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虫病详解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都可能感染。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对于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详细介绍猪弓形虫病,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一、流行病学1.主要传播途径猪弓形虫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和接触感染源传播。
猪是猪弓形虫的主要宿主,而异型弓形虫囊内子猪腔虫一次性排便后,其粪便中的囊子对人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有感染力。
包囊也可能存在于猪肉中,从而通过食用猪肉的方式感染。
2.易感人群猪弓形虫病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感染,但儿童、孕妇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
特别是孕妇感染猪弓形虫后,会对胎儿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3.分布地区猪弓形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据统计数据显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猪弓形虫病的高发地区。
二、临床症状1.急性期症状猪弓形虫病在急性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肌肉疼痛等,严重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2.慢性期症状猪弓形虫病的慢性期症状一般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眼病。
包括情绪不稳、疲劳、头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视力模糊、眼球疼痛、眼球运动不灵活等眼病症状。
3.先天性症状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了猪弓形虫,胎儿可能出现严重的先天性畸形,包括视力障碍、智力发育不全、肌肉无力等。
三、防治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措施定期清理猪舍和周围环境,及时清除猪粪,避免侵染人和其他动物。
餐具、饮水容器等用具也需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猪弓形虫囊子的侵染。
2.加强猪育种管理在猪的饲养和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猪的检疫和隔离管理,避免感染源的传播。
并且加强猪的免疫力,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减少猪的感染率。
3.合理饮食和烹饪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选择新鲜的猪肉,避免食用未烹煮熟的猪肉,特别是生猪肝等器官。
对于已感染的猪肉,应进行彻底煮熟,避免通过食物感染猪弓形虫。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它不仅对猪的生产性能和
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健康产生威胁。
下面将介绍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1. 流行病学
猪弓形虫病主要通过口部摄入感染。
猪在饮水、食物、环境中摄入被粪便污染的弓形
虫卵或灭活的囊状体,寄生在猪的组织中生长繁殖。
弓形虫在感染过程中可经过胎盘感染
传给猪仔。
2. 临床症状
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多样,具体表现为:
- 成年猪:慢性感染的成年猪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出现下列表现:食欲减退、消瘦、无精打采、毛色变浅、腹泻、眼角结膜黄糖沉着、呼吸急促、死亡率增加。
- 猪仔:感染猪仔常呈急性病例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厌食、消瘦、呼吸急促、腹泻、憔悴、抽搐、拱背现象。
3. 防治措施
- 环境卫生:加强猪舍和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除猪舍中的粪便和尸体。
避免与猪粪便直接接触,减少弓形虫的感染途径。
- 合理饲养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注意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合理饲
喂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猪的体质。
- 预防人畜共患病:定期进行猪的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例,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 弓形虫疫苗:猪弓形虫病的疫苗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兽医的建议
和猪群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疫苗接种。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传染病,由于猪弓形虫能够寄生在人体内并引起严重的症状,所以猪弓形虫病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十分重要,对于控制和预防这种传染病至关重要。
一、流行病学猪弓形虫病主要是通过摄入被感染的肉类或接触感染物体传播的。
而在猪弓形虫区域内很多猪只对人体传染,人感染的主要途径就是接触寄生在猪体内的弓形虫囊,这往往是由于人在处理生猪肉时未注意个人卫生或未对生猪肉进行充分的烹调而引起的。
在预防猪弓形虫病的流行上要及时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卫生,猪的饲养场、屠宰场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
二、临床症状猪弓形虫病在人体内寄生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疲劳、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猪弓形虫病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脑炎、精神错乱、意识障碍等。
对于孕妇来说,感染猪弓形虫可能导致胎儿感染,引发先天性弓形虫病,危害胎儿的健康。
三、防治措施1.饮食卫生饮食卫生是预防猪弓形虫病的关键。
在食用猪肉之前,要对猪肉进行充分的烹饪,煮熟炒熟,以杀死寄生在肉类中的猪弓形虫囊。
在处理生猪肉时,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直接接触生猪肉,及时洗手,保持干净卫生。
2.严格检疫为了防止猪弓形虫病在猪群中的传播,饲养场和养殖户需要对进场的新生猪进行严格的检疫,排除感染猪弓形虫的猪只。
饲养场需要做好统一养殖管理,对猪只的饲料、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猪只的健康。
