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军训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1 KB
- 文档页数:2
军训教案基地军训培训教案一、军训的意义和目的企业员工的军事化训练、军事化动作是这支队伍精神面貌的一种表现,是加强正规化建设的一种必要形式。
加强军事化训练,对于培养良好的员工姿态、严整的仪容、仪表,协调一致的动作、优良的战斗作风以及提高员工的组织纪律性、战斗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军训的内容1、每天早晨进行跑步、队列操练;2、就餐、内务完全军事化管理;3、其他军事化活动。
三、对员工在队列和日常生活中的要求、坚决执行命令、严格遵守规定、做到令行禁止; 12、着装整齐、姿态端正、精神振作、严肃认真;3、按照规定的位置列队、注意听指挥员的口令,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保持队列的整齐、肃静,自觉遵守队列的纪律;4、奉令出入列均用跑步或按指挥指定的步法执行:因故出入列要报告(须经允许);5、将学到的队列动作自觉地用于训练、日常生活、工作和战斗中去,做到学用一致。
四、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一)立正、稍息、跨立首先我们对第一个内容立正、稍息、跨立进行训练:1、“立正”其动作要领为:两脚跟并拢靠齐,两脚尖外分60?,两腿伸直并拢,提臀收腹挺胸,两肩要平,两臂自然下垂,四指并拢,拇指帖于食指的第二关节,中指贴于裤缝线,头要正,颈要直,两眼平视前方,口要闭,下额微收,身体重心微向前倾;2、“稍息”当听到“稍息”的口令后,左脚顺左脚尖方向伸出全脚掌的三分之二,上体保持不动,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稍息过久,可自行换脚)3、“跨立” 当听到“跨立”的口令后,左脚向左跨出一脚之长,约与肩同宽,同时左手抓握右手腕,右手四指卷握,拇指贴食指的第二关节,身体重心微向前倾,重心落于两腿之间。
(二)停止间转法接下来我们对第二个内容停止间转法进行训练:停止间转法分为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半面向左转、半面向右转。
1、“向左转”其口令为“向左―转”,当听到“向左转”的口令后,以左脚跟为轴,右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向左转90?,上体保持正直,而后右脚跟取捷径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2、“向右转”其口令为“向右―转”,当听到“向右转”的口令后,以右脚跟为轴,左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向右转90?,上体保持正直,而后左脚跟取捷径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3、“向后转”其口令为“向后―转”,当听到“向后转”的口令后,以右脚跟为轴,左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向后转180?,上体保持正直,而后左脚跟取捷径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半面向左转”其口令为“半面向左--转”,当听到向“半面向左转”的口令后,4以左脚跟为轴,右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向左转45?,上体保持正直,而后右脚跟取捷径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5、“半面向右转”其口令为“半面向右--转”,当听到“半面向右转”的口令后,以右脚跟为轴,左脚掌的蹬力使身体向右转45?,上体保持正直,而后左脚跟取捷径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
军训山东潍坊教案教案标题:军训山东潍坊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军训在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良好品质方面的重要性。
2. 掌握军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3. 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军训是学生生活中的一段特殊经历,你们对军训有什么了解和期待?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讲解军训的重要性和目标(10分钟)1. 介绍军训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良好品质的重要性,如纪律性、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素质。
2. 引用实例或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军训的价值和意义。
三、介绍军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15分钟)1. 军训时间和地点:在山东潍坊进行,持续时间为两周。
2. 军训课程:包括军事理论、军事训练、军事技能等。
3. 军训要求:服从指挥、保持队形、遵守纪律等。
四、讨论学生对军训的期望和担忧(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对军训的期望和担忧。
2. 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
五、制定个人学习计划(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期望和担忧,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 学生列出自己希望在军训中达到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六、总结和反馈(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进行点评和指导。
2. 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教案评价:该教案通过导入、讲解、讨论和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等步骤,全面介绍了军训的重要性、基本内容和要求,并引导学生对军训进行思考和计划。
同时,通过讨论和反馈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成长。
这样的教案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军训的理解和积极参与度。
深圳初中军训教案课程名称:初中军训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毅力。
教学内容:1. 军事知识介绍:军队的基本组成、军事装备、军事训练等。
2. 军事技能训练:正步走、列队、操练、野外生存等。
3. 国防教育: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意识、公民义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军训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了解国防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军训的期待和想法。
