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8.05 KB
- 文档页数:8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开课激趣导入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3.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师归纳: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写生字、抄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二、继续学习新课1.感悟故事的神奇:围绕课文后“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讨论。
天空塌露悲惨景象求雨神熄灭天火(勾画、讨论)突出女娲的神力造船拯救人们神火冶炼五彩石2.找出表现女娲补天的艰难的'词语。
三、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勾画、理解、抄写)1.天塌情景叠词的运用(轰隆隆、一道道、黑黑的、熊熊大火等)。
2.冶炼五彩云石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
3.结尾段抒情、流畅、余味深长。
四、在熟读基础上进行复述1.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板书回忆。
2.教师示范部分或全篇,用自己的话,不背全文。
3.给同桌讲故事,尽量详细,清楚明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公开课教案第【2】篇〗【学习目标】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发明、轰隆隆”等词语。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感受到女娲无私奉献、勇敢善良的精神品质。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字、词语及句子结构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他们正确把握课文内容,激发他们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认读“娲、炼、补”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会用“女娲、炼五色石、补天、造福人类”等词语造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提取课文主要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无私奉献、勇敢善良的精神品质,培养热爱祖国神话文化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新语的学习:课文中有一些生僻字和词语,如“娲、炼、补”等,需要学生掌握。
2.句子理解:课文中有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子结构,学生需要学会提取句子主要信息,正确理解句子含义。
3.神话故事情节的把握:学生需要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能够概括故事情节,体会女娲的精神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角色扮演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学习生词新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女娲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女娲的精神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生词新语、句子理解等环节。
2.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人物、场景等图片,用于创设情境。
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15《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背景,掌握相关的生字词语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勇敢、坚强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表达方式•进行相关的课文朗读、解读和讨论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含蓄的表达内容•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解释《女娲补天》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教材2.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图片、课文印刷资料等3.学具:学生课本、作业本、笔、纸等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让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相关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过程(30分钟)1.课文学习:–让学生课文朗读,了解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分段解读课文,解释生字词语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2.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讨论女娲补天的精神内涵–模拟女娲补天的情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无私奉献精神。
3. 拓展延伸(2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女娲补天的相关问题,展开主题讨论•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五、教学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回顾《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鼓励学生表达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阅读、写作或绘画作业,巩固对《女娲补天》的理解。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教学反思•分析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对《女娲补天》优质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经典故事。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女娲补天》人教版部编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
课文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决定补天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懂得珍惜和保护大自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难点: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学会将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动画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视频等。
2.生字词卡片:准备本课的生字词卡片,用于课堂操练。
3.作业本:准备作业本,用于布置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女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女娲吗?她是谁?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女娲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的故事。
这篇课文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女娲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形象,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互助的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寓意深刻,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细节、感悟课文寓意方面仍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个别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女娲勇敢、智慧、奉献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和寓意的感悟。
3.古代文化知识的拓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将课文与其他神话故事进行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及相关资料。
2.PPT课件。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讨论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女娲补天的插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神话传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确保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女娲的形象。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朗读展示,并及时给予反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得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二是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语言。
4.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1.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2.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1.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2.能抓住重点词语有条理地复述《女娲补天》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通过对比,体会"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等叠词的妙处;能抓住"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等词展开合理的想象;能抓住女娲补天时的动词,学习如何按顺序表达。
3.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新课1.学生自主交流读过的神话故事。
2.板书课题《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结果如何?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部编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部编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措、混”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的字词。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人物形象。
(重点)3、抓住人物描写,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体会女娲急他人之所急、救民于水火的精神。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看图激趣1、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盘古图片)他就是盘古。
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是本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于是,在导入时,我出示了本单元第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中的人物盘古,让学生回忆人物的特点,简短的谈话,唤起了学生对神话特点的认识,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环节。
】2、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
