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复位经皮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
- 格式:pdf
- 大小:511.76 KB
- 文档页数:3
锁骨骨折的手术治疗锁骨骨折是由于肩部受撞击,暴力传导至锁骨而发生骨折。
根据骨折的部位可分为锁骨中段骨折、锁骨外侧骨折和锁骨内侧骨折,锁骨中1/3骨折最常见,其次是外侧1/3骨折,内侧1/3骨折较少见。
高能量损伤所致的锁骨骨折可伴有或合并臂丛神经、锁骨下血管损伤以及气胸。
锁骨中段或内侧骨折大多数可保守治疗,即使畸形愈合,对功能的影响也不大,锁骨外侧骨折大多需手术治疗。
1辅助检查1.1 X线平片①胸片:一张包括双侧锁骨、肩胛骨的胸部前后位片,可观察到锁骨、肩胛骨、肋骨是否有骨折,是否有气胸、血胸、血气胸或肺挫伤。
②锁骨正位片:标准的锁骨正位即锁骨前后位,球管射线向头侧倾斜20°~40°,可显示锁骨全长、骨折部位、形态与移位情况。
但对于锁骨外侧端常因曝光过度而显示不清,需调整好参数。
③双侧锁骨应力位片:双上肢悬挂5kg重物后照双侧锁骨标准正位片,主要用于锁骨外侧端骨折患者,了解喙锁韧带、肩锁韧带的完整性,但会加重患者的疼痛和骨折的移位,不作为常规检查。
④肩关节腋位片:适用于锁骨外侧1/3骨折,可了解骨折前后方移位和肩锁关节受累情况。
⑤肩胛骨正、侧位片:了解是否伴有肩胛骨骨折,对于诊断“飘浮肩”有重要意义。
1.2 CT扫描单纯锁骨骨折多不需要CT扫描,但在锁骨内侧端骺分离难与胸锁关节脱位鉴别时,或锁骨内侧端骨折向后方移位,X线平片显示不清时,可行CT检查。
2鉴别诊断要点2.1 胸锁关节或肩锁关节脱位锁骨内侧骺分离易误诊为胸锁关节脱位,锁骨外侧骺分离易误诊为肩锁关节脱位,对于锁骨骨骺未闭合者(最迟可到25~30岁才闭合)需注意区分,CT扫描可鉴别。
2.2 病理骨折①锁骨肿瘤:锁骨的原发或转移肿瘤可破坏锁骨,轻微外力可致骨折。
②锁骨放射性损伤:锁骨区放疗可使锁骨发生放射性骨炎,易发生病理骨折。
3手术治疗3.1 手术指征(1)绝对指征①开放骨折;②骨折短缩在2cm以上;③骨折端有软组织嵌插,闭合复位失败;④伴有血管神经损伤;⑤伴有胸肩关节分离。
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效果。
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选择¢25mm克氏针沿锁骨髓腔方向钻入远侧,至骨折断端时,用两把巾钳或点式复位钳夹持骨折两端复位,复位成功后,进针直至接近锁骨肩峰端。
拔出此克氏针,更换¢30尖端带螺纹的螺纹针,穿过髓腔,直至锁骨肩峰端,折弯针尾并剪断,埋入皮下。
结果32例接受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未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气胸、骨不连等并发症,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5周,平均12周。
其中5例患者表现有针尾刺激症状;1例患者在术后4周针尾部皮肤出现破溃现象,在术后8周骨折愈合后拔出螺纹针,一周后愈合。
所有患者都能够在术后4周内进行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参考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这些患者的术后患肢功能评估取得942±36分。
结论闭合穿针内固定手术未剥离骨膜,能提供较可靠固定强度,术后患者能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学习,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较好选择,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锁骨;骨折;外科手术;微创;内固定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14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79-01髓内锁骨骨折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1]。
手术切开复位钢板或钢针内固定是当前主要采用的内固定手术,这种手术会伴有骨不连、感染等一些并发症,并且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理疗[2-3]。
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选取在我院接受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病人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在我院接受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的锁骨中段骨折病人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1-56岁,平均34岁。
致伤原因:运动伤5例,交通伤27例。
均为闭合性损伤。
浅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发布时间:2023-03-16T01:32:27.480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35期作者:蔡乐[导读] 本文根据 EO的概念设计锁骨和股骨弹性带锁髓内钉,从生物力学角度,认为适当的旋转、弯曲和剪式应力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并分析了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骨折治疗供新思路。
蔡乐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221011【摘要】本文根据 EO的概念设计锁骨和股骨弹性带锁髓内钉,从生物力学角度,认为适当的旋转、弯曲和剪式应力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并分析了促进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原理,为临床骨折治疗供新思路。
【关键词】内固定﹔弹性固定;骨折愈合;应力;应力遮挡;EO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大多数骨折病人在接受了良好的治疗后,仍然存在着延迟或不愈合的问题,根据统计,由于各种原因,在骨折后不能正常愈合的情况大约有5%~10%。