3.普及健康知识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普及健康知识也是预防猪弓形虫病的重要手段。
生产者需要了解猪弓形虫病的病原学特点,掌握猪弓形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障猪只的健康。
消费者需要了解猪肉是感染猪弓形虫的主要食源,养成良好的食品安全习惯,避免食用生猪肉或未充分烹饪的猪肉,从而降低感染猪弓形虫的风险。
4.加强卫生管理为了预防猪弓形虫病的传播,生产者和养殖户需要加强猪只的卫生管理,保持饲养场的清洁和整洁。
如何诊断和治疗猪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也是寄生虫病。
不仅会影响养殖场户的规模扩展经济效益,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与猪其他类型疾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在明确诊断时应注意区别以便准确有效,及时治疗猪弓形虫病,提高养殖户整体经济效益。
1 流行特征弓形虫病有两个宿主,猫是最终宿主,牛或羊均作为中间宿主。
患病动物和带有虫体动物是传染源,对应的内脏与尸体之中存有一定虫体。
患病动物和带虫动物会通过粪便和排泄物将病原卵囊排出体外,呼吸道和消化道是弓形虫病的重点感染渠道,可通过眼睛与皮肤感染其他动物,妊娠母猪会通过胎盘把病原体传递给仔猪,各品种、性别和日龄猪都易感,特别是3 月龄猪更易感。
该病没有季节性,但温湿度较高的季节容易发生。
2 基本症状病猪体温会升高到41℃,出现食欲降低以及呼吸受阻等症状,鼻流清涕,眼部分泌物呈浆液性。
一些患病猪有便秘现象,粪便呈羊粪状,表面伴随一些粘液,病情逐步发展后粪便会表现出橘黄色稀水样。
病猪精神不振且肌肉僵硬,不能站立和行走。
多数器官,包含耳部、四肢以及鼻部见到紫红色小斑点,一些病猪的耳壳有痂皮,耳尖部位可能有干性坏死,病猪会因呼吸困难和体温降低而死亡。
母猪患病后,极有可能发生流产或死胎。
3 诊断思路3.1 临床诊断(1)生猪体温不断升高,精神不佳、呼吸困难,愿意喝清水,粪便干燥伴有粘液。
(2)部分病猪下腹部潜在瘀血斑,耳朵末端有紫色坏死现象,后腿内侧有紫色斑点,尿液呈红茶色。
(3)病猪活动缓慢,走路摇晃打颤,(4)临床诊断时还要观察患病猪的实际表现,对病猪进行听诊处理,尤其是心跳情况与肺泡呼吸音,病猪的心跳大约是80 次/min,肺部听诊伴随湿性锣音,对应的肺泡呼吸音有所衰弱。
3.2 病理诊断剖检病死猪,其全身淋巴结水肿,病猪体表有出血点,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
病猪胸腔中有淡黄色积液,肺部肿胀,间质呈暗红色且宽度指数增加,小叶间质有胶冻状渗出物。
病猪的支气管组织中有泡沫,有肺炎的临床症状。
猪弓形体最明显症状引言: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原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猪是弓形虫的主要宿主之一。
弓形虫对猪的感染会导致一系列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本文将探讨猪弓形体病最明显的症状。
一、食欲减退猪弓形体病的早期症状之一是食欲减退。
感染弓形虫的猪会出现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情况,这导致它们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食欲减退还会导致体重下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二、精神不振感染弓形虫的猪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的症状。
它们变得迟钝,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减弱。
受影响的猪会呈现出活动减少、躲藏于角落或底层等行为变化,不再像健康的猪一样活跃好动。
三、呼吸困难弓形虫感染可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症状,特别是对肺部产生负面影响。
受感染的猪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气喘以及呼吸频率失调等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虫体寄生在猪的肺部引起的。
四、消化紊乱弓形虫感染还会导致猪消化系统出现紊乱。
感染弓形虫之后,猪的胃肠道可能会受到感染引起的炎症和损伤。
这可以导致猪出现腹泻、便秘、腹部不适等消化系统相关症状。
五、体温异常弓形虫感染猪体还会引起一系列体温异常症状。
感染后,猪体温可能上升或下降,导致发热或低体温的症状。
体温异常是弓形体症状中较常见也较易观察到的症状之一。
结论:猪弓形体感染引起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但上述列举的症状是最为明显和常见的。
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困难、消化紊乱以及体温异常等症状,都是猪弓形体病的明显表现。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减轻猪的不适和疾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因此,养殖人员和兽医应密切关注猪群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体检和弓形虫检测,以保障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11-04•猪弓形虫病的概述•猪弓形虫病的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预防目录•猪弓形虫病的案例分析•猪弓形虫病的总结与展望01猪弓形虫病的概述定义猪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症状急性感染可导致高热、呼吸困难、皮肤紫癜等症状,怀孕母猪可能发生流产或死胎。
慢性感染则表现为食欲不振、贫血、消瘦等症状。
定义和症状病猪与健康猪直接接触,通过粪便、尿液、唾液等排泄物传播。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播病猪的粪便污染食物和水源,健康猪摄入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后感染。
食物和水源传播如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病猪后再叮咬健康猪,或携带虫卵污染环境,健康猪通过接触污染环境而感染。
昆虫传播根据病猪的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清学诊断采集病猪的血液、粪便、尿液等样本进行刚地弓形虫的分离培养和检测,以确定感染情况。
采集病猪的血液样本,检测特异性抗体,以判断是否感染过弓形虫。
03诊断方法020102猪弓形虫病的治疗抗生素类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可以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
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噁唑等,是治疗猪弓形虫病的首选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虫体利用氨基酸,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其他抗寄生虫药物如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也可以用于治疗猪弓形虫病。