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回答提炼(1)女娲是谁?(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b、女娲怎样补天??师:下面,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走进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范文(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范文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轰隆隆、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熄灭、喷火、缺少、冶炼、液体、金光四射、云霞”等词语。
2、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神话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一朵美丽的浪花,就是神话故事,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还记得吗?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学生说)在中国传说中,是女娲创造了人类。
(板:女娲)作为人类的母亲,在人类遇到灾难时,女娲会怎么做呢?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女娲补天》(板:补天)。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归纳出示:女娲为什么补天?女娲是怎么补天的?)二、感知课文1、听课文朗读,解答心中的疑问。
2、听完后用简短的话回答。
3、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女娲为什么补天和怎样补天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文中划出关键词句,然后同桌讨论。
三、深入理解1、指名回答问题,相机出示课件。
2、引导:女娲补天容易吗?从哪儿体会到的?(一连串的动作)3、在回答问题时相机指导朗读,从中体会灾难的深重、女娲为了人类的幸福不辞辛劳。
四、整体朗读从刚才的阅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女娲补天的辛劳和不易,让我们快速浏览一遍,充分感受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
找出你认为这个故事中神奇的地方。
指名回答。
五、升华情感1、很多美好神奇的神话故事都被拍成了大家喜爱的动画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5年把《女娲补天》这个故事拍成了动画片,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部动画片的精彩片段。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传说中的女娲为了救治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历经千辛万苦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的故事。
这篇课文既有生动的神话传说,又有丰富的想象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素材。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提高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传说类的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的表述和生僻字词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女娲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认读。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发展。
3.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生僻字词的解释。
3.教学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女娲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神话传说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女娲补天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择几个重点生僻字词,让学生通过造句等方式巩固理解。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女娲补天》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之一,蕴含着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控制的力量。
通过教授这篇课文,可以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以及传达的道德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写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掌握《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
2. 理解《女娲补天》传达的道德观念。
难点: 1. 理解神话故事中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2. 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本中道德观念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女娲补天的故事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重点理解女娲补天的缝天活动。
3. 分组讨论(10分钟)分成小组,讨论女娲补天的意义以及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
第二课时1. 情境再现(10分钟)学生自愿模拟故事中的场景,展示女娲补天的过程。
2. 分组讨论(15分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女娲补天的意义及其启示。
3. 书面表达(1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女娲补天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情境再现和书面表达中的表现,包括思维逻辑、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
2.作业评价:对学生书面表达的内容进行评分,关注学生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对《女娲补天》故事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小讲台演讲,分享自己对女娲补天的见解。
通过对《女娲补天》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学生文化素养和品格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
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最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女娲补天》是人教版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的故事。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富有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女娲的智慧和勇气,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认读“五彩石、水深火热”等词语,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和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作业本、练习册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女娲补天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吗?女娲是什么样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困难进行引导和解答。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女娲为什么选择炼石补天,而不是用其他方法。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女娲补天的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1】篇〗《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编者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之前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学习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引导他们学会“这一类”文体的学习方法,从而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
基于这一理念,这篇课文前面的学习提示中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从课文中找到自己觉得神奇的地方,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最后,发挥想象,尝试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基于这一学习提示,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学习目标:一是运用学过的方法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二是通过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文中自己觉得不可思议的语句,与同学交流;三是通过发挥想象,说说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试着把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比如在讲述故事起因时,要善于抓住“欢声笑语”“惊慌失措”“混乱”“恐怖”这些关键词,因为这几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从“欢声笑语”到“惊慌失措”,这中间一定经历了令人恐怖的事情,即水神祝融惨败后恼羞成怒,把天捅了个大窟窿,而“混乱”和“恐怖”,就让读者不禁想起“天上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裂开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喷涌而出”“野兽残害人类”等画面。
在学生简洁、清楚讲述故事起因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划出文中与“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怖之中”有关的句子(天上顿时露出一个大窟窿,地上也裂开了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洪水从地下喷涌而出,各种野兽也从山林里跑出来残害人类。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恐惧,在练习朗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大窟窿”“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喷涌而出”“各种野兽”等关键词语,思考并交流“一道道黑黝黝的深沟”能不能换成“一道黑色的深沟”,为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叠词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尝试运用叠词,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说说自己想象到的恐怖画面还有哪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感悟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感受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辛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法:情境导入法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流程:课前热场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个“填人名”的游戏,来,看谁最厉害。
依次出示;《救母》《射日》《开天》《奔月》《追日》《补天》2、真能干!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这些都是(这些都是神话故事)。
师:是啊,这六位是我们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1)从课外书中(见多识广);(2)电视中(生活中学的知识);(3)从课本中(机会向来属于有准备的人)……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2、看老师写课题:“娲”是个新字,女字旁写得窄一点,右边写得宽些,这样才会漂亮。
3、读题、质疑二、播放课件,情境朗读1、播放情境朗读。
2、刚才大家的问题,我听出了些眉目了概括起来就是六个词:课件打出:水深火热天塌地裂造船救人求神灭火炼石补天艰难找石3、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中的哪些(内容)自然段写了天塌地裂、水深火热,哪些地方写了造船救人、求神灭火,哪些地方写了艰难找石、炼石补天。
