,并针对性地选择治疗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在感冒期间,我们应该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饮水、注意保暖,以及根据中医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这是一个简要介绍中医感冒分型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请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
祝您健康!。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对于感冒有着自己特定的分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感冒进行四种不同分类,并详细解释每一个分类所涉及到的内容。
1. 风寒型感冒风寒型感冒是指由外邪入侵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重身困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浮现鼻塞流清涕、喉峡部干渴以及喜欢暖和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辛散药物来驱除体内湿气并祛除风邪。
2. 风火型感冒风火型感冒多因长期过度劳苦或者生活作息不规律而导致机体谨防力下降引起。
这种患者通常伴有高发性佝偻样呈红色面颊与口唇殨脓化肥厚之典茧,且舌质红苔黄稠;大便秘结尤甚;小便赤浑如血沁泽地漫灌滩坦然无惧,乐观开朗心胸宽广精明强悍,喜欢吃辛辣食物。
治疗上,可采用清凉解毒的药物来降火。
3. 阳虚型感冒阳虚型感冒是由于体内阴寒过重导致机体阳气不足而引起的。
这种患者通常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乏力等症状,并伴有面色苍白或者发黄,舌质淡红且胖大无形;小便多尤甚;精神委靡情绪低沉易抑郁,性格温和守旧好安逸念及事务周详缓步从容处变得迅捷敏锐行动果断爱干脆利索但稍显固执顽劣与生活作息规律化相反偶尔会浮现心跳加速之典茧以及口唇溃血流润滑喉间隙部位厥鼻塞声音嘶哑呼吸时带轻微啰里差迟并可能伴有头晕目眩耳聋失语恶言诬告他人借此达到自我保护之效应(如:打方式给警方报案)因其对外界环境极度敏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治疗上,可采用温补阳气的药物来调理。
4. 阴虚型感冒阴虚型感冒是由于体内阳盛而导致机体阴液不足引起的。
这种患者通常表现为喉部干燥、声音低沉或者失去发音能力等症状,并伴有面色红赤或者灰暗;舌质细长且胖大无形;小便黄尤甚,精神亢奋情绪波动较大喜欢单一事务追求目标坦然无惧乐观开朗心胸宽广性格豪放好自我中央颈腺肿硬压迫鼻塞流清水样分泌物以及口唇溃血留白稠之典茧呕吐时带轻微啰里差迟并可能歇息时间缩减因其对外界环境极端反应过剩所产生之效果(如:打方式给警方报案)因此在社交场合会显得比较紧张与人群接触少但更加注重个人隐私保护和安全措施偶尔会浮现心跳加速之典茧。
感冒分4种类型,要对症下药才行意见建议: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1/ 1。
中医把感冒分为哪几种类型中医把感冒分主要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三种常见类型,以及4种少见类型。
一.风寒感冒:多见于冬春季节,其主要症状为恶寒(怕冷)重(自我感觉),发热轻,鼻塞流涕、头痛无汗、咳嗽、痰稀白、全身筋骨酸痛、舌苔薄白等。
因此,治疗时应选用辛湿解表、宣肺散寒的中成药。
如:1.午时茶,每日二次,每次一块,煎服或用沸水冲泡10分钟后服用。
2.感冒清,每次2--4片,1日3次;3.正源丹,每日3次,每次2片;4.伤风感冒冲剂,每日2次,每次1--2包。
5.麻黄汤(风寒表实证):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二.风热感冒:多见于夏秋季节,其主要症状为恶寒轻、发热重(自我感觉)、头咽痛、咳嗽痰黄、尿黄、舌苔薄黄等。
治疗上宜选用辛凉解表、祛风清热的中成药。
1.银翘解毒片,日服2次,每次4--6片,2.银黄口服液,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3.桑菊感冒片,每日2次,每次4--8片;4.羚羊感冒片,每日2次,每次4--6片;5.感冒宁、板兰根冲剂、四季平安感冒片等均可按说明书或在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6.银翘散《温病条辨》上焦篇方。
清朝一两30多克组成:连翘一两,银花一两,苦桔梗六钱,薄荷六钱,竹叶四钱,生甘草五钱,芥穗四钱,淡豆豉五钱,牛蒡子六钱。
上为散。
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5分钟左右),即取服,勿过煮。
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三.暑湿感冒:多发生于6月--9月暑热季节。
此时的感冒一般都兼挟暑湿之气。
其主要症状为口渴饮、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苔黄腻。
治疗应以芳香化浊、清热化湿的中成药为主。
如霍香正气丸,每次6克,每日三次;霍香正气片,每次要片,每日三次;霍香正气水,每次1支,1日3次,均温开水送服。
另外,还可选用祛暑片、六一散等,效果都比较好。
谨记:综上所述,病症各异,药有温凉。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
中医对感冒的四种分类!