药物治疗通过注射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免疫球蛋白等,提高猪的免疫力,帮助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增强免疫力为病猪提供充足的营养,如给予高蛋白、高能量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其抵抗力。
补充营养针对病猪出现的其他症状,如发热、咳嗽等,进行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对猪群进行定期的检疫,及时发现病猪并采取治疗措施。
定期检疫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以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
环境消毒对健康的猪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整个猪群的抵抗力。
免疫接种避免与患有弓形虫病的动物接触,以防止交叉感染。
避免与感染源接触防治措施03猪弓形虫病的预防选择针对猪弓形虫病的优质疫苗,如弓形虫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猪弓形虫病概述猪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在猪体内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能够寄生在各种动物和人体内,引起不同程度的疾病。
猪是弓形虫的重要中间宿主之一,人类可以通过食用感染了弓形虫囊蚴的猪肉而感染病原体。
猪弓形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由于猪弓形虫不易被察觉,并且人类感染后症状轻微,因此这种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比较隐蔽,容易被忽视。
猪弓形虫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严重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
及早了解猪弓形虫病的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对猪弓形虫病的认识和预防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传播,保障人类健康。
2. 正文2.1 病原学特点猪弓形虫病的病原学特点主要是由弓形虫寄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也称为囊状弓形虫病。
弓形虫属原生动物,其囊状体在猪体内寄生并繁殖,形成弓形虫囊液,会对猪的健康产生影响。
弓形虫的生命史十分复杂,包括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个阶段。
在宿主体内,弓形虫通过丝状体定殖在宿主的肌肉组织中,形成囊状体,并在囊状体内进行有性生殖。
宿主猪摄入感染囊状体的组织后,弓形虫会释放出丝状体,在肠道内进行无性生殖,产生配子囊,经过分裂形成配子,最终形成新的囊状体。
弓形虫的这种复杂的寄生生命周期使得病原学特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容易在猪群中传播并造成疫情。
了解弓形虫的生物学特点对于预防和控制猪弓形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弓形虫的生命周期特点,可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遏制猪弓形虫病的传播,保障猪群健康。
2.2 流行病学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该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
猪弓形虫病主要通过摄入感染猪肉或猪肉制品中的囊四虫囊进行传播,因此与食用生猪肉或未熟猪肉制品有关。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猪弓形虫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更为普遍。
猪弓形虫病详解
核心提示: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寄生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寄生虫病。
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及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症状及繁殖障碍为特征。
临床可见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病型,农村散养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死亡率高达60%以上。
1简介
弓形体病又称为弓浆虫病或弓形虫病,是由弓形体感染动物和人而引起人畜共患的原虫病。
本病以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怀孕动物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主要特征。
2 病原
该病病原是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养体(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
弓形虫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猫既是终末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虫体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
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
3 治病机理
弓形虫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类型的细胞。
弓形虫从入侵部位进入血液后散布全身并迅速进入单核-巨噬细胞以及宿主的各脏器或组织细胞内繁殖,直至细胞胀破,逸出的速殖子又可侵入邻近的细胞,如此反复不已,造成局部组织的灶性坏死和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此为急性期的基本病变。
如患者免疫功能正常,可迅速产生特异性免疫而清除弓形虫、形成隐性感染;原虫亦可在体内形成包囊、长期潜伏;一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包囊内缓殖子即破囊逸出,引起复发。
如患者免疫功能缺损,则的虫大量繁殖,引起全身播散性损害。
弓形虫并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形成肉牙中要炎症。
此外,弓形虫所致的局灶性损害,尚可引起严重继发性病变、如小血栓形成、局部组织梗死,周围有出血和炎症细胞包绕,久而形成空腔或发生钙化。
弓形虫可侵袭各种脏器或组织,病变的好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眼、淋巴结、心、肺、肝和肌肉等。
4 流行病学
4.1 传染源
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尤其是随猫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1980年福建莆田某猪场就是因为养猫防鼠而暴发猪弓形体病。
4.2 传播途径