二、军事知识学习(15分钟)1. 教师讲解军队的基本组成、军事装备和军事训练等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军事技能训练(20分钟)1. 教师示范正步走、列队、操练等基本军事技能。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国防教育(10分钟)1. 教师讲解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意识和公民义务等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学生展示军事技能训练的成果。
二、野外生存训练(20分钟)1. 教师讲解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如寻找水源、搭建帐篷等。
三、团队协作游戏(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拔河、接力等。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军训的收获和成长。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军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军事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包括队列动作、正步走、停止间转法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耐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队列训练: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报数、转体、踏步、正步走等。
2. 军事技能:停止间转法、匍匐前进、穿越障碍等。
3. 军事理论学习:国防知识、军事法规、军人荣誉等。
三、教学时间共7天,每天6小时。
四、教学安排第一天:开营仪式及队列训练1. 时间:上午8:00-12:002. 内容:- 开营仪式:宣布军训纪律,介绍教官及军训计划。
- 队列训练:学习立正、稍息、向右看齐、报数等基本动作。
第二天:队列训练及停止间转法1. 时间:上午8:00-12:002. 内容:- 队列训练:复习前一天内容,学习转体、踏步等动作。
- 停止间转法:学习停止间转体、转体走、跑步等动作。
第三天:正步走及军事理论学习1. 时间:上午8:00-12:002. 内容:- 正步走:学习正步走的步伐、节奏和动作要领。
- 军事理论学习:介绍国防知识、军事法规等。
第四天:停止间转法及匍匐前进1. 时间:上午8:00-12:002. 内容:- 停止间转法:复习前一天内容,提高动作质量。
- 匍匐前进:学习匍匐前进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耐力和协调性。
第五天:穿越障碍及军事理论学习1. 时间:上午8:00-12:002. 内容:- 穿越障碍:学习穿越障碍的动作要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军事理论学习:介绍军人荣誉、军人精神等。
第六天:总结性训练及闭营仪式1. 时间:上午8:00-12:002. 内容:- 总结性训练:复习所学内容,进行综合训练。
- 闭营仪式:表彰优秀学员,宣布军训结束。
五、教学方法1. 讲解法:由教官讲解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2. 示范法:由教官进行动作示范,学生跟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基本的军事知识和纪律要求。
- 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如站军姿、正步走、稍息立正等。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 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耐力,提高身体素质。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国防意识。
-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新生三、教学时间为期一周的军训四、教学内容1. 基本军事知识:- 军队的历史与发展- 军人的职责与使命- 国防观念与国家安全意识2. 基本军事技能:- 站军姿- 正步走- 稍息立正- 停止间转法- 齐步走与跑步走3. 团队协作与集体活动:- 分组练习- 团队游戏- 军事拉歌五、教学过程第一周: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训练1. 第一日:- 上午:军训动员大会,介绍军训的目的、意义和纪律要求。
- 下午:学习站军姿的基本要领,并进行初步练习。
2. 第二日:- 上午:继续练习站军姿,并学习正步走的基本动作。
- 下午:进行正步走的初步练习,并组织分组练习。
3. 第三日:- 上午:复习正步走,并学习稍息立正的动作要领。
- 下午:练习稍息立正,并进行停止间转法的训练。
4. 第四日:- 上午:复习停止间转法,并学习齐步走的基本动作。
- 下午:进行齐步走的练习,并组织军事拉歌活动。
5. 第五日:- 上午:复习齐步走,并学习跑步走的基本动作。
- 下午:进行跑步走的练习,并进行团队游戏活动。
第二周:综合训练与总结1. 第六日:- 上午:进行军事技能的综合考核,包括站军姿、正步走、稍息立正、停止间转法、齐步走和跑步走。
- 下午:组织军事技能比赛,评选优秀学员。
2. 第七日:- 上午:进行军训总结大会,表彰优秀学员,总结军训成果。
- 下午:举行军训阅兵式,结束军训。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的出勤情况、训练态度和进步情况。
- 收集学生的军训心得体会,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收获。
2. 结果评价:- 对学生的军事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学生的训练成果。
第⼀章单个军⼈徒⼿队列动作队列,是军队进⾏集体活动必不可少的组织形式,在军队的训练⼯作和⽣活中,凡是集体活动都离不开队列。
加强队列训练,是坚持依法治军的具体表现,是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严格正规的队列训练,对于培养军⼈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过硬的作风,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协调⼀致的动作,促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巩固提⾼战⽃⼒,具有其它教育⼿段⽆法代替的作⽤。
单个军⼈的队列动作单个军⼈是军队的基⽯。
单个军⼈队列动作训练是部分队列动作和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
通过严格正规的训练和养成,不仅能使每个受训者达到军容严整,姿态端正,动作规范,⽽且能培养其雷厉风⾏,令⾏禁⽌的作风和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第⼀节:⽴正,稍息,跨⽴⽴正、稍息、跨⽴,是军⼈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在队列训练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