2010-08-26 09:35风寒感冒:为外感风寒,因风寒之邪侵袭肌表,汗孔开合不利引起,症见恶寒无汗、头身疼痛,鼻孔流清涕等。
宜辛温解表,发散风寒。
推荐使用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九味姜活丸、参苏丸、惊风丸等。
风热感冒:为感受风热之邪,因正邪交争引起,多表现为发热较重,畏寒轻,汗不多,头面胀痛、四肢酸乏、咽喉肿痛等。
推荐使用辛凉解表、疏风散热药。
如VC银翘片、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羚羊感冒片等。
暑湿感冒:为夏天暑热之气侵袭,暑热挟湿气伤人。
症见恶心、呕吐、身热出汗、乏力、口渴喜饮、小便不利等。
宜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等。
推荐使用藿香正气水(液、颗粒、丸)、夏桑菊颗粒、六合定中丸、小柴胡颗粒、银柴颗粒等。
病毒性感冒:为病毒侵袭引起,因风热犯表、热毒郁于肌表,症见发病快、病情重、高热、寒战、头痛剧烈、疲乏等,宜清热解毒、疏风散表。
推荐使用板篮根颗粒、抗病毒颗粒、抗感颗粒、抗冲颗粒、三九感冒颗粒等。
气虚感冒症状: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无力,短气懒言,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治则:益气
解表,调和营卫。
方药:参苏饮党参、甘草、茯苓、苏叶、葛根、半夏、陈皮、前胡、桔梗、木香、枳壳、生姜、大枣。
若平素气虚自汗,反复感冒者,可用玉屏风散进行预防。
阳虚感冒症状:恶寒重而发热轻,头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语声低微,舌淡胖苔白,脉沉无力。
治则:助阳解表,宣肺止咳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细辛。
加减: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虚感冒症状:发热微恶寒恶风,无汗头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心悸头晕,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养血解表,疏风散寒
方药:七味饮葱白、豆豉、葛根、生姜、生地、麦冬。
加减:口渴咽干,加天花粉、芦根;热重,加银花、连翘、黄芩。
阴虚感冒症状:身热微风寒,头痛无汗,头晕心烦,口渴咽干,手足心热,咳嗽少痰,舌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解表、疏风宣肺
方药:加减葳蕤汤玉竹、葱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甘草、大枣。
加减:心烦口渴甚者,可加黄连、竹叶、天花粉;咳嗽咽
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干、瓜蒌皮;
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加鲜茅根、生蒲黄、藕节;大便干燥,加生地、玄参
中成药的选择
感冒在四季均可以病,以冬春发病为多。
冬受风寒,春受风热,夏季风寒挟暑湿而发病,轻者称伤风,重者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可致病毒性感冒,并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
受外邪所致“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要分清,从而对症下药。
百姓家里有备药,或自己随便购买药,不会选择,有时延误病情。
一、风寒型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打喷嚏,流清鼻涕,口不渴,咳嗽,咯痰清稀,咽喉疼痛不明显,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等为特征。
治疗时,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
可以酌情选用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风寒感冒冲剂、荆防冲剂、解热感冒片、感冒退烧片、参苏感冒片、感冒软胶囊、伤风停胶囊、伤风感冒冲剂、杏苏感冒冲剂、荆防败毒丸等。
一是当感冒初起,可先服一次阿斯匹林,喝一大杯热水,然后将头发用热水浸湿,用吹风机对准前囟吹五至十分钟,身有微汗,清鼻涕立刻停止。
二是用鲜姜一块切碎和一两大葱白,加入500毫升开水,趁热喝下,微汗出,病自
愈。
二、风热型感冒的临床表现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口渴,鼻塞,流黄稠鼻涕,咽喉红肿疼痛,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时,应予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可以选用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风热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柴黄清热冲剂、复方感冒灵片、感冒清胶囊、清热感冒冲剂、复方夏桑菊感冒片、银柴合剂、清感穿心莲片、复方双花口服液、复方穿心莲片、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抗病毒胶囊等。
家庭自己治疗需要选择辛凉解表药,如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丸、板兰根冲剂等。
三、治疗感冒的关键在于辨清感冒的性质是属于风寒还是属于风热。
同时,对于感冒的各种合并症状也需留意加以区分。
是一种病毒,传染性强,症状重,多数高烧、头痛、身疼、口渴、有汗,有时眼结膜充血。
应及时看医生,用清热解毒、清气分热的方药2~3剂药可降体温,控制病情发展。
病人这时应大量饮水,充分休息。
1:如秋冬季节的感冒一般为里有积热,外感风寒,因此病人多会出现咽喉肿痛等上火的表现。
这样,在服用感冒清热颗粒的同时,也可适当配合一些板蓝根冲剂、牛黄上清丸等清除体内的积热。
2:如果感冒的同时伴有胃部胀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吐,
腹胀便溏,舌苔厚腻等食积内停症状,则可配合使用加味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以消导化积。
3:如果感冒表现为咳嗽声重,甚至连声呛咳,昼轻夜重,则可配合通宣理肺丸、止咳宁嗽胶囊等以宣肺解表,镇咳祛痰。
病人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