1影响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因素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生物力学因素、生理因素、物理因素和基因因素,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骨折的愈合。
近几年,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化,有关生物力学因素对骨折修复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AO的目的是使骨折一期愈合,并可藉由解剖学复位后的强力内固定。
由于 AO牢固固定,造成关节周围的骨性萎缩,从而造成骨折断端环境的破坏,延迟愈合、不愈合等。
BO强调间接复位,生物固定,以保持骨折的稳定性与软组织的完整性,以达到二阶段的修复,并保证骨头的血液循环。
中医血气的学说,融合了中医与西医的精髓,结合了中国的“正骨”,同时兼顾了功能的恢复,注重术后早期的功能恢复,提倡“综合治疗”和“功能恢复”的概念。
采用微创技术,改良内固定材料,研制弹性带式锁髓内钉,并结合临床实践,介绍了弹性固定技术。
强调微创、全过程的弹性固定、骨折生长愈合,促进骨折愈合,这就是 EO的概念。
随着各种测试方法的不断发展,如有限元方法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开展骨折生物力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创伤骨科锁骨骨折诊疗技术锁骨为长管状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胛骨之间,成为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唯一的骨性支架。
因其较细及其所处解剖地位特殊,易受外力作用而引起骨折,属于门急诊常见的损伤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幼儿更为多见。
通常将锁骨骨折分为远端(外侧端)、中段及内侧端骨折。
因锁骨远端和内侧端骨折的治疗有其特殊性,以下将进行分述。
一、致伤机制多见于平地跌倒手掌或肩肘部着地的间接传导暴力所致,直接撞击等暴力则较少见。
骨折部位好发于锁骨的中外1/3处,斜形多见。
直接暴力所致者,多属粉碎性骨折,其部位偏中段。
幼儿骨折时,因暴力多较轻、小儿骨膜较厚,常以无移位或轻度成角畸形多见。
产伤所致锁骨骨折也可遇到,多无明显移位。
成人锁骨骨折的典型移位所示:内侧断端因受胸锁乳突肌作用向上后方移位,外侧端则因骨折断端本身的重力影响而向下移位。
由于胸大肌的收缩,断端同时出现短缩重叠移位。
个别病例骨折端可刺破皮肤形成开放性骨折,并有可能伴有血管神经损伤,主要是下方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应注意检查,以防引起严重后果。
直接暴力所致者还应注意有无肋骨骨折及其他胸部损伤。
二、临床表现1.疼痛多较明显,幼儿跌倒后啼哭不止,患肢拒动。
切勿忘记脱衣检查肩部,否则易漏诊,年轻医师在冬夜值班时尤应注意。
2.肿胀与畸形除不完全骨折外,畸形及肿胀多较明显。
因其浅在,易于检查发现及判断。
3.压痛及传导叩痛对小儿青枝骨折,可以通过对锁骨触诊压痛的部位来判断,并结合传导叩痛的部位加以对照。
4.功能受限骨折后患侧上肢运动明显受限,特别是上举及外展时因骨折端的疼痛而中止。
5.其他注意上肢神经功能及桡动脉搏动,异常者应与健侧对比观察,以判定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对直接暴力所致者,应对胸部认真检查,以除外肋骨骨折及胸腔损伤。
1.外伤史多较明确。
2.临床表现如前所述,应注意明确有无伴发伤。
3.X线片不仅可明确诊断,还有利于对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的判断;有伴发伤者,可酌情行CT或MR检查。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荆瑜鹏;李云龙;戴和军【摘要】@@ 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7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满意.rn1 材料与方法rn1.1 病例资料本组70例,男54例,女16例,年龄9~73岁.骨折类型:横形骨折28例,斜形骨折26例,粉碎性骨折16例.【期刊名称】《临床骨科杂志》【年(卷),期】2010(013)006【总页数】1页(P720-720)【关键词】锁骨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骨折固定术,内【作者】荆瑜鹏;李云龙;戴和军【作者单位】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丹阳,212300;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丹阳,212300;丹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江苏,丹阳,21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1;R687.322009年1月~2010年2月,我科共收治 7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疗效满意。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70例,男 54例,女16例,年龄9~73岁。
骨折类型:横形骨折 28例,斜形骨折 26例,粉碎性骨折 16例。
1.2 治疗方法臂丛加颈丛麻醉。
于锁骨骨折近侧 5 cm处用ø2mm克氏针经皮穿入探及骨折远端髓腔,经髓腔穿出皮质至肩部皮外,将克氏针剪成斜口状,克氏针退至骨折处,复位骨折,将克氏针反向穿入近折段髓腔内并出皮质外;再用另1枚克氏针按同样方法出远端髓腔,再反向穿入近段髓腔出皮质。
C臂机 X线透视下见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克氏针在位后用无菌敷料包扎手术区。
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 3周,并用锁骨带固定 4~6周。
2周后行功能锻炼,6~8周后复查,拔除克氏针。
见图1。
图1 锁骨中段斜形骨折A.术前 X线片示移位明显;B.术后 4周,骨折愈合良好2 结果术中未发生胸膜、锁骨下神经、动静脉损伤,术后未发生感染。
70例均获随访,时间1~5个月。
骨折愈合时间35~50(43±7)d,无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未发生克氏针断裂,6~8周后拔除克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