⼀、动作要领⼝令:⽴正,稍息,跨⽴要领:⽴正时,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腹微收,⾃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微向后张;两臂⾃然下垂,⼿指并拢⾃然微屈,拇指尖贴于⾷指的第⼆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要闭,下颔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稍息时,左脚顺脚尖⽅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两腿⾃然伸直,上体保持⽴正姿式,⾝体重⼼⼤部分落于右脚。
携枪(筒,炮),携带的⽅法不便,其余动作同徒⼿。
稍息过久,可⾃⾏换脚。
跨⽴时,上体保持⽴正姿式,左脚向前跨出约⼀脚之长,同时两⼿后背,左⼿握右⼿腕,左⼿⼿腕上沿约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
⼆、动作基本要求⽴正时,要着装整齐,经深振奋,姿态端正,表情⾃然,要求做到:挺腿,挺胸,挺颈,⾃然睁⼤眼睛。
挺腿:两膝⾥合向后挺,是两腿挺直,并向前上收臀。
挺胸:腰杆挺直,向后上收腹提⽓,同时两肩微向后张。
挺颈:头正直向上定,下颔微收,使颈后部与⾐领轻贴,保持经部挺直。
⽴正时,眼睛要⾃然睁⼤,精⼒集中,向前平视时,眼⽪微向上挑,使⿊眼珠保持在眼睛中央,注视正前⽅⼀个⽬标,做到⽬不斜视,少眨眼。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军训的基本内容、目的和意义;(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国防意识;(3)使学生了解我国军事历史和军事文化。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守纪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3)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爱同学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军训基本知识(1)军训的目的和意义;(2)军训的内容和安排;(3)军训的纪律要求。
2. 军事技能训练(1)队列训练:站军姿、列队行进、转体等;(2)基本体能训练: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3)战术训练:疏散、集合、射击等。
3. 军事理论知识(1)我国军事历史;(2)我国军事战略;(3)军事法规。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军训基本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训练、体能训练和战术训练;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我国军事历史和军事战略,提高学生的军事素养;4.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开场白(1)介绍教官及课程内容;(2)讲解军训的目的和意义。
2. 讲解军训基本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1)系统讲解军训基本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 队列训练(1)讲解队列动作要领;(2)组织学生进行站军姿、列队行进、转体等训练;(3)纠正学生动作,提高队列质量。
4. 体能训练(1)讲解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注意事项;(2)组织学生进行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训练;(3)关注学生身体状况,确保训练安全。
5. 战术训练(1)讲解战术训练的目的和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疏散、集合、射击等训练;(3)纠正学生动作,提高战术水平。
6. 总结与反思(1)总结军训成果,提出改进意见;(2)鼓励学生发扬军训精神,继续努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2. 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4.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学对象军训新生三、教学时间2周四、教学内容1. 军事理论教育2. 军事技能训练3. 队列训练4. 实战演练五、教学过程第一周:1. 军事理论教育(1)课程内容:我国国防政策、军事历史、军事常识等。
(2)教学方法:讲解、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等。
2. 军事技能训练(1)课程内容:队列训练、步伐训练、射击训练等。
(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个别指导、分组练习等。
3. 队列训练(1)课程内容:立正、稍息、跨立、正步走、跑步走等。
(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个别指导、集体练习等。
第二周:1. 军事技能训练(1)课程内容:实弹射击、战术演练、野外生存等。
(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实战演练等。
2. 队列训练(1)课程内容:分列式、阅兵式、军歌演唱等。
(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集体练习、展示评比等。
3. 实战演练(1)课程内容:模拟军事演习、救援演练等。
(2)教学方法:讲解示范、分组练习、实战演练等。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纪律、学习态度等。
2. 技能掌握:学生的队列动作、军事技能等。
3. 团队协作: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
4. 实战演练:学生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等。
七、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对军训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总结:学生对军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提出个人成长计划。
八、教学资源1. 教材:《军事理论》、《队列训练教程》等。
2. 教具:队列训练器材、射击器材、战术演练器材等。
3. 场地:军训场地、射击场地、战术演练场地等。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军训教案[样例5]第一篇:军训教案军训教案一、立正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立正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指尖地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线;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1)两腿挺直夹紧,两膝并拢。
(2)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可用右脚做等边三角形测量。
(3)身体稍向前倾易错点:(1)两臂太过僵硬,紧贴身体导致两肩前收。
(2)小腹未收(3)两腿没有夹紧(4)手型错误(5)身体未向前倾(6)眼神不坚定,目光游离训练方法:(1)军姿保持法二、稍息口令:稍息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向前伸出约全脚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