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饮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入猪体内。
母猪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现象很普遍。
4.3 易感猪群
该病多见于3月龄以上的各品种的猪,有些急性死亡,个别在发病后5~6天衰竭而死。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有些地方以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5 临床症状
5.1 一般症状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3-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5-42℃,稽留7-10天,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
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
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
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
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
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
耐过急性的病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5.2 仔猪
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3 育肥猪
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5.4 妊娠母猪
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不吃、精神委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畸形怪胎。
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
6 病理变化
内脏最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
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
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鼠蹊部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
肝肿胀并有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
脾脏在病的早期显著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缩。
肾脏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
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
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局灶性坏死、淤血,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非化脓性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脏的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浆内、肺泡上皮细胞内和单核细胞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内,常见有单个和成双的或3、5个数量不等的弓形虫,形状为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7 诊断
本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应根据病理剖检变化,以及病原和血清学检查做出确诊。
7.1 剖检变化
全身可视黏膜,耳根、腹下和四肢内侧皮肤有片状紫红色斑块。
全身淋巴结高度充血,水肿。
胸腔、腹腔大量积液。
肺脏呈暗红色,有光泽,切面流出泡沫样红黄色液体,间质增厚,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
肝脏、脾脏和肾脏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坏死灶,肾脏呈土黄色。
心脏质地变软,右心室扩张明显。
胃底腺区黏膜潮红,出血。
肠黏膜有出血点。
7.2 病原检查
⑴直接镜检:取淋巴结、血液、脑、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以及肌肉抹片,染色后镜检有无弓形体。
⑵动物试验:将上述各种器官的组织用生理盐水制成乳剂注射于小白鼠腹腔。
如小白鼠发病或死亡,可用注射器抽取腹水,制成压片,用高倍镜检查有无速裂体。
7.3 血清学检查
用染色反应,以游离的弓形体(速裂体)分别在正常和免疫的血清内,经1-2小时后,取出加减性美蓝。
经过抗体作的弓形体染不上色,检查出患畜血清中有弓形体的抗体存在,动物发病后2周就可有这种反应,此法用于早期诊断。
8 防治
8.1 治疗
选用磺胺类药一定要选用含有“甲氧苄氨嘧啶”(TMP)的磺胺药。
凡磺胺药前加有“增效”或“复方”两字的代表已加有TMP。
如增效磺胺嘧啶钠、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增效磺胺甲氧嗪、复方新诺明等其中任一种。
⑴磺胺-6-甲氧嘧啶(SMM),每天每公斤体重60mg,配成10%的溶液作肌肉注射,用3-5天。
⑵磺胺嘧啶(SD)加乙胺嘧啶,前者按每公斤体重70mg,后者按每公斤体重6mg,每天服药2次,首次倍量,连服3-5天。
⑶胺苯砜(SDDS),按每公斤体重15mg
用药。
⑷磺胺甲基异恶唑(SMZ),按每公斤100mg,每天服药1次,连服2-3天。
⑸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内含10%磺胺-5-甲氧嘧啶和2%三甲氧苄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ml量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注3-5天。
⑹乙酰螺旋霉素,按每公斤体重5mg,每天服2次,首次倍量,连服2-3天。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且使用时必须坚持严格的用药原则:第一,剂量要足,首次剂量要加倍;第二,根据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维持时间,严格按时用药;第三,不能过早停药,治疗本病的一个疗程需要5~7天,通常到第5天时,猪体温下降,出现食欲,但此时不可停药,必须继续用药1~2天,否则易复发,且复发后治疗极其困难。
第四,病重猪用磺胺6-甲氧嘧啶静脉注射,药效快,在暴发期可迅速控制病势发展,用量0.5毫升/千克;待病情缓解后,可减少用药次数,或改为口服疗法。
肌肉注射药量大时,一定要采用多点、深部肌注,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8.2 预防
在猪场及周围应禁止养猫,饲养员也要避免与猫接触。
畜舍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对母猪流产的胎儿、排泄物以及病死的尸体应严格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在该病的易发季节,每吨饲料分别添加磺胺嘧啶500克和乙胺嘧啶25克,连喂1星期,能有效地预防弓形体病的发生。