找到了就在这一段的后面写下这些词语。
4、如果我们把这6个词送到这段话中,就知道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出示课件: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因为( ),老百姓生活在( )之中,女娲不忍心人类受灾,先( ),又( )解了燃眉之急,再冒着生命危险( ),最后( ),从根本上解求了人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呢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师检查词不达意语:第一组:轰隆隆塌下露出3、送到句子中读一读,出示句子4、指名一生读(女娲突然被一陈…………大窟窿。
)师:读了这个句子,看到了怎样场面下的情境,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女娲补天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培养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分析课文内容,感知女娲补天的神奇。
(2)学会通过描绘课文场景,感受女娲的勇敢、智慧和献身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智慧、献身精神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感受女娲的形象。
2.教学难点:(1)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女娲的勇敢、智慧。
(2)描绘课文场景,体验女娲的献身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神话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神话故事?(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女娲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2.自主学习(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边读边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向同桌请教,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课堂讨论(1)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她是怎么补天的?(3)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她的哪些品质?4.感悟课文(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女娲补天的场景。
(2)小组讨论:女娲补天成功后,她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5.课堂小结(1)通过学习《女娲补天》,我们知道了女娲是一个勇敢、智慧、献身的神。
(2)女娲补天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我们要勇敢、智慧地去解决。
6.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自己的理解,描绘一幅女娲补天的画面。
(3)课外阅读一篇神话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四、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自主学习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关注生字词的发音和书写,通过“谁可以来示范读一下这个词?”和“谁能告诉我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等对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生字词的学习中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要求: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4、自学课文生字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健:1. 学习课文,了解课学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
2.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1. 课文插图投影。
2. 生字词卡片。
3. 有关”五彩石”的实物(如雨花石)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们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说说看。
《西游记》、《封神榜》、《宝莲灯》……师:今天,我们再来读一个神话故事。
二、出示插图投影,指导看图。
图上是谁她在干什么?三、揭题,释题。
1. 板书题目:12.女娲补天2. 引导学生据题质疑。
3. 学生讲自己知道的女娲补天的故事。
四、录音朗读,学生自由读。
五、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拼读。
(1)读准”窟隆冶”的读音。
(2)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
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六、读生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
轰隆隆:像声词。
塌下:倒,下陷。
窟窿:洞,小孔。
山冈:地面形成高低不平的山脊.洪水:指可能酿成灾害的大水。
熄灭:停止燃烧。
纯青石:指颜色只有青色的石头。
五彩石:传说中用来补天的各种颜色的石头。
冶炼:用高温熔炼或电解等方法将矿石中的有用成分提取出来。
七、指名读文,正音。
八、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九、生讨论后汇报,师小结。
课文讲的是传说中女娲看到天塌了一大块,便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的事。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教学设计第【1】篇〗女娲补天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神话故事是我国民间文学的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这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从学生主动质疑开始,抓住“学习指南定方向——自主学习为手段——学习卡片为依托——合作学习为载体——归纳学法为指导——学会阅读为目的”的步骤展开教学,关注在描写女娲补天的过程中使用的一连串动词,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为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关注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女娲造人”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从何而来的吗?你们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指一名学生讲述。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关于女娲的另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女娲补天)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教师正音“娲”,读wā,不读wō。
3.“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修补)4.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生1:女娲为什么补天?生2: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生3:女娲补好天之后,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呢?5.师:你们真是善于提问的孩子!这些问题都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赶快打开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都能读明白。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而源于疑”,学生第一次接触题目,一定会有一种最直接的感知或疑问。
教师从学生的疑问入手逐步展开教学,势必会迎合学生的心理,满足学习的欲望,也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圈画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学生朗读,并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3.全班汇报交流词语。
(1)课件出示词语:惊慌失措、混乱、一项、熄灭、塌下来、杀了、传颂、功绩。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措”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重点)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经过说清楚、说生动。
(难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1.认识“洪、措”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经过说清楚、说生动。
课件。
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教师: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有关神话故事的,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请同学们想想他们是谁,你们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出示课件2—5)他开辟了天地,并将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盘古(《盘古开天地》)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后羿(《后羿射日》)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精卫(《精卫填海》)她创造人类,无私奉献。
——女娲(《女娲造人》)设计意图:通过谈论神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课文铺路搭桥。
二揭示题目,引发兴趣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女娲补天)题目中的哪个词语让你感觉非常神奇?(补天)为什么?(学生交流)2.在读故事之前,你们对女娲有哪些了解呢?(出示课件6)传说中的女娲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女神。
她用黄泥捏成人,创造了人类。
女娲就是人类的母亲。
三自学课文1.学生自学的提纲。
(出示课件7)(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为什么?(3)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标记,准备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为学生下面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学习生字,把握课文大意1.认读生字。
(出示课件8)洪措混项熄浆塌窜颂绩“措、颂”是平舌音;“塌”读tā,“绩”读jì,要读准字音。
(1)指名读,齐读。
(2)读生字,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字义。
15 女娲补天
【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五彩石,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它也和一段美丽的传说联系在一起。
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地繁衍开来,他们采摘野果,追猎猛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忽然有一天,一道晴天霹雳闪过,接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天空突然裂开一道大口子,大雨倾盆而下,淹没了田野和村庄,转眼间地上变成了一片汪洋。
女娲看到人们哭喊着四处逃命,就决心要把天空的裂缝补起来。
女娲背着砍山斧,从东山采来红砂石,从西山采来白玉石,又从南山、北山、中山采来其他三种颜色的石头,把它们一起放进熔炉里。
过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成了与天空颜色一模一样的五彩石,女娲就用这些五彩石补住了天空的裂缝。
大雨停歇,洪水消退,人们又过上了自在的生活。
相传这块色彩奇异的巨石就是当年女娲补天后剩下的一块五彩石。
我们用水洇
湿石块后,可以看到上面分布着许多抽象的纹理和图形,有的人说中部是中国疆域轮廓图,四周是龙凤呈祥图;有的人则说石面上是许多原始人类的影像。
总而言之,这
五、1.xìng zhèn xióng 2. 骨碌碌、呼啦啦、黑沉沉 3.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4. 我要赶快把天补好,让大地重回幸福快乐的日子。
六、略。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