关键:(1)稍提左跨将脚送出,不要发出擦地声。
(2)脚伸的长度不够或过长。
(3)上体未保持立正姿势,两腿未挺直。
训练方法:(1)原地提跨练习(2)用右脚平行测量三分之二的长度(3)流水作业,逐个纠错三、跨立口令:跨立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
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木制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
关键:(1)向左平行跨出的一脚之长(2)两腿挺直,收腹挺胸。
(3)左手腕握右手腕易错点:(1)左脚向左跨出的幅度多大或过小(2)两腿未挺直,上体未保持立正姿势(3)眼神不够坚定,目光游离(4)手型错误(5)恢复立正前后手型没有变化训练方法:(1)跨姿保持法(2)对照训练纠错法(3)原地提跨练习停止间转法”(停止间转法是停止间变换方向的方法,分别有向右转,向左转,向后转,有时也有半面向左、右转)一·向右(左)转口令:向右(左)转要领:“向右(左)“是预令,“转”是动令,当听到动令以后,以右(左)脚脚跟为轴,右(左)脚脚跟和左(右)脚脚尖协调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左)转体90度,此时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两腿挺直,稍做停顿后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脚,恢复成立正姿势。
军训教案1(5篇)第一篇:军训教案1军训教程科目:单个军人徒手队列动作目的:通过训练,使大家熟练掌握队列动作的要领,养成整齐划一、令行禁止和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培养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良好作风,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内容:稍息、立正、跨立,停止间转法,行进与停止,蹲下、坐下、起立,敬礼礼毕方法:先讲解、后实施时间:大约2小时地点:队列训练场具体实施:一、军姿军姿是军人的基本姿势,分为立定与稍息。
1、立正立正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下达:立正动作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重心落于前脚掌;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归纳为:三挺(挺膝、挺胸、挺脖颈)、二收(小腹回收、下颌回收)、二平(两肩要平、两眼平视前方)、一正(身体正直)。
2、稍息口令下达:稍息。
动作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
其余动作同立正。
3、跨立跨立主要用于执勤和站立等场合,可与立正互换。
口令下达:跨立。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
双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右手手指并扰自然弯屈,手心向后。
二、整齐整齐:是使列队人员按规定的间隔、距离,保持行、列齐整的一种队列动作。
整齐分为向右看齐、向左看齐和向中看齐。
1、向右(左)看齐口令下达:向右(左)看--齐。
动作要领:基准兵不动,其他士兵向右(左)转头(持枪、炮时,听到预令,迅速将枪、炮稍提起,看齐后自行放下)、眼睛看右(左)邻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为度。
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后向右(左)看齐。
2、向中看齐口令下达:以×××同志为准,向中看--齐。
一、课程背景军训是青年学生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旨在增强青年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本教案针对青年学生设计,旨在通过军训课程,使学生在军事训练中锻炼意志,提高体能,培养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
二、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政策和军事制度,增强国防观念;2. 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增强体质;3. 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能力;5.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程内容1. 军事理论知识2. 队列训练3. 武器操作与射击训练4. 拓展训练5. 红色教育四、课程实施1. 军事理论知识- 讲解我国国防政策和军事制度;- 介绍军事历史和英雄事迹;- 组织学生观看军事纪录片。
2. 队列训练- 讲解队列动作要领;- 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训练,包括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齐步走、正步走等;- 进行评比,提高学生队列动作的规范性和整齐度。
3. 武器操作与射击训练- 讲解枪械知识,介绍枪械的操作要领;- 组织学生进行枪械分解与组合训练;- 进行射击训练,提高学生的射击技巧。
4. 拓展训练- 组织学生进行攀岩、拓展训练等,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进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5. 红色教育- 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了解革命历史;- 邀请老红军讲述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比赛。
五、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性、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等;2. 实操考核评价:对队列动作、武器操作与射击等技能进行考核;3. 红色教育评价:评价学生在红色教育活动中的表现。
六、课程总结1. 对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给予表扬和鼓励;2. 分析学生在军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强调军训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将军训中的所学所得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注:本教案模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适应不同院校和学生的需求。
高中军训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意志力和耐力。
二、教学内容1. 军事知识:介绍我国军事制度、兵种分类、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军事技能:正步走、列队、操练、野外生存等基本技能。
3. 国防教育:讲解国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家园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军事知识和国防教育内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军事技能,学生跟随练习。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练和野外生存活动。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整理教学内容,准备教学道具和场地。
2. 课堂讲解:介绍军事知识和国防教育内容。
3. 技能演示:教师示范军事技能,学生跟随练习。
4. 实践操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练和野外生存活动。
5.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操练情况进行讲评,总结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掌握军事知识和国防教育的程度。
2. 学生军事技能的熟练程度。
3. 学生身体素质、意志力和耐力的提高程度。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军训过程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资源1. 军事教材和国防教育资料。
2. 军事模型和图片。
3. 实地操练场地和野外生存环境。
4. 教学视频和音频资料。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军事知识和国防教育内容的掌握,军事技能的熟练运用。
2. 教学难点:军事技能的准确操作和团队协作的协调。
八、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军事知识和国防教育内容。
2. 第二周:示范和练习军事技能。
3. 第三周:实地操练和野外生存活动。
4. 第四周:总结讲评和教学反思。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或国防教育基地。
2. 邀请军事专家进行讲座。
3. 开展军事知识竞赛和军事主题班会。
十、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案名称【军训主题】军训优秀教案设计方案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军训的基本内容和目的。
- 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和队列动作。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 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执行力。
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
- 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新生四、教学时间一周五、教学地点学校操场、教室六、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军服、军帽、军训服、口令器、队旗、横幅等。
2. 教学资料:军训教材、队列动作视频、军事歌曲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 通过简短的讲话,介绍军训的意义和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军事知识学习- 讲解军训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 讲解军事纪律和注意事项。
3. 队列训练- 分步骤教授基本的队列动作,如立正、稍息、跨立、敬礼等。
-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练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4. 武器训练- 介绍基本的军事武器知识,如步枪、手榴弹等。
- 进行简单的武器操作训练,如射击姿势、投弹动作等。
5. 团队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游戏或拓展训练,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 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6. 军事歌曲学习- 教授一首或几首军事歌曲,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打靶归来》等。
-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音乐素养。
7. 总结与反思- 对一周的军训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
-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军训中的收获和体会。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军训的满意度和收获。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训练成果,对学生的军训成绩进行评价。
3.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军训教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军训工作提供借鉴。
九、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观看军事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加深对国防知识的了解。
2. 邀请退伍军人或军事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军事知识和经验。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和技能,提高国防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3. 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纪律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军事理论知识:国防知识、军队发展史、军事常识等。
2. 军事技能训练:队列训练、内务整理、射击训练、战术训练等。
3. 军事纪律教育:军队纪律、学生纪律、社会公德等。
三、教学时间整个军训时间为一周,每天训练时间为8小时。
四、教学步骤1. 开训仪式(1课时)- 宣布军训目的、意义和纪律要求。
- 教官自我介绍,讲解军训日程安排。
- 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军训决心。
2. 军事理论知识学习(2课时)- 讲解国防知识、军队发展史等。
- 组织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3. 队列训练(4课时)- 教官示范,讲解队列动作要领。
- 学生分组练习,纠正错误动作。
- 组织集体练习,提高队列动作质量。
4. 内务整理(2课时)- 教官讲解内务整理的要求和标准。
- 学生分组进行内务整理,教官现场指导。
- 组织内务评比,表彰优秀个人和集体。
5. 射击训练(2课时)- 教官讲解射击原理和注意事项。
- 学生分组进行射击训练,教官现场指导。
- 组织射击比赛,提高射击技能。
6. 战术训练(2课时)- 教官讲解战术动作要领。
- 学生分组进行战术训练,教官现场指导。
- 组织战术演练,提高战术素养。
7. 军事纪律教育(2课时)- 教官讲解军队纪律、学生纪律、社会公德等。
- 学生分组讨论,提高认识。
- 组织军事纪律知识竞赛,巩固学习成果。
8. 结训仪式(1课时)- 教官总结军训成果,表彰优秀个人和集体。
- 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军训感悟。
- 宣布军训结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军训成果展示,包括队列、内务、射击、战术等方面。
2.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反映军训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官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军事素质、团队协作、纪律性等方面。
六、教学资源1. 教官:具备军事素质和教学经验的教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军训的意义、目的和要求,掌握基本的军训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严谨纪律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军训概述:军训的意义、目的、要求、纪律等。
2. 军事基本知识: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敬礼、礼毕、蹲下与起立等。
3. 队列训练:齐步走、正步走、跑步等。
4. 防身术:基本的防身技能和自救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观看军训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军训的意义和目的。
2.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军训的重要性。
(二)军训概述1. 讲解军训的意义、目的、要求、纪律等。
2. 强调军训对学生的身心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三)军事基本知识1. 讲解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敬礼、礼毕、蹲下与起立等动作要领。
2. 通过示范和纠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四)队列训练1. 讲解齐步走、正步走、跑步等动作要领。
2. 组织学生进行队列训练,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五)防身术1. 讲解基本的防身技能和自救方法。
2. 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防身技能。
(六)总结与反思1. 对本次军训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军训过程中的表现,如纪律性、团队协作能力等。
2. 评价学生在队列训练、防身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3. 收集学生对军训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军训视频或图片2. 军训教材3. 教官、助教4. 防身器材六、教学时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要求,合理规划军训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成。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训练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到位。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精神。
军训教案
一、培训内容:
单个军人队列动作
二、培训目的:
练素质,塑造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良好形象;练作风,做到令行禁止,提高执行力,树立集体荣辱意识,打造团队凝聚力;练意志,增强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要求:
1、着装:着工作装、职业装、皮鞋或运动鞋,禁止着羽绒服、过于夸张的奇装异服及高
跟鞋。
2、关闭通讯设备,严禁迟到旷课。
3、严肃紧张、令行禁止,。
四、特别说明:
1、军训考核按10分制,军训过程中对于违反纪律、未按要求执行或训练效果差等,
教官有权按1分/人次扣分,最终不足6分者视为军训不合格,将通报并补训,表现突出者也将在培训评语中予以点名表扬。
2、军训中对指挥员统一称“教官”,受训者可称“第X排第X名”、“男生”、“女生”
3、军训严格树立服从意识,有事喊“报告”,经允许方可行动;做错动作喊“报告”
五、军训口号:
服从,完全服从,绝对服从。
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一、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
上体正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指尖地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线;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二、稍息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向前伸出约全脚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
三、跨立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
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木制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
四、整齐报数
(一)整齐。
整齐是使队列人员按照规定的间隔距离,保持行、列齐整的一种队列动作。
整齐分为向右(左)看齐和向中看齐。
口令:向右(左)看——齐。
向前——看。
要领:基准兵不动,其他士兵向右(左)转头,眼睛看右(左)邻士兵腮部,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自第五名起,以能通视到本人以右(左)第三人为度。
后列人员,先向前对正,后向右(左)看齐。
听到“向前——看”的口令,迅速将头转正,恢复立正姿势。
(二)报数。
口令:报数
要领:横队从右至左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五、停止间转法:
(一)向右(左)转
口令:向右(左)——转半面向右(左)转
要领:以右脚跟为轴,右脚跟和左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转90度,体重落在右脚,左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脚,成立正姿势。
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半面向右转,按照向右转的要领转45度。
(二)向后转
口令:向后——转
要领:按照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
六、齐步行进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离裤缝线30厘